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0~半岁宝宝的睡眠语言
吃和睡,几乎是半岁以下宝宝生活的全部,因为他们一天至少有一半的时间是在睡眠当中度过的。这么长时间的睡眠,到底对宝宝的成长有什么影响呢?宝宝在睡眠当中的各种各样的小动作又说明什么呢?
1、0~半岁宝宝的睡姿对于宝宝有什么影响
宝宝刚刚出生的时候,头顶会有两个没有骨头支撑的天窗,随着宝宝的呼吸,这两扇天窗还会“呼答呼答”的活动,仔细看看,天窗上面还能看见青色的脉管,这两扇天窗在医学上被称为“囟门”。在囟门闭合之前,宝宝的睡姿会对宝宝长大后头颅的形状和五官产生影响。很多父母会让宝宝脸朝下睡觉,希望这样能让宝宝长成椭圆形的头和更加立体的五官。也有很多父母会认为让宝宝仰睡,能让宝宝更顺畅的呼吸。但是无论是仰睡,趴睡,还是侧睡,在睡觉之前,都要让宝宝打个嗝再睡。因为新生婴儿的肠胃没有发育完全,宝宝在喝奶的时候,常常会吸进不少口气,如果不打个嗝,把肠胃里面的空气排出来就睡,很容易导致宝宝在躺下之后发生吐奶的现象。吐奶时,呕吐物会堵塞宝宝的口鼻,甚至会导致肺炎。
任何一种睡姿都不会对宝宝的健康产生坏的影响,同时,每种睡姿也都有一定的风险下面就让我们一起看看各种睡姿的利弊。
宝宝的睡姿之一:仰睡
仰睡就是宝宝采取平躺的姿势,脸冲上睡觉……这种姿势不但方便妈妈观察宝宝睡觉时的情况,而且可以放松宝宝全身的肌肉,快速缓解宝宝的疲劳,同时仰睡的时候,宝宝全身的关节和器官都没有压迫感,能让宝宝舒舒服服的睡上一大觉。但是仰睡也不是十全十美的姿势,0~半岁的宝宝骨头很软,舌头等软骨更是没有发育完全,当宝宝仰睡的时候,柔软的舌头会垂下来堵塞宝宝的呼吸道,出现呼吸不畅甚至窒息的情况。如果妈妈发现宝宝在仰睡的时候,出现脸色发红或者身体抽动的情况,就要赶紧给宝宝换个姿势。
宝宝的睡姿之二:趴睡
趴睡,就是宝宝的小肚子冲着床面,脸朝下或者侧向一边的睡姿。因为胎儿在子宫里面的时候,就是和妈妈面对面的姿势,所以趴睡能给宝宝最大的安全感,从而更容易让宝宝睡得又香又甜,即使被突然惊醒,也不会受到太大的惊吓。趴睡同时,由于宝宝睡觉的小床比较软,趴睡的时候能够促使宝宝宝宝抬头挺胸,帮助宝宝塑造一个挺拔的身姿。同时,趴睡还能避免宝宝因为呕吐而导致的危险,由于趴睡的时候宝宝的小肚子受到挤压,助于排出宝宝肚肚内的胀气。但是,趴睡的时候,宝宝几乎把全身的份量都压在了内脏和肋骨上,如果宝宝被枕巾堵住口鼻,很快就会窒息而死。据统计,趴睡是宝宝发生猝死的案例最多的姿势。而且趴睡也不方便妈妈观察宝宝睡觉的情况。
宝宝的睡姿之三:侧睡
侧睡有左侧睡和右侧睡两种,无论是左侧睡还是右侧睡,都是目前医生最提倡的睡眠方式。当宝宝侧睡的时候,各个器官都不会受到太重的压迫。侧睡的时候,宝宝的肌肉和双腿都会自然弯曲,全身的肌肉都可以得到很好的放松。而且侧睡还能够有效避免宝宝因为吐奶引起的窒息。如果宝宝吃饱之后,还没有打嗝,那最好让他侧睡。宝宝侧睡的时候千万不能用太过柔软的枕头,否则宝宝的鼻子会陷进枕头,被枕巾堵住。由于宝宝头部和脸部的骨骼柔软,侧睡的时候,最好采用白天左侧睡,晚上右侧睡或者今天左侧睡,明天右侧睡的方式,以免长期单侧睡觉造成宝宝歪头歪脸。
对于宝宝来说,每种睡姿都有利有弊。父母可以根据宝宝的身体状况,以及喜好来选择,也可以根据宝宝的身体发育状况更换睡觉的姿势。只要宝宝在睡觉的时候,有妈妈或者其他大人在一旁看护,就能让宝宝平平安安地睡个香甜的觉。
2、新生宝宝到底需要睡多久
宝宝的睡眠时间不仅仅跟宝宝的年龄、睡眠环境有关,而且跟宝宝天生的体质和性格有关。有的宝宝一觉可以睡他个天昏地暗,有的宝宝睡半个小时,醒来看看四周,再接着睡。有的宝宝每天到时间就睡,差不多就醒;有的宝宝则是想睡就睡,睡烦了就醒。但是无论怎样,各个年龄段的宝宝,在睡眠的时候,都有一定的规律。那么,就让我们一起看看,宝宝们们各个阶段的睡眠到底有什么特点吧?
出生0~7天的宝宝
0~7天的宝宝总是处在一种混混沌沌的状态,无论白天黑夜,除了饿了吃奶,一天很少有睁眼的时候。这个时期,妈妈不要打扰宝宝睡觉。这时候,宝宝正在“养精蓄锐”,在长时间的睡眠中,让自己的大脑充分发育。
出生7~14天的宝宝
这个时期的宝宝,一次可以睡3~4个钟头,而且苏醒的时间和次数都增加了。这个时期,白天的时候,妈妈可以多逗逗宝宝,让屋子的光线尽量明亮一点;夜晚的时候,应该让屋子里的光线尽量暗淡下来,同时家里人要使屋子尽可能的安静下来,慢慢引导宝宝区分白天和黑夜。
随着
出生20~30天的宝宝
20~30天的宝宝平均一天要睡18~20小时,虽然白天仍然要睡上3、4觉,但是夜间的睡眠时间远远大于白天,但是为了宝宝的身体发育,妈妈最好定时定量给宝宝喂奶,夜间也不例外。虽然现在宝宝的可以区分白天和黑夜,但是妈妈要尽量的顺应宝宝的生活习惯,不要把大人的生活规律强加给宝宝。
总之,随着宝宝的成长,睡眠的时间也会渐渐变短。但是由于宝宝的身体状况、生活环境、以及营养状况都有区别,所以每个宝宝的睡眠习惯也有很大的差异。刚出生的宝宝只要睡得好,吃得好,玩得开心,眼睛明亮,就是健康的好宝宝。
3、一到三个月宝宝的睡眠习惯
老祖母们常常会说:“宝宝多睡觉,才能长大高个儿。”这句话完全正确。充足的睡眠,不仅仅能够保证宝宝的身体健康,而且能够促进宝宝的智力发展。
这个阶段的宝宝睡眠时间逐渐减少,也是建立宝宝规律睡眠的重要时期。妈妈应该怎样引导宝宝,让宝宝养成良好的睡觉习惯呢?
