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也可以约见奥巴马-你知道奥巴马在想什么:成功交往,从心开始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
    这是一个沟通胜过拳头、人脉决定输赢的年代。我们会和形形色色的人交往,也会碰上各种千奇百怪的想法,揣摩到别人的心思绝对会让我们少犯错,少走弯路。真正的人际关系是由心开始,用心经营的人际关系,人脉自然会得到正面的发展。学一些人际交往中常用的心理学,知己知彼,才是成功交往的根基。

    “刺猬法则”:别挤压别人的“人际气泡”

    从心理学角度而言,心理相容是建立良好人际关系的重要条件,而促进心理相容的途径之一就是缩短彼此的心理距离。从这个角度说,两人彼此之间的心理距离小是件好事。但现实中,很多人却无法完完全全接纳一个人进入自己的生活中。无论是心理距离还是空间距离,两个人总有不舒服的感觉。调整来调整去,不知道到底什么样的距离才是人际交往中的标杆。

    心理学上的一个“刺猬法则”,形象地说明了这种心理距离的调试期。

    为了研究刺猬在寒冷冬天的生活习性,生物学家作了一个实验:把十几只刺猬放到户外的空地上。这些刺猬被冻得浑身发抖,为了取暖,他们只好紧紧地靠在一起,而相互靠拢后,又因为忍受不了彼此身上的长刺,很快就又要各自分开了。可天气实在太冷了,它们又靠在一起取暖。然而,靠在一起时的刺痛使它们不得不再度分开。挨的太近,身上会被刺痛;离的太远,又冻得难受。就这样反反复复地分了又聚,聚了又分,不断地在受冻与受刺过程中挣扎。最后,刺猬们终于找到了一个适中的距离,既可以相互取暖,又不至于被彼此刺伤。

    在人际交往中,我们正是这样一类带刺的动物,想要靠近同类,从别人那里获得温暖和支持;可距离缩小,却因为太小的距离觉得胁迫和压力。这其实是因为在人际交往中,每个人都需要独占一定的空间,这个空间就叫做人际空间。因为这个空间像一个大气泡包围着每一个人,所以有心理学家形象地称之为“人际气泡”。距离太近,气泡感到了拥挤,自身的人际空间被侵犯,人自然会感到不自在。

    这个心理学法则从一定层面说明了人需要与他人建立密切的关系,也需要心理上的自由,需要一定的独享心理空间。正所谓喝酒七分醉,吃饭八分饱,人际交往也需要处处给人留有余地。热恋中的情侣或者是交好的朋友,总是喜欢不舍昼夜的腻在一起,恨不能上厕所都像学生时期一样同往同行。殊不知,这正是人际交往的大忌。一是容易丧失新鲜感,二是产生依赖心理,三则是心灵上感到压力。

    没有人能容忍他人闯入自己的空间。人与人之间需要保持一定的空间距离,即使最亲密的两人之间也是一样。任何一个人,都需要在自己的周围有一个能掌控的自我空间,如果两个气球靠得太近,互相挤压,最后的结果必然是爆炸。这也就是为什么两个本来关系密切的人,越是形影不离就越容易爆发争吵。

    对人际距离的把握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首先要尊重别人的隐私。不论多么亲密的人际关系,也应彼此保留一块心理空间。这种尊重表现为不随便打听、追问他人的内心秘密,也不随便向别人吐露自己的隐私;其次要有容纳意识。容纳意识要求我们尊重差异,容纳个性,容纳对方的缺点,谅解对方的一般过错;最后要懂得运用距离效应。距离的存在能给人以美的享受。

    因此,应当培养自己拉开一定距离看他人的习惯,同时也不要时时刻刻把自己的透明度设置为百分之百。内心没有隐秘足显自己的坦荡,但因此失去了应有的人际距离,无形中为以后的人际矛盾种下祸根,这就不是明智之举。

    这个道理应用到企业管理中,也是如此。领导者和下属保持一种不远不近的恰当合作关系,可以避免下属的防备和紧张,也可以减少下属对自己的恭维、奉承、送礼、行贿等行为,可以防止与下属称兄道弟、吃喝不分。这样做既可以获得下属的尊重,又能保证在工作中不丧失原则。“疏者密之,密者疏之”,这正是很多优秀领导者和管理者的成功之道。

    通用电气公司的前总裁斯通在工作中就很注意身体力行刺猬理论,尤其在对待中高层管理者上更是如此。在工作场合和待遇问题上,斯通从不吝啬对管理者们的关爱,但在工余时间,他从不要求管理人员到家做客,也从不接受他们的邀请。正是这种保持适度距离的管理,使得通用的各项业务能够芝麻开花节节高。与员工保持一定的距离,既不会使你高高在上,也不会使你与员工互相混淆身份。这是管理的一种最佳状态。距离的保持靠一定的原则来维持,这种原则对所有人都一视同仁:既可以约束领导者自己,也可以约束员工。掌握了这个原则,也就掌握了成功管理的秘诀。

    而人际交往合适的距离,美国心理学家爱德华?霍尔经过研究划分了四个区域。

    亲密距离(15厘米之内),这是人际间最亲密的距离,只能存在于最亲密的人之间,彼此能感受到对方的体温和气息。就交往情境而言,亲密距离属于私下情境。即使是关系亲密的人,也很少在大庭广众之下保持如此近的距离,否则会让人不舒服。

    个人距离(46~76厘米),这是人际间稍有分寸感的距离,较少直接的身体接触,但能够友好交谈,让彼此感到亲密的气息。一般说来只有熟人和朋友才能进入这个距离。

    社交距离(1.2~2.1米),这是一种社交性或礼节上的人际距离,也是我们在办公室中经常见到的。这种距离给人一种安全感,处在这种距离中的两人,既不会怕受到伤害,也不会觉得太生疏,可以友好交谈。

    公众距离(3.7~7.6米),一般说来,演说者与听众之间的标准距离就是公众距离,还有明星与粉丝之间也是如此。这种距离能够让仰慕者更加喜欢偶像,既不会遥不可即,又能够保持神秘感。

    亲密并非无间,美好需要距离,在人际交往中要调控好彼此的人际气泡,不论关系多好,也要保持一定的距离,给对方一定的心理自由度,彼此留有一定的距离感。距离感是很微妙的,拉开一点距离,一来可以使彼此获得心理自由,感到多一份舒服和自在;二来可以使彼此感到对方更美好,从而使彼此的关系更融洽和谐。了解了交往中人们所需的自我空间及适当的交往距离,就能有意识地选择与人交往的最佳距离,从而更好地进行人际交往。

    “蝴蝶效应”:小细节,大影响

    气象学家洛伦兹1963年提出蝴蝶效应,其大意为:一只南美洲亚马逊河流域热带雨林中的蝴蝶,偶尔扇几下翅膀,可能在两周后美国德克萨斯引起一场龙卷风。这主要是什么原因呢?蝴蝶扇翅膀的运动,会导致其身边的空气系统发生变化,并引起微弱气流的产生,而微弱气流的产生又会引起它四周空气或其他系统产生相应的变化,由此引起连锁反应,最终导致其他系统的极大变化。这主要说明初始条件的极小偏差,将会引起结果的极大差异。

    “蝴蝶效应”在社会学界用来说明:一个坏的微小的机制,如果不加以及时地引导、调节,会给社会带来非常大的危害,戏称为“龙卷风”或“风暴”;一个好的微小的机制,只要正确指引,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将会产生轰动效应,或称为“革命”。

    这个心理学法则就是在阐述细节的影响力。细节决定成败,你不经意间的一个细节都有可能损坏了你的“光辉形象”。如果你在日常生活中有当众擦鼻涕、挖鼻孔、搓泥垢、打哈欠、打嗝、修指甲、剔牙齿、挖耳朵、搔头发、搔痒等,那么这些动作则会令你身边的人产生不良甚至是恶心的感觉,进而破坏了你的光辉形象,他人也会因此而讨厌你。

    我就曾经遇到这么一件事。初夏的一天,有一次坐地铁1号线,在途径某某站时,上来了一个大约30多岁的女性,可是在地铁驶出车站没有多久,我就看到她靠在门上,然后把自己的鞋子脱掉了。

    可想而知,整个车厢里将会弥漫着多么难闻的气味。当时很多人都被她的这一举措惊呆了,很多人也因此往别的车厢走了。当然,我们不知道她究竟是不是故意脱鞋。但是她这种行为已经让很多人很反感,觉得恶心。她的形象已经在她脱掉鞋子的那一刹那被糟蹋掉了。试想一下,就这么一个不顾公共场合其他人感受的人,能否拥有很好的人缘?我想答案当然也是肯定的。

    相反与人交往时,你注意到了自己的一些小细节,那么就很有可能获得对方的好评,为你的人脉资源又增加了筹码。

    王芳,是个活泼开朗,喜欢交际的女孩子。每次在与别人交谈时,她总能认真去聆听,当对方讲到高兴的时候,她就扬起眉毛跟着高兴,当对方严肃时,她也就瞪大眼睛跟着严肃。除此之外,对于别人的邀请,她总能拿出笔记本,认真地记下约会时间和地址,这样大家就觉得她是个很认真很讲信用的人。因此,她在单位的人缘也很好,自然她的工作也很得心应手。王芳能很好的注意到这些交际细节,因此她的社交圈子也是越来越大,工作开展也是越来越好。

    其实,这些都是一些交往的小细节,比如,你节奏匀称,动作庄重,稳若泰山,那么就会给人产生气度不凡、从容镇定的印象。相反,你毛毛躁躁,火急火燎,那么就会给人产生轻浮、浮躁,不稳重的印象,难以委以重任。

    没有人不愿意接受别人的关心,也没有人会对关心自己的人产生反感。所以,要想拥有一个好人缘,那么就需要你适当地讲出来。如果你发现他(她)穿戴或容颜方面的细微的变化,就立刻指出来。特别是女性,在与女人交往的时候,一定要注意这点。如果你注意到了她服饰、容颜有一些小的变化,并当众讲出来,她一定会很高兴,也会对你另眼相看。你们之间的心理距离也就缩短了。当然,如果是不好的细微变化,就需要慎重,不要轻易讲出来。

