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年时代的格芬是个穷光蛋,靠母亲开小加工商店定做胸围为生。因为环境的缘故,格芬从小就对生意场上的事情有了相当了解。而且他立下志向,一定要依靠自己的智慧与冒险精神,赤手空拳干出一番事业来。
经过多年的奔波之后,格芬认准了唱片业大有可图,决心一试。但他没有本钱,怎么办呢?
于是他便终日混迹于娱乐圈中,寻找突破口。一个偶然的机会,他认识了民歌手罗拉尼洛。
在此之前,罗拉尼洛的歌喉已颇受欢迎,但台风极差,出不了众,上不了台面,因此,她的歌唱事业并不如意。格芬看准了这一弱点,决计加以利用。
于是,格芬便主动邀请罗拉尼洛合作,共创金枪鱼音乐公司。条件是这样的:
罗拉尼洛的歌曲版权归公司所有。
公司负责为罗拉尼洛包装和推销。
签好合作协议之后,格芬便玩起他的包装手法来。他将罗拉尼洛的歌曲夹在诸如巴巴拉·史翠珊等当代大红大紫的歌星的唱片中,制作后四处推销,这样,大大提高了罗拉尼洛的身价。光这一手,格芬便赚得了大钱。
1969年,格芬决定将金枪鱼音乐公司卖掉,得到现金450万美元,他与罗拉尼洛各得225万美元。
有了本钱,格芬便放开手脚大干起来。一年后,格芬自立门户,成立了庇护所唱片公司,故伎重演,在他的刻意包装下,一批默默无闻的歌手成为红星。
捧红了几批歌星之后,格芬在1972年决定将公司卖给华纳通信公司,作价700万美元。之后,他离开了唱片界一段时间。
1980年,格芬卷土重来,创办了格芬唱片公司。成立之后,唱片公司屡遇挫折。直到1990年,终于时来运转,他手下的“枪与玫瑰”乐队走红,格芬顿时身价百倍,成为一家独立的大唱片公司。
人靠衣裳马靠鞍。任何事物都需要富有创意的包装。包装得法,便可以化腐朽为神奇,创造奇迹。格芬从事歌星包装业之所以能够成功,原因是多方面的,但在操作策略上,主要有以下方面:其一,格芬对消费者的需求十分稔熟。他能根据消费者的动向作出判断,作出极富有创意的决策。其二,格芬工作方法科学。他知道如何利用各种手段鼓励员工忠诚地为他服务。其三,格芬能充分利用所在的环境。他能适应好莱坞的生活、摸透了好莱坞的节奏,充分发挥了它的价值。以上策略都是格芬的独到之处,值得那些没有本钱却想发大财的人好好借鉴。
2“换亲”渔利,巧设连环计
委内瑞拉有个名叫图德拉的工程师,他想做石油生意,虽然一无关系,二无资金,但他信息灵通,思路敏捷,行动果敢,这就使他掌握了“命运之舟”,有迂回前进、驶向目的地的可能。
图德拉先来到阿根廷,了解到那里牛肉生产过剩,但石油制品比较紧缺,他就同有关贸易公司洽谈业务。
“我愿意购买2000万美元的牛肉。”图德拉说,“条件是,你们向我购进2000万美元的丁烷。”
因为图德拉知道阿根廷正需要2000万美元的丁烷。所以正是投其所好,双方的买卖意向很顺利地确定了下来。
他接着又来到西班牙,对一个造船厂提出:“我愿意向贵厂订购一艘2000万美元的超级油轮。”
那家造船厂正为没有人订货而发愁,当然非常欢迎。图德拉又话头一转:“条件是,你们购买我2000万美元的阿根廷牛肉。”
牛肉是西班牙居民的日常消费品,况且阿根廷正是世界各地牛肉的主要供应基地,造船厂何乐而不为呢?于是双方签订了一项买卖意向书。
图德拉又到中东地区找到一家石油公司提出:“我愿购买2000万美元的丁烷。”
石油公司见有大笔生意可做,当然非常愿意。图德拉又话锋一转:“条件是你们的石油必须包租我在西班牙建造的超级油轮运输。”在产地,石油价格是比较低廉的,贵就贵在运输费上,难也就难在找不到运输工具,所以石油公司也满口答应,彼此又签订了一份意向书。
三个意向书变成了一个行动,由于图德拉的周旋,阿根廷、西班牙、中东国家都取得了自己需要的东西,又出售了自己急待销售的产品,图德拉也从中获取了巨额利润。细细算起来,这项利润实质上是以运输费顶替了油轮的造价,三笔生意全部完成后,这艘油轮就归他所有,有了油轮就可以大做石油生意,终于使他如愿以偿。
读完上例,我们不能不为图德拉的方案叫绝。两家“换亲”是空手道的常用招数,而三家“换亲”,且又做得丝丝入扣,确实不易,图德拉成功的秘诀在于他透彻地分析掌握了供需各方的情况和心理,从而牵线搭桥从中得利。
3白手创业,一便士也发家
