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翁与穷汉
如果我们安心享受自己的生活,不和他人攀比,那么,每一天都是充实的、美好的。
知足与快乐相关,因为知足后心境才能平和,待人才能谦和,微笑才能自然,虽然日子平淡如水,也能够从中享受生命的天伦之乐。这种人生境界是整日泡在荣华富贵中而永远没有满足感的人所无法想象的。
换脑袋有两个人,一个体弱的富翁,一个健康的穷汉。两人相互羡慕着对方。富翁为了得到健康,乐意出让他的财富;穷汉为了成为富翁,随时愿意舍弃健康。
一位闻名世界的外科医生发现了人脑的交换方法。富翁赶紧提出要和穷汉交换脑袋。其结果,富翁会变穷,但能得到健康的身体;穷汉会富有,但将病魔缠身。
手术成功了。穷汉成为富翁,富翁变成了穷汉。
但不久,成了穷汉的富翁由于有了强健的体魄,又有着成功的意识,渐渐地又积起了财富。可同时,他总是担忧着自己的健康,一感到些微的不舒服便大惊小怪。由于他总是那样担惊受怕,久而久之,他那极好的身体又回到原来那多病的状态里,或者说,他又回到了以前那种富有而体弱的状况中。
那么,另一位新富翁又怎么样呢?他总算有了钱,但身体孱弱。然而,他总是忘不了自己是个穷汉,有着失败的意识。他不想用换脑得来的钱相应的建立一种新生活,而不断地把钱浪费在无用的投资里,应了“老鼠不留隔夜食”这句老话。
钱不久便挥霍殆尽,他又变成原来的穷汉。然而,由于他无忧无虑,换脑时带来的疾病也不知不觉地消失了。他又像以前那样有了一副健康的身子骨。
最后,两人都回到了原来的模样。
其实,我们绝大多数人都和这两位换脑者一样,总是不满足,总是忽略了自己身边美好的东西。
智慧感悟:如果我们仅仅想获得幸福,那很容易实现。但如果我们希望比别人更幸福,就会感到很难实现,因为我们对于别人幸福的想象总是超过实际情形。人生应该有两个目标:第一个是尽力去争取想要得到的东西;第二是享受它,享受已经得到的东西。而有些人总是朝着第一个目标迈进,而从来不争取第二个目标,因为他们根本不懂得享受。
节制你的欲望
欲望就像是一条锁链,一个牵着一个,永远都不能满足。
在《萨迪寓言》中有这样一个故事:有一位商人,随身带了五十个奴仆,还有一百五十头骆驼。一天晚上,他在波斯湾怯失岛的寓所接待他的朋友,终夜夸夸其谈。
他说:“我在土耳其斯坦存着一批货;我在印度斯坦有一批花色品种齐全的商品;这张是商号开给我的抵押单,这张是房契。”又说:“我打算到亚历山大里亚去住一阵,那边空气好,有益于身体健康,惟一不足的地方就是地中海风浪太大,现在还不能去。我只想再作一次旅行,实现以后就深居简出,了此余生,不再出外经商了。”
朋友问他:“你的旅行计划怎么安排?”