    周健,便是这样一个人。有一次,领导让他去出版社给张主任送一个稿子。他听了领导的话,便做公交车去出版社了。到出版社以后,便上楼敲门进入张主任的办公室。这时,张主任正在忙,他便坐那儿等。周健无意中发现张主任毛衣上的小饰物,觉得跟毛衣搭配起来很好看。过了一会儿,等张主任忙完之后,周健对张主任说了送稿子的事,并顺带说了一句:“张主任,您毛衣上的胸花跟这毛衣搭配得真好看!”张主任一听,心理很是高兴。那一下便对周健这人记住了。

    如果你发现对方的微小变化,并且真诚讲出来,相信你们之间的感情肯定就非常融洽,并因此而拉近彼此之间的距离。就是这么一个小细节。你注意到了,那你就会赢得他人的好感。千万不能忽视这些小的细节,它往往有着四两拨千斤的作用。

    某人在毛衣上别了一个小小胸饰,假如你发觉后适时适当地称赞对方,说不定及时地称道,说不定一贯对你冷漠的他突然因为受到你的表扬而对你笑脸相待,或许就此成为你们开始交往的一个良好开端。

    记住他人不经意间的话,并在以后的日子里帮助他去实现,那么一定能获得他人的好感,打动对方,进而缩短两人的心理距离。

    一天,小吴高高兴兴地给老王送去一大包味道鲜美的泡菜。送时小吴说:“我刚从老家回来,把以前答应送你的家乡特产捎来给您尝尝。”经小吴这么一说,老王才恍然想起,半年前两人一起喝酒时,小吴曾说过“我们家乡的泡菜味道棒极了”,而老王当时接着开玩笑说:“既然这样,等你回老家探亲的时刻也给我捎一包吧!”谁都听得出来,实际上,这只是他的一句玩笑话,说完也就忘了。到了现在,小吴郑重其事地把腌制泡菜送来了,老王便感动了,觉得小吴这人很有心,进而大大缩短了两人的心里距离。

    人际交往的细节还有很多很多,在此就不一一列举了。只要我们注重修饰此类的交际细节,就会使你在人际交往的道路中越走越宽,就会使你插上腾飞的翅膀。重视你的交际细节吧,里面大有交际文章可做。

    皮格马利翁效应:每个人都需要鼓励

    皮格马利翁效应,又叫“罗森塔尔效”或“期待效应”,是由美国著名心理学家罗森塔尔和雅格布森在教学上予以验证提出的。这个效应来源于一个传说:远古时候,塞浦路斯王子皮格马利翁喜爱雕塑。一天,他成功塑造了一个美女的形象,爱不释手,每天以深情的眼光观赏不止。看着看着,美女竟活了。

    根据这个故事,1968年,罗森塔尔和福德两位美国心理学家来到一所小学,他们从一至六年级中各选3个班,在学生中进行了一次煞有介事的“发展测验”。然后,他们以赞美的口吻将有优异发展可能的学生名单通知有关老师。8个月后,他们又来到这所学校进行复试,结果名单上的学生成绩有了显著进步,而且情感、性格更为开朗,求知欲望强,敢于发表意见,与教师关系也特别融洽。

    实际上,这是两位心理学家提供的名单纯粹是随便抽取的,事先根本不知道他们的学习成绩优劣。这是他们进行的一次期望心理实验。他们利用他们的权威暗示教师,坚定教师对名单上学生的信心,虽然教师始终把这些名单藏在内心深处,但掩饰不住的热情仍然通过眼神、笑貌、音调滋润着这些学生的心田,实际上他们扮演了皮格马利翁的角色。学生潜移默化地受到影响,因此变得更加自信,更加热爱学习,奋发向上的激流在他们的血管中荡漾,于是他们在行动上就不知不觉地更加努力学习,结果就有了飞速的进步。这个令人赞叹不已的实验即为“皮格马利翁效应”或“期待效应”或“罗森塔尔效应”。

    “皮格玛利翁效应”留给我们这样一个启示:赞美、信任和期待具有一种能量,它能改变人的行为,当一个人获得另一个人的信任、赞美时,他便感觉获得了社会支持,从而增强了自我价值,变得自信、自尊,获得了一种积极向上的动力。

    由此可知,激励、赞美对一个人多么重要!

    曾经有这样一个故事:

    在一个山林里有甲乙两个猎人。他们经常是一起上山去打猎,一日他们各自猎得两只野鸡回家。甲回到家后,妻子看见丈夫手里只拎着两只野鸡,便拉长个脸,冷言冷语道:“你去了一大天,难道就只打到了两只吗?”这句话深深刺伤了猎人甲,他小声嘀咕道:“你以为打猎很容易吗?不信明天你去。”当然其妻子没有听到。第二天,他故意两手空空回家,让女人知道打猎是很不容易的。

    那天猎人乙回到家中,则跟甲不一样。他的妻子看见他带回来了两只野鸡,惊喜地问“你真厉害,竟然猎到了两只野鸡,快跟我讲讲你是如何猎到的?”乙猎人听了很是得意,说:“这算啥,以后我还会打得更多呢。”果真,第二天,他带回家四只野鸡。

    由此可见,赞美激励之言多么重要。两个猎人都只听了妻子的一句话,做法却截然相反。猎人甲,第二天两手空空地回家。而猎人乙第二天则带回家四只野鸡。

    美国心理学家威廉?詹姆斯就说过:“人性深处最大的欲望。莫过于受到外界的认可与赞扬。”马克?吐温曾风趣地说:“一句美好的赞语可以使我多活两个月。”赞美能增加他人的信心。

    大音乐家伯拉姆斯出生于汉堡的贫民窟,少年时代为生活所迫,曾在酒吧混过。但他酷爱音乐,却由于出生在贫寒的家境中,没有受教育的机会,更没有系统地学习过音乐。因此,他对自己未来能否在音乐上取得成功缺乏信心。然而,这一切在他遇到舒曼时发生了改变。当他取出他最早创作的一首c大调钢琴奏鸣曲草稿,手指无比灵活地在钢琴上滑动,弹完一曲站起来时,舒曼热情地张开双臂抱住了他,兴奋地喊道“天才啊!年轻人,天才……”

    正是这种发自肺腑的赞美,使伯拉姆斯的自卑消失得无影无踪,同时也给予了伯拉姆斯从事音乐事业的坚定信心。从那以后,伯拉姆斯精神面貌焕然一新,音乐的灵感滚滚而出,成为了音乐史上一位卓越的艺术家。

    舒曼对伯拉姆斯的赞美,就是一种有效的激励,提高了他的自尊心与自信心,帮助他走出了困境,最终成就了自己的事业。

    曾经看到这样一篇文章:

    一位班主任老师写的日志。他说他们班上有这样一个群体:他们既不勤奋上进,又不惹事生非,对班级一切活动既不反对抗议,又不踊跃参加;学业平平,但也不至于名落孙山。一般情况下,既得不到老师的表扬,也得不到老师的批评,是一些容易被老师忽视“遗忘”的学生。小伟便是这样一个学生,他似乎是没有什么特色的学生。直到有一天,一件微不足道的小事改变了这位老师对他的看法,进而也改变了他自己。

    一次课间,学生们要去操场上进行做操,由于下课稍微晚了点,学生都急急忙忙地往外挤,这位老师站在门口,维持秩序,这时正好门后面的拖把倒了,学生光顾着挤,大家谁也没有注意到横在地上的拖把。这时,小伟同学挤了过来,告诉大家看着点,别拌倒,然后拿起来了。

    这位老师被这一幕感动了,活动结束回教室后,立刻在班级表扬了小伟同学,并尽力赞美了他关心集体,为他人着想的好行为。

    在以后的日子里,这位老师又从几件小事里发现他性格中闪光的地方,并及时给予表扬,使真善美的精神得以激发和升华。

    自从小伟被老师不断表扬后,他变了,上课特别认真,作业完成得很好,学习成绩也有了一定的提高,走路时抬头挺胸,自信的神情挂在脸上……

    多一些赞美吧!无论你从事什么职业,也无论你与什么人打交道,他或者她会因为你的赞美而改变,而变得更好,你们之间的关系也会变得更加密切的。

    生活中,当你真诚赞美对方时,对方便会增添一份对自己的认识,增加一次重新评估自己的机会,有的人还可能因此得到新的启示而对生活的信心倍增。因此,不妨让我们的生活中多些赞美的话吧!

    赞美是人际交往的一种技巧,但是赞美别人则要实事求是,如果是言不由衷、言过其实的赞美,那就成了阿谀奉承,溜须拍马屁,效果也会适得其反,遭致他人的反感。比如,对一个嘴巴大的人,你夸他:“瞧,你的小嘴长得可真好!”或对一个胖子说:“呀,你真苗条,太让人羡慕了!”因此,赞美、激励的话必须得本着实事求是、适时的原则。愿皮格马利翁效应给你带去好的人缘。

    甜柠檬心理:自我接纳,包容他人

    甜柠檬心理就是认为自己的柠檬就是甜的,“甜柠檬”是指自己所有而摆脱不掉的东西就是好的,要学会接纳自己。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优点,都有自己的优势,每个人也都有自己的特点,千万不要轻易否定自己。对于自己所拥有的一切,即便是一些看上去是劣势的东西人们也要学会接纳,并努力找到其中的积极之处,做到扬长避短。

    甜柠檬心理,是一种心理战术,能让人在达不到预期目标时,提高自我现状的价值。甜柠檬心理是一种心理防卫手段,比如:别人开汽车,你骑自行车,有甜柠檬心理的人就这么想:骑自行车也不错,可以呼吸新鲜空气,还可以锻炼身体。“甜柠檬心理”适度使用可让人接纳自己,增强自信,缓解消极情绪。

    生活中,每个人都希望自己的生活、工作顺顺利利,没有波折,但是现实往往是,人生在世不如意十之八九,经常会有突如其来的坏事情发生。面对这些不可改变的残酷现实,人们能够做的最好选择,是勇敢的接纳事情的真相,找到自身的优势,珍爱自己,相信自己,乐观地面对生活。

    身残志坚、拼搏进取的女青年张海迪,以残疾之躯,完成了许多健全人都无法做到的事情,因此被誉为“中国的‘保尔’”。

    张海迪5岁时因患脊髓血管瘤,高位截瘫,但并没有因此被打败。童年时就开始以顽强的毅力自学知识,她先后自学了小学、中学、大学的专业课程。张海迪 15 岁时随父母下放聊城莘县一个贫穷的小山村,但她没有惧怕艰苦的生活,而是以乐观向上的精神奉献自己的青春。在那里给村里小学的孩子们教书,并且克服种种困难学习医学知识,热心地为乡亲们针灸治病,在莘县期间,她无偿地为人们治病一万多人次,受到人们的热情赞誉。

