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功正前方-成功里头有方法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
    3-1一个折白纸的游戏

    人生在世,谁不想成才,谁不想出类拔萃,谁不想成功,谁不想出人头地,谁不想声名远扬?尤其是青年人。

    然而,不少青年人总是觉得自己不成功,人生的道路上总是这也不顺心,那也不如意,成功离自己总是那么遥远;你总觉得自己庸碌无为,甚至是老个失败者,看着别人的成功他总在感叹命运为什么对自己这样不公,为什么成功的总是别人而失败的总是自己?

    为什么同样是在求学,同样是在求职,同样是在创业,可有的人成功,有的人不成功?为什么别人成功而你失败?问题究竟在哪里呢?

    人人都想成才,人人都想成功。可是怎样才能成才,怎样才能成功?

    一个个如此现实如此棘手的问题,在不少面对挫折且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的青年人脑中打转。这些青年人总是在一个劲在那里叹气、着急,怨天尤人,虽左冲右突,但始终冲不出这认识的困局。

    我常常在“青年成功讲座”中做这样的“游戏”:请所有与会的青年每人将一张白纸,按对折方式连续折叠三次,然后任意撕掉其一小部分,然后打开,看看其形狀怎么样?结果是:五花八门,形狀各异,有的是左右分别有一个圆孔,有的是四个角出现半圆,有的是出现八个对称的半圆……

    做完小游戏后我常常发问:为什么同样是一张纸,同样是连续折叠三次,同样是任意撕掉其一小部分,可为什么折叠出来的图形却是“五花八门”的呢?

    青年总是最聪明的。与会青年往往很快就找出答案:撕的部位不同、思路和方法不同,其结果也就会不同。

    是的,人生,就好比一张白纸;我们做人、做事,我们追求事业成功,不也是在“折叠白纸”吗?可同样是一种环境,同样是出于一所学校,同样是在求生存,同样是在奔前程,也就是同样在“折白纸”,为什么有的人成功,有的的不成功?这不正是这个小游戏给人们提出这么一个有关人生的严肃课题吗?

    当然,“答案”很快就会得到:品格不同,知识水平不同,思维不同,心态不同,路子和手法不同,其人生的结果同样就会不同。就好像同在一个学校同一个教室里念书,有的人考上了清华北大,有的人却高考落榜;有的成了学科带头人,有的成了种植专业户,有的成了亿万富翁,有的成了明星名人,可有的却失业、贫困,靠“吃低保”过日子,有的却因犯罪而被关进入了监狱一样。

    在青年成功讲座中,我总是要念一念这么一首题为《说成功 道成功》的土生土长的“打油诗”:说成功,道成功为什么我总是落空?

    不是我傻,不是我笨

    只缘我找不到成功的路径

    说成功,道成功

    为什么他人总在成功?

    不是他灵,不是他精

    成功的方法在他手中

    当你听着发出会心的笑时,你似乎明白了什么道理。那就是:成才有方法,失败有原因!这就是答案,这就是奥秘。

    是的,成功有方法,失败有原因。想成功,就要寻找成功的方法;想避开失败,就要寻找失败的原因,这是每一个成功者所必做的功课。

    人生在世,干什么都在讲究方法和学问。养猪有养猪的方法和学问,捕蛇有捕蛇的方法和学问,打乒乓球有打乒乓球的方法和学问,踢球有踢球的学问,画画有画画的方法和学问,做魔术有做魔术的方法和学问,炒股票有炒股票的方法和学问。这叫做“三百六十行,行行有学问”。记得当年有文学青年请教鲁迅先生,写作有什么秘诀?鲁迅先生回答说:写作沒有秘诀,要不然开办一个写作培训班就可以大把赚钱;但是,“沒有秘诀”正是写作成功的“秘诀”。写作虽然沒有“秘诀”,但写作却有自己的规律和方法,写作也是一门学问,各类“写作学”的书正是写作方法的总结和传承。只要你努力学习写作的知识,积极不懈地坚持写作实践,你就会写出一手漂亮的文章,这就是“写作之道”。为什么几十年在机关的老秘书写得一手漂亮的公文?为什么长期在新闻界打拼的“老记”总能写出一手好新闻?因为他们总有一套自己的方法和“秘诀”。

    成功箴言

    成功是一门学问,有其特有的规律和方法。找到了成功之道,就象一位在黑暗中洞中摸索的人找到了光明的火把,顺利地愉快地迈向成功一样。你为什么老是失败?或者说为什么老是成不了大器?一句话,你还找不到北,找不到成功的方法。

    思考题目

    成功有方法吗?成功是一门学问吗?为什么?

