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咖说创业:成功的必备要素-王健林:创业是否需要信仰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
    创业所谓的信仰就是勇气

    主持人:“创业是否需要信仰”,您对这句话是怎么理解的?

    王健林:所谓信仰,其实是一种勇气、一种勇敢。“心有多大舞台有多大”,事业成功的人大多有体会,只有敢想才敢做,成功的几率才大。试都不试怎么能成功呢?以我为例,现在主业是商业地产,城市综合体过去是没人做过的。开始做的时候,前三年打了222场官司,招商不对、合同问题、卖出的商铺回报率不高等,受尽折磨。很多人劝我不要做了,我说不行,因为住宅房地产不是一个长久行业,为了企业,为了跟着我的弟兄们日后的生活保障。我以朴素的信仰来做这个事情,经过多年的磨难终于走出来了。

    第二个事情,我做电影院的时候全国票房3亿,所有影院都亏损,但它对我的购物中心有帮助就做下去了,现在万达院线在亚洲排名第一,今年占全国16%、17%的份额。创业所谓的信仰就是勇气,企业家所谓的创新就是创造力。“富贵险中求”,利益和风险是成正比的。

    主持人:很多人天生胆小,成功是不是跟性格有关而不是跟勇气有关?

    王健林:不是。成功的企业家中很多人是有些木讷的,还有很多人性格是内向的,不一定外向的人就成功。当然在现代社会中,性格外向成功几率大一点。无论是商界、政界、科学界,成功者都不是最聪明的,大多数是次聪明的人。所谓的聪明是什么?不是IQ多高,更主要是情商,是与人相处的能力。你能宽容别人,就能获得追随者,做生意的路子就多一些,相对容易成功。

    主持人:您身上的勇气的成分多一些还是天生胆大?

    王健林:两者皆有,可能和我性格不太安分有关。刚做生意的第一年,我给员工开会说我的目标是三年做到一个亿,那时候公司刚刚用借到的50万注册。一个部门经理觉得我忽悠,但是很快就做到了。

    91年跟朋友去香港,住在君悦酒店,那上边有四个大楼,非常壮观的看海平台,我跟朋友讲我这一生至少拥有其中一栋楼。他们觉得一栋楼好多钱你能行吗?我说如果想都不敢想你肯定不敢干。所以我是一个不满足现状,有追求有目标的人。

    主持人:“创业是否需要信仰”,我特别想知道您的信仰是什么?

    王健林:我人生的信仰就是,创建一个世界级的优秀组织,做一个世界级的公司,赚特别多的钱,然后帮助更多的人,我觉得这一生就没有白活。无论你有多大本事都得死,通过自己的努力实现人生价值,有能力帮助更多的人,在帮助别人过程中自己也能心情喜悦,这就是我人生最大的追求。

    主持人:把它当成信仰来做,这样的大公司在你脑海里有没有具体的公司模型?

    王健林:分中期和长期目标,去年提出一个中心目标,三年内把企业做进世界五百强,世界前五百应该算世界级的企业,下一个目标往世界一流的企业去奋斗,我们的口号八个字“国际万达,百年企业”,“国际万达”有三个层面的含义,企业是国际化的,人才是国际化的,管理水准是国际化的。成为世界一流的企业是靠自身发展,而不是靠垄断资源或者靠国家财富,我做民营品牌是为中国人争光,为民营企业争光。

    如何赚到人生的第一桶金

    主持人:创业开始的时候,遇到比较大的转折点或者很难熬的时候,您是怎么渡过的?

    王健林:我是一个军队的团支转业干部,到地方做了一个处级干部,后来不想安于现状就辞职下海做生意,当时注册资金也是借的,一共借了100万块钱。

    当时懵懵懂懂的选的这个行业比较准,89年中国城市化还没有开始,幸运的是顺应了国家的大趋势,中国由一个多亿的城市人口变成6个多亿。在这个大的蛋糕当中,我可能发展的就比较快。

    印象比较深的是公司成立后没有开发指标,当时整个大连市只有三个公司有,那怎么办?你得琢磨、敢于求人。我找到一个国有公司的老总,我说能不能借你的指标,他说借是不可以的要犯错误,不行卖给你吧。当时没有现钱,就签了个合同,他卖给了我两万平米指标。有指标后我就找规划局申请要地开发,规划部门说你这种公司没有计划,我就去反复去求,他们说你不是想干吗?市政府的北门有片棚户区,这个棚户区请了三个市里边的大公司都不干,一算账赔钱就走了,我说我干。为什么?因为这片地大,够我们吃好几年的。回来跟我的公司员工开会,89年还没有旧区拆迁的概念,他们一听昏了,说人家都测算亏损,我们怎么能不亏损?当时大连市最高房价一千零几十块钱,我说我卖1500不就挣钱了,他们说你凭什么卖1500?我说动脑筋想办法把它忽悠成1500。