    1983 年,海迪走上了文学创作的道路,她以顽强的毅力克服疾病和困难,精益求精地进行创作,执着地为文学而战,至今已出版的作品有:长篇小说《轮椅上的梦》、《绝顶》。散文集张海迪、《生命的追问》、《向天空敞开的窗口》。翻译作品《海边诊所》、《丽贝卡在新学校》、《小米勒旅行记》、《莫多克——一头大象的真实故事》等。她的作品在社会上在青少年中引起了很强的反响,长篇小说《轮椅上的梦》已经在日本、韩国出版。

    1991年,张海迪在做过癌症手术后,继续拼搏进取,她开始学习哲学专业研究生课程。经过不懈的努力她写出了论文《文化哲学视野里的残疾人问题》。 1993 年,她在吉林大学哲学系通过了研究生课程考试,并通过了论文答辩,最后拿到硕士学位。张海迪总能正视自己,接纳自己。除此之外,张海迪多年来还做了大量的社会工作,她以自己的演讲和歌声鼓舞着无数青少年奋发向上。她也经常去福利院,特教学校,残疾人家庭,看望孤寡老人和残疾儿童。她还积极参加残疾人事业的各项工作和活动,呼吁全社会都来支持残疾人事业,关心帮助残疾人,激励他们自强自立,为残疾人事业的发展做出了突出的贡献。

    张海迪曾三次应邀出访过日本、韩国,举办演讲音乐会,她的自强不息的奋斗历程也鼓舞着不同民族的人民。

    张海迪的成功就在于她能够正视自己,自我接纳。世上没有绝对完美的人,每个人都有缺点,无论是生理上还是心理上,我们都要学会用积极的心态接纳它,用正确的态度正视它,并从中找到自身的优势克服它。

    那么我们怎样才能学会自我接纳并包容他人呢?

    1.承认自己的缺点

    金无足赤,人无完人。每个人都有缺点,我们应该勇于承认自己的不足,正视自己。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扬长避短,走出自己的一片天空。

    那么如何才能扬长避短呢?这也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亟待解决的一个问题。

    首先,以积极的态度和方法对待自己的缺点与不足。缺点与不足虽然让我们有一定的局限,有一定的阻碍,但它也有一定的积极意义,它使我们更加冷静、更加清醒,使自己不至于那么狂妄,懂得自己与他人的距离。

    其次,要记住多数情况下,我们应该是扬长避短而不是以长补短。无论是生活还是工作中,我们都应该发挥自己的长处。

    2.不要对自己太苛刻

    对自己不要太苛刻,自己所犯的错误也没有什么大不了的,是可以原谅的。允许自己犯错误,但在犯错后要弥补因错误而带来的损失,除此之外还要吸取教训避免以后犯错误。

    3.接纳并试图调整自己的负面情绪

    人不可能总是很阳光,总会有心情好与心情不好的时候,当心情不好,自然诸如沮丧、愤怒、焦虑、消极等一些负面情绪也会随之而来。这时,我们要试图去接受它,告诉自己产生负面情绪是很正常的,最重要的是要尽快改变现状,想办法调整心态,让自己从负面情绪中走出来。

    在接纳、检阅自己的同时,我们还应接纳他人。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与他人合作。那么生活中,我们要如何才能接纳他人呢?

    首先,与人说话时,应做到认真倾听,对于他人的谈话不要轻易打断,学会在适当的时机对他人的谈话做出回应。其次,一定要尊重他人。你可以与他的想法或者观点不同,但是一定要尊重对方。最后,如果你想与他人交往就一定要主动,给对方你的友好及诚意。学会适时适当地去真诚地赞美他人,学会欣赏他人的优点,包容其缺点。

    从现在就开始学习并利用甜柠檬心理吧,学会自我接纳,包容他人。只有这样,我们才会更能融洽地与他人相处,更能拥有人缘,更容易成功!

    暗示效应:激发潜意识的能量

    暗示效应指在无对抗的条件下,用含蓄、抽象诱导的间接方法对人们的心理和行为产生影响,从而诱导人们按照一定的方式去行动或接受一定的意见,使其思想、行为与暗示者期望的目标相符合。

    其中的暗示是指人或环境以非常自然的方式向个体发出信息,个体无意中接受了这种信息,从而做出相应的反应的一种心理现象。

    实际上,我们在生活中会经常使用暗示,或暗示别人,或接受别人的暗示,或进行自我暗示。冷淡、泄气、退缩、萎靡不振等消极的心态,则是一种消极暗示,使人往往消极不振,不仅仅承受其带来的痛苦与压力,而且还会波及到人的身体健康。相反,如热情、激励、赞许等积极心态,则是一种积极暗示,往往能激发人们的某种潜意识的能量,使人们得到温暖,得到战胜困难的力量。

    看看下面这个例子吧!

    玛丽在这家外贸公司工作已经两年多了,国际贸易专业毕业的她在公司的业绩表现一直平平。原因是她以前的上司珍妮是个非常傲慢和刻薄的女人,她对玛丽的所做的所有的工作不是横加指责就是泼些冷水。总之,从来没有表扬过玛丽。

    一次,玛丽主动搜集了一些国外对公司出口的纺织品类别实行新的环保标准的信息,这事无意被上司珍妮知道了,珍妮大发雷霆,劈头就数落玛丽不专心于本职工作。从此以后,玛丽再也不敢干她工作边缘的事情了,所以在珍妮被调走之前,玛丽一直是一个平平庸庸,毫不起眼的小职员。

    后来,琳达被委任为玛丽这一部门的主管。琳达与珍妮的做法完全不一样,从不吝啬自己的赞美之词,经常鼓励和赞赏员工,特别提倡大家畅所欲言,不拘泥于部门和职责限制。在他的带动下,海伦也积极地发表自己的看法了。由于琳达的积极鼓励,玛丽的工作的热情比以前高多了,她也不断学习新东西,起草合同、参与谈判、跟外商谈判……她感觉自己浑身上下有使不完的能量,更让她想不到的是以前那个沉默害羞的女孩,今天能够跟外国客商为报价争论得面红耳赤。

    其实,玛丽的变化,就是暗示在起了作用。在不被重视,充满批评、指责的环境中,人往往会受到负面信息的影响,对自己做出比较低的评估,认为自己不行,干不好等。而在充满信任和赞赏的环境中,人则容易受到激励向更好的方向努力,进而心态、行动也变得更加积极,最终取得叫好的成绩,人的潜意识里的能量一下就被激发出来了。

    有“经营之神”之称的松下幸之助便利用暗示的力量来管理他的员工。首创了电话管理术,经常给下属,包括新招的员工打电话。每次他也没有什么特别的事,只是问一下员工的近况如何。当下属回答说还算顺利时,松下又会说:很好,希望你好好加油。这样使接到电话的下属每每感到总裁对自己的信任和看重,精神为之一振,于是工作热情大增,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更加尽职尽责。

    同样,美国钢铁大王卡内基选拔的第一任总裁查尔斯?史考伯说:“我认为,我那能够使员工鼓舞起来的能力,是我所拥有的最大资产。而使一个人发挥最大能力的方法,是赞赏和鼓励。再也没有比上司的批评更能抹杀一个人的雄心……我赞成鼓励别人工作。因此我急于称赞,而讨厌挑错。如果我喜欢什么的话,就是我诚于嘉许,宽于称道。我在世界各地见到许多大人物,还没有发现任何人,不论他多么伟大,地位多么崇高,不是在被赞许的情况下,比在被批评的情况下工作成绩更佳、更卖力气的。”

    正是因为史考伯和卡内基都善于激励和赞赏自己的员工,才稳固地建立起了他们的钢铁王国。像这样的例子不胜枚举。生活中我们不仅要暗示他人还要自我暗示,激发自己潜意识的能量。

    80后美女总裁董思阳在其新浪博客上这样写道:“我们每个人都渴望拥有成功、富裕、幸福的生活,但在现实生活中,为什么我们的行为常常与自我期望相差甚远?为什么我们费了好大的劲,却感觉成功仍然遥不可及?这一切都是由于我们的潜意识中被输入了错误的指令而造成的。”

    与人交往中,给予别人帮助有时并不一定要有实际的行动,往往一句赞扬、肯定的话或动作这样积极的心理暗示,也可能会像强心针一样,唤起别人无限的动力和能量,大大超过自己实际能力对别人的帮助。

    每个人都有巨大的潜能,不论是对每个人自己还是别人,积极的暗示常常比明示能更有效地调动人的潜力,使人的能力充分发挥出来,因此,在与人交往中,具有积极的心态非常重要,一个人既要多接收别人给予自己积极的暗示,更要善于给予别人积极的暗示,这样不仅能增加一个人自己的人际吸引力,更能在人脉资源网络中形成积极的氛围,从而有利于吸引更多更好的人成为自己的朋友和人脉资源。

    二选一效应:给别人两个选择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经常会遇到这样的场景:比如在你上班的路上,没吃早饭的你在一个卖煎饼的摊位停下来买煎饼,这时,卖煎饼的人在边做煎饼边问你,“请问您是加一个鸡蛋,还是加两个鸡蛋?”这时的你往往不假思索地回答:“加一个,或者加两个。”但是,你们有没有发现,假如卖煎饼的人问你,“请问您是加鸡蛋还是不加呢?”这时你的回答往往就是“加或者不加。”

    这是为什么呢?因为人们在面对提问的时候,往往会不假思索地急于做出肯定或否定的回答,进而忽视了问题本身的合理性。这两种场景在我们生活中很常见,也许你没有把它们联系到一起。其实,这就是我们今天所要说的二选一效应。二选一效应是指在谈判的过程中,当对手因存在多种选择,举棋不定的时候,谈判者可以采用故意缩小选择范围、直至余下两个选择的办法,促使对手做出预期的抉择。

    当然,在实践中,给对方余下的选择不一定是两个,也可以是多个。这个方法的实质是:用“是否问答法”提问题,往往不如让对方在几个对象中做出选择,更容易得到对方肯定的答复。因为这种方法给对手以一定的选择机会,使他感到结果不是你强加的,而是他自己选择的,满足了他的自尊心,就更容易促成双方达成协议。

    这个效应往往被销售人员应用。顾客有时对于这个产品的买与不买往往是很犹豫的,因此销售人员就运用二选一效应让顾客在多种选项中选择,客户就会很容易做出选择。这样,销售人员也会很容易做成这笔生意。

    元旦前的一天,大华去百信鞋城转转。当她一进去,很快就过来了一个20左右的小姑娘,她笑着说:“姐姐,你好,请问你想买什么鞋?”

