赏识教育是教孩子学说话、学走路一承认差异、允许失败的教育’是让孩子心安一翘起你的大拇指的教育’是谈宇宙观、安心道一让更多家庭直奔幸福的教育。它是一种神奇而又普通的教育方法,是一种新鲜而又古老的教育方法,是所有家长本来就有却未曾发现,都本能地使用过却又无意中遗忘了的教育方法。用一句话表达一花苞心态,全纳的爱;用一句诗描述一生命如水,哪一段不美;用一个字概括一爱;用三个字揭示了爱的真谛一安、顺、宽。
赏识教育从诞生来源方面看,是生命的体验;从教育角度看,是思想的继承;从教育者的角度看,是心态的回归;从受教育者的角度看,是心灵的解放;从思维方式看,是观念的更新;从表达方式看,是语言的突破。
北京师范大学陈健翔教授高度评价赏识教育,认为它是“简单、快乐、宁静、亲切、透彻的周公禅”。陈健翔教授说:“赏识教育是当今最通俗、最简单的教育,它就像我们吃饭穿衣一样自然、简单。它揭示出教育最朴素的真理,那就是:所有人的成长,都是从‘学说话、学走路’开始的;所有的教育,也都要从教孩子‘学说话、学走路’开始。教孩子‘学说话、学走路’,包含了教育的全部秘密。”
经过十余年的提炼与总结,赏识教育的理念与方法可高度概括为:一个观念一宇宙观,一种模式一第五代家庭教育模式,一个系统一爱的三个层面,一套操作原则一尊重、信任、理解、激励、包容、提醒。
此外,赏识教育还总结归纳了易学好用的赏识内化操作四部曲和赏识教育智慧三字经。
一个观念:宇宙观
当今教育最大的问题一育儿不谈人生观,育儿不谈人生观’犹如开车不管方向,还怕孩子输在起跑线上,速度开得飞快,不谈人生观的教育,和不管方向的开车一样一都是无效的,教育之道乃安心之道,人一安,心就静。安静安静,不安就不静,静能生慧,智慧是生命中最美好的能量。人往高处走,走不动,源于能量不够,能量不够,源于心不安。要让孩子心安,教育必谈人生观。
赏识教育所谈的人生观,就是让孩子!家长心安的“宇宙观”;与此相反的,则是让孩子!家长心慌的“尘埃观”。
尘埃观是以地球为背景形成的人生观,特点是狭隘,表现在一爱孩子的优点,恨孩子的缺点;老是分是非对错,老是分大舅二舅,老是分手心手背一导致我们想不开,父母孩子心慌!
宇宙观是以宇宙为背景形成的人生观,特点是接纳,表现在一称心的是花朵,不称心的是花苞。花朵花苞哪一朵不好?大舅二舅都是他舅,手心手背都是俺的一块肉。
天下父母往往不能接受孩子的缺点。却没想到,孩子有优点,就肯定有缺点。死人没有缺点,也没有了优点。所以要把缺点当作优点的花苞来爱,子的生命花开不!
最高的就是最低的,最复杂的就是最简单的。尘埃观怎么变成宇宙观?
全部奥秘就两个字一转念!
坏念头,让人想不开,心慌一缺能量;好念头,让人想得开,心安——有能量!坏念头转为好念头,尘埃观就变成了宇宙观!
转念就像换软件。电脑出问题,我们知道是病毒捣乱,赶紧杀病毒,换成阳光软件。孩子出现问题,是我们的大脑产生负面的念头,我们也应该换成好念头。念头一好,一好百好,念头一了,一了百了。好念头,尝甜头;坏念头,吃苦头。赏识教育就是让好念头占上风的教育。
学会转念一“黑见白”、“倒过来”、“明包暗”、“往下看”。再不幸,也要找万幸,钻光明的牛角尖。
学会转念,就是凡事都持好心态,态度一变,奇迹出现,态度一变,方法无限。
—种模式:第五代家庭教育模式
随着时代的发展,家庭教育日渐成为压在所有父母心头的一个沉甸甸的话题,现代家长太爱孩子了,爱到不知如何是好了,于是本能地用“陆地动物”的方式教育现在的新新人类——“海洋动物”。这好比一群糊涂的渔民把海里的鱼捞上岸,逼它们进行长跑比赛,结果可想而知,不是孩子累死,就是家长气死。
那么,到底有没有一种让父母和孩子像追蝴蝶一样流连忘返的教育呢?
