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女人-迷楼迷惑 迷失江山(四)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
    名出征实出游

    看炀帝开通了御河,又造龙舟,现在又满世界地选取一千个殿脚女,专管西苑一切工程事务的马守忠忧心如焚,这一天他好不容易琢磨出个理由来,于是连忙进宫劝谏炀帝:“古来帝王,一行一动,都关大典。陛下前次西域开市,诸多失措,已是不该的了。但开拓疆土,尚算得是国家大事;如今陛下游幸江南,驾出无名,只怕千秋万岁后,陛下会受到后人指责的。往年陛下造这一座西苑,经年累月,千工万匠,也不知费了多少人力,化了多少银钱,才盖成这五湖四海三神山十六院。可就是这般天宫仙岛似的风景,陛下怎么又要抛弃了,再去寻什么江南景色?”

    这样的一番话自然不能劝得转炀帝,但驾出无名的一句话,却给炀帝提了个醒,当即他搜肠刮肚地思考了好一会儿,忽然间昨日宇文达上的奏章,曾说辽东高丽,多年不进贡了。于是他就决定借征辽东之名,以掩盖他的游幸之实。这样先发一道诏书,传达天下,说是御驾亲征,其实却是另遣一员良将,略带兵马前往辽东,虚张声势,而他自己的行踪却早已是往江都方面去,谁又能奈其何呢。第二天,为自己的聪明得意洋洋的炀帝大开朝议,把这样的一道旨意宣示给群臣,那是一道征辽诏书。上面写道:

    宇宙无两天两地,古今惟一君臣。大隋国皇帝,为辽东高丽不臣归,将兵征之,先诏告四方,使知天朝恩威并著。顺则援之以德,我朝施以雨露之恩;逆则讨之以威,加以风雷之力。是以黄帝有涿鹿之征,何辞百战。况辽东高丽,近在甸服之内,安可任其不廷,以伤王者之量;随其梗化,有损中国之威哉?故今爱整干戈,正天朝之名分;大彰杀伐,警小丑之跳梁。以虎贲之众,而下临硙穴,不异摧枯拉朽!

    这道慷慨痛词大义凛然的诏书一发下,炀帝就名正言顺地上龙舟出游了。恰好这时负责训练一千名殿脚女的总管太监,也煞费苦心地将她们调教功成了。这新选来的练了多日的一千名殿脚女被分派到十只大龙舟上。一缆十人,一船百人。有风时挂起锦帆,各持着有镂金花纹的兰桨,绕船而坐;无风时各牵着锦缆,到岸上挥彩鞭赶羊,逐队而行,果然如一道美丽的风景线,看得炀帝感觉良好。

    炀帝行前下旨,着越王杨侗也就是他的长子杨昭的长子,留守东都洛阳,再留下一半的文武大臣来辅佐他料理朝政;然后炀帝自己就放心地到外面玩去了。

    御河满

    到了礼官选定的那个起行吉日,炀帝和萧后龙章风藻,一派皇家气象,率领众多宠妃美嫔,共坐了一乘金围玉盖的逍遥宝辇。还有那三千美女、八百宫嫔,都驾着七香车,围绕在玉辇前后。众内侍一律是蟒衣玉带,骑在马上。因有征辽的名儿,銮舆前还排列着八千锦衣军。龙旗招展,凤带飘摇,沿着御道排列,足足有十里之遥。

    御辇到了白石埠头,炀帝也不进行宫,直接带了后妃众人上船。帝后所身处的十只大龙舟,都是用铜索接连在一起,居于正中。宠妃美嫔们则分派在五百只二号龙舟里,分一半在前,一半在后,簇拥着大龙舟。每条船上各插着绣旗一面,编成字号;众夫人、美人依着字号居住,以便不时宣召。一万只杂船,分坐着文武官员和黄门内侍;随着龙舟,缓缓而行。大船上一声鼓响,大小船只就鱼贯而进;一声金鸣,各船则按队停泊。又设十名郎将,称为护缆使,不住地在龙舟周围巡视。虽说有一万只龙舟,几十万的人夫,几乎把一条御河填塞满了,却是整齐严肃,无一人敢喧哗,无一船敢错行落后。

    怜香惜玉千里隋堤植杨柳

    行前,那一千名漂亮的殿脚女特意被带去见驾。果然炀帝一看她们个个长得体态窈窕姿容秀丽,心花顿时怒放。略略过目后,就传旨击鼓开船。恰巧这一天风息全无,张不得锦帆;护缆郎将就把一千头白山羊驱上两岸,又押着殿脚女一齐上岸去牵缆。那经过严格教练的殿脚女,一听船上画鼓轻敲,就柳腰款摆地行动起来,那十只大龙舟早被一百条锦缆悠悠漾漾地拽着前行。炀帝携着萧后,并肩儿倚在船楼上,左右顾盼,只见两岸上的殿脚女,娥眉列队,粉黛成行,好一道优美风景。

    炀帝越看越欢喜,不觉对萧后说:“朕如此行乐,也不枉为了天子一场!”最擅长拍马、全不顾及皇后架子的萧后也回奏道:“陛下能及时行乐,真可称得上是达天知命!”

