录取院系:信息科学技术学院
毕业中学:北京市中国人民大学附属中学
亲爱的儿子,你是我的孩子——从过去到未来;亲爱的儿子,你即将成为我的校友——从2009年9月5日开始,所以,我称你为孩子校友,并以父亲和校友的双重身份,对你说几句话。
由于事先有各种相关信息的一点点披露,所以当终于看到录取通知书时,你比较平静,我们也没有表现出狂喜。但是,在我们的内心深处,仍然是百感交集的。
首先是为你高兴。你终于脱离了“应试教育”的苦海了——尽管以后还有许多的考试,但是,都与高考很不相同了;你终于可以进入那个美丽的园子里了——尽管你从小就从那园子出出入入,但是,你现在的身份已经完全不同了……
我们更为你自豪。我们从来都坚信你是一个优秀的孩子——无论高考的结果如何。在高考前我们不止一次地对你说过,无论高考的结果如何,我们都可以接受,都不会改变我们对你的评价。当然,现在这样的结果,我们更感高兴,这个结果给予了我们心理上的慰藉,也坚定了你对自己的自信。
我们也为我们自己感到欣慰和自豪。当个称职的父母,实在是件很不容易的事情。站在这样一个特殊的时刻,回想过去的岁月,我们可以说我们比较好地应对了挑战,取得了满意的结果。挑战来自两个方面:你和社会。你的挑战在于你的不断成长和变化。我们必须随着你的成长和变化,不断地调整我们的战略,改变我们的教育方式。我们经常遇到的情况是,本以为已经摸索到了一个好办法,但还没等试就又不适用了,因为教育对象,也就是你又发生变化了。于是,你让我们总是处于手忙脚乱的学习和再学习过程中。至于社会的挑战,就太多了,这里就不说了。
在履行父母职责的过程中,我们一直力求平衡好两对关系:民主与权威,应试与素质。民主,就是平等,就是讲理。权威,就是命令,就是“巴掌教育”。回顾起来,民主,绝对是我们的基本态度和行事准则。我们认为,民主的父母子女关系,是孩子身心健康发展的需要,是孩子养成独立精神和主动思考习惯的需要,当然也是建设和谐家庭的需要。民主,也是有代价的。孩子有时候会强词夺理,会完全无视家长的权威,出现言语的失当乃至无礼,尤其是处于懂事与不懂事之间的时候。这就需要我们宽容,要有耐心,要放下家长的架子。孩子言语的冲撞,通常是有口无心,很多时候不过是在民主的气氛下,逞一时口舌之快,所说的并不是真正心里所想的。这一点,也是事后冷静思考才得出的认识。可惜,当时我们并没有认识到这一点,因此才使得你没有能够完全免除“巴掌教育”。随着你的长大,民主的表现更多的是尊重你的感受、想法和选择,尤其是与学习有关的问题上,这包括是否上课外的培训班,选哪个高中,报哪所大学等等。我们尽力提供我们的分析、指导和建议,但是,最终的选择和决定,完全由你来做。又如,当你决定不参加三模考试时,尽管你没有明确说明理由,我们也没有进行干预,我们相信并尊重你自己的感觉和判断力。高考之后,你给出了解释,也比较有说服力,我们很欣慰。
应试和素质的关系更难处理。素质教育,无疑是最重要的。还记得我们给高一班主任写的话:“分数自然重要,但更重要的是素质修养。身体健康、品德高尚、胸怀宽广、幽默开朗是人生成功、快乐的妙药良方。我们为柯为之的成长而快乐,希望他快乐地成长。”这是我们那时的真实想法。你所就读过的小学、初中和高中,都是很好的学校,也都比较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这是你的幸运。尽管每个学校都强调素质教育,但是你却仍逃离不开“应试教育”的阴影,尤其是在初中和高中阶段。我们不希望你只会考试,但是,你却必须得学会考试。即便那些死记硬背的东西不过是敲门砖,你也必须掌握,否则,你就无法登堂入室。大体上说,在平衡这个关系方面,我们也算没有太大的遗憾。
你从小就活泼好动,兴趣广泛,于是,从幼儿园阶段开始,我们就尽可能地让你快乐地发展自己。先是玩了各种能玩的玩具,然后是学了各种能学的运动,此外是每周至少一次的钢琴课。学钢琴,完全是你自己的选择,我们很赞同,因为,这是件可提高修养的有品位的爱好,也是件磨炼个性和考验耐性的活动。我们当时只对你提出了一个要求:不能半途而废。你做到了,整整十年,一直到高考前的一年,开完了独奏音乐会,才暂停了这项业余活动。在校内,你也参加了很多课外活动,除了各种体育活动之外,还积极参与了班级英语剧的编排演出,进行有关问卷调查活动等等。
