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易英:《实验水墨的图式》,载张羽《二十世纪末中国现代水墨艺术走势》(第4辑),黑龙江美术出版社,2000,第164页。
[3]易英:《实验水墨的图式》,载张羽《二十世纪末中国现代水墨艺术走势》(第4辑),黑龙江美术出版社,2000,第164页。
[4]易英:《实验水墨的图式》,载张羽《二十世纪末中国现代水墨艺术走势》(第4辑),黑龙江美术出版社,2000,第163页。
[5]刘子建:《“清理”——为实验水墨的历史留一份证词》,《艺术当代》2004年第2期,第33页。
[6]鲁虹:《清理实验水墨》,载贾薇、蓝皮《镔铁:1979~2005最有价值先锋艺术评论》,敦煌文艺出版社,2006,第469页。
[7]顾丞峰:《关于水墨的不可替代性》,《美术观察》1997年第4期,第8页。
[8]吴味:《实验水墨——当代的艺术中的“秦俑”》[EB/OL],(2008-09-23)[2012-03-11],。
[9]鲁虹:《清理实验水墨》,载贾薇、蓝皮《镔铁:1979~2005最有价值先锋艺术评论》,敦煌文艺出版社,2006,第470页。
[10]卢辅圣:《中国画的边界》[EB/OL],(2008-02-20)[2010-05-11],。
[11]水天中:《“中国画”名称的产生和变化》,《美术》1986年第2期,第7页。
[12]李小山:《从“中国画”到“实验水墨”》,《南京艺术学院学报》(美术与设计版)2002年第2期,第53页。
[13]王南溟:《张力的疲软——给现代水墨画的诊断书》,《江苏画刊》1997年第9期,第16页。
[14]皮道坚:《关于实验性水墨艺术的几个批评话题》,《国画家》1999年第1期,第7~8页。
[15]钱志坚:《假设的可能性——现代水墨的虚拟状态》,载张羽《二十世纪末中国现代水墨艺术走势》(第3辑),黑龙江美术出版社,1997,第139页。
[16]顾丞峰:《中国画继承和创新的可能性》,《文艺研究》2001年第3期,第35页。
[17]李小山:《从“中国画”到“实验水墨”》,《南京艺术学院学报》(美术与设计版)2002年第2期,第53页。
[18]刘子建:《“清理”——为实验水墨的历史留一份证词》,《艺术当代》2004年第2期,第33页。
[19]鲁虹:《清理实验水墨》,载贾薇、蓝皮《镔铁:1979~2005最有价值先锋艺术评论》,敦煌文艺出版社,2006,第469页。
[20]顾丞峰:《关于水墨的不可替代性》,《美术观察》1997年第4期,第8页。
[21]吴味:《实验水墨——当代的艺术中的“秦俑”》[EB/OL],(2008-09-23)[2012-03-11],。
[22]陈巨锋:《访谈:吹响实验水墨的集结号——鲁虹先生谈实验水墨向当代水墨的转型》[EB/OL],(2009-03-23)[2012-03-11],。
[23]鲁虹:《清理实验水墨》,载贾薇、蓝皮《镔铁:1979~2005最有价值先锋艺术评论》,敦煌文艺出版社,2006,第470页。
[24]曹明求:《当代艺术的“大美术视野”》[EB/OL],(2008-02-27)[2012-03-11],。
[25]〔英〕齐格蒙特·鲍曼:《全球化:人类的后果》,郭国良、徐建华译,商务印书馆,2004,第1页。
[26]〔法〕波德莱尔:《1846年的沙龙:波德莱尔美学论文选》,郭宏安译,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第191~193页。
[27]王拥军:《重提现代性:当代艺术的标准质疑》,《南京艺术学院学报》(美术与设计版)2005年第3期,第91页。
[28]〔法〕波德莱尔:《1846年的沙龙:波德莱尔美学论文选》,郭宏安译,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第424页。
[29]高名潞:《另类方法 另类现代》,上海书画出版社,2006,第5页。
[30]高名潞:《墙:中国当代艺术的历史与边界》,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6,第19页。
[31]皮道坚:《水墨性话语与当下文化语境》,载张羽《二十世纪末中国现代水墨艺术走势》(第3辑),黑龙江美术出版社,1997,第7页。