让宝宝学会区分白天和夜晚
1~3个月的宝宝大部分的时间仍然在睡觉,此时的宝宝已经隐约有了白天和黑夜的意识,但是宝宝白天仍然要睡3、4觉,每次3~4个钟头。这个时期,白天的时候,妈妈应该让屋子里明亮其俩,并且要多逗宝宝玩;到了晚上,就应该让房间里面尽管安静下来,而且灯光也要尽量的暗淡下来,当妈妈晚上起来给宝宝喂奶、换尿布的时候,也不要逗宝宝玩。坚持几天,宝宝就会养成白天玩,晚上睡的习惯了。
让宝宝学会自己入睡。
妈妈们应该怎样做,才能让宝宝养成自己入睡的习惯呢?
很多老年人会告诉年轻的妈妈,等宝宝吃饱了,打了嗝之后,就把宝宝抱在怀里,拍着,哄着,或者把宝宝放在摇篮里轻轻地晃,等一会儿宝宝就睡着了。这种办法的确可以让宝宝快速入睡,但是过不了几天,妈妈就会发现,没人哄着、晃着的时候,宝宝即使困了,也睡不着,个别的宝宝还会大哭大闹。
为了培养宝宝自己入睡的习惯,妈妈最好在宝宝已经困倦但是还没有睡着的时候,就把宝宝放在小床上面,小床最好放置在背光的地方,因为宝宝在妈妈黑暗的子宫里面呆习惯了,突然来到明亮的环境当中,自然会兴奋得睡不着。如果宝宝因为没人逗他,或者没人哄他,而哼哼唧唧,甚至哭起来,可以先“晾”他一下,等宝宝觉得没意思了,自然就会安静下来,然后沉沉睡去。
1~3个月是宝宝建立良好的睡眠习惯的关键期。在这个时期,如果爸妈不能“狠”下心来培养,那么今后就要花费好几倍的力气让宝宝入睡了。
4、三到六个月宝宝的睡眠规律
3个月之后的宝宝,大脑发育日趋完善。但是对于3~6个月的宝宝来说,睡眠仍然是生活的首件大事。这个时期的宝宝,睡眠到底有什么规律呢?
人类的睡眠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也可以称为浅度睡眠阶段,这时候眼球迅速转动,而且大脑也处在一种比较活跃的状态,做梦往往是在这个时期发生的;第二阶段是深度睡眠阶段,这个时候眼球往往只会缓慢转动或者不转动;还有一个阶段是瞌睡阶段,是睡眠和醒的中间地带。
3~6个月的宝宝的睡眠往往分为瞌睡、浅睡和深睡三个阶段,下面就让我们一起看看,这三个阶段各有什么特点?
瞌睡
瞌睡的情况往往发生在入睡前或者刚睡醒,当宝宝的眼睛微合,神情木讷,就是宝宝在瞌睡了。而且入睡前的瞌睡往往会伴随着宝宝不爱活动的现象出现,这个时候,妈妈可以把宝宝放到小床上,放一段胎教时期的音乐,宝宝就会感觉像回到妈妈的肚子里面一样安全,很快就会进入甜蜜的梦乡了。如果瞌睡发生在宝宝即将醒来的时候,往往宝宝会噘嘴、微笑或者皱眉,有的时候小胳膊小腿还会抽动几下,如果这时妈妈把宝宝抱起来,宝宝就会因为没有睡好觉而哭闹。
浅睡
浅睡阶段的宝宝,往往气息会有些错乱,而且眼球常常会在眼皮下面迅速转动,虽然闭着眼睛,但是脸上会出现皱眉或者微笑的表情,偶尔会转转身,个别的时候小胳膊小腿还会动一下。如果宝宝在这种时候受到惊扰,会立刻大哭起来。
深睡
深睡的时候,宝宝的全身变得软绵绵的,呼吸也会变得很慢,眼球转动的现象会减少或者消失,除了偶尔咂咂嘴之外,没有其他动作。深睡的宝宝,即使被轻轻的搬动,也不会被惊醒。即使偶尔哼哼两声,甚至哭两声,妈妈也不必过度紧张,因为很快宝宝又会安静入睡了。
大多数3~6个月的宝宝睡眠会很有规律,这个时候,妈妈应该尽量让宝宝白天少睡,晚上多睡,培养宝宝良好的睡眠习惯。
5、宝宝睡觉时为什么会笑
宝宝在睡觉的时候,即使没人逗弄,脸上往往会浮现出微笑,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宝宝睡觉微笑的时候,妈妈应该怎么办呢?
宝宝睡梦中露出的微笑可以分为两种:自发性微笑和梦中的微笑,下面就让我们看看,这两种微笑的原因和特点吧
自发性微笑
宝宝在瞌睡和深睡的时候。脸上常常会出现一闪而过的微笑。这种微笑只是一种纯粹的肌肉抽动,没有任何感情意义。老奶奶们常常称这种微笑为“睡笑”或者“神笑”。
梦中的微笑
随着宝宝一天天长大,睡眠当中的微笑次数也会逐渐增加,宝宝不但会在睡梦当中发出笑声,有的时候还会叹气甚至突然睁开眼睛,四处看看,又进入睡眠。这说明宝宝正在作着春秋大梦,妈妈不用管宝宝,让他继续做梦就好了。
宝宝睡梦中笑,妈妈怎么办?
