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有一天,你会对过去的伤痛微笑-依心而行,才能无憾今生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
    如何守住心灵的一方净土,使自己的日子过得顺心而滋润呢?需要的,只是一份成熟的心态。一个苹果,有人喜欢赏玩其色泽,有人想品尝其美味。你在乎的,对你来说,就是好的。

    走好自己的路

    我们不是神灵,不是超人,不是英雄,我们会犯错,会出丑,会软弱,渺小的我们不可能让所有人都瞧得起,总有一些人会蔑视、看轻我们。被轻视时,很多人会感到委屈,并且为此常常哭泣。但哭泣又有什么用呢?既不能让自己变得完美,也不能改变别人对我们的看法。

    如果我们太在意别人的目光,把所有轻视的目光或言语都放在心上,我们就会越来越沮丧,越来越有挫败感。

    玛丽不漂亮,身材也不好,和其他贵妇人站在一起,简直黯淡无光。为此,她总感到有人在嘲笑她。为了变得光彩照人,她跑去了美容院整容,但美容师告诉她,再怎么整也不可能把她的脸变成杰作。玛丽感到很受伤,再不敢去公众场合,因为她太害怕别人嘲弄的目光。

    一天,玛丽去广场散步,看到一个矮小而肥胖的老妇人。尽管外表让人不敢恭维,但这位老妇人看起来非常高贵,脸上画着淡妆,身上穿着礼服,戴着黑色的长筒手套,手里还拿着一根尖头手杖。因为她的身体过于肥胖,这根手杖要支撑很大的力量。突然,手杖尖头深深戳进了地面夹缝中,那老妇人便用力地往外拔,因为用力过猛,她的身体失去重心,整个人趔趄地跌倒在地上,样子很是狼狈。

    玛丽有些同情她,她竟然在大庭广众之下出了这么大一个丑。就在玛丽以为这个老妇人会掩着脸躲避众人嘲笑的目光时,她却缓缓站了起来,对向她报以同情目光的玛丽笑了笑,说:“瞧我不小心的,摔了个大跟头。”说完,还冲玛丽做了个鬼脸。

    老妇人优雅转身离开后,玛丽感到十分惊奇,她想不通为什么那位老妇人没有表现出应有的愤怒和沮丧。回去的路上,她突然意识到:走自己的路,不去在乎别人的目光,不就能让自己愉悦起来了吗?从这以后,玛丽开始调整自己的心态,她不再过多地考虑别人对自己的看法,不会因为别人的嘲笑或轻视而闷闷不乐。

    我们每个人都生活在别人的评价、指点、判断之下,有时候来自别人的声音太响,以至于我们听不到了自己的声音。

    然而有人喜欢甜的,便有人喜欢酸的,有人希望你委婉谨慎,有人便希望你果断勇敢,你永远不可能满足所有人的要求。而当你太在乎别人说什么,努力去迎合每一个人的口味时,你只能丢了自己,却仍得不到所有人的满意。不能别人一嘲笑,就胡乱地改变自己。把自己折腾来折腾去,只会越来越糟,让别人越发看不起。

    有句话说得好:“走自己的路,让别人说去吧。”如果被轻视,我们就应该保持这个心态,好好走自己的路,让别人随意轻视去吧。

    1842年3月,爱默生在百老汇的社会图书馆里做了一次演讲,激励了当时年轻的诗人惠特曼:“谁说我们美国没有自己的诗篇呢?我们的诗人文豪就在这儿呢!”

    就这样,爱默生一番振奋人心的话,令惠特曼很激动,使他内心升腾着非常坚定的信念,他要到不同的领域、不同的阶层去深入生活,从而创造出新的不凡的诗篇。

    后来在1854年,惠特曼的《草叶集》终于问世了,该诗集的基调是“热情奔放”,采取新颖的形式,将民主思想和对种族、民族和社会压迫的强烈抗议深刻地表达了出来,那时,甚至还影响到了美国和欧洲诗歌的发展。

    爱默生在看到《草叶集》的出版以后,也是激动不已,称这些诗是“属于美国的诗”,“是奇妙的”,“有着无法形容的魔力”,“有可怕的眼睛和水牛的精神”,并且,还高度评价了惠特曼。

