贪欲之心:受骗者中招的根由
我们常常在报刊上阅读到一些荒唐的闹剧,比如下面这一则:某公司宣称,凡到他们公司购物,每花100元,两个月后就可以返奖100元。比如200元钱的衣服,公司定价100元。虽然价高了点,但两个月后就返给你100元,你白得一件衣服……不少人闻知此等好事,纷纷上门,一时公司生意好不兴隆。开始大家还得了些甜头,但半年之后,公司老板卷款私逃,钱如肉包子打狗一去不回了。
这样的事情,稍有头脑者都会看穿,这不过是骗子拙劣的骗术。但可悲的是,却有那么一些人,偏偏深信不疑。最后当然是中了骗术,落得个破财懊悔的凄凉结果。一些人之所以上当受骗,究其原因,就是“贪”字作祟。“贪”使他们“塞智为昏”,对骗子设下的陷阱视而不见,结果赔了钱又丢了脸。
因为贪私而迷失方向的人比比皆是;因为贪图而丧失天良的人也随处可见。贪欲不仅可怕,也是导致许多人失败的原因。
这是一个发生在美国俄亥俄州的真实故事。
1856年,亚历山大商场发生了一起盗窃案,共失窃8块金表,损失16万美金,在当时,这是相当庞大的数目。
就在案子尚未侦破时,有个纽约商人到此地批货,随身携带了4万美元现金。当他到达下榻的酒店后,先办理了贵重物品的保存手续,接着将钱存进了酒店的保险柜中,随即出门去吃早餐。
在咖啡厅里,他听见邻桌的人在谈论前阵子的金表窃案,因为是一般社会新闻,这个商人并不当一回事。
中午吃饭时,他又听见邻桌的人谈及此事,他们还说有人用1万美元买了两块金表,转手后即净赚3万美元,其他人纷纷投以羡慕的眼光说:“如果让我遇上,不知道该有多好!”
然而,商人听到后,却怀疑地想:“哪有这么好的事?”
到了晚餐时间,金表的话题居然再次在他耳边响起,等到他吃完饭,回到房间后,忽然接到一个神秘的电话:“你对金表有兴趣吗?老实跟你说,我知道你是做大买卖的商人,这些金表在本地并不好脱手,如果你有兴趣,我们可以商量看看,品质方面,你可以到附近的珠宝店鉴定,如何?”
商人听到后,不禁怦然心动,他想这笔生意可获取的利润比一般生意优厚许多,所以他便答应与对方会面详谈,结果以4万美元买下了传说中被盗的8块金表中的3块。
但是第二天,他拿起金表仔细观看后,却觉得有些不对劲,于是他将金表带到熟人那里鉴定,没想到鉴定的结果是,这些金表居然都是假货,全部只值2000美元而已。直到这帮骗子落网后,商人才明白,打从他一进酒店存钱,这帮骗子就盯上了他,而他一整天听到的金表话题,也是他们故意安排设计的。
歹徒的计划是,如果第一天商人没有上当,接下来,他们还会有许多花招准备诱骗他,直到他掏出钱为止。
故事中明知道金表是“赃货”的商人,因为被自己的贪念打败,最终抗拒不了骗子的诱惑而自食恶果。
托尔斯泰说:“欲望越小,人生就越幸福。”这话蕴涵着深邃的人生哲理。它是针对“欲望越大,人越贪婪,人生越易致祸”而言的。古往今来,被难填的欲壑所葬送的贪婪者,多得不计其数。贪欲越多的人,往往生活在日益加剧的痛苦中,一旦欲望无法获得满足,他们便会失去正确的人生目标,陷入对蝇头小利的追逐。
不去贪图“身外之物”,不但是超越世俗的大智大勇,也是放眼未来的豁达襟怀。谁能做到这一点,谁就会活得轻松,过得自在,遇事想得开,放得下。
贪婪的人只瞧见眼前的利益,看不见身边隐藏的危机,也看不见自己生活的方向。贪婪是一种病态,其病因多是权力、地位、金钱所引发的。这种病态如果发展下去,就是贪得无厌,其结局是自我毁灭。
感谢受骗让你领教信任的重要
欺骗与信任是一对正反义词。被人欺骗,也就意味着对方践踏了你对他的信任。
