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不到可以交流的人
新年到了,收到了朋友传递给我的“幸福”。这是一组荷兰谚语,题目叫:幸福的开始,共计分26个页面打开。谚语的内容精辟得让我十分喜欢:有了钱,你可以买到楼,但不可以买到一个家;有了钱,你可以买到钟表,但不可以买到时间;有了钱,你可以买到床,但不可以买到充足的睡眠……
据介绍,这则谚语已经环绕地球走了八圈了,我只要把这组谚语在四天内传递给十个以上的人,我的幸运就会降临。我给很多好朋友发了这组谚语,他们都说喜欢,也有笑我“小儿科”的。此刻我想到了小章,我把“幸福的开始”发给了小章,也算是对小章经常给我发打油诗的回报。
相信很多人都读到过这组谚语,一定很少有成年人虔诚地做过这种真情传递。我不然,我是带着一份信念认认真真地传递这则谚语的。我的始终相信执著,让我一直葆有年轻孩子的生命特质:天真、顽皮、有梦……
电脑是小章心灵的一扇窗,宽带维系着她生活的信心和希望。
“我的人生经历,先是完全的糊里糊涂,后来接触到真实的社会,看到的全是阴暗的东西,我非常抵制潜规则……我找不到可以交流的人,我很想做些有益于社会的好事,我太孤单了,大家见怪不怪、明哲保身,我非常厌恶和反感,我不愿意呆在这种地方,这也是我想把孩子培养好的原因。”听小章讲话,真的需要一双会听的耳朵,她满腹牢骚的背后,其实是她对崭新生活的无限向往。小章说她既不喜欢坏人,也不喜欢所谓的好人,其实更不喜欢她自己这样的性格。我感到她喜欢电脑,她一直在苦苦地寻求依靠,寻求帮助,寻求耐心听她倾诉的耳朵。寻找,就一定能够找到,我相信幸运会降临到小章的头上。小章的幸运,一定不同于她爸爸老章的幸运。
儿子会讲故事了,逻辑思维能力和语言组织能力特别强,经常会说出让小章意外而惊喜的话语。“孩子的潜力真大啊。”小章很是感慨。“真好,祝福你们!你会成为最优秀的妈妈的。”我说。真心祝福别人的时候,我的心湖一直荡漾着幸福。
孩子要懂人情世故吗
请教一下,你的孩子是否懂得人情世故呢?怎样对孩子进行这方面的教育呢?客气提问的同时,小章有了一番十分真诚的分享:我作为最为迂腐老师的子女,做了最需要懂人情世故的职业,我内心的反差是极大的,用冰火两重天来形容一点也不过分。
我说,我的孩子很懂人情世故,我一直利用生活中正在发生的最真实的东西,帮助引领我的孩子。我也许不是个优秀的作家和老师,但我一定是最用心用情地陪伴孩子成长成熟并有了一定成功见证的爸爸。就在不久前,我和女儿一起吃饭时,有了一番对话。女儿说:“一个人要长大,最重要的是要有双慧眼,能识人识事,尤其是要看得出坏人坏事。”我说:“很好,第二重要的是有张严实的嘴巴,不乱说坏人坏事。”第三呢?我们讨论了好久,最后达成共识:要有抗拒坏人坏事对自己干扰的能力。三点一归纳就成了一组词:看得懂,管得牢,抗得住。
我问女儿:“这三点,我们能得多少分啊?”女儿回答得应该是过于骄傲了些:“全是满分。”我大笑着继续问:“那我们的发展改善的方向在哪里呢?”女儿接着回答:“用你教育孩子‘往回拉’的三字真经,那就是不要看得太明白,不要说话太严谨,不要太过抗干扰,随性些,放松些。”
我被女儿的话语弄得一愣一愣的。是的,我和女儿是太过明白,不做糊涂事情的人。女儿的现状,是天性使然,也有和我长期生活在一起的原因,我就是我女儿的成长环境。哪家的钱能借,哪些人家的饭不能吃,类似的问题,我们都是和孩子一起面对的。生活当中就是这些家长里短,我们利用琐碎,成就了孩子的坚定、从容。
人情世故,不见得就是俗词。说话做事,千难万难就是个度的把握,孩子需要这方面的训练。比如,在说话问题上,我向来的主张是:认可“瞒人”,绝不“骗人”。瞒人是保护自己,骗人是伤害他人。我的主张,自然就成了女儿待人处事的习惯。这就是我陪读的意义。
