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最具传世性的思想巨人-培根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
    1.美好的童年

    1561年1月22日,在英国伦敦一户新贵族家庭里,一个婴儿出生了。他就是以后我们都知道的弗兰西斯·培根。培根的祖先没有根深蒂固的贵族头衔,到了他的祖父,还仅仅是个大寺院的僧侣管家。由于这层关系,培根的父亲尼古拉·培根才得以进入剑桥大学读书。他学的是法律,为日后从政打下了基础。

    培根的父亲老培根,天资聪明,而且十分刻苦认真。他学有所成,毕业后通过关系进入政界并逐步获得英王的信任,先起用他担任大法官。到了伊丽莎白女王时期,他又被任用为掌玺大臣。他热心于科学和教育,同时,也对权力和财富充满了兴趣和心机。他曾利用宗教改革之机,凭借父亲担任寺院僧侣管家的便利条件,把爱德蒙斯大寺院所属的好几处庄园都买了下来。

    培根的母亲安尼是个不平凡的女性。她的父亲是位爵士,曾担任过英王爱德华六世的老师。安尼博学多才,举止文雅,熟悉希腊文、拉丁文等多种文字,翻译过许多著作,还热心于宗教改革和文学研究。

    培根的姨夫博莱更是个地位显赫的人物。他是英国女王的财政大臣、国务秘书、首席部长,还有伯爵头衔。这样一个显赫的家族,对于任何孩子来说,都是生活、学习的极好条件。

    培根已经有了四位哥哥,因此他的出生,没有给这个大家庭带来过多的惊喜。可是培根在发育过程中逐渐显示出来的漂亮外表和聪慧过人的头脑让人称奇,并因此获得了全家上下乃至亲友们的好感和宠爱。

    童年的培根长得非常漂亮,皮肤白嫩,长着大而有神的灰色眼睛,眼睫毛长而向外弯曲,圆圆的大脑壳,四肢灵活健壮,满身充斥着喜人的活力。尤其是他聪明的头脑,让所有见过他的人都感到生出这样的孩子简直是个奇迹。他未满周岁就口齿清楚,教什么能学什么。不足两岁他就能跟大人对话了。刚满两周岁,父母把他带到哪里,都会招来贵族、夫人甚至小姐们对这孩子的啧啧赞叹。父母带他出席各种社交活动,简直是一种骄傲的显示。

    大约5岁时,父亲开始带他到王宫去见世面。第一次面见女王时,父亲曾担心他胆怯出丑。可是,当女王问小培根年龄时,他不慌不忙地说:“我是在女王这幸福的朝代出生的,年龄比你的王朝还小两岁。”女王对这孩子的回答充满兴趣,称他是“我的小掌玺大臣”。培根的这次回答,一时在宫廷内外传为美谈。

    女王吩咐,以后可以经常带小培根到宫中来。这次晋见女王,给父母和在朝当政的姨夫以及所有的亲友都增了光,全家人和亲友都为有这样一个孩子而自豪。

    虽然小培根备受宠爱,可他的父母却未忘记对孩子的教育。因为他们知道,如果受宠的孩子不加以严格约束,很可能走上邪路。因此,他们为小培根的成长制定了严格的教育计划,为他请了家庭教师,教他学习语言、圣经、神学,等他年龄稍大一些,开始教他学习英国历史、世界地理、欧洲各国概况。

    除此之外,母亲还教他怎样欣赏音乐和文学名著,怎样使自己高雅大方,以及各种场合的礼节、贵族的交际习惯等等。

    聪明的培根有极好的记忆和领悟能力,对所学的知识几乎是教一两遍就能铭记于心,还能悟出自己的理解。在父母的严格管教和引导下,培根从小养成了爱学习、爱知识的好习惯。

    小小年纪,不管走到哪里都被大人们宠着,可是他却爱读书胜过喜爱各种赞扬。夸赞没有使这颗幼小的心灵沉醉,也没有成为他的负担。年龄很小时,他听了别人的夸赞很高兴,稍大一些对夸赞就习以为常了,年龄再大些,又把夸奖当成了学习的动力。这样,儿童时代的培根就有了对待赞扬的正确态度。

