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要放弃你的爱
将爱的能量传送给别人,我们自己就会变成一条管道,吸纳来自上天的神圣能源。而那种玄秘体验是我们每个人都愿意品尝的!
一个印度人看见一只蝎子掉进水中团团转,他当即就决定帮它。他伸出他的手指去捉它,想把它捞上岸来。可就在他的手指刚够到蝎子的时候,蝎子却猛地蜇了他一下。
但这个人还是想救它。他再次伸出手去试图把蝎子捞出水面,但与此同时,蝎子再次蜇了他,旁边一个人说:“它老这么蜇你,你还救它干什么!”
这个印度人说:“蜇人是蝎子的天性,而爱是我的天性。我怎能因为蝎子蜇人的天性而放弃我爱的天性呢?”
爱不能单独存在,它的本身并无意义。爱必须付诸行动,行动才能使爱发挥功能。
在这个世界上,我们每个人都需要帮助。也许当你真诚的帮助别人时,你可能会受到攻击,但你还是要帮助他人,把你心中的爱传给他们,传给更多的人。
智慧感悟:我们没有献出爱,我们没有使用力量,我们表现出自私的谨慎,不去冒险,避开痛苦,这不仅是对生命的浪费,也让我们失去了快乐。因此,不要放弃你的爱,不要放弃你的美德,哪怕你周围都是带刺、爱蜇人的家伙。
人生需要奋斗
人类心灵深处,有许多沉睡的力量;其中奋斗是最有激情的一种力量,唤醒它、运用它,便能彻底改变一生。
在《萨迪寓言》中有这样一则故事:有一个人看见了一只失去腿的狐狸。虽然狐狸没有腿,但看上去红光满面,好像不愁吃喝,生活得不错。
一只没有腿的狐狸怎么能在森林捕到食物呢?他感到很奇怪。
就在这时,他看见一只狮子叼着一只豺狼跑了过来。狮子在这里急急忙忙地吞食了豺狼后,就离去了。而狐狸立即跑上前吃掉剩余的碎肉,也填饱了自己的肚子。
第二天,这种情况又重复了一次。原来,狐狸每天就是靠这些残食来养活自己的。这个人看到这种景象感到很吃惊,想到:“真主伟大无比,对这没有腿的狐狸是那么的恩宠,而我只要坚信真主,肯定也不愁吃喝。”
于是,这个人从此以后什么事也不干,就像一根木头,一动不动,等着真主赏给他食物。
一连好几天,真主没给他一粒米,亲朋好友也没有谁来看过他,后来他竟瘦得青筋暴起,就只剩下骨头了。
就在他饿得快要不行的时候,从壁龛中传出一个声音说:“人啊!你为什么要像狐狸一样吃别人留下的残食呢?你应该像雄狮一样有余食给别人吃。”
机遇是等不来的。不论是消极等待还是积极等待,始终是被动的。机遇不会落在守株待兔者的头上,只有敢于冲锋、主动出击、制造有利条件的人,机遇才会降临于他。
不可否认,我们的生活中也有很多喜欢坐享其成、时刻等待他人恩赏的人。他们把希望寄托在别人身上,不仅消磨了谋生的意志,也失去了成为一个成功者的机会。
智慧感悟:只有靠自己的努力奋斗得来的成绩才是受人认可的。那些喜欢仰仗他人余唾,贪图舒适、安逸的无志之人只会让人瞧不起。做人就应该做个有志之人,靠自己的奋斗去创造舒适的生活,靠自己的努力去与人分享成果,这样的人生才是有意义、有价值的人生。
不想工作的人无法找到天堂
威廉·戴恩·飞利浦说:成为一个成功者最重要的条件,就是每天精力充沛地努力工作,不虚掷光阴。
从前,有一个人死后,在去阎罗殿的路上,遇见一座金碧辉煌的宫殿。宫殿的主人请他留下来居住。
这个人说:“我在人世间辛辛苦苦地忙碌了一辈子,现在只想吃和睡,我讨厌工作。”
宫殿主人答到:“若是这样,那么世界上再也没有比这里更适合你了。我这里有山珍海味,你想吃什么就吃什么,不会有人来阻你,我这又舒服的床铺,你想睡多久就睡多久,不会有人打扰你,而且我保证没有任何工作需要你做。”
于是这个人就住了下来。开始的一段日子,这个人吃了睡,睡了吃,感到好快乐。渐渐地,他觉得有点空虚和寂寞,于是就去见宫殿主人,抱怨道:“这种每天吃吃睡睡的日子过久了也没意思。我对这种生活已经提不起一点兴趣了。你能否为我找一个工作?”