美国马狮公司创始人米高·马格斯,19岁时,为了谋生离开了饥寒交迫的家乡,迁徙到英国。
列斯是英国北部的一个城市。当时,在英国工业革命的推动下,这里的纺织工业和其他消费品工业蓬勃兴起,大批劳动者从农村涌入城市,形成了广大的消费市场,百货零售业应运而生。从事百货零售业,一不需要专门技术,二不需要太多的本钱。这种情况正适合米高谋生的需要。
米高渴望做一个百货小商贩,但是他连一点本钱都没有。正在踌躇中,有一天,他漫步街头,遇到了一家百货批发公司的经理刁贺斯特,便走过去和他搭讪。那位经理看到这位陌生的年轻人很有趣,便带他到公司去谈话。米高说,他很想找份工作,但是身无分文。经理说,可以借给他五英镑作本钱,做百货小贩。米高问,是否可以让他用那五英镑来购买公司的货物。公司主席欣然答应。
就这样,米高把从公司主席那里借来的五英镑拿来做本钱,做肩挑小贩,每天从那家批发公司进货,批些针线、纽扣、带子、袜子一类货品,到列斯附近的农村、矿区和约克郡的峡谷里去挨门挨户叫卖。
1884年,他在列斯露天市场开设了一个小摊子。就是在这里,米高很快地摸索出一套崭新的经营手法。那就是:把货物全都标价,并且把标价一便士的货物放到一边,挂出一个牌子,上面写着:“不用问价钱,全部一便士。”米高把商品陈列公开,明码实价,挑选容易,这些做法,很快受到劳动阶层广大顾客的欢迎。虽然他的售价毛利极低,但是由于坚持薄利多销原则,他的经营业务蒸蒸日上,很快地发展了起来。
到1890年,年轻的米高已在五个城市开设了五家廉价货摊。这五家货摊,全都以“不用问价钱,全部一便士”同一个口号经营。此后的两三年间,他的经营业务又有了新的发展,先后增设了几家货摊和商店。至1907年,马狮公司共拥有60家商店,遍布全英国。
本例米高先生虽没有运用空手道的技巧,但毕竟是靠无本起家的。其经验颇值得借鉴。身无分文时请你千万不要放弃发财的梦想,只要积极追求,时机总会是有的。
4分期付款,空手谋暴利
王某原是山区某小学的教师,不满足于每月只有那可怜巴巴的60多元,一气之下辞职弃教,来到了深圳。他先是替一家老板做家教,之后,又转到一间工厂做钟点工,赖以糊口。
他没有正儿八经的职业,但他有敢冒风险不怕一切的精神。
他没有房地产方面的知识,也不知道房地产经营操作是咋回事,但他好奇,看到风起云涌的房地产业热火朝天,便天天翻阅各种报刊,像《深圳特区报》、《羊城晚报》等,是每天必读的,一字不拉。
他没有资本,一点儿本钱也没有,但他有敏锐的眼光和灵活的头脑。通过读报看书,他马上联系到自己打工时碰到的一个事:工厂老板打算独资在市郊开办一家投资5亿元的加工厂。
L某立刻意识到这里头大有赚头。凭着自己的直觉,他马上到市郊溜了几圈,发现那里的民房都是平房,而且破烂不堪,房主早已无意居住,但一时卖不出去。
于是,王某四处出击,从各方面打听情况,证实了老板投资办厂的意图之后,便快马加鞭来到市郊,找到了民房住户,商谈购房事宜。
当时,这民房住户并不知道这里要拆迁建厂,而只求尽快将房子卖出去,换些银钱,好搬迁异地。L某便与房主几番讨价还价,最后以每平方米200元的价钱,签订了房屋卖买合同,而且他又以打工赚钱不易为由,请求分期付款,第一笔款先付40%,两个月后交付。平房住户不太情愿,但看到L某情真意切的样子,又担心以后卖不掉,便答应下来。这样,L某分文未付,得到了房子的所有权。
果然不出所料,两个月后,老板向市政府申请办厂征地,那市郊平房正在征地范围之内,需要悉数拆迁。L某便将房子卖给了老板,转手之间,赚得20万元,除了付给原主5万元外,净赚了15万元。
房地产以其高利润、低风险成为近些年颇具吸引力的产业之一,尤其是在中国这样经济发展迅速的国家,更是值得投资者关注。但是经营房地产需要巨额的资金,且回收成本较慢。所以,怎样以少赚多呢?L某选择了分期付款。就这样转手一卖,净赚了15万元。
5南货北贩,巧赚地区差价
有位农民章某,几年前来到北京打工。有一天,他与几个老乡去逛街,路经一个瓜果市场。
他们准备买一点水果吃,可那些水果昂贵的价格都令他们这班打工族望而却步。
忽然,他一眼瞥到一堆枣,那正是家乡的大枣。何不买一点来吃呢?那在家乡相当便宜,才7角5分一斤。于是,他问了一下价格,结果令他大吃一惊。4块钱一斤!