    2.少年大学生

    由于培根的聪明好学,到12岁时他已经完成了中小学教育。这表明教师已经无法满足培根的学习要求了。父母试着为他选了几所中学,可是听课后培根都认为上课的内容太简单。于是,父母大着胆子把他送入了著名的剑桥大学,并为他请了当时学校最有学问的三一学院院长怀特姬夫特博士作导师。

    剑桥大学是英国的著名学府,开设了许多课程主要有逻辑学、辩证法、修辞学、高级文法、宗教、历史、语言学等。由于学生很少,导师可以像现代高等院校带研究生一样带学生,既没有系统的教材,也不集体上课,而是规定各个科目的原著,让学生自己去读,有了问题来问导师。这种学习方式,要求学生必须有很强的自我控制和自学能力。

    在这样的环境中,一个12岁的孩子能适应吗?培根的父母起初很担心。事实证明,父母的担心是不必要的,早熟的培根比那些年龄远远大于他的学生更有自制能力,对学习的兴趣也超过了他的同学。

    培根还有很强的独立性,他没有因为自己年龄小,要求特殊照顾,而是自愿过普通学生的生活。他入大学后,很快就把自己融入了知识的海洋。先生布置学习亚里士多德和柏拉图的著作。他的师兄们还在为看不懂而发愁,小小的培根却读出了味道。

    他从柏拉图进而追溯到苏格拉底,从苏格拉底那里学到了辩证思考和辩论术。他从亚里士多德的著作中悟到了大自然的奥秘,培养起了对自然知识的极大兴趣。他逐渐有了自己的思考。

    学校注重对学生进行辩论才能的训练,在训练中,往往是用拉丁文或希腊文让学生进行朗读和辩论。那些论辩成绩突出的学生一般都是学院的高才生。这种课程使一些不好好学习或较迟钝的学生难堪,但他们可以不参加。

    在大学生中培根虽然年龄最小,但他却对这种很具挑战色彩的课程非常感兴趣,几乎每次论辩课他都参加,事先进行充分的准备,临场即兴发挥。每当他上台进行论辩的时候,总引来许多师生们观看。他那还带着童稚嗓音的语调,讲出话来却有很强的逻辑性。他在论辩过程中从不强词夺理,而是以充分的事实和严密的逻辑使人信服。论辩课使培根的思维能力、论辩能力得到了锻炼和提高。

    培根喜欢读书不是为猎奇而浏览,而是在读书的同时加以思考。他小小的年纪,从不盲目崇拜任何权威。比如,当时亚里士多德哲学被奉为真理,但是,培根却敢于对亚里士多德哲学提出疑义。他曾说,作为一种方法的亚里士多德哲学,只是给人们提出了辩驳和争论的话题与方法,却不能产生为人类生产和生活谋求福利的任何效果。这样的哲学对人类有何意义呢?

    在保守思想居统治地位的16世纪,成熟的思想家也未必能提出这样深刻的疑问,而培根在15岁时就提出来了,由此可以看出他思想的深透和联系实际的倾向。正是这种倾向,萌发了他对科学和经验的思考。这种追求贯穿了他的一生,并使他在后来的学习和研究中形成了影响近代思想进程的经验唯物论。

    培根在剑桥大学读了3年书,兴趣广泛,所学课程多达数十门。他不仅对哲学和科学产生出浓厚的兴趣,对艺术、语言、文学等也兴趣极浓。他在这里学会了多种语言,培养起了很高的文学素养。他的写作,文笔生动活泼,语言美妙,把哲学和政论文章都写得像散文一样优美。

    当大学生活结束时,学校对他的评价是:学习勤奋,对各门主修课程都达到了“精通”的程度。这样小的年纪,独自进入大学,在自己管理自己的条件下,能够学到如此程度,不能不说培根是当时的奇才。