宫殿主人答道:“对不起,我们这里从来就不曾有过工作。”
又过了几个月,这个人实在忍不住了,又去见宫殿主人:“这种日子我实在受不了。如果你不给我工作,我宁愿下地狱,也不要再住在这里了。”
宫殿主人轻蔑地笑了:“你以为这里是天堂吗?这里就是地狱啊!”
的确,不想工作的人无法找到天堂。那些整天无所事事的人不仅是对资源的浪费,也是对生命的浪费。活着就应该做些有意义的事,工作虽然累,但它却充满了情趣,让人富有生机和活力。
智慧感悟:我们必须清楚,也必须要面对这样一个现实,生活中每一件值得追求的事——冒险、轻松的心情、爱、精神上的成就、友谊、满足与愉快——都有代价,任何能使你的生存更有价值、生活更有意义的事都需要付出努力、时间、心血和行动。工作是实现这些的途径,要想身处天堂,就要付出努力,付诸行动。如果你不是这样想的话,你一定会遭遇更多的挫折。
放弃不该贪求的名利
人生在世,功名利禄只是一些身外之物。不要过分地贪求这些,否则只会为自己带来苦果。
在现实生活中,名誉和地位常常被作为衡量一个人成功与否的标准,所以追求一定的名声、地位和荣誉,已成为一种极为普遍的现象。在很多人的心中都认为,只有有了名誉和权力才等于实现了自身的价值。
唐朝诗人宋之问,有一外甥叫刘希夷,很有才华,是一年轻有为的诗人。一日,希夷写了一首诗,曰《代白头吟》,到宋之问家中请舅舅指点。当希夷诵到“古人无复洛阳东,今人还对落花风。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时,宋情不自禁连连称好,忙问此诗可曾给他人看过,希夷告诉他刚刚写完,还不曾与人看。宋遂道:“你这诗中‘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二句,着实令人喜爱,若他人不曾看过,让与我吧。”希夷言道:“此二句乃我诗中之眼,若去之,全诗无味,万万不可。”晚上,宋之问睡不着觉,翻来覆去只是念这两句诗。心想,此诗一面世,便是千古绝唱,名扬天下,一定要想法据为己有。于是起了歹意,命手下人将希夷活活害死。后来,宋之问获罪,先被流放到钦州,又被皇上勒令自杀,天下文人闻之无不称快!刘禹锡说:“宋之问该死,这是天之报应。”
求名利原本并非是坏事,只要方法正确,能够出人头地的确是件可喜可贺的事情。但是若在追求名利的过程中,动了邪念、不择手段就会让人所不齿,也终将会为自己所做的事付出代价,结果名利没求来,反倒臭名远扬,遗臭万年。
智慧感悟:人生在世,每个人都想活得更好、拥有更多,人们总是在各种可能的条件下,选择那种能为自己带来较多幸福或满足的活法。所以,除了追求名利外,人生还有另一种活法,那就是甘愿做个淡泊名利之人,虽享受不到荣华富贵,却也活得潇洒自在。人生短暂,与浩瀚的历史长河相比,世间一切恩恩怨怨,功名利禄皆为短暂的一瞬,拥有与失去,在人的一生中只是短短的一瞬。所以没必要对得与失,弃与取看得那么重要。
善用人生的5枚金币
人的一生就是选择的一生,每个人都会经历各种各样的选择。
选择其实就是一个“放”与“取”的过程。该放什么,该取什么,说到底是一种人生艺术。有时,你不放弃那个看起来价值最大的,你就不可能选择那个最有可能实现的。
有个叫阿巴格的人生活在内蒙古草原上。
有一次,年少的阿巴格和他爸爸在草原上迷了路,阿巴格又累又怕,到最后快走不动了。爸爸就从兜里掏出5枚金币,把一枚金币埋在草地里,把其余4枚放在阿巴格的手上,说:“人生有5枚金币,童年、少年、青年、中年、老年各有一枚,你现在才用了一枚,就是埋在草地里的那一枚,你不能把5枚都扔在草原里,你要一点点地用,每一次都用出不同的名堂来,这样才不枉人生一世。今天我们一定要走出草原,你将来也一定要走出草原。世界很大,人活着,就要多走些地方,多看看,不要让你的金币没有用就扔掉。”