[32]这里值得一提的是,吴冠中先生的绘画艺术可谓自成一格,既不属于传统水墨、写实水墨,又不属于表现性水墨、新文人画、都市水墨和实验水墨等现代水墨艺术类型。他的绘画艺术是由林风眠的彩墨画发展而来,强调“中西融合”,有几分意象水墨的味道。
[33]康有为原句为:“不有若持抬枪以与五十三升的大炮战乎。”主要是指20世纪初的传统文人画与当时的西方主流写实主义油画相比较,在写实造型方面所呈现出的一种弱势状态,同时也指出了传统文人画在面对现代文化时的不思进取的自娱时弊。文中的“再”字为笔者所加,令人啼笑皆非的是写实水墨作为一种主流的改良画种,发展了近百年,突然于今天环视世界,才发现对手早已退出了对话的舞台,作为写实水墨至今也无法超越的对手已被封存在了艺术史中,“再战”不过是一个虚幻的假设。
[34]易英:《实验水墨的图式》,载张羽《二十世纪末中国现代水墨艺术走势》(第4辑),黑龙江美术出版社,2000,第164页。
[35]朱青生:《没有人是艺术家,也没有人不是艺术家》,商务印书馆,2000,第2页。
[36]皮道坚、王璜生:《中国水墨实验二十年1980~2001》,黑龙江美术出版社,2001,第8页。
[37]易英:《实验水墨的图式》,载张羽《二十世纪末中国现代水墨艺术走势》(第4辑),黑龙江美术出版社,2000,第163页。
[38]易英:《实验水墨的图式》,载张羽《二十世纪末中国现代水墨艺术走势》(第4辑),黑龙江美术出版社,2000,第164页。
[39]顾丞峰:《关于水墨的不可替代性》,《美术观察》1997年第4期,第8页。
[40]刘子建:《“96·广州中国当代水墨艺术研讨会”把实验水墨第一次置于问题的中心》[EB/OL],(2011-07-25)[2012-03-16],。
[41]顾丞峰:《关于水墨的不可替代性》,《美术观察》1997年第4期,第8页。
[42]鲁虹:《清理实验水墨》,载贾薇、蓝皮《镔铁:1979~2005最有价值先锋艺术评论》,敦煌文艺出版社,2006,第472页。
[43]顾丞峰:《关于水墨的不可替代性》,《美术观察》1997年第4期,第8页。
[44]易英:《新保守主义与水墨发展战略》,载张羽《二十世纪末中国现代水墨艺术走势》(第3辑),黑龙江美术出版社,1997,第126页。
[45]杨小彦:《张羽的水墨立场与文化问题》,载邹建平《中国当代水墨画》,湖南美术出版社,1999,第90页。
[46]易英:《新保守主义与水墨发展战略》,载张羽《二十世纪末中国现代水墨艺术走势》(第3辑),黑龙江美术出版社,1997,第126页。
[47]殷双喜:《实验水墨的文化意义及收藏》,载皮道坚《黑白史·中国当代实验水墨1992~1999》,湖北美术出版社,1999,第32页。
[48]殷双喜:《实验水墨的文化意义及收藏》,载皮道坚《黑白史·中国当代实验水墨1992~1999》,湖北美术出版社,1999,第32页。
[49]王南溟:《张力的疲软——给现代水墨画的诊断书》,《江苏画刊》1997年第9期,第16页。
[50]易英:《实验水墨的图式》,载张羽《二十世纪末中国现代水墨艺术走势》(第4辑),黑龙江美术出版社,2000,第163~164页。
[51]顾丞峰:《中国画继承和创新的可能性》,《文艺研究》2001年第3期,第35页。
[52]皮道坚:《水墨性话语与当下文化语境》,载张羽《二十世纪末中国现代水墨艺术走势》(第3辑),黑龙江美术出版社,1997,第7页。
[53]同上。
[54]顾丞峰:《中国画继承和创新的可能性》,《文艺研究》2001年第3期,第35页。
[55]顾丞峰:《中国画继承和创新的可能性》,《文艺研究》2001年第3期,第35页。
[56]王南溟:《艺术必须死亡》,上海书画出版社,2006,第239~240页。
[57]王南溟:《艺术必须死亡》,上海书画出版社,2006,第239页。
[58]钱志坚:《假设的可能性——现代水墨的虚拟状态》,载张羽《二十世纪末中国现代水墨艺术走势》(第3辑),黑龙江美术出版社,1997,第139页。
[59]易英:《新保守主义与水墨发展战略》,载张羽《二十世纪末中国现代水墨艺术走势》(第3辑),黑龙江美术出版社,1997,第126页。
[60]皮道坚:《为什么关注实验水墨》[EB/OL],(2006-06-13)[2012-03-17],。
[61]高名潞:《另类方法 另类现代》,上海书画出版社,2006,第39页。
