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5年6月,三机部决定在陕西省三原县建设一个专业化的锻造和精密铸造毛坯工厂,1965年7月,三机部任命贾洁原为国营红原锻铸厂(简称红原厂)厂长,并成立了以他为首的建厂筹备小组。根据三机部要求,红原厂于1965年底完成厂外公路,接通临时水、电源,建设部分宿舍及施工用暂设工程,尽快形成一个立足点,为1966年大施工做好准备。面对时间紧、任务重、条件不充足的严峻挑战,贾洁原带领广大职工以强烈的责任感投入到三线建设工作中。
为了迎接大批职工和施工人员进入现场,在贾洁原的领导下,工厂组织20多名干部,利用旧门窗搭建了食堂和库房。租赁和修理了农民的房屋和窑洞,解决了工厂和施工单位100余人的吃住问题,同时组织农村工匠完成了1100米2的暂设工程。在建设过程中,广大干部职工边干边学,同当地农民团结起来,运材料、拉电线、立杆子,他们顶着严寒,冒着酷暑,争分夺秒,日夜苦战。建设者们每天往返于工厂与三原县城之间,每天步行数十里,在17天内完成了11千米电线的铺设;114天完成了厂区到三原县城12.792千米公路的修建。
从1965年7月至1965年12月,经过5个多月的努力,在贾洁原的率领下,红原厂筹建工作不仅完成了三机部原定计划,而且超额完成了3%的任务,基本上实现了“三通一平”,即路通、水通、电通,平整土地,为1966年大规模施工创造了极为有利的条件。
1966年,红原厂基础建设工程全面铺开。1966年初,经陕西省委批准,工厂成立了由贾洁原等5人组成的临时党委会,由咸阳地委领导,贾洁原为工厂代理党委书记,同时,成立了红原工地指挥部,贾洁原任指挥长。在建设红原誓师大会上,贾洁原讲形势讲任务,号召全体人员艰苦奋斗,勤俭建厂,确保高质量按期完成三机部下达的基建工作任务。他在会上提出,要发扬大庆精神,在施工中有条件要上,没有条件创建条件也要上,坚决完成国家下达的任务,为国防建设做贡献。
1966年3月,中共西北局三线建设指挥部对红原厂初步设计总平面图提出意见。针对提出的意见,贾洁原会同领导班子成员经过了反复研究,并给三机部有关领导写了报告。他站在国家利益的高度,详细阐述了工厂现址的优势,并提出了科学可行的补救措施和建议。经过实地考察,上级同意了红原厂现址地理位置,不仅为国家节约了资金,而且符合当时国家三线建设的基本条件。
从1966年5月开始,工厂土建工程和设备安装工程同步进行,并取得了明显成效。模锻厂房、自由锻厂房、热处理厂房、大模具加工厂房在当年三四季度相继完工。1967年4月,模具制造车间投产。在当时艰苦的条件情况下,贾洁原一切从国防建设出发,没有“等、看、喊”,而是带动全体职工“争、抢、干”,各项工作同步进行,以最快的速度解决了锻造加热问题,使部分锻造设备提前投入生产。
受“文化大革命”的影响,1967年7月,贾洁原“靠边站”,工厂不能正常工作,基建工程受到严重影响。贾洁原和工地班子成员力排挤压,以极大的勇气牢牢抓住基建不放松。他们一手抓基础建设,一手抓配套生产,一边试生产,一边进行练兵,使开工的一些项目和生产进展顺利,按计划完成了任务。
1978年后,贾洁原调到庆安机器厂、西安市物资局等部门工作。1993年12月离休,2006年3月去世。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