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变了,你再不变就晚了-不做圣贤,完美是毒药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
    俗话说,人无完人。如果我们一定要按圣人的标准去要求自己,势必会处处感到不适。如果过于追求完美,我们便只能活在幻想里,而不能真正融入生活。与其品尝求不得之痛,反不如拥抱稍有缺憾的人生。

    看似完美,实是陷阱

    按理说,追求完美和极致,应该是人最美好的愿望和最理想的状态。但是,过于追求完美,有时会影响到个人心态,改变思考格局,造成事物向偏执的方向发展。

    生活中,我们常常会对一些无足轻重的东西过于在意,把事情复杂化。例如,衣服破了或者鞋子坏了,心中总是会有一种很不爽的感觉,总想把东西恢复成原来的样子。但是,这能做到吗?答案是“不行”。既然不行,还要纠结于此,就会产生无谓的烦恼。有时候想想,这种想法真的很荒谬,与其守着旧东西,不如去创造新的事物,把握现在,创造生活。

    又比如,我们在看书时有时突然会想到有一件事情还没做,这时就会无心看书。虽然我们知道事情有轻重缓急之分,但我们控制不住自己,心中两种意识在交战,使得自己产生疲惫感,无形中浪费了自身力量。

    追求完美要有一个“度”,即凡事要“适可而止”。如过度追求完美就是唯美主义者,而若一点都不在意完美,则说明你对事物则不够负责任。所以,我们看待事物要用适当的标准来要求自己,既不过度完美要求也不要一点要求都没有。

    人生的成功总是与失败紧紧相连的,同样,完美的事物也是与缺陷相辅相成的!所以我们在追求完美的过程中要允许不那么完美的东西存在。那些总死抠不完美的小细节的人,或许会在事情的小细节上绊倒。

    古时候,有祖孙俩相依为命。这一天,他们一起到镇上买了一头小毛驴,回家的时候爷爷骑着毛驴,孙子跟在后面。

    这时,他们遇见了一位妇人,她指责骑着毛驴的爷爷,说:“你这个当爷爷的真自私,自己骑着毛驴,却让那么小的孙子走路。”老人觉得妇人的话很有道理,做事要做到完美,不能让人说笑,于是便从毛驴身上下来,把孙子扶了上去。

    孙子骑着毛驴走了一段路后,祖孙俩遇见了一位老人。老人看见了祖孙俩的情形,指责孙子说:“你这个年轻人真自私,你爷爷年纪大了你还让他徒步行走,自己却骑毛驴。”

    孙子觉得老人说得很有道理,于是,和爷爷一起骑着毛驴回家。

    这样,两个人共同骑驴走了一段路,又遇见了一个饲养毛驴的人。养驴的人看见祖孙俩骑一头毛驴,很气愤,指责他们说:“你们祖孙俩骑着一头那么瘦小的毛驴,真是狠心,难道毛驴就不会累吗?”

    祖孙俩不想被人非议,只好下来走路。

    再到后来,他们又遇见了一群年轻人,年轻人觉得这祖孙俩都是傻瓜,嘲笑他们说:“有毛驴却还要自己走路,从来没有见过这样的傻瓜。”

    祖孙二人听了觉得也有道理,但是此时的他们却不知道该怎么办了,无论怎样都会受到指责,似乎怎么做都不能做到完美。所以两个人索性一起抬着毛驴回家。

    祖孙俩抬着毛驴经过一条河的时候,不小心把毛驴掉进了河里,毛驴被湍急的水流冲走了,祖孙俩最终一无所获。

    一件事会产生多种不同的结果,追求最完美是做不到的。从心理学角度来讲,人们都希望自己能成为一个被欣赏、被肯定的人,希望自己获得世人的肯定和瞩目,得到一个最完美的结局。但是谁都不能够十全十美,因为无论是你、我还是他,都不可能让所有人满意。没有人是完美无缺的,所以当别人怀疑你的时候,其实错的不一定是你。

    俗话说得好:“万事有得必有失。”就自然季节而言,夏天的葱绿走了,却能迎来秋天的丰硕;就人生成长而言,失去了青春的岁月,却能迎来成熟的气度……所以,我们完全不必纠结于是否完美的心理上,认真踏实去做就对了。