他说:“听说硫磺在中国能卖个好价钱,我想把波斯的硫磺带到中国,把中国的瓷器带到希腊,把希腊或威尼斯的绸缎带到印度,把印度的铁带到阿勒颇,把阿勒颇的玻璃品带到也门,再从也门把花布带回波斯。然后我就守着我的铺子,不再出外旅行了。”
他滔滔不绝地说下去,一直说到声嘶力竭,最后说道:“你也谈谈你的看法吧。”
朋友说道:“沙漠里有个商人从骆驼上跌下,你没听见他临死时所说的话吗?他说:贪婪的眼睛如果不满足,终究会被黄土封住。”
只有懂得知足的人才会得到快乐。那些被欲望所累的贪婪人,永远不会感到满足,到头来将会一无所有。
智慧感悟:在现实生活中,金钱和欲望往往是紧密相连的,金钱是水,欲望是船;水落船低,水涨船高。有多少金钱,就会产生多大的欲望,欲望是无止境的,有钱的人会希望再多些;有权的人会祈求地位再高些;有名的人会渴望名气再大些。如果不节制欲望,生活中永远不会有快乐。
最富的时候
金钱代表着富有,然而拥有无数金钱的人,不一定是最富有的人。
一位打工仔,外出闯荡多年,睡过街头,捡过垃圾,挨过打,卖过血,修过马路,扛过水泥,最后终于闯出一片天地,成为资产超千万的房地产开发商。
当一位曾与他一起干活的打工兄弟流露出羡慕之意时,他说,你认为我富了,是吗?这真是个错觉。其实,我最富的时候是二十年前,那时我刚来广州打工,领到150元工钱。就用这150元,我给母亲买了一包广式点心,给妻子买了一条真丝裙子。回到家,我口袋里虽然空无一文,但是一家人感觉很富有。现在我虽然什么都有了,却再也找不到原来那种富有的感觉了。
美国有一位亿万富翁,匿名捐款二十五年,总额达两亿七千万美元。去年新泽西州的一家慈善机构在第十次接到他的捐赠时,终于忍不住找到了他,这个人是格雷斯·佩琪,他是新泽西的一位糖果商。
名声出去之后,记者蜂拥而至,当被问及“你都是在什么情况下捐款”时,他答:“在感到最富有的时候。”“那么,何时是你最富有的时候?”记者问。“在我想捐赠时。”佩琪说。
一个人最富有的时候不一定是最有钱的时候,懂得乐善好施的人才是富有的人。人一定要拥有一颗朴素的爱心,要学会与人分享、帮助他人,这样,无论贫穷富有,你都会有最富的时候。
智慧感悟:在这个物欲横流的年代,金钱本身早已脱离了人性的价值,完全脱离人情道义,它使某些人变得唯利是图,打破了传统的人性观念。金钱既能拉近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同时,它也会挑拨和分离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世间哪儿有爱,哪儿就会有成功和财富的身影。而一个缺乏爱的人,是很难谈得上什么财富和成功的。只有善用金钱,把自己的爱心和财富结合起来才是真正的富有。
不为金钱而工作
当你面临金钱和快乐的选择时,你选择了什么,你就会有怎样的人生。
一个总是为自己能够拿多少工资而伤脑筋的人,他是不会看到工资背后可能获得的成长机会的,也不会意识到从工作中获得的技能和经验,对自己的未来将会产生怎样的影响。
真正热爱自己工作的人,是不在乎工作中蕴藏着的多大危险,也不会在乎薪水的多寡。因为他们工作不是为了钱,而是把工作当成一种享受,当成一种人生的乐趣。
有一个欧洲观光团要到非洲一个叫卡卡拉斯的原始部落旅行。当游客抵达目的地时,一眼就望到了部落里的一棵古老的菩提树,树下坐着一位老者,穿着白袍,盘腿安坐,手中做着草编。精致的草编顿时吸引了众多游客前来观赏。只见老者从容、轻巧地摆弄着草编的原材料,一会儿,一个样式美观的草编就做成了。
游客当中的一名商人想:“如果我能把这些草编运到法国巴黎,一定会轰动整个巴黎市场,到那时肯定能大赚一笔。”顿时,巴黎女人戴着这种草编的小圆帽,挎着这种草编花篮的情景就浮现在了商人的脑海里。他激动地对老者说:“老人家,我想把你的产品介绍到法国巴黎去,它一定会成为一种时尚。我想购买你的这些草编,你多少钱卖我一个?”
老者见这名商人是如此的热爱他的草编,便微笑着告诉他:“10块钱一个。”
商人欣喜若狂地说:“我没有听错吧,10块钱一个,这会让我发大财的。那我多买一些是不是还可以再优惠一些啊!假如我买10万顶草帽和10万个草篮,你打算每一件优惠多少钱?”