宝宝睡眠当中露出的任何表情,都说明宝宝睡得太舒服了,只要宝宝不会磕到伤到自己,妈妈就不用干涉。否则,不但会引起宝宝的大哭大闹,而且妈妈也会疲惫不堪。
6、睡梦中的宝宝为什么会哭醒
如果宝宝常常在睡梦当中哭醒,最大的原因是缺钙。如果在及时补充钙质之后,宝宝仍然会半夜哭醒,那就往往是以下几种原因造成的:
睡前受到惊吓
这时候的宝宝特别容易受到惊吓,而且恐怖的印象会深刻的印到宝宝的脑子里面。如果宝宝在白天看到了巨大的动物,或者听到了很大的声响,就会让宝宝神经紧张,一脸严肃。到了晚上,特别难以入睡,及时睡着了也会哭醒。这个时候,妈妈就要跟宝宝多多亲热,让宝宝感觉到,妈妈时刻在他身边,使宝宝具有充足的安全感。
白天或睡前过于兴奋
如果宝宝睡眠之前玩“疯”了,也会让宝宝在睡梦当中哭醒,其实这个时候宝宝往往是“累”得哭,妈妈只要轻轻摸摸、拍拍宝宝,让他安静下来就好。
饥饿性夜间哭泣
如果妈妈的奶水很少或者乳头内陷,常常会导致宝宝因为吃不饱而饿醒。而且饿醒的时候常常会边哭边吮手指,啃小拳头。这个时候妈妈给宝宝喂奶就可以了,如果奶水不足,可以给宝宝添加奶粉或者其他的辅食,就可以有效避免宝宝在夜间饿醒。
身体不适引起的宝宝夜间哭醒
如果宝宝在睡梦中突然发出尖利的哭声,而且抚摸、拍打、吃奶统统无效,这就说明宝宝在生病,应该把宝宝赶紧带到医院检查。
尿布的问题
如果宝宝的尿布过紧或者湿了,也会放声大哭。这个时候,妈妈只要及时更换尿布,就可以让宝宝安然入睡了。
环境的变化
初生的宝宝特别敏感,一旦环境稍有变化,就会让他们难以入睡,即使勉强入睡,也会在半夜哭醒。在新环境中,妈妈要尽量多陪陪宝宝,让宝宝感到,妈妈时刻在他身边,就可以缓解这种现象。
不管任何原因引起宝宝在梦中的哭闹,只要爸爸妈妈能够认真观察宝宝的情况,及时的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就可以让宝宝拥有高质量的睡眠。从而健康、快乐的成长。
第二节 揭秘半岁到一岁的宝宝的睡眠语言
半岁到一岁的宝宝的睡眠习惯基本已经开始定型,这个时候很多宝宝喜欢和妈妈一起睡,宝宝和妈妈一起睡到底好不好呢?为什么很多宝宝睡着了也要吃奶呢?为什么有时妈妈好心把宝宝叫醒喂奶,宝宝却会大哭大闹呢?半岁到一岁的宝宝到底会不会做梦呢?为什么有的宝宝睡觉的时候会抽动呢?宝宝醒来时候的表情又意味着什么呢?现在让我们一一揭开谜底。
1、宝宝到底喜不喜欢和妈妈一起睡
半岁以后的宝宝,在睡觉的时候,必须经历一个浅睡的阶段,才能真正的沉沉睡去。这个时候的宝宝,出于对自己的保护的本能,往往会对周围的东西产生莫名其妙的恐惧感。黑暗的夜晚,宝宝一个人躺在床上,难免会感觉孤独和恐惧,只有在熟悉的被子里,被最亲切的妈妈搂着,才能安心睡着。宝宝和妈妈一起睡到底好不好呢?
宝宝睡得好
宝宝一夜会经历好几次从深度睡眠进入浅度睡眠的过程,如果在这个阶段,宝宝感到恐惧、不安,就会难以入睡,甚至大哭大闹。如果妈妈在宝宝身边,就等于给宝宝吃了一颗定心丸。
妈妈睡得好
妈妈和宝宝在一起睡觉的时候,不用因为孩子远离自己受到伤害而担心,精神上可以得到充分的放松。而且由于宝宝睡得好,自然减少了妈妈半夜起来的劳碌。所以,很多和宝宝一起睡的妈妈说,虽然她们半夜时时照顾宝宝,或者有的时候要为宝宝喂奶,甚至会担心自己会压到碰到宝宝,但是第二天醒来的时候,却感觉很有精神。
夜间哺乳更方便妈妈和宝宝天生有一种感应,妈妈常常会在宝宝饥饿之前醒来。妈妈跟宝宝一起睡,能让夜间哺乳变得更加方便和及时,避免宝宝因为饥饿而又哭又闹。
而且由于跟宝宝一起睡的妈妈精神放松,分泌的乳汁也会大大增加,乳汁质量也会大大提高,这样,不但宝宝吮吸起来容易,而且能够让宝宝吸收更多的营养。
宝宝和妈妈一起睡,不但有利于宝宝的身体健康,而且可以让妈妈和宝宝的感情更加融洽,所以妈妈们就不要再犹豫了,和宝宝一起睡吧。
2、被打断睡眠,宝宝会抗议
很多妈妈为了宝宝的身体健康,会在宝宝在睡觉的时候,把宝宝叫醒喂奶或者洗澡,但是,这时候宝宝往往会大哭大闹,为什么妈妈的好心却不能得到好报呢?
喝夜奶
很多有经验的人会误导妈妈,那就是:半夜一定要起来给宝宝喂奶,不然宝宝会营养不够。所以很多年轻的妈妈在宝宝熟睡的时候,会硬生生的把宝宝叫醒喂奶。其实,很多宝宝2个月之后就不用吃“夜餐”了,这时候的宝宝,可以一觉平稳地睡到天亮,如果妈妈楞把宝宝弄醒加餐,被扰了清梦的宝宝怎么能够不哭呢?
频繁洗澡
夏天的时候,很多妈妈因为怕宝宝长小痱子或者皮肤感染,一天要给宝宝洗好几次澡。于是,好不容易睡着的宝宝往往会被妈妈拎起来放到澡盆里面。这个时候,再懂事的宝宝也会哭个天昏地暗。
很多的时候,妈妈出于经验的考虑,往往会一厢情愿的打断宝宝的睡眠,但是,大家可以设身处地的想一想,如果我们在做着春秋大梦的时候,突然被人叫起来吃东西或者被人按到水中洗澡,是不是我们也会大发雷霆呢?
打断宝宝的睡眠影响的不仅仅是宝宝的心情,因为宝宝只有在熟睡的时候,才能分泌大量的生长激素,频繁打断宝宝的睡眠,必然影响宝宝的身高和智力的发育。
即使强行被喊醒的宝宝不哭不闹,但是无论是吃奶还是洗澡,都会让无精打采,长此以往,必然会影响宝宝的心理健康。据心理学家统计,幼儿时期没有高质量睡眠的宝宝,长大之后患抑郁症的几率比其他人高得多。
3、宝宝做梦了!
宝宝在睡觉的时候,常常会有各种各样的表情或者动作,有些迷信的老年人说,这是宝宝“中了邪”,需要吃点安神药。其实根本不必担心,宝宝睡梦中的哭哭笑笑,打打闹闹,只是说明他在作梦。那么作梦到底对宝宝的身体健康有没有影响呢?
一般情况下,作梦对宝宝的身体健康没有任何影响。6个月以下的宝宝,不会对于梦境有任何的记忆。6个月到一岁的宝宝,虽然能够记住梦中的情景,但是不能描述梦中的情景。一岁以上的宝宝就可以告诉妈妈自己到底梦见了什么。
有的时候,宝宝会突然从梦中惊醒,有时还会伴随着大哭大闹。这是因为被恐怖的梦境吓坏了。妈妈一定要及时的抚摸,拍打宝宝,让宝宝知道,最亲近的人就在身边。等宝宝平静下来,妈妈应该继续安慰宝宝,或者喂宝宝点奶吃,这样宝宝就能很快重新入睡了。
宝宝作梦并不可怕,如果宝宝很少作梦甚至不作梦,反而说明宝宝在智力方面存在缺陷。但如果是持续性或者长时间的恶梦,尤其宝宝从睡梦当中醒来之后,总是长时间地哭闹,就需要引起爸爸妈妈的警惕了。如果宝宝没有任何疾病,就是因为宝宝在清醒的时候,承受了太多的烦恼和恐惧,这时候爸爸妈妈应当细心观察宝宝,消除一切不利因素,就可以让宝宝睡个好觉了。
4、宝宝睡着了,还会要奶吃
有些妈妈,唯恐宝宝营养不够。即使宝宝睡着了,也会把宝宝叫醒喂奶。有的妈妈,怕影响宝宝睡眠,想方设法阻止宝宝睡着之后吃奶。宝宝睡着之后要奶吃到底是好是坏呢?