    心灵法典

    完美主义,是虚幻的代名词。世界上本来就没有完美的东西,就连科学赖以发展的公理,也总是有着某某假设、某某前提。

    完美固然能在某种程度上代表一种圣洁,但完美主义者会对很多事物感到不满,会认为它们或多或少都有瑕疵,这会对生活带来阻碍。

    1.多做比较,在实际中找答案,不按照内心的理想去要求事物

    完美主义者往往活在自己的内心世界里,他的唯一理想就是追求最完美。所以,有完美主义综合征的人,往往只在乎自己的感受,不关注实际问题,不理智看待现状。

    针对以上分析,我们要消除不理智的思想,就要凡事多做比较,因为经过积极的对比之后,完美主义者会在利益的驱使下,理智地选择更好的行为方法,而不是一味地只要求十足的完美。

    2.有序地学习、生活、培养兴趣爱好

    当因追求完美而感到烦心时,要坚持正常的学习和工作,使生活节律紧凑有序,同时要培养广泛的兴趣爱好,通过社交及文体活动,分散和转移对完美的关注。

    3.敢于接纳自己

    我们必须要知道,这世上没有十全十美的事物,每个人都有优缺点。人既不会事事行,也不会事事不行;一事行不能说事事行,一事不行也不能说事事不行;优点和缺点不能随意产生或改正,成功和失败也不是自说自定。一个人应该接纳自己,并肯定自己的价值,不自以为是也不妄自菲薄,保持一颗平常的心且知足常乐。

    尊重现实,心与现实同行

    生活,其实是一件件活生生的事例组成的,这些事决定了我们的成败,可以这么说,做好人生的每一件事,我们的人生就一帆风顺。

    即便人生是许许多多事所组成的,但是我们不能每一件事都非得去努力改变它。我们知道,有些事情是我们可以改变的,但是有些事情是我们无法左右的。比如,自然规律、人的出生环境等,这些条件是我们无法改变的。但是我们又无可否认,这些条件有好有坏,如果一个人在一个好的环境里面生活,那么人生的发展道路会变得顺利很多;如不是,那就需要我们更加努力去改变现状。但是,很多人把自己的努力方向搞错了,往往去关注那些无法改变的事实,而不去努力改变自己,使自己更好地适应环境。如果我们一味地去努力改变那些无法改变的事实,那么我们的所有努力将是一场徒劳。当无法改变环境时,我们应该积极去改变自己,从改变自己的内心开始,让心和事实一起交融起来,最终达到自身与社会的结合。

    尊重现实,是一种生存法则,也就是我们所说的,人要踏实。一个不踏实的人,往往好高骛远,不尊重事实地去做那些他没法做的事,最后还是一无所有。我们只有一步一个脚印地,根据自己的能力去努力,接受、尊重现实,这样才能更好地使自己得到发展。

    布斯·塔金顿是美国着名的小说家和剧作家,他曾经这么说过:“人生的任何事情,我都能忍受,只除了一样,就是盲了眼睛。那是我永远也无法忍受的。”

    可以这么说,曾经的布斯·塔金顿无法接受眼睛盲掉的事实,但是这个事实偏偏在他60多岁的时候发生了。60多岁的布斯·塔金顿,他的视力开始减退,接近全盲。

    塔金顿完全失明后,他说:“我发现我能承受我视力的丧失,就像一个人能承受别的事情一样。要是我五个感官全丧失了,我还能继续生活在我的思想里。”他甚至还拿自己的眼睛幽默地说:“嘿,又是老黑斑爷爷来了,不知道今天这么好的天气,他要到哪里去?”

