年轻人要多懂点国学修养-分享,另一个生命历程的开端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
    经常给予,有进有出,这才是聪明人的处世之道。没有分享就没有收获,在分享中,我们得到的远比分享的多得多。分享不仅可以提升我们的形象,还有利于我们在社会中立足并发展。学会给予,才能收获幸福;懂得付出,才能有更多回报。

    谁都不可能独占任何东西

    国学大师如是说

    越是珍贵之物,越需与人通向,这种伟大的行为可以增加人的品德。

    ——哲学家冯友兰

    以色列有两个内海——加利利海和死海。这两个内海虽然相隔不远,但周围的景致却是大相径庭,加利利海周围一片生机盎然,而死海周围却是如同它的名字一样,一片死气沉沉。究其原因,发现加利利海的水有流进,也有流出,而死海只知收,而不知出。

    死海在海平面下392米的低处,它的周围是一片无垠的沙漠,对岸是约旦的领土。死海的水中含有很高的盐分,水的比重很大,当人们掉进去时,身体会自然浮起而不会淹死。死海的水中无鱼,也没有其他生物。

    加利利海是一个淡水湖,里面有很多生物,海中盛产一种“圣彼得鱼”,这种鱼虽然外观丑陋,可是肉味鲜美,已成为该地名产。加利利海海边餐厅林立,都以出售圣彼得鱼为主,来游览的旅客们常常在此大饱口福。

    加利利海岸边的老树枝叶茂密,树上百鸟云集,啼声悦耳,是一个充满生趣的美丽世界。相形之下,死海就没有这么活跃。死海没有任何生物生存在其中,周围也没有半棵树,更听不到鸟儿的歌声,连死海上空的空气都让人觉得沉重而透不过气来,从来没有一只生活在沙漠中的动物到其岸边去喝过水,因此,人们才会称之为“死海”吧。

    两者为什么会形成如此大的差别呢?

    先哲们的解释是,加利利海不像死海只知收,而不知出。约旦河流入加利利海之后,又流了出来,最后归之死海。加利利海接受了多少东西,也会给别人多少东西,所以它经常是活生生的。而每一滴水,到了死海之后,都要被占有。

    死海把所有的东西都占为己有,只进不出,生物都不愿意生活在其中,死海便呈现出死气沉沉的景象。

    水不流,鱼不栖,没有任何生物饮水,只取而不予,这是非常不正常的现象。因为死海从来不分给别人什么,所以它才会“死”在那里。生活中也常常会有像死海这样只进不出的人。

    人应该像加利利海那样活跃,经常给予,有进有出,这才是聪明人的处世之道,任何人都不可妄想独占所有的东西。

    【人生智语】

    分享是一个很重要的观念,既要接受他人的给予,同时也要注意把自己的东西与他人分享,不然就会像死海那样一片死寂。把分享作为人生的信条,它就会带你走向快乐的人生之旅。

    人人都有一份,才是真的拥有

    国学大师如是说

    几时你超脱了自私,几时你超脱了渺小。

    ——思想家、哲学家梁漱溟

    我们每个人心中都有一座美丽的大花园,如果我们愿意让别人在此种植快乐,那么这份快乐也会滋润我们自己,我们心灵的花园就永远不会荒芜。

    拥有了美好的事物,不是独自一个人享受,而是和大家共享,直至人人都有一份,这才是真正的拥有。

    一位年长的施行者曾经讲述了这样一次经历。一次在去美国西部的施行途中,他恰好坐在一位年迈的妇人旁边,这位老妇人时不时地从敞开的窗户中探出身去,从一个瓶子中把一些粗大的盐粒洒在路上——在他看来是如此。当她撒完一个瓶子之后,又在手提包里把瓶子灌满,接着继续撒。

    听他讲述这一经历的一个朋友认识这位老妇人,并告诉他,这位老妇人极其喜欢鲜花,并且一贯遵循一个信念:“请在你旅途所经之处撒播鲜花的种子,因为你可能永远都不会在同样的路上再次旅行。”通过在自己的旅途中撒播鲜花的种子,这位老妇人为原野增添了美丽。正是由于她热爱美、传播美,使得许多道路两侧鲜花缤纷、生机盎然,令寂寞的旅人耳目一新。

