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武承嗣已借沈南璆的刀,没见一点血,成功地杀死了薛怀义,而沈南璆却因祸得福,既奸污了他的姬人,反而得到了则天皇帝的宠爱,武承嗣自然也如同当初对薛怀义一样不甘心。
这时则天皇帝因薛怀义烧毁了天堂、明堂,特再发内帑三百万,令沈南璆监工,改造天堂、明堂,于是又动用了十多万人工,经过两年工夫才重新造成,号称通天宫。武则天特下诏在通天宫内,铸铜造成九州大鼎,分四隅排列着;又铸铜成十二生肖,每一生肖高一丈,按照方位,安置在通天宫外。
工程完毕后,则天皇帝赐沈南璆在仁寿宫领庆功宴。沈南璆在兴高彩烈开怀畅饮之际,再想不到武承嗣已买通了值宫太监,趁人不备把毒药放入他的酒杯里,所以沈南璆在喝这杯毒酒时照样还是兴高采烈,直到他忽然当筵大口大口的鲜血狂吐不止,内监忙把他扶回府去,召大夫医治,可还没挨到黄昏就死了。
则天皇帝一时失了宠爱的嬖臣,心中大大不乐,虽然太平公主又物色了几个高大雄壮的男子送进宫去,却都不合意。她身边也有二十六名近臣,个个都是少年英俊,但却不是精力难济就是花样不行,少有让女皇帝满意的时候。
则天皇帝闲着无事,常和太平公主、安乐公主、长宁公主、上官昭容等一群宫眷骑射诗赋。这个有名的才女上官昭容小名婉儿,因上官仪当年得罪了则天皇帝,她母亲郑氏受连累被没入掖庭。高宗见郑氏年轻貌美,就封为婕妤,有一阵子也十分宠爱。郑氏进宫不上三个月,就生下一个女儿,她就是上官婉儿。上官婉儿自幼聪明伶俐,年纪渐长,又出落得秀美轻盈,一颦一笑,自有一派不凡的气度,并且满腹文才,出口成章,因此举止更是风雅可人。她又善于修饰,搔首弄姿,十六岁时就和中宗皇帝有了私情,当时中宗还是个童男,他初近女色,简直要把婉儿爱疯了,一即位就封婉儿为婕妤,后又进封昭容。
上官婉儿为人十分机警,她见则天皇后威权一天大似一天,就千方去讨好百计献殷勤,终日在则天皇后跟前,阿谀逢迎,承欢调笑。果然她得到了则天皇后的喜欢,中宗被废幽囚在房州,她不仅没有被逼去随着吃苦,反而权势一天大似一天。
中宗废黜后,上官婉儿就孤凄凄的一个人住在宫里。则天皇帝自有一班少年侍臣终日陪伴她调笑取乐,看婉儿冷清可怜,则天皇帝就拜上官婉儿为修文馆学士,又选少年有文才的公卿二十余人为修文馆陪侍,每年召集官家子弟,赴修文馆考试,上官婉儿作主考。那一群少年公卿个个潇洒风流,终日陪侍着上官昭容,在宫中游宴吟咏。才子爱佳人,佳人也爱才子,渐渐地花前月下也有了许多风流事。上官昭容那高大的府第被称作学士第,所有朝中文学官员,都由学士第封拜。就这样,宫中府中,上官婉儿早晚出入,都会有一群少年郎前后簇拥,昼夜调笑,毫无避忌。
则天皇帝又非常听信上官婉儿的话,外官有事,就整千整万的银钱去孝敬上官婉儿,只须上官昭容略略在则天皇帝跟前说几句好话,事儿就求下来了。因此上官昭容手头很是富足,她见有中意的俊美少年郎就留养宫中,绫罗珍宝地打扮着。
上官昭容又与安乐、长宁两公主十分投机,两位公主都有驸马,出入不能象上官昭容那样自由,因此两公主在外面觅得了可心的少年男子,就都寄藏在上官学士府中,然后两公主就借着赴上官昭容宴为由,到学士府中来兴欢作乐,彻夜不休。有时则天皇帝高兴,也移驾学士府饮酒作乐。上官昭容一见则天皇帝驾临,就会马上把府中藏着的漂亮儿郎,一齐打扮齐整,献出来陪侍皇帝筵宴。这位风流的女皇帝少不了捡几个中意的,带回宫去受用。