    公司的创新之路从那开始,当时的户型设计没有明厅明卫生间,我们就把它搞成带窗户的。当时建房子没有卫生间,规定县团级以上干部才配建卫生间,我没按规定就建了卫生间,有组织让我提供住房者名单证明,反正公司不归它任命就没提供。当时安装了铝合金窗、盼盼防盗门,建筑成本一平米才增加几十块钱。最后我又想到借助电视推广,那时不流行做广告,我跟电视台谈能不能花钱给电视剧冠名,他们说挺新鲜还有人愿意搭钱,立马同意了。我在每个电视台播放中间插点广告,一下子火遍大连,刚刚开工房子就一扫光,而且是1580块创造了记录。这第一单就掘到金了,而且也创造了中国房地产行业的一个模式,就是旧城拆迁改造。从此一发不可收,别人都不敢去的旧城我去,因为旧城在市中心人口密集,只要房子设计好就肯定好卖,这算是创业的一个小故事。

    主持人:你那个时候不后怕吗?真的跟别人三家一样都栽了你不怕吗?

    王健林:你要想赚钱你就一定要做的跟别人不一样,怎样跟别人不一样?要动脑筋。当时我想反正也没活干,我给大家讲了句名言:开发开发只有开才能发,开都不敢开就没有个发。

    关键几步决定你与别人的差距

    主持人:很多人开始第一笔挣了七八百万后面也栽了,你把后面的转折点再讲一个?

    王健林:第一单的成功给了我们勇气,紧接着在大连开了好几个旧区,几单成功后便有了底气。我是全国第一家跨区域开发的企业,1992年去广州,通过别人介绍搞了一个小区,也是借用别人的批文合作开发。花了4、5年时间,这个小区赚钱并不多,但是获得了跨区域开发的经验。

    企业走到现在有三步是最关键的:第一步就是跨区域开发,如果我守在大连我一直不出来,做的再成功也是区域性的小企业。跨区域开发怎么管理?不像现在有信息化手段电话手机都没有,打电话特费劲。我心里有一个想法就是企业要做大,要做大怎么做?在本地肯定不行,全国我是第一个走出去,尽管不算成功,但积累了勇气,于是从97年开始我们大规模的走向成都、长春等很多地方。

    第二步是做商业地产。机会是给有准备的人。当时是民营企业,那时没有社会保障体系,企业规模已经有一些了,大概千八百员工。我的弟兄们退休了怎么办?得病怎么办?我想怎么保证大家永远有好的生活而且越来越好,我想靠住宅开发是不行的,住宅开发最大的问题是现金流不稳定也就是利润不稳定。我办过好几个制造业企业,办过电梯厂、变电站制造厂、开过超市,心里老想找长治久安的办法。2000年5月份花了3天时间大家集中讨论,用什么办法比较好?逐渐意见清晰集中,就是做收租的物业,大家提个口号:“向五百强收租子”。我们之前也办过小型收租物业大酒楼,天天要账天天打官司,小企业诚信度低,这其中我们积累了许多经验。这次之后把原来产业全部卖掉积累现金。电梯厂、变电厂、超市、公司全部变卖,一下回笼好几个亿现金,而且上手第一步就做了六个,起码方向是走对了。我们在这个行业里做得比较成功而且规模比较大,我们开玩笑讲“只有第一没有第二”,就是全国性的竞争对手没有,而且商业资源的积累,商家的忠诚度都做起来了。所以你想为什么成功?如果没有收租子失败的经历,不是老想着给弟兄们有个交代,没有成天琢磨就不会想出这个点子来,有人问我你怎么这么聪明想出这个点子,我说不是想出来的,是一两年碰出来的。

    第三步是进入文化或者叫旅游产业。包括很早以前进行收藏,后来搞电影产业,现在办自己的报纸杂志,搞旅游度区。超出一般企业家的范围,做生产业、制造业的同时,很早就进入了精神层面的东西,搞文化产业。开始的时候也是很多人不看好,认为绝对赔钱,中国人谈什么文化,建电影院的时候多少人批评我,可是大家都看到它成功了。成功路上最关键的三步走对了。

    一生中的三五步就会决定你与别人的差距,企业从一般变成优秀,从优秀到卓越,可能就是某一两步走的准,而且坚持走下去超越别人,把企业做成卓越企业就是这样。我总结成功企业家的特质有三点。第一是创造力,敢于创新,敢于冒险;第二是坚持精神,没有一个成功是一帆风顺的,这样的人可能有但绝对是意外;第三是要有情商,宽容和与人相处的能力,如果这三条你都具备,那么你一定会成功。

    主持人:第三步讲文化,前面30年改革开放里面没有那么多企业家想文化的事,你怎么想到的?

