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年间,菰城每隔五年要举行一次笔会。相传,两千多年前,秦大将蒙恬因遭难而避身于菰城以东几十里地的善琏镇,并与当地永欣寺的善真和尚结成莫逆之交。闲时,蒙恬与善真交流书法。后来,蒙恬创制了毛笔,这就是闻名天下的“湖笔”。菰城百姓为了纪念蒙恬的功绩,遂于民间自发举办这五年一度的盛会。其时,全城张灯结彩,百姓身着艳丽的丝绸服装载歌载舞,文人骚客吟诗作画,许多达官显宦也前来观光。会间,城里一些最有名气的制笔大师纷纷献技献艺,且由十位名士组成评委会,评出大会的“菰城笔神”。获这一殊荣的人,由知府推荐进京,向皇上献笔。
菰城的笔庄大大小小有数十家。为了争获“菰城笔神”之称号,笔庄与笔庄间的竞争也颇为激烈。当时最有名气的要数王好好笔斋庄。其袒上几次进京献笔,深得皇上嘉奖。王好好继承祖业后,大胆革新,改进工艺,其制作的笔以“尖、齐、圆、健”而名扬四海。
与王好好笔斋庄相对的是泰来笔庄。泰来笔庄在菰城也颇有名气。泰来笔庄的主人姓卢,名桑清。卢桑清的太太公曾与王好好的太太公一道进京献过笔,为此卢家也曾风光过。而以后卢家后辈再未进过京,原因是卢家后辈制作的笔与书法不及王家后辈。卢桑清很想重振卢家雄风,可一直未能偿愿。
道光十九年金秋,王好好再次荣获“菰城笔神”之称号。其时,阖家欢喜,邻里乡亲簇拥着披红戴花的王好好进京献笔。
卢桑清也前来送行,且斟酒道:“兄台技艺超群,制笔有方,‘菰城笔神’当之无愧。小弟敬你一杯!”
王好好接过洒盏,道:“惭愧!惭愧!”
两人一饮而尽。
王好好意气风发地进京献笔。而数月后一日,官府忽派人来查封了王好好笔斋庄。不久,从京城传出消息,说王好好把装有神笔的锦盒献给皇上,皇上打开一看,盒内竟是支普通之笔。王好好犯了欺君之罪,本要杀头,皇上念王好好祖辈献笔有功,免其死罪,斫去双手,发配大漠。
届期,卢桑清获“菰城笔神”之殊荣,进京献笔。此后,卢桑清飞黄腾达,且不断扩充地盘,菰城好些笔庄俱归其名下。当然,王好好笔斋庄也是其中之一。
光阴荏苒,一晃十年。五年一度的笔会又到了。据《菰城府志》记载,是年的笔会尤为隆重。笔会前一周,举行了庙会。城内的府庙、总管庙、药王庙、火神庙及蚕神庙等皆搭起戏台,演出的剧种有京班、徽班、昆腔班、武林班等。晚间还有调灯,调灯除龙灯马灯狮灯轱辘灯外,还有十样景灯、鱼灯、滚灯等。红灯绿火,前呼后拥,各呈姿彩,可谓盛况空前。菰城百姓喜气洋洋,皆盼一睹即将当选的“菰城笔神“之风采。
十月望日,笔会正式开幕。
各路好手纷纷展示了其精制的毛笔和娴熟的书法。一些后起之秀来势迅猛,其制作的笔重量轻,外观美;书法飘逸潇洒,豪放不羁。而一些老将仍以凝重朴实见长。
卢桑清也再次参赛,且是夺魁呼声最高之一。结果三天下来,卢桑清仍以古朴典雅的制笔和雄浑飘洒的书法战胜各路对手,深得评委们一致认可。
本届“菰城笔神”将由资望颇高的翰林学士吴老宣布。而是时,蓦地从远处传来一声:“且慢。”声音刚落,只见一黄影飘至台上。台上的人皆一愣。来人身穿黄色袈裟,灰白的虬髯几乎遮掩了整个面部,而其目光炯炯,神采飞扬。
吴学士见是位和尚,遂道:“大师,有何见教?”
和尚道:“贫僧想参加比赛,不知可否?”
吴学士道:“大师,我们这儿参赛,须用自制的笔来书写。”
和尚答:“贫僧知道。”说罢探怀拿出一支笔。笔杆碗口粗,色泽乌黑锃亮,笔头雪白坚挺。
众人啧啧称奇。更惊奇的是和尚并非用手拿笔,而是用双臂夹着笔,因其根本没有手。
卢桑清上前道:“大师所持的确是支罕见的奇笔。但不知大师的书法如何?”
和尚微微一笑,便双臂夹笔于铺开的宣纸上奋力疾书。长笺泼墨淋漓,其笔锋苍老道劲。顿然,“笔神”二字跃然于纸,字体古朴雄健,熠熠生辉。
吴学士不住地点头赞叹,便拿起字幅递予同僚传阅。卢桑清则猛地一震,因为他看到那铺宣纸的青石板上同样有“笔神”二字,且每字凹进石板约半指深。
和尚道:“贫僧于‘菰城笔神’面前献丑,请多多赐教!”
卢桑清颤抖地问:“大师,您是……”
和尚双臂合十,道:“善哉!善哉!”话毕,倏忽而去,无影无踪。
是夜,“菰城笔神”卢桑清做了个梦,梦中卢站于悬崖上,忽一腮满虬髯的和尚从天上飞下,道:“卢桑清,你还认得我吗?”
卢问:“你是?”献予皇上的笔,而被斫去双手,家破人亡……”
卢桑清听着不由得往后退,而和尚步步逼近。卢桑清一声惨叫摔下了悬崖。
卢桑清惊醒,大汗淋漓。此后,卢桑清一病不起,不久便死了。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