谁知这些英俊儿郎中看不中用,伺候不到十天,就一个个瘦弱得好似痨病鬼一般,则天皇帝看他们不中用了,就一齐抛在后宫的小屋子里,待一个一个死了,就吩咐把尸身丢到昆明池里,也有伺候则天皇帝太不如意的,以至于当时女皇帝便恼了,着人立刻绑起抛下池里去活活淹死。可怜这昆明池中,也不知盛下了多少少年男子的尸身,到后来玄宗开濬昆明池,见池底堆积的白骨有如山陵。
到底还是太平公主引来了一个可心的,他就是张昌宗,其兄张易之曾袭荫居官,兄弟俩丰姿秀美,且通晓音律,张昌宗更是眉目清扬,身材俊雅。
武则天把张昌宗召入宫来,宫人给他从头到尾,由内而外,用最高级的规格,重重地修葺一番,才送到则天皇帝怀中。一经侍寝,果然说不尽的美妙,描不完的缠绵,薛怀义无此风情,沈南璆亦惭形秽,则天皇帝武氏媚娘生平从未经过这般酣畅,禁不住大大高呼有幸得了这么个妙人儿,让她遍体皆畅,五中俱快。直直一个晚上,犹是欢娱嫌夜短。张昌宗暗想,这个老淫妪,真是天生尤物,居然能通宵达旦,极乐不疲。他生怕自己架不住,于是又把哥哥张易之也推荐了来。
则天皇帝非常满意这个推荐,第二天就召幸了张易之。果然他不仅年龄高过其弟,枕席工夫比他弟弟更强更高更了不起,不过柔情媚骨稍逊一筹,则天皇帝各取其之长处而用之,与他们兄弟俩彻夜交欢。第二天上朝,则天皇帝就封张昌宗为云麾将军,当时有人心里窃笑,武则天专封情夫为将军,岂不是因他们的肉战胜人吗?张易之为司卫少卿,特赐甲第,并给奴婢橐驼牛马等物,外加美锦五百匹。
一时间二张宠遇无比,不久则天皇帝又晋授张昌宗为银青光禄大夫,追赠二张之父张希爽为襄州刺史,二张之母韦氏、臧氏并封太夫人。臧氏系张昌宗生母,年逾四十,姿色未衰,当然平时也同那位则天皇帝一样,外遇不断,尚书李迥秀就与她有那么一回事,现在则天皇帝竟公然准许两人来往,真是推己及人,仁恩特别浩大。
则天皇帝因为宠爱二张到了十分,就唤张易之为大儿郎,张昌宗为小儿郎。这时张易之二十四岁,张昌宗二十二岁,两人年富力强,又面貌俊美,且力大如牛,能把女皇帝伺候美了不说,还有精力偷偷跑到上官昭容宫中去,把她也安慰舒服了。就这样,二张仗着则天皇帝和上官昭容的威势,根本不把满朝文武放在眼里,而文武百官却个个追着赶着他们弟兄,献媚辞送送厚礼,十分逢迎。二张家中已是门无隙地,诸武兄弟及宗族客等,都争谒门墙,伺候颜色。满朝百官见了弟兄二人,远远地就拜倒在地,直待舆马过去才敢起立。每到一处,那些王公大臣一齐抢上前去捧鞭接镫。则天皇帝常召武氏宗室在内殿赐宴,二张喝得醉醺醺,就叫着诸武好儿子、好奴才,武氏子弟不以为辱,反以为荣。有一次因为武三思奉承得妙,张易之随手把一个则天皇帝赐与的玉如意赏给了他,武三思急忙趴在地上叩头谢恩。当时打算卖官鬻爵求富贵的,只须去求一下二张,就没有办不成的。
有一天二张乘舆回府来,见府门上不知是谁题着一行字:“一絇丝能得几日络。”张昌宗取笔在手,接写在下面:“一日即足。”今朝有酒今朝醉、一日即足的张氏弟兄乘着这炙手可热的势炎,在宫中也是随处奸淫,年轻美貌的宫女受了欺侮只能忍辱含垢。