我们也尽可能地让你开阔视野,利用假期带你到国内外走走看看。我们不仅让你游览了不少祖国的美景胜地,也让你看了一些还比较贫穷落后的地方,还带你浮光掠影地游览了西欧和北美,让你看看发达国家是什么样子。我们力求让你了解世界的多样性,让你的头脑和胸怀更多一些包容性。国家情怀、国际视野,这也是北大学子应有的特征。
在学习方面,我们对你的帮助比较有限。聪明、反应快,你是在老师和同学们的夸奖声中长大的,但是,你却一直没有表现出太强的名次欲望。我们始终对你有信心,始终坚持鼓励政策。这种鼓励政策,在你表现出色的时候,似乎没有起太大的作用,甚至起到了消极的作用,让你产生了自满和松懈的思想。但是,在你遇到困难和挫折的时候,在你困惑、迷茫、怀疑、焦虑的时候,这种鼓励政策比较管用。我们用比较客观可信的分析,坚定地表达了我们对你的信心,帮助你稳定了心态和情绪。无论你的考试成绩如何,我们都没有责骂和批评过你,而是平静地对待。这种平静,不是假装的,而是真实的表露,因为我们对你始终有坚定的信心。我们的原则是:只要你尽了最大的努力,那么,无论什么样的结果,我们都可以接受。我们当然有过对你的批评乃至严厉批评,但那不是针对结果,而是针对过程。你遭受到的所有批评,都是在结果不佳或者很糟的时候,居然还长时间地玩电脑游戏或者进行网聊。在我的记忆中,与电脑无关的场合中,我们没有发生过任何冲突。实际经验也是,当你不再在电脑前浪费太多的时间时,你的心态就平稳了,你的成绩自然而然就上升了。因此,我给中学生家长的一个非常简单而有用的建议就是:看住电脑,并且在晚上十点半,最晚11点之前,把孩子赶上床,不管他是否真的没有写完作业。这个建议,不仅仅是经验之谈,也是教训之谈。
但是让我们欣慰的是,高中阶段的起伏,尽管给你带来了困惑和迷茫,但是也给了你克服挫折和困难的磨炼,这成了一种无意之中的挫折教育,这个历程,帮助了你心智的成熟。你高考前的沉稳平静、高考两天中的从容镇定,让我们从内心深处惊异欣喜。那几天的深夜,我常常辗转反侧,难以成眠,立起耳朵努力倾听着,但却没有听到从你的房间里传来任何异常的响动。看到你能够按时上床并睡得那样沉稳,我们顿时就有了一种信心和满足感。
回顾以往,在进行了比较充分的自我表扬之后,我们不能不想起对你的健康成长真正居功至伟的人:你的老师们。从幼儿园、小学、初中到高中,从一次次老师的电话中,从一次次成绩考评册的评语中,从一次次家长会中……我们都深切地感受到老师们对你的细致关怀,令人感慨不已。我们借此机会,对你的所有老师们,表示深深的敬意和谢意!作为身在高校工作的我们感到,中小学老师对学生的细致关心和真切关爱,值得每位大学老师去学习。
此刻,看着录取通知书封面的湖光塔影,我浮想联翩。北大、燕园、未名湖,对于30多年前的我,那是一个梦开始的地方。对于77级的大学生们来说,一生中恐怕再也没有过哪一个时刻,能比32年前的那场高考更富于决定人生命运的戏剧性了。从长白山脚下的一个小山村,一下子来到了未名湖畔,那是一种梦幻般的变化。直到入学几个月后,当在图书馆里伸起酸胀的背脊,舒一口气,望着窗外红楼绿树秀塔的美丽景色时,我还有点怀疑,这是不是一场活生生的梦。记得黄昏散步时,同学们讲起复习、考试、等待发榜时的情形,几乎每一个人都有一段传奇般的经历,每个人讲起来都是那么的神采飞扬,兴奋不已。北大之梦,是理想之梦,青春之梦。我们把生命中最美好的一段时光,留在了燕园,而燕园给了我们骄傲与自豪,给予了我们自信与抱负。燕园里可敬可亲的老师们,教给我们的首先是那种胸怀天下的传统,那种民主与科学的精神。北大之梦,是拼搏之梦,奋斗之梦。进入燕园,仿佛被卷入了一股激流之中,不管是沿着“宿舍、教室、食堂”的三点一线运动,还是静止在某一点上,都时刻感受到一种巨大的推动力,使人不能懈怠,勤奋,更加勤奋;刻苦,更加刻苦;努力,更加努力……30多年过去了,燕园内外,都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然而,有一些事情,是永远不会变的,这就是燕园学子的怀揣理想与勤奋好学,这是每一个成功的北大学子的隐形翅膀。