    对那些懂得并欣赏美的人来说,融入大自然的怀抱就像是走进了一座巨大而精美的、充满着魅力的宫殿。横展在我们面前的大自然,是这样庄严、美丽、可爱。在这里,有轻风在驰骋,有泉流在激溅,有鸟儿在鸣啼,再加上夕阳的霞光、花儿的芬芳、高山的宏伟、彩虹的艳丽、空气的舒爽,构成了足以让天使陶醉的画面,而置身于其中的我们,又怎能不像喝了醇酒一般呢?

    但是,这种来自大自然的快乐感受如果只是一个人独享,就会失去它本该有的意义。独乐不如众乐,只有愿意与人分享快乐,才能真正拥有快乐。

    【人生智语】

    拒绝与人分享的人是可怜可悲的,再多的快乐如果无人分享,当快乐一旦逝去时,就只剩下孤独的自己。相反,如果乐于与人分享,一份快乐就会变成许多份,愉悦的感觉也将经久不息,原来生活可以经由分享而变得美妙。

    分享美丽,才会收获美丽

    国学大师如是说

    人不能只为了自己,要把自己贡献出来,贡献给你的国家、你的朋友,把自己的所获分享给周遭的人。

    ——学者南怀瑾

    没有一种高贵可以遗世独立,要想保持自己的高贵,就必须拥有高贵的“邻居”;要想拥有一片高贵的花的海洋,就必须与人分享美丽,同大家共同培植美丽。

    一个精明的荷兰花草商人,千里迢迢从遥远的非洲引进了一种名贵的花卉,培育在自己的花圃里,准备到时候卖个好价钱。对这种名贵花卉,商人爱护备至,许多亲朋好友向他索要,一向慷慨大方的他却连一粒种子也不给。

    第一年的春天,他的花开了,花圃里万紫千红,那种名贵的花开得尤其漂亮。第二年的春天,这种名贵的花已繁育出了五六千株,但他发现,今年的花没有去年开得好,花朵略小不说,还有一点杂色。到了第三年,名贵的花已经繁育出了上万株,然而令他沮丧的是,那些花的花朵变得更小,花色也差了很多,完全没有了它在非洲时的那种雍容和高贵。当然,他也没能靠这些花赚到一大笔钱。

    难道这些花退化了吗?可非洲人年年种养这种花,并没有见过这种花会退化呀。他百思不得其解,便去请教一位植物学家。植物学家问他:“你的邻居种植的也是这种花吗?”他摇摇头说:“这种花只有我一个人有,他们的花圃里都是些郁金香、玫瑰、金盏菊之类的普通花卉。”植物学家沉吟了半天说:“尽管你的花圃里种满了这种名贵之花,但和你的花圃毗邻的花圃却种植着其他花卉,你的这种名贵之花被风传播了花粉后,又沾上了毗邻花圃里的其他品种的花粉,所以你的名贵之花一年不如一年,越来越不雍容华贵了。”商人问植物学家该怎么办,植物学家说:“谁能阻挡住风传播花粉呢?要想使你的名贵之花不失本色,只有一种办法,那就是让你邻居的花圃里也都种上你的这种花。”于是,商人把自己的花种分给了邻居。

    次年春天花开的时候,商人和邻居的花圃几乎成了这种名贵之花的海洋——花色典雅,朵朵流光溢彩,雍容华贵。这些花一上市,便被抢购一空,商人和他的邻居都发了大财。

    由于商人一开始不懂得分享,他因此失去了发大财的机会,直到将花种分给邻居,才实现了自己的发财梦。

    没有分享就没有收获,在分享中,我们得到的远比分享的多得多。所以,在面对生活中的得失时,我们的目光不要太短浅,心胸不要太狭窄,学会分享,这其实是一项大智若愚的“长远投资”,不仅可以提升我们的形象,还有利于我们在社会中立足并发展。