    但是,《草叶集》却不容易被大众们所接受,这是由于该诗集的写法是新颖的,格式不押韵,思想内容也是新颖的。然而,在爱默生的赞扬下,此书还是很畅销,惠特曼自己的信心和勇气也因此增加了许多。到了1855年年末,他印了第二版,并且还将20首新诗也附加了进去。

    在1860年,惠特曼决定印《草叶集》的第三版。就在他决定将新作补充进去的时候,爱默生竭力劝他将其中的几首刻画“性”的诗歌删除,如若不然,此书将不会畅销。但是,惠特曼却对此并不在乎:“那么,删后还会是这么好的书吗?”爱默生立即反驳他说:“我没说‘还’是本好书,我说删了就是本好书!”

    然而,惠特曼始终不肯作出让步,他坚定地说道:“我想,我的意念是不服从任何的束缚,而是要坚定地走自己的路。我是不会删改《草叶集》的,那么,就任由它自己枯萎和繁荣吧!”

    不久后,惠特曼印行的第三版《草叶集》竟然得到了畅销,也由此获得了很大成功。很快,这本诗集就传遍了世界的各地。

    这正如爱默生后来说到的一句话:“偏见常常扼杀很有希望的幼苗。”看来,只要看准了,就要充满自信,敢于坚持走自己的路。

    是啊,如果惠特曼当初没有坚持自己的观点,也许第三版的《草叶集》就不会获得成功。

    其实,我们每个人要选择一条路并不难,难就难在,我们常常会因为别人的话而怀疑自己的选择,于是好好的一条路就被我们半途而废。走自己的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这需要我们有毅力,需要我们有勇气,需要我们自信于自己的选择,而不要被别人的闲言碎语所左右。

    我们不是圣人,不可能同时让所有人都满意。与其被别人的态度束缚住,不如释然一点,做一个为自己而活的人。

    宠辱不惊,去留无意

    要知道,我们拥有的,多不过付出。物质不过是满足生活基本需求的资源,而真正能给我们带来幸福与祥和的,却是一颗不为物质所动的平常心。

    如何守住心灵的一方净土,使自己的日子过得顺心而滋润呢?我们不妨静下心来,保持一颗平常心。所谓平常心,即对待周围的环境做到“不以物喜,不以己悲”,更要对周围的人事做到“宠辱不惊,去留无意”,气定心宁,闲庭信步。

    弘一法师,俗名李叔同,清光绪年间生于富贵之家,是一位才华横溢的艺术家,是名扬四海的风流才子,集诗词、书画、篆刻、音乐、戏剧、文学等才华于一身,在多个领域中开创了中华灿烂文化之先河,用他的弟子、著名漫画家丰子恺的话说:“文艺的园地,差不多被他走遍了。”

    但是,正当盛名如日中天、正享荣华之时,李叔同却彻底抛却了一切世俗享受,到虎跑寺剃度为僧了,自取法号弘一,落尽繁华,归于岑寂。出家24年,他的被子、衣物等,一直是出家前置办的,补了又补,一把洋伞则用了30多年。所居寮房,除了一桌、一橱、一床,别无他物。他持斋甚严,每日早午二餐,过午不食,饭菜极其简单。

    弘一法师以教印心,以律严身,内外清净,写出了《四分律比丘戒相表记》、《南山律在家备览略篇》等重要著作……他在宗教界声誉日隆,一步一个脚印地步入了高僧之林,成为誉满天下的大师,中国南山律宗第十一代祖师。正因为此,对于李叔同的出家,丰子恺在《我的老师李叔同》一文中说:“李先生的放弃教育与艺术而修佛法,好比出于幽谷,迁于乔木,不是可惜的,正是可庆的。”

    前半生享尽了荣华富贵,后半生却剃度为僧。这种变化,在常人看来觉得不可思议,甚至在心理上难以承受,而弘一法师却以平常心淡定自然地完成了转化,淡然地享受着“绚烂之极归于平淡”的生活,并获得了人生的极致绚烂。