    站了一会儿,炀帝走下船楼,靠定船舷,再细细观看那些殿脚女,却发现她们行不上半里路,就个个累得脸泛桃红,颈滴香汗,珠唇一开一合,喘息不定。此时正是四月初的天气,新热逼人,日光紧逼着粉面,她们紧眯着眼睛,额头上的青筋都暴起了。这群殿脚女全是些十五六岁的娇柔女孩子,如何当得起,所以走不多远,就一个个狼狈成了这个形状。

    炀帝一见这种情形,如面临国家关键的险杂艰巨的大事一般,苦苦地暗自琢磨,让这些女子牵缆,原是为了那种美观,若一个个都是副狼狈相地走着,不但无趣,反倒丑态百出了。须得想一个妙法,来解决这个问题。于是忙传旨,叫鸣金停船,那些殿脚女们巴不得这一声,忙一齐收了缆回到船上来。

    翰林院学士虞世基正随侍在一旁,适时地给炀帝出了个解决问题的锦囊妙计:“依臣的愚见,这事也不难,只须陛下传旨,将两岸上尽种了垂丝柳树,望去好似两行翠幛,还怕不遮尽了日光吗?”

    炀帝沉吟了一下,摇着头说道:“此法虽妙,只是这千里长堤,什么时候地方官才能种得上这许多柳树?”虞世基胸有成竹地再奏道:“这也不难,只须陛下在旨意中说,不论官民人等,但有能栽柳一株的便赏绢一匹。那些贫苦小民贪图小利,不消三五日,就能植满这千里长堤。”炀帝不禁又这样称赞道:“卿真有用之才也!”于是传旨,着兵工二部,火速写告示,飞马晓谕两岸相近的百姓人家;同时又着许多内侍,督同户部官员,装载无数绢匹银两,沿途按植下的柳树数目发给相应的绢钱。

    果然不上一日工夫,附近百里的两岸,早巳有柳树植得密密层层。七天后,千里隋堤早已种得和柳巷一般。绿光覆地,碧影参天。

    炀帝看了,连称好风景,又对萧后说道:“从前秦始皇泰山封禅,一时风雨骤至,无处躲避,幸得半山上五株大松树遮盖,始皇说它护驾有功,就封为大夫,以后世人称为五大夫松。如今朕游幸江都,全亏这两行柳路遮避日光酷晒,也一样有护驾大功,朕就也赐它们一个御姓,姓杨吧。”从此后世人就唤柳树为杨柳。

    萧后也忙表现一下,凑趣道:“今日陛下得了同姓的功臣,也该庆贺。”然后命左右看上酒来,奉与炀帝。炀帝接酒,笑得更加开怀。

    一声开船鼓响,一千殿脚女依旧上岸去牵着锦缆,手擎着彩鞭,赶着白玉羊,按行列走去。只不过这一次,两堤种了杨柳,碧影沉沉,一丝日光也透不下来,并且还时时有清风拂面,凉爽可人,众殿脚女在两岸就又走成了一道优美的风景线。

    纳美

    炀帝带着众妃嫔在龙舟上饮一回酒,听一回歌,乘着酒兴,到各处龙舟上绕着雕栏,将两岸的殿脚女,细细地品味观看,暗中挑选着。这些女子绛绢彩袖,翩跹轻盈,从绿杨荫中行过,个个都十分可爱。尤其是看到第三只龙舟,那一个女子更长得俊俏,柔柔的小腰,一双秋水汪汪的大眼睛,两道秀眉春山长黛。白雪凝就的肌肤,在十五六岁年华的滋润下,越发如新鲜水果般,诱人想咬上一口。阅人无数的炀帝对着这女子从上看到下,从右看到左,感觉满意百分百,这时萧后命极受宠的朱贵儿来请皇上回去饮酒,却见炀帝倚定栏杆,两眼直直地注定在岸上,任朱贵儿百般催请,他总一个不理不睬。

