录取院系:外国语学院
毕业中学:浙江省杭州外国语学校
保送北大,这是令人羡慕的事,也是我从没想过的事,可今天却实实在在地出现在我的面前,当然不是我被保送北大了,而是小女,小女今年被保送到北大外国语学院,真替她高兴。想想一路走过来的历程,似乎还真与北大有缘,而且两代人都与北大有缘。
20世纪80年代初,我通过艰苦卓绝的奋战,终于参加了高考,可等大家都拿到分数,高高兴兴地准备等录取通知时,我却是呆若木鸡,因为我拿到的分数单与众不同,我没有任何分数,就是零分。这一结果,不但我不知所措,连老师、学校都惊呆了,怎么会是零分?这是绝不可能的事啊!除了张铁生交过白卷,还没有人交白卷的,况且有这么几门课,难道一点都不会?老师是看着我进考场,考完后还与同学对答案的,到底是这么回事?带着疑问,学校连着给招办,给教育局,给所有有关的部门打电话、问情况,最后就告知我一句话:“总分差7.5分,其中数学考了30分、物理考了28分,这样的结果算是交代了。”而对于我们这样无权无势、没有门路可走的农村家庭,也只能认了,当时也是不准查试卷的。最终的处理办法是,我无奈地继续复读。而正是由于这次考试,我的理化如此糟糕的成绩,学校老师建议我读文科,这也就有了第二次高考的文科考试,而这次考试的结果是我考到了全省第72名,按照当年北大在浙江的招生人数是29人,我是万万不敢报北大的,可中学校长和教导主任商量以后,说让我冲击一下北大,并煞有介事地分析说:“我省前50名多数是女生,而女生都喜欢离家近一点的大学,她们应该喜欢上复旦,复旦在浙江又招41名,你报北大有希望。”我也不知道他们说的是不是真的,也不可能去求证是否确有其事,反正老师的话是一定要听的。当时也是想反正已经考上了,而对于我这样的农村出生的孩子,能够考上大学,能够吃“粮票”了,可以“穿袜子”,就已经是很幸福了。大不了北大不录取,读个杭大总没问题。就这样,我自不量力地报了北大,结果竟然被北大录取了。你能说不是有缘吗?想想如果上次考试够上线分数了,那考分也是不会高,因为我的其他同学考的也都一般,没有一个被重点大学录取的,尽管我平时的成绩不错,曾经在高考前的一次模拟考试中还考过年级第一,但如果那次考上了,也肯定与北大无缘。没想到一次零分,竟然让我与北大取得了联系。
小女很小的时候,就表现出了与众不同的能力,也许是由于我的影响,她从小就立下了考北大的目标。在日常的生活学习中,处处都有北大的影子。用的笔有北大的记号,本子有北大的标签,戴的帽子有北大的字样,倒不是我要给她多少压力,而是每次到北京,我的那些同学加兄弟,总是要买上一点小玩意儿,说“给闺女带上”,而这些东西中有许多是北大商场里买来的。从小给小女带上北大的标签,从小就培养她的北大意识、名牌意识,不但是我的梦想,也是我那帮兄弟姐妹的期望。不知不觉中,小女的脑海中,北大的概念是根深蒂固的了,所以当其他的好友问她将来读什么大学时,小女是不知天高地厚,每次总是说北大。当小女渐渐长大,心里有了害怕,心中有所敬畏时,尽管嘴上是不说考北大了,可藏在心里的话,却还是北大。可以说,尽管学习成绩有所波动,对北大的向往,那是痴心未改。好在随着年龄的增加,不断地成长,一步一步朝着北大这个目标前进的步子,似乎越来越稳,离实现目标的距离也越来越近。
上幼儿园时,小女手上拿着她表姐的《中学生天地》可以看上半天。小学二年级时,她就定下了要进杭州外国语学校,这所全省小学生都向往的学校的目标,结果到六年级时,通过不断的选拔,最终如愿以偿。进杭外后她为自己定下的目标是:初一,成绩班里前二十;初二班里前十;初三年级前二十;高中阶段,争取年级前十。结果,初一就进入年级前二十,班里一直稳定在前三,到高中一直稳步发展并有所前进,高三第一学期时,已经达到年级前三。所有的努力,都向着好的方面发展。我们看到这些成绩的取得,也是满心欢喜。尽管她的学习成绩不错,但我们知道,她学得很轻松,一周回一次家,回家就是上网、看电视,我们觉得她还有很多潜力可挖。每次开家长会,或是与任课老师交流,老师也总是表扬,把她说的好得“一塌糊涂”,还真与北大的标志物联系起来了。为了这一确定的目标,小女还放弃了几次很好的机会,甚至是出国的机会,一心一意向着北大前进。初三毕业可以去新加坡读书,她放弃了;高二时,就可以读由浙江大学外语学院制订教学计划和教育任务的小语种班,将来进浙大,她不去;老师劝她参加高考,将来进港大,有高奖学金,她不愿意。因为她只有一个目标,就是北大。
机会在高三上半学期时降临,北京大学小语种的保送考试开始了,在得到学校推荐名额的基础上,带着放松的心态,从笔试到面试,一路过关斩将,小女最后终于被北大录取。一切的一切,似乎都水到渠成,尽管我是带着一些紧张送小女去参加笔试,并陪她到北大面试的,虽然表面上一副胸有成竹的样子,可心中不免忐忑不安,可看小女却胜似闲庭信步,等到面试结束,兴冲冲地跑到我们面前,当着我们同去的家长和带队的老师的面,说了一句非常豪迈的话:“肯定录取了。”这好似一声春雷,把我们大家都镇住了,连多年带队参加保送考试、见惯了大场面的老师都被她给震住了,说还从没有学生敢这么说,不过她这么自信,肯定心里有底,有舍我其谁的气概。
现在,我和小女的关系又多了一样,不仅仅是父女、朋友,更成了相差20多岁的校友。许多人都说我们长得像,很多方面都一样,现在北大又成了我们共同的标志,我们的关系也越来越亲密,惹得她妈妈直眼红:“我也去弄个北大上上。”
从进北大对我们来说是一种奢望,连梦里都不敢想,到现在小女被保送北大,冥冥之中似乎有一只推手,在一步步把我们与北大绑在了一起,没有其他,只是有缘。
家长寄语:是你的总是你的。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