    在生活中,常常一点点改变就会让我们陷入患得患失之中,得到一点荣誉,便怕失去;获得一点关注,便怕“过气”;有过一次挫折,就怕再跌跤;受过一次伤害,就怕再投入。我们会为很多诸如此类的小事轻易地失去平常心,因而也陷入精神的折磨之中。

    要知道,得到的并不一定就会长久,付出了也不一定就都有收获。世事原本如此,若不能以平常心对待,人生就注定以悲剧收场。

    李广性格较为自负,汉景帝时期,他曾任上谷太守。上谷当时是汉朝和匈奴冲突较为激烈的地带,每当匈奴人到城墙下辱骂邀战时,李广都要亲自挂帅出城应战,行事过于招摇,惹来一些官员的不满。

    汉景帝素与自己的亲生弟弟梁王有些隔阂,常恐其逼宫。但李广在随周亚夫平定“七国之乱”时,竟然不识时务地接受了梁王赐予的将军印,并且拿回京城大肆炫耀了一番,此举触怒了汉景帝,遂没有给他半分奖赏。

    在雁门关之战中,李广任骁骑将军,他不幸被生擒,因为不想被俘虏,他便装死,最后成功逃回汉朝,此举又让很多朝中官员感到不满。后来,他参与了卫青大将军的漠北之决战。卫青让李广从侧路袭击,李广想一举封侯,便请战当先锋,遭到拒绝后,只好奉命从侧路进攻。但他在领兵时迷了路,没有及时和卫青的主力部队会合,导致单于逃跑。卫青责怪了他两句,李广想到自己五十年以来的不得志,心中一阵委屈,最后引刀自刭。

    李广征战五十年,功劳不下卫青、霍去病,却始终没有封侯,确实令人感到悲哀。但他身上确实存在一些缺点,如果他能及时将缺点改正,或许一早就封侯了。而当付出没有回报时,李广选择了自杀,比起他的不得志,他的自我了断更加让人感到悲凉。为什么不能以一颗平常心将所有事情都看淡些呢?看淡付出和收获,会生活得更快活。

    平常心,是面对成就、面对荣誉时的谦和自制,是面对失败、面对挫折时的不气不馁。平常心,可以让我们在顺境中不失于浮躁,从而稳扎稳打地更上一层楼;可以让我们在逆境中不自暴自弃,从而披荆斩棘,重返辉煌。

    成功没有捷径,但是好的心态却可以成为我们成功的助推器。保持一颗平常心,淡然看待成败,我们才能离成功更近一步。人生在世,岂能时时顺心、事事如意,只有保持一颗平常心,淡然处世,我们才不会被烦恼所扰,才不会被俗事所累。

    小智若仙,大智若愚

    山从不炫耀自己的高度,但并不影响它的高耸入云;海从不解释自己的深度,却不会影响它的深不可测;地从不显露自己的势力,却没有谁能忽略它的厚度;天从不浮夸自己的空阔,却被尊之为囊括之首。因此,我们也不用过多说明自己的能力,不显山不露水,风度自现,智慧自成。

    开得太过招摇的花,早早被人折下插入花瓶,早早凋谢。只有懂得韬光养晦的人,才能在通向辉煌的道路上走到最后。

    有些人轻易地被一时的得意冲昏了头脑,被各种荣誉、鲜花和掌声包围,心变得浮躁起来,激动起来,变得飘飘然,甚至忘了自己是谁,自以为是,目中无人,恶念和恶行乘虚而入,那么就可能离失败不远了。想来,人生遗憾之事,莫过于此。

    Eely是一所名牌大学中文系的毕业生,文采出众,再加上她精力充沛,很顺利地谋得一家报社的工作。因为能力强,领导交代的任务,每一次她都能出色地完成。因此,Eely总是将自己视为报社最有才能的人。

    当别人的工作出现问题时,Eely总会用夸张的语气说道:“不会吧,一篇社会新闻都写不好?”当别人指出她的方案有问题时,她第一个反应是:“那也没办法呀!谁让你们提不出比我更好的办法。”

    日子一久,谁都不愿意和Eely一起工作了。Eely也意识到自己的孤立状态,可她认为问题不在自己身上,是同事太忌妒自己的才能,才要尽量远离她。可是几年下来,眼看身边的同事一个个升了职,只有自己还是当初进入报社时的那个职位,Eely不明白,为什么明明自己能力出众,却始终得不到领导的器重呢?