    在这种情况下,布斯·塔金顿接受了这个无法改变的事实,他没有对这个事实过多的埋怨。后来,塔金顿接受了手术,在一年之内做了12次手术,巨大的痛苦却没能让他自暴自弃。他知道他无法逃避,所以唯一能减轻他受苦的办法,就是爽爽快快地去接受它。

    动手术时,布斯·塔金顿尽力让自己去想他是多么幸运:“多好呀,现代科技的发展,已经能够为像人眼这么脆弱的东西做手术了。”正是因为他接受了现实,所以他才有足够的勇气去乐观面对。换作一般人,如果要忍受12次以上的手术和不见天日的生活,恐怕都会自暴自弃地要离开这个世界了。

    塔金顿明白这样一个道理——生命所能带给人们的,没有一样是人的能力所不及而不能忍受的,如果做好了尊重事实的准备。那么将没有任何困难能击倒一个人。

    事实上,无论谁都必须学会接受现实,努力调整自己,让自己更好地去顺应它,并在此基础上发展自我。如果一味地去纠结于现实的糟糕,势必会被拖累,最后一事无成。

    所以,如果你不想被残酷的现实击倒,请记住:接受无法改变的现实,改变自己的内心,努力使自己提高,让自己更能适应事实。

    心灵法典

    生命有痛苦是正常的,但如果我们紧紧抓住痛苦不放,一味地悲伤,那就不正常了,因为那样的话,快乐就永远不会到来。正如俄国诗人普希金所说:“一切都是暂时,一切都会消逝,让失去的变为可爱。”

    1.认识接受事实并非放弃努力

    有些人认为,接受现实就是在向困难低头,而正是因为有了这种想法,人们才一次次地去跟事实作对。最后弄得自己头破血流,一无所获。

    其实,接受现实,并不等于向困难低头。只是要求我们要从另外一个角度去挑战困难而已。对于那些不可改变的事实,我们要从内心去接受它,顺应它,这样才能让你更好地冲破困难,最后达到你想到的目标。

    2.别在一棵树上吊死,灵活运用一切

    那些接受不了现实的人一般都处于“一根筋”状态。如果我们把思维打开,眼光看远一点,认识到世界和人生还有很多事情是可以做的,那么就不会只纠缠一件事不放了。

    也就是说,当我们无法接受某些事情时,应该多想想其实还有其他事情可以做,那么接受这件事情也并非那么难了。

    学会原谅自己

    人们喜欢跟自己较真,往往对自己的一些过失“耿耿于怀”。那些喜欢站在错误的原地打转的人,往往不能朝前走,永远达不到自己原先定下的目标。原谅自己,才能走出自己制造的茧,收获快乐。跟自己较真,会凭空多很多不必要的烦恼。

    古人云,人非圣贤,孰能无过?是的,没有人是完美无缺的,犯了错误,或者事情没有做好,正确的做法应该是:好好吸取教训,不要纠缠在错误中不能自拔。

    原谅自己,是对自己的一种善待。太把错误当回事,只能让自己的烦恼加倍。允许自己犯点错,自嘲地对自己的错误笑笑,然后潇洒地走出烦恼。

    其实,原谅自己,也是一种自信的表现。知错能改,善莫大焉。犯了错,相信自己有能力在错误中吸取经验,把错误踩在脚下,当作成功的垫脚石。有大胸怀的人,容得下自己的小错误。到你成功那一天,经历过的失败,犯过的错误,都成为了弥足珍贵的经历和经验。你可以回过头去,笑着看自己曾经犯过的错,它们竟是那么不值一提。

    原谅自己,是一种豁达的生活态度。每个人的生活,都是在不停地犯错中向前的,正是有了这些错误,才让我们的人生有了一种缺憾美。一个从没犯过错误的人,或许他没有那份大胆尝试的心理。当然了,我们不能一味地原谅自己而犯错误,而是在开拓中的小失误中,不断从小失误中总结经验,从而获得了尝试后的经验,这是原谅自己给我们带来的一种收获。圣贤、智者尚且犯错,何况我等凡俗之人。犯错不可怕,可怕的是不会原谅自己,看淡生活中的得失成败,豁达一些,走出苦恼,全心全意地投入实际行动中去,这样才能在生活中越挫越勇。