    举例说明成功人士其成功的内在原因。

    3-2要成功,就要掌握成功的方法

    青年人渴望并追求成功,这是毋庸置疑的;可怎样才能获得成功,大家都在犯愁呢。其实我们在上面早已讲得十分清楚,那就是要成功,就要掌握成功的方法,就像捕蛇要学会捕蛇的方法,打鱼要掌握打鱼的要领,耍马戏要有耍马戏的奥秘,踢球要有踢球的学问,经商赚钱要学会经商赚钱的奥秘一样。《西游记》里头有一出“孙悟空 三打白骨精”,为什么要“三打”?因为第一次、第二次打都不得要领,失败了。而第三次则摸清了白骨精的底细,掌握了方法,结果一打一个准。《水浒》中的“宋公明三打祝家庄”同样这种情形。“掌握方法”对于成功是多么的重要!难怪爱因斯坦的“成功公式”要说:成功=勤奋+科学方法+少说空话。

    1995年当选为“美国十大杰出青年”、被誉为当今最成功的世界级潜能大师安东尼。罗宾。他本来是一名贫穷潦倒的小伙子,26岁时仍然住在仅有10平方米的单身公寓里,洗碗盆也只能在浴缸里洗,生活一团糟,人际关系恶劣,前途十分暗淡。然而自从他发现内心蕴藏着无限的潜能之后,生活便开始大为改观,成为一名充满自信的成功者。他在神经语言学理论基础上开创的激发人的潜能、追求人生成功的理论,写出了畅销全世界的《激发个人潜能Ⅱ》、《激发无限的潜力》、《唤起心中的巨人》、《巨人的脚步》和《一分钟巨人》等著作,改变了无数读者的命运,让读者活出更精彩和有价值的人生。他协助职业球队、企业总裁、国家元首激发潜能,渡过各种困境及低潮。曾辅导过多位皇室的家庭成员,被美国前总统克林顿、戴安娜王妃聘为个人顾问;曾为众多世界名人提供咨询,包括南非总统曼徳拉、前苏联总统戈尔巴乔夫、世界网球冠军安德烈·阿加西等。

    安东尼。罗宾为什么26岁以前贫困潦倒?“为什么26岁后获得成功?因为他26岁前找不到成功的方法和奥秘,而在26岁后找到了。

    巴菲特为什么能够成为“世界船神”?因为他找到了投资股票的方法和奥秘。巴菲特的投资理论极为简单:在别人贪婪的时候恐惧;在别人恐惧的时候贪婪。在最低价格时买进好股票,然后就耐心等待。他对每一只股票的投资没有少过8年的。巴菲特在数十投资生活涯中总结了一整套炒股的理念、原则方法。掌握了科学的方法,炒股何愁不胜呢?

    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道”就是指宇宙万物和人类社会中的规律、法则和方法。一个成功的人其实就是“得道”之人,就是掌握了成功的方法和规律的人。

    在晩清,有一位被誉为“中兴第一能臣”的著名的军事家、理学家、政治家、书法家,文学家,他就是曾国藩。这位曾国藩为什么获得如此成功?当然有他的“道”,也就是自己的一套方法。他的方法主要是什么?说来很可笑:笨干。“笨干”,就是老老实实做事,做学问,决不是投机取巧。这是他几十年来自己摸索出来的独特的方法。

