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有风的自由,云有云的温柔
不知道是不是因为小时候看过太多童话,我们总是憧憬着完美的幸福生活。而现实中,总有太多琐碎的烦恼将我们和理想的生活隔开。我们常常因此羡慕着别人,别人的生活似乎总是更加轻松、更加愉快、更加接近我们的理想生活。
然而,谁也不是真正地生活在了无烦恼的天堂之中,那个你羡慕的人何尝不是在羡慕着他人;而你也许不知道,此时你正度过的平淡无奇、漫不经心的生活,又被多少人偷偷地羡慕着。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总是习惯与别人进行攀比,比如与别人比拥有得多与少,过得是否舒心或幸福。当我们与别人比较的时候,自然无法对自己已经拥有的东西或事物进行欣赏,这样我们自然就很难快乐起来。殊不知,只要我们用心地去感受,那么就会发现,其实最精彩的生活就握在我们自己的手中!
从前,有一个农夫终日以砍柴为生。一天,他背着砍完的柴沿着道路回家,路上看到一只受伤的银色的小鸟可怜兮兮地躺在石头上。
这只银色小鸟非常漂亮,羽毛发出耀眼的银光。农夫非常喜欢,就将小鸟带回了家。在他的悉心照料下,没多久小鸟就痊愈了。
银色小鸟在疗伤的过程中,对农夫产生了依恋和感激之情。但是,它能为农夫做的,就是每天唱美妙的歌曲逗他开心。
可是有一天,邻居就告诉农夫:“你这只鸟有什么好呀,我听说山上有一种浑身都长着金色羽毛的鸟,是世界上最金贵的鸟。”农夫听后便记在了心里,于是他每天到山上砍柴时便四处寻找那只有金色羽毛的鸟。
银色小鸟感觉到了农夫的冷漠,于是觉得农夫不再需要它,从此不再唱歌了,最后更是伤心地离开了他。就在银色的鸟腾空飞起的时候,农夫却瞥见了它翅膀下的金色,原来这只银鸟正是邻居口中的金鸟啊!于是,农夫拼命地呼唤着那只鸟,可是它却越飞越远,再也不回来了。
农夫拿银色的鸟与金色的鸟进行比较,最终才让自己失去了本已在手的幸福鸟!也就是说,在很多时间,最珍贵的东西都掌握在自己的手中,只要自己用心去体会、去好好把握,便能体会得到。
弱水三千,能捧掬而饮的不过一瓢。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喜乐、自己的伤悲,当你对自己所拥有的一切熟视无睹而羡慕着别人的幸福时,你可知道,在你身后,又有多少人羡慕地看着你拥有的生活?
张爱玲说,人生总有红玫瑰和白玫瑰。选择了红玫瑰的,最终总会羡慕白玫瑰的纯净洁白;选择了白玫瑰的,却又会思念红玫瑰的热情娇艳。人生不可能同时走在两条路上,你羡慕别人拥有的东西时,你可知道,你也正拥有着对方不曾拥有的独一无二的人生。
幸福不需要攀比。从现在开始摆正你心中的那杆秤吧。不要过分地拿他人的光鲜与自己相比,要学会坦然接受,接受生活中的点点滴滴。如果一味地活在对别人的羡慕和对自己的不满之中,那么你就会陷入迷茫和混乱的生活之中。其实世间万物都有自身的、独有的特点,少点比较,才能感受到其中的乐趣。
有位著名的华裔数学家,他在年轻的时候赴美学习。22岁时,他从美国加州大学毕业。同他一起毕业的同学,为了能够赚更多的钱,都选择留在了美国一些大公司和大企业中。然而,他却放弃了优越的环境和待遇,毅然回国。他很清楚,自己热爱科学,热爱国家,将来一定要做一名国内一流的数学家。
刚回国后,他拿的工资很是可怜。当时他要供养家庭,有时他也会感觉到累,可是他依然坚持自己的理想,在数学研究的道路上艰难地前进。