大多数宝宝在2岁之前,睡着后都会要奶吃,有的甚至要吃5、6次。虽然睡着之后喂奶会影响宝宝和妈妈的休息。但是如果不给宝宝奶吃,宝宝就会连哭带闹,吵得全家不得安生。为什么宝宝睡着之后还要奶吃呢?怎样才能让妈妈喂奶的时候不那么累呢?就让我们一起来看看答案吧。
宝宝睡着之后仍然要奶吃的原因
不同阶段的宝宝睡着之后吃奶的原因也不同。0~3个月的时候,宝宝几乎可以说是在“疯长”,这个时候宝宝需要大量的营养,但是胃容量又太小,所以只能“少量多餐”,来满足身体生长发育的需要了。3~6个月时,宝宝的消化系统完善了很多。每次可以吃下更多的奶,次数自然会减少。半岁以后的宝宝睡着后需要喂奶的次数再次增加,有的表现为夜间吃奶的次数更多,有的虽然没有增加了吃奶的次数但是吃奶的时间变长了。宝宝半夜要奶吃,排除饥饿、口渴的原因之外,宝宝在缺乏安全感以及身体不舒服的时候也会半夜要奶吃,这说明宝宝睡着后需要妈妈喂奶不仅有生理因素,还有自身的心理因素。
以正确的方式给宝宝喂奶吃
有些妈妈怕孩子哭闹影响自己的睡眠,就让宝宝含着奶头或者奶嘴睡觉,这种办法很不可取。这种方法不但不能让宝宝养成良好的吃奶的习惯,而且会影响宝宝牙齿的生长,有的时候还会让宝宝呼吸不畅甚至窒息。
妈妈应该正确对待宝宝在睡着后吃奶的情况,不要把书本上的哺乳规律强行加到宝宝身上。更不要因为怕影响自己休息而不给宝宝奶吃。只有充足的营养,才能保证宝宝健康发育。
宝宝在睡着后仍然需要喂奶,大多数情况下属于正常生理反应,妈妈要正确对待宝宝的这一独特的行为,不要限制宝宝在夜间吃奶,也不要给宝宝制定喂哺制度,更不要担心睡着后给宝宝喂奶会导致宝宝出现不良行为习惯。事实证明,只有及时满足宝宝身心发育需要,才能保证宝宝健康发育。
5、睡着的宝宝也“好动”
很多宝宝在睡着的时候,常常会出现一些奇怪的动作或者表情,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
“好动”的表现
由于宝宝的神经系统病没有发育完善,所以在大多数情况下,宝宝的睡眠往往是浅度睡眠。在这种状况下,我们不难发现,虽然宝宝闭着眼镜,但是宝宝的眼珠在眼皮之下滴溜乱转,偶尔还会微笑或者皱眉,有的时候还会睁开眼睛四处看看,然后闭眼,继续睡觉。等宝宝再长大一点,宝宝在睡梦中除了翻身,转头之外,还会哭闹,说梦话,但是宝宝的这些动作都是没有意识的,即使睁眼也看不见什么。
面对“好动”的宝宝,爸爸妈妈不能这样做
当宝宝在睡眠的时候,出现各种行为和动作的时候,爸爸妈妈千万不要以为宝宝在生病,更不要把宝宝抱起来检查,这样只会把宝宝惊醒。有的时候,宝宝在睡梦中会作出吸吮的动作,这时爸爸妈妈千万不要给宝宝喂奶,以免呛到宝宝。
面对“好动”的宝宝,爸爸妈妈可以怎么做
当宝宝睡梦当中出现一些动作或者表情的时候,爸爸妈妈可以这样做:
只要宝宝不哭,妈妈就不用碰宝宝。如果宝宝哭了,妈妈可以轻轻拍拍宝宝,宝宝就会恢复平静。
宝宝在睡眠当中出现各种动作的时候,爸爸妈妈不要立即就去看宝宝,可以先安静等待一会儿,一般宝宝都可以进行自我调节,重新进入睡眠。
如果宝宝在作梦的时候,又哭又叫,妈妈可以看看宝宝有没有发烧或者有其他疾病。如果都没有,那就把宝宝轻轻放下,让她继续睡觉就好了。
6、宝宝醒来时的表情语言
宝宝在睡眠状况下,大多数时候眼睛是闭着的,即使睁开眼睛,身体和面部的肌肉也是柔软而松弛的。这时候妈妈不要轻率地把宝宝叫醒,否则会引起宝宝的哭闹。等宝宝真正醒来的时候,表情也是不同的。到底应该怎样判断宝宝到底是不是醒了呢?
高兴地笑
宝宝如果睡醒了,就会冲着妈妈高兴地笑。同时嘴里还会哼哼唧唧地,而且还会高兴地伸胳膊蹬腿。这表明宝宝这次睡得很好,很满足。
吸引父母注意哭闹
如果宝宝睡醒后,看不见爸爸妈妈,就会感到寂寞、恐惧。然后就会用大哭来吸引爸爸妈妈过来陪伴他。这个时候妈妈可以把宝宝抱起来检查一下,如果宝宝拉了或者尿了,就给宝宝清理干净,然后换一片新的尿布。如果宝宝一切正常,只是纯粹为了吸引爸爸妈妈的注意力而哭,只要轻轻拍拍宝宝就好了。
口渴或饥饿的哭泣
如果宝宝睡醒之后连哭带闹,怎么安慰也不行,而且哭的时候嘴唇一张一合,好像在吞咽什么东西一样。那就表示宝宝饿了或者渴了。但是不能马上就喂宝宝奶吃,要先喂宝宝一点温开水,再喂宝宝母乳或者牛奶等食物。尤其要注意的是,宝宝睡醒后,绝对不能吃太冷的东西,否则会刺激到宝宝娇嫩的肠胃。
惊吓的哭闹
有的宝宝往往会又叫又跳的醒来,而且面色惨白,坐稳之后就会放声大哭。这是因为宝宝在睡梦中受到了惊吓,这时候妈妈最好马上把宝宝抱起来,同时轻轻地拍打、抚摸宝宝,同时要轻声细语的安慰宝宝,使宝宝尽快地平静下来。
第三节 一岁到一岁半的宝宝,用睡眠语言表达身体状况
虽然一岁到一岁半的宝宝,睡眠时间已经大大缩短,但是睡眠状况同样能体现出宝宝的健康状况。宝宝为什么不肯睡觉呢?为什么是睡眠时间黑白颠倒呢?为什么熟睡的宝宝往往会从床上滚下来呢?作为一个母亲,你知道婴儿猝死综合征是怎么回事吗?你知道怎样睡,宝宝才会更聪明吗?