    【人生智语】

    如果不懂得与人分享快乐,那么快乐和幸福终将远离你。打开自己心灵的篱笆墙吧!让阳光进来,让朋友进来,你自然会感到快乐和满足。

    远离吝啬,懂得分享

    国学大师如是说

    考虑别人比考虑自己稍多一点就是好人。

    ——东方学大师、北大终身教授季羡林

    胡适先生说过,吝啬,比其他事更能阻止人们过上自由而高尚的生活。意思就是,一定要摒弃吝啬的不良习惯。

    有个勤劳而忠厚的男孩叫汤姆,他一个人住在一间小屋子里,并且拥有一座在村庄里最美丽的花园。小汤姆有很多的朋友,其中有一个磨坊主叫汤恩。汤恩是个很富有的人,他总自称是小汤姆最忠实的朋友,因此每次他来小汤姆的花园时,都以最好的朋友的名义拎走一大篮子各种美丽的鲜花,在水果成熟的季节还拿走许多水果。

    汤恩经常说:“真正的朋友就该分享一切。”而他却从来没有给过小汤姆什么。

    冬天的时候,小汤姆的花园枯萎了,然而“忠实的”磨坊主朋友却从来没去看望过孤独、挨冻、饥饿的小汤姆。

    汤恩在家里对他的家人说:“冬天去看小汤姆是不恰当的,人们经受困难的时候心情烦躁,这时候必须让他们拥有一份宁静,去打扰他们是不好的。而春天来的时候就不一样了,小汤姆花园里的花都开放了,我去他那儿采回一大篮子鲜花,我会让他多么高兴啊。”

    磨坊主天真无邪的儿子问他:“爸爸,为什么不让小汤姆到咱们家来呢?我会把我的好吃的、好玩的都分给他一半。”

    谁想到磨坊主却被儿子的话气坏了,他怒斥孩子:“如果小汤姆来到我们家,看到我们烧得暖烘烘的火炉,我们丰盛的晚饭,以及我们甜美的红葡萄酒,他就会心生妒意,而嫉妒则是友谊的大敌。”

    磨坊主汤恩的高论让我们看到了吝啬者的丑恶嘴脸,吝啬者也许并不缺财富,然而其灵魂却日趋贫穷。

    吝啬果真能给吝啬者带来愉快吗?不能。其实,吝啬者的生活是最不安宁的,他们最担心的是丢钱,唯恐盗贼将他的金钱全部偷走,唯恐一场大火将其财产全部吞噬,唯恐亲人朋友将自己的钱全部挥霍,因而整天提心吊胆,坐立不安,很难收获快乐。

    所以,我们要远离吝啬,懂得与人分享,只有如此,我们才能得到更多。学会给予,才能收获幸福;懂得付出,才能有更多回报。

    【人生智语】

    有了美好的事物,就要大方地与人分享,吝啬只会降低自己的品格,不仅不会使自己收获更多,还会遭到大家的厌弃。

    不要封闭自己,不要吝于分享

    国学大师如是说

    沟通是情绪的转移,信息的互动。

    ——国学大师翟鸿

    在生活中,超越狭隘,帮助他人,播撒美丽,善意地看待这个世界,快乐、幸福就会时时与我们相伴。对此,罗曼·罗兰说得很精彩:“快乐和幸福不能靠外来的物质和虚荣,而要靠自己内心的高贵和正直。”

    海螺在海洋生物里属于清高、孤立的一类,它总是用一层坚固的壳把自己包裹起来,不让外面的风浪冲击到自己柔弱的身体,也挡住了自己接触其他物种,融入丰富多彩的外在世界的眼光。海螺只想把自己包裹起来,不让大家看到它的真实面目。其实,它的内心很自卑,它担心大家发现它的缺陷而嘲笑它、排斥它。海螺能做的就是固守着属于自己的小天地,它把沙滩、礁石作为自己的藏身之所。虽然它知道海洋的深处是宽广而博大的,但是它不愿做出尝试,更不愿与大家一起分享快乐与悲伤。