在30岁的时候,他还依然买不起房子,生活依然平平淡淡,甚至有些艰苦。在几年中,他和家人都住在租来的地下室内,吃着最简单的饭菜。即便这样,依然没能动摇他内心的理想。在这个时候,和他一起毕业的同学已然月收入达到几十万美元,甚至成了月收入百万的小老板。
他看到同学的成就后,并没有因此感到失落。看着他们开着高档的车子,拥着漂亮的妻子,他依然坚持着自己的理想。他知道自己想要的是什么,他要朝着那个目标一步步地走下去。
在35岁的时候,他终于一举攻克了两道世界级数学难题,赢得了世界的赞赏。
看到别人的成功,这位数学家并没有羡慕,也没有眼红,更没有拿自己与他人进行比较,而是依然坚持着自己的理想,最终取得了巨大的成功。
数学家的经历告诉了我们这样的道理:别人的生活也许看起来很辉煌,但那未必适合自己。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精彩,不必用他们的成绩来衡量自己,也不必苛求自己去超越别人。
人生苦短,需要把握当下
生命比我们想象得更加短暂,当我们在为昨天的过失而懊悔的时候,当我们在为明天的忧虑而担心的时候,人生的大半时光,竟就在这样的瞻前顾后、患得患失中一晃而过了。
要知道,在任何情况下,时间的长河也不会因为我们而停留片刻;四季的轮回也不会因为我们而驻足不前;生命的年轮不会因为我们还未完成的理想而静止……世间万物都有规律可循,生老病死的规律无人可改。唯有面对,唯有珍惜每一个当下的时光,我们才能展望到明天的幸福。
有一个天使很热心、很善良,他时常到凡间去帮助人,希望能够让更多的人感受到幸福和快乐的味道。
一天,天使遇到一位诗人,他的妻子温柔美丽,儿子活泼可爱,还有一群热情善良的朋友,但是他却总是愁眉不展,唉声叹气,看起来十分不快乐。
天使走上前,问他:“你看起来十分不快乐,我能够帮助你吗?”
诗人对天使说道:“我什么都有,但是只欠一件东西,你能够满足我的愿望吗?”
天使回答说:“可以,你缺少什么呢?”
“我缺少的是快乐!我的儿子太调皮,很不听话,天天把我闹得心神不宁;我的妻子尽管温柔,但是我们没有共同的话题,每天也说不上几句话;我的朋友们更是烦人,有事没事都来家里拜访,打扰到了我的生活……”
妻子、儿子、朋友都不能让他感到快乐,这下子可把天使难倒了。天使想了想,说:“我明白了,好吧,我满足你的愿望。”然后,他将诗人周围的所有人都带走了,只剩诗人孤零零地一个人生活在人间。
一开始,诗人还很高兴,但没过几天,他就意识到没有了儿子的欢闹、妻子对他的体贴、朋友时常对他的鼓励,生活顿时变得凄凉无比,他才知道原来自己的生活是多么幸福。他后悔莫及,觉得自己活在世界上已经没有任何意义了,便准备死去。
正在这时,天使又来到诗人的身边,并将他的儿子、妻子和朋友又还给了他。诗人抱着儿子,搂着妻子,站在朋友们中间,他满脸笑容,不停地向天使道谢,因为他现在得到真正的快乐了。
其实,我们在生活中得不到幸福,是因为我们不懂得珍惜当下我们所拥有的。我们总是想着前方有“天堂”,或者想着未来有更好的东西,于是忽视当下所拥有的。殊不知,你本身所拥有的东西正是你能够真正把握住的,只有认认真真地享受当下所拥有的,才能够算得上是真正的幸福。
天地万物,自然轮回,我们生活在这样的一个空间内,必然要遵守生老病死、稍纵即逝的规律。历史不会为我们守候,生命的年轮总是随着日出日落而辉煌、消遁,而幸福的生活就在此刻。只要你能珍惜当下所拥有的,才能享受到生命永恒的快乐。为此,劳累一天,精疲力竭还要加班加点的我们,是否也应该尽快地停下脚步审视一下自己:这样的忙碌是为了什么?我们生活的意义究竟是什么?生命的价值又在哪里?