老者并没有放下手中的活儿,他不慌不忙地告诉商人说:“如果你要买那么多的话,就得要20元钱一件。”
商人被老者的话惊呆了,他以为自己的耳朵出了什么问题,又问了老者一次说:“你刚才说多少钱?20元一件吗?”
老者肯定地说:“是的”。
商人几乎大喊着问:“我买那么多,为什么不见优惠反而又贵了一倍呢?”
老者有些气愤地说:“为什么?我要做10万顶一模一样的草帽和10万个一模一样的草篮,那一定会把我乏味死的!”
很多时候,在金钱和快乐之间,我们只能选择一样,如果你像上文中的老者一样,不选择金钱,快乐就会很多。
不要为金钱工作的道理,同样适用于职场中。我们工作固然是为了生计,但是比生计更可贵的,是在工作中获得的珍贵的工作经验、良好的人际关系、才能的充分表现和人品的普遍认同等。这些东西才是直接决定你的薪水水平的重要因素,而不是你的一厢情愿。
但是,很多人却经常抱怨自己的生活中没有快乐。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呢?这是因为他们只为薪水而工作。这种现象不仅仅是刚走上工作岗位的年轻人,就是在有一定工龄的员工中也大有人在。在他们看来,我为公司干活,公司付我一份报酬,等价交换,仅此而已。假如说他们对工资不满意,他们就不愿意认真工作。他们只看到工资,看不到工资以外的东西,工作中没有热情,没有激情,没有信心,没有良好的态度,能少做就少做,能躲过就躲过,敷衍了事。他们只想对得起自己挣的工资,从未想过是否对得起自己的才华、自己的前途,是否对得起家人和朋友的期待。
之所以出现这种状况,原因在于人们对于薪水缺乏更深入的认识和理解。他们因为不满意自己的薪水,而将比薪水更重要的东西也放弃了,实在太可惜。那么,什么是比薪水更重要的东西呢?那就是你在工作中获得的快乐、珍贵的工作经验、良好的人际关系、才能的充分表现和人品的普遍认同等。这些东西与金钱相比,其价值要高出千万倍。
智慧感悟:不为金钱而工作,快乐也会如期而至。人人都想赚更多的钱,钱的确是很重要的激励因素。然而对于那些在工作中能真正感到快乐的人更多的是被某种价值观激励着,这种价值观超越了金钱的影响力。其实工作的成就感决不是靠金钱得到的。把收入看淡一点,从工作中发现乐趣,远比为金钱工作更快乐。
智慧比财富更值钱
智慧比财富重要,其实智慧里面就包含着财富,甚至从某种程度上说,智慧比财富更值钱。
智慧比黄金更可贵,比珠宝更无价,它的价值是任何东西也无法比拟的。一个拥有智慧的人,注定会打开致富的大门。
一个人成功的秘诀往往在于更智慧,而不是更辛苦。聪明的人做事注意用智,而愚蠢的人却只知用力。人们总是强调吃苦耐劳,“一分耕耘,一分收获,”为什么一定要吃苦,为什么不试图以一二分的耕耘,去取得十分的收获?知识经济时代,即是智慧经济时代,与辛苦劳作相比,智慧更有含金量。
人生最大的宝库并不在别处,而在你自己的身上。成功的人都是那些善于挖掘自己的人,而那些失败的人,则往往是一些喜欢四处寻宝的人。
生活中,许多人把财富作为自己的奋斗目标,财富也就成了一个人成功的标志。那么,如何看待自己的财富?又成为人们生活中所要面临的一个问题。有的人衣食富足却郁郁不欢,而有的人虽然清贫,却幸福快乐。我们到底应该怎样看待财富和智慧呢?可以说,一个人要想拥有成功、拥有财富,那就应该拥有智慧,智慧是创造财富、取得成功的前提。