    心灵法典

    人的一生中会遇到不顺心的事,会碰到不顺眼的人,如果你不学会原谅,就会获得痛苦,活得累。

    原谅是一种风度,是一种情怀,是一种溶剂,一种相互理解的润滑油。原谅像一把伞,他会帮助你在雨季里行路。

    1.别对自己过于苛刻

    太苛求自己,只会使自己丧失自信和勇气,放弃希望和上进心。要放下包袱,给自己解压,相信以后的人生还有机会。

    2.让自己欢笑

    人们之所以没法自我原谅,是因为自己一直“沉迷”在自己的那份过失上,从而整天郁郁寡欢。假如我们学着开心点,不断对自己微笑,那么内心自然会乐观起来。一个乐观的人,他会懂得如何去原谅自己的生活。因为欢笑能让一个人把一切看淡,那些无法原谅自己的悲伤也会随之消散。

    做回自己,别人的标准衡量不了自己

    在这个世界上,每一个人都是一个个体,人作为个体而活着。为了活得更好,个体与个体之间出现了相互作用。但是,无论人与人之间如何相互作用,我们都不要失去自我。因为这个世界存在着一个共同特点——优胜劣汰。而作为个体的人,每个人都有其优点,这个优点就是我们作为个体所需要极力展现出来的,这就是我们所需要的自我的一面。

    只要仔细观察,你会发现很多人是浮躁的,而这些浮躁的人一般都是失去自我的人。他们总是随波逐流,拼命地跟着大局势走,但却永远处于大局势的后面,永远走不到时代潮流之前。这是为什么?因为他始终没有做回自己,一直拿别人的标准来衡量自己,所以他一直落后于别人。

    许多人这么认为——人生下来就注定为别人而努力。其实,在这个世上真正要做的是能做自己的主人。

    一个有自我控制力的人,其执行力度一般都比失去自我的人强。因为当自己对自己发出的命令时,就必须能够执行,如若不然,只听别人的安排,或许一切便都只能停留在别人的口令上,或者只凭幻想处于想象阶段而已。比如,有自我控制力的人对自己说,每天要读书,就必须完成它;说要去跑步,就一定要做到;说要努力工作,就必须努力。所以,拥有自我控制力的人,也就是有自我生活准则,实现自我的人,比失去自我的人做事的效率要好。

    成大事者,诚信先行,原则先行。找回自己,不用别人的标准来衡量自己,总有一天你会活出自己的样子,并以你的样子来征服世界。

    人生最大的学问就是如何主宰自己的命运,做自己的主人。能掌握自己命运的人,也就是独立的人,才能称得上自己的主人。他们有自己的思考,更有自己的辨别能力,在一些事物面前,分得清轻重缓急。这种人,往往能提倡一种奋起自强的精神,无所顾忌地走自己的路。

    经常有人说,路摆在你的脚下,看你如何去选择,如何去走。天下无论多少条路,都得靠自己去选择,自己去走。过去说:“出身不由己,道路可选择。”也就是提倡,自己做自己的主人,学会改变自己生存的环境,走自己所选择的道路。这一点,别人是永远无法替代的。

    在人生成长的道路上徘徊的朋友们,请记住你是属于你自己的,没有谁能代替,别太在意别人说什么,你要自己拿主意!要做自己的主人!

    心灵法典

    为了不在忙碌的工作中失去自我,为了能更好地让自己的价值短时间内凸显出来,我们有必要利用一些有效的方法让自己科学地活着。

    1.关注当下的事,少管他人的事

    会在乎别人看法的人,一般都是缺乏主见的。而缺乏主见则是因为当事人没法专心做自己的事,在做事的过程中流于表面,于是内心里便潜意识地出现“要模仿别人”的想法。一旦这样的想法出现后,自己就成为了一个失去自我的人。

    为了避免这样的情况发生,我们可以把心思放在事情上,专心去做自己的事情,这样你就可以忽略他人了。

    2.自信,坚持自己的想法

    自信,是一个人对自己的行为彻底认可的一种心理行为,这样的心理行为是使事情最终能坚持下去的保证。

    正因为自信能让事情坚持下去,所以它可以让当事人保持自我。因为自信,所以当事人没有必要去模仿他人。埋头苦干,自己摸索出自己的路子,这样他就可以与众不同。在这样的状态下,当事人又怎么可能失去自我呢?