人生苦短,当我们将脚步慢下来,也许我们就会幡然醒悟,在当下的这一刻,享受当下所拥有的东西,才是上天赐予生命的重要意义。
此刻,是最美的礼物
我们总是寄希望于下一刻的未来,总觉得下一个未到之地会有更美好的风景。行色匆匆中,游览的目的似乎不再是欣赏风景,而是为了到达某地;到达之后也并没有完全融入和欣赏,又急切地赶往下一个地方。如此,我们的心永远处于无法安放的颠簸状态。
下一个景区、下一个假期、下一栋房子、下一份工作、下一个目标……我们匆匆走过此时此地,因为坚信“下一刻”的美好。下一刻就是我们看不到的未来。诚然,憧憬未来、心怀希望的确可以让人备受鼓舞,但只把眼光盯住下一刻而忽略这一时,却是极大的空想和虚妄。我们正错失的这一刻也许就是期待已久的“下一刻”。
事实上,快乐也好,幸福也罢,都是一种感受,具有即时性。它并不是来自于几天、几月、几年的等待,而恰恰就是我们此刻所拥有的时光。身心所感的此刻,不仅是独一无二的,而且也是我们唯一能够把握的。未来只存在于想象之中,我们永远不知道下一时刻会发生什么。如此,对未来的空想远不如对现在的把握。
著名作家斯宾塞·约翰逊写过一本名为《礼物》的书,讲的是一位充满智慧的老人告诉孩子,这世上有一个特别的礼物,可以让人生获得更多的快乐和成功,可这个礼物只有依靠自己的力量才能找到。
于是,从童年到青年,这个孩子用尽所有的办法四处找寻,越拼命寻找,越感到生活得不快乐,而他生命中的礼物自始至终都没有出现。到后来,年轻人决定放弃,不再没有目的地追寻。而此时他赫然发现,苦苦寻找的东西原来一直在他的身边,这个人生最好的礼物就是——“此刻”。
时至当下,也许还有不少人都在像这个孩子一样,寻寻觅觅有形的“礼物”,却往往忽略了自己早已拥有的礼物——无形的“此时此刻”。在这个充满不安和焦虑的时代,这份“礼物”就显得更能帮助我们重新发现工作和生活的真谛。
逝者不可追,来者犹可待。即使你每天祈祷一百遍,你也不可能回到从前,或者提前到达以后,而生命正以令人难以置信的速度飞快地溜走,我们生活在完全独立的今天里,今天才是最值得我们珍视的唯一时间。
内心的平静、个人的成就都取决于我们是否活在现在这一刻。这是因为,无论未来将会怎样,抑或过去曾经怎样,结果都是相同的——我们因为没有关注当下而错失了最真实、最美好的现在。
莉娜今年已经60多岁了,可是最近她身心备受打击,倒霉的事情接踵而至:丈夫刚去世不久,儿子又坠机身亡。一连串的打击让她的心都碎了,她不知道今后的路自己能否坚持走下去,整日郁郁寡欢。
一段时间后,为了生存下去,莉娜打算重新到外面找一份工作,但是当这个念头冒出来的时候,她自己都震惊了:“我已经60多岁了!谁会给一个老妇人提供工作的机会呢?即便有人愿意,一个60多岁的老妇人能干些什么呢?”
她不停地担心别人嫌她老,担心别人嫌她动作迟缓,担心自己无法承受别人要求的工作强度……这一系列的担心更让她怀念过去,怀念丈夫在世的岁月,由怀念而生悲痛,又重新陷入丧夫的阴影中不能自拔,结果病倒了。
了解到莉娜的病情和生活情况后,主治医生对莉娜说:“你的病情太严重了,需要长期住院治疗。但是你又没钱……我看这样吧,从现在开始,你可以在本院做零工,每天打扫病人的房间,以赚取你的医疗费用。”
反正没有比这更好的活法了,而且就目前经济窘迫的情况来说,她似乎根本别无选择。于是,莉娜开始手握扫帚,每天不停地在医院里忙碌。慢慢地,她不再担心什么,内心也恢复了平静,因为她实在太忙碌了。
寂寞、担忧被驱除了,莉娜的身体也就好了起来。而且,三年的时间里,由于经常接触病人,莉娜对病人的心理也了如指掌,后被院方聘为陪护。忧伤也开始向她挥手告别,她觉得自己新的人生要开始了。
如今,71岁的莉娜已经成了该医院的心理咨询师,她办公室的墙上有这么一句话:“过去已经过去,明天尚未到来。只要肯用行动充实生命中的每一个‘今天’,勇敢向前,机会就在柳暗花明间。”
“昨天的痛,已经承受过了,有必要反复去兑现吗?明天的痛,尚未到来,有必要提前去结算吗?只要肯用行动去充实生命中的每一个‘今天’,勇敢向前,机会就会在柳暗花明间。”这句话说得多好!