    我们要培养自己平和谦逊、低调简约的做人品格。只有不被自身耀眼的光芒所迷惑,才有可能得到更长远的发展。

    唐代功勋卓著的朝廷重臣郭子仪,因功绩显赫而被封为汾阳郡王,王府就建在长安。自从王府落成之后,郭子仪下令每天都将府门大开,任凭人们自由进出。

    一天,郭子仪帐下的一名将官要调到外地任职,特意到王府来辞行。他早就听说王府中鲜有禁忌,便直冲冲一路往前走。当他走进内宅时,恰巧看见郭子仪在一旁侍奉夫人和他的爱女梳妆打扮,一会儿递手巾,一会儿端水,如仆人一样,在堂前厅后跑来跑去,忙得不亦乐乎。

    这位将官虽然当时忍住了讥笑,但刚出了王府就乐个不停。回家后,他忍不住把这个情景告诉了家人,不承想一传十十传百,几天的工夫,京城的大街小巷都知道了这个茶余饭后的笑话。

    如此,郭府上下的人也不免都有所耳闻。郭子仪的几个儿子听后感到父亲的颜面大大地被羞辱,便相约一起来劝说父亲关上王府大门,禁止闲杂人等出入。他们一个个义愤填膺、慷慨激昂,甚至还搬出了商朝的贤相伊尹和汉朝的大将霍光,以此说明古今上下没有人像父王这样“透明”的。

    郭子仪含笑听完了儿子们的抱怨,之后收起笑容,语重心长地说:“我之所以敞开府门,任人进出,并非是为追求那些浮名虚誉,而是为了保全自己,保全我们全家的性命啊。”

    儿子们听了,一个个都被父亲这份郑重吓倒,忙问其中究竟。

    郭子仪叹了口气,说道:“你们光看到郭家显赫的地位和声势,却没有意识到这些是会随时丧失的。正所谓月盈而蚀,盛极而衰,人世同自然,不妨做到急流勇退。可是眼下朝廷又倚重于我,断不肯让我归隐脱身。在这样进退两难之时,如果我紧闭大门,不与外面来往,只要有一个人与我郭家结下仇怨,那麻烦可就大了。你们想,我打了那么多的仗,仇敌会少吗?如果有一个人诬陷我们对朝廷怀有二心,就必然会有人落井下石,那些嫉贤妒能的小人也会从中添油加醋,制造冤案。那时,我们郭家又如何得以保全?”

    儿子们听后都默不作声,仔细掂量着父亲这番话的重量。

    内敛含蓄,得意而不忘形,时刻在内心画一道警戒线,明示哪些是可以逾越的,哪些是不能触碰的。这不仅培养了我们简明淡定的心态,更让我们感受到了胸怀大志的远见卓识。正所谓“小智若仙,大智若愚”,只有懂得矜持低调、不事张扬的人,才能如流水般川流不息,源远流长。

    自守其德,修身养性

    《周易·谦卦》中说:“谦谦君子,卑以自牧。”意思是说,有道德的人,总是以谦恭的态度自守其德,修养自身。一个谦虚的人总能获得周围人的认同和赞扬,从而使自己的社会交往更加游刃有余。同时谦虚的心态又会使人具备一种认真做事的精神,更加踏实和敬业,同时也使事情完成得更好。

    骄傲的人走到哪里都不会招人喜欢,而只有当你以谦逊的态度来表达自己的观点或做事时,才能减少不必要的冲突,还容易被他人接受。即使你发现自己有错时,也很少会出现难堪的局面。正如柴斯特·菲尔德所说的:“如果你想受到赞美,就用谦逊去做诱饵吧。”

    在柯金斯担任福特汽车公司经理时,有一天晚上,公司里因有十分紧急的事,要发通告信给所有的营业处,所以需要全体职工协助。当柯金斯安排一个做书记员的下属去帮忙套信封时,那个年轻职员傲慢地说:“那有碍我的身份,我不干!我到公司里来不是做套信封工作的。”

    听了这话,柯金斯一下就愤怒了,但他平静地说:“既然做这件事是对你的污辱,那就请你另谋高就吧!”