“这么贵啊,你们的心也太狠了吧!”身边的一位同乡说。
说者无意,听者有心。章某想,这大枣的两地差价这么大,这当中该有多少利润可赚啊!
不久,他就返回家乡,买了两吨大枣,搭了一辆开往北京的货车。他来到东城区的一家批发市场,把大枣以3元2角一斤的价格批发给小贩们。不到一天的功夫,大枣被抢购一空。章某第一次尝到了发财的甜头。
他并不以此为满足,又开始跑下一趟。短短一年多时间,他已腰缠数十万了。路也跑熟了,他不仅经营大枣,还开始经营另外一些山东物产。善于把握机会,打工的也变成了大富翁。
无独有偶。
武某是一大城市的食品厂的工人,厂里效益非常不好,工资经常打折扣。一次,他应远在W市的表姐夫的邀请,到他家去玩。来W市后,表姐夫陪着他逛大街。这里商店林立,百货齐全,一点儿也不逊色于大城市的商业区。不知不觉地,他走到一个卖服装的个体小摊前,挑选起衣服来。
他惊讶地发现,这里的衣服都相当的便宜。他看了一下手里拿着的西装短裤,竟然只有18元,真是不可思议——像这样的短裤,就是在大城市的小摊上得卖到四五十元呢!
当他询问表姐夫时,表姐夫对他笑了笑,说:“这还不算便宜,要到那些乡镇小厂去批发,至少还能再便宜五块钱!”
表姐夫的话说得他怦然心动。如果把这些服装运到大城市去卖,得赚多少钱啊!看来要想发财致富,还得靠经商,凭自己的那点微薄工资,只能糊口,怎么能富起来呀!于是,他向表姐夫借了一笔钱,买了几箱新潮的衣服,立即返回北京。
回来后,他把衣服托给一个开服装店的朋友,托他按较低于市场的价格销售。结果,十多天内,衣服就卖完了。从此,他辞去工厂的职务正式干起了服装生意。几年下来,他已完全脱贫致富,成了个体老板了。
利用地区差价做贩运生意,是适合中国国情的一条发财方式。很多商品,特别是人们的生活资料的地区差价都相当大。而只要多方面了解情况,这些信息是不难掌握的,当然只要你不辞长途跋涉的劳苦,赚钱是没有多大困难的。
6变废为宝,化腐朽为神奇
在80年代初,农村经济体制的改革极大地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也提高了农民对生产投入的兴趣。在一段时间里,一般农户对镰刀、锄头等最基本生产工具的需求大增,导致生产这类农具的原料——毛铁和钢板供不应求,在一些地方甚至完全脱销。与此同时,在国营大厂的围墙里,堆着大量边角料和废铁板,如何处置这些“废物”成了厂长们的一块心病。
在这种情况下,一位“钢铁大王”应运而生了。
所谓“钢铁大王”,也并没有什么特殊之处,只不过是一个稍微有点文化的人,然而他的头脑十分灵活,这是最重要的。
有一天,他到在供销社供职的同学那里喝茶聊天,偶尔说起毛铁脱销以及城里一些工厂的边角料怎么比毛铁还好的事,他就想起了自己的一位姑父在H城一家船厂里工作,心中徒然一亮。第二天一大早,他兜里装着80块钱的全部资本直奔H城,找到了在造船厂当保卫科长的姑父,又通过姑父找到了厂长。富有人情味的厂长一听说需要他们厂的废钢铁,便把大腿一拍,二话没说,便吩咐派辆卡车送去。这一趟他是无本万利,净赚了1千多元。看到了那沉甸甸的票子,吓得他愣是没敢往家里拿。
几天后,他就买了礼品二上H城,还拉着那位同学,算是供销社领导,一起登门致谢,并同厂方订立了长期协议:所有废弃的边角料都被他们以极低的价格包销,一包就是3年。
以后,“钢铁大王”更是如鱼得水,尝到了更大的甜头。货源有的是:造船厂的拉光了,被介绍到机械厂、机床厂;H城的拉光了,又被介绍到N城、S城……市场更是不成问题:本地市场饱和了,便销到外地、外省……开始是用汽车运,后来就鸟枪换炮,改用火车皮装。