    3.用创新的思维去对待他人的方法

    创新是一个人对待事物做出的更高一层的方式,也是整个人类社会自我提高的一个保证。尼采的超人学说告诉我们,无论是个人还是整个社会,都需要不断的创新,超越自己,才能得到提高。

    在这里,创新可以让自己革新也可以让自己不被大潮流所淹没,因为创新始终能让自己走在潮流的前面,也不至于让自己失去自己。

    回到最初的梦想,使心坚定起来

    空闲的时候,偶尔翻开那早已发黄的日记本,看看在当时的你的心中十年甚至是二十年之后是什么样子的。仔细想一想你儿时最初的梦想是什么,然后再看看现在的生活,你就会发现,其实你失去的已经很多。

    能够始终坚持梦想的人,始终都有一种信仰。都说梦想和现实是有差距的,但是谁又能懂得,梦想可以是一种源头,可以是一种过程,但绝不会是一种终结。

    也许每个人都经历了为了所谓的现实、所谓的舆论压力而放弃了自己的梦想的过程,可是当你真的附庸现实,采用了“梦想又不能当饭吃,还是现实一点好”的理念去生活的时候,你最终得到的又是什么?一张还有些含金量的大学毕业证书,一份貌似不错又比较稳定的工作。当你得到了这些的时候,你就应该意识到,以前你所做的一切,都只是一块敲门砖而已,进了门之后就没什么用了。可问题的关键是,当你进了门之后又要去做什么呢?终有一天,你会忽然发现,年复一年,重复的不仅是日子,还有你的思维方式和生活状态。事实证明,如果不是出于喜欢和热爱,或者是追求,仅仅只是因为放弃自我而成全了现实,那么对于很多人而言,一份不错而又稳定的工作,就是这一生事业的终结,几成定局。

    罗丽在哈佛读研,她的学习成绩非常优秀。她才华横溢,而且长得很漂亮。她在高中的时候就渴望到顶尖的美国高校去读书,可是由于毫无经验,又迫于高考的压力,她失败了。当时,一面应付高考一面申请学校,她提出申请的四所美国大学都给她寄来了拒信。那是二月份,她哭了三天三夜。而四个月后,她还是硬着头皮进了高考的考场,最后去了上海。

    高考后的暑假,她没有一分一秒忘记过自己的梦想。她决定大学再奋斗四年,一定要去到她想要去的地方。而这次,她将目标锁定了哈佛。大学里,她全身心地投入,在学习、实践和各种活动中,她都是佼佼者。大学四年,她不仅是一个大型学生组织的主席,而且还组织了一场覆盖上海十所高校的比赛,吸引了数十家赞助商。同时,她还是国家奖学金的获得者,除了英语之外,还能说一口流利的西班牙语和日语。

    有人问罗丽:“像你这样的女孩,大学毕业后随随便便都找到一个待遇丰厚的职位,世界500强都可以挑选,为什么还要执着于去哈佛读书呢?”

    罗丽告诉那人:“的确,我是想过放弃哈佛。毕竟,可能毕业后就业以争取经济独立,分担家庭负担更实际吧。大一的暑假,我动摇过。我也的确可以有很多选择,而且每个选择背后都充满了诱惑。而哈佛,也许不再是首选了。我也想象每个女孩子一样,希望穿漂亮的衣服,戴好看的首饰,甚至有点小小的物质崇拜。而且未来可能会需要父母来负担自己在美国的生活学习费用。怎么想,都有点不值得。后来,有一段时间,我甚至忽然觉得被这大千世界的种种华丽诱惑得看不清方向了。我闭上眼睛,让自己用心灵和灵魂去思考,撇开一切,只选择一样东西,看看那会是什么,然后写下来。最后,我还是写上了“哈佛”两个字。并在后面写了一句话,always have and always will.那才是我真正渴望的东西,那才是我内心最初的那个梦想,真正的选择。所以,我如愿以偿地进入了哈佛。”

