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同午饭后就去了屯子沟。
李同到屯子沟的时候,沟里满山遍野已弥漫起浓浓的黄昏炊烟。
这会儿,眼看就要进村子了,窝了一下午心火的他仍然没彻底熄掉。他老想着上午的事。
早上,他把信访局长叫到办公室了解县里情况,信访局长居然扛着一麻袋信访信件来见他。李同没料到上任第一天就遇上这样一个难堪的场面,他一脸震怒地从那袋信访信件中挑出一封来,而那信居然没拆封。
信是屯子沟的村民联名上访写的,村民们说村里干旱严重,想造口井解决生活用水问题,村民们还说因为经费的问题已是第十次向县里联名提出请求了。
李同到了屯子沟没去村委,就直接去了村支书老杨的家。
李同推开老杨家的院门,看见院内石磨边有一个老汉正盘腿坐着很惬意地抽着旱烟。
“你们是……”老汉看着眼前两个衣冠楚楚的陌生人,心忽然颤了一下。
“这是新来的县委李书记。”县委办主任解释道。
“县委……李书记?……”老杨有点木讷,他揉了揉眼,看着李同。
“今天来看看大家。”李同说话时把身子往石磨靠了靠。
“有啥好看,沟还是这条沟,村还是那个村。”老杨又揉了揉眼,却揉出一把老泪来。
李同的到来着实让老杨感到十分意外,他心里一阵嘀咕,现在的官咋变得神出鬼没了,没接到镇里通知说来就来了。打从上县城上访后,不知为啥,他就天天坐在这儿等那些当官的,可是等了几年也没有见到一个。今天居然来的是县委书记,不是一般的官,这让他感到很意外。
“能进去坐坐吗?”李同问。
“随便。”老杨说。
县委书记大老远跑到自己家里来,老杨做梦也想不到。老杨对当官的有成见,李同心里却很清楚。
晚饭的时候,李同在和几名村干部围着火炉子拉话。
“村里的生活怎样?”李同问。
“都很好。”村干部们齐声答道。
“集体经济呢?”
“还行吧。”
“那为啥为了一口小小的井就上访了十多次呢?”
“井?……”
李同这一问,把全屋子的人问住了。
“公事饭桌上聊吧。”老杨爱人看着大伙都哑巴一样不吭声,就出来打圆场。
晚餐只有三个菜——豆腐、青菜和红烧肉。办公室主任看不过去,正想说什么,却被李同一把按住了。
村干部很多已吃了饭,这会儿全让李同请上了桌。家里根本就没啥菜,能弄上一碗红烧肉对老杨来说也算是给足面子了。李同一直在看老杨,他很想从老杨的眼睛中读出点东西来。可老杨只顾着扒饭,连头都没抬一下。李同觉得很有意思,对他来说这样的场面还是第一次碰到。在来这个县之前,他到过的穷村多着呢。
李同夹了一块肉往老杨碗里放,老杨原本吃得很认真,突然见有东西从眼前飞过来,就捧着碗避让。李同不注意老杨这一手,夹肉的手忽悠忽悠颤抖了几下,一不小心就把整块肉掉在了地上。
“呀!”老杨失声叫着。
“没关系,我来捡。”李同边说边弯下身子用筷子轻轻地夹起了那块肉。
老杨依然木讷地望着李同,他想不出这个县委书记会怎么去处理这块肉。李同没把那块肉放在桌子上,而是用嘴吹了吹沾在上面的沙土,然后放进嘴里有滋有味地咀嚼起来。
这个小小举动让满桌子的人惊呆了。
“李书记,你是好人哪!”老杨深情地说了一句。
“我小时候在农村经常遇到这样的事,习惯了。”李同笑着说,“今天要不是见到大家的上访信,现在我不会在屯子沟吃饭,不过这顿饭迟早是要吃的。”
那晚,李同就住在了老杨家里。
屯子沟的村民后来都说,李书记其实那晚根本就没睡在老杨家里,他和老杨两人一直沿着屯子沟村的小溪慢慢地走到天亮,至于两人说了些啥话,谁也说不清楚。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