    朱贵儿见请炀帝不动,只得报与萧后,知夫莫若妻,萧后顿时忍俊不禁地笑道:“万岁又不知着了谁的魔了!”然后她带领众人到了第三只龙舟上,顺着炀帝直直的眼光,也看见了岸上的那个女子。于是手段高明的萧后马上高声地称赞道:“这女子果然娇媚动人!”一看炀帝虽然没有全改了刚才对朱贵儿的不理不睬,虽然目光尚未收回,却早已面露满意之色,萧后就又说,“不过这女子,远望虽然不错,却不知近看如何。陛下,何不宣她上船来一看?”一句话提醒了炀帝,他也回过神来了,也理睬萧后了。

    待那个女子宣到面前来一看,那份美貌比远看更让人心动,尤其她身上散发出淡淡的奇香,更让人欲醉。炀帝顿时喜得眉欢眼笑,萧后就逗他说道:“陛下有大艳福,故天派来此佳丽。”

    炀帝叫人把那女子唤到跟前,问她家乡何处,叫什么名字,年龄多大了。那女子娇羞腼腆地答不出话来,左右宫女一连催问,她才低低地回答说,家在姑苏,叫吴绛仙,今年十七岁。萧后在一旁赞叹了句“正在妙龄”,就又问她可曾嫁了丈夫?吴绛仙听了这话,顿时羞得头更低了,一句话也不说。萧后就又朝着炀帝揶揄地笑着凑趣说:“不要害羞,只怕今夜就要嫁丈夫了!”

    炀帝听了,顿时哈哈大笑道:“御妻倒像是做媒人的!”萧后也笑说道:“陛下难道不像个新郎?!”众妃嫔则接着道:“婢子们少不得有喜酒吃了!”

    你一言,我一语,越发把吴绛仙逗得羞不自禁,背过脸儿去,说不出一句话来。这模样儿叫人越看越觉可爱怜,于是炀帝传旨,鸣金停船。

    这时天已昏黑,船舱内灯烛齐明,左右排上夜宴,炀帝与萧后并肩坐在上面,十六位封为夫人的宠妃美嫔分坐在两旁。宫人指点着吴绛仙斟上两杯酒去,一杯献与萧后,一杯献与炀帝。吴绛仙也很知礼节,双手捧着金杯儿,走到炀帝跟前去,双膝跪倒,把金杯儿高高举起。炀帝此刻正一心喜欢她,如何舍得她跪,忙伸手去接过酒杯来,握住她纤纤玉手,说道:“你也伴着朕在一旁坐下。”

    吴绛仙忙射恩道:“有娘娘和众夫人在此,焉有贱婢的座位;贱婢得侍立左右,已是万幸。”几句话说得炀帝更是欢喜,说道:“你既守礼不肯坐,那就不坐吧。”话虽这样说着,可炀帝握住吴绛仙的手就是不舍得放。那天夜里,一宵恩爱尚觉不够,炀帝直睡到次日晌午,还和吴绛仙在床上缠绵。吴绛仙再三劝谏道:“婢子蒙万岁收纳,随侍之日正长;若垂爱太过,只恐娘娘见罪。”

    炀帝道:“放心吧,皇后娘娘是从不嫉妒的。”吴绛仙说道:“娘娘虽不嫉妒,也要各守礼分。”

    炀帝被她说得受不过,只好起身梳洗。谁知萧后一见了贪欢晚起的炀帝就说:“陛下初幸新人,正要穷日夜之欢,如何这早晚便起身了!”炀帝明知萧后话虽说得这样大方,可心里其实并不好受,只是萧后一向非常小心,从不冲撞他,以使自己的皇后地位稳固,这才是她最要保护的重中之重。

    吴绛仙在被临幸的第二天就封作了崆峒夫人,从这儿以后,她只须每日陪侍在炀帝左右,再也不必去持楫辛苦了。从此早起朱贵儿,晚间吴绛仙,今日这个美人,明天那个丽人,炀帝日夜不舍地追笑寻欢。

    江南二十四桥

    终于炀帝一行穷奢极欲地到了江都,众官分头打点,百事齐备后,炀帝和萧后并众宠妃上岸了,依旧坐上逍遥宝辇,一路旌旗招展,鼓乐喧天,将车驾迎入离宫。

    江都离宫造得宏观阔大,前面是宫,后面是苑。苑中也有十六所别院,在别院东边,盖了一所月观。离宫门口三架白石长桥,九曲御池,十分清澈。一处处都是金辉玉映,一层层俱是锦装绣裹。按规矩,萧后住了正宫,众夫人和美人依旧各住了一所别院,吴绛仙则住在月观里,所有殿脚女分发到各院,当做宫女供用。