小章小时候接受的,是极“左”家庭的思想教育,完美主义和道德洁癖充斥着她的脑海,她向来沉默寡言。直到28岁,她才开始明白了一些事情,敢于发表一些自己的主见和看法。她说,很长一段时间,她都认为大道理没有用,小道理不明白。那种“想法真空期”很可怕,很危险。
小章说自己现在什么都看穿了,她担心自己的想法会让自己的孩子成为矫枉过正的另一种受害者。其实,我也一直担心着她的担心。
让苦难开花吧
小章自己做孩子的时候,得过很多奖励,比如省三好学生、市学习雷锋积极分子、优秀班干部,所以她坚信父亲给她的思想和观念是千真万确的。14岁以后,上高中和大学的时候就什么都没得到了。以第二名的好成绩录取成为了一名执法工作者之后,她认为自己的工作非常认真尽职,可是奖励已经和她无缘,有时候甚至还被领导控制的舆论贬低得一无是处。
经历了痛苦的反思后,推倒父亲强行植入自己内心的那些思想观念,好比鸟儿拔掉自己身上的羽毛,自我否定,重新建立,每次都非常痛苦。28岁以后,她的工作态度和方式方法逐渐变了,有了所谓的灵活和弹性,于是荣誉和奖励也来了。小章仍然不快乐。早知这样,何必当初呢?她的内心在后悔中继续纠结。她还是很不习惯社会上的一些东西,心有不甘,但又无力抗拒。
现在,小章把主要精力都投入到孩子的教育上。孩子目前还小,再大一点总是要面对现实的。一定不能像父亲那样过于相信美好、回避现实来教育自己的儿子。可是,什么是真实的呢?怎样来传播这种真实呢?小章没有把握,她担心会出现偏差。
我很认真地读了小章的留言,十分理解她被外力强行裹胁着前行的感觉。我说,我也吃过很多苦,但我始终相信,相信美好,相信真情,相信付出终有回报。所有的过往都是财富,我们不能在苦难上烂掉,我们要培养自己苦难上开花的本领。你的孩子还小,你特别注重对孩子的教育,这很令我敬佩。问题是,作为父母,我们要全力给到孩子对的好的东西。现实很残酷,给得对还是不对,不是哪一个人说了算的,是要看结果的。我始终认为,陪伴孩子的心灵最重要,让孩子快乐最重要。生活中始终有美好,可总是难免有丑陋,哪里都一样。正是由于太多的丑陋,人们才更加愿意去追求美好的啊。
你的父亲很爱你,唯一欠缺的是,他过多地强调了美好,没有允许你用你自己的眼睛去看看那些“不美好”。好在你现在已经意识到了,而且有了很大的突破。我相信你的未来,也相信你一定能培养出一个极为优秀的儿子来。生活中没有那么多绝对的事情,对的往往是错的,错的有时也是对的,好人也会做坏事,坏人也有善良的时候。包容一点看人看事,弹性一点要求社会,这样有好处。
小章感谢我的留言,夸赞我是一位阅历和见识都非常过人的父亲。她说:“我现在的人生目标就是培养好我的孩子,这是我终生最重要的事业!”
无知引发深层恐惧
有一对夫妻很富有,为了培养孩子“艰苦奋斗”的精神,他们十几年如一日地在孩子面前装穷,等到孩子考上大学的那一天,他们买了一辆汽车送给孩子,告诉孩子其实他们很有钱。这对夫妻等到的结果不是孩子的惊喜,而是孩子的反目。孩子告诉他们,这十几年来他都是在惴惴不安中度过的,因为他担心家里没有钱。他们的隐瞒让他没有安全感,失去了很多欢乐。
一日,小章把刚听到的这个故事告诉了我。她说,在现实生活中,在孩子面前装穷的家长很少,但装阔的家长倒是不少。有的家长为了满足孩子的需求,自己节衣缩食。有的家长为了让孩子出国留学,全家举债,而孩子根本不能体谅父母的艰难,在国外胡乱花钱,因为孩子觉得父母有经济实力。造成上述现象的原因,是家长没有向孩子坦白家庭的经济状况,使孩子产生了误解。
在中国,一个孩子长大的过程中,关于钱的教育,一直很缺失。钱从哪里来?钱到哪里去?如何花钱?如何省钱?如何挣钱?诸如此类的问题,没有人有心有力地跟孩子们讲。我们家关于钱的教育,一直持续着。为了激发孩子的兴趣,我曾经装过穷;为了鼓励孩子勇猛向前,我曾经夸过富:“不管多少钱,只要你学习需要,爸爸都会想方设法弄到”;我们的经济一直很紧张,但一直租住大房子,每年旅游的次数也要比一般的家庭多很多;我的女儿卖过菜,中学的时候就教过学生,挣到了钱……我感到,我给到女儿的教育是另一种真实,是始终服从女儿成长需要做安排的真实。她要啥,我就给啥。要我穷我就穷,要我富我就富。