[62]岛子:《无界寻思的精神自得——刘懿的实验水墨》[EB/OL],(2008-07-13)[2012-03-17],。
[63]刘子建:《清理——为实验水墨的历史留一份证词》,《艺术当代》2004年第2期,第33页。
[64]查常平:《多媒介的水墨实验》[EB/OL],(2007-07-30)[2012-03-17],。
[65]皮道坚:《中国水墨实验二十年1980~2001》,黑龙江美术出版社,2001,第12页。
[66]皮道坚:《为什么关注实验水墨》[EB/OL],(2006-06-13)[2012-03-17],。
[67]刘子建:《“清理”——为实验水墨的历史留一份证词》,《艺术当代》2004年第2期,第33页。
[68]黄专:《我看刘子建的墨象实验》,载皮道坚《黑白史·中国当代实验水墨1992~1999:刘子建》,湖北美术出版社,1999,第46页。
[69]鲁虹:《清理实验水墨》,载贾薇、蓝皮《镔铁:1979~2005最有价值先锋艺术评论》,敦煌文艺出版社,2006,第469页。
[70]刘子建:《“清理”——为实验水墨的历史留一份证词》,《艺术当代》2004年第2期,第34页。
[71]刘子建在《“中国水墨二十年”展,实验水墨的纪念碑》一文中,在回忆1996年广州华南师范大学广州中国当代水墨艺术研讨会时提到:和这个研讨会相关的另一件事同样令人感动是黄一瀚等人为了保证实验水墨问题的纯粹性,主动从《走势》中退出来。这里的《走势》是指张羽主编的《二十世纪末中国现代水墨艺术走势》(第3辑),而《走势》里所推介的艺术家全是抽象水墨画家。。
[72]殷双喜:《实验水墨的文化意义及收藏》,载皮道坚《黑白史·中国当代实验水墨1992~1999》,湖北美术出版社,1999,第32页。
[73]程美信:《中国实验水墨绘画的非凡起点》[EB/OL],(2007-04-15)[2012-03-15],。
[74]王南溟:《张力的疲软——给现代水墨画的诊断书》,《江苏画刊》1997年第9期,第15页。
[75]易英:《新保守主义与水墨发展战略》,载张羽《二十世纪末中国现代水墨艺术走势》(第3辑),黑龙江美术出版社,1997,第126页。
[76]王南溟:《艺术必须死亡》,上海书画出版社,2005,第213页。
[77]易英:《新保守主义与水墨发展战略》,载张羽《二十世纪末中国现代水墨艺术走势》(第3辑),黑龙江美术出版社,1997,第126页。
[78]鲁虹:《现代水墨二十年》,湖南美术出版社,2002,第253页。
[79]鲁虹:《现代水墨二十年》,湖南美术出版社,2002,第95页。
[80]易英:《实验水墨的图式》,载张羽《二十世纪末中国现代水墨艺术走势》(第4辑),黑龙江美术出版社,2000,第164页。
[81]易英:《实验水墨的图式》,载张羽《二十世纪末中国现代水墨艺术走势》(第4辑),黑龙江美术出版社,2000,第164页。
[82]易英:《实验水墨的图式》,载张羽《二十世纪末中国现代水墨艺术走势》(第4辑),黑龙江美术出版社,2000,第164页。
[83]张羽:《走出水墨与进入当代——与实验水墨相关》,载张羽《二十世纪末中国现代水墨艺术走势》(第4辑),黑龙江美术出版社,2000,第188页。
[84]贾方舟:《当代水墨与都市文化》[EB/OL],(2007-08-24)[2010-12-11],。
[85]刘子建:《艺术家手记——论实验水墨与抽象》,载皮道坚《九十年代中国实验水墨》,世界华人艺术出版社,1998,第22页。
[86]岛子:《无界寻思的精神自得——刘懿的实验水墨》[EB/OL],(2008-07-13)[2012-03-26],。
[87]吴味:《水墨双年“秀”——评“深圳国际水墨画双年展”》[EB/OL],(2006-11-11)[2012-03-26],。
[88]王受之:《世界当代艺术史》,中国青年出版社,2002,第28页。
[89]李小山:《我对“实验水墨”的看法》[EB/OL],(2009-07-22)[2012-3-18],。
[90]张羽:《走出水墨与进入当代——与实验水墨相关》,载张羽《二十世纪末中国现代水墨艺术走势》(第4辑),黑龙江美术出版社,2000,第188页。
[91]鲁虹:《现代水墨二十年》,湖南美术出版社,2002,第256~257页。