    罗丽说:“其实,哈佛并不是一个很难达到的梦想。只是,很多人,没有抓住那最初的梦想的勇气和毅力而已。选择去做眼前容易的事情是人类的天性,这是一种自我保护机制,可以让自己保持更舒适的状态。但是,这种保护机制在某种程度上限制了我们的发展与提高。当我们克服种种诱惑,选择那件较难的事情,选择那些令你感到痛苦的事情,当你一次次的对这些缺点勇敢说不的时候,你就是在实现自我。”

    永远不要放弃自己的梦想和追求。要知道并不是每个人都清楚自己想追求的是什么,也不是每个人都能给梦想一个合理的定位。而你内心的梦想,它既是一种潜能,也是一种动力。它就像是一朵小花一样,需要你用执着和汗水去浇灌,去培养。不要害怕困难和挫折,也不要在乎你的梦想之花到底是能变成艳冠群芳的牡丹,还是变成似乎永远只能做配角的满天星,无论是哪一种,它们都是有生命力的,而有生命力就是最美的。世界都在变,如果你一成不变,当有一天世界逼迫你不得不做出改变的时候,你就已经陷入了很被动的状态,甚至已经来不及了。尽管佛家有云,“执着是人生最大的魔障”,主张对于追求不宜过度,适当的时候应该“放弃思想,摘下果实”。但这果实绝不是白来的,它是你付出的结果,是你梦想的另一种形式。

    心灵法典

    千万不要因为贪图一时的利益或享受,而草率地放弃你梦想之花傲然盛开的权利和希望。

    1.时常回忆过去

    一个经常回忆过去的人,一定会想起过去的那些梦想,当你真正的跟现在做比较的时候,你会发现你的最初梦想与现实到底有多大距离。经过这般比对,你就自然会忆起最初的梦想了。

    2.坚信最初的梦想,才能激励你为实现梦想而付出

    凡是梦想都需要人们去坚持,特别是最初的那个梦想更要你坚信它。

    坚信梦想,要从心里完全接受它,然后用行动去实现它,这样的梦想,就会因为你的坚信而不被现实所改变。

    3.用实际行动来维护最初的梦想

    梦想只是脑海中存在的两个字符而已,它在现实中是不存在的。但是,如果你用行动去为它付出,它便有了存在的意义。

    一旦梦想在脑海里留下深刻的印象,那么这个梦想将一直作为“催化剂”不断催促你去将其完成,最初的梦想也就有了实现的可能。

    认可自己,用平常心接纳自己

    中国人讲究谦虚,这是好的,但是有些人却谦虚过头,变成了自我否认,这就不好了。如果一个人都不认识到自己的价值所在,那么他在这个社会上势必会失去体现自身价值的欲望。所以,我们要认清自己,认可自己,争取最大化地实现自己的价值。

    我们要见贤思齐,但是也不要总拿自己和别人去比较。何必总是和别人比?比我们优秀的人比比皆是,比较起来常常心生悲凉。

    高标准地要求自己,但不要以完美要求自己。若完美是100分,谁能说他的人生是100分?谁敢说他是完人?没有,所以,我们认识到自己的优势即可,不可要求自己去做到完美。我们是什么样的,就要认可和接受自己。

    其实各人有各人的优势。每个人都能为自己找到平衡点。有的人智力一般,但是天生丽质;有的人长相欠佳,但智力超群;有的人家庭不幸,但学术拔尖;有的人事业不发达,但家庭和谐;有的人专业平平,但是小有官运。

    人需要社会的认可。万一社会不认可你,自己要认可自己。张九龄说得好:“草木有本心,何求美人折。”没有美人欣赏,草木照样欣欣向荣。人不知而不愠,自娱自乐,不亦乐乎?

    把现有的本职工作搞好,就是胜利,然后一点一点进步。美好的追求常在心间,不断进取,不断进步。尽力追求,同时充分享受平凡生活的快乐。

    认可自己,不必过多在乎他人的看法。很多时候不是没有机会,而是我们的自身条件还不够好。假如连自己都不认可自己,那又谈何让自己有足够的信心去应对各种苦难呢?