1、宝宝为什么不肯睡觉
跟一岁之前相比,一岁到一岁半的宝宝的睡眠时间大幅度减少。而且宝宝白天基本上不用睡觉,可是另外一个让爸爸妈妈头疼的问题又出现了。那就是,明明到了该睡觉的时候,可宝宝就是不肯睡觉,让爸爸妈妈头疼万分。这种情况主要是以下几个原因造成的。
NO.1、宝宝和爸爸妈妈玩“疯”了
如果宝宝在睡觉之前和父母长时间玩耍,就会导致宝宝只想尽情玩下去,就是不想入睡。想解决这个问题,就需要爸爸妈妈注意时间。差不多到了宝宝睡觉的时候,就别逗宝宝玩了。如果一不小心就玩到了宝宝睡觉的时间,可以选择一些轻柔的音乐给宝宝听,或者给宝宝讲一些小故事,慢慢宝宝就会睡着的。
NO.2晚上精神,白天睡睡眠时间黑白颠倒
有的宝宝白天睡得特别踏实,但是到了晚上就十分精神。一般宝宝可以通过自己调节把生物钟调节到正常的时间。如果宝宝连续一星期“颠倒黑白”,就要引起妈妈的注意了。想纠正宝宝混乱的睡眠时间,可以白天多陪宝宝玩一会儿,或者在晚上睡觉之前,给宝宝洗个舒服的热水澡。只要坚持这样做,过不了几天,宝宝就会恢复正常的作息。
NO.3对外界的强烈好奇心让宝宝无法入睡
一岁到一岁半的宝宝脑部基本上已经发育成熟,很多事物会让宝宝兴奋不已,例如:五颜六色的玩具,散发香味的水果,周围的家具,天花板上的吊灯……宝宝想看所有的东西,想摸所有的家具,除非累得睁不开眼,不然是不会心甘情愿地闭上眼睛睡觉的。NO.3睡眠环境的改变让宝宝难以入睡
一岁多的时候,习惯跟妈妈一起睡的宝宝,开始独睡了。这时候的宝宝常常会因为离开父母而烦躁不安。这个时候,最重要的是让宝宝听见爸爸妈妈声音,让宝宝明白,爸爸妈妈时刻在自己身边,这样宝宝就会安心入睡了。
如果想让宝宝安心入睡,首先要给宝宝一张温度合适,空气清新,被褥厚薄合适的小床,灯光不能太明亮;同时,为了建立宝宝正常的生物钟,睡觉之前不要作太剧烈的游戏,爸爸妈妈也不要在晚上呵斥宝宝,以免宝宝担惊受怕,无法入睡
2、睡着的宝宝为何滚下床
宝宝在一岁之后,就可以抓住扶手或者独立的走路了。随着宝宝的运动能力越来越强,宝宝在睡梦中的动作也会越来越大,不但会在睡觉的时候摇头、踢腿,还会在睡觉的时候翻身,个别的时候宝宝会在翻身的时候摔到地上。宝宝为什么会从床上掉下来呢?怎样才能防止宝宝从床上掉下来发生危险呢?
宝宝为什么会摔下床来呢?
许多宝宝的婴儿床护栏很低,有的干脆没有护栏,宝宝睡觉的时候,动作稍微大一点,就会掉下床来。
宝宝的盖的被子过厚,或者穿的衣服太硬,太紧,都会让宝宝全身难受,翻来滚去,一不小心,就会掉下来。
宝宝白天兴奋过度,晚上睡着之后大脑不平静,导致睡眠不深,伴随睡觉时候的翻滚,摔下床来。
宝宝睡觉之前吃得太多,个别家长总是担心宝宝营养不够,晚上睡觉之前喂宝宝很多很多的东西,使宝宝睡着之后肚子特别难受,自然会翻来覆去。翻滚的次数多了,就会掉下床去了。
摔下床的后果
宝宝摔下床去,最轻的后果就是哇哇哭几声,哄哄就可以了;稍微严重一点就会把宝宝摔个鼻青脸肿。有的个别的宝宝甚至会摔断脖子,虽然送到医院可以抢救过来,最终还是会落个痴痴呆呆甚至高位截瘫的毛病,好端端的宝宝最后成了残疾。
那么,应该如何预防宝宝摔下床呢?
只要采取如下的措施,宝宝在睡梦当中的伤害是完全可以避免的。
1、在宝宝的床边加上护栏,而且每根栏杆中间距离要尽量的短,只有这样,才能既防止宝宝的翻身摔下来,又能避免宝宝在睡觉的时候头部卡在两根栏杆之间;
2、在宝宝床边和床下的地板上铺上软垫,即使宝宝一不小心翻身摔下来,也不会受到太严重的伤害;
3、清理干净宝宝床铺四周的杂物,尤其是带有尖角的东西,如果婴儿床附近有坚硬的家具,应该给这些家具包上软布,或者在家具的转角上面加上软垫,防止宝宝被家具磕伤。
4、宝宝跟爸爸妈妈一起睡的时候,应该让宝宝睡在爸妈的里面,如果父母临时离开,一定要用柔软的东西把宝宝挡好;
5、睡前不要让宝宝过度的兴奋,更不要让宝宝吃太多的东西,让宝宝迅速、安静的进入睡梦当中。
6、一岁到一岁半的孩子,尽量不要用摇篮,以免失去平衡,造成对宝宝的伤害。
3、警惕婴儿猝死综合征
婴儿猝死综合征是指婴儿突然死亡的病症,这种病症多发于一岁左右的婴幼儿,而且无法通过尸检找到死因,这种病症一般发生在半夜到凌晨这一段时间,而且患有此病的婴儿大多数都是在睡眠时发生死亡,所以这种疾病又被称为“摇篮死亡”。婴儿猝死综合征到底是怎样造成的呢?应该怎样预防呢?
造成婴儿猝死综合征的因素
婴儿猝死综合征往往与下列因素有关,比如宝宝大脑先天发育不良、免疫系统发育不良、新陈代谢紊乱以至于呼吸道感染、堵塞都有可能造成宝宝在睡眠的时候呼吸不畅、心跳异常,严重的时候会导致死亡。
此外,如果父母总让孩子俯卧睡眠,或者睡眠环境通风很差,也会导致婴儿吸入大量的二氧化碳而死亡。如果被褥或者床垫太过柔软,也会导致宝宝因为口鼻堵塞而死亡。
那么,应该如何避免婴儿猝死综合征的发生呢?