[92]鲁虹:《清理实验水墨》,载贾微、蓝皮《镔铁:1979~2005最有价值先锋艺术评论》,敦煌文艺出版社,2006,第470页。
[93]刘子建:《“清理”——为实验水墨的历史留一份证词》,《艺术当代》2004年第2期,第34页。
[94]鲁虹:《现代水墨二十年》,湖南美术出版社,2002,第105页。
[95]徐恩存:《现代水墨艺术——焦虑与突围》,吉林美术出版社,1999,第164~165页。
[96]高名潞:《另类方法 另类现代》,上海书画出版社,2006,第45页。
[97]高名潞:《另类方法 另类现代》,上海书画出版社,2006,第46页。
[98]鲁虹:《清理实验水墨》,载贾薇、蓝皮《镔铁:1979~2005最有价值先锋艺术评论》,敦煌文艺出版社,2006,第468~469页。
[99]皮道坚:《水墨实验20年:一个由“出位”而重新“到位”的精神文化之旅》[EB/OL],(2010-06-13)[2012-03-15],。
[100]盛葳:《关于张羽“实验水墨”的谈话》[EB/OL],(2009-10-21)[2012-03-10],。
[101]刘子建:《艺术家手记——论实验水墨与抽象》,载皮道坚《九十年代中国实验水墨》,世界华人艺术出版社,1998,第22页。
[102]易英:《实验水墨的可能性》,载皮道坚《九十年代中国实验水墨》,世界华人艺术出版社,1998,第136页。
[103]高名潞:《另类方法 另类现代》,上海书画出版社,2005,第3页。
[104]〔英〕齐格蒙特·鲍曼:《全球化:人类的后果》,郭国良、徐建华译,商务印书馆,2004,第3页。
[105]〔英〕齐格蒙特·鲍曼:《全球化:人类的后果》,郭国良、徐建华译,商务印书馆,2004,第1页。
[106]〔法〕波德莱尔:《1846年的沙龙:波德莱尔美学论文选》,郭宏安译,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第191~193页。
[107]王拥军:《重提现代性:当代艺术的标准质疑》,《南京艺术学院学报》(美术与设计版)2005年第3期,第91页。
[108]〔法〕波德莱尔:《1846年的沙龙:波德莱尔美学论文选》,郭宏安译,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第424页。
[109]高名潞:《另类方法 另类现代》,上海书画出版社,2006,第5页。
[110]高名潞:《墙:中国当代艺术的历史与边界》,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6,第19页。
[111]转引自陈传席:《中国山水画史》,江苏美术出版社,1988,第344页。
[112]〔英〕安东尼·吉登斯:《现代性的后果》,田禾译,译林出版社,2000。
[113]〔英〕齐格蒙特·鲍曼:《全球化:人类的后果》,郭国良、徐建华译,商务印书馆,2004,第3页。
[114]易英:《实验水墨的图式》,载张羽《二十世纪末中国现代水墨艺术走势》(第4辑),黑龙江美术出版社,2000,第164页。
[115]徐恩存:《现代水墨艺术——焦虑与突围》,吉林美术出版社,1999,第9~10页。
[116]栗宪庭、刘淳:《回顾中国前卫艺术》,《天涯》2000年第4期,第117页。
[117]朱青生、王林、王南溟:《中国当代艺术的国际处境》,《读书》1998年第11期,第108~109页。
[118]朱青生、王林、王南溟:《中国当代艺术的国际处境》,《读书》1998年第11期,第111页。
[119]朱青生、王林、王南溟:《中国当代艺术的国际处境》,《读书》1998年第11期,第115页。
[120]朱青生、王林、王南溟:《中国当代艺术的国际处境》,《读书》1998年第11期,第111页。
[121]皮道坚:《水墨性话语与当下文化语境》,载张羽《二十世纪末中国现代水墨艺术走势》(第3辑),黑龙江美术出版社,1997,第7~8页。
[122]殷双喜:《实验水墨的文化意义及收藏》,载皮道坚《黑白史·中国当代实验水墨1992~1999》,湖北美术出版社,1999,第32页。
[123]鲁虹:《现代水墨二十年》,湖南美术出版社,2002,第249~251页。
[124]鲁虹:《越界——中国先锋艺术1979~2004》,河北美术出版社,2006,第281页。