在父亲的鼓励下,那天阿巴格走出了草原。长大后,阿巴格离开了家乡,成了一名优秀的船长。
每一个人在他的生命中都会面临着各式各样的选择。这些大大小小的选择往往足以影响我们一生。就如十字街头徘徊的人,左顾右盼,犹豫未决,苦苦思量。选择正确的人,都走进康庄大道,畅顺无阻;不慎选择错误的人,便误入羊肠小径,幸运的费一番精力才逃出迷宫,不幸的便永远囚困当中,摸不着出处。因此,面临选择的人决不可轻视它的重要性,而应审慎的思量,做出最明智的选择。
智慧感悟:如果你懂得怎样选择自己所擅长的事情,也许你会在成功的路上少走一些弯路,你的人生会多一些幸福。世界很大,人活着,就要多走些地方,多看看,不要让你的金币没有用就扔掉。
选择是人生的全部,人不可能逃避,要学会选择,善于选择。
价值
任何事物的价值,都是在需求面前产生的。
一个男人在自家地里挖出一尊精美绝伦的大理石雕像。他带着雕像,找到一位酷爱各种艺术品的收藏家,准备出卖。收藏家出了高价买下,事后两人分手。
回家的路上,卖主手里拿着大把的钱,喜出望外地自语:“这笔钱会带来多少荣华富贵呀!怎么还有人不惜如此代价,换取一块在地下埋了千年、做梦都无人梦见的石头?不可思议!”
与此同时,收藏家却在目不转睛地端详着雕像,心里也在自语:“真是气韵生动,巧夺天工!何等美妙的一个精灵,酣睡了千年之后再度复生!何以有人会用如此稀珍之物,换取毫无趣味的几个臭钱?”
所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每个人的价值观念不同,志趣也就不同。
智慧感悟:生命的价值不依赖别人的评价,也不仰仗我们结交的人物,而是取决于我们本身!发现自己是什么样的人,搞清楚自己的真正需要,从而确定明确的目标,并培养出强烈的动机和热情,朝着你心中向往的那个方向前进,你就会得到你想要的东西,并享受到快乐。
和一流人物结交
一个人的成功,始于他在社会上行走的本领。
德国的一所公立小学,对1990年本校毕业的300名学生,进行了长达十五年的“成长追踪”。最近,他们整理出了追踪结果,并发现了一个非常有趣的现象。300名毕业生,分别上完初中、高中和大学,并陆续走上工作岗位以后,已经得到提拔重用的有68人。而令人难以置信的是,在这68人中,当初在小学时,有33人给校长写过信,有20人与校长共进过午餐,有12人参加过学校组织的演讲活动。也就是说,68个最先得到社会认可也最先找到用武之地的学生中,有65个在小学时都结识校长,占95.6%。
看了这个结果,这所小学的校长成尔逊很惊讶,全校的老师也很惊讶。经过反复的分析和研究。他们得出一个结论,凡是上小学时就能结识校长的人,一般都具备三个特征:一是不怵权威,二是善于与人沟通,三是乐于在“大人物”面前自我表现。于是,在威尔逊校长和老师们的倡导下,这所小学从2007年开始,开展了一系列的“勇敢者活动”。引导孩子们通过写信、发邮件、打电话等不同的形式,关心时事、关心环境、关心他人,并进而结识校长和各种各样的“大人物”。
只有懂得与他人交流相处的技巧,拥有维系与朋友感情常温的招法,才能做到八面玲珑、左右逢源。
智慧感悟:不少人总是乐于与比自己差的人交际,这的确很值得自慰,因为藉此,能产生优越感。可是从不如自己的人当中,显然是学不到什么的;而结交比自己优秀的朋友,则能促使我们更加成熟,不断地使自己力争上游。
不让世界改变自己
人们常以为犯小过无伤大雅,哪知更大的失败常是由小过引起的。
在一家超市里,父亲、母亲、年轻的儿子一家三口人在完成了家庭购物计划之后,父亲让儿子将使用过的购物手推车送回到原来的地方。“爸爸,你看到没有,手推车扔得到处都是,没有一个人送还的,这也是超市专门雇人负责收集归拢手推车的原因。”父亲耐心地教导着儿子:“那么,儿子,你认为送还手推车是不是一件有益的事情呢?”