从前有个国王,他觉得自己的国家十分富有、什么也不缺,就派一个名叫尽见的聪明的大臣,到外国考察,买上些国内没有的东西回来。尽见带着国王给他的500两黄金,走过许多国家的商店集市,所看见的全是自己国家原来就有的东西,结果一件东西也没买到。
有一天,尽见来到一个海边的国家,见到一位白胡子的老人,坐在集市里,手里什么东西也没拿,但前边也未摆货物,一动不动,一语不发。尽见感到奇怪,上前询问:“老先生,您是在这里卖东西吗?怎么没看见您的货呢?”老人回答:“是呀,我在这里卖智慧。”尽见问:“您卖的智慧价钱是多少呢?”老人说:“我卖的是人生的智慧,价值500两黄金,但是你必须先付钱,我才会卖给你。”尽见心想:“这真是稀奇的事呀!我买回价值500两黄金的智慧,国王应该会很高兴的。”于是他就把500两黄金付给老人,老人就卖给了他“缓一缓,再生气;想一想,再行动”一句人生箴言。起初,尽见觉得有点不悦,好像花500两黄金买12个字不划算,但是已经买了,只好怏怏地回国了。当他到家时已是夜晚,月明星稀,他怕吵醒家人,便蹑手蹑脚地走过厅堂,走到卧室里面时大吃一惊,因为床前摆了两双鞋子。他心想,难道在我出使外国的日子里,妻子竟与人私通!便立刻拨出随身的宝剑,想一剑刺入帐中。此时,他脑海里突然浮现出刚买到的12字箴言,且口中念念有词。这一念,惊醒了帐子里的母亲,问道:“是尽见儿回来了吗?”原来在自己出使期间,妻子生了病,母亲过来照料自己的妻子,晚上睡在了一起。尽见听到母亲的话,不禁吓出了一身冷汗,提着剑跑到院子里自言自语地说:“太便宜了!真是太便宜了!”事后,他告诉母亲和妻子500两黄金买几字箴言的故事,而且不无感动地说:这是无价之宝,就是一万两金子,我也不会卖,全靠着500两黄金买来的智慧得以保全她们的性命!
俗话说:“要想致富,首先富脑”。“纵有家产万贯,不如薄技在身”。可见,智慧比财富更重要,智慧比财富更值钱。
智慧是一种比金钱更宝贵的财富,拥有智慧的人才能拥有既充实而又富有的人生,这是另一种形式的财富,这种财富只有懂得智慧价值的人才会拥有它。
智慧感悟:有的人认为金钱就是财富,有的人认为权力就是财富,也有的人认为快乐就是财富。财富,因人的世界观、人生观的不同而有各种各样的概念。但是,智慧却是一种至高无上的精神财富。人人都想拥有智慧,智慧是真正的财富。一个人贫穷不可怕,可怕的是没有智慧,通常的想法只会给你普通的成功,而优越的头脑可以给你巨大的成就。智慧无处不在,只是不同的人,不同的时空,不同的事物,智慧的表现形式各有不同。要勇于在平凡中崛起,在平淡中积累智慧,孕育卓越,让生命享受开拓创新的快乐。
从金钱的圈子走出来
人生并不以持有金钱为幸福。其实,身为富人,只不过是管钱的人罢了,他们未必能自由使用金钱。
拥有财产是为了享用,而守财奴的嗜好却只是占有钱财,却不去使用。想想吧,和贫民相比,他们好在哪里呢?古希腊哲学家狄瑞纳的生活清贫,但很幸福;而守财奴过的却是乞丐的日子。伊索指给人们看的那个埋藏财宝的人,就很能说明这个问题。
有一个守财奴,他有一笔钱舍不得花,于是将它们埋藏在地下,此时,他的心也随着那些钱被埋进了地下,他没有其他的消遣,惟一的快乐就是时刻想着那笔钱。他认为钱只有越想才越有价值,因而也就越舍不得花。他吃不香,睡不稳,总怕钱被人偷走。他常常绕着那一块地转悠,时间一长,便引起了一个盗墓贼的怀疑,他料定此地肯定有宝物,于是不动声色地把它盗走了。
第二天一大早,守财奴发现钱不见了,顿时捶胸顿足,号啕大哭,痛不欲生。一个过路人问:“你为何哭得如此伤心?”“有人偷了我的钱。”他抽泣着回答。
“你的钱是在哪里被偷的?”