信任是一种依赖关系,也是一种高尚的情感,更是一种联结人与人之间关系的纽带。你有责任、有义务去信任一个人,除非你能证实那个人不值得你信任;你也有享受被人信任的权利,除非你已被证实不值得人信任。如此看来,信任是建立在被证实的基础上,在没有证实一个人的可靠性前,任何人都不可信。
信任是一种力量,它的建立,意味着双赢;而它的缺失,意味着两败俱伤。
我们与他人合作,共同发家致富,两人相互信任,遇事能相互商量,有好处能共同分享,不因对方比自己优秀眼红,也不因对方有某种弱点就加以利用,和气生财,大家都能过幸福、美好的生活。但是,如果一开始人们就怀着图谋不轨,或者建立虚假的信任靠近你,而你也没有考察清楚,就与对方互为朋友或者爱人,久而久之,在对方彻底骗取了你的信任的情况下,携带你的财物、情感一起消失,那个时候留给你的便是巨大的损失,以及没完没了的烦恼。
当然,你也别以为欺骗你的人从此就能高枕无忧,逍遥法外,不会的,如果他骗取的是你的钱财,从此他便生活在提心吊胆中,一个跟你相似的面孔都有可能让他吓出一身冷汗,他会像惊弓之鸟一样,自己的内心困在黑暗里,永远见不得阳光。而一旦他们被抓获,等待他们的便是牢狱之灾,甚至身败名裂,一辈子抬不起头。
如果他骗取的是你的感情,那么你该庆幸没有跟这样的一个人继续纠缠下去,让他骗走你更多的东西,而这种善于欺骗他人感情的人,尽管他们很有一套欺骗的嘴脸,但总有被识破的那一天。而且这种人常常因为对自己的不负责任和对他人的不负责任,给自己留下了一堆祸患,某一天他们想认真的时候,等待他们的却是别人的报复。
如此看来,信任就是一种责任,是对自己的责任,也是对别人的责任。就对自己来说,信任能为自己换来朋友,换来支持和帮助,更能换来财富;而对别人来说,你的信任也是让对方对你信任的基础,信任与信任的碰撞定能产生巨大的能量,推动各自人生的发展。
信任只有双方都作出努力才能产生作用,而单方面的可靠,只会滋生出一个不可靠来。这就是为什么那些越容易相信别人的人,越容易上当受骗。事实上,我们并不愿无论对什么样的人或什么样的事都持一种怀疑的态度,可是,如果我们不抱有这样的态度,自己就会遭殃,真正的信任也就无法在自己与他人之间产生。虽然我们能相信自己的可靠,却无法保证别人也跟自己一样。尤其当我们因为太过相信别人,遭遇欺骗后,我们就更加无法轻易去相信一个人。无论面对一个怎样的人,一件怎样的事都会多一份怀疑,留一个心眼,做一番调查,考虑得更周全。所以,我们感谢欺骗过我们的人,是他们让我们变得更加小心谨慎。
也许以前你是个性格单纯的人,对任何人说的任何话都会信以为真;也或者你是个从不相信信任能产生力量、起到双赢作用的人。但从今天开始,你要相信,真正的信任能产生经济效益,能推助自己事业的成功。两家公司相互信任,强强联合,然后产生更为丰厚的利润就是最好的例子,而两个有能力的人,他们如果能相互合作,合作时能相互信任,那就是珠联璧合,财富、幸福、快乐这些自是不请自来。但是,一旦人们之间的合作只是一方欺骗另一方,或者双方欺骗,最后的结果一定是两败俱伤。这是毋庸置疑的事情。
花儿因为有春天的信任,才绽放得争奇斗艳;高山因为有大地的信任,才屹立得巍峨壮观;小溪因为有大海的信任,才到达了更为广阔的天地;而你因为得到大家的信任,才能攀上事业的高峰。所以,从今天起,你一定要做一个值得让人信赖的人,只有这样你才能找到跟你一样可靠的人双赢。当然,你也不能随便相信别人,这种不相信并不是否决,而是给自己一个期限考察,如果通过对对方的了解,发觉对方的确诚实可靠,那你大可放心去相信他。
多去考察一个人,多了解一件事,为的就是让自己少吃亏,也是为了与他人建立信任机制,让信任带来力量,促成自己的成长和发展!