    大华直接回答说:“随便看看。”

    对方接着又问:“那您是想穿靴子呢还是一般棉皮鞋。”

    大华说:“一般棉皮鞋就行。”

    这时,大华就在几个摊位前停下来看。

    这位售货员说:“请问您穿带跟的呢?还是不带跟呢?”

    大华说:“我一般不喜欢穿带跟的,但需要一点儿跟就行。”

    这时,那售货员用手指着两款鞋跟她介绍说:“这款鞋美观大方,显得很华贵;而那一款经济耐穿,最适合日常生活中穿。请问您觉得您更喜欢哪款鞋呢?”

    这时,大华在售货员的诱导下,已经是在想:“我该买哪一种鞋好呢?而不是我今天要不要买鞋的问题了。”

    很多时候,我们往往会跟着销售人员的思路这样走下去了,到最后自己就下了订单。对方也就把自己的单子做成了。

    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呢?很多情况下,即使顾客有购买产品的意愿,但是也往往会在产品的颜色、外观、规格、样式等等细节问题上难以抉择。这时,一个优秀的销售人员便运用二选一销售策略,最后很轻松地把这笔买卖做成。

    生活中二选一效应的例子还不少,比如作为业务员想要约见客户见面,那么就要事先跟客户约好时间。这里面就需要策略了。比如如果你上来就问您什么时间有空?那么客户往往会回答说:“对不起,我什么时间也没有空。”如此以来,你自己不就很被动了吗。假如,你这样问情况也许会好很多。比如:“那您明天上午十点以后怎么样?”如果对方还是在说没有时间,那么你就继续说:“那明天下午您看您什么时间方便呢?”一直这样问下去,直到他告诉你什么时间有空约见你为止。相信我,这样你必定能跟他见上一面。

    不知你发现了没有,在给对方做出的选择当中也并非是随便提供给对方的选择,这个选择是有倾向性的,即把我们自己所想要的倾向提供给对方。

    有这样一个笑话,我想很能说明问题。

    夫妻两个人吵架,最后妻子说不跟你吵了。但是前提是你必须得承认我对了。或者……”妻子故意不说了,调丈夫的胃口。丈夫很好奇地问:“或者啥?你说呀?”妻子笑了笑说:“或者就是你承认是自己错了。”

    这虽然是一个笑话,但是足以说明问题。在人际交往中,我们在需要帮助对方做出决定的时候,我们要给对方几个我们比较倾向的选择,来帮助对方做出决定。有时甚至是无论对方做出哪种决定,对你都是有利的,有助于成交。除此之外,给对方提供的选择之间也不要差异很大,如果差异较大,那就没有什么作用了。这也就说必须有一定的可比性,差异较小,否则没有任何意义。

    首因效应:给别人美好的第一印象

    首因效应也叫首次效应、优先效应或“第一印象”效应。它是指当人们第一次与某物或某人相接触时所留下的印象,这种印象的作用最强,持续的时间也长,比以后得到的信息对于事物整个印象产生的作用都强,它会影响客体以后的认知。一句话,也就是“第一印象”的影响。

    心理学家认为,由于第一印象主要是性别、年龄、衣着、姿势、面部表情等“外部特征”。一般情况下,一个人的体态、姿势、谈吐、衣着打扮等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这个人的内在素养和其它个性特征。因此说第一印象是很重要的。生活中我们对于第一印象其实并不陌生,平时我们所说的新官上任三把火,老百姓眼中的第一次的下马威,其实都是在利用首因效应力图给别人留下良好的“第一印象”……

    第一印象是很重要的,如果给一个人打10分,那么第一印象的影响便可占到4到5分。第一印象就好像是像进门证,第一印象好了,才有可能为自己赢得机会。有人这样说过:“永远都没有第二次机会去改变一个人的第一印象。”的确如此,无论是工作中还是生活中,我们都会自觉不自觉地根据自己对他人的第一印象来判断他的性格和能力,人品,为人等。因此想要给人留下积极的第一印象,特别是在初次见面的时候就要做到准时和有备而来。

    22岁的西蒙?福格从伯明翰大学毕业后,来到伦敦寻找工作。

    一天,他到《泰晤士报》社去应聘,他对总编说:“你们需要一个编辑吗?”

    “不需要!”

    “那么记者呢?”

    “不需要!”

    “那么排字工人、校对呢?”

    “不,我们现在什么空缺也没有了。”

    “那么,你们一定需要这个东西。”说着他从包中拿出一块精致的小牌子,上面写着“额满,暂不雇佣”。

    总编看了看牌子,微笑着点了点头,说:“如果你愿意,可以到我们广告部工作。”这个大学生通过自己制作的牌子表达了自己的机智和乐观,给总编留下了美好的“第一印象”,引起其极大的兴趣,从而为自己赢得了一份满意的工作。

    职场应聘如此,任何在与人打交道的场合都是如此。内在的东西固然重要,但外表,你给人留下的第一印象也很重要。初次见面就给人留有不好印象的人通常不具备良好的交际能力。如果你蓬头垢面不修边幅地去参加某个会谈,相信即便是拥有再多的才华和内涵估计也会被人拒之门外,连门口你都进不去。

    那么,什么样的举止会给人留下糟糕的第一印象呢?

    马德里孔普卢栋大学心理学教授玛丽亚?阿维亚指出,初次见面就讲述私人生活或个人问题、搬弄是非或批评他人、只谈论自己、过于活泼或好开玩笑、举止莽撞冒失、自己高谈阔论却不给对方说话机会、认为自己永远有理或目空一切,都会给人留下坏印象。

    那么生活中,如何才能给人留下美好的第一印象呢?

    1.衣着干净得体

    首先,最重要的衣服要干净。干净这是最基本的要求,穿得干干净净的人,让人看了也觉得舒服,让人想亲近。其次,着装要得体。美国有学者发现,职业形象较好的人,其工作的起始薪金比不大注意形象的人要高出8%—20%。当然这里的得体是指要符合自己的身份、气质、职业等。并不是说一定得穿名牌衣服,过度修饰。这样给人的感觉反而不好,会让人觉得你很轻浮。

    2.言行举止大方有礼

    说话要简明扼要,不要啰嗦,不要用污秽无礼的语言中伤他人,不追问他人的隐私,不讲他人的坏话。措辞雅洁,声调适度,并适当使用一些礼貌语言,如“谢谢”、“请”、“对不起”等。

    行为也要文明,符合社会规范。比如,站和坐的姿态一定要自然、、大方、端正,尤其是坐着与人交谈时,应与他人保持一定距离,这种距离既不要太远也不要太近,太近显得轻佻;太远会给人生疏的感觉。也不要皱眉、眯眼、撇嘴、摸腮,或啃指甲、搔头、掏耳和挖鼻;吸烟者更应注意切勿随便吸烟,或把烟灰弹落地上。

    3.经常面带微笑

    人若经常微笑,自己也会感到愉快,心情自然也就好,整个人也就会神采奕奕、容光焕发,别人也觉得心情轻松多了。人若能经常的保持微笑,别人也会对你微笑待之的。

    4.表现出自信,昂扬的气质

    心理学家指出,一个人要是走路时步履坚定,与人交谈时谈吐得体,说话时双目有神,目光正视对方,善用眼神交流,就会给人自信、可靠、积极向上的感觉。 俗话说,自信的人最美丽。也许你会问那如何培养自信呢?要从自己感兴趣的事情着手,因为有兴趣所以更容易干出成绩来,更容易获得满足感。

    5.待人要不卑不亢

    不卑就是指不要不卑躬屈膝,做出讨好、巴结别人的姿态。不亢是指不要骄傲自大,目空一切。

    6.诚实守信

    诚实守信,这是做人最基本的准则。凡是答应他人的事,一定要办到。如果办不到,那就不要答应。如果说当面拒绝为难,那也要说话留有余地。除此之外,还要遵守时间。开会、赴约最好不要迟到,否则会让人很反感。

    7.谦虚谨慎

    初次见面一定要谦虚谨慎,讲话之前一定要先想清楚然后再讲。无论是发表自己的意见,还是批评他人,都要谦虚谨慎,并说明这不过是自己个人意见,不见得对等话。

    一个无心的眼神,一个不经意的微笑,细小的动作在第一印象中,都可能会决定你们这次会谈的成功与否。所以,从今天开始,就好好修炼自己吧!争取在日后与他人的交往中,给人留下美好的第一印象。

    共生效应:让别人做一条绳子上的蚂蚱

    在自然界,一株植物单独生长时,往往长势不旺,没有生机,甚至枯萎衰败,而当众多植物一起生长时,却能郁郁葱葱,挺拔茂盛。人们把这种植物之间相互影响、相互促进的现象称之为共生效应。共生就是两者既相互利用,同时又有利于双方发展的现象。

    这种情况其实不仅限于自然界,人类社会也会常出现,我国曾出现有“医学乡”、“教授县”、“人才市”。江西省抚河流域为我国历代名医辈出之地,盱河流域有“医学乡”的美誉。除了著名的“教授县”江苏宜兴县外,湖北蕲春县也是闻名的“教授县”,浙江东阳市有“百名博士汇一市,千位教授同故乡”的称号,名为“人才市”。 在国外,人才的“共生效应”更为明显。英国“卡迪文实验室”从1901年至1982年先后出现了25位诺贝尔获奖者,便是“共生效应”一个杰出的典型。

    人才的共生效应,一是指引入一个杰出人才,进而逐渐形成一个人才群体,这是以人才引人才、挖掘人才的一条规律。二是指在一个人才荟萃的群体中,人才间的互相交流、信息传递、互相影响,往往会极大促进人才与群体的提高。因此,群体的组织者应当充分运用并不断强化共生效应,形成一个吸引人才、利于人才成长与脱颖而出的群体。如英国卡文笛实验室、美国的贝尔实验室等,在那里工作过的科学家先后有多人获诺贝尔奖。

    在共生效应方面,人类社会与自然界也有所不同,自然界往往是原始的、初级的、自然的和被动的。在自然界中,生物之间的分工与合作是通过共生关系和生存竞争的双重作用而自然形成和发展的;而人类社会则往往是创始的、高级的、能动的和主动的。在人类社会中,个体和组织之间的分工与合作,往往是在人的能动作用基础上,通过共生关系和竞争关系而实现的。