    炀帝在京都皇宫中,早把繁华歌舞玩得厌了;如今到了江南,见了这山明水秀,天然景色,很想得些自然的乐趣。那天的月色清明,炀帝因厌丝竹聒耳,就同萧后带了十六院夫人,和五六个宠爱的美人,命小黄门提了酒盒,缓缓步行到白石桥头看月。此时夜尽三更,一天凉月,正照当头。

    饮了一会酒,炀帝道:“我们这样清坐赏月,岂不强似那箫歌聒耳?”萧后说道:“此时若得吹两三声玉箫,却也十分清雅。”炀帝很同意这个说法,当即就点头道:“月下吹萧,最是韵事。”

    于是朱贵儿取了一支紫竹洞箫,悠悠扬扬地吹了起来,听得在场的人,无不心旷神怡。箫声歇处,十六夫人之一的薛治儿又舞起了剑。这时萧后忽然问:“这桥儿叫什么名字?”炀帝说:“还不曾题名。”

    萧后道:“既未题名,陛下何不就今日光景赐它一个名儿,传在后世,也算是留一个佳话?”炀帝听了,低头思索了一会儿,又向众人看看,说道:“景物因人而得名,所以古人有七贤乡、五老堂之说,全是以人数而著个名。朕今夜和御妻再加上十六院夫人,以及其他的这几个美人在内,共是二十四个人,那就赐它一个名儿,叫作二十四桥吧。”众人听了,齐声称赞。后来唐人杜牧曾吊二十四桥遗迹,而留诗一首:

    青山隐隐水迢迢,秋尽江南草未凋;

    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箫!

    迷楼迷乱天下

    炀帝就这样,在江都行宫里,一日亭台,一日池馆,尽足着兴趣地游玩。那一天御驾临幸月观,吴绛仙正在对镜理妆,忙握住头发出来接驾,炀帝一见此情景恰活画出一幅水晶帘下看美人梳头的韵事图,于是就兴冲冲地走进房来,宫女忙给他移过一张椅子。炀帝坐在镜台旁,让吴绛仙依旧梳着云髻,画着长眉。

    吴绛仙见炀帝只是目不转睛喜孜孜地向她脸上看着,就谦逊地笑道:“粗姿陋质,何劳万岁如此垂青?”

    炀帝道:“看美人窗下画眉,原是最有趣的。朕只恨那些宫殿盖得旷荡,窗户又太高大了,显不出美人幽姿;若得几间曲房小室,幽闺静轩,与你们悄悄相对,就如民家夫妇一般,这才遂了朕的生平之愿。”吴绛仙听了,抿嘴一笑说:“万岁若要造几间幽窗曲户,那算什么难事;只是要造得曲折幽雅,只怕宫中还没有这样的巧匠。”

    这一激将法,炀帝立时就把管工程的近侍高昌传唤进来,让他造曲窗幽户,并且强调说:“朕嫌这些宫殿忒造得空旷穹荡,一览而无余地,没有曲折幽雅之妙;你可尽心替朕造几间幽秘的楼房,先打图样进呈,候朕裁定了再行动工。”高昌不敢迟误,退出宫来,独自一人在屋子里苦苦思索,通宵不睡,直直费了十日的心力,才把图样画成。

    到送交炀帝审阅时,他一看那图上画了一间大楼,中间分出千门万户,有无数的房屋,左一转,右一折,竟然让人看不明白从何处出入的,立刻就感觉称心如意,连连夸奖道:“你有这样的巧心,造出这样一所幽秘的宫室,朕住在里面,也不枉为天子一场,尽可老死其中了!”左右侍臣听炀帝口中,竟说出这样的话,都不觉惊得脸上变了颜色。炀帝却毫不在意,继续兴致勃勃地吩咐先赏赐了高昌许多彩缎金银,派他专事督看工程;一面传旨工部,选四方的材料;一面又派封德彝催发钱粮人夫,如有迟缓,便当从严查办。

    朝廷意旨一下,谁敢不遵?可怜那些地方官,只得剜肉补疮。争奈天下百姓,自从炀帝开掘御河、建造各处行宫别馆以后,早已弄得家穷财尽。封德彝雷厉风行地到各处去催逼钱粮,捉拿人夫。他心里也明知道在这几年里面起宫造殿,东宫才成,又造西苑;长城刚了,又动河工。又兼西域开市,东辽用兵,不知费了多少钱财,伤了多少人命。如今又要征集几十万人夫到江都去建造宫楼,是万难办到的事,可也没办法,谁敢抗旨不遵呢。