儿子陷入了沉思。短暂的沉默之后,母亲插言道:“这不是什么大不了的事情,别太苛求儿子了,我们回家吧。”
当父亲正要放弃自己的要求时,他看到,一对儿年迈的夫妇一人推着一辆手推车,将它们送还到了原来的地方。目睹这一情景,父亲再次对儿子说道:“儿子,这世界上共有两种人,一种人用过手推车后,将它随处一扔了事;另一种人则将它送还回去。我希望你做送还回去的那种人。现在,你把手推车送回去吧。”
这个世界上有这样两种人:一种人总是去做自己认为正确、有益的事;另一种人则是寻找理由不去做这样的事情。
智慧感悟:不要给选择赋予太多的意义,同样不要为自己的行为找更多的借口。当大多数人在做错误的事情的时候,不要随波逐流,要站在那少数的正确的行列里,坚持去做正确的事情。时间久了,你的行为同样会影响别人,会让你的队伍更加强大。这个小举动,可以影响你人生的态度。
忘记过去,展望明天
放下是一种觉悟,更是一种心灵的自由。放下也是一种智慧,它能让你高瞻远瞩,更加快乐。
人生在世,忧虑与烦恼有时也会伴随着欢笑与快乐的。正如失败伴随着成功,如果一个人的脑子里整天胡思乱想,把没有价值的东西也记存在头脑中,那他或她总会感到前途渺茫,人生有很多的不如意。所以,我们很有必要对头脑中储存的东西,给予及时清理,把该保留的保留下来,把不该保留的予以抛弃。那些给人带来诸方面不利的因素,实在没有必要过了若干年还在回味或耿耿于怀。这样,人才能过得快乐洒脱一点。
燕雀、荆棘和海鸥听说大海是个广阔的市场,到那里的人们都能挣到很多钱,于是它们决定一起去闯荡一番。
燕雀变卖了所有的家当,又四处奔波,东挪西借,凑到一笔本钱带上了;荆棘想做服装生意,于是进了各式各样的衣服;海鸥想:“海上的人食物很单调,我就贩卖罐头吧,不会变质,肯定受欢迎。”它们怀着各自美好的梦想上船了。
但是,它们的美梦很快就泡汤了,一场突如其来的暴风骤雨把它们的船打翻了,燕雀装本钱的箱子,还有荆棘和海鸥的货物全都沉到了海底。惟一幸运的是,它们三个都平平安安地回到了陆地上。
燕雀垂头丧气,担心遇到债主,白天就躲藏起来,到了夜深人静的时候才谨慎地出来觅食;荆棘一直在想,说不定自己的衣服被海上的人捡到了穿在身上,于是派它的亲戚朋友站在路边,有人路过就拉住别人不放,看看究竟是不是自己的衣服;海鸥也心有不甘,整天在海上盘旋,琢磨着罐头可能会沉到什么地方,时不时潜下水去寻找。
它们一直都这样,以至于它们的后代还在不停地逃避和寻找失去的东西。
为了真正得到想要得到的东西,我们就要随时准备适当地放下另外一些追求和目标,这样才能获得心灵的宁静,才能体会到放下带来的轻松快乐。