    当博大、宽广的海洋卷起海浪,要把海螺带到海洋里和其他鱼类一起嬉戏的时候,海螺总是予以拒绝,它害怕与他人分享自己的喜怒哀乐。看到在海洋中无拘无束嬉戏的鱼,它会讽刺鱼儿的喧哗。当鱼、虾纷纷都要去海洋的深处,寻找梦想,见识大千世界的时候,海螺却纹丝不动,它在嘲笑鱼、虾都在做些无用功。

    海浪一次次尝试着让它回到大海的怀抱,却又一次次无功而返。最终,海浪不再召唤它了,小鱼、小虾也不愿再理它,于是,离群索居的海螺就逐渐被大家遗忘了,它只能经常躲在大家遗忘的角落。

    封闭的海螺其实是作茧自缚,它不给自己机会见识大海的宽广,也不给自己机会开阔自己的视野,它的固执使它只能躲在沙滩上听潮起潮落,却无缘与大海融为一体。

    一味地固守在自己狭小的天地里,看到的只能是眼前这一方小小的世界,时间一长,就会禁锢自己的思想,视野也会变得很局促,心胸也会变得很狭小。只有从自己的小空间里走出来,与不同的人接触、交往、分享,你才能领会到大千世界的丰富和宽广,也才能体会到与人分享的快乐。

    人是社会性动物,没有谁能够独立生活。人与人之间少不了交往,我们也总有需要别人帮忙的时候。所以,不要吝于分享,不要封闭自己,大胆地走出自己的天地,你才能收获友谊,收获温暖,收获幸福。

    【人生智语】

    分享是架起人与人之间情谊的桥梁,只有用一颗分享之心去善待周围每一个人,才能收获友谊,让自己充实快乐。

    分享越多,拥有越多

    国学大师如是说

    如果人生真有意义和价值的话,其意义与价值就在于责任与奉献,与朋友一起分享,多考虑别人的感受,你便能从中体会生活的意义。

    ——东方学大师、北大终身教授季羡林

    现实生活中,总有这样一些人,他们自私、狭隘,凡事以自我为中心,不愿与人分享。这样的人只会使自己越来越孤立,终将无法享受到来自他人的关爱和施与,快乐也会越来越少。

    两个钓鱼高手一起到鱼池垂钓。这两人各凭本事,一展身手,不久,都大有收获。忽然间,鱼池附近来了十多名游客,看到这两位高手轻轻松松就把鱼钓上来,不免生起几分羡慕,于是都去附近买了一些钓竿来试试自己的运气。没想到,这些不擅此道的游客,怎么钓也毫无成果。

    那两位钓鱼高手,个性相当不同:其中一人独享钓鱼之乐,而另一位高手却是个热心人。这位热心的钓鱼高手看到游客钓不到鱼,就说:“这样吧,我来教你们钓鱼,如果你们学会了我传授的诀窍而钓到一大堆鱼时,每十尾就分给我一尾,不满十尾就不必给我。”

    双方一拍即合,很快达成了协议。教完这一群人,他又到另一群人中,同样也传授钓鱼术,依然要求每钓十尾回赠给他一尾。一天下来,这位热心的钓鱼高手把所有时间都用于指导垂钓者,获得的竟是满满一大筐鱼,还认识了一大群新朋友。同来的另一位钓鱼高手,却没享受到这种乐趣。当大家围着其同伴学钓鱼时,那人更显得孤单落寞。闷钓一整天,检视竹筐里的鱼,收获也远没有同伴的多。

    分享并不是要我们失去很多,而是能够得到更多。学会分享生活中的一切,包括困难与痛苦,成功与喜悦,这样才更能够体会到人与人之间的关爱和温暖,拉近彼此之间的心理距离。人人懂得分享,这个社会才能时刻被温情所环绕。

    【人生智语】

    生活中,你分享越多,给予越多,就拥有越多,这样你就不会成为一个吝啬的人、狭隘的人。只有乐于分享,乐于奉献,你才能收获更多的快乐。

    培根说:“如果你把快乐告诉一个朋友,你将得到两个快乐;如果你把忧愁向一个朋友倾诉,你将被分掉一半的忧愁。”分享是友谊的桥梁,乐于与人分享,才能收获幸福与快乐。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