现在,我们唯一能选择的是珍惜现在已有的,那春天美丽的花、夏日清爽的微风、秋天丰硕的果实、冬日和煦的阳光,那得之不易的机会,那美好的幸福时光,那大好的青春年华……好好珍惜现在我们拥有的一切,不要让它成为将来的遗憾,充分地享受每一个真实刹那,人生就是充实而完美的。
顺其自然,享受宁静
生活,看似宏大的命题,其实总结起来,不过甜与酸、苦与乐。驾驭生活,就是要学会享受甜、承担苦。人们很容易在乐中忘乎所以,又在苦中自暴自弃。这样的生活态度,势必无法带来成功和幸福的人生。只有在成败之中保持内心的从容淡定,以顺其自然的平静心来面对一切,才能不被情绪左右,在人生的大道上笔直向前。
在古代有个贤明的国王,国王身边有一位才华出众的宰相。不幸的是,这位宰相不到40岁就英年早逝,国王需要选出另一位贤臣接任他的位置。
候选人有两个,一个是前任宰相的副手,另一个是内阁大臣,两个人年纪相当,都有优秀的能力和深厚的学识,国王为选谁出任宰相大伤脑筋。最后,国王想到了一个办法,他派手下秘密出宫,分别告诉那两个人:“根据我的消息,国王明天就会任命你为宰相!”
听到消息后,两个人的表现截然不同,副宰相兴奋得一夜睡不着觉。多年来的梦想就要实现,他怎么会不兴奋?另一位大臣却镇定自若,丝毫没把这个好消息放在心上。国王听了手下的汇报后,摇摇头说:“听到能当宰相就睡不着觉,这么没有平常心的人,怎么能扛起一个国家的重担?”第二天,国王宣布由另一位大臣出任宰相。
试想一国宰相日理万机,今天遭遇粮食危机,明天面对外敌入侵,如果遇到事情就连觉都睡不好,如何保持好的工作状态?于是他选择了更有平常心、更加懂得顺其自然的那一位大臣。
要知道,正如硬币的两面一样,人生的快乐和痛苦是相伴而生的,它们经常交替或交织地存在于人们的感受之中。用超然的心态看待苦乐年华,以平和的心境迎接一切挑战,这是一种宠辱不惊、能屈能伸的弹性心态,而这种弹性心态往往会使祸患离身,福泽绵长,缔造沉静而安然、充实而辉煌的人生。
顺其自然的人生态度,不只让我们获得看淡成败的超然,也让我们在面对挑战时更加从容,从而更加自信,更易成功。
常听说这样的例子,有学子寒窗十年,却在高考时因为患得患失、过分紧张而发挥失常;而把高考轻松地看成一次普通考试的学生,却可以超水平发挥。紧张的心态让人难以专注,而淡然的心却可以自如发挥。
在生活中,我们的心灵也是波动的,常常无法得到安宁。外界的喜乐、诱惑、伤害,随时都在缠绕我们,激起我们的情绪。当我们在爱恨情仇中沉浮,感到痛苦和失落、悲哀与叹息时,我们由衷羡慕那些“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隐士,认为他们超凡脱俗,而自己却是芸芸众生中的庸碌之辈。我们却不曾想过,自己也可以一样做一个闹市中的隐士,在诱惑面前保持低调与冷静,在风浪面前保持心平气和、不急不躁。
一位商人拜访一位隐者,他走过崎岖的山路才找到隐者隐居的木屋。一路上,他的心被恐惧占据,坐下之后他问隐者:“住在这样的深山,面对随时会有狂风暴雨的大自然,可能还会遭遇盗贼和猛兽的袭击,你难道不害怕吗?”