    在社会中,很多企业在技术创新和新产品开发过程中,在一个研究所或科研开发小组中,同事之间知识结构、技术专长、思维方式、科研水平等方面各有所长,大家互相学习、相互探讨、相互影响,往往能使思维得以互补,不断提高大家的创新能力,取得更多的科研成果。许多企业的新产品、新技术都是在发挥众人所长、汲取众人智慧、集思广益的过程中取得的。对于个人而言,认识和运用共生效应,将其应用于自己的人脉资源网络建设,往往能使人脉资源网络的吸引力不断提高,能吸引更多人成为自己的朋友和人脉,有利于构建自己丰厚而高效的人脉资源网络,为自己的成功提供更大的助力。

    现实生活中,竞争中的共生可以说麦当劳和肯德基是最典型的例子。肯德基和麦当劳应该说是一对老冤家,虽然从表面上来看麦当劳无疑是肯德基最大的竞争对手,而肯德基也是麦当劳的劲敌。可是,造就麦当劳的成功,肯德基功不可没,而没有麦当劳,肯德基也不会有今天的规模。如今,世界上只要有肯德基的地方,就可以看见麦当劳的影子,同样,只要看见麦当劳,肯德基就有迹可寻。

    从表面上看,这仍然是麦当劳与肯德基之间的竞争方式之一,虽然肯德基开在了麦当劳的旁边,但麦当劳的客户量并未减少;麦当劳就在肯德基的傍边,肯德基的销售量同样没有下降,加上麦当劳和肯德基各自的经营策略,他们的销售量不仅没有减少,而且都有所增加,这是因为,对顾客而言,经常吃麦当劳的人也会去吃肯德基,而经常吃肯德基的人偶尔也会去吃麦当劳。时间一长,此区域的人气将会增加,他们都会有更好的生意。而且,麦当劳和肯德基无论那家要在一个新的地区开店,都要做很多的前期调查,但是如果有一家开在某个地区,另外一家就省了前期的麻烦。

    “同行是冤家”这句在神州大地上流传了千年,社会的发展日新月异,市场的竞争也随之日益激烈,如今这句话应该说已经过时了,同样的事情也发生在伊利与蒙牛之间,他们同样在竞争中得到了快速发展,印证了共生效应的存在,可见,竞争的结果并不一定是你死我活,而往往是共同发展,关键是企业自身要有信心,不断提高自己的市场、服务水平,真正能够满足顾客的需求。

    要想获得成功,这种共生效应值得每个人研究借鉴。共生效应往往能产生全体大于部分的总和这样的共生效益,即共生系统中的任一成员都因这个系统而获得比单独生存更多的利益。

    在人脉资源网络建设中,把握共生效应可以让别人与自己做同一条绳子上的蚂蚱,大家荣辱与共、休戚相关,“合则彼此有利,分则大家倒霉”,人脉资源网络内,人与人之间虽然可能有很多差异,只有真诚相待,以接纳、包容的心态尊重彼此的差异,相互依赖生存,才能形成对每个人都有利的局面,一个人的人脉资源网络才能逐步发展。而人脉资源网络之间,有竞争同样有利于人脉资源网络的建设。当今世界,一个人要想独自获得成功,几乎是不可能的事情,只有合作互利、共同奋斗,才有可能共同取得成功。

    俗话说:“红花还需绿叶扶”,竞争中的共生效应就是,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合作可以发展,竞争同样可以发展,不论是企业还是个人,只有共同承担责任,共同付出努力,才能群策群力获得成功。

    对人脉资源网络的建设而言,一个人更要努力拓展自己的人脉资源,做好人脉资源网络的维护,与更多的人合作,大家荣辱与共、休戚相关,才能共同争取成功。

    情绪判断优先效应:要搞定事情,先搞定心情

    “情绪判断优先效应”,心理学家发现,人们在做出判断的时候,感性思维也就是情绪往往优先于理性思维。

    这个效应来源于这样一个实验:

    戴博斯和利文撒尔让大学生参加一次破伤风预防注射的劝说活动,其中包括指明这个病的严重性、致命性和易感染性。并且把这些大学生分为三组,第一组处在高恐惧唤起条件下:对这种病进行非常逼真的描绘,病状也看得很清楚,并制作出一种尽可能吓人的情境;第二组处在中等程度的恐惧状态下;第三组的恐惧唤起最小。然后,让受试者回答预防注射的重要性如何,以及是否想接受注射。同时附近的大学保健医院在此后一个月内对做预防注射的学生进行了登记。结果表明,唤起的恐惧越大,想接受注射的人越多。

    另外一个劝说受试者还作以下实验:为了劝说受试者使用节能灯,实验者使用了两种方法:一种是给受试者呈现温室效应的内容、原因及结果如何,也就是进行纯理论的说明;另一种是除了前面的理论说明,还呈现一些与温室效应有关的旱涝灾害的图片。结果发现:后者更容易引起受试者的情绪反应——恐惧,也使他们更倾向于使用节能灯。

    这个心理效应就是说明,恐惧唤起引起了态度和行为的变化。情绪判断优先效应也就是说,在做出对事物的判断之外,人更容易受情绪的影响,从而转变态度。所以说,我们在交际中,要想搞定事情就必须先搞定心情。

    每一个人既是理性的又是感性的,既有面对问题理性分析的一面,又有面对问题感性冲动的一面;既有面对问题深邃思考的一面,又有沉湎于事情而充满喜怒哀乐的一面。这些都是正常的。其实,人非草木,孰能无情。一个人面对不同的事物、情况的时候,总会或喜或悲,或欣赏或憎恶,或激动,或恐惧等等。这些情绪的产生也一定会对我们的行为、语言产生一定的影响。

    在人际交往中,我们都经历过这样的感受,比如自己在工作中挨了老板的批评,有了一肚子的委屈与无名火,自己努力的克制。回到家还是很不高兴,自己仍然努力克制,丈夫也发现了你的情绪不对,也没有做过多的深究。你们的谈话都非常小心,但还是因为对同一个问题持有不同意见,这时两人便大吵起来了。

    我想这样的事情,很多家庭都经历过。这是为什么呢?这主要是因为妻子的情绪很糟糕,已经很难控制自己了。有时她自己也知道是不怪丈夫,但情绪已经控制了自己的行为和态度。

    在人际交往中,我们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这些问题同样会让我们的情绪很波动,如果不善于控制自己的情绪,那么就会使我们的人际交往受阻或者失败。相反,我们也可以利用情绪优先状态的影响力来改善我们与他人之间的关系。

    比如你出差归来,可以给你妻子以及同事还有朋友等带些小礼品,相信收到礼品的人肯定会很高兴。你们之间的关系也会变得非常融洽。这也就是说,给与你接触交往的人创造一个舒适愉快的环境,唤起对方对你积极肯定的情感,这对你们的交往效果会产生良好的影响。

    美国汽车推销大王乔?吉拉德,就深知这点,做足了感情投资。他的办公室通常放着各种牌子的烟,当顾客来到他的办公室忘记带烟又想抽一支时,他不会让顾客跑到车上去拿,而是问:“你抽什么牌子的香烟?”听到答案后,就拿出来递给他。有时,来访的顾客会带来孩子。这时,推销大王就拿出专门为孩子们准备的漂亮的气球和味道不错的棒棒糖。除此之外,他还为顾客的家里人每人准备好了一个精致的胸章,上面写着:“我爱你”。他知道,顾客会喜欢这些精心准备的小礼物,也会记住他的这一片心意。

    的确如此,一般顾客都会因此而对乔?吉拉德产生好感,也对他产生好印象。这样,乔?吉拉德的汽车销售生意就不难做了。

    日本著名的企业家松下幸之助就是一个善于感情投资的高手,他曾说过:“最失败的领导,就是那种员工一看见你,就像鱼一样没命地逃开的领导。”他每次看见工作十分辛苦的员工,都要亲自上前为其沏上一杯茶,并充满感激地说:“太感谢了,你辛苦了,请喝杯茶吧!”

    松下幸之助把对下级的关怀与爱都表现在了这些小事上,所以员工们很是感动,于是更加努力工作。

    综上所述,我们在与人交往中,要想影响一个人时,可以先从情绪入手,努力在情感上打动对方,这会使对方更容易接受我们。

    名人效应:让有分量的人替你说话

    生活中,不论是电视还是报纸,也不管是香水还是服装,各种各样名人代言的广告无处不在,请名人代言致使产品大销的报道也很多,可见名人的影响力不容低估,这就是通常所说的名人效应。

    名人的出现所达成的引人注意、强化事物、扩大影响的效应,或人们模仿名人的心理现象统称为名人效应。它可以带动人群,它的效应可以如同疯狂的追星族那么强大。在现实生活中,利用“人名”和“名人效应”发财的却大有人在,而且愈演愈烈。不仅名人创作的艺术品值得收藏,名人用过的物品也不可轻视。艺术品的投资与收藏,同样存在着名人效应。

    美国心理学家曾做过一个有趣的实验,在给大学学生讲课时,向学生介绍说聘请到举世闻名的化学家。然后这位化学家说,他发现了一种新的化学物质,这种物质具有强烈的气味,但对人体无害,在这里是想测测大家的嗅觉,接着打开瓶盖,过了一会儿,他要求闻到气味的同学举手,不少同学举了手,其实瓶子里只不过是蒸馏水,化学家是从外校请来的德语教师。

    这种由于接受名人的暗示所产生的信服和盲从现象被称为名人效应。名人效应的产生依赖于名人的权威和知名度,名人之所以成为名人,在他们那一领域必然有其过人之处。名人知名度高,为世人所熟悉、喜爱,所以名人更能引起人们的好感、关注、议论和记忆。

    俗话说:“人微言轻、人贵言重”,说话的人如果地位高、有威信、受人敬重,他所说的话也容易引起别人重视,人们也会相信其正确性,名人效应已经在生活中的方方面面产生深远影响,巧妙运用名人效应,让有分量的人替自己说话,对一个人的事业成功也会有很大帮助。就连美国首位黑人总统奥巴马,也曾请出“脱口秀女王”奥普拉?温弗里登台替自己拉票,有一次声势巨大的竞选集会吸引了大约18500人参加,不过许多人不是冲着奥巴马来的,而是想看美国最大牌的黑人女主持奥普拉?温弗里。

