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场超级无敌的电影-夸父 夸父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
    宗利华

    1954年,河南灵宝

    我能不能谈谈我的观点?教授。学生问。

    老教授衣衫褴褛,正眯着眼睛,注视那块斑驳陆离却完整无损的《夸父峪碑记》,点头,说说看。

    我觉得,夸父是群体,泛指,而不是单个的人。老师您看,据史料记载,黄炎二帝作战,炎帝走败。作为其分支,夸父部落回撤至我们现在所处区域,其时正值天气大旱,部族成员大都干渴而死。

    不,我还是宁愿把夸父看做一个人。教授打断学生的话,是一个人啊!如果是群体,那桃林如何解释?

    桃林是夸父的手杖所化。可,那是真正的神话传说。

    是传说。教授自言自语,肌肉发达健美的夸父,手持一根竹杖,目光炯炯,注视太阳,健步如飞,震得大地砰然作响。后来,他终于追上了太阳,他该是发出了一个惊天动地、酣畅淋漓的吼声!但是,他渴了。他喝干了所有的水,你听,咕咚咕咚,大河的水一线一线下沉。但还是解不了夸父的干渴。这位英雄最后扬手一掷,手杖化作桃林。他却变成了一座山。

    这是英雄主义。学生说。

    当然,教授盯着他的学生,我们的传说大都是英雄主义,浪漫色彩。这是人类的精神支柱。夸父是人格化的神,或者神化的人。

    学生想说什么,嘴唇动动,不再分辩。

    学生去看碑的落款:道光十七年。

    1967年,北京某校

    记得夸父吗?学生问。

    教授不语,看墙角。

    学生挽挽袖子。我还是坚持己见,夸父是一个群体。只有它是个群体,所有传说才能得以印证。逐日渴死的那个夸父可看做其部落一员。《山海经·海外北经》记载“一博父国”,就是指夸父国,分明是个群体。而桃林,可看做是氏族的图腾。

    教授微笑,这时节,你能和我讨论这种问题,我很荣幸。但,我依然认为,夸父就是一个单独的人,不是群体。

    你在搞个人崇拜!知道不?你消解群体的力量,极度膨胀个人欲望!

    教授依然笑,言重了。

    学生挥手,另外几个带红箍的年轻人走进,把教授带去,再架回,教授的一条腿便折了。

    教授软软瘫在地上。

    学生伏下身,你说夸父是一个人,还是群体?

    教授牙齿咬着,嘴角仍然挤出一丝笑,我觉得,他,就是一个人。

    学生盯看教授半天,嘿地笑了。笑过,伸出右脚,踏在教授的瘸腿受伤部位,边踏,边问,知道浪漫主义和现实主义的区别了吗?

    1984年,河南灵宝

    教授拄着拐杖下了大巴车。车玻璃上,写着“河南大学中原神话调查组”。

    几个姑娘小伙儿围在教授周围,搀扶他,簇拥他。教授挥挥手杖,笑,知道吗?当年,夸父就这样拿着手杖,在大地上健步如飞,追赶太阳。学生们连连脆笑。教授作奔跑状,可惜他不能健步如飞,他一条腿已化作假肢。所以,摇摇晃晃,几欲跌倒。

    他们来到那石碑前。

    那碑残缺不全,上边两角,有增补痕迹。

    教授抚摸良久,长叹,未语。

    有年轻人过来,老教授,现在我们调查出许多版本。关于夸父之死,以及夸父峪八大社与夸父营的纷争等等。我想问您个问题,您认为,夸父是一个人呢还是一个群体?

    教授胡须一抖。

    教授伸手摸一下他的残腿。

    然后,教授微笑。

    教授说,年轻人,自己琢磨一下。

    2000年,北京

    教授仰躺在树下藤椅上,似乎透过重重叠叠的树叶看天,天上,太阳很炎,教授只能眯眼。其实,教授也懒得睁大眼睛。他几乎不能动弹。

    教授眼睛的余光捕捉到自己重孙子的身影。

    重孙解下耳朵上的耳机,嘴里,嚼动一块口香糖。

    重孙却把头伸到教授耳朵边,老爷爷,我们班要举行一场辩论,你说好笑不好笑?辩论的主题是,夸父究竟是一个人,还是群体?我选择了群体。您曾研究过这个问题?能不能帮我?

    他的话还没说完,就吃惊地看到,教授的右腿,骤然哆嗦一下!

    然后,教授一动不动。

    眼睛慢慢闭上。

    再没起来。

    注:夸,大也。父,美男子也。可体现其氏族人的体质、性格和疾行善走等特征。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