做好以下措施,就可以及早预防婴儿猝死综合征的发生……
1.让宝宝仰睡,虽然仰睡也不是100%的安全,但是仰睡可以让宝宝呼吸更加顺畅,避免宝宝因为缺氧而死。
2.宝宝所使用的被褥表面必须平整坚实,而且宝宝的旁边不能放置太柔软的或者绒毛太长的东西,以免造成宝宝的口鼻堵塞。如果要使用带绒毛的毛毯,应该把毛毯边缘裹到宝宝的胸部,千万不能遮住宝宝的口鼻。
3.父母应该定期检查婴儿的身体,想尽一切办法增强宝宝的体质,可以有效的减少宝宝的死亡几率。
4保证宝宝睡眠环境的通风良好、空气清新。尤其不能在宝宝的卧室当中抽烟……
4、宝宝为什么会小睡
大多数人常常会认为小睡是懒惰、浪费时间的行为。大多数妈妈也认为宝宝没有必要小睡。一段短短的瞌睡,看似不起眼,其实能够对宝宝的学习能力和智力发展起到极大的作用。
宝宝白天小睡的好处
宝宝白天睡觉,并不意味着着宝宝会在夜晚闹腾,白天的小睡,可以让一岁到一岁半的宝宝有更多的睡眠,从而来促进脑部的发育和智力的发展。
同时,宝宝白天睡觉,可以让爸爸妈妈更加自由,让爸爸妈妈有更多的时间处理家务和工作。不管白天还是晚上,宝宝睡觉的时候,都是他身心发育的最好的时机。白天的小睡,可以使宝宝的精神状态一整天都保持在最佳的水平。晚上的小睡可以避免宝宝精神过于恐惧和紧张,有利于宝宝的身心健康。
各个时段的小睡的作用
各个时段的小睡都有不同的作用,大多数宝宝一般白天会有两次睡眠,即清晨的小睡和下午的小睡。尤其是清晨的小睡,对于宝宝的大脑发育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所以清晨的时候,一定要保证宝宝有充足的睡眠。
宝宝一般具有固定的小睡时间,如果宝宝错过了某次小睡,可以让宝宝提前进入下一次小睡,如果宝宝实在特别困倦,可以讲下一次小睡的时间提前。如果妈妈阻止宝宝小睡,宝宝一整天会没精打采,甚至心烦气燥。如果宝宝长期缺乏睡眠,必然引起宝宝的心浮气躁、过度敏感,无法集中注意力,以至于经常大哭大闹。所以说,小睡对于宝宝的重要性不可小觑,千万不能忽略。
5、怎样睡,宝宝更聪明
浅睡让宝宝变得聪明。
浅睡和深睡对于宝宝有不同的意义,深睡的时候,主要是由身体向头部提供更多的血液,促进大脑的发育。
宝宝在清醒的时候,会获得大量的信息,浅度的睡眠的时候,宝宝的大脑其实是在整理,归纳这些信息。
同时,浅度睡眠可以让宝宝敏锐的感觉到自身的需要,不管渴了饿了还是冷了热了,都可以让宝宝敏锐的感觉到。让爸爸妈妈及时处理,如果宝宝不管什么环境,什么条件,都可以呼呼大睡,那么宝宝就会因为缺乏必要的湿度、温度和营养而发育不良,甚至导致疾病。
同时,浅睡的时候,宝宝一旦感觉呼吸苦难,就会及时醒来,所以浅睡,也可以有效的预防“婴儿猝死综合症"等病症的发生,有效的消除很多威胁宝宝健康成长的因素。
睡眠时间的长短决定宝宝是否聪明
经过科学家统计表明,很多孩子的学习成绩跟小时候的时间长短有着密切关系。长期的睡眠不足必然会导致宝宝的思考能力减退,免疫力低下,以及内分泌紊乱等很多疾病。为了让宝宝更加健康,妈妈们不但要保证宝宝的睡眠时间,更要保证宝宝的睡眠质量。
一岁到一岁半的宝宝,至少要保证10个小时的睡眠时间,否则会严重影响宝宝的身心健康。
良好的睡姿让宝宝更聪明
外国有一句俗话“小时候的睡姿,决定长大后的智商。”
根据研究人员的统计,在各种睡姿当中,趴着睡的宝宝智力发育最早最快,躺着睡的宝宝次之,但是能在很短的时间内赶上趴着睡的宝宝。只是,趴着睡的宝宝,窒息的危险性要远远大于仰着睡的宝宝。
所以,很多育儿专家建议,从智力发育和安全角度综合考虑,仰睡是最好的姿势,尤其是晚上,因该尽可能的让宝宝仰睡,在白天午睡或者有大人照料的时候,可以把姿势调整成趴着睡,宝宝的睡眠环境最好保持舒适的湿度、温度和亮度,才能让宝宝睡得又香又甜。
6、宝宝为什么说梦话
俗话说“日有所思,夜有所梦”,宝宝也不例外;但是经过集体生活的人们都会有这样发现,如果一个人常常说梦话,第二天他往往会无精打采的,同样,经常说梦话,对宝宝的睡眠质量也有很大的影响。爸爸妈妈应该积极了解宝宝说梦话的原因,让宝宝拥有健康的睡眠。
不必对宝宝说梦话过度担忧
大多数时候,宝宝说梦话是因为大脑发育不够健全,好比宝宝的大脑是一个建筑工地,在发育过程中,肯定避免不了“违章建筑”的出现,但是不必担心,随着宝宝的发育,这些“违章建筑”会自行拆除。所以,当宝宝在睡梦当中说梦话或者有其他动作的时候,爸爸妈妈无须担心。
外界影响导致宝宝说梦话
作为一个初来这个世界的宝宝,很多东西对成年人来说司空见惯,但是对于宝宝来说就是稀罕的东西了。这些“稀罕”对宝宝来说,是极大的刺激。而且由于宝宝的小脑袋的容量有限,消化这些刺激的能力更有限,所以晚上睡着后,会用说梦话来排遣没有消化的刺激。随着宝宝的长大,这种现象就会渐渐减少。
情绪波动
如果宝宝睡觉之前玩得太累,或者看到了一些可怕的景象,或者听到了一些可怕的声音,也会让宝宝在睡着之后说梦话。
鉴于这种原因,爸爸妈妈在睡觉之前,不要让宝宝看恐怖的电视或者吓人的图画,例如老虎、魔鬼等等;也不要让宝宝过于兴奋;更不要大声呵斥宝宝,以免宝宝过于紧张而说梦话。
说梦话其实并不可怕,只要宝宝说梦话的次数别太频繁,爸爸妈妈就无须担心,但是,如果宝宝长期说梦话,必然会影响宝宝的身体健康和大脑发育。
当宝宝说梦话的时候,爸爸妈妈可以认真倾听宝宝所说的内容,对症下药,帮助宝宝减轻压力和焦虑。
第四节 读懂一岁半到两岁的宝宝的睡眠语言
1、一岁半到两岁宝宝为什么会经常半夜醒来
每个妈妈都希望孩子有个完美的睡眠,但是很多宝宝会半夜醒来,让爸爸妈妈十分苦恼,这是怎么回事呢?面对这种情况,妈妈应该怎么办呢?
生理因素:
我们成年人都知道,神经衰弱的成年人特别难以入睡,即使入睡,稍有响动,也会被惊醒,宝宝由于神经发育不够完善,就相当于“神经衰弱”,所以特别容易被惊醒,等到宝宝的大脑发育完善,这种现象自然会消失的。
过饱进食:
有的妈妈生怕饿着宝宝,睡觉之前总要给宝宝喂很多东西,大人吃得太饱都睡不着,何况孩子呢?更有甚者,宝宝醒了,妈妈却以为宝宝饿了,又给宝宝喂奶吃,越吃越撑,越撑越醒,造成了恶性循环。
疾病原因:
很多疾病比如肠道的寄生虫、佝偻病、缺钙以及其他疾病,也会引起宝宝睡觉不稳定。
环境因素:
室内过于明亮,或者旁边有人大声说笑,都会干扰宝宝睡眠,导致宝宝易于惊醒;有的老年人生怕宝宝着凉,给宝宝盖得被子又多又厚,有人会让宝宝烦躁不安,容易在半夜惊醒。
兴奋过度:
如果宝宝在睡前情绪波动过大,例如过于兴奋、恐惧,都会造成宝宝在梦中惊醒。
夜间排尿:
宝宝常常会被半夜的尿意惊醒,但是尿完之后大多会安然入睡,但是,如果尿布吸湿性差,或者尿布捆得过紧,都会让宝宝睡不好。
怎样才能让宝宝睡个安稳觉呢?
