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少人喜欢向刚步入社会的人传经授道说:“想在眼下的社会中混得风生水起,你就得学会装,在不同的场合、不同的人面前,装出不同的体面和内涵。人都靠包装,带好面具,让自己显得完美无缺,别人才有兴趣与你交往。”
实际上,任何事物包装得太华贵完美,都容易让人失去信任感,就好比广告中那些华丽的商品,一个个完美到无懈可击,可正是如此,人们才产生“夸张得过头”的感想。的确,摸不清底细的事物,越是包装得完美,越不足以取信于人。
如今泛滥的东西太多了,人们更喜欢真实的东西,人也一样。我们常听别人感慨现在真正实在、踏实、可靠的人不多了,其实这是在感慨越来越多的人金玉其外,败絮其中。
陈帅奉父母之命去与一位刚硕士毕业的女大学生相亲。从照片上看,女孩的形象气质是他比较喜欢的类型,所以,他决定以非常完美的形象掳获女孩的心。
相亲当天,原本穿惯了休闲装的陈帅西装革履,平时喜好幽默总嬉皮笑脸的他摆出一脸的绅士样。
在咖啡厅,两人见面了。从头到尾,陈帅都是一副彬彬有礼,非常文雅的模样。无论女孩提出怎样的话题,他都一一应答且振振有词,甚至对于不太了解的事也夸夸其谈。陈帅的目标是:决不能让自己显得无知。
陈帅觉得自己的表现像童话故事里的王子一样有内涵够风度,然而就在他觉得已经掌控大局时,女孩说话了:“不好意思,我觉得我们还是做普通朋友比较好!”
陈帅一脸愕然,女孩从包里拿出一张陈帅的照片,上面的他一身运动装,正在打篮球。女孩说:“我比较喜欢阳刚、有活力、有朝气的男生,不好意思,可能是我理解错了!你很优秀,只是不是我喜欢的类型,抱歉。”陈帅拿起照片,看着里面潇洒自如的自己,再看看自己现在沉稳老成的打扮,真觉得有点像伪君子。
外在物质、言行举止、思想头绪等都是可以包装的。良好的包装可以瞬间提升档次,让自己与那些优秀的人不分伯仲。只不过复制品给人的感觉与赝品接近,既不让人感觉安全,也没有可欣赏的价值。所以,过分的包装往往适得其反。
事无巨细,人无完人。我们没必要包装自己,大家的眼睛都是雪亮的,一个人的本性和实力如何,从平时的接触中,对方的心里大概有个谱,所以,过度的包装自己反而显得我们太爱慕虚荣或争强好胜。
比如事事要强,有时我们清楚自身的不足之处,却不希望被别人看扁,于是便强迫自己去答应任何事情,这虽然保证了我们的尊严,但也让我们陷进了自己设计的圈套里,倘若事情没有如我们想象的那样顺利完成,别人会认为我们爱说大话,外强中干。
包装自己就等于不需要他人的帮助,这对交际以及我们自身是非常不利的。比如别人突然让我们对一些不太了解的事物发表个人意见,倘若我们仅用自身所了解的那些凤毛麟角的知识去夸夸其谈,难免哗众取宠。
其实承认自己不懂没什么丢人的,勇敢地说声:“不好意思,我不太了解,能告诉我您是怎么理解的吗?”不仅仅真实地表达了自我,还彰显了我们诚实、谦逊、不虚伪的品质。一个人勇敢承认了自我的不足,才会得到别人的尊重和肯定。
一位并不擅长高尔夫的小伙子,应一位很重要的客户之邀去打高尔夫,他清楚自己要是位高尔夫高手,接下来的事情一定可以非常顺利地谈妥。然而,他不是神,不可能在三日之内练就出好身手。于是,他只能竭尽全力去了解跟高尔夫有关的历史以及人物。
那天,小伙子没有故作高尔夫高手,而是直接告诉对方自己不会打,希望对方能不嫌弃地教他,客户爽快地答应了。在学习高尔夫的过程,小伙子利用这三天做的功课,让客户打开了话匣子。两人借着高尔夫,关系越走越密切。
最好的交际是让他相信你,而信任的前提是他足够了解你。我常听人说,世间最痛苦的事情是——你站在他面前,而他却看不到你。其实他不是看不到你,而是心的距离太遥远,你将自己裹得紧紧的,他无法触碰到那个真实的你,对于不真实的事物,人们大都习惯敬而远之,所以比起处处表现得很完美的人,人们还是喜欢真实感。当别人真正了解我们时,才清楚如何与我们融洽地相处,才觉得一切的交际都是真实可靠有价值的。所以,请大胆真实地展现自我,没什么可顾忌的。
2.每一次都要说到做到,必须做到100%
生活中,对于别人的请求,很多人习惯上动不动就做出承诺,有时是客套话,有时是碍于面子不好意思拒绝。无论出于哪一种原因,不够慎重的承诺都会给自己带来麻烦。