“就在这块石头旁边。”
“你干吗把钱埋得这么远?现在是什么日子,难道还是兵荒马乱的年月?当初你把它放在自己的保险柜里不就没事了吗?这样随时取用也很方便呀。”
“随时取用?哦,天哪!难道我会贪图这一点方便吗?你没听说过,用钱容易赚取难吗?我是从来不会动用一分一毫的。”
“既然你从不动用这笔钱,那就在这里埋一块石头吧,把这块石头当作你原来的钱财,因为这对你来说是一样的。”过路人笑着说道。
守财奴的吝啬会使他失去生活中许多美好的东西。从金钱的圈子中走出来,你的生活将会多姿多彩。
智慧感悟:站在金钱这个巨大的诱惑面前,人类的灵魂将接受巨大的挑战。金钱包含了梦想、希望和恐惧。它可以用来教训背信弃义者和极尽奢华者,也可以用来控制、勾引和操纵他们。从另一角度而言,如果一个人凡事从金钱利益着眼,就难免在人情道义上有几分刻薄,他会失去朋友、家庭,仅剩下那些爱他金钱的人。
知足常乐
古语道:知足常足,终身不辱;知止常止,终身不耻。
人心知足有两面,一面为自身知足,一面为待人知足。人自身的知足源于满意,人待人的知足寄于情义。无论知足出于自身或待人,知足都是以人的胸怀度量所定,懂得知足的人,才会获得快乐轻松。
有一个无家可归的乞丐,每天晚上睡在公园的凳子上过夜,饿了就啃点要来的窝头。公园对面就是豪华旅馆,在那里出入的都是一些衣冠楚楚的大小富翁。睡不着的时候,他总是死死盯着那所旅馆,似乎要把它装进自己的肚子里。
有一天,一位富翁注意到乞丐的奇怪举止,就走到乞丐的面前,问到:“你为什么每天都盯着那个旅馆看呢?”乞丐说:“我没钱、没家、没房子,只得睡在这长凳上。不过,每天晚上我都梦到自己住进了那所旅馆,吃得饱饱的,睡得舒舒服服的。”
富翁突然善心大发,说:“今晚我就让你如愿以偿。我将为你在旅馆租一间最好的房间并附一个月房费,还供应你一个月的美食。”
几天后,百万富翁发现乞丐重新回到了公园的凳子上。他问乞丐为什么要从旅馆搬出来,乞丐回答说:“一旦我睡在凳子上,我就梦见我在那所豪华的旅馆吃得好睡得好,真的妙不可言;一旦我睡在旅馆里,我就梦见我又回到了冷冰冰的凳子上受冻挨饿,这梦真的可怕极了,以至让我整晚整晚也睡不着觉!”