    3.年轻的外交官

    随着培根知识与能力的增长,父母认为小儿子将会很有前途。为此,他们通过各种关系和途径,向王宫贵族、一切有权势的人们宣传培根的聪明才智。培根的父亲在官场上不乏朋友,也不缺少官场经验。但培根当时年龄确实太小,还未达到能够胜任要职的程度。不过,他们的活动还是有结果的。1576年,当鲍莱爵士被任命为英国驻法国大使时,伊丽莎白女王突然想起了小培根,提出让他跟鲍莱爵士到法国工作。于是15岁的培根成了英国驻法国大使馆最年轻的外交官。

    培根来到了近代欧洲大陆思想和文化最高活动的地区——法国巴黎。这里曾产生过许多伟大的思想家、文学家、艺术家。这里创立了巴黎独特的文化和学术活动形式——沙龙,即文人、雅士的客厅聚会,由一位贵夫人做东,邀请有名气的文学家、作家、艺术家或哲学家在一起闲谈,在闲谈中互相激发思想或艺术的火花。

    严格的教育,使培根深知工作和忠于女王是第一位的,是非常重要的。他到巴黎后,最初是把主要精力放在了熟悉外交事务和进一步精通法语上。半年中,他熟练地掌握了法语会话。当他熟悉了外交公文和办事程序之后,就把主要精力转移到了呼吸巴黎的文化空气,参加巴黎的文化活动中来。

    他作为少年外交官,频繁参加巴黎上流社会的沙龙。他英俊的相貌、炯炯有神的眼睛、才思敏捷的头脑,使他到哪里都受到主人的特别欢迎。他知识渊博,思维深透,每遇争论,总要谈谈自己的看法,这使那些盲目崇拜知识和学者的巴黎贵夫人们惊叹不已。

    培根在巴黎,不仅参加沙龙,而且观察欧洲大陆的自然风光、经济发展、政治变化、学术动向。他以极强的求知欲,全面了解英国以外的世界,这使他知识大增,视野开阔。后来,根据自己对巴黎政界的观察,培根写成了《欧洲政情记》,还作了大量的笔记和对沙龙的评论。

    巴黎的学术活动对他的学术思想产生了极大的影响。可以说,还在别的同龄人尽情玩耍的时候,培根就以一个思想家的姿态开始学习、思考和工作了。这大概是他成为思想家和哲学家的原因之一吧。

    就在培根沉浸在吸收新知识,产生新见解的时候,他的父亲不幸去世了。培根不得不中断外交官的工作,同时也中断了他在巴黎的学习,回到英国参加父亲的葬礼。

    4.困境中求学

    父亲去世后,培根的生活受到了很大影响。父亲在世时,他的任何物质需求都可以从父亲那里得到满足,从来不用为钱财操心。父亲死后,他立即失掉了丰厚的财源。原本讲究奢华生活的培根,一下子感觉到了生活的紧迫。

    还有,培根的政治地位在父亲去世后也发生了变化。父亲死后,原本对他很赏识和热情的一些人,再见到他时变得好像从来不认识一样。少年培根结束了童话般的生活,初步尝到了世态之炎凉。

    残酷的现实,并没有使培根消沉。他顶住压力,适应了父亲去世后的生活,很快就回到了自己喜爱的读书和研究上来。他热心学问,胜过其他一切。

    培根分得的那份遗产,不够支付他日常的生活开支。他只能一边工作,一边学习或研究。培根根据自己的知识基础、自身条件和将来的前途,选择了律师职业,干这一行,不仅可以谋生,还可以从政。当打定主意后,培根离开了温暖舒适的家,住进了葛莱工会。

    这地方相当于法律学校,是当律师必须进入的地方。培根以一个学生的身份开始了对法律的学习和研究。在此期间培根仍然是一边学习法律,一边找临时性工作。

    通过3年的刻苦努力,培根学完了全部法律课程,并以优异的成绩通过了考试。他顺利获得了律师资格。经过短暂的实习,他被聘为律师,终于有了正式的职业。

    5.政治生涯及贡献

    培根热心学习,崇尚知识,但他也没有陶醉于对知识的掌握,而是把知识当成工具。当学业有成、当上律师之后,他开始为谋求官职涉足政界而奋斗。

    培根初涉政坛,就有了杰出的成就,年仅23岁就当选为国会议员,而且在以后的选举中连选连任。他在国会的辩论很有名。他口才好,思路清晰、知识渊博、逻辑性很强,辩论问题总能一下子抓住问题的实质,在辩论中还不乏幽默与风趣。很多前来听取国会辩论的人都说,听培根辩论,犹如欣赏话剧,是一种享受。就是当时有名的剧作家,也佩服培根的辩论才能。