从当初的出发点来看,我们是善意的,按理对方应感激并感谢我们才是,然而因为一时的力不从心,让说到与做到之间产生了很大的不同,我们的好心好意在别人眼中便会变得碍事、多余、添乱、惹人烦。
李政请懂电脑的林洋帮忙组装一台电脑,林洋想也没想便爽快地答应了。可是好几天过去了,李政依旧没有收到林洋的消息。李政按耐不住给林洋打电话,对面传来林洋疲惫的声音:“不好意思啊李政,我这几天一直都很忙,等后天吧,后天我就把电脑给你弄过去。”李政不好再说什么,嘱咐林洋注意身体就挂了电话。
几天后,林洋将电脑送到李政家,就匆匆离开了。李政非常兴奋地打开电脑,然而桌面上空空如也,当初他告诉林洋装好机子后要安装的几款游戏一个也没有,这令他头脑一蒙,怒火高升。他打通了林洋的电话,问怎么没把那几款大型游戏安装上,李政“哎呀”一声,才说是自己太着急,忘记装了,说了几声对不起。
那头李政冷冷地“哦”了一声,便挂了电话,看着空空的桌面,李政越来越生气,觉得林洋哪里算得上朋友,根本不把他当回事。
对于答应了的事情,别人对我们寄予的希望是非常高的,希望我们尽善尽美地做到令他们满意。所以,我们既然说到就该做到,做到100%的完美,哪怕是一件很小的事情,也不可抱着侥幸心理。一般对方都希望我们积极并尽快的完成事情,越是拖拉越会让对方觉得我们不够真诚,不值得信赖。
但假如我们真的无能为力,一定要提前主动告诉对方,并表示歉意,万不可等到让对方来质问,我们才说明情况。因为到那时,无论我们怎么解释,在对方心里,都像在撒谎。
倘若我们在没有准备的情况下答应了别人一件非常有难度的事情,难度再高,付出的代价再多,我们能做到的一定要拼尽全力,不过这最好让被帮助者也参与其中,让其了解我们的辛酸付出,使其明白我们的不易。事情若办好了,对方对我们感激不尽,事情若卡住了,对方会为我们着想,必要的时候还会主动提出放弃。
在平时,我们可以看到,再要好的朋友往往会因为说话不算数或办事不利落而分道扬镳,所以最能保持彼此良好关系的方法是不轻易许诺,当然这要视情况而定。
比如,当别人请求我们的帮助时,我们千万别头脑一热,顾仗义不顾自身实力地去瞎应承。听到别人的要求,我们首先要冷静地分析自己有没有能力做到完美,这中间会不会有什么障碍。倘若我们没把握或无能为力,就该当机立断地回绝对方,言语和态度一定要委婉,要讲清楚我们的难处,如此,相信对方会理解。
有时对方一而再地央求我们,这时我们别轻易心软,应冷静下来跟对方一起好好讨论讨论整件事情,并指出我们无能为力的地方。这样的分析能使对方知难而退,也会让其明白他真正需要谁的帮助,从而感谢我们的大度和理解。
还有一种情况是:我们动不动就大包全揽,对方并没有提出需要我们做什么,我们就眼疾嘴快地说“我来”。或许我们确实有很大的把握,但能不能做到让对方满意并不是我们能掌控的,兴许对方眼中的完美比我们心中的完美有更高的要求。为避免这样的尴尬,我们应时刻提醒自己,不清楚状况,就别强出头。
3.唯唯诺诺的附和无法让人信赖
言听计从或一味地顺从别人,也许会博得一些人的喜欢,但这绝对不是信赖;一直在别人面前甜言蜜语、不断恭维,也许可以讨人家欢心,但也会让彼此的关系越来越远。
董文萧开了一家服装店,他一直信奉顾客就是上帝的理念,凡是到他店里买衣服的人,他都热情地上前迎接。可是,他店里的生意却越来越不好。
一次,一位体态微胖的女士到他店里转悠,董文萧急忙上前去跟她打招呼。那女士在董文萧热情的招待下有些受宠若惊,很快挑中一件中意的款式拿到试衣间去试穿。出来后,那女士站在镜子前看效果,显然衣服有点瘦,让她腰上的赘肉暴露无余。
女士无奈道:“衣服有点瘦。”
董文萧上前满脸堆笑地道:“不瘦,这不正合身吗?这种衣服就得穿在像您这样的人身上才能秀出气质感。”
女士疑惑道:“这个合身?你看我腰上的赘肉都露出来了。”
董文萧道:“那是你从上往下看的缘故,我站在这里就看不出有什么不妥,相反这衣服的款式跟您的气质非常搭调。”
女士看着董文萧不断点头称好的模样,觉得心里不舒服,有种上当受骗的感觉。最终,女士换下衣服,不好意思地说:“麻烦你了,我再去转转别家。”
董文萧看着自己手里的衣服,实在无奈得很,他想不通过硬的服饰品牌和完美的服务态度,怎么让客人越来越少了?