    于是那个青年一怒之下就离开了福特公司。他跑了很多地方,换了好几份工作都觉得很不满意。他终于知道了自己的过错,于是又找到柯金斯,诚挚地说:“我在外面经历了许多事情,经历得越多,越觉得我那天的行为错了。因此,我想回到这里工作,您还肯任用我吗?”“当然可以,”柯金斯说,“因为你现在已经能听取别人的建议了。”

    再次进入福特公司后,那个青年变成了一个很谦逊的人,不再因取得了成绩而骄傲自满,并且经常虚心地向别人请教问题。最后他成为了一个很有名的成功者。

    官职再大、地位再高、钱财再多又怎样,静下心来看待这一切,你会明白所有人的人格是平等的,世界上谁也不会比谁高贵多少,这些身外之物是微不足道的。即使你再高人一等,也没有盛气凌人的资本。

    子曰:“君子不重则不威。”重为庄重,不是自命贵重;威乃威严,绝非八面威风。那些取得伟大成就的人,无论自己居于何等高位,身份多么尊贵,获得怎样的才能,他们都会以一颗平常心对之,从不标榜自己,更不会四处张扬、盛气凌人,尊重身边的每一个人,这是一种大气,一种成大事必备的品质。

    高山从不测量自己的高度,一个人又何须炫耀自己的某一所长。放平心态,谦和待人,如此,才是做人的真意。

    下面是发生在美国纽约曼哈顿的真实故事。

    一个晴朗的午后,在位于纽约曼哈顿的美国著名企业“巨象集团”总部大厦楼下的花园长椅上,坐着一个美国中年妇女和她的儿子,她很生气地在跟儿子说着什么。距他们俩不远处,一位六七十岁头发花白的老人正拿了一把大剪刀在园中剪枝。

    这时,妇人突然从随身挎包里拿出一张卫生纸揉成一团,一甩手扔出去,正落在老人刚剪过的灌木枝上。白花花的一团卫生纸在翠绿的灌木上十分显眼。老人朝中年女人看了一眼,什么也没说,走过去,拿起那团纸扔进了旁边的垃圾桶里,回到原处继续修剪灌木。

    哪知,中年女人又从挎包里揪出一团卫生纸扔了过去。儿子奇怪地问:“妈妈,你要干什么?”中年女人没有回答,只朝儿子摆了摆手,示意他不要说话。老人将这团纸也拿起来扔到垃圾桶里,谁知妇人随后又扔来一团纸。就这样,老人不厌其烦地捡了妇人扔过来的六七团纸,始终没有露出不满和厌烦的神色。

    这时,中年女人指着老人对儿子说:“我希望你明白学习的重要性,如果你现在不努力学习,眼前这个修剪灌木的老人就是最好的例子。将来你就跟这个老园工一样没出息,只能做这些卑微、低贱的工作!” 原来男孩学习成绩不好,妈妈生气地在教训他,面前剪枝的老人成了“活教材”。

    老人听到了妇人的话,放下剪刀走过来:“夫人,这是巨象集团的私家花园,按规定只有集团员工才可以进来。”

    妇人高傲地说:“那当然,我是巨象集团所属一家公司的部门经理,就在这座大厦里工作!”说完,她掏出一张证件朝老人晃了晃。

    老人沉思了一会儿,说道:“如果您不介意的话,我能借你的手机用一下吗?”

    妇人一边极不情愿地把自己的手机递给老人,一边又借机会开导儿子:“不是妈妈说,你看这些人,这么大年纪了,连一只手机也买不起,你今后一定要努力学习,长大了可要长出息哟!”

    老人拨了一个号码,简短地说了几句话,就把手机还给了那妇人。没过一会儿,巨象集团人力资源部的负责人急匆匆走来,妇人忙满面堆笑地迎上去,可是那位负责人好像没有看到她,径直走到老人面前,毕恭毕敬地站好。

    “我现在提议免去这位女士在巨象集团的职务!”老人指着妇人对负责人说道。

    负责人连声答道:“是,总裁先生。我立刻按您的指示去办!”