一个贪得无厌的人,给他金银,还怨恨得不到珠宝;官至公爵,还怨恨没有封为诸侯。这种人虽然身居富贵,而实自甘沦为乞丐。一个自知满足的人,即使吃的是粗茶淡饭,比山珍海味还要香甜,即使穿着布棉袍,也比狐袄貂裘还温暖。
智慧感悟:乞丐有乞丐的美梦,富翁有富翁的烦恼。人心难足是为人之本性。只有懂得知足,抑制欲望,才能生活得轻松快乐。不论是君王待人,还是平民待乞丐,无论如何都要记住一条不变的道理,那就是“人意难尽”。在我们对待别人时,只要尽心无愧就好。我们能满足一个人的物质愿望,却无法满足一个人的精神愿望,因为其满足与否取决于他本人。
做金钱的主人
善用金钱的人,是金钱的主人,他能使金钱最大限度地发挥其功能。
许多人都渴望拥有金钱,然而拥有之后却不懂得怎么运用,最后沦为金钱的奴隶。
金钱到底是什么,取决于我们如何看待金钱和使用金钱。如果一个人通过自己的不断努力赚取到很多金钱,那么金钱就代表成功;如果一个人把钱用到能给自己和亲人带来幸福的地方,那么金钱就代表幸福。金钱代表什么并不重要,因为它最终只是以货币的身份起到流通的功能。然而生活中的很多人都没有认识到金钱的本质,把自己所有的梦想和奋斗目标都诉诸金钱,这不仅没有善用金钱,也使自己成为被金钱左右的奴隶。
只有善于运用金钱的人才能成为金钱的主人,它的才能和智慧也会受到别人的赞赏和认可。
一对犹太父子在美国休斯敦做铜器生意。一天,父亲问儿子一磅铜的价格是多少,儿子答35美分。父亲说:“对!整个得克萨斯州都知道每磅铜的价格是35美分,但作为犹太人的儿子,你应该说是3.5美元。你试着把一磅铜做成门把看看”。
20年后,父亲死了,儿子独自经营铜器店。他做过铜鼓,做过瑞士钟表上的簧片,做过奥运会的奖牌。他甚至曾把一磅铜卖到3500美元的天价。后来他成了麦考尔公司的董事长。
然而,真正使他扬名的,是纽约州的一堆垃圾。1974年,美国政府为清理给自由女神像翻新扔下的废料向社会广泛招标,但好几个月过去了,没人应标。正在法国旅行的他听说后,立即飞往纽约,看过自由女神像下堆积如山的铜块、螺丝和木料,未提任何条件,当即就签了字。
很多同行对他的举动暗自发笑,认为他的行动是愚蠢的。因为在纽约州,垃圾处理有严格规定,弄不好会受到环保组织的起诉。就在一些人要看这个得克萨斯人的笑话时,他开始组织工人对废料进行分类。他让人把废铜融化,铸成小自由女神像;他把木头等加工成底座;废铅、废铝做成纽约广场的钥匙。最后,甚至是自由女神像上的灰尘都被扫下来,包装起来卖给花店。不到3个月的时间,他让这堆废料变成了350万美元现金,每磅铜的价格整整翻了1万倍。
善于运用金钱的人,把金钱当作一种工具,一种赚取更多金钱的工具,这种人不只是金钱的主人,也是具有智慧的人。
智慧感悟:在你和金钱的关系中,你是有生命的存在,而金钱只充当一种工具,金钱本身并不具有力量,只有你正确的开发它、运用它,才能凸显它的价值。善用金钱的人,是金钱的主人,能使金钱成为他有力的助手。不能善用金钱的人,则会让金钱成为他的主人,唯利是图,最后成为金钱的奴隶。我们要做金钱的主人,不要做他的奴隶!
赚的全是快乐
快乐是发自内心最真诚的微笑,它不取决于财富的多少。
快乐不是在解决外在问题的条件下产生的。一个问题解决了,另外一个问题还会接踵而至。生活就是一连串的问题。如果要快乐,现在必须快乐起来,不要“有条件”地快乐。
小镇里有一对夫妻。男的在外面开了一家公司,生意红火。他没日没夜地忙碌,很少在家。儿子去很远的地方读书,几个月才回家一次。
女人一个人在家里,终日无所事事,日子过得不快乐。
男人想让她快乐起来,就让女人去亲戚朋友家串串门,跟他们聊聊天,打打麻将。女人于是去亲戚朋友邻居家里串门,聊天,打麻将。果然开心了一段时间。但话题聊完了,麻将打腻了,她又变得不开心了。
有一天,女人对男人说自己想开间花店。在女人看来,这里还没有人开,一定能赚钱。男人同意了,花店很快开张了。女人每天去花店做生意,她变得忙碌起来了。来买花的人很多,女人干得很开心。
可是过了几个月,男人算了一笔细账,发现女人根本不是经商的材料。她经营的花店不但不赚钱,倒赔进去不少。
一个朋友问他:“你老婆的那间花店还开吗?”