热情的服务态度,是博得顾客好感的基础和关键,只是热情若过了头,就变成了趋言附势、巴结奉承,是无法博得对方的信赖的。
凡事要有个度,无论是称赞还是服务别人,都当以真实为主。在他人面前,大胆地说出对方的优势与不足,让对方透过我们来了解真实的利弊,才是出自真心地站在对方的角度考虑事情,如此对方自然会了解并接受我们的真诚。
哪怕跟别人意见相左或看法略有不同,我们也要自信地说出来,沉默或一味顺从虽可以使我们免除很多不必要的麻烦,比如争执,但别人会看轻我们。
事事听从别人的安排,说明我们不能独立自主,没有主导能力,更没有判断能力。这是走入社会后影响我们交际能力的一大忌讳。
所以,当我们清楚对方是错的,或者自己有更好的办法时,及时果断并清晰地说出自己的想法,即便不被采纳,也会让大家清楚我们的存在有一定的价值。
很多时候,当大家在讨论一件事情时,会点名让我们说说看法,这没有什么好慌张的,即便我们说不出什么,也应当表现得沉着大气些。“目前我还没有想到,还需要些时间。”这种回答不仅体现了我们沉着严谨的态度,还会让大家感受到我们负责任的态度。
倘若是去帮助朋友,我们可以提前问问对方需不需要帮助或我们应该怎么做,语气一定要诚恳坚定,不可有气无力支支吾吾,也不可啰嗦,或自认实力不济,否则很难取得对方的信任。照顾、帮助别人还要把握好分寸,若过了就像我们欠对方的,对方不仅不会领情,还会觉得我们的付出理所当然。
一些人在面对身份地位较尊贵的人时,会不由地让自己弱三分,其言行举止像足了在巴结奉承对方,可结果是无论怎么讨好,都无法拉近彼此的关系。其实不是这些人做得不够好,而是在所有人眼里,具有小人形象的人是不值得尊敬和信赖的。所以,面对尊贵的人,我们在放低姿态表示谦卑与尊重对方的同时,也要维护自身的刚正大气,没必要太自谦,也不用把对方抬得过高,用些平常心与敬意与之交涉就可以了。
唯唯诺诺给人的感觉是软弱无能,毫无主见,所以,应当表现的时候我们要大胆地发表自己的意见。很多时候不是别人不接受我们,而是我们不懂得如何彰显自己的价值。须知一个有自我价值感的人,在别人眼中才是值得尊敬和信赖的。
4.必要的时候端点架子
说到“端架子”我们首先想到的应是那些脱离群众,目中无人的上司、领导等位高权重的人,也就是说,“架子”在很多时候是贬义词。
但实际上架子并非都是消极、负面的东西,它同样有着积极且微妙的意义,很多时候,架子是帮助我们建立自尊自信,博得大家好感与信赖的基石。
杨毅去拜访一位老客户,两人正聊得开心的时候,那客户突然话锋一转,说道:“你们部门的林经理可是苛刻得很啊,我对他倒是没什么好印象,不过最近听说你们公司有谣言称林经理跟他下面某个女职员关系不一般,还真是让人意外。”
杨毅听出客户是有意转移话题,打听虚实,便立刻严肃起来,说道:“虽然我不知道这谣言是从何说起的,但林经理一直是我们销售部的典范,别人我不清楚,但对我来讲,若没有他当初的指导和栽培,也不会有现在的我。说真的,我不过一初中毕业出来打工的人,当初是林经理硬从人事部那里把我从后勤调到了销售部,他的才干和管理能力不是其他人所能替代的,我也一直相信他是个有原则的人。”
客户有些惊讶地听完杨毅的陈述,尴尬地笑了笑,杨毅随即赶紧转移话题。
那次拜访后不久,杨毅在上司办公室再次与那老客户碰面。客户非常客气地跟杨毅打招呼,并满脸羡慕地对杨毅的上司说:“你有个非常不错的下属!”