    论智商,曾国藩也不过中等。左宗棠一向瞧不起曾国藩,学生李鸿章也当面说过他太“儒缓”。他自己也常说“吾生平短于才”、“秉质愚柔”。曾国藩能够打通科举这条路,靠的完全是笨劲。早年读书,父亲要求他,不读懂上一句,不读下一句;不读完这本书,不摸下一本书;不完成一天的学习任务,绝不睡觉。曾国藩不懂什么“技巧”、什么“捷径”,只知道一条道走到黑。这种笨拙的学习方式在他身上培养起超乎常人的勤奋、吃苦、踏实精神。虽然曾国藩考秀才考了9年,但是一旦开窍之后,后面的路就越来越顺。中了秀才后的第二年,他就中了举人。4年后,他又高中进士。而那些早早进了学的同学,后来却连举人都没出来一个。

    这位曾国藩真的“笨”吗?非也,这叫“大智若愚”,“大道至简”,“大道无术”,是一种真正的聪明的方法。正是这种 “笨拙”的方法成就了曾国藩的大事业。

    洛克菲勒是一位伟大的实业家,慈善家,也是一个凶狠的商战屠夫,是一位有争议的人类第一位依靠白手起家的“实业家”。他是怎样白手起家的呢?让我们读一读他的“成功要略”吧--1、光明正大赚钱;    2、为工作要有建设性的争吵;3、知识+智慧;4、自信与坚持;5、勤奋务实;6、设计运气,把握时机;7、做生活的强者;8、循序渐进、稳扎稳打。

    洛克菲勒这些“成功要略”,虽然显浅简单,但生动精彩,充满着深刻的人生哲理,且极具自身特色,可以说是他几十年来做人处事、求知创业和商海沉浮体味的浓缩,里头蕴藏着多少一般人辈子都捉摸不透的学问!它不仅是赚钱的“奥秘”、宝典,更是一种成功的规律、方法。

    普通老百姓因“得道”而成功者更是数不胜数。有一位老乡,早年到赤手空拳到香港谋生,最先是给美国一家名牌服装公司打工,后来成为这家公司的股东;再后来,干脆买下了这家公司的全部股份,成为香港最具名气的国际品牌服装的大老板,在全球富豪排行榜上占有一席之地。他凭什么获得成功?经商有方,成功有“道”。大凡从底部做起,黙黙经营,成功创造财富神话的亿万富豪者,无不是些经商有方,成功有“道”之士。

    当教师的人都常常感叹英语课最难教好,可是四川成都实验外国语学校的龙祖元老师却教得得心应手,令人拍案叫绝。2008年,他教授的班级高考英语单科平均成绩超过140分,在成都的高考史上书写下一段传奇,被誉为“牛师”。 他还栽培出栽培重庆诞生首个哈佛博士生。正是他教英语有方,成绩突出,被提拔为学校高三英语组组长、成都市高三中心教研员。这位“牛师”成功的奥秘是什么呢?原来,他独辟蹊径,运用“独门暗器”,将一个个冷笑话贯穿于教学中,让同学们在笑声中既学到了知识,也让枯燥的学习变得充满乐趣。

    成功不但是一种结果,更是一门学问。古今中外的文史哲等优秀文明成果中蕴藏着大量的做人和成功的奥秘。众多心理成功励志著作讲的就是成功的学问,包括成功的案例、故事,成功的规律和成功的道理。你读过《论语》、《道德经》吗?你读过《孙子兵法》、《三字经》和《菜根潭》吗?你读过马克思“在科学的道路上,是没有平坦的大路可走的,只有在那崎岖小路上攀登的不畏劳苦的人们,才有希望到达光辉的顶点”这句名言吗?你读过爱因斯坦的“成功=勤奋+科学方法+少说空话”这个“成功公式”吗?你读过《富兰克林自传》吗?你读过卡耐基的《语言的突破》、《人性的弱点》、《人性的优点》吗?你读过拿破仑。希尔的《成功定律》、《致富思考》、《人人都能成功》等书吗?你读过奥格。曼狄诺的《世界上最伟大的推销员》吗?你读过安东尼。罗宾的《激发个人潜能Ⅱ》、《激发无限的潜力》和《唤起心中的巨人》吗?你读过李开复《做最好的自己》吗?它们,就是成功的方法,就是成功的奥秘,成功的学问。读了它们,你就象一位在黑暗中洞中摸索的人找到了光明的火把一样,顺利地愉快地迈向成功。这无不是货真价实的“成功学”。