[125]鲁虹:《现代水墨二十年》,湖南美术出版社,2002,第246~247页。
[126]杨小彦:《张羽的水墨立场与文化问题》,载邹建平《中国当代水墨画》,湖南美术出版社,1999,第90页。
[127]朱青生:《没有人是艺术家,也没有人不是艺术家》,商务印书馆,2000,第2页。
[128]刘子建:《实验水墨——中国当代艺术中的特殊个案》,《美术研究》2005年第2期,第42页。
[129]刘子建:《实验水墨——中国当代艺术中的特殊个案》,《美术研究》2005年第2期,第43页。
[130]杨小彦:《张羽的水墨立场与文化问题》,载邹建平《中国当代水墨画》,湖南美术出版社,1999,第90页。
[131]徐恩存:《现代水墨艺术——焦虑与突围》,吉林美术出版社,1999,第12~13页。
[132]皮道坚:《水墨性话语与当下文化语境》,载张羽《二十世纪末中国现代水墨艺术走势》(第3辑),黑龙江美术出版社,1997,第7页。
[133]顾丞峰:《现代水墨的两难》,载张羽《二十世纪末中国现代水墨艺术走势》(第3辑),黑龙江美术出版社,1997,第134页。
[134]鲁虹:《现代水墨二十年》,湖南美术出版社,2002,第99~100页。
[135]郎绍君:《当代中国画创作的情势与趋向》,《美术》1988年第1期,第26页。
[136]王南溟:《张力的疲软——给现代水墨画的诊断书》,《江苏画刊》1997年第9期,第16页。
[137]鲁虹:《清理实验水墨》,载贾薇、蓝皮《镔铁:1979~2005最有价值先锋艺术评论》,敦煌文艺出版社,2006,第470页。
[138]刘子建:《“清理”——为实验水墨的历史留一份证词》,《艺术当代》2004年第2期,第33页。
[139]刘子超、蔡月香、袁诚:《谷文达:用强身中药治理中国画的虚弱》,《南方人物周刊》2010年第38期,第40页。
[140]鲁虹:《现代水墨二十年》,湖南美术出版社,2002,第57页。
[141]徐恩存:《现代水墨艺术——焦虑与突围》,吉林美术出版社,1999,第11页。
[142]刘骁纯:《谷文达首次个展小记》,《中国美术报》1986年9月6日,第33期。
[143]刘骁纯:《谷文达首次个展小记》,《中国美术报》1986年9月6日,第33期。
[144]谷文达:《有关我的实验水墨艺术的一些阐述》[EB/OL],(2008-7-10)[2012-3-10],。
[145]鲁虹:《现代水墨二十年》,湖南美术出版社,2002,第60页。
[146]谷文达:《有关我的实验水墨艺术的一些阐述》[EB/OL],(2008-7-10)[2012-3-10],。
[147]夏楠:《谷文达:让我解放的还是中国文字》[EB/OL],(2010-09-06)[2012-03-10],。
[148]刘子超、蔡月香、袁诚:《谷文达:用强身中药治理中国画的虚弱》,《南方人物周刊》2010年第38期,第41页。
[149]刘子超、蔡月香、袁诚:《谷文达:用强身中药治理中国画的虚弱》,《南方人物周刊》2010年第38期,第41页。
[150]高素娜:《谷文达:创新必然带来争议》[EB/OL],(2009-12-03)[2012-03-10],。
[151]刘子超、蔡月香、袁诚:《谷文达:用强身中药治理中国画的虚弱》,《南方人物周刊》2010年第38期,第41页。
[152]夏楠:《谷文达:让我解放的还是中国文字》[EB/OL],(2010-09-06)[2012-03-10],。
[153]徐恩存:《现代水墨艺术——焦虑与突围》,吉林美术出版社,1999,第171页。
[154]鲁虹:《现代水墨二十年》,湖南美术出版社,2002,第107页。
[155]转引自严善錞《关于王川的艺术生活手稿》[EB/OL],(2003-2-23)[2012-03-10],。
[156]鲁虹:《越界——中国先锋艺术1979~2004》,河北美术出版社,2006,第289页。
[157]盛葳:《关于张羽“实验水墨”的谈话》[EB/OL],(2009-10-21)[2012-03-10],。
[158]徐恩存:《现代水墨艺术——焦虑与突围》,吉林美术出版社,1999,第132页。
[159]盛葳:《关于张羽“实验水墨”的谈话》[EB/OL],(2009-10-21)[2012-03-10],。
[160]盛葳:《关于张羽“实验水墨”的谈话》[EB/OL],(2009-10-21)[2012-03-10],。