很多人误以为端架子就是惺惺作态,装腔作势,自以为了不起,非常令人厌恶反感,其实,那是一些不懂得端架子的人造成的负面影响。
倘若我们面对的是一个过分随和、没什么权威的人,那么无论他说什么或做什么,我们都不会太看重。所以,跟别人相处,过分随和或太过看重对方不是好事情。
更多的时候端架子给人的是一种距离感,我们有意识地与一些人保持距离,才会有神秘感,当别人无法捉摸透我们时,才会对我们有着浓厚的兴趣和畏惧,才不敢轻易忽视我们的存在。
比如,别随便答应别人一些事情,否则会让更多的人觉得我们好说话,如此会不断有人抱着侥幸心理来找我们帮忙,到时候我们再拒绝恐怕会带来麻烦,所以不如一开始就端端架子,对一些没必要帮忙的事情当场拒绝,拒绝时口气果断些,不要给对方一点希望,也别管他啰嗦什么。其实这样做不仅不会得罪人,反而还能凸出我们非常有主见有权威。
架子很像“范儿”,我们得有“范儿”,别人才会更尊重我们,这不关乎我们身份地位的高低。“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与低声下气或沉默寡言相比,更能提升我们的人格魅力。
一般而言,有架子的人能彰显出很强的自信心、意志力以及凌驾众人之上的领导能力,其自身散发出的不卑不亢的气势能从形象上唤起周围人的好感与敬佩。
有人故意刁难或为难我们时,一味退缩或置之不理只会使对方误以为我们好欺负或软弱无能,所以,该予以回击的时候我们绝不能心慈手软,偶尔给某些不安分的人一些颜色看看,才会让其知难而退。当别人对我们心存敬意的时候,我们的言语或行为才会有足够的说服力。所以,必要的时候,我们要端端架子。
5.能告诉我你是怎么想的吗
想要赢得好感,最快最有效的方法便是聆听,因为聆听别人讲话、多向别人提问,一来可以使我们尽快了解到对方,二来可以表达我们对对方的尊重和重视。当对方了解到我们非常在乎他的感受以及想法时,其心扉会不由自主地向我们敞开,接纳我们这个朋友。
在某个战场上,一支部队被敌军打散,一位将军和十几个小兵为躲避敌人,钻进了被称为“死亡沼泽”的热带雨林中。
在这个到处充满死亡气息的陌生雨林中,已经迷路的将军和士兵们所抱的希望越来越小。一日夜晚,睡不着的将军和守夜的一名小兵交谈起来,将军问道:“士兵,你认为我们能活着出去吗?”
那士兵看向将军,眼中的惊讶变成了激动,说道:“将军,请您务必抱着希望,我们一定会走出去。”将军看到士兵的决心,有些震撼。士兵继续道:“将军,我在未参军之前曾专门研究过热带雨林,也曾和伙伴们一度探险。这片雨林虽然大,可跟我见过的雨林比起来相差无几。”将军看向士兵的眼神随着士兵的话变得火热起来,他知道希望来了。
后来,将军特许让那位士兵当他的助理,当大家讨论计划时,几乎都会征求那位士兵的意见。终于,两个月后,他们十几个人成功穿越了那片“死亡沼泽”,难以置信地回到了部队。
“能告诉我你是怎么想的吗?”这句话不过是个抛砖引玉的开始,重要的是聆听对方叙述的过程。当我们因为一些事情而非常苦恼时,多问问身边人的想法,是对朋友最大的信任和重视,而且集众家之所长能很快地帮助我们解决当下的困扰。
不过在聆听对方讲话的时候,有很多细节之处是需要我们注意的,这关乎着我们是否是真心尊重并看重对方。
比如在聆听对方讲话的过程中,我们要尽量少发言,因为我们若一直说话,便表明我们并没有在认真听对方讲话。试着站在对方的角度去看问题,会提高我们聆听的能力。
若我们已经提出让对方阐明想法,就要对其说法表现出浓厚的兴趣。若担心对方曲解了我们的意思而跑题,那么,在开始时,我们要简要地说明讨论的要点以及主要论点,这是实现有效沟通的最好方式。不过在简述时,我们不能随意地先罗列出自己的论述和批判,那会打乱对方的思路,让对方觉得他说不说已经不太重要了。
