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的好习惯是慢养出来的-前言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
    习惯是什么?《现代汉语词典》中是这样解释的:“习惯是在长时期里逐渐养成的、一时不容易改变的行为、倾向或社会风尚。”科学大师爱因斯坦曾引用过这样一句俏皮话,“如果人们已经忘记了他们在学校里所学的一切,那么所留下的就是教育”。换句话,可以说“忘不掉的才是素质”。而习惯正是忘不掉的最重要的素质之一。

    有这样一个寓言故事:

    一位没有继承人的富豪死后将自己的一大笔遗产赠送给远房的一位亲戚,这位亲戚是一个常年靠乞讨为生的乞丐。这名接受遗产的乞丐立即身价一变,成了百万富翁。新闻记者便来采访这名幸运的乞丐:“你继承了遗产之后,你想做的第一件事是什么?”乞丐回答说:“我要买一只好一点的碗和一根结实的木棍,这样我以后出去讨饭时方便一些。”

    可见,习惯对我们有着绝大的影响,因为它是一贯的,在不知不觉中,经年累月地影响着我们的行为,影响着我们的效率,左右着我们的人生。

    英国诗人德莱敦说:“首先我们养出了习惯,随后习惯养出了我们。”伟大的思想家培根则认为:“人们的行动,多半取决了习惯。一切天性和诺言,都不如习惯有力,在这一点上,也许只有宗教的狂热可与之相比。除此以外,几乎所有的人力都难战胜它?即使是人们赌咒、发誓、打包票、都没有多大用。”

    习惯是一种极其顽强的力量,它可以主宰人的一生。我国著名的文学家巴金说:“孩子成功教育从好习惯培养开始。”这些习惯包括孩子生活中的习惯、学习中的习惯以及品德上的习惯等。这些习惯,决定了孩子成长过程中方方面面的素质。作为家长,与其给孩子留下百万家产,不如帮助孩子从小养成一些良好习惯。多一个好习惯,孩子的心中就将多一份自信;多一个好习惯,孩子的人生中就多一份成功的机会和机遇;多一个好习惯,孩子的生命里就多了一份享受美好生活的能力。

    当然,好习惯的养成并不是一蹴而就的,它是一个长期积累的过程。要培养孩子良好的习惯,家长还应该具有教育的长远眼光,不求一时的速度和效率,尊重每个孩子的差异,不给孩子成长的压力。只有这样,教育才能起到真正意义上的成效。

    孩子的好习惯需要慢慢地养,家长也需要慢慢地学习、成长,只有用正确的教育观念和教育方式去培养,孩子才能健康地成长。

    本书倡导习惯是慢慢养成的教育理念,用生动、翔实的事例为支撑点,为家长们提供了习惯培养的具体方法。针对性强,具有很强的思想性和实用性。衷心希望这本书,能帮助家长更好地培养孩子的良好习惯,让他们乘着良好习惯这艘帆船,乘风破浪,顺利地到达成功的彼岸!

    编者:2010年5月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