    其实,名人效应也就是权威效应,所谓权威,是指社会的某些成员,其观点和意见,在一定范围内拥有绝对的或者极其重要的作用,以及由此而形成的权力、威势、地位,这两者是互为因果的,拥有权力、威势、地位的人,其观点和意见往往具有一言九鼎的作用,堪称 “一句顶一万句”。一般来说,权威至少有两个积极的作用:一是发生紧急情况时,需要有权威出面当机立断。二是在出现争议、相持不下、久拖不决时,可以由权威做出抉择。

    现实生活中,每个人的成功之路都充满荆棘和坎坷,要想顺利到达成功的彼岸,单凭一个人的财力智力,的确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成功人士的经验、教训、资金、技术是宝贵的财富,能够为一个人的成长提供机会、物质帮助、思想观念的启迪、潜移默化的影响。有了名人、权威或成功人士提携,一个人不仅容易脱颖而出,而且能缩短成功的时间,就是办砸了事、出现了偏差,也能有所庇护。

    放眼天下成功人士,在他们奋斗的过程中,都曾得到过名人、权威或成功人士的支持,许多人正因为得到了这些人的支持,才度过了人生中最艰难的时期,缩短了创业的时间,走向了辉煌。同时,也有很多事业初成的人因没有得到这类人相助,往往辛苦建立起来的事业毁于一旦。可见,一个人要想在事业上有所成就,除了有足够的金钱、能力外,如果有人能够在前进的道路上帮一把,往往会使一个人的事业产生飞跃。

    成功人士可以是你的上司,你的老板,可以是你最要好的朋友,也可以是你的同学、亲属,甚至可能是一位萍水相逢的陌生人。只要是能够在人生道路上给予你帮助和鼓励,影响你人生路线的都可以视为贵人。

    找个成功人士帮自己,这是全球最成功的华裔女性雅芳CEO钟彬娴的成功之道。她的成功在许多人心中就是一个奇迹。

    钟彬娴可以说是一无背景、二无后台。大学毕业后,钟彬娴去鲁明岱百货公司做她喜欢的营销工作,在那里,她结识了她职业生涯中的第一个贵人——鲁明岱的第一个女性副总裁法斯。在法斯的提拔下,钟彬娴进入了公司的最高管理层。后来,钟彬娴和法斯一起跳槽到玛格林公司,不久就升到了副总裁的位置。钟彬娴觉得自己的发展空间有限,于是去了雅芳。在那里遇到了她的第二位贵人——雅芳CEO普雷斯,在普雷斯的欣赏和破格提拔下,加上钟彬娴个人的努力,钟彬娴上升到了CEO的位置。

    一个没有背景的女性,能升到这样的位置,其成功的关键就在于找对了自己职业生涯中的贵人。这就是当代成功速成法则,确实可以称之为成功的捷径。

    俗话说“顺风行船易,逆水驾舟难”,在人生的旅途中,成功人士往往能够解决重要问题,甚至是改变一个人的人生道路的关键人物,成功的最佳途径就是紧紧跟在巨人的后面,借助贵人的力量就如同顺风行船,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不论叫名人效应还是称为权威效应,其作用无疑是巨大的,一个人要想获得成功,巧妙运用名人效应,让有分量的人替自己说话,对一个人的成长会有很大的帮助,人脉资源网络的建设同样如此。在人际交往中,利用权威效应,还能够达到引导或改变对方的态度和行为的目的。一个人要想快速实现自己的理想,就应该重视并借助成功人士的力量,成功人士的能力、经验及阅历是一种宝贵的财富,如果能够得到名人、权威人士、成功人士的指导、帮助,对一个人获得成功会有极大的帮助。

    边际效应:给他最需要的东西

    边际效应原是经济学上的概念,是指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如果一种投入要素连续地等量增加,增加到一定产值后,所提供的产品的增量就会下降,即可变要素的边际产量会递减。当消费者消费某一物品的总数量越来越多时,其新增加的最后一单位物品的消费所获得的效用(即边际效用)通常会呈现越来越少的现象(递减),称之边际效用递减法则。

    如今,边际效应的应用非常广泛,如德国经济学家戈森曾提出一个有关享乐的法则:同一享乐不断重复,则其带来的享受逐渐递减。由此演变出经济学中著名的“边际效用递减”规律。边际是增量的意思,边际效用就是每增加一单位消费所能增加的满足。

    心理学家也用巧妙的实验证明了这一点。心理物理学核心的定律韦伯?费希纳定理就涉及的这个问题,结果发现人们的判断规律,不是与刺激强度直接关联,而是与刺激变化的增量密切相关。例如,人们可以在安静时中听到针掉落在地上的声音,但是在嘈杂的环境中,都难以听到火车开过的声音。

    在生活中,常有这样的例子,当一个人在沙漠中行进,非常口渴,这时,如果给他一杯水,他喝时会感觉无比甘甜,马上给他第二杯,他仍然会感觉很好,如此不断让他继续喝,他就会逐渐感觉不太好,直至一点好的感觉都没有,如果还是不停地喝,最后,很可能会危害人的生命,这就是边际效应在生活中最常见的表现。

    将边际效应递减法则用于指导人脉资源网络的建设,对一个人做好经营人脉的工作会有极大的作用,它可以有效纠正一个人在与人交往中容易出现的偏差。一个人同样的助人之举,在不同的时间、不同的地点、对不同的人往往会有不同的效果,受助对象的感受也会截然不同。正如俗话所说:穷在闹市无人问,富在深山有远亲,现实生活中经常出现的这种势利的情况,在与人交往中也屡见不鲜,很多人常常会因为交往对象具有的财富、金钱、权力等等的因素的不同,而采取不同的交往方式。

    现实生活中,很多人都有这样的感受,在自己事业遇到困难、处于的危难之时,往往很少有人会主动提供帮助,而在工作、事业顺利时,即使很少联系的人也会想方设法与自己交往,这就是人们通常所说的锦上添花。其实,从边际效应递减法则可知,在人际交往中,这种锦上添花似的交往方式往往是效果最差的。

    与人交往,最可贵的是雪中送炭。有的人虽然有时落魄,然而世事多变,今天的落魄之人也会成为明日的通达人物。如果认为对方是个英雄,就该及时结纳,多多交往。如果自己有能力,更应给予适当的协助,甚至施予物质上的救济,并且不能有丝毫得意的样子,一面使别人感觉受之有愧,一面又使别人有知己之感,可以使人有终身铭记。日后如有所需,必奋力图报。

    另外,有些人“平时不烧香,临时抱佛脚”的方法和态度来对待朋友,平时对别人不冷不热,甚至是故意回避,一旦遇到需要朋友帮助和支持的时候,却是一反常态,立刻换上一副面孔,不是送钱、送礼,就是大献殷勤,表现得特别热情,这其实一样是与人交往只顾锦上添花的表现。

    也有人将边际递减效应中的特例统称为边际递增效应,认为边际效应有时候也可以是递增的,比如集邮,如果一套邮票由5张组成,其中每一张可以卖10元,当集齐5张组成一套后,其售价会大大高于50元,有些人将此认为是边际效应递增,并称边际递增效应和边际递减效应都是边际效应,只不过是两种不同表现形式,两者也可以伴随出现。

    以边际递增效应指导人脉资源网络建设,就是一个人在人脉资源拓展时,要重视结交朋友的朋友。在与人交往中,一般人都知道与陌生人交往很困难,但如果有朋友从中介绍一下,与人交往就会容易很多。与朋友的朋友成为朋友对一个人拓展人脉资源会有事半功倍的效果,人脉资源的拓展和积累速度将大大提高,对一个人的人脉资源网络建设作用巨大。

    依照边际效应指导人脉资源网络的建设,将会对人脉资源的拓展和维护发挥显著作用,参照边际递减效应做好人脉经营,可以有效纠正与人交往中容易出现的偏差,有利于人脉资源效用提高。参照边际递增效应做好人脉经营,对人脉资源的拓展和积累有倍增效应,有利于人脉资源网络的建设。

    破窗效应:别把自己和他人当破窗

    破窗效应就是说,一个房子如果窗户破了,没有人去修补,隔不久,其它的窗户也会莫名其妙的被人打破;一面墙,如果有人涂鸦了,或者一些涂鸦没有清洗掉,很快的,墙上就布满了乱七八糟,不堪入目的东西。一个很干净的地方,人会不好意思丢垃圾,但是一旦地上有垃圾出现之后,人就会都丢垃圾,丝毫不觉羞愧。

    这个效应来源于美国斯坦福大学心理学家菲利普?辛巴杜的一个实验。1969年,他进行了这样一项实验:

    他找来两辆一模一样的汽车,把其中的一辆停在加州帕洛阿尔托的中产阶级社区,而另一辆停在相对杂乱的纽约布朗克斯区。停在布朗克斯的那辆,他把车牌摘掉,把顶棚打开,结果当天就被偷走了。而放在帕洛阿尔托的那一辆,一个星期也无人理睬。后来,辛巴杜用锤子把那辆车的玻璃敲了个大洞。结果呢,仅仅过了几个小时,它就不见了。

    政治学家威尔逊和犯罪学家凯琳在这项实验的基础上便提出了“破窗效应”理论:如果有人打坏了一幢建筑物的窗户玻璃,而这扇窗户又得不到及时的维修,别人就可能受到某些暗示性的纵容去打烂更多的窗户。

    今天我们不是要讨论一扇破窗的出现纵容更多的人“去打烂更多的窗户玻璃”的问题,这里我们想要说的是生活中我们不要把自己和他人当作破窗来看待。

    人生在世,难免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困难,难免会经历各种磨难,这时我们千万不要灰心失望或自暴自弃。马克思曾说:“自暴自弃是一条啃噬心灵的毒蛇,它吸取心灵的新鲜血液,并在其中注入厌世和绝望的毒液。”自暴自弃,破罐子破摔是无济于事的,那样是对自己的轻视与不负责,只会让你的处境越来越糟糕。因此,无论处境是多么艰难,我们也不要破罐子破摔,自暴自弃,不要把自己当作“破窗”。

    人的一生不可能一帆风顺,总会磕磕绊绊。逆境不是人生的深渊,让人一落千丈,而是人生的磨刀石,只要你自己不放弃,抱定希望与信念,在艰难困苦中磨练,就会成就属于自己的精彩,哪怕你是一位残疾人。

    珍妮佳茜蒂一位残疾人,虽然自己命运坎坷,但是没有自暴自弃;自己虽然要忍受极大的痛苦,可是还能够替别人设想,而且还为社会做出了贡献。

    小的时候,她就患了脊椎病,痛苦不堪。即使是搬动她,也会使她因痛苦而晕厥多次。有时痛苦呻吟得难以忍受,甚至失去知觉。即使这样,她仍然充满爱,也不愿意放弃,也不愿与世隔绝,所以,每天她的母亲总要读些报上的时事给她听,尤其是本市新闻。

    有一天,她的母亲读了一篇评论,其中谈到许多有关女工悲惨遭遇的情形:比如工作时间长,报酬低等。听完这篇报道,小珍妮竟忘记了自己的痛苦,对她的母亲说道:“妈妈!我想要在乡间找一个地方,叫这些疲乏不堪的女人,能够到那里去休息两三个星期,同时还能领到工钱!”