    相反,我们不少人为什么老是失败?或者说为什么老是成不了大器?一句话,你还找不到北,找不到成功的方法。成功是一门学问,有其特有的规律和方法。找到了成功之道,就像一位在黑暗中洞中摸索的人找到了光明的火把一样。

    中国有句老话: “工欲利其事,必先利其器”,一个青年人要想事业顺利和成功,就要寻找、打造和掌握成功的“利器”。这个“利器”就是方法、要领和奥秘。

    获得成功的学问和方法,这是一项较为复杂的系统工程。从总体来讲,要靠一个人积极的、长期的甚至是一辈子的学习、实践和探索。学习,主要靠书本和前人经验,靠老师和行家引路、指导和传教;实践,主要更要靠专业实践和社会实践;摸索,主要靠自己思考、感悟和摸索。当年大发明家爱迪生探索一种耐用的电灯丝,这包含着多少学习、实践和探索!他大约做了上万次试验,采用了6000多种材料,结果都失败了。他总结了失败的原因是“找不到成功的路径和方法”!于是信心百倍继续寻找、探究。终于在最后一次获得成功,因为这次真正找到了最合适的材料和成功的方法。

    成功箴言

    “工欲利其事,必先利其器”,青年人要想事业成功,就要寻找、打造和掌握成功的“利器”。这个“利器”就是方法和要领,就像捕蛇要学会捕蛇的方法,打鱼要掌握打鱼的要领,经商赚钱要学会经商赚钱的奥秘一样。

    思考题

    为什么说成功离不开成功的方法?举例说明。

    结合实际,谈谈自己怎样才能获得成功的学问和方法。

    3-3成功其实很简单

    有一个在营销界中流传很广的故事:

    一位著名的推销大师,即将告别他的推销生涯,应行业协会和社会各界的邀请,他将在该城中最大的体育馆,做告别职业生涯的演说。那天,会场座无虚席,人们在热切地、焦急地等待着那位当代最伟大的推销员作精彩的演讲。

    当大幕徐徐拉开,舞台的正中央吊着一个巨大的铁球。为了这个铁球,台上搭起了高大的铁架。一位老者在人们热烈的掌声中走了出来,站在铁架的一边。他穿着一件红色的运动服,脚下是一双白色胶鞋。人们惊奇地望着他,不知道他要做出什么举动。这时两位工作人员,抬着一个大铁锤,放在老者的面前。主持人这时对观众讲:请两位身体强壮的人,到台上来。好多年轻人站起来,转眼间已有两名动作快的跑到了台上。

    老人告诉他们游戏规则,请他们用这个大铁锤,去敲打那个吊着的铁球,直到把它荡起来。一个年轻人抢着拿起铁锤,拉开架势,抡起大锤,全力向那吊着的铁球砸去,一声震耳的响声,吊球动也没动。他接着用大铁锤接二连三地砸向吊球,很快他就气喘吁吁。另一个人也不示弱,接过大铁锤把吊球打得叮当响,可是铁球仍旧一动不动。台下逐渐没了呐喊声,观众好像认定那是没用的,就等着老人做出解释。

    会场恢复了平静,老人从上衣口袋里掏出一个小铁锤,然后认真地面对着那个巨大的铁球敲打起来。他用小锤对着铁球“咚”敲一下,然后停顿一下,再一次用小锤“咚”地敲一下。人们奇怪地看着,老人就那样“咚”敲一下,然后停顿一下,就这样持续地做。10分钟过去了,20分钟过去了,会场早已开始骚动,有的人干脆叫骂起来,人们用各种声音和动作发泄着他们的不满。老人仍然敲一小锤停一下地工作着,他好像根本没有听见人们在喊叫什么。人们开始忿然离去,会场上出现了大片大片的空缺。留下来的人们好像也喊累了,会场渐渐地安静下来。