感谢欺骗你的人,他们的欺骗让你对信任有了重新的认识,是他们让你懂得信任一个人之前,先要去验证他的可靠性,也使你更加重视自己的信誉,做一个更为可靠的人。
欺骗的利用:考验出你的诚实
这是一个关于招聘的小故事:
雅利安公司是一家外资企业,更确切地说,是美国环球广告代理公司中国办事处。因为业务需要,雅利安公司正准备招聘4名中国高级职员,他们将担任业务部和发展部的主任助理,待遇自不必言。竞争是激烈的,凭着良好的资历和优秀的考试成绩,小李荣幸地成为10名复试者中的一员。
雅利安公司的人事部主任戴维先生告诉小李,复试主要是由贝克先生主持。贝克先生是全球闻名的大企业家,从一个报童到美国最大的广告代理公司董事长、总经理,他的经历充满了传奇色彩。并且,他年龄并不很大,据说只有40岁上下。听到这个消息,小李非常紧张,一连几天,从英语口语、广告业务及穿戴方面都做了精心准备,以便顺利“推销自己”。
考试是单独面试。小李一走进小会客厅,坐在正中沙发上的一个老外便站起来,小李认出来:正是贝克先生。
“是你?!你就是……”贝克先生用流利的中文说出了小李的名字,并且快步走到他面前,紧紧握住了他的双手。
“原来是你!我找你找了很长时间了。”贝克先生一脸的惊喜,激动地转过身对在座的另几位老外嚷道:“先生们,向你们介绍一下:这位就是救我女儿的那位年轻人。”
小李的心狂跳起来,还没容得他说话,贝克先生把他一把拉到旁边的沙发上坐下,说道:“我划船技术太差了,结果女儿掉到了昆明湖中,要不是这位年轻人就麻烦了。真抱歉,当时我只顾照看女儿了,也没来得及向你道谢。”
小李竭力抑制住心跳,抿抿发干的双唇,说道:“很抱歉,贝克先生。我以前从未见过您,更没救过您女儿。”
贝克先生又一把拉住小李:“你忘记了?4月2日,昆明湖公园……肯定是你!我记得你脸上有块痣。年轻人,你骗不了我的。”贝克先生一脸的得意。
小李站起来:“贝克先生,我想您肯定弄错了。我没有救过您女儿。”
小李说得很坚决,贝克先生一时愣住了。忽然,他又笑了:“年轻人,我很欣赏你的诚实,我决定:免试了。”
几天后,小李幸运地成了雅利安公司职员。有一次,小李和戴维先生闲聊,他问戴维:“救贝克先生女儿的那位年轻人找到了吗?”
“贝克先生的女儿?”戴维先生一时没反应过来,接着他大笑起来,“他女儿?有7个人因为他女儿而被淘汰了。其实,贝克先生根本没有女儿。”
人都想把自己装扮得很完美,而现实的真相可以忽略。本来很简单的事情,某些人为了把事情做得达到自己理想的状态,会故意设置骗局,来检验对方的诚信度。但是,诚实、真、善、美是人类最真实的东西,亘古不变。
欺骗有深意:对善意的谎言说声感谢
说谎是不好的行为,人们也最讨厌说谎的人,因为没有比受愚弄、被欺骗更让人气愤的了。然而,有些谎言是善意的。面对善意的谎言,你不应该动怒,应该认真思考并体会谎言背后的善意。如果你真正领悟了谎言背后的真正用意,你也许会会心一笑,而忘了它是个谎言。
善意的谎言是不带有欺骗性质的。有人可能想对你表达某种含义,但由于种种原因而不便直接传达,就会用这种“说谎”的方式向你透露。也许你乍听这种谎言时不太相信,甚至会生气,但当你明白这只是对方跟你开的一个谎言玩笑时,你就会领悟对方的“别有用心”了。
一老一小两个相依为命的盲人,每日里靠弹琴卖艺维持生活。一天,老人终于支撑不住,病倒了,他自知不久将离开人世,便把孩子叫到床头,紧紧拉着孩子的手,吃力地说:“孩子,我这里有个秘方,这个秘方可以使你重见光明。我把它藏在琴里面了,但你千万记住,你必须在弹断第一千根琴弦的时候才能把它取出来,否则,你是不会看见光明的。”孩子流着眼泪答应了师父,老人含笑离去。一天又一天,一年又一年,孩子用心记着师父的遗嘱,不停地弹啊弹,将一根根弹断的琴弦收藏着,铭记在心。当他弹断第一千根琴弦的时候,当年那个弱不禁风的少年已到垂暮之年,变成一位饱经沧桑的老者。他按捺不住内心的喜悦,双手颤抖着,慢慢地打开琴盒,取出秘方。然而,别人告诉他,那只是一张白纸,上面什么都没有。泪水滴落在纸上,但他笑了。就在拿出“秘方”的那一瞬间,他突然明白了师父的用心,虽然是一张白纸,但却是一个没有写字的秘方,一个难以窃取的秘方。只有他,从小到老弹断一千根琴弦后,才能领悟这无字秘方的真谛。