    百姓们现在已经让那些工役吓怕了,知道此一去十有八九性命不保,而就算是千难万险地留在家里也是生计四绝,去也是死,不去也是死,就横一横心,干脆拼着性命去做盗贼。于是这里成群,那里结党,渐渐地广聚大集起来。内中有几个乱世英雄,就乘面把乱民搜集成队,很快成就了燎原之势,窦建德在漳南作乱,李密在洛阳雄据,瓦岗寨有翟让聚义,后来又有刘武周称雄,等等复等等,一处反了又一地乱了,盗贼纷纷四起,炀帝却终日寻欢作乐,昏昏沉沉地睡在鼓里。他只知道催促工期,只知道用了一年功夫,到底把这样的一座曲幽巧秘的大楼建造完竣。炀帝还知道的就是为这座用心奇巧的楼取个名字叫迷楼。

    散春愁

    这座迷楼虽说费尽钱粮才得以建成,却也果然造得曲折华美,极人天之巧。外边望去,只见杰阁与崇楼高低相映;画栋与飞檐,俯仰相接。或斜露几曲朱栏,或微见一带绣幕。乍看去好似大海中蜃楼重现人间,走进楼去,幽房密室,这边花木扶疏,那边帘栊掩映,一转身只见几曲画栏,隐隐约约,一回头又露出一道回廓,宛宛转转。进一步就别是一番天地,转一眼又另开生面。果然逶迤曲折,越转越奇。况又黄金作柱,碧玉为栏,瑶阶琼户,珠牖晶窗;千门万户,辗转相通。若错走了路,任凭你绕一天也绕不出来。唐人韩偓的《迷楼记》里曾有一段这样描绘迷楼说:“楼阁高下,轩窗掩映,幽房曲室,玉槛朱楯;互相连属,回环四合,曲屋自通,千门万牖,上下金碧。金虬伏于栋下,玉兽蹲于户旁;壁砌生光,琐窗射日。工巧之极,自古无有也!”

    这座迷楼建成,炀帝就坐着油碧小车来临幸。一路行来,遥见景色新奇,恍恍惚惚,就好似到了神仙洞府一般。待走到屋子里面,只见锦遮绣映,万转千回,幽房邃室,婉转相通。炀帝边看边不住口地赞叹:“此楼如此曲折精妙,莫说世人到此沉迷,怕是真仙来游,也要被它迷住,既这样,那就给它取名叫作迷楼吧!”

    从此炀帝就迷恋迷楼,舍不得还宫了,他忙忙下了一道诏书,选良家十二三岁的幼女三千人,到迷楼中充作宫女。这三千个美丽可爱的嫩柳娇花一般的幼女入宫后,整天披着轻罗薄纱,专在各处幽房密室中煮茗焚香,伺候圣驾。

    炀帝命人在正中大楼里,安下了四副宝帐,全是象牙床软玉枕,锦裀绣褥,炀帝还特意还给这四个宝帐取了四个名儿,第一帐,称作散春愁;第二帐,称作醉忘归;第三帐,称作夜酣香;第四帐,称作延秋月。然后炀帝就不舍昼夜,除了吃酒,其余无一时一刻不在帐中受用。他又命人把到水沉香、龙涎香等高级名贵的香料,在屋子的四角焚烧起来。顿时,香烟缭绕,从外面望进去,好似云雾一般,氤氲缥缈。

    炀帝终日穿房入户地十分忙碌,只恨那幽密去处,全是逶迤曲折,高低上下,坐不得辇,乘不得舆;每日全要炀帝劳动自己的两条腿,走来走去,十分费力气。左右侍臣见了,就一齐在游幸的器物上用工夫,造出许多灵巧的机器来,讨皇帝的好儿。只因当初何安献了御女车,得了功名富贵,他弟弟何稠为解除炀帝在宫中步行的十分劳苦,就用尽他的聪明,制造了一辆转关车,献进宫来。这种车,车身下面装上四个轮子,左右暗藏机括,可以上可以下,登楼上阁,都好似走平地一般;转弯抹角,一一如人意,丝毫没有迟钝不便的弊病。那车身也不甚大,只须一个太监,在后面推着,就可以到处去游幸了。车子的外观打造得精工富丽,全是金玉珠翠点缀于其上。炀帝一见了这个小车子,就很是欢喜,马上就亲自坐到车子上,叫一个内侍推着试试看。果然轻快如风,左弯右转,全不费力,上楼下阁,比行走快上几倍。炀帝一高兴,马上赏何稠黄金千两,另给官职,在朝随侍。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