    大概在老人敲打了40分钟的时候,坐在前面的一个妇女突然尖叫一声:“球动了!”刹那间会场鸦雀无声,人们聚精会神地看着那个铁球。那球以很小的幅度动了起来,不仔细看很难察觉。老人仍旧一小锤一小锤地敲着,吊球在老人一锤一锤的敲打中越荡越高,它拉动着那个铁架子“哐哐”作响,它的巨大威力强烈地震撼着在场的每一个人。终于场上爆发出一阵阵热烈的掌。

    老人开口讲话了,他只说了一句话:“在成功的道路上,你如果没有耐心去等待成功的到来,那么,你只好用一生的耐心去面对失败。”

    生活老人告诉我们,成功其实很简单,那就是耐心和坚持,就像“敲鉄球”一样。成功就是简单的事情重复做,只在持之以恒地坚持下去,成功迟早会光顾你。而这“很简单”的“耐心”和“坚持”,不就是成功的“学问”和“方法”吗?然而就这么最简单的一点“学问”,我们多少青年人都学不到。

    好像在哪个网络上读到题为“成功的三驾马车”一段小品,写得极为精美,抄录如下:两个素不相识的年轻士兵,他们因病住进了同一间病室。

    一天,士兵甲对士兵乙说:“你每天起那么早,干嘛?”

    “练嗓子,我要当歌唱家!”士兵乙说,“你每天看书到那么晚,做啥?”““打好文字功底,我要当作家!”士兵甲回答说。

    病愈,他们天各一方。

    21年后,他们在中央电视台热线播音室里再次相遇。这时,士兵甲已成了一位著名的童话作家,他就是郑渊洁;而士兵乙则成了一位著名的歌唱家,他就是阎维文。

    成功需要梦想。你想成为一位作家,你必须拥有作家的梦想;你想成为一位歌唱家,你必须拥有歌唱家的梦想。

    成功需要勤奋。如果郑渊洁没有看书、写作到深夜的勤奋,他还能成为作家吗?如果阎维文没有天没亮就起来练嗓子的勤奋,他还能成为歌唱家吗?

    成功需要坚持。正因为郑渊洁、阎维文21年来始终如一地坚持自己的梦想,才成就了一番壮丽的事业。

    所以, 可谓成功的三驾马车,缺一不可。

    朋友们,瞧,这成功就是这么简单! 只需要你实实在在做这么三件事:有梦想,勤奋和坚持。

    这里要说明的是,说成功是很简单的其实并非简单,天底下有多少人能够做到郑渊洁、阎维文这样份上?他们成功的背后,凝聚着多少汗水和心血?

    成功就是这样,道理很简单,说起来也简单,可认真做起来却那那样的难,那样的不简单!一句话,让你每天苦练写作,让你每天苦练嗓门,请问“能持否”?

    成功箴言

    成功往往就是这么简单: 只需要你实实在在做这么三件事:有梦想,勤奋和坚持。然而成功就是这样,道理很简单,说起来也简单,可认真做起来却那样的难,那样的不简单。

    思考题

    有人说“成功就是简单的事认真做,重复做”,这句话包含什么的道理?能给你怎样的启示?

    成功说起来很简单,是不是就意味着获得成功很容易呢?为什么?

    本讲要义

    成功是一门学问,有其特有的规律和方法。找到了成功之道,就象一位在黑暗中洞中摸索的人找到了光明的火把一样。

    你为什么老是失败?或者说为什么老是成不了大器?一句话,你还找不到北,找不到成功的方法。

    “工欲利其事,必先利其器”,青年人要想事业成功,就要寻找、打造和掌握成功的“利器”。 这个“利器”就是方法和要领。

    成功往往就是这么简单: 只需要你实实在在做这么三件事:有梦想,勤奋和坚持。然而成功就是这样,道理很简单,说起来也简单,可认真做起来却那那样的难,那样的不简单。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