说善意谎言的人并不代表一定爱说谎。他只是想通过这一手段让你明白这么做的用意,让你理解他的“良苦用心”。如果你一味地对谎言本身刨根问底,跟对方争执,甚至将对方看做是不诚实的人,那就真是“冤枉”了对方。
当然,做人不能失掉诚信的原则。与人交往,诚信为先。但善意的谎言与诚信为本是不相冲突的。诚实是一个人走向人生顶峰时所自然呈现的坦诚,是一种坚韧的力量。在诚信那里,一切谎言都变得毫不重要,甚至可憎。真诚是做人之本,人与人的交往不能违背了真诚。
人为了能获得别人的理解,更好地生存,需要制造一些善意的谎言。面对这样的谎言,我们应该感激它背后的善意,而对谎言本身不可太较真。
其实,善意的谎言根本就无碍于诚信,不要再认为善意的谎言会碍于诚信的问题了,因为只要你心中想着是为了他人,那么善意的谎言就是珍贵的,它既不会造成信任危机,也不会玷污文明,更不会扭曲人性。
有时,人们为了应一时之需而不得不“说谎”。对于此,我们只需接受说谎者的心意就足够了,而不必对谎言信以为真,更不能凭着谎言而做出荒唐的事。
学会说善意的谎言是一种社交的智慧,每个人对待它的态度应是:不必为谎言本身较真,眼里只看见了“谎”的一面,而应该多想想它“善”的深层含义。因为善意的谎言是出于善良的动机才产生的。
善意的谎言是人生的滋养品,也是信念的源动力。它让人从心里燃起希望之火,确信世界上有爱、有信任、有感动,因而找到更多笑对生活的理由。善意的谎言,是赋予人性的灵性,体现着情感的细腻和思想的成熟,促使人坚强执著,不由自主地去努力去争取,最后战胜脆弱,绝处逢生。在生活中,经常能碰到一些善意而美丽的谎言,这些谎言构成了人生的另一种风景。它丰富了人们生活的情趣,使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更为和谐,生活更愉快和美满。
为了他人的幸福和希望适度地扯一些小谎的时候,谎言即变为理解、尊重和宽容。善意的谎言是生活的希望,是沙漠中的绿洲。善意的谎言具有神奇的力量,鼓舞你一次再一次地做着进步的努力,为了心中的梦想绝不轻言放弃。因为未来的道路完全被欢乐的心情照亮,生活因此变得更加美好。
坚守做人底线:何时何地都
要凸显你的正直
世间万象,人生百态,都是一个人思考和判断的素材。有的人,有的事,唤起人们由衷的尊重和景仰,也有一些人和事招致鄙夷、怨恨或者嘲弄。在这些截然不同的反应背后有一条看不见的准绳,它就是——做人的底线。
正直对于做人来说是相当重要的,正直意味着高标准地要求自己。一个正直的人不会心口不一,想一套,说一套——因为他不会撒谎;他也不会表里不一,说一套,干一套——这样他才不会违背自己的原则。
弗兰克·劳埃德·赖特曾经对美国建筑学的师生们发表讲话,他说:“什么是一块砖头的名誉呢?那就是一块实实在在的砖头;什么是一块板材的名誉呢?那就是一块地地道道的、名副其实的板材;什么是人的名誉呢?那就是要做一个正直的人。”马丁·路德在他被判死刑的城市里面对着他的敌人说:“去做任何违背良知的事,既谈不上安全稳妥,也谈不上谨慎明智。我坚持自己的立场;上帝会帮助我,我不能作其他的选择。”
正直使人们具有坚持原则和正义的力量。这一点包括有能力去坚持你认为是正确的东西,在需要的时候义无反顾,并能公开反对你确认是错误的东西。
在一所大医院的手术室里,一位年轻护士第一次担任责任护士。“大夫,你取出了11块纱布,”她对外科大夫说,“我们用的是12块。”
“我已经都取出来了,”医生断言道,“我们现在就开始缝合伤口。”
“不行。”护士抗议说,“我们用了12块。”
“由我负责好了!”外科大夫严厉地说,“缝合。”
“你不能这样做!”护士激烈地喊道,“你要为病人负责!”