    妇人大吃一惊,原来这个人正是“巨象集团”的总裁,她颓然地坐到椅子上。

    老人用手抚摸着男孩的头,意味深长地说:“孩子,我希望你明白,世界上最重要的是要学会尊重每一个人……等你真正理解并学会怎样尊重别人的时候,你带着你的妈妈再来找我吧。”

    这位修剪树木的老人原来是学识渊博、才华横溢的商界领袖,更是心怀大度、从容淡定之人,他能够不厌其烦地捡妇人扔过来的六七团纸,还做得心平气和,恬淡安然,始终没有露出不满和厌烦的神色,这是一种朴素而伟大的人格魅力。而那位妇人仅仅因为自己就职于一家不错的公司就自以为高人一等,结果只能是自讨苦吃。

    老子曾经说过:“上善若水。”也就是说,最好的善,就像水一样,水可以无孔不入,可以根据不同形状来改变自己的形状。虽然水非常弱小,但是水滴石穿的事实却让人对它刮目相看。做人要像水一样,无论在什么时候,都可以变换自己的形状,容纳所有的一切;无论在任何时候,都可以将自己的头颅放低一点,因为成熟的麦穗总是低着头的。

    无论职务高低、身份贵贱,宠辱不惊,淡看沉浮,尊重身边的每一个人,这是维系人与人之间关系最基本的要素,也最能显示一个人的大气之风。

    破茧,方能成蝶

    莫泊桑曾说过:“天才,无非是长久的忍耐。”

    在人生这条道路上,有着无数的风雨冰霜、艰难险阻。倘若我们一遇到磨难就意志消沉,自暴自弃,不再为自己的目标努力了,可能一时比较痛快,但却永远不可能享受到成功的喜悦,人生也会显得肤浅和苍白。

    有一则小故事,读来颇有感触。

    冒顿是匈奴头曼单于之子。头曼单于死后,冒顿成为了部落的新首领。

    冒顿即位之后,邻国东胡觉得冒顿刚刚执掌大权,地位还不稳固,就想浑水摸鱼,敲诈他一笔。

    东胡王派出一个使者来到匈奴,使者向冒顿索要头曼单于生前所骑的千里马。

    冒顿虽然年纪不大,头脑却非常灵活。他心里很清楚,自己刚刚夺得单于之位,政权不稳,现在还不能与东胡王抗衡。可是如何去应对,他却陷入了沉思。于是他便召集群臣商议此事。

    大臣们都说:“千里马是我们匈奴国的宝物,不能给他。”众人纷纷怒不可遏,大有与东胡一决高下之意。只有冒顿一言不发,他静下心来想了想,然后摆摆手说:“我们和东胡是邻国,往来频繁,怎么能因为一匹马而把两国的关系闹僵呢?”

    于是,冒顿下令把这匹千里马送给了东胡来使。东胡使者牵着马,非常高兴地回去了。

    东胡国王见状,以为冒顿果真是软弱可欺,于是野心更加膨胀。没过多久,他又派使者来到了匈奴,这一次索要的是冒顿宠爱的一名妃子。

    面对东胡国王的贪得无厌,匈奴的大臣们愤怒无比,纷纷请求冒顿出兵讨伐欲壑难填的东胡国。

    可是,对于东胡一而再、再而三的无理要求,冒顿却显得并不在意,他说:“为了一个女子而得罪邻国,没那个必要。”于是,冒顿再次下令把自己的宠妃送给了东胡王。

    经过数年的忍辱负重,冒顿的部落变得强大起来。这时他决定亲自率领军队,立刻讨伐东胡。

    自从顺利得了宝马、美人,东胡王便认为冒顿是个软弱无能的人,他做梦也没想到冒顿单于敢来和自己打仗。因此,当匈奴大军突然杀过来的时候,东胡人被打了个措手不及,很快便溃不成军。冒顿并没有就此罢休,而是乘胜追击,亲手杀死了东胡王。