智慧感悟:很多人不愿放弃自己所拥有的东西,虽然这些东西给你带来过快乐,但是它就像手中的沙子,你越想把它抓紧,它就越是从你的指缝中溜走。你不可能一边做你在这个世界上该做的事情,而同时又做着你不该做的。放下生命中所有不适合你、对你没有帮助、不能使你得到尊重的东西,你就会发现,放下之后,你的人生豁然开朗。有时候不想放弃,反而会让我们失去更多,因为对于一件事情,上天只会给我们一次选择的机会。所以我们要学会放下不适合不属于我们的东西,过程或许艰难,结果却让人欣慰。
风景不在对岸
人生在世,就像是棋盘上的棋子,各有其位。没有哪两粒棋子占据同一个位置,也没有哪两个人拥有一样的人生。
一条河隔开了两岸,此岸住着凡夫俗子,彼岸住着僧人。凡夫俗子们看到僧人们每天无忧无虑,只是诵经撞钟,十分羡慕他们;僧人们看到凡夫俗子每天日出而作,日落而息,也十分向往那样的生活。日子久了,他们都各自在心中渴望着:到对岸去。
终于有一天,凡夫俗子们和僧人们达成了协议。于是,凡夫俗子们过起了僧人的生活,僧人们过上了凡夫俗子的日子。
没过多久,成了僧人的凡夫俗子们就发现,原来僧人的日子并不好过,悠闲自在的日子只会让他们感到无所适从,便又怀念起以前当凡夫俗子的生活来。
成了凡夫俗子的僧人们也体会到,他们根本无法忍受世间的种种烦恼、辛劳、困惑。于是也想起做和尚的种种好处。
又过了一段日子,他们各自心中又开始渴望着:到对岸去。
在很多时候,人们总会不顾一切地去追求最好的东西,却往往忽略了它是不是适合自己。其实最好的不一定是最适合自己的,只有适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
智慧感悟:人生的路有时平坦,有时崎岖,有时又出现了岔口;但每一种路所延伸的都是不同的人生。当你面对人生的岔路口时,尤其要慎重,因为选择了就难以回头!切记不要被表面所迷惑,一些过高的期望其实并不能给我们带来快乐,但却一直左右着我们的生活,让我们无法做出正确地选择。当处在人生的岔路口时,不要慌也不要乱,要考虑周全。如果万一选择错了,也不要只知后悔与懊恼,应及时调整前行的方向,这样你同样可能发现巨大的宝藏。
换个角度听布道
当人生的境遇陷入瓶颈时,不妨换个角度来看待人生。换个角度,便会产生另一种哲学,另一种处世观。
夏天是催人欲睡的季节,教徒们被牧师又长又臭的布道搞得个个昏昏欲睡。只有一个绅士,上身挺直,专心听道,跟四周的人完全不一样。他不是别人,正是当时鼎鼎大名的英国首相格莱斯顿。
有人好奇,问他:“为什么您那么用心地听?”