隐者说:“难道你觉得你比我安全?你难道不是要随时面对强大的压力?你面对的不是强盗,是笑里藏刀的对手;不是猛兽,却是比猛兽更凶险的交通意外,你难道不害怕吗?”商人说:“我已经习惯了这种生活。”隐者说:“同理,我也习惯了这种生活,我们都是顺其自然的人。”
在繁忙的都市,我们很难有山林隐士的境界,但至少我们能够让自己修炼出一种达观的心态,对待事业,要明白有成功就有挫折;对待感情,要知道有收获就要付出;对待人际,要理解人有善的一面、就有恶的一面……当人们能够平心静气地看待周围的一切,将一切看得“平常”,他就能收敛很多不必要的脾气和对命运的恐惧。
“自然”这个词包含了多重含义,它既指大气土地、阳光水分、人类和万物,也指水从高处流向低处、花开就会花落这些不容改变的定律。人生也有“自然”,有生老病死,有福祸参半,有沉浮挫折,在这样的“自然”面前,唯有像看待长河东流一样看待生命中的困境,才能做到处变不惊,也才能在逆境中寻找到出路。
生命的价值在于接受自然、征服自然,生命的真味就在于顺其自然、感受自然。当我们为得失感叹、为输赢计较的时候,千万不要忘记,一颗宁静的心才是生命的最好伴侣。它能够陪你面对一切风雨,给你真正的安宁与享受。
空杯,方能容纳
“看成败,人生豪迈,大不了从头再来。”歌中如此唱道,的确,生命有太多的变数,而人生却偏偏没有彩排。在人生的迷宫中,我们总有走上岔路的时候。这时候,我们是坐在原地拒绝回头,一味埋怨生活的不公,从此将错就错消沉下去,还是重整旗鼓,从头再来呢?
答案显而易见,只有过不去的人,没有过不去的事。只要我们时常从思想上、意识上给自己“归零”,让人生从下一秒从头再来,我们的人生还是可以精彩的。所以,心态上的重新开始就是我们人生的第二次起跑线。
人生要重新开始,就需要一种空杯心态,其含义富有哲理,即一个装满水的杯子很难接纳新东西,如果想获得某方面的进步,需要先把自己想象成“一个空着的杯子”,而不是一个装满水的杯子。
很久以前,一个小有成就但心气颇高的年轻人去一个寺庙拜访一位德高望重的老禅师。当老禅师接待他时,年轻人自认为自己各方面的造诣很深,言谈之间,自然流露出了对大师的傲慢无礼。
老禅师轻轻地笑了笑,但他还是殷切地给年轻人倒茶水喝。可是在倒水时,杯子明明已经满了,老禅师依然不停地往里面倒水,结果自然是水洒了一地。年轻人在一旁,喊道:“大师,杯子里的水已经满了,您为什么还要往里倒水呢?”
老禅师由此说出禅机,“是啊,既然杯子已经满了,水怎么还能倒得进去呢?”禅师的言外之意是,既然你已经很有学问了,为什么还要到我这里来求教呢?
听罢,年轻人大悟,深刻认识到大圆满还需要“空杯心态”。
重新开始,看似是放弃过去拥有的一切,实际上却是一种更广阔的拥有,因为它赢得了可以无限发展的空间。正如一张白纸最大的优势就是它的空白,有最大的自由让人去描绘,从而可以画出最新、最美的图画。
生命如同一段旅程,如果你希望这唯一的一次旅程是快乐而轻松的,那么就超脱一点、自由一点,放下过去的包袱,丢弃掉那些多余的负担,丢掉那些旧的恐惧、旧的束缚、旧的创伤,放下任何不值得背负的东西。
要知道,天使之所以能够在高空中飞翔,是因为她有双轻盈的翅膀。当给她的翅膀上系上了多余的包袱,她就可能再也飞不远了。我们也是如此,只有把不该记忆的事如流水般忘掉,才能让一颗自由之心越过尘世,在广袤的天地间翱翔……
重新开始是一种积极的心态,是一次重新的定位,查找自己的不足,不断完善自我,让思想变得更加自信,思维更加活跃,行动更加谨慎,时刻保持一种乐观的态度去应对新一轮的机遇和挑战。
贝利是20世纪最伟大的足球明星之一,被许多球迷尊称为“球王”。 在他二十多年的足球生涯中,总共参加过1364场比赛,共踢进1282个球,而且创造了一个队员在一场比赛中射进8个球的纪录。
贝利超凡的球技不仅令亿万观众如痴如醉,而且常常使球场上的对手拍手称绝。在他个人进球数满1000个时,有记者采访他时,这样问道:“在这1000个进球中,您认为自己哪个球踢得最好?”