    妈妈觉得能在如此痛苦中挣扎的珍妮还能想着为他人做些事情,很是感动。于是决定帮助她去完成。

    就在这年夏季,在附近一个风景美丽的乡间,设立了“珍妮佳茜蒂夏令营”。第一年因为房屋有限,去的人不多,到了第二年,又添了许多宿舍,就有几千个妇女能够暂时离开工厂,去享受两个星期的天堂生活。

    第三年夏季,珍妮听到许多关于她的夏令营的有趣的故事,也接到那些被社会所遗弃的妇女写的表示感谢的信,于是她便想亲自去看看夏令营。她的事迹都登报了,她想去夏令营去看看的消息也很快传遍了整个小镇。后来,电车公司的经理表示愿意代珍妮特备一辆电车,从离家最近的电车站,把她送到火车站去。而铁路公司也愿意准备一节专车送她到夏令营所在的小站。还有四位青年,自告奋勇地表示愿意抬她,沿途照料她,以减少她的痛苦。

    最后,珍妮到了夏令营。她在那儿受到了大家的热烈欢迎。这次旅行她很快乐,但也因为身体吃不消最终失去了生命。

    多么感人啊!不论在任何境遇之中,我们都必须牢记要珍重自己,不要破罐子破摔自暴自弃,别把自己当成“破窗”!

    生活中我们除了不把自己当作破窗以外,同时还不要把别人当作“破窗”,不要以很差的眼光去看人,不要因为他人过去的不好就否定他的现在,甚至觉得他无可救药,更不要因为他的缺点就去否认他,认为他不行。我们要努力去发现别人的闪光之处,而不是盯着他人的缺点并否定他的一切。

    生活中,有的人总是喜欢用放大镜去看人的缺点,他人有一点不好,那就全部否定,把他人说的一无是处。什么这人不可信,这人没有能力……头脑中都是这人的不是。结果对别人总是戒备有加,时时如履薄冰,处处都防陷阱,看谁都像竞争对手,遇谁都想存有戒心。如此以来,你肯定处理不好与他人的关系,还把自己弄的神经兮兮,别人看你也会躲着走。

    其实每个人的优点都比缺点多很多,为什么却不容易发现呢?关键是以什么样的心态。 你若总是把他人当作“破窗”,那你就很难发现他人的优点。假如换一种思维方式,换一种看问题的角度,看别人的优点就容易多了。懂得欣赏别人,才能更多地发现别人的优点,才能从他们身上汲取提升自己的能量。

    链状效应:远离你生活中的“墨”

    链状效应是指事物的相互影响作用。人们常说的“物以类聚,人以群分”、“近朱者赤近墨者黑”也是指这种效应。这也就是告诉我们,人在不同的环境里,由于长期的耳濡目染,其性格、气质、素质和思维的方式等方面都会有明显的差别。人是环境之子,容易受环境的影响。

    年轻人由于思想单纯,阅历浅,经验少,辨别是非的能力还不强,但这时候思想敏锐,容易接受新鲜事物,容易被着色,所以我们更要提高警惕,争取多接触一些美的事物,多熏陶自己,注意防微杜渐,坚决摒弃丑恶的东西。

    在德国,希特勒上台后,使成千上万的德国青年卷入战争之中,其最主要的原因就是因为希物勒这个“墨”而变成了双手沾满鲜血的德寇。近年来,网络的“黄毒”对青少年的毒害不下,多少孩子为此失学、厌世;多少家庭因此而身心备受折磨,这些都是活生生的“近墨者黑”的例子。

    由此可知,环境对人的影响是很大的。在现实生活中,你和谁在一起很重要,甚至能改变你的成长轨迹,决定你的人生成败。

    如果你和消极、愤世、懒惰等具有不良嗜好的人在一起,那么就会受到他们潜移默化的影响,时间长了你很可能就会成为他们一样的人,染上不良嗜好,变得堕落。相反,我们要多和具有良好心态的人在一起,多和具有高尚情操的人在一起,这样我们的心态和状态就会和他们非常接近,就会成为和他们一样的人。

    科学家研究认为:“人是唯一能接受暗示的动物。”消极的暗示会对人的情绪和生理状态产生不良的影响,抑制人内在潜能的发挥,只会使你变得越来越颓废,越来越平庸。相反,积极的暗示则会对人的情绪和生理状态产生良好的影响,激发人的内在潜能,发挥人的超常水平,使人进取,催人奋进,使人越来越接近优秀。

    宋朝著名的文学家、史学家和政治家欧阳修在文学上取得了卓越的成就,创作了大量优秀的散文和诗词,其中尤以散文著称,其特点简洁流畅,丰富生动,富于感染力。

    欧阳修在颍州府当长官的时候,有位名叫吕公著的年轻人在他手下当行政助理。

    有一次,欧阳修的朋友范仲淹路过颍州,顺便拜访欧阳修。欧阳修热情招待,并请吕公著作陪叙话。

    谈话间,范仲淹对吕公著说:“近朱者赤,近墨者黑。你在欧阳修身边做事,真是太好了。应当多向他请教作文写诗的技巧。”

    吕公著点头称是。后来,在欧阳修的言传身教下,吕公著的写作能力提高得很快。

    一般认为,如果想有所作为,周围环境的影响不可忽略,和优秀的人交往,会使我们受益匪浅,即所说的“近朱者赤”那我们怎么才能同优秀的人接近呢?

    很多人都会说那些优秀的人怎么会理睬一个平庸而无所作为的人呢?除此之外,他们也不会有时间去理睬你。所以,如果真要想自己也能成为一个优秀的人,那么首先就要提高自己,至少得有最基本的常识,懂得最基本的待人接物的礼节。

    其次,要做个有心人,向别人学习,不一定需要和他们有双向或直接的交流。当然,能够有直接的交流的机会更好。观察他们为人处事,看在眼里,体验在心上,也可以达到学习的效果。

    第三,现在网络很普及,有些人会写博客,所以你可以时常去看他的博客。看完之后,也可以留言给他。这样不也是一很好的交流方式吗?与此同时,你自己也可以开通一个博客,写写自己的情况,并链接对方。这样你们的时间便自由了。对方可以随时到你的博客去看你,你也可以随时到对方的博客去看。

    第四,如果有这些人举办的讲座或者交流会,争取尽可能的去参加。这样便有机会面对面的交流。最好你在去之前,做好准备,比如怎么提问,怎么跟他沟通等。

    前面我已经讲了要怎样才能跟优秀的人接近,那么下面我们就来说说如何跟优秀的人交往?

    我想这也是很多人所困惑的问题。

    第一,要有一个谦虚的态度。不要在优秀的面前狂妄或者不服。你想想如果换成自己,你一脸不服气,那你还干嘛来问人家。所以谦虚的态度很重要。

    第二,你问完后,对方告诉了你具体该怎么做。你必须要说声“谢谢”。这是最基本的礼节问题。如果你最后连句“谢谢”都没有,那么帮助你的人心里会有想法的。也许很多人会想,你说人家那么优秀,要怎么谢呢?觉得不好意思或者根本不知道怎么去还这个人情。其实,你这样想就错了。对方不需要你多么贵重的礼品也不需要你请客吃饭,只需要你能说声“谢谢”就足够了。

    第三,隔段时间后,你应该电话或者发邮件告诉他,你的情况以及你的进展。这点也很重要,很多人往往都会忽视。其实,你能把进展情况告诉他,他会为自己指导你有了进展而高兴,而有成就感。他会为你的进步而高兴的。千万不要等着他反过来问进展状况。如果这样做,太没有礼貌了。这也是为你积累人脉的重要细节。

    最后,在节假日或者对方生日等重要日期,一定要发信或者寄卡片祝福。这样对方才会觉得平时没有白帮助你。

    与优秀的人交往,其实并不像我们想象的那么难。只要你自信,有心,相信你一定能与优秀或成功人交往的。

    因此,要想成为优秀或成功的人,就去努力接近他们吧!和他们在一起,学习和模仿他们的一举一动,以及为人处事的方法。如果你想如同雄鹰一样翱翔天空,那你就要和群鹰一起飞翔,而不要与燕为伍。让我们学最好的别人,做最好的自己吧,愿链状效应能够帮助你们走向成功!