他笑着说:“老实讲,我也很想打瞌睡。可我又想,何不用这件事来试试自己能忍耐到什么程度?我聚精会神地从头听到尾,刚才还告诉自己:忍耐得好,以这种耐心去面对政治上的种种难题,还有什么不能解决的呢?今天的讲道,对我的好处和启示,可真是太大了。”
记得有位哲人曾说:“我们的痛苦不是问题的本身带来的,而是我们对这些问题的看法而产生的。”这话很有哲理,它引导我们要会解脱。
智慧感悟:一样的人生,异样的心态,看待事情的角度不同,心情就会截然不同。每个人看事物的角度不同,思想语言行为的方式自然就有所差异,多往积极的层面去思考问题,你会发现自己充满活泼朝气,学到的知识更多,收获到的也就更多。重要的不是你站的角度,而是你思想的广度。
用积极的心态面对生活
人生旅程中最重要的事,就是积极生活,做生命的主人。一个人面对生活的态度,决定着人生的整个基调。
愿不愿意积极生活,这其实是个人的选择。每个人都是自己的指挥官,想要过什么样的生活的主动权操在自己的手里。
那些拥有积极心态的人,他们总是看到生活中光明的一面,他们不仅有选择、拒绝的能力,而且能够担负自己的责任,塑造自己的未来,发挥自己的潜在能力;而那些具有消极心态的人则是被动消极的,他们总是看到生活中灰暗的一面,他们的一生碌碌无为,受消极潜意识和本能的盲目驱使,生活变得麻木而无味,注定将一无所成。
克里丝汀拥有一切。她有一个完美的家庭,住豪华公寓,从来不用为钱发愁。而且,她年轻、聪慧。
和她一起外出是一件乐事。在餐厅里,你会看到邻桌的男士频频向她注目,邻桌的女士为她而相互窃窃私语……有她的陪伴,你感觉很棒。她让你由衷地认为做男人真好。
不过,当所有闲聊终止的时候,这样一刻出现了:克里丝汀开始向你讲述她悲惨的生活——她为减肥而跳的林波舞,她为保持体形而做的努力,她的厌食症。
你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这位美丽的女士真实地、深切地认为自己胖而且丑,不值得任何人去爱。当然,你会对她说,她也许弄错了。事实上,这世界上的一半人为了能拥有她那样的容貌,她那样的好运气和生活,宁愿付出任何代价。不,不,她悲哀地挥着手说,她以前也听过类似的话。她知道这话只是出于礼貌,只是一种于事无补的慰藉。你越是试图证实她是一位幸运的女孩,她越是表示反对。
积极的心态是对自己的一种肯定,如果我们总是习惯于否定自己,那么悲哀和厄运就在前面。因为消极的词语会破坏一个人的自信心,不能给人以鼓舞和支持。面对失败,如果需要获得一种良好的感觉,首先要往好处想。
百货店里,有个穷苦的妇人,带着约摸四岁的男孩在转圈子。走到一架快照摄影机旁,孩子拉着妈妈的手说:“妈妈,让我照一张像吧。”
妈妈弯下腰,把孩子额前头发拢在一旁,很慈祥地说:“不要照了,你的衣服太破旧了。”
孩子沉默了片刻,抬起头来说:“可是,妈妈,我仍会面带笑容的。”
对于生活中的是非曲直,最大的忌讳是过多地抱怨生活,从而自暴自弃。这种人除了在自己的心中装满委屈和遗憾之外,剩下的就只是浪费大把的光阴。
智慧感悟:在这个世界上,积极心态这种东西任何人都可以免费获得,所有成功的人,最初都是从良好的心态开始。心态就是所有奇迹的萌发点。我们的人生掌握在自己手里,如果要想使生活充满阳光,要想驾驭好自己的人生,我们别无选择,我们只能选择乐观积极的生活。一旦作了积极的决定,即意味着日常生活中,俯拾即是机会。每一次经验都是全新的开始,每种不同的想法都是对生活不断的挑战。
自信地迈出第一步
信心的力量惊人,充满信心的人永远击不倒,他们是人生的胜利者。