[161]徐恩存:《现代水墨艺术——焦虑与突围》,吉林美术出版社,1999,第82页。
[162]皮道坚:《子建墨象之维度》,载张羽《二十世纪末中国现代水墨艺术走势》(第1辑),天津杨柳青画社出版社,1993,第34页。
[163]鲁虹:《现代水墨二十年》,湖南美术出版社,2002,第115~116页。
[164]鲁虹:《由刘子建的〈清理〉所想到的……》[EB/OL],(2009-07-24)[2012-03-13],。
[165]鲁虹:《现代水墨二十年》,湖南美术出版社,2002,第116页。
[166]鲁虹:《由刘子建的〈清理〉所想到的……》[EB/OL],(2009-07-24)[2012-03-13],。
[167]鲁虹:《现代水墨二十年》,湖南美术出版社,2002,第119页。
[168]鲁虹:《现代水墨二十年》,湖南美术出版社,2002,第140页。
[169]徐恩存:《现代水墨艺术——焦虑与突围》,吉林美术出版社,1999,第228页。
[170]岛子:《行为艺术的国际化与本土化境遇》,载贾薇、蓝皮《镔铁:1979~2005最有价值先锋艺术评论》,敦煌文艺出版社,2006,第270页。
[171]盛葳:《关于张羽“实验水墨”的谈话》[EB/OL],(2009-10-21)[2012-03-10],。
[172]鲁虹:《现代水墨二十年》,湖南美术出版社,2002,第109页。
[173]盛葳:《关于张羽“实验水墨”的谈话》[EB/OL],(2009-10-21)[2012-03-10],。
[174]阎秉会:《关于我的近期作品》,载张羽《二十世纪末中国现代水墨艺术走势》(第4辑),黑龙江美术出版社,2000,第73页。
[175]鲁虹:《现代水墨二十年》,湖南美术出版社,2002,第111~112页。
[176]阎秉会:《关于我的近期作品》,载张羽《二十世纪末中国现代水墨艺术走势》(第4辑),黑龙江美术出版社,2000,第73页。
[177]李彬、张昆:《修道者的俗禅——走进阎秉会的现代水墨世界》,《上海证券报》,[EB/OL],(2010-08-31)[2012-03-10],。
[178]李彬、张昆:《修道者的俗禅——走进阎秉会的现代水墨世界》,《上海证券报》[EB/OL],(2010-08-31)[2012-03-10],。
[179]转引自鲁虹《现代水墨二十年》,湖南美术出版社,2002,第109页。
[180]鲁虹:《现代水墨二十年》,湖南美术出版社,2002,第134~136页。
[181]孙晓枫:《多项选择——关于方土》[EB/OL],(2006-09-06)[2012-03-11],。
[182]孙晓枫:《多项选择——关于方土》[EB/OL],(2006-09-06)[2012-03-11],。
[183]鲁虹:《现代水墨二十年》,湖南美术出版社,2002,第136页。
[184]高名潞:《另类方法 另类现代》,上海书画出版社,2005,第45页。
[185]高千惠:《艺种不原始:当代华人艺术跨领域阅读》,艺术家出版社,2004,第321页。
[186]夏可君:《岛子“圣水墨”:圣记的沉思》,《美术焦点》2008年第3期,第150页。
[187]〔附注〕尽管在清代和民国时期的中国基督教艺术中有采用水墨来画圣像的作品,但在表现手法上多为兼工带写的小写意作品,例如,1930年代,北平辅仁大学艺术系陈路加、陆鸿年、王肃达、陈志华诸教授皆专心致志于中国传统绘画艺术去表现天主教信仰的意境,在教会中留有许多传世名作。而采用抽象或表现主义手法进行创作的,在岛子的“圣水墨”艺术之前未能找到。所以,在基督教艺术史中,这样的范式为岛子先生首创,其精神价值在于,以本土的视觉艺术形式与现代汉语神学建构起共生的基础。
[188]徐冰:《鬼打墙——徐冰作品(个展)》[EB/OL],(2005-07-22)[2012-03-10],。
[189]杜曦云:《对〈字球组合〉的再讨论——王南溟访谈》,《美术焦点》2008年第3期,第64页。
[190]杜曦云:《对〈字球组合〉的再讨论——王南溟访谈》,《美术焦点》2008年第3期,第64页。
[191]鲁虹:《现代水墨二十年》,湖南美术出版社,2002,第126页。
[192]徐恩存:《现代水墨艺术——焦虑与突围》,吉林美术出版社,1999,第156~157页。.