作为北大学子,要有远大理想。无论你将来从事的具体工作和职业是什么,你都要成为这一行业的翘楚,成为这一岗位的精英,成为社会的栋梁。从北大校园走出去的人们中,已经涌现了一大批的社会精英,包括蜚声国内外的科学家、身负重任的政府官员和业绩突出的企业家,他们是新一代北大学子的榜样。对于新一代的北大学子要在品德修养和能力培养上下功夫:一定要做一个品德高尚的人,品德有欠缺的人不会成为精英;一定要成为一个有能力的人,包括创新力、领导力、执行力与亲和力,缺乏这些素质的人难成大事。有了远大理想的支撑,你就会从内心深处感到你所做的事情的意义,你就会发现自己的兴趣所在,或者培养起自己的兴趣,你就会以一种饱满的热情和激情,来进行学习,积极投入各种有益的课内和课外活动中,不断地提高自己,丰富自己,完善自己。
作为北大学子,更要有勤奋精神。这似乎不应该成为一个问题,因为,经过了高三之后,每一个人都明白了勤奋的重要性。但事实上,仍然有不少大学生在进入大学之后就松懈下来,以为大学的学习不需要太多的勤奋,其实,大学生更需要将勤奋精神发扬光大。一方面,进入了同一所大学的学生,彼此之间的智商差异已经很小,尤其是能够进入北大的学生,哪一个不是智力超群?另一方面,对于绝大部分专业来说,最后起决定作用的不是智商,而是能力。在大学里,尽管分数仍然重要,但是已经远远不如高考之前那样重要了,而能力要更为重要一些,几乎所有的精英和卓越分子,都是能力超群的人。能力与智商没有必然联系,能力的培养主要取决于勤奋。在大学里,如果仅仅满足于课堂中和老师们教给你的知识,那是远远不够的,那是绝对不可能达到卓越的。如何使用课堂之外的时间学习,是判定勤奋的基本标志,是决定能力差异的关键因素,是造成卓越与平庸的重要原因。
你可能需要三个勤奋:第一个勤奋,是勤奋学习。按照古人的说法,就是博学之。要如饥似渴,有着强烈的动机和愿望,把学习当成一种乐趣;要眼界开阔,不仅学习专业课,也要广泛涉猎其他各种知识;要虚怀若谷,不仅向老师和书本学习,也要向同学和其他人学习。相对而言,学习不是最费力气的事,因为,这是享用前人和他人成果的过程,这也是具有基础性和源头性的事情,不学习,就是无基之厦,无源之水。
第二个勤奋,是勤奋思考。按照古人的说法,就是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首先,思考是深入学习的需要。学而不思则罔,不思考的学习,就是浅层次的学习。学习是收集原料,而思考就是进行加工。其次,思考是进行价值判断的需要,只有经过思考,才能有识别真假好坏的判断能力,才能够有理清因果表里的逻辑能力,才能够不鹦鹉学舌或者信口开河地瞎嚷嚷,而是有独立的思想。更重要的是,思考是创造和创新的需要,创新和创造是人类最高级的劳动,是所有行业发展的需要。同简单的学习相比较,思考是一件更费力气的事,所以,对勤奋的要求更高。在一个比较浮躁和快餐文化流行的社会氛围中,思考的难度更大,因为,思考需要安静、需要孤独、需要耐心。人的深刻与浅薄,取决于思考的勤疏。
第三个勤奋,是勤奋实践。按照古人的说法,就是笃行之。学到了的东西,思考过的东西,总是要应用的。应用的对象,一是对自己,二是对社会。自身的实践,就是努力做一个高尚的人,一个正直的人,一个有良好修养的人。在理论上,没有人不希望做这样的人,因此,如果有差距,就在于实践的程度不同。社会的实践,既包括把知识应用到实践中,也包括去了解、熟悉和适应社会,这两件事都需要走到校门之外。校门内外的生活是有区别的,有些方面的区别还很大。思考,需要的是头脑的勤奋;而实践,则是需要整个身心的全面勤奋。
我知道,世界上的事情,只有亲身经历了一遍,才能有更深刻的体会。以上这些话,也许30年之后你再来读,会有更好的理解和认同。可我还是希望,作为北大新生,你能够在自信、自豪与骄傲之余,更多一份虚心的态度,更能学会倾听。
孩子校友,请记住,理想和勤奋是飞向成功和幸福的翅膀。而你的成功、充实、快乐和幸福,是我们最大的心愿。
家长寄语:理想与勤奋,是飞向成功和幸福的翅膀。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