在聆听别人说话时,肢体语言是帮助我们集中注意力,让对方相信我们在认真聆听的一大信任点。比如面向对方而坐时,要时不时地与对方目光接触,因为别人会通过观察我们的眼睛来判断我们是否真的在听。同时我们还要适时地点头。有些小动作我们一定要避免,比如看手表、翻看手边的杂物、拿笔乱写乱画等。这些小动作会让对方误以为我们对他的话失去耐心,没有兴趣。
在听对方的想法时,随便打断或插言是非常不礼貌的行为,有时也容易误解对方的意图。不过,最忌讳的还是因为想法不统一而与对方发生争执。这可不是什么好现象,一来显得不尊重对方;二来是我们提出要听取人家的想法时,会显得我们虚伪。不当众与其争执,只是内心有打断与对方谈话的念头,也会造成沟通阴影,因为对方会从我们微妙的情绪变化中看出来我们内心的想法。所以,我们一定要学会控制自己的情绪,避免争论,尽量放松心情,别急着猜测。以良好的心态聆听对方的讲话,是对对方最大的尊重,哪怕对方是我们的对手,他也会因此而敬重我们的为人。
一个能聆听别人观点、容忍别人不同意见的人,必然有着“宰相肚里能撑船”的度量和气魄,倘若我们再把对方讲的一些重要的意见或看法记录下来,可谓是锦上添花。
比起倾听别人讲话,人们更热衷于谈自己的事情或想法,只是过于热衷畅谈自己而忽略了他人的感受的结果只有谈而不畅。一些人不能留给别人好印象,多半是不善于聆听别人讲话,太专注于自己的演说造成的。
所以,当我们在跟别人交流时,要先学会让对方受到重视,多去询问人家的想法,并认真聆听。我们给予了别人重视与尊重,别人才更看好我们,乐于与我们更深入地交流。
6.有时要明知故问
有人说:“没有比满足他人虚荣心更能博得对方好感的方式了。”当我们看到一位女士手中拎着限量版的包,或看到男士手腕上戴着价值不菲的手表,我们一脸羡慕地问声“这一定很贵吧”,对方即使不说什么,也会心情愉快地笑笑。我们不能小看这一笑,那表示我们已经成功给对方留下了好印象。
都说“物美人贵”,我们夸赞对方身上的饰物贵重,等于从侧面烘托对方身份的尊贵、不凡。大家都喜欢被别人追捧,借物喻人比直接拍对方马屁的效果要好得多。但是,明知故问不是胡乱瞎问,比如在不了解真实情况之下,就说对方身上的配饰或私有物很贵重,而那实际是对方在街边或小商贩手里买的便宜货,会让彼此尴尬,是非常不礼貌的行为。
可假设我们一时弄不清对方的东西是不是贵重品,又想以此来拉近彼此的关系,不如先问问对方那东西是在什么地方买的,听准了地方,我们就会心中有数。倘若不小心知晓那不过是很便宜的东西,别急着尴尬或不知所措,转移一下角度,称赞一下物品的外表华丽或做工精致,亦是在夸赞主人的眼光好、有品位、有个性,与夸赞物品的贵重有异曲同工之妙,能使之对我们心生好感。
只是问的过程不可太较真或没完没了,比如,一直夸人家的新发型很阳刚帅气,夸得多了会使对方觉得不好意思。而夸赞后再加上一句“你在哪儿剪的?我也去剪。”更会让对方产生反感和不满。因为,对自身看上的东西,谁都会有很强烈的占有欲,就比如两人在大街上撞衫,会使自己与周围的人产生比较心理:谁穿着更合适?如此撞衫的两人心里都会不舒服,都会觉得对方碍眼。所以,那样的询问方式既无礼,又会让对方感到为难。
明知故问也是要分场合的,比如它在一些聚集着很多大人物的宴会场合就不适合,因为,在很多重要的人物面前,大部分人希望低调行事,毕竟彼此都没什么悬殊,倘若我们这时候大惊小怪地宣扬某先生或女士的珍贵或华丽物品,难免有点哗众取宠。
当然也有例外的情况,倘若碰到一些原本就爱炫耀的人,我们切不可装作视而不见或鄙夷,最好揣着明白装糊涂来个明知故问,满足对方爱炫耀的心理,如此对方自然觉得我们有眼光。只是在与对方交涉时,莫要牵扯别人,用两人能听清的音量交谈即可,倘若周围还有其他人,说几句得体的话后赶紧转移话题较好。