大夫微微一笑,举起他的手让护士看了看这第12块纱布:“你是一位合格的护士。”他说道。他在考验她是否正直——而她具备了这一点。
没有任何人能勉强你服从自己的良知。然而,不管怎样,一位正直的人是会做到这些的。正直使人具备了冒险的勇气和力量,他们欢迎生活的挑战,绝不会苟且偷生,畏缩不前,一个正直的人是有把握并能相信自己的,因为他没有理由不信任自己。
正直表现为坚持不懈、一心一意地追求自己的目标,拒绝放弃自己努力的坚韧不拔的精神。“我们决不屈从!决不,决不!无论事物的大小巨细——永远不要屈从,唯有屈从于对荣誉和良知的信念。”温斯顿·丘吉尔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
正直还会给一个人带来许多:友谊、信任、钦佩和尊重。人类之所以充满希望,其原因之一就在于人们似乎对正直具有一种近于本能的识别能力——而且不可抗拒地被它所吸引。
汤姆斯·麦考莱说:“在真相肯定无人知晓的情况下,一个人的所作所为,能显示他的品格。”我们当中需要决定别人怎样做事的人不多,但我们每人每天都必须作出许多个人的决定。在街上捡到一个钱包,该把钱私吞呢,还是送交警察呢?这笔交易本是别人的功劳,可以把它据为己有,列在自己的推销记录里吗?除你之外,没有人知道。但是你必须对得住自己,最好能问心无愧。
一个美国游客到泰国曼谷旅行,他在一个货摊上看见了十分可爱的小纪念品,他选中3件纪念品后就问价。女商贩回答是每个100铢。美国游客还价80铢,费尽口舌讲了半天,女商贩就是不同意降价,她说:“我每卖出100铢,才能从老板那里得到10铢。如果价格降到80铢,我什么也得不到。”
美国游客眼珠一转,想出一个主意,他对女商贩说:“这样吧,你卖给我60铢一个,每件纪念品我额外给你20铢报酬,这样比老板给你的还多,而我也少花钱。你我双方都得到好处,行吗?”
美国游客以为这位泰国女商贩会马上答应,但只见她连连摇头。见此情景,美国游客又补充了一句:“别担心,你老板不会知道的。”
女商贩听了这话,看着美国游客,更加坚决地摇头说:“佛会知道。”
美国游客一时哑然。
这是一个值得深思的故事。美国游客为了达到自己的目的,就像钓鱼一样,设了一个诱饵,但女商贩并不上钩,拒绝了利益的诱惑。这其中的关键在于她懂得:商人必须讲究商业道德,正经钱可赚,昧心钱不可得;别人能瞒得住,但良心不可欺。
认认真真做事,清清白白做人。前一句话几乎包含了各种层面的人生活动,比如做官、种田、教书、打仗等等;后一句话则强调,无论做什么事,都要“对得起天地良心”,于人于己问心无愧,无论处于何种人生情境,无论是别人知道还是别人不知道,做人都要珍视“人”这个崇高的称号,必须保持个人品德的纯洁无瑕。
在实际生活中,有多少的小人、奸人、恶人,干下了大大小小的罪恶勾当?可是,那些在黑暗中干着不可告人勾当的人,不要以为自己在行动时,别人不知晓,对于那些干坏事肆无忌惮的人,等待他们的将是法律的制裁,冰冷的铁窗。
为人不做亏心事,半夜不怕鬼敲门。一个人的文明行为不是做给别人看的,而是一种操守,是人内心的修炼。没有监督下的坚守原则,才是一个人真正的道德底线。而这种道德的底线,需要每个人自觉坚守才行。
一个人在行动之前,良心起审查和指令作用;在行动中,良心起调整和监督作用;在行动后,良心对行动的后果进行评价和反省,或者满意或者自责,或者愉快或者惭愧。一个人做人能做到问心无愧,能在良心的引导下做事,大致上可以高枕无忧了。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