    有一个倒霉的企业家,因为世界大战,使他所经营的小型工厂全都毁灭在战火当中,他非常沮丧。他的妻子儿女也因此离开了他,他不得不成为了一名流浪汉。他无法承受这么落魄的生活,越想越难过,最后他选择了自杀。

    正当他要跳楼的那一刻,他看到了一本名为《认可自己》的小书。于是他顺手拿起来看了一下,里面写道:“不管失去什么,都不要失去自己。我们首先要做的是要认可自己……”

    这位倒霉的企业家认为这本书的作者说得很有道理,但是怎么才能使自己认可自己呢?他想不明白,于是他决定找出这本书的作者,他心想,作者肯定帮助他再次站起来。

    通过各种途径,这位倒霉的企业家找到作者。当企业家讲完他的故事后,作者却对他说:“好了,我已经很耐心地听完你说的故事了,但是我帮不了你。”

    听作者这么说,倒霉企业家的脸立刻变得苍白起来,自言自语地说:“这下子完蛋了。”

    作者见这位企业家这么沮丧,于是说道:“这样吧,我介绍你去见一个人,他可以帮助你东山再起。”

    刚说完这句话,觉得自己有救了,他立刻抓住作者的手像抓住了救命草一样,央求道:“看在老天爷的分上,请带我去见这个人吧,求你了。”

    这时,只见作者拿来一面镜子,放在倒霉企业家的跟前,指着镜子说:“我介绍的就是他,在这世界上,只有这个人能够使你东山再起。对于你来说,这个人是世界上最有用的人。”

    倒霉企业家对着镜子里的自己从头到脚打量几分钟,开始哭泣起来,然后跟作者说:“谢谢你!”

    几天后,作者在街上碰见了倒霉企业家。倒霉企业家见到作者,就叫住了作者,然后说:“我正要找你去,有个好消息要告诉你,上次你见到我时,我还只是一个流浪汉。自从我对着镜子看了一会儿我自己后,我找到了我,我重新认可了自己,找到了自信。现在我去了一家公司当项目经理,我正走在成功的道路上。”

    其实,活着就是胜利,认可自己就是对胜利的一种赞同。

    契诃夫曾说过:“世界上有大狗,有小狗,但小狗无须因大狗的存在而惶惑。所有的狗都会叫,但都按上帝给予它的声音去叫。”人和人的个体差异不同,这种不同造成每个人的思维个性不同,不同的思维个性又会形成不同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你可以否定自己做过的一切,反思自己做过的一切,但永远不能否定自己、放弃自己,要想得到别人的认可,社会的认可,首先要学会认可自己。

    心灵法典

    尝试着在一片森林中去做一株小草,也许渺小,却比所有的参天大树都更加鲜翠;尝试着在天空中做一只小鸟,也许弱小,却比耀眼的太阳更加生机勃勃;尝试着在花丛中做一片绿叶,也许平凡,却是这茫茫花海中唯一的绿色;尝试着在夜晚做一盏灯光,虽然微弱,却比所有的星光都更加柔和。也就是说,不管你是什么样的人,你都能找到你的价值所在,不必不认可自己,因为你有你的价值所在。

    尝试,做自己且欣赏自己,因为,我们每个人,都是独一无二的。

    1.做自己

    做自己,就意味着你无须去担心他人的眼光,因为你的独特,就是你的炫目之处;做自己,就意味着你不必去追赶世俗的潮流,因为你的风格,就是你的美丽之处;做自己,就意味着你可以大胆地做你想要做的事情,因为你的想法,就是你的特别之处……

    做自己,意味着你可以只为自己而活着,只成为那个独一无二的人。而独特,正是这世界上最美好的东西。

    应该学会欣赏自己,因为可以随心所欲,特立独行;应该学会欣赏自己,因为可以摆脱世俗,鹤立鸡群;应该学会欣赏自己,因为可以任意挥洒,与众不同。

    2.跟随自己走

    无论什么理想,只要合情、合理、合法,都是可以去追求的。无论你是什么人,能实现自己的理想就是好事。凡事顺着你的规划走吧,不必跟别人乱比较的——你要相信你自己。为自己活着,只要你为自己活着了,你才能觉得你才是你,你才能被自己认可。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