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场超级无敌的电影-低碳爱情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
    卜伟

    白领凌小桐很优雅地坐在地铁里,什么意外都没有发生,她忽然就把自己的裤子脱了。大冷的天,在公共场合,竟然露出雪白的大腿。凌小桐在单位里温情而安静,就像扔进大海里的一颗小石子,不会引起人们太多的注意。但这以后,她一下子就成了最热门的焦点人物。

    各种版本的传言都有,传得最多的是凌小桐最近感情受挫,抑郁了;传得最雷人的是凌小桐准备借鉴某些明星的做法一脱成名。总之,80后干出什么事来,你都不要诧异,总有原因的。毕竟这世界上没有无缘无故的爱和无缘无故的恨。这件事情同样引起了媒体的兴趣。一天后,《城市晚报》的一个整版都是凌小桐的照片。造型有些夸张:上身穿羽绒服,下面是超短裤和黑皮鞋。“晚报”介绍说是一群环保主义者在用一种很另类的方式倡导“低碳生活”。报纸上还说,一条约400克重的涤纶裤从生产到洗熨烫,“一生”所消耗的能量是200千瓦时,相当于排放47千克的二氧化碳。

    这些数据太专业,我不太明白。但我和凌小桐在一个办公室,回想她过去的一些细节,发现这位环保主义者确实与常人有一些不同之处。比如,她用的包不是皮包,而是帆布包,帆布包上印着“我不是塑料袋”。这样的帆布包不要说在凌小桐同龄人中没有人用,就是70后、60后中也不见得有几个人用。她并非穷得连一部新手机也买不起。女伴们都换了好几茬新款的大屏幕、带摄像头、配蓝牙的手机了,她的手机还是五年前买的那款,上面按键已磨得看不见数字了,她依旧敝帚自珍。她也并非不爱打扮,但除非正式活动需要,她都是素面朝天,布衣布裙。她从来不用一次性筷子,不穿皮鞋,极少坐车,甚至连单位里的电梯都很少乘。

    我亲眼看见这位环保主义者可圈可点的一次“环保行动”是在超市里。那次,她的那个宝贝帆布包没有带,营业员按照习惯把她买的那堆东西准备分装在塑料袋中。她说了句不要,就迅速地把身上的那件风衣脱了下来,那些吃的、用的就统统地包裹在那件风衣中,她让营业员用绳子简单捆了一下,说了句:“我环保,不用塑料袋。”在人们的诧异的目光中,把那堆东西扛走了。

    长相文静又端庄的凌小桐却成了“剩女”,眼看比她年纪小的人孩子都满地跑了,不仅她着急,单位里的人也替她着急。很多人张罗着为她介绍对象,但都没有成功。

    有一回,一位男士请她吃饭。本来男士用了好几张餐巾纸就让她皱眉了,餐毕她招呼服务员将剩菜打包。那位男士却很热情地说:“别打包了,我再原样点一份给你带回去!”她回敬那位男士一句:“咱们没共同语言。”

    还有一回,有个和她挺般配的帅哥约她看海,那个帅哥为了表示慎重,精心打扮了一下,还穿了貂皮大衣。结果她头也不回地就和帅哥说“拜拜”了。

    就这样,再没有人愿意替她当红娘了。前段时间,她在网上看到有个什么倡导低碳生活的活动,就匆匆跑去参加。活动成员竟然只有俩人——她和一个年纪相当的男士。这位男士和她一样,穿布鞋,背着帆布包。他们骑着自行车去了一家低碳能源研究所,咨询日常生活每个环节的碳排放,又跑到闹市区向过往的行人宣传低碳生活,并向有车一族宣传骑自行车的种种好处。活动结束后,他们下馆子吃面条,她没用一次性筷子,他则从背包里拿出自带的筷子和手帕。他谈起了自己所渴望的低碳生活。他说的那些,她也向往。“与其寄厚望于哥本哈根,不如从自己的一点一滴做起!”他说这句话的时候,她的双眸闪烁如星。他们决定成立一个民间公益组织,倡导大家都来践行低碳生活。

    回到家她给他发短信说,这一天下来,我用公式算了一下,自己今天的碳排放量为1000g,你呢?

    我今天是10000g。本该和你的一样。但是,今天遇见你,我心跳和呼吸提速了10倍。他回复。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