他说:“还开。”
“赚了多少?”
他笑了笑说:“钱是一分没赚到,赚的全是快乐。”
快乐并不取决于财富。有许多人,整年像奴隶般地工作,放弃了每一个放松身心和追求快乐的机会。他们想,等自己有了足够的金钱时,就会有更多的享受了。每一年他们都渴望着来年自己会过上幸福的生活,或许可以做一次奢侈的旅行。但是当第二年到来的时候,他们会发现自己必须再忍耐一些,节约一些。于是,一年年地这样推迟,直到自己变得麻木。
最后当他们发现自己可以追求一点快乐的时候,一切都晚了。等他们可以去国外旅行,可以去听音乐会,可以去购买一件艺术品,可以通过阅读开阔自己的眼界时,他们已经没有时间,没有健康,或他们已经习惯了单调的、失去色彩的生活,热情早已消逝了,愿望早已磨灭了,享受生活的能力早已被长年的压抑所破坏。
莎士比亚在《奥赛罗》一剧中写道:“快乐和行动,使得时间变短了。”不论时间的长短,让你的时间充满愉悦的铃声。对于认为快乐并非生活中一部分的人应该一笑置之,因为他们是无知的一群。但是你也要原谅他们,因为他们不像你这么睿智聪明。
智慧感悟:为了获得真正的快乐,千万不要为自己的快乐制定条件。生活中的快乐,不应该有条件。不论你是百万富豪或是穷光蛋,每一天都应该有一个基本的目标,就是衷心喜悦地享受生活。生活乐趣应从微小事物中去寻求:美味的食物、真诚的友谊、和煦的阳光、欢愉的微笑。
有了钱并非就有一切
不要将金钱看得比一切都重要,金钱也会有没有价值的时候,也有金钱买不到的东西。
有人说“有钱就能拥有一切”。言下之意就是说钱是万能的,只要有了钱,就会有种种的物质享受,包括幸福,健康,快乐。但是,钱真的是万能的吗?
在《譬喻经》里有这样一则故事:
从前,曾有一名男子娶了四个妻子,他临终时渴望带个妻子陪伴。他叫来最心爱的第一个妻子,她冷酷地断然拒绝:“我才不跟你去哩!”他又唤来第二个妻子,想有赖于她。结果得到的回答是:“我也不跟你同行!”第三个妻子则说:“我顶多能到你的墓前参拜,至于那个世界,我才不去呢!”
最后这个男子不得不央求平常以下人看待的第四个妻子,出人意料地她竟答道:“好,我乐意和你同往,即便那是在地狱之火中。我终世都不离开你。”她同意共赴黄泉。
这个故事中的第一个妻子,代表我们的肉体,这个为我们所最珍爱的身体,根本不可能带到另一个世界。第二个妻子比喻财产、地位、名誉、权力,意指凡拼命追求、甚至以陷害他人为手段所获得者,也无法带到另一个世界。第三个妻子是指实际上的妻子,无论爱她多深,也不可能同赴另一个世界。至于第四个妻子,就是我们日夜所做的好事和恶事,这一切会随伴我们到另一个世界,永不离开。
我们经常在拥有一些财富之后,就为那些财富是属于自己的而得意洋洋。这非但不能提升,反而会降低我们的人品。
金钱是很有诱惑力,他能买到一切昂贵的物质,却买不来没有标价的爱和情感。
智慧感悟:人人都知道金钱的价值,表面上看来,金钱的确是万能的。因为金钱具有通用性,似乎一切都可用它来衡量。但有时金钱却没有任何价值。在涉及到感情、自尊、平等和自由时,即使再多的金钱也换不来这些。生命的过程中,一切物质都是不可靠的奴仆,要想让自己的生命得以升华,明白人生的真谛,就必须放下这些本性之外的东西。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