[193]鲁虹:《现代水墨二十年》,湖南美术出版社,2002,第129页。
[194]王天德:《穿过马路》,《画廊》1996年第3期,第22页。
[195]徐恩存:《现代水墨艺术——焦虑与突围》,吉林美术出版社,1999,第164页。
[196]黄专:《“观念水墨”及其文化可能性》,《江苏画刊》1996年第10期,第15页。
[197]鲁虹:《现代水墨二十年》,湖南美术出版社,2002,第130页。
[198]李锟:《王天德专访:探索中国水墨的多维度发展》[EB/OL],(2005-07-22)[2012-03-10],。
[199]胡又笨:《有关我的近期工作情况》,载张羽《二十世纪末中国现代水墨艺术走势》(第4辑),黑龙江美术出版社,2000,第98页。
[200]鲁虹:《现代水墨二十年》,湖南美术出版社,2002,第146页。
[201]胡又笨:《有关我的近期工作情况》,载张羽《二十世纪末中国现代水墨艺术走势》(第4辑),黑龙江美术出版社,2000,第98页。
[202]鲁虹:《现代水墨二十年》,湖南美术出版社,2002,第148页。
[203]张羽:《迷漫的指印展览前言》[EB/OL],(2010-7-24)[2012-03-10],。
[204]盛葳:《关于张羽“实验水墨”的谈话》[EB/OL],(2009-10-21)[2012-03-10],。
[205]盛葳:《关于张羽“实验水墨”的谈话》[EB/OL],(2009-10-21)[2012-03-10],。
[206]盛葳:《关于张羽“实验水墨”的谈话》[EB/OL],(2009-10-21)[2012-03-10],。
[207]盛葳:《关于张羽“实验水墨”的谈话》[EB/OL],(2009-10-21)[2012-03-10],。
[208]高名潞:《另类方法 另类现代》,上海书画出版社,2006,第53页。
[209]徐恩存:《现代水墨艺术——焦虑与突围》,吉林美术出版社,1999,第135页。
[210]梁铨:《1999年的杂想》,载张羽《二十世纪末中国现代水墨艺术走势》(第4辑),黑龙江美术出版社,2000,第128页。
[211]鲁虹:《现代水墨二十年》,湖南美术出版社,2002,第138页。
[212]鲁虹:《现代水墨二十年》,湖南美术出版社,2002,第138页。
[213]沈语冰:《现代水墨面临的问题和机遇》,《美苑》1995年第3期,第25~26页。
[214]钱志坚:《假设的可能性——现代水墨的虚拟状态》,载张羽《二十世纪末中国现代水墨艺术走势》(第3辑),黑龙江美术出版社,1997,第139页。
[215]沈语冰:《现代水墨面临的问题和机遇》,《美苑》1995年第3期,第25页。
[216]在此,不知道是艺术家受到了批判家的启示还是一种巧合?但“水墨如何进入当代艺术的格局中”这一问题从1995年以后就逐渐开始讨论了,可以说是艺术家和批评家共同关心的一个问题。
[217]高名潞:《另类方法 另类现代》,上海书画出版社,2005,第91页。
[218]李小山:《我对“实验水墨”的看法》[EB/OL],(2008-03-24)[2012-03-10],。
[219]李小山:《从“中国画”到“实验水墨”》,载李小山《我们面对什么》,湖南美术出版社,2002,第102页。
[220]盛葳:《关于张羽“实验水墨”的谈话》[EB/OL],(2009-10-21)[2012-03-10],。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