综观以往的家庭教育模式,我们发现,不管社会如何变迁,家庭教育不外乎五种模式。
1,第一代家庭教育模式:“不教育”一“放羊不管”式
自古以来,很多贫困的家庭能把孩子养活,已经是奇迹了,根本顾不上家庭教育,要么把孩子完全推给学校,要么直接放任不管。甚至有的家长观念陈旧,认为“树大自然直”,没必要在孩子的教育上花太多心思。
于是在孩子的家庭教育问题上,就像过去的东北农民种庄稼一看天收。
结果是:孩子没有获得很好的家庭教育,但万幸的是,孩子们都成长得比较自然,十分舒展,没有受到爱心的摧残。
然而,随着经济文化的飞速发展,社会环境日渐纷繁复杂,孩子极易受到污染,不教育肯定不行!“放羊不管”的模式在今天这个时代已经行不了。
2,第二代家庭教育模式:“脑教育”一“棍棒管教”式
解决温饱问题之后的很多家庭,都会出自本能地对孩子进行家庭教育。
在“棍棒底下出英才”这种观念的影响下,有些家长走向了一个极端,认为“不打不成材”,过去甚至流传着这样一句话:腊月天里打孩子,反正也是闲着。就像不会种庄稼的农民偏要种,不是拔苗助长,就是往庄稼地里浇硫酸、盐酸,把一棵棵庄稼折磨得死去活来,奄奄一息……结果是:越管,问题越多;越骂,脾气越大;越打,越不像话;越逼,越势不两立。
打骂教育下的孩子,多是高敏感、高脆弱,不是“奴才”,就是“斗士”,但长大后普遍崇尚用暴力解决问题,与现在这个以人为本的和谐时代格格不入。
3,第三代家庭教育模式:“脑教育”一“恩威并用”式
打骂教育的弊端出现之后,家长苦思对策,光打肯定是不行的,多少得给点甜头。于是父母恩威并用,一个唱红脸,一个唱黑脸,大拇指与二拇指食指,轮番上阵,对孩子进行“大棒加胡萝卜”的夹心教育。
结果是:为你好,受不了;啥都有,没自由。
没有智慧的爱,是对孩子幼小心灵最大的伤害。父母戴不同的“脸谱”,等于对孩子所做的事采取不同的态度,这种一宽一严的教育方式,导致孩子难以作出正确的是非判断,容易混淆是非。长此以往,对孩子的身心成长十分不利。
4,第四代家庭教育模式:“脑教育”一“一味夸奖”式
随着物质生活的逐渐富足,人们开始追求精神生活的满足,赏识教育唤起了人们几千年来内心里的一种渴望。很多家长领略到赏识的魅力,但因为不擅表达,最后片面地总结为“好孩子是夸出来的”;还有的家长没有深入了解赏识教育,道听途说地对“赏识”产生误解,认为只是简单的表扬。于是在这种误解下,家长又走向了另一个极端,对孩子进行“一味夸奖”的教育方式,只表扬,不批评。
结果是:手上有指,心中无指;方向不对,努力白费。导致孩子像温室里的花朵,禁不起一点风雨,脆弱到不堪一击……凡事都要有度。适当的夸奖,对孩子来说,就像禾苗遇到阳光,得到的是光明、温暖和成长的希望;但若凡事都一味夸奖的话,就像酷暑的烈曰,能把庄稼灼伤,甚至令其枯萎。
从以上四种教育模式不难发现,家庭教育始终处在“不教育”或“脑教育”的状态,但随着和谐社会的到来,“脑教育”已经跟不上时代,“心教育”一第五代家庭教育模式应运而生,并势在必行。
5,第五代家庭教育模式:“心教育”——“全纳思维”式
父母重新回到教孩子学说话、学走路时的状态一花苞心态,全纳的为什么学说话、学走路时,孩子个个好,没有一个差,好得让父母都不好意思呢?因为那时的父母都不怕孩子失败,甚至不怕到坚信“贵人语迟”的状态;那时的父母没有丝毫恐惧感,都是天然的教育大师,他们对孩子的缺点和失败,没有丝毫功利心态,而是一种“花苞心态”一承认差异,允许失败,花苞心态,缺点可爱。孩子刚学说话时吐字不清,是不是缺点?父母有没有讨厌?不但没有,反而是欣喜若狂吧!