    霍桑效应:耐心倾听他的抱怨

    霍桑工厂是美国一个制造电话交换机的工厂,具有较完善的娱乐设施、医疗制度和养老金制度等,但工人们仍愤愤不平,生产状况也很不理想。为探求原因,美国国家研究委员会组织了一个由心理学家等多方面专家参加的研究小组,在该工厂开展一系列试验研究。这一系列试验研究的中心课题是生产效率与工作物质条件之间的相互关系。这一系列试验研究中有个“谈话试验”,即用两年多的时间,专家们找工人个别谈话两万余人次,规定在谈话过程中,要耐心倾听工人对厂方的各种意见和不满,并做详细记录;对工人的不满意见不准反驳和训斥。这个“谈话试验”收到了意想不到的结果:霍桑工厂的产量大幅度提高。这是由于工人长期以来对工厂的各种管理制度和方法有诸多不满,无处发泄,“谈话试验”使他们这些不满都发泄出来,从而感到心情舒畅,干劲倍增。社会心理学家将这种奇妙的现象称为“霍桑效应”。

    “霍桑效应”的启示是:人在一生中会产生数不清的意愿和情绪,但最终能实现能满足的却为数不多。对那些未能实现的意愿和未能满足的情绪,切莫压制下去,而要千方百计地让它宣泄出来,这对人的身心和工作都有利。

    人脉资源网络越丰厚越高效对一个人的帮助越大,而随着人脉资源的不断积累,朋友的人数会越来越多,在与人交往中就应该对“霍桑效应”加以重视,并主动、认真倾听朋友的牢骚,使朋友因愿望和理想未实现而产生的不满得以发泄,这不仅能使朋友的情绪不会被压抑,有利于朋友的身心健康,而且可以因此加深自己与朋友的关系,有利于自己人脉资源网络的建设。

    与人交往会听比会说更加重要,仔细认真地倾听对方的谈话,不仅表示对朋友尊重,而且无形中也告诉朋友自己对他非常重视,这样等于在褒奖对方,会使朋友的自尊心得到满足,这种彼此心灵间的交流,能有效缩短自己与朋友的心理距离。特别是当对方有怨气、不满需要发泄时,倾听可以缓解他人的敌对情绪。很多人气愤的诉说,并不一定需要得到什么合理的解释或补偿,而是需要把自己的不满发泄出来,这样对其身心都有好处。此时,倾听远比提供建议有用得多,即使对方的不满针对自己,自己有解释的必要,也应在对方的怒气缓和后再进行,以避免正面冲突。

    伏尔泰说:“耳朵是通向心灵的道路。”但自己心中往往有太多的成见,这成为自己倾听别人的最大障碍。

    重视“霍桑效应”,用倾听造就成功的典范当属多普达的总裁李绍唐。虽然李绍唐年轻时去敲老板的门,遇到老板心不在焉、看着电脑有一搭没一搭地回上一句,让他很反感。但成为老板后,他承认自己也曾不由自主地边处理公务边和员工讲话。当李绍唐认识到“这是对员工最大的不尊重”时,他开始利用一切机会倾听员工的心声。

    李绍唐的方法简单又高效,轻松的环境才能打破上下级间紧张的气氛。开始,他每个月都会请10多名员工喝咖啡、吃蛋糕,让不同部门的同事互相认识,并且要求每人必须提一个有关公司发展的建议。不久,他把这种倾听方式转变成主题,变为“快乐午餐”,大家聚在一起吃快餐聊愿望。后来,他更是将下午5点半到7点半命名为“快乐时光”,员工们一起喝啤酒,发泄自己心中对公司的抱怨。“最重要的是要找不同部门的员工。”李绍唐觉得这样才能听到对同一事情的不同观点。

    李绍唐还是普通员工时,经常问老板为什么能成功,已经成为CEO的他,还是不断地问其他公司的CEO:你是怎么成功的?你为什么要并购?为什么要把某项业务卖掉?有哪些管理心得。

    坐飞机、走路,这样的时间李绍唐也不放过。在飞机上,李绍唐会问空姐:“听说过多普达手机吗?”在电梯里,他会问旁边的陌生人同样的问题,饭店的门童有时也会成为他询问的对象。

    听的目的是为了吸收,李绍唐习惯于边听边记,打开他的手机,里面写满了四处听来的信息、看法。他还随身带了一个厚厚的本子,同样是为了防止忘掉重要的信息。最重要的是,每天晚上李绍唐还要进行温习,仔细揣摩别人话中的深层含义。

    一个普通人不懂得倾听朋友的建议和意见,做事很可能会失败,而一个领导者如果没有兼听则明的姿态与修养,那样,朋友或者下属很可能只会向其表达顺耳之言,即使有建议和意见也很少会说出来,结果只能使人偏听则暗、一意孤行,由此造成的损失往往难以弥补,这方面最典型的例子莫过于韩国三星的李健熙了。

    最初,当李健熙成为三星电子集团副董事长时,他的父亲李秉喆亲自用毛笔写了“倾听”二字送给他,希望他将此作为一个企业领导者的金科玉律。后来,已经成为三星集团主席的李健熙由于个人对汽车的酷爱,决定进军汽车业。虽然很多高级经理都知道汽车行业的产能明显过剩,但都对这笔130亿美元的投资保持沉默。结果,三星汽车投产就彻底失败。

    很多人都说,三星汽车公司的建立,“不仅是个盲目的决策,也是官僚主义管理体制的一次失败”。李健熙这时也非常吃惊反问:为什么当初没有人敢说出自己的反对意见。由此可见,倾听是良好沟通的方法,而听与不听,听什么与不听什么则是沟通需要学习、掌握的艺术和技巧。

    构建自己的人脉资源网络,做好人脉经营工作,必须对“霍桑效应”予以重视,一个人静心倾听对自己而言有兼听则明的好处,还能给人留下谦虚好学、专心稳重、诚实可靠的好印象。而对于那些因为有未实现的意愿和理想而转化为牢骚的人,别人的倾听可以使其不满情绪得以发泄,对自己的身心和工作都有利,更会对耐心听他抱怨的人产生认同和好感,彼此成为朋友是非常自然的事情。

    与人交往,切莫压抑他人的情绪,耐心倾听他的抱怨,不仅对朋友有好处,对自己好处更多,对构建丰厚而高效的人脉资源网络会有极大的帮助。

    零和游戏效应:和朋友一起双赢

    所谓零和游戏,是指参与游戏的人有输有赢,一方所赢必定是另一方所输,而游戏的总成绩永远是零。

    零和游戏效应之所以广受关注,主要是因为在社会的方方面面,都能发现与零和游戏类似的局面,胜利者的光荣后面往往隐藏着失败者的辛酸和苦涩。从个人到国家,从政治到经济,似乎无不验证了世界正像一个巨大的零和游戏场。

    零和游戏理论认为,世界是一个封闭的系统,财富、资源、机遇都是有限的,个别人、个别地区和个别国家财富的增加必然意味着对其他人、其他地区和国家的掠夺,这是一个“邪恶进化论”式的弱肉强食的世界。但人类社会在经历了两次世界大战,各国经济的高速增长、科技进步、全球化以及日益严重的环境污染之后,零和游戏效应的观念正逐渐被双赢观念所取代。人们开始认识到胜利不一定要建立在损人的基础上。人与人通过有效合作,皆大欢喜的结局是可能出现的。

    但从零和游戏效应走向双赢,则要求人与人要有真诚合作的精神和勇气,在合作中不能耍小聪明,不能总想占别人的小便宜,要遵守游戏规则,否则双赢的局面不可能出现,最终吃亏的还是参与其中的每个人自己。

    人脉资源网络的建设,合作互利是基本原则和策略,体现的正是双赢的观念,已经超出了零和游戏效应的范畴,一个人以此争取成功,无疑能够赢得人们通常所说的最大成功。

    人脉资源网络的建设,最重要的就是与人交往,而要做好,首先就要学会做人。天下最难的是做人,不会做人的人,往往很难赢得人生胜局,做人的成败与做事成败密切相关,只有懂得做人的道理,经受做人的历练,才能胸怀大智、心装大事,再加上健全的心智、充沛的精力、正确的行动,最终才能取得事业的成功。

    在日常的工作和生活中,有的人即使做事能力一般,也能步步高升,这通常就是因为这样的人更懂得做人之道。先做人,再做事,当一个人懂得了如何做人的道理、规律、技巧和方法,并按照这些规律去行动,在做事的过程中就能够左右逢源,水到渠成。

    做人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懂得了做人的原则,并真正做到的人,在别人心目中往往能建立诚信和尊严,以此经营人脉,也会拥有丰富的人脉资源。会做人才能心胸宽广,目光远大,谦虚谨慎,做事有原则,往往能够赢得讨上级青睐和同事喜欢。相反,如果先做事再做人,很可能在做事的过程中,为了达到一己之私,会突破做人应该遵守的原则,虽然可能做成一些事情,但会给别人留下了很坏的印象,毁掉一个人的形象,再做事时就会越来越有难度,久而久之,不仅事情做不好,而且做人会更糟糕。

    现实生活中,一个人有很多人愿意与其长期交往,表面看通常是因为更会做事,其实最重要的还是因为做人成功。一个人如果能和大多数人脉资源网络中的成员形成合作互利的关系,就会让人乐于相处,这样往往能创造双赢、甚至多赢的人脉资源关系。与别人形成这样的人脉关系,不但能带给别人更愉悦的体验,也能让周围的人过得更美好,更能建立一个人的权威,赢得众人的信任。拥有这样的人脉资源,做事自然会更有效率,绝对是具有较高价值的人脉关系。

    当今世界已经跨入讲究团队合作的时代,一个人若总想通过单打独斗获得成功,最终结果不难判断,往往很难取得成功,构建自己的人脉资源网络,并与网络中的人分享自己的经验,或是帮助其他人,常常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发挥人脉资源的作用,大家一起共同努力,不仅能使作用范围更广,而且能够形成合力,力量也会更强,自己及自己的人脉都有可能共同获得成功。要想创造双赢、甚至多赢的人脉关系,一个人就要重视分享的巨大作用,并在自己的人脉资源网络中形成合作互利、共同分享的氛围。

    社会生活中,常常有为了少数人或小团体利益而损害公众利益的事情发生,这同样是没有真正将做人的道理完全明白所致,即没有从根本上摆脱零和游戏效应的影响。真正做到超越零和游戏效应,构建双赢、甚至多赢的人脉资源网络,其目标与满足社会公众利益,促进社会的和谐与发展是一致的,不应出现一方获利必然使另一方受损的情况,之所以会如此,恰恰说明双赢的人脉资源网络尚未构建完成。如果真正做到和朋友一起双赢,一个人不仅做到通过人脉资源网络内的合作互利,为自己及朋友、人脉创造出更高的价值,而且完全能够做到不会因此危害社会大众的利益。

    俗话说,饭要一口一口地吃,事要一件一件地做。构建双赢、甚至多赢的人脉资源网络,同样需要一个过程,绝不能急切行事,用心急躁,急功近利做不了什么大事的。做人做事不锋芒毕露,做人踏实本分,才能获得别人的尊重,自己也能够问心无愧。

    一位成功的企业家曾说过:“世界上最富有的人总是不断地建立人脉网络,而其他人则被教育着去找工作。”因为富有的人最善于运用合力,让专业的部分由专家来帮忙完成,同时运用不同的人际策略,花时间与具有决定权的关键人培养良好的关系,以便将来在危机来临时能够随时逢凶化吉,化险为夷。

    任何人想取得非凡的成功,都要从修身、自省开始,先做人后做事,摆脱零和游戏效应影响,和朋友一起双赢,成就大事的人不仅要对自己充满信心,而且要有一颗谦虚谨慎的心,这样才能真正做到以双赢构建人脉资源网络,自己和朋友通过合作能够创造出更高的价值,并真正实现社会公众利益。一个人要想获得成功,一定要记住只有双赢,才是最大成功。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