如果你家里有个精力充沛的宝宝,那就在白天让宝宝多多的玩耍。到了晚上,宝宝自然就会安静下来;睡觉之前不要让宝宝吃太多东西,更不能让宝宝过分的激动;爸爸妈妈要想法宝宝创造一个安静的睡眠环境;如果宝宝频频夜间醒来,爸爸妈妈就要带宝宝去医院检查,看看到底是不是疾病导致宝宝不能睡好觉。
2、宝宝哭的时候,妈妈不能做什么
新妈妈最怕的就是宝宝的哭喊了,但是,很多新妈妈不知道,宝宝哭喊的时候,有些事情,妈妈绝对不能作,到底是什么事情呢?
宝宝只是暂时的急躁
很多情况下,宝宝的哭闹,不是因为渴,也不是因为饿,更不是因为身体不舒服,而是因为暂时的急躁。暂时急躁引起的哭闹到底是怎么样的呢?一般情况下,宝宝会突然大哭,过一会儿就会停下来,休息一下,接着哭闹。这种现象一般会持续10到30天,过了这个阶段,宝宝就开始学者发声了。面对宝宝的暂时急躁,妈妈只要想法了解宝宝的意思就好了。
宝宝哭泣的时间
大多时候,宝宝会持续1~4个小时的哭闹。如果宝宝生病了,哭闹的时间要比平时久一点。如果宝宝从来不哭不闹,反而不是好事,那说明宝宝身体存在疾病或者智力发展存在缺陷。
眼泪不一定是坏东西大多数宝宝在2个月左右,才开始流眼泪。眼泪不但可以滋润宝宝的眼球,还可以杀灭宝宝眼睛内的细菌。很多微小的杂物也可以被眼泪冲刷出来。所以,宝宝流泪是一种自我清洁的过程。
如果妈妈犯了以下错误,就很可能导致宝宝常常没完没了的哭闹:
1.妈妈总是认为自己太紧张,而引起宝宝哭闹。——可是,无论宝宝跟着紧张的妈妈,还是平静的老祖母,都会哭闹,可见,妈妈的情绪不是引起宝宝哭闹的主要原因。
2.认为哭泣可以提高宝宝的肺活量。——适度的哭泣可以提高宝宝的肺活量,但是过度、频繁的啼哭只会让宝宝血压升高。心跳加快,危害宝宝的健康。
3.简单的认为宝宝哭的时候就去哄他,会惯出宝宝一身坏毛病——事实上,适时、适度对宝宝拥抱只会带给宝宝安全感。
3、宝宝为什么睡不安稳
很多宝宝早晨会早早醒来,其他时间也是稍有响动就会醒来,喂什么宝宝睡不沉呢?
宝宝的有很长的浅度睡眠时间
前文当中,我们已经知道了浅度睡眠和深度睡眠的含义了。成年人往往会迅速进入深度睡眠阶段,但是宝宝却是先进入长时间的浅度睡眠,再进入深度睡眠阶段。
如果宝宝总是在浅度睡眠阶段被惊醒,宝宝自然不能有深沉的睡眠。
深浅度睡眠频繁交替让宝宝没办法沉沉睡着
随着宝宝年龄的增长,宝宝自然会学会如何从浅度睡眠进入深度睡眠。但是一夜当中,宝宝会经历很多次深浅度睡眠的交替。也就是说,一夜当中,宝宝有多次处于浅度睡眠的阶段。自然特别容易惊醒。
很多父母可能会埋怨,宝宝的这种特殊的睡眠机制,往往会让新手爸妈疲惫不堪,但是,正是这种特殊的循环机制,使得宝宝的神经的系统,得到了良好的保护和发展。只要了解这些,把握宝宝睡眠的规律,这样,就可以让宝宝迅速进入睡眠状态了。
4、夜间育婴,如何与睡眠中的宝宝交流
很多育婴论坛上会有这样的帖子“天惶惶,地惶惶,我家有个夜哭郎,过往网友念三遍,一觉睡到大天亮”,虽然这只是一句戏言,但是我们不难得知,很多宝宝会在半夜哭着醒来,爸爸妈妈面对夜哭郎应该怎么办呢?怎样才能防止宝宝成为夜哭郎呢?
夜间育婴应该注意些什么?
NO.1每当宝宝哭了,大多数妈妈会认为宝宝饿了,然后立刻抱起宝宝,给宝宝喂奶。虽然妈妈是一片好心,但是这样极易让宝宝养成半夜吃奶的习惯。如果宝宝确实是因为半夜饥饿而哭闹,当妈妈的一定要注意保持房间的安静。而且喂奶的动作不要过大。但是妈妈一定要想法减少喂奶的次数,一定不能让宝宝养成夜间吃奶的习惯。
NO.2很多妈妈为了避免宝宝夜间吃奶,会在睡前给宝宝多喂一点奶,但是,积食、上火或者晚上吃得过多、过快、过饱,同样也会让宝宝变成“夜哭郎”。如果宝宝醒来的时候,肚子很胀很鼓,就说明宝宝是被喂了太多的东西。爸爸妈妈可以给宝宝吃点健胃消食片,或者给宝宝喝点山楂茶。
NO.3.晚上需要喂奶或者换尿布的时候,尽量让宝宝处于迷迷糊糊的状态。让宝宝吃完奶或者穿上新尿布之后,就会很快的入睡。新手爸爸妈妈最好给宝宝穿上吸水性好的尿不湿,这样就会避免宝宝因为尿布潮湿而半夜哭闹了。
面对夜哭郎不要做什么?
NO.1当宝宝夜间哭闹的时候,爸爸妈妈千万不要立即过去又哄又抱,可以耐住性子,等待几分钟。很多情况下,宝宝会在夜间醒来几分钟之后,又自然入睡。
NO.2 如果宝宝半夜醒来之后,持续的哭闹不停,爸爸妈妈可以检查以下,只要宝宝没有生病,轻轻拍拍宝宝就可以了。千万不要宝宝一哭就逗他或者喂他,以免把宝宝惯成夜哭郎。
5、妈妈的身体是宝宝的安睡剂
很多宝宝睡觉的时候,喜欢紧紧靠着妈妈,同时要拉着妈妈的手或者摸着妈妈的头发,才能安然入睡。一旦半夜醒来,发现妈妈不在身边,就会变成“夜哭郎”。而且即使宝宝长大,这种情况也不会有所改善,为什么会这样呢?
为什么宝宝睡眠时会过度依赖妈妈?