    王健林:这和自身经历有关,我是读书特别多的人,大概7、8岁就愿意读名著。再加上比较受传统儒家文化熏陶,20年前我喜欢收藏中国字画,完全是一种个人爱好。所以我在中国近现代字画市场方面至少是前列。作品也从海外买回来,我现在收藏的名家字画估值可能几十亿上百亿,但不是为了卖画,完全兴趣使然。我自己有个字画公司找了一批专家帮我在弄,逐渐逐渐形成成就,道理一样。我比较喜欢中国的文化。

    主持人:这一步对你公司有什么实质性的帮助?除了你的画升值了,其他实质性帮助在哪?

    王健林:熏陶员工,公司里很多人喜欢字画谈论书法,是对大家气质上的锻炼心态上的修养,不一定对生意有帮助。我很早就对企业文化有追求,或者说去创造。很早就聘请公司对企业文化进行提升,万达集团走到今天,企业核心宗旨都是两句话八个字,但是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创业第一年我提出八个字,“老实做人,精明做事”。那个年代社会无秩序,房子卖多少平米也没有认定机构。我刚到公司卖房子,一个销售人员给我建议每套加三平米卖。他说全市都这样没人去管,我说不行,咱们有口号“老实做人”。为什么精明做事呢?因为市场不规范,要少上当。发展一段时间后,我们提个口号叫“共创财富,公益社会”。那时候有了慈善意识,企业发展比较好。大家共同创造财富共同享受财富,有剩余再给社会贡献一点。

    到了二零零几年企业文化又提高了,叫做“国际万达,百年企业”。我对企业文化比较欣赏,很多年前,就有企业文化部,办自己的月刊、网站,形成氛围以后对企业员工的心态修养,凝聚力是有好处的。

    正因为欣赏文化搞收藏,我到国外购物中心去看觉得光购物没劲,应该加一点文化休闲的东西,起码要有电影院。我相信在中国电影院有一天一定会赚钱。两三年前我开始大规模的做旅游度假区,也是基于这个判断,中国一定会富有,富有以后13亿人一定要去休闲度假,我相信这个东西要建好几年,当我们一两年以后建成慢慢被大家认知,也是创造一个新的模式。

    所以我说个人喜好加上公司里形成的文化氛围,使万达集团区别于其他企业,我们很早提出来做慈善。2004年我们就在全国第一个成立义工峰会,那时候慈善义工是新鲜事物。好多东西你有这个积累就会蹦出一个先进的想法,再创出的模式可能也是先进的。

    不想求人就让别人来求你

    主持人:在历史的长河里边中国很多民营企业倒了你没倒,他们倒有几个原因,第一比如说黄光裕,为什么你没有成为黄光裕?

    王健林:民营企业寿命比较短,始终站潮头的不多,我觉得有三个原因。第一个原因是企业家自身原因,这是最核心的,规不规范的问题,很多人见钱就赚,只要赚钱不顾后果不考虑手段,这个是肯定做不长的。正如古人说的话“君子爱财取之有道”一定在法制框架里做,赚钱要有道。现在对民营企业最核心的是不要偷税不要违法。

    第二要承认我们国家法制不完善市场环境不完善,不公平,尤其对民营企业不公平,好的资源、好的资金、好的待遇都是国有企业垄断,民营企业在夹缝中生存,尤其在初期生存非常艰难。在这种法制不健全市场体系不完善的环境下,也是企业家犯事比较多的客观环境。现在逐渐好多了,你会发现倒的企业家少多了。现在企业家都有共识,赚不赚钱不是第一首先犯不犯法违不违规,很多企业家都有自我保护意识。

    第三个原因可能跟老百姓的意识、宽容程度有一定关系。因为中国没有经历资本主义阶段,中国的民营企业家不是在一个很规范的环境成长起来,财富不是被大家看成是英雄,很多人认为是有钱人甚至是一种贬义词,社会舆论媒体也不宽容,仇富思想比较重,三方面原因造成中国企业家失败者多成功者少。不过,我相信这些都是过去时了。

    主持人:就没有遇到过让你非常为难的事么?你内心是怎么斗争的?