贝利的回答耐人寻味,就像他的球艺一样精彩绝伦,他淡淡地回答道:“下一个。”
正是这种让所有的荣誉从下一秒开始重新记数的心态,让贝利一次次站在了新的起跑线上,对未来充满了憧憬和希望,创造了足球场上一个又一个的奇迹。不管是个人还是单位,我们都应该向贝利学习,时常给自己“归零”。
每逢冬天到来的时候,许多树木脱掉茂盛的“装束”,变得光秃秃的,让人不免有些惋惜。然而,细想之后,你就会发现,它们是将自己暂时重新放回起跑线上,是在积蓄能量,等待在下一个灿烂的春天到来时重新开始。
只有暂时放下患得患失的浮躁,在吐故纳新之后轻装上阵,把昨天的失败和忧郁删除,将今天的成功和欣喜隐藏,才能焕发出蓬勃向上的朝气,迸发出勇往直前的拼劲,打造出无所不能的人生。
当重新开始成为一种延续的常态,一种时刻要做的事情时,我们也就获得了“相信我能”的力量:相信,我们定能用一个崭新的姿态迎接新的挑战,不断发展、创造新的辉煌,在成功的道路上越走越远。
安逸比痛苦更可怕
有些人总是胆怯。让他去谈恋爱,他怕失恋;让他去冒险,他怕受伤;让他去创业,他怕失败……总之,他什么都怕,就怕自己受到什么伤害,破坏了已有的安逸生活。那么,他们梦想中的安逸生活是什么呢?就是维持在一个小圈子里,有还算稳定的工作、还算安乐的家庭。其实这种想法没有错,平平淡淡才是真。但是,如果平淡的前提是害怕,平淡就变成了一种逃避,他们在这种生活中得到的不是“真”,而是百无聊赖。
为什么人们都害怕离开安逸的环境?因为在安逸中,一切都在自己的掌握里,没有什么危险,也不会有意外。数着日历,每个月的第一天和最后一天不会有任何区别。习惯是可怕的,一旦习惯了这种周而复始的生活,一切平庸就都可以被接受,激情也就无从产生。而没有激情的生命就像枯井,没有人会注意,它自己也渐渐忘记了自己的功能。
一个老人辛苦劳作一辈子,儿子在大城市考上了博士,找到了高薪工作,还娶到一个对他十分孝顺的妻子。夫妻俩一致决定将农村的老人接到城中安享晚年。
儿子孝顺,老人很高兴,但他到了城里后,每天只能在房间里干坐着,根本不知道干什么,他很想去锄锄地,放放牛,割割草,或者养几只猪,但在城里这些都不可能。儿子和媳妇倒是从不亏待他,小区里人人都羡慕他的福气,但老人却一天比一天没精神,终于有一天,他病倒了,躺了两个月,跟儿子说道:“我如果继续在这里待着,肯定活不长,你们还是让我回老家吧!”
儿子听了大吃一惊,媳妇更是不同意,老人说:“我知道你们都孝顺,不过,我习惯了劳动,享不了清福,不让我做点什么,我就觉得全身不舒服。”在老人的一再坚持下,夫妻俩只好将他送回了农村。老人回去后,果然再也没有生过病。
习惯了劳作的人,很难适应安逸,不是说这位老人没有“享福的命”,而是他的福不是天天坐在家里无所事事。青年人提到自己想要做的事,往往茫然迷惑,他们想做的事很多,但不知道最该做哪一件;老人们不同,他们想做的事不多,但都是自己最喜欢的。很多时候,安逸意味着无所事事,劳作虽然辛苦,甚至有时候带来痛苦,但给自己的心灵满足,却是别的东西替代不了的。所以,人们拒绝安逸,就是拒绝一种空虚的生活状态。
也有人会问,历经沧桑的人不都在追求安逸生活?别忘了,他们已经具备了安逸的资本。这种资本不只是经济上的,还是心理上的。他们经历的东西多了,甚至可以说,没有什么没去经历过,所以也就不会后悔,也不会羡慕那些正在经历的人。从一开始就选择安逸的人则不同,他们一辈子都注定要看着别人的精彩,即使那精彩难免也伴随着失落,但却是丰富的人生。难道他们不眼红吗?他们还没这种觉悟。
宁愿去经历沧桑,也不要在安逸的环境中碌碌无为,这是有智慧者的共识。最需要警惕的,并不是突然袭来的痛苦。面对痛苦,我们都在全副武装,丝毫不敢大意。最需要注意的是胜利后的麻痹,那才会让你在刹那间失去所有。沧桑之后,人们拥有的应该是更加成熟的心态,而不是完全松懈,再也没有热情,那就辜负了生命的本意。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