张易之因住在宫中,十分拘束,就在宫门外造了一座府第,中有一大堂,十分壮丽,用工费六百万以上,红粉涂壁,文柏帖柱,四处饰着琉璃沉香。不想新屋初成,就有六个大字神秘地题在壁上:“能得几时荣光。”张易之令人削去,第二天却依旧又出现在上面,张易之又令人削去,不想隔了一夜又出现了。就这样,连削了六、七次,却依旧还是会重新出现,二张不禁想到了自己那并非不暗淡的将来。
则天皇帝久居宫廷,深觉郁闷,二张就乘机建议造兴泰宫于寿安县的万安山上,他们二人总督工程。于是从长安到万安山上,沿途一百里地,开辟了康庄大道,路旁种着四时不断的花木,用黄砖填着路,铺出龙凤花纹来。路旁五里一亭,十里一阁,画栋雕梁,十分华丽。那座兴泰宫越发造得层楼杰阁,高耸云霄,费去百万黄金,招募二十余万人夫,经过三个春秋才造成。
建成后,则天皇帝下旨,称张氏兄弟督造有功,并大加封官拜爵,还定在大足四年正月朔,驾幸兴泰宫。当是时,舆马压道,旌旗蔽天,一路上鼓乐喧天;则天皇帝坐着五凤黄舆,张易之、张昌宗在左右骑马护卫。那亭阁中,设着妆台锦榻;则天皇帝每过一亭一阁,都要下舆,更衣休息。张氏兄弟二人随时陪侍在身旁,和她说笑解闷儿,百里长途,行行止止,足足走了五天。
一到万安山,行宫门外,夹道上,早己人头济济,文武百官和宫嫔彩女混夹在一起,候接圣驾。则天皇帝下车来,只听得一声万岁,好似山崩海啸一般。则天皇帝举目一看,只见山抱翠拥,中间高高地矗起一座金碧辉煌的宫殿,心中颇觉合意。进了寝宫,御床上铺设得十分香软,于是则天皇帝除下盛妆,一横身向御床上倒下,自有易之、昌宗二张兄弟两人,上去服侍得舒舒服服。
则天皇帝在兴泰宫里住得十分舒适,一住三年也不想回銮。朝廷大事全交给太平、安乐、长宁三公主去办。而张氏兄弟也被幽禁在这里,三年未曾离开一步,觉得万分憋闷。到底年纪大了,不比二张兄弟年富力强,则天皇帝身体渐渐支持不住,就下诏回銮。到得京师,病势一天天沉重起来。于是她想到了继嗣的问题,可张易之一听说武则天打算迎回庐陵王,深知庐陵王是不会便宜自己的,就竭力反对:“陛下已得罪李唐宗室,不可再立李嗣,否则岂不是自取不便?”则天皇帝于是就把召庐陵王之意打消了。
大臣吉顼与张易之、张昌宗同在控鹤监供奉,那天他说张氏弟兄:“公兄弟贵宠,天下侧目;今陛下春秋高,非可久恃,不立大功,何以自全?”张昌宗早就隐于心间的痛处被他一语道中,于是忙问保全之计,吉顼说:“天下人尚未忘唐德,公等何不乘机劝陛下迎归庐陵王?他日皇帝念公等迎立有功,则不独可以免祸,且可以长保富贵。”
第二天二张兄弟进宫去,正打算劝谏则天皇帝迎回庐陵王,谁知才走到宫门口,却被武三思率一群校尉上前来拦住,理由是皇帝圣躬不豫,他们奉旨在宫门检查,无论何人皆不许放入。
本来是在宫中出入惯的张易之和张昌宗不觉十分诧异。并且武三思平日见了张氏弟兄总卑躬屈膝的,今日却倨傲起来,二张于是知其中必然有变,急忙退回府中,召集了一班平日的心腹来商量对策。
黄门侍郎余日通在宫中的消息最灵,此刻他揭开了谜底,原来也有人也向武三思献计,劝他出面迎回庐陵王,同时太平公主也有迎回庐陵王之意,因怕太平公主夺了他的头功,因此武三思先下手占住宫门,目的是要隔绝太平公主和圣上,并且则天皇帝已下了召还庐陵王的圣旨。
二张顿时大怒:“武三思这条小狗!他平日拜我做侈做爷爷的,捧唾壶捧溺器地伺候着。是我看他可怜,才在圣上跟前保举他,让他有了如今的富贵,不想如今倒反咬起主人来了。我不杀这条小狗,誓不为人!他还不知道我才是当今真正的皇上呢!我们今日索性反了,如今就是不迎庐陵王了!”