    王健林:让我为难的事情太多了,比方说员工报上来某某项目或者某某人有个条件,满足了马上办手续地就是你的。说实话所有这种报告我都反对,像这种事情我是坚决反对,开始是口头反对,后来建立一个制度。集团发了一个文件,取消万达集团各地公司所有现金科目,账目表上没有这个科目就没有办法支出现金,我跟大家开玩笑,你陪他吃饭陪他喝酒陪他洗桑拿,甚至陪他上夜总会都行,但是你别跟我说要钱。个别的腐败官员提问题,你不同意收拾你。我就一条,收拾大发就不做了,收拾小就忍一忍。我这个人好像有点傲气不太愿意求人,被别人收拾过让我低三下四去求人很难受,我一定整个模式让别人求我们,现在做的大城市综合体国内做的好的几乎没有,所以现在所有项目都来自于邀请,各个城市排着队求我们,然后我们每年选一些项目,让我们付出条件付出代价的事情基本就杜绝了。

    不能抵御诱惑的人就不能成功

    主持人:说老实话很多人做生意赚了钱就找不到北,开始挥霍,吃喝嫖赌,到公海赌博娶二房包二奶,这都是很典型的。你原本可以做成那样,但你做了慈善让整个企业社会形象完全不一样,什么让你从一个买卖人变成一个企业家?中间的转折点在哪里?

    王健林:受约束这么多年使我养成守规矩的习惯,在部队度过可能有这个好处。第二个我一开始就有目标追求,刚做生意就有一个梦想,要成为一个优秀甚至卓越的企业家。

    还有,要从两方面看,首先企业家不是天生的,一定是钱赚的多了,一年挣不了十万块钱要求他成为企业家。企业分小、中、大三个阶段,企业钱多到花不掉的时候,生意人会发生变化,开始有社会责任感开始捐钱做善事。比方说比尔?盖茨巴菲特慈善晚会,比尔?盖茨、巴菲特三十年前不做慈善的,盖茨10几年前不做慈善的,而且是赚钱特别狠的一个人,他的捆绑销售,抵压别的企业利润。他因为捆绑销售问题被欧盟处罚过5、6回巨额罚款,被美国29个州的议会联名起诉要求拆分微软,当时面临非常多的困境。那个时候看他为什么不行善事,后来钱多了他四五百亿美金怎么花的掉呢?他盖十个房子包十个二奶也花不掉,我自己也有体会。

    企业家分三个层面,第一个层面是商人也就是生意人,不管做多大还是只计较钱财,没有社会责任感,或社会责任感很少。做到一定规模有社会责任感愿意捐钱帮助别人、帮助小的企业,他就是企业家了。还有更高的层面,到了这个层面真的不为事业、声名、钱财,完全为社会而生存,这个企业叫社会企业,这类企业家叫公益企业家或者叫社会企业家。所以企业家一定是有阶段的,企业家小的时候老老实实赚钱。我觉得当前中国企业,行善不是最重要的,把企业做大更多人就业,你有捐钱的本事先把员工工资提高一点。我反对有些人公司搞的不怎么样,员工工资不高就在外面做慈善,错了。慈善顺序是首先把企业做好,二关爱员工,第三是行善,顺序是这样的不能做颠倒了。

    我曾经有一个演讲《慈善不能作秀》,刚才讲的表面秀,内部员工不好外面绷着面子。总要去上电视,每周上一次电视记者来拍。还有数字秀,没做那么多说捐那么多,反正钱也没法查证。我觉得这个时候中国的企业家包括中国的媒体你们要冷静,现在就去讨论我是不是50%捐出去还是90%捐出去还是裸捐。中国现在五百强企业美国三百多家中国才四十多家,四十多家里边全是国企只有两家民企,国企能叫企业吗?一个行业围起来叫企业吗?那叫行业不是企业,叫个协会差不多。我是比较性情直率的人,很多场合批评国营企业家尤其央企,我觉得他们不算真正的企业家,中国如果有200家民营企业进入世界五百强咱们大谈慈善更好一些,并不是不做慈善,我捐款现在有20亿现金我绝对有资格说这个东西,把自己企业搞大,员工收入提高一点。现在很多行业里员工挣一个月一两千块钱,捐什么款,把捐的款给员工发一人一万五千块钱不好多了吗?十五年前改公司口号叫“共创财富”的时候我讲,发展成果首先惠及员工然后惠及社会。这是真正的企业家和善人,这是我对这个事的看法。

    主持人:我刚才说的东西真正的诱惑过您吗?