信心是“不可能”这一毒素的解药。拿破仑·希尔曾说:“有方向感的信心,可令我们每一个意念都充满力量。当你有强大的自信心去推动你的成功车轮,你就可平步青云,无止境地攀上成功之岭。”
黛比出生在一个有很多兄弟姐妹的大家庭。从小她就非常渴望得到父母亲的赞扬和鼓励,但是由于孩子多,她的父母根本就顾不上她。这种经历使得她长大成人后依然缺少自信心。她后来嫁给一个非常成功的高级管理人员,但美满的婚姻并没有能改变她缺乏自信的心态。当她与朋友出去参加社交活动时总是显得很笨拙,惟一使她感到自信的地方和时间是在厨房里烤制面包的时候。她非常渴望成功,但是鼓起勇气从家务中走出去,做出决定去承担具有失败风险的羞辱,对她来说是想也不敢想的事情。随着时间的推移,她终于认识到自己要么停止成功的梦想,要么就鼓起勇气去冒一次险。黛比这样讲述自己的经历:
我决定进人烹饪行业。我对我的妈妈爸爸以及我的丈夫说:“我准备去开一家食品店,因为你们总是告诉我说我的烹饪手艺有多么了不起。”
“噢,黛比,”他们一起阻止道,“这是一个多么荒唐的主意。你肯定要失败的。这事太难了。快别胡思乱想了。”你知道,他们一直这样劝阻我,说实话,我几乎相信他们说的。但是更重要的是我不愿意再倒退回去,再像以往那样犹犹豫豫地说“如果真的出现……”
她下决心要开一家食品店。她丈夫始终反对,但最后还是给了她开食品店的资金。食品店开张的那一天,竟然没有一个顾客光临。黛比几乎被冷酷的现实击垮了。她冒了一次险,并且使自己身陷其中。看起来她是必败无疑了。她甚至相信她的丈夫是对的,冒这么大的险是一个错误。但是人就是这样,在你已经冒了第一个很大的险以后,再去面对风险就容易得多。黛比决定继续走下去。
一反平时胆怯羞涩的窘态,黛比端着一盘刚烘制的热烘烘的食品在她居住的街区,请每一个过往的人品尝。有件事使她越来越自信:所有尝过她的食品的人都认为味道非常好。人们开始接受她的食品。
今天,“黛比·菲尔茨”的名字在美国数以百计的食品商店的货架上出现。她的公司“菲尔茨太太原味食品公司”是食品行业最成功的连锁企业。今天的黛比·菲尔茨已经成了一个浑身到处都散发出自信的人!
每个人的成功都取决于某个关键时刻,这个时刻到来时如果你犹豫不决或退缩不前,机遇就会失之交臂,再也不会出现。
智慧感悟:人来到世间就是为了取得成功,一个人的成就,决不会比他自信能达到的更高。只要我们心中具备足够的信心和向上的愿望,一旦踏上成功的坦途,大多数人都能稳定地向前。有了好的开始,成功通常接踵而至。领悟到这一点之后,你就知道为什么必须积极地行动起来,因为迈出第一步,正是你成功地改变自己的起点和原动力!
把目标付诸行动
我们这个世界缺少实干家,而从来不缺少空想家。
那些爱空想的人,总是有满腹经纶,他们是思想的巨人,却是行动的矮子。这样的人,只会为我们的世界平添混乱,自己一无所获,而不会创造任何的价值。
喜欢空想的人大多数浑浑噩噩、不思进取,他们毫不吝惜地浪费时间,做起事来拖拖拉拉,这样的人永远不会有所作为,可他们又渴望成功,这种矛盾的心理冲突会导致浮躁。尽管成功是急不得的,但如果不立刻行动起来,永远都不会成功。
那些百折不挠、牢牢掌握住目标的人,因为能够把想法付诸行动,向着目标不断前进,因此最终会获得成功。
日语学习班新一期开学报名时,来了一位老者。“给孩子报名?”登记小姐问。
“不,自己。”老人回答,小姐愕然。老人解释说:“儿子在日本工作,在日本找了个媳妇,他们每次探亲回来,说话叽里咕噜,我听不明白,只能干着急。我想能够同他们交流。”
“您今年高寿?”小姐问。
“六十八。”
“老先生,您想听懂他们的话,最少要学两年,可两年以后您都七十岁了!”
老人笑吟吟地反问:“姑娘,你以为我如果不学,两年以后就是六十六岁吗?”