    冒顿之所以能够成功,就是因为他能够冷静地克制住自己的怒气和冲动,最后厚积薄发,马到功成。一个人成长的过程也是如此,人必须首先经历过无数的苦难,接受各种考验,意志才能得到磨炼,力量才能得到加强,心智才能得到提高,才能获取知识与智慧,也才能够有所成就。

    在《西游记》中,孙悟空几次气愤地提出,自己一个筋斗十万八千里把经拿回来,不就行了吗。能行吗?绝对不能!用今天的话来说,取经的过程,实际上就是唐僧及四个徒弟的成长过程,没有九九八十一难的考验和磨炼,也就不可能有正果的修成。其实,佛祖看重的不是那些经书,而是取经的过程。

    成熟的人懂得“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的道理,懂得风雨是成长的助推剂,挫折是前进的发动机。所以,他们总能以豁达、积极的态度看待人生的磨难,具有战胜磨难的勇气和信心,不屈不挠,进而使自身的能力和才华得以发挥和提高。

    “现代法国小说之父”、世界级著名大文豪奥诺雷·德·巴尔扎克曾说过:“苦难对于天才是一块垫脚石,对能干的人是一笔财富,对弱者是一个万丈深渊。”的确,伟大的人格无法在平庸中养成,只有历经坎坷、磨难后,视野才会开阔,灵魂才会升华。而巴尔扎克本人正是踩着磨难走向成功的天才。

    巴尔扎克虽为贵族出身,但由于母亲的冷漠无情,他不但缺少温暖的母爱,还觉得自己好像是家里多余的人,童年生活犹如噩梦一般。大学时期,他因想做一名文学家而不是父亲喜欢的律师,而与父亲的关系紧张,结果失去了稳定的经济来源,不得不靠四处打零工糊口。在此期间,他还进行着文学创作工作,但是他的付出并没有得到回报,那些作品不断地被退了回来。

    从学校毕业后,为了获得独立生活和从事创作的物质保障,巴尔扎特曾先后从事出版业和印刷业,皆告失败,后来还在与书商打交道的过程中受骗,以致负债累累。为了躲避债务,他不得不多次迁居,最困难的时候他每天只能吃点干面包,喝点白开水。但他挺乐观,他在桌子上画上一只只盘子,上面写上“香肠”、“火腿”、“奶酪”、“牛排”等字样,然后在想象的欢乐中狼吞虎咽。

    经历了太多社会中混乱的人情世故,遭逢了无数的否定和不幸,巴尔扎克的生活几乎是一团杂草,但是他并没有沉沦于这些痛苦的情绪中,更没有放弃自己写作的愿望,他在手杖上刻了一行字:“我将粉碎一切障碍。”他不断地追求和探索知识,对哲学、经济学、历史、自然科学、神学等领域进行了深入研究,积累了极为广博的知识和经验,终成法国现实主义文学成就最高者之一。

    被骗负债,屡遭退稿,穷困潦倒……这些磨难足以打倒一个人,但是巴尔扎克颇具大气,他不仅没有退缩,不甘沉沦,而且始终以积极乐观的心态去迎接苦难,接受苦难,战胜苦难,最终抵达了生命的巅峰。最好的才干往往是从烈火中冶炼出来的,神灵创造天才的方式,这般独特和不可思议。

    看来,一个成熟的人在经受磨难之时,要懂得把磨难看成是人生走向成熟与成功的“磨刀石”,而不要看作是人生的“绊脚石”,不是被动地承受外加的痛苦,而是把痛苦转化为内在抗争的力量。

    因此,面对坎坷时,我们要以豁达乐观的态度面对磨难,不仅要“经得起”磨难,更要主动去“迎接”磨难,在磨难中经受磨砺,如此就会化蛹成蝶,凌空飞翔,使卑微的生命放射出夺目的光彩!