    王健林:诱惑是肯定有的,对任何人都存在,但如果一个人不能抵御诱惑,就不能成功,或者说他就不行。比方说天天睡懒觉少干活最舒服了,你要抗不住这个诱惑还能成事吗?人的一生善恶存于一体,勤奋懒惰都存于一体,人是一个复杂体,内心两种东西博弈的时候,如果你受的健康教育多一点,或者你周围同事哥们好的多一点带你往好的地方走,否则把你带到沟里去了。

    小胜靠智,大胜靠德

    主持人:2010年您成为中国首富,首富榜单上说401亿,大家都知道这个事实,你说人要过财富观,这个财富观是不好过的你是怎么看待的?

    王健林:钱多了就过关了。你说财富多少亿,依我的目标这个微不足道,我的目标追求比这多得多。人要有梦想,一直追求,否则自己会懈怠了。公司大了员工这么多,不给自己定目标自己找理由懈怠是非常容易滑下去的,给自己定目标始终保持对财富的激情。还有一个原因,很多人说我要成为几百亿上千亿的富翁,不是你说了就能成,大家经常讲成功三要素,天才勤奋加机遇,跟李嘉诚一起奋斗比李嘉诚更勤奋的人很多,运气也是很重要的,我觉得上天确实挺眷顾这个企业眷顾我本人,做生意成功的多失败的少。国家GDP每年都在增加,在大趋势里边做企业更容易,如果在新加坡再有本事也做不大,他就三四百万人。赶上国家发展阶段,再加上运气比较好,我有可能成为更大财富拥有者,成为更伟大的企业家。我跟我的同事商量大家再辛苦几年,机会在这我们再搏几十年再潇洒去玩,说不定会创造出一个卓越的公司。我就有这个激情去追求,因为你始终在追求你花钱的时间就很少,男人确实很难花钱,衣服就是这个西服,皮鞋,事业心比较强的人花在这上的时间更少,再加上钱比较多,本人善心多一点,认为自己是过了财富观的,所以不求财。

    公司里我的助手非常反对我出去谈合同,因为我只要出去谈合同一定是谈一个最差的回来。谈判出于面子问题别人说我就不好意拒绝。我不刻意求财,也不是很计较但钱赚的很多,老祖宗说过一句话“小胜靠智,大胜靠德”,真是这么回事。计较钱财不会成为很富的人,胸怀大、情商高,交的朋友多做生意的途径多,生意机会就多。这话也许有点自吹自擂,我自认为我是过了金钱观的。

    主持人:在您的三大步里边每一步创新性是最重要的,这个创新性不是脑袋一拍过来的,而是从实际生活里面总结出来的。您爱读书,但不会像很多读书人一样,在理论里面思考,而是十分朴实十分自然的。

    王健林:我给大家一个建议多读历史。意大利有一个伟大的历史学家说过一句话,任何历史都是现代史,只不过变点模样罢了,多读历史你会很睿智很聪明。

    情商远比智商更重要

    主持人:成功的人最重要的是创造力、坚持、情商。情商是与人的相处,您说“舍就是得”这个是很重要,你让朋友们得了他会记得你,包括你谈的几次失败的合同,我估计最后没有让你多么吃亏对吗?

    王健林:反正从长远来看交朋友了,交了生意上的朋友,生意机会就多了。

    主持人:情商说到底是跟人相处,您能总结一下跟人相处要注意什么东西?

    王健林:刚才说了,各行各业成功的人绝不是读书最好或智商最高,是情商最高。情商是什么呢?简单一句话是与人相处的能力。因为你不是生活在一个个体当中,在社会群体做生意办事情,你干什么事情都要跟人接触,要跟别人打交道,别人评价你才是你成功的根本,不是自己评价自己,你自我评价和社会评价一致你一定会成功,这就是情商核心观点。

    还有与人相处的能力,最重要的一点宽容,心胸要宽。我现在做到这么高的位置,几万个员工,我最重要的工作是阅人选拔人才看人,我发现公司里有很多位置很高的高管最后做不到高处或者走掉,很重要的原因是智商很高情商很低,工作不是一个人能干完的,一个人能干十个人的活吗?这些人干活怎么多,是领导的本事。第二个就是不能小气,不能小抠,要大方赚钱做生意,别人跟你合作一回不会和你合作第二回了,算计别人的人到头来是算计自己,符合一句古话“人算不如天算”。第三个就是说沟通能力强,能笼得住人有人缘,公司十个人八个都听话愿意跟着你混,100个人90个愿意跟着你混,1000个人800个愿意跟你混,有凝聚力成功机会多得多。因为情商是大课题,我看过写情商的书十几本,要谈起来时间太长了,简单说三条。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