老人学与不学,两年以后都是七十,差别是:一个能开心地和儿媳交流,一个依然在旁边听不懂干着急。
俗话说:活到老学到老。只要我们有了目标,并为之行动,就永远不晚。重要的是不要轻易放弃自己的目标。
智慧感悟:思想是好东西,但紧要的是付诸行动。只有把想法付诸行动,才能获得成功。否则,想法再美好,如果没有行动,一切都是空谈!人生本来就是要在行动中实现的。有许多满怀雄心壮志的人目标很确定,他们希望有一笔巨大的财富,渴望成功,甚至想得到别人没有的东西,但是由于不付诸行动,因而无法获得成功。未来对于你我来说都是无限美好的,只要你有想法,只要你敢于把想法付诸实际,成功并不是不可能的事情。
快乐心情由自己选择
人生是一面镜子,你对它哭,它就对你哭;你对它笑,它就对你笑。想要什么样的人生,选择权在自己的手里。
一旦你开发了快乐的源泉,不但自己可以随时取用,也可以与每个人分享。看看身边你所熟悉的、拥有快乐的人,他们并没有什么特别值得快乐的理由,但他们似乎随处都可以找到欢愉。
杰瑞是个不同寻常的人。他的心情总是很好,而且对事物总是有正面的看法。
当有人问他近况如何时,他会答:“我快乐无比。”
他是个饭店经理,却是个独特的经理。因为他换过几个饭店,而这几个饭店的侍应生都跟着他跳槽。他天生就是个鼓舞者。
如果哪个雇员心情不好,杰瑞就会告诉他怎么去看事物的正面。
有很多人对杰瑞的生活态度很好奇,当有人问他:一个人不可能总是看事情的光明面,你是怎么做到的?
杰瑞答道:“每天早上我一醒来就对自己说,杰瑞,你今天有两种选择,你可以选择心情愉快,也可以选择心情不好。我选择心情愉快。每次有坏事发生时,你可以选择成为一个受害者,也可以选择从中学些东西。我选择学习。每次有人跑到我面前诉苦或抱怨,我可以选择接受他们的抱怨,也可以选择指出事情的正面。我选择后者。”
“是!对!可是没有那么容易吧。”问话人立刻声明。
“就是那么容易。”杰瑞答道,“人生就是选择。当你把无聊的东西都剔除后,每一种处境就是面临一个选择。你选择如何去面对各种处境。你选择别人的态度如何影响你的情绪;你选择心情舒畅还是糟糕透顶。归根结底,你自己选择如何面对人生。”
杰瑞的生活态度影响和鼓舞了很多人。几年后,杰瑞遭遇了一次劫难:有一天早上,他忘记了关后门,被三个持枪的强盗拦住了。强盗因为紧张而受了惊吓,对他开了枪。
幸运的是,经过抢救,杰瑞恢复了健康,只留下小部分弹片留在他的体内。
当有人拜访他时,问他当强盗来时,他在想些什么?
“第一件在我脑海中浮现的事是,我应该关后门。”杰瑞答道,“当我躺在地上时,我对自己说有两个选择,一是死,一是活。我选择了活。”
杰瑞继续说:“当我被推进急诊室后,我看到医护人员脸上的表情,从他们的眼中,我读到了‘他是个死人’。我知道我需要采取一些行动了。”
“有个护士问我问题,她问我有没有对什么东西过敏。我马上答,有的。这时,所有的医生护士都停下来等我说下去,我深深地吸了一口气,然后大声吼道:‘子弹!’在一片大笑声中,我又说道:‘我选择活下来,请把我当活人来医,而不是死人’。”
杰瑞活了下来,一方面要感谢医术高明的医生,另一方面得感谢他那惊人的生活态度。
乐观的生活是一种态度,把悲痛藏在微笑下面,是一种更睿智,更有修养的生活态度。一个成熟的人能够掌握住自己快乐的钥匙,他不必期待别人使他快乐,反而能将快乐与幸福带给别人。
智慧感悟:这世界有很多事情是你无法掌握的,比如天气、比如战争,但唯有你的心情,你的生活态度是可以自己选择的。你每天都应该记住:快乐是你赠送给自己的礼物,不是圣诞节的点缀,而是整年的喜悦。人生是一张单程车票,一去无返。快乐是一天,不快乐也是一天,何不选择快乐呢?有了这样的生活态度,你会发现快乐就在你我身边,如果你觉得想象当中的快乐还未降临,需要等待与追逐,那么你将永远得不到快乐。这个世界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快乐也是如此。我们应该为自己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感到快乐,而不是我们最终获取了什么,这才是纯粹的快乐。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