宝宝在睡眠的时候过度依赖妈妈,说明宝宝十分缺乏安全感觉。有些事情,在大人眼中无所谓,但是却能给宝宝带来很大的刺激。例如:床铺或者卧室的改变,妈妈的远离,都会在宝宝的脑海里留下深刻的印象。所以宝宝会习惯于依赖父母,尤其是妈妈,特别是在夜间睡觉的时候,这种现象更加明显。
孩子依赖妈妈有不同的表现,有些宝宝喜欢抓住妈妈的手睡觉,还有的宝宝喜欢摸着妈妈的乳房睡觉等等。而且每个宝宝持续的时间也不一样,大多数宝宝在2、3岁的时候,这种现象就会消失,但是不少宝宝会持续到4岁甚至更长的时间。
很多宝宝宝宝都会因为夜间黑暗,而感到害怕,所以才会缠着爸爸妈妈。只有能够随时感到爸爸妈妈的存在,时时能摸到爸爸妈妈,宝宝才能放心睡去。
怎样让宝宝养成良好的入睡习惯?
爸爸妈妈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尝试,一步步地帮助宝宝找回安全感,改变入睡的习惯。
1.如果宝宝因为摸不到妈妈而哭闹,妈妈可以陪伴宝宝一小段时间
如果宝宝半夜因为摸不到妈妈而哭闹,妈妈千万不要对宝宝发脾气。而是应该跟宝宝安静的待一会儿,可以点燃一盏小灯,但是灯的亮度不要超过一支蜡烛的亮度,否则也会让宝宝兴奋。等到宝宝睡着之后,妈妈就可以关灯离开了。
2.告诉宝宝,他摸妈妈会让妈妈不舒服
将近两岁的宝宝,完全可以明白妈妈的话,所以,妈妈可以把自己的不舒服直接告诉宝宝:妈妈不能翻身,妈妈睡觉很累,而且要提心吊胆,生怕压到宝宝。
3.白天的时候,多拥抱和抚摸宝宝
宝宝喜欢摸着妈妈睡觉,也反映出了宝宝存在“皮肤饥渴”,妈妈可以在宝宝清醒的时候,尽可能多的抚摸、拥抱宝宝,给宝宝更多的呵护和关爱。
6、宝宝睡不好,也许是没吃好
如果宝宝经常半夜醒来,妈妈应该带宝宝去检查一下。如果可以排除寄生虫等疾病,那么最大的原因就是:宝宝没有吃好。
肚子里存食导致宝宝睡眠不安。
很多爸爸妈妈出于对宝宝的爱,会把自己爱吃的东西喂给宝宝吃。但是,爸爸妈妈没有想到,由于宝宝的肠胃发育不够完善,自己的美味有可能成为宝宝的毒药。
给一到两岁的宝宝的准备的饮食,一定要细、软、清淡。尽量不要给宝宝吃固体食物,而且要多给宝宝喝水。睡前半个小时一定不要喂食物,水也要少喝。
吃了太多东西导致宝宝睡不好
很多爸爸妈妈生怕宝宝营养不良,千方百计让宝宝多吃东西,很容易造成宝宝腹胀而睡不着。
为了避免出现这种状况,爸爸妈妈一定要注意,不要一次给宝宝吃太多的东西,也不要频繁喂宝宝吃东西。只有这样,才能让宝宝在睡觉的时候,肠胃轻松,睡眠质量也会大大提高。
饥饿让宝宝睡不好
很多宝宝喜欢边吃边玩,所以一顿饭吃很长时间,但是却吃不了什么东西。还有很多宝宝喜欢吃零食,零食吃多了,正餐自然吃不下东西。吃不饱的宝宝自然会因为饥饿而半夜醒来。
针对这种情况,爸爸妈妈应该培养宝宝良好的吃饭习惯,吃饭的时候不要给宝宝看电视,更不要陪宝宝玩。平时的时候,不要给宝宝太多的零食吃。
只有这样,才能让宝宝养成良好的就餐习惯,不会因为饥饿而睡不好。
第五节 宝宝常见的睡眠状况
宝宝的睡眠关系到宝宝的身体健康,但是,黑白颠倒、抽搐、半夜哭闹……各种各样的状况总是发生在宝宝的睡眠当中?为什么会出现这些状况呢?面对这些状况,我们应该如何应对呢?怎样才能消除这些状况,让宝宝睡得更加踏实、安稳呢?
状况之一:翻身
很多宝宝在睡觉的时候会经常翻身甚至打滚,很多父母会为此担心。之所以出现这种状况,是因为很多事情会让宝宝兴奋。宝宝睡着之后,虽然闭上了眼睛,但是大脑还是处在兴奋的阶段,宝宝才会翻身乱动。
宝宝的翻身滚动,不但让宝宝睡不安稳,还会给宝宝造成很多危险。
为了避免这种状况,爸爸妈妈不要让宝宝在睡前看太新奇的东西,也不要进行太剧烈的活动,可以放一段轻柔舒缓的音乐给宝宝听,让宝宝情绪平静,自然可以安稳入睡了。
状况之二:夜间出汗
宝宝新陈代谢要比成年人快2、3倍,而且大多数宝宝由于活泼好动,有的时候,即使被放到小床上也会动来动去,入睡之后自然会出汗。
大多数时候,爸爸妈妈不用对宝宝出汗过于紧张,这是宝宝身体健康的表现。怎样才能让宝宝少出汗或者不出汗呢?
很多父母生怕宝宝动着而感冒,所以会给宝宝盖很多被子,自然会把宝宝捂得出汗;另外,爸爸妈妈在入睡之前往往会给宝宝吃点牛奶、巧克力之类的东西,这些东西在宝宝体内,会产生大量热量,宝宝只能通过出汗来散热了。
为了避免这种情况,爸爸妈妈应该在宝宝睡觉的时候,将卧室的温度调得低一点,在宝宝睡觉之前,最好用温水给宝宝洗个澡,这样,可以镇定宝宝的皮肤,帮助宝宝快速睡眠。而且,尽量不要睡前给宝宝吃东西,也不要给宝宝盖太多太厚的被子。这样,宝宝就不会在睡觉的时候出汗了。
状况之三:黑白颠倒
很多妈妈会被黑白颠倒的宝宝折腾得头昏脑胀,这个时候,千万不要对宝宝发脾气,否则宝宝神经会更加紧张,黑白颠倒的现象更加严重,甚至还会给宝宝留下心理阴影。
面对黑白颠倒的宝宝,妈妈应该想办法安排好宝宝的睡眠时间,白天尽量减少睡眠时间和睡眠次数,下午5、6点之后,不要让宝宝睡觉,到晚上7、8点的时候,可以给宝宝洗个温水澡,洗完澡后,宝宝已经困得不行了。这个时候,千万不要惊动宝宝或者逗宝宝玩耍。只要妈妈保持室内安静和黑暗,宝宝自然会很快进入梦乡。
一到两岁的宝宝,在睡眠的时候,肯定会出现个各种各样的状况,面对宝宝的睡眠状况,爸爸妈妈千万不要紧张,只要耐心观察,细心的找出原因,自然就可以解决问题。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