    伸开手掌,你拥有全世界

    生活在都市的繁忙下,很多人总是喊着活得太累,工作压力大、生活负担重、人际交往复杂,为什么会这样呢?这正是因为很多人什么都不肯放弃,原本工作压力已经很大,却舍不得一次赚外快的机会;原本任务已经超出了自己的能力,却碍于面子不肯放弃;提出的方案已经被否定,却总想再改改能得到上级的肯定。就这样,我们给自己的人生背篓里放满了重物,哪样也舍不得抛弃,结果人生的每一步都疲惫不堪。

    放弃,需要勇气;放弃,是种境界;放弃,是痛定思痛后的清醒,是超越世俗的大智慧,是画龙后的点睛,更是深刻后的平和。正如一句话所说:“握紧拳头,你的手里是空的;伸开手掌,你拥有全世界。”

    每个人的一生总会经历各种抉择,什么都想要,什么亏都吃不了,只会一次又一次地失去,并且让损失越来越大。如果你不能理解这段话,不妨看看下面这个故事。

    有一家公司在城市偏僻的地方买了一块地皮,由于价格低廉,公司老板非常满意。

    老板买完地皮之后就开始投资建造一座豆奶加工厂,他认为这是一个低投入高回报的行业,自己一定能成功。但是事与愿违,公司从兴建伊始就开始亏损,远没有当初计划得那么好。但是公司老板不愿意放弃,继续投入了几十万资金。他相信,过不了多久,公司就会峰回路转,实现预计的盈利目标,可没想到几十万又打了水漂。

    老板认为是公司设备不够先进,影响了生产效率和质量,又投入了80万元引进了德国的高端生产设备,但是理想和现实有巨大的差距,公司仍然在亏损。

    原来豆奶市场在当地已经很饱和了,而他的公司又是一家新公司,根本没有品牌竞争力。但是公司已经投入了100多万元,管理者想要放弃,却又不甘心自己的努力付诸东流,于是又投入了300万元,希望可以置之死地而后生,但是投资依然是泥牛入海,一点成效都没有……

    最后,老板为了豆奶公司倾家荡产,没有赚到一分钱,令人扼腕叹息。

    就是因为不懂放弃,一开始的不良投资最终拖垮了这位老板。其实,放弃并不是那么可怕的事,懂得放弃,是为了更好地生活。

    诗人泰戈尔说:“当鸟翼系上黄金就飞不远了。”想要获得自由,就得放弃黄金,如果什么都想要,到头来可能什么也得不到。

    是啊,如果一件东西不再属于自己,就算穷尽所有力量也不能得到时,放弃会是非常明智的选择。如果不肯放弃,死抓着那件东西不放,就很有可能为自己招来麻烦。

    还有三个月,方方和晓娜就要研究生毕业了。两个人都是品学兼优的学生,都有着同样的留校执教的理想。但留校的名额有限,学校在做出选择时,总是更偏向于从本科时就在本学校就读的学生。方方和晓娜虽优秀,但都是从外校考来的,前景并不明朗。

    某天,晓娜的生日,她兴致勃勃带了外卖和啤酒邀方方同食。酒至酣处,头重脚轻的晓娜一个不小心,将手中的空酒瓶从四楼阳台上丢了下来。酒瓶虽未砸到人,但横飞的碎片还是让恰巧路过的人触目惊心,人们议论纷纷,终将此事传到学校领导耳中。

    被通报批评后,方方觉得自己留校的机会十分渺茫,便不再痴等考核结果,开始找工作。恰巧此时是各大知名企业来学校招人的高峰期,方方顺利和一家国企签订了合同,三个月后正式入职。晓娜却一直没有动静,她说,自己是研究生会的骨干,导师又对她印象颇佳,只要写封深刻的检讨信给学校领导,必定还有希望。

    三个月过去了,方方开始正式上班,晓娜却仍待在学校等结果。很可惜,她最后还是被淘汰,她不得不四处奔波去找工作。

    方方是明智的,她知道与其花大把精力去挽回无法扭转的事情,不如放弃原有的,重新寻找适合自己、能给自己带来同等利益的。晓娜有些执拗,期待的事情明明已经很难再实现,她还是不愿意离开,费尽心力做无谓的努力。然而,机会不等人,把时间蹉跎在这件事情上,就会失去抓住另外一件事情的机会。

    有时候,真正弥补遗憾的方法,不是挽回而是放弃。及时地放弃,及时地转战另一个战场,就会看到更多不一样的精彩。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