“家长要向孩子实事求是地讲明家里的经济状况,告诉孩子什么是家庭可以负担的,什么是家庭负担不起的。”小章说。我觉得这样做也是对孩子的一种尊重,因为孩子也是家庭的成员,有权利了解家庭财务的真实情况。
小章觉得,孩子内心的深层恐惧,更多的来自无知和被蒙在鼓里,家长虚构一个虚假的成长环境,是对孩子最大的不负责任。要让孩子活在真实的生活中,而不是虚幻的世界里,这样做不但有利于孩子的心理健康,同时也能减轻家长不必要的负担。
不想做一辈子的穷人
小章做的是法律工作,平时看得最多的是文学、历史、哲学、政治、社会以及心理学方面的书,她感到最为缺乏的是经济管理方面的知识。于是,她决定继续读书,向金融领域进军。小章学习金融并不完全是为了工作,她说:“金融学在我看来是最有价值的学问,偏偏我连门都没有入,以后对孩子的教育肯定会存在误区。”
我为小章的选择叫好。
人民大学副校长出身的一位妈妈,全家移民加拿大发展后,最近写了本书,主要谈了中加教育的比较,同时突出介绍了对孩子的金融能力的培养和锻炼的一些措施。小章对此十分感兴趣,她认为金融业太重要:“像我父母亲那样没有金融意识的人,一辈子只能是穷人,所以我下定决心去学金融,即使不能达到专业水平,也要达到入门程度,以便引导孩子更好地发展。”
“每个生命都是有其自身价值的,然而许多生命在结束前却尚未实现其价值。他们只是随着历史的车轮、社会的脚步,漫无目的地完成从出生到死亡的过程。其间,他们丢掉个性,失去理想,埋葬幸福,丧失自我,甘于平庸,他们只是历史洪流中的匆匆过客。”这一定是小章十分喜欢的一段文字,这段文字也一定激发了她内心的共鸣,要不然她不会特意发给我与我分享。
年轻的小章正在经历着她应该经历的一切喜悦和成长。我从她的话语中接受到了感动,也收获了成长和鞭策。小章说:
我的观点和父亲的截然不同,我无法判断谁是正确的,他混得比我要好得多,可能我一辈子都无法达到他的成就。
我对父亲的认识可能存在极端化倾向,世界上可能存在很多误解。父亲可能因为歉意,有些迁就我,我知道,他不一定完全接受我的一些观点。我对爸爸的看法其实很矛盾。父亲老实了一辈子,细细想想,他还是蛮有能量的。
有的人搞了一辈子教育,其实不懂教育,有的人读了大学还不如农民工更懂得生存做人的道理。
我们不必整天想着去解救别人、帮助别人,我们只要能够做好自己就可以。代沟很正常,不必一定要消除它,我和你孙老师之间也完全可能有代沟呢。
你崇拜毛主席,在我看来,其实很愚蠢,拜金都比崇拜个人要好。你女儿比较成功,也是因为你比较懂社会、懂教育、懂孩子,但说深刻了,懂社会这一点谁又能做到完全悟透呢?人的内心是非常丰富和复杂的,所以懂孩子永远只能是一定程度上的懂。
你的女儿好不好,还要看未来的实践检验。你能保证自己的孩子人生路上永远成功吗?
其实绑架式父母也好,绑架式孩子也好,我觉得都是在采取极端式手段追求成功。即使有超出常人的能力和意志,成功本身也带有很大的赌博性和风险性。我吸取你的经验中的某些成分,但不等于我完全赞成你的做法。
不管怎么说,你还是创造了个人奇迹,这点我不否认,这也是你有信心面对全国观众侃侃而谈的资本吧。如果你一定要写我,不如把我这段也加上去,这样才算客观些吧!
我认同小章的很多说法,代沟不必消灭,也无法消灭。小章也许至今还没有拥有充分的财富自由,但从她新锐的思想、自我修正改变的决心和毅力看,不能不说她已经是个十足的富人。小章不穷,小章唯一需要改变的是,及时调整一下自己的站位和视角,看大千世界,看人生美好。为了小小章的未来,这个调整是必须的!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