    可是,国会议员是虚职,没有什么实际权力和报酬。培根要实现自己变革社会的政治抱负,仅仅在国会中空谈不能解决任何问题。因此,从步入社会的那一天起,培根一刻也没有停止过对政府官职的追求。

    在那时的英国,政府的官职是由国王任命的,为此必须讨好某些权贵,除此之外,没有别的办法。由于家族的关系,培根在官场不乏熟人。宫廷大臣们绝大部分认识他的父亲,有的还曾见过培根。其中,有位财政大臣还是培根的姨夫。为了得到官职,培根找遍了几乎所有的关系,可是,对他的任命迟迟没有到来。

    官场的人对培根并不认可。那位姨夫不仅不推荐他,还忌妒他。而可悲的是,培根对此却一无所知。他曾多次向姨母求情,然而,即使这骨肉亲情,表面上对他表示同情,实际上也不支持他获得官职。从这里不难看出官场的虚伪。在整个伊丽莎白女王时期,培根奋斗几十年,却始终未得到他想得到的官职。

    就这样放弃吗?不,培根没有放弃。他知道女王那里是没有希望了,那么将来谁会继承王位呢?凭借智慧的目光,他预见到女王的侄儿詹姆士可能当政。于是,又转而联络詹姆士。他的努力获得了回报。新王朝成立数年后,培根被任命为副检察长。6年后,他得到了检察长的职位。又过了1年,他被任命为他父亲曾做过的官职——掌玺大臣。再过1年,他成了英格兰大法官。官职达到登峰造极的地步,也就意味着要走下坡路了。

    3年后,培根因受贿罪被控。经法院判决,剥夺了他的一切官职,并宣布,在国家或联邦中永不雇用,不得担任任何官职。从此,培根永远结束了他的政治生涯。

    培根的一生有得意和失意的时候。

    失意时从不气馁,他把主要精力用在了对知识的追求和研究中。他那些伟大的著作和不朽的思想,绝大多数是在失意的时候完成的。

    培根在追求官职的过程中,从没有忘记推进人类知识志向。他的主要理论著述都是在做官期间完成的。1597年,培根的《论说文集》问世,这是一本关于政治伦理道德的论文集,当时共收有10篇文章。1612年、1625年,培根对《论说文集》进行了两次增订,共收入了58篇文章。在《论说文集》中,作者对事物的精辟分析,丰富而又深刻的思想,严密的逻辑,警策的语言,至今闪耀着智慧的光芒。

    1605年出版的《学术的进展》,是培根关于知识论的著作,是其全面改革知识的庞大计划《伟大的复兴》的第一部分。在这部著作中,他批判了贬损知识的蒙昧主义,从多方面论证了知识的巨大功用和价值,为以后提出“知识就是力量”打下了基础。

    1609年,培根用拉丁文写的《论古人的智慧》出版,在该书中,他选取31个优秀古希腊神话故事,运用其丰富的想像、深邃的哲理、精巧的才思表述了自己对政治、科学、哲学问题的见解。《学术的进展》和《论古人的智慧》的完成,为培根的主要著作《伟大的复兴》的创作铺平了道路。

    1620年,未完成的巨著《伟大的复兴》出版,其主要部分就是著名的《新工具论》。培根之所以起名《伟大的复兴》,就是为了强调不能通过旧哲学,而必须通过科学、艺术以及人类的一切知识来改造世界。

    培根在哲学方面的成就是巨大的。他是西方哲学史上第一个较全面、较深刻地批判经院哲学的人。并且贯穿了培根著作的始终。在同经院哲学的斗争中,培根建立了自己的唯物主义经验论。他以知识论作为自己哲学的中心问题,把改造人类的知识、实现科学的“伟大的复兴”、建立一个能促进生产发展和技术进步的新哲学当作自己理论活动的最终目的。