众人也齐声呼应,于是二张派了两支造反大兵,一支兵直扑宫门,另一支把守外城。
21、垂暮堪怜则天语也善
一听说张易之、张昌宗二人密谋起事,于是武三思和狄仁杰商定,由狄仁杰想法解救,由武三思亲自赴房州去迎庐陵王。
庐陵王至今已被亲生母亲则天女皇囚禁了一十二年,患难夫妻恩情笃,庐陵王与韦妃一室相对,终日担惊受怕却心相同意相随。则天皇帝大事杀戮李唐宗亲时,庐陵王眼见着弟兄叔伯都已杀尽,吓得心胆俱碎。每见有敕使从京师来,就当成是来赐死的,立刻就会抱着韦妃嚎啕大哭,有时甚至要先寻短见;每次总得韦氏百般劝慰,又私自在使臣面前大献殷勤,以保全夫妇二人的性命。庐陵王常对韦妃私地里立誓道:“异时若得见天日,当惟卿所欲为,不相禁止。”
如今听说武三思又来传圣旨,庐陵王一想,武三思近来竭力想谋为太子,自己正是他的死对头,此番定是来取自己性命的了,于是又拉住韦妃的手,顿足捶胸,哭个不停。
一向有主意有主张的韦妃也被庐陵王哭得没了主意,正这时一眼瞧见武三思走进屋中,口称王爷王妃接旨。韦妃急抢上前去,直挺挺地跪倒在地,伸着两条玉臂攀住武三思的手,不教他宣读圣旨,同时玉臂轻柔地来回磨蹭着他。好色之徒武三思禁不起韦妃滑腻香软的玉臂的轻磨柔蹭,就低头一看那肌肤纹理白嫩莹洁,忍不住握了韦妃的玉臂半天,才想起来扶她站起,同时口称王妃大喜,并一再强调是我在万岁跟前竭力劝谏,好不容易挽回天心,如今圣旨下来,召王爷和妃子速速回京,重登帝位。
庐陵王哪敢相信,直待开读了圣旨,这才笑逐颜开。当下不敢怠慢,即刻打点起程。在路上,武三思把计除张易之兄弟的意思对他说了。庐陵王心想,如今母后老病,此番进京去,正要下一番辣手,以警戒奸佞,树立威信。于是就在路上下了一道手谕,给羽林将军李多祚,令他清帝侧,格杀勿论。
武三思先驰赴归军中,李多祚正带领三万人马直攻玄武门。张易之也指挥城中御军,闭门抵敌。武三思令人把庐陵王手谕,向城中兵士高声宣读。那些兵士们本来是心向唐室的,一听说庐陵王驾返京师,就高呼着万岁,一哄散去。李多祚挥兵直入,张氏兄弟双双被擒。
这时庐陵王和韦妃已到城下,文武百官齐赴郊外迎驾,随着也把张易之、张昌宗二人绑赴军前,庐陵王传谕斩首,武三思亲自动手杀了张氏弟兄,然后庐陵王摆驾进宫。
武氏则天一听说庐陵王杀死了她心爱的大儿郎张易之和小儿郎张昌宗,就气得浑身颤抖,挣扎着老迈的身体,两条老得骨肉分离、老皮皱褶叠叠的胳膊支撑着她,要从病床上起来,左右忙上去扶持,可病势沉重,连坐也坐不住,哪里起得来。则天皇帝只得依旧躺下,亲信大臣桓彦范进宫劝谏:“陛下春秋已高,且圣体多病,宜及早退位休养,请下明旨传位与庐陵王。”武则天听了,半天也不作声,桓彦范于是就去写了传位圣旨,并在武则天的榻前,加盖上了玉玺。恰巧这时,庐陵王与韦妃进宫朝见,武氏老妇人就亲手把传位诏书递给庐陵王。就这样,武氏则天拼其一生,用尽了心机和智慧和血泪得来的大周皇帝位,又在公元705年,她八十二岁的暮年,拱手还给了李唐王朝。
彼时她无可奈何地眼睁睁地看着,武三思和桓彦范、李多祚一群大臣簇拥着庐陵王登通天宫即位,准确地说是复位,因为他仍称中宗皇帝,仍复国号大唐,封韦氏为皇后。一时间,百官朝贺,大赦天下,凡为酷吏周兴、来俊臣所陷害的,一概昭雪;惟有薛怀义、张易之、张昌宗等同党,罪在不赦。
武氏则天皇帝徙居上阳宫,上尊号为则天大圣皇帝。每隔十日,中宗皇帝率领后妃,及文武大臣,至观风殿朝见母皇帝武氏一次。则天皇帝武氏媚娘直到八十二岁驾崩,死后仍改称为则天皇太后。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