明知故问不是虚伪的表现,而是场面应酬的一种积极策略,能让别人快乐的同时,为自己积累下一份人缘,同时也能打开彼此的话匣子,比如我们一时找不到跟对方套近乎的方法,却发现他手中的手机是当下最火的一款时,我们大可以借着手机之名上前去搭话:“您拿的是某某品牌出的最新款手机吧?我听说这款手机的质量相当不错,配置也很超前。”这些话一说出,我们就不怕对方不回答,因为门敲开了,我们想走进去也就容易多了。
7.当你虚心求教时,没人会拒绝你
如果是在大庭广众之下,我们向别人求助或请教,结果被对方果断拒绝,想必会引起周围之人的不同想法,了解情况的会认为对方太无礼,但同时也会觉得我们软弱好欺;不了解情况的就会胡乱猜测了:是你们关系不好,彼此有摩擦?还是你做了什么无礼的事情?总之,在很多场合,被拒绝就等于你们缘尽于此,以后可能不会再打照面,这是非常糟糕的结果。想将被拒绝的机率降到最低,我们就要学会虚心,因为虚心地向别人求教,大都不会遭到对方的拒绝。
夏岚到新单位工作,当她刚融入这个集体时,她旁边的同事私下告诉她,小心斜对面的慧茹,她是部门内的一朝元老,脾气很暴躁,以前同事们想向她请教问题,大都碰了一鼻子灰。夏岚清楚后,明了地点点头。
然而不幸的是,上司派给夏岚一项新任务,较熟悉的几个同事跟她的思路大同小异,帮助并不是很大。没办法,想更好地完成任务只能去请教慧茹。
一天,夏岚勇敢地走到慧茹面前,小声地询问道:“慧茹姐,能打扰您一下吗?”慧茹抬起头来,看着一脸诚恳的夏岚,而夏岚一直等待慧茹的回答,没再说什么。慧茹似乎来了兴趣,说道:“我现在也很忙。”夏岚压低声音很抱歉地道:“对不起慧茹姐,耽误您的时间了,只是我遇到一个难题,您能帮帮我吗?”夏岚一句一声“您”,一句一声“慧茹姐”,叫得慧茹温柔地笑了起来,答应帮夏岚一把。
平时我们偶尔需要别人的帮忙,向别人请教些事情,此时最担心的莫过于遭到对方的拒绝。无论是什么情况,被拒绝总是件不光彩的事情,面子保不住不说,还会影响彼此的关系和今后的交往。不过放低姿态,虚心向对方请教,一般不会轻易遭到对方的拒绝。须知放低姿态等于抬高对方,虚心请教等于尊重并重视对方,在如此情况下,任谁都会被捧得软下心来,不好再硬着头皮拒绝我们。
只是虚心时切勿给对方灌迷汤,我们只要表达自己诚恳的态度即可,若抬出对方的一些功绩或优异之处大加赞美,反而显得我们虚伪。当然也不能摆出一副可怜相,像是对方欺负了我们一样。
既然是有求于人,我们的态度自然要温和,请教时眼睛要尽可能流露出对对方的期待,在没有确定对方一定会帮忙时,先别提出自己的请求,而要先问问对方有没有时间。其实这也是需要我们提前做的准备工作:向别人请教一定得挑对时机,最好是对方不忙的时候。不过在职场上,千万别认为下班时间提工作的事情最好,要知道,下班后人们都需要放松,所以,这点需谨记。
之后我们要耐心等待对方的回答,若对方说“我现在有点忙”而不是很忙时,就证明还有缓和的余地,此时我们再次表示谦虚求教,一般就会成功,可若对方依旧拒绝,就别再为难对方了,虚心地表示抱歉,慢慢地离开就可以。我们千万不可急急忙忙或喘气太粗地离开,否则会表示我们在怨恨对方,如此定然会得罪了对方。
不过对方若说有时间,我们也别太过高兴以至忘记谦逊,保持微笑并用简洁的语言表达自己的来意即可,须知,这时候尽可能缩短时间才是关键。在对方说话的过程中,我们一定要认真听,若非不得已别轻易打断对方的话。
当然,我们不能只在向对方请教的时候才表现得谦虚恭敬,平时遇见时,也该表现得谦逊和善,如此才会给对方留下非常深刻的好印象,拉近彼此的距离。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