    作为伟大改革家的培根认识到,要倡导科学,利用科学改造人类物质生活条件,就必须批判蒙昧主义,让人们充分认识到知识的功用和价值。培根提倡面向自然、探索自然规律,反对柏拉图的唯心主义,坚持唯物主义经验论,反对经院哲学脱离实际,隔绝人与自然的联系,宣扬权威主义、教条主义、蒙昧主义的做法。他批判“知识即罪恶”的谬论,认为知识不仅是促使社会发展的革命力量、人性自我完善的动力,而且是认识自然、驾驭自然的力量。

    在人和自然的关系上,培根既强调“人是自然的仆役”,人必须服从自然规律;又强调人的作为,人是自然的主人,人类命令、驾驭和征服自然的力量源泉在于对自然规律的认识。知识就是对规律的认识。讲述了掌握自然规律的重要性,只有真正掌握它,人类才能认识真理、得到自由。

    培根在认识论方面开创了以认识论为中心的一个新的哲学研究时代。在《新工具论》中,培根阐发了其经验论的认识原则,为恢复人们对自然的统治权开辟了一条与以往完全不同的道路。他认为,人类要获得知识,恢复对自然的统治权,就必须重新与自然接触,以新的眼光观察事物,通过观察与实验得出规律性的知识。这与亚里士多德的《工具论》中的旧方法完全不同,所以他称之为《新工具论》。

    培根通过对以往哲学的剖析发现,人们不能正确反映客观世界的原因在于他们自身存在获得真理的心理障碍,他称之为“假相”,这就形成了他具有独创性的假相说。这在当时对解放思想、摧毁封建主义的思想堡垒起了重要作用。而且他在假相说中接触到了认识论中的一些复杂问题,如主观与客观、感性认识与理性认识等,这对哲学研究起了很大的促进作用。

    排除了获得真理性认识的心理障碍之后,培根提出了唯物主义经验论的认识原则,明确提出“人是自然的仆役和解释者”,“知识就是存在的映像”,把感性自然、客观存在的经验事实说成是认识的对象,从而把经验从一向受鄙视、受贬损的卑贱地位上升为一种科学原则,一种考察方法,使之成为科学上、哲学上一种不可缺少的依据。这是一条全新的唯物主义认识路线。

    他认识到了感觉的局限性,强调必须把感性认识与理性认识相结合。他认为一切真正的知识都是在经验材料的基础上经过归纳、分析、比较、实验等理性方法整理得来的。感性知觉只是认识的开始。他倡导实验,认为实验比感性直观更优越。因为通过实验可以把观察的对象从复杂的联系中抽取出来,使事物的因果联系更为显露。他在《新工具论》中强调说:“一切比较真实的对于自然的解释,乃是由适当的例证和实验得到的。感觉所决定的只接触到实验,而实验所决定的则接触到自然和事物的本身。”

    培根为了给科学的认识论开辟道路在《论古人的智慧》、《论原则与本原》和《新工具论》等著作中,大量论及本体论的问题,建立起了他的唯物主义自然观。他继承、发展了古代唯物主义关于物质是万物本源的思想,肯定世界和一切事物都是由物质构成的,反对把物质看作抽象的东西,强调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运动是绝对的,静止是相对的。他还强调指出物质是永恒的存在。培根赋予物质以实在的、能动的性质以及各种特殊的个性,是唯物主义的,且具有辩证法的思想因素。

    培根还是近代归纳逻辑的主要创立者。他认为亚里士多德所提出的三段论不能发现科学原理,而旧的归纳法即简单枚举法又得不出可靠的结论。因此,培根给自己提出的任务是清除科学复兴道路上的障碍,制定认识自然的新工具。他在《新工具论》中阐述了建立一种新逻辑的设想。这种新逻辑就是他所说的真正的归纳法。培根对归纳逻辑的重要贡献是提出了三表法和排斥法,并把它们作为整理和概括经验材料的归纳方法。他不仅倡导科学的归纳法,还具体地规定了归纳的目的、原则和基本程序,从而给归纳逻辑以新的内容和新的生命,被誉为“近代归纳学说之父”。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