他的生意越做越大,人缘越混越好,财路也越来越宽。等到别人也明白过来,一哄而上时,他已经金盆洗手,另谋别的财路去了。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会经常看到这样一些现象:钢铁厂在生产中轧下来的边角料和废钢铁像垃圾一样堆成了山;纺织厂里的废棉纱堆在那里无人问津;衬衫厂裁剪下来的零料似乎也不引起人们的兴趣,而被打入冷宫……,凡此种种,在一般人看来都认为是再正常不过了,然而,在“钢铁大王”眼中,这些“废物”却是难得的宝贝,他们能像变戏法一样,化腐朽为神奇,点石成金。
7东墙西补,借贷赚大钱
1960年,28岁的阿克森还在纽约自己的律师事务所工作。面对众多的大富翁,阿克森不禁对自己清贫的处境感到辛酸。这种日子不能再过下去了。他决定要闯荡一下。有什么好办法呢?左思右想,他终于想到了借贷上来。
一大早来到律师事务所,处理完几件法律事务后,他关上大门到邻街的一家银行去。找到这家银行的借贷部经理之后,阿克森声称要借一笔钱,修缮律师事务所。在美国,律师是惹不得的,他们人头熟,关系广,因为在以法治国的国度里,律师有很高的地位。因此,当他走出银行大门的时候,他的手中已握着1万美元的现金支票。
走出这家银行,阿克森又进入了另一家银行,在那里存进了刚刚才拿到手的1万美元。完成这一切,前后总共不到1个小时。
之后,阿克森又走了两家银行,重复了刚才的手法。
这两笔共2万美元的借款利息,用他的存款利息相抵,大体上也差不了多少。只几个月后,阿克森就把存款取了出来,还了债。
这样一出一进,阿克森便在上述4家银行建立了初步信誉。此后,阿克森便在更多的银行玩弄这种短期借贷和提前还债的把戏。而且数额越来越大。不到一年光景,阿克森的银行信用已十分可靠了。凭着他的一纸签条,就能一次借出10万美元了。
信誉就这样出来了。有了可靠的信誉,还愁什么呢?
不久,阿克森又借钱了。他用借来的钱买下了费城一家濒临倒闭的公司。60年代的美国,正是做生意的好时光。只要你用心经营,赚钱不成问题。8年之后,阿克森成了大老板,拥有资产15亿美元。没有本钱的人,你不必发愁,为了发大财,你可以去借贷。借贷当然不会是人家主动送上家门的,还得你自己去想办法。因此,为了发财,你应当每天都考虑怎样去借钱。不要害怕借钱,只要你气魄非凡,满怀信心,切口选准,按期还货,你就会信誉良好,以后做生意就大有赚头。
8捉人脚痛,赢利空手道
某市一家无线电厂,早些年一窝蜂地购置了一条彩电生产线。由于有货无市,企业转产,生产线便成了废物,成为该厂一大心病,丢弃可惜,放着又浪费资金。广州的岳某得知后,一拍胸膛,财大气粗地说:“我全要了。”
岳某的条件是:按原价100万收购,但先货后款,同时加价利息款20万元,共120万元,一年后一次付清。
无线电厂欣喜万分,而私下却替岳某担心,这个包袱如何甩掉呢?殊不知,岳某正在玩空手道呢。
其时,俄罗斯正在急需添购彩电生产线,但苦于没有资金。但他们有价廉物美的游艇,举世闻名。首先,岳魁打算用100万元的彩电生产线换回价值120多万元的豪华游艇,或许更多。
之后,利用游艇在湘江上开办旅游观光娱乐项目。因为该市是有名的旅游胜地,人口流量特大,而且,这里还有一个风景宜人的小岛,在此经营旅游娱乐业,管保有赚。其次,岳某有了投资就可以注册办公司,用游艇作为抵押,向银行贷款,用贷来的款项在当地买地建房,或者开办综合性旅游服务项目。
果然,一年之后,岳某净赚了500万元,还掉无线电厂的120万,净余380万利润。真可谓捉人脚痛,利从中来。
捉人脚痛的意思,说的是别人足有疾时,帮他医治足伤,他就会感激你,送钱上门。用在发财空手道中,捉人脚痛的含义有许多,其中一点就是巧妙地利用别人的难处,从中发大财。
岳某面对无线电厂闲置的彩电生产线一拍胸脯:“我全要了”既去了无线电厂的心病,又满足了俄罗斯的需求,空手一翻,赚了几十万。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