花苞心,失。子刚走时,是不是失?父母有有?不但有,是心吧!
优点一生命的花朵;缺点一生命的花苞。
说话不清楚,是语言清晰的花苞;走路总跌跤,是步履稳健的花苞。
那时的父母看孩子,多么像园丁赏花,既用喜悦的目光欣赏盛开的花朵,又用期待的目光欣赏迟开的花苞。
花朵花苞,哪一朵不好?
生命如水,哪一段不美?
那时的父母又多么像运动场上的拉拉队员:
“跑得慢一加油!跑得快一喝彩!”
父母对孩子的这种爱,是爱全部,而且是从孩子的缺点开始爱,犹如在春天里发现第一片嫩D十般的爱……结果是:父母和孩子一起回到追蝴蝶般流连忘返的大师教、大师学的生命状。
赏识教育绝不是“一味夸奖”式的教育,它是一种“花苞心态”,也是一种“全纳的爱”,是从传统的老教育一“脑教育”到新教育一“心教育”的伟大回归,早已超越了批评和表扬。事实上,孩子不怕批,就怕受委屈,更怕被看不起。看清这一真相,在孩子犯错的时候,家长尽可大胆地批评。孩子做错事,要他付代价,犹如碰开水,要被烫一下。
生命像一条河,爱是有顺序的。只有父母好好学习,孩子才能天天向上。与其说救救孩子,不如先救救家长!希望天下父母都能重回教孩子学说话、学走路时的状态,成为第五代家庭教育模式一“心教育”的大师,给孩子一个生命成长的春天!
—个系统:爱的三个层面
赏识教育提出“爱是一个系统,生命像一条河”,并把爱分成了三个层面。第一个层面:爱得安一翘起你的大拇指,揭示了“爱好孩子一亲子和谐”的奥秘。第二个层面:爱得顺一生命像一条河,揭示了“爱好自己一自身和谐,爱好爱人一婚姻和谐”的奥秘。第三个层面:爱得宽一花苞心态,全纳的爱,揭示了“团队和谐、万物和谐”的奥秘。
1,第一个层面——爱得安
当今中国,多少父母对孩子的爱,像童话白雪公主里的毒苹果,充满怨气,爱恨交加,恨铁不成钢,整天挑毛病。
在二拇指食指,指责中挣扎的孩子,即使成功了,也是怕死鬼中的幸存者,内心充满创伤……人世间有没有一种让孩子像追蝴蝶般流连忘返的教育方法呢?
答案是:不仅有,而且它正是天下的父母都曾用过的教孩子学说话、走的。
为什么学说话、学走路的孩子个个表现好,学不好反而难呢?
奥秘在于:那时父母对孩子的爱都是无条件的爱,符合大自然规律的爱,而且是从孩子的缺点开始爱,犹如春天里发现第一片嫩叶般的爱。
时的父母都给子无的爱?
因为他们都有一种“花苞心态”,把说话不清看成语言清晰的花苞,把走路不稳看成步履稳健的花苞。
只要与上述理念产生共鸣,全新的教育理念就会瞬间出现:原来,我们祖祖辈辈讨厌的孩子的所有坏毛病,居然和孩子说话不清、走路不稳一样,都是可爱的花苞。
慢的孩子个个想快,“慢”难道不正是一“快”的花苞吗?
粗心的孩子都渴望细心,“粗心”难道不正是一“细心”的花苞吗?
胆小的孩子常常梦见胆大’“胆小”难道不正是一“胆大”的花苞吗?
是不是“冤假错案”?该不该给予平反?
看清这一生命真相,专门挑毛病的二拇指该不该退出历史舞台?
在和谐时代,大拇指是否应该横空出世,当家作主人?
2,第二个层面——爱得顺
成人世界的污染,对孩子的心灵造成了巨大影响:“与其说救救孩子,不如说救救家长!”
因为生命像一条河,爱是有顺序的,上游一爱好自己一自身和谐,中游一爱好爱人一婚姻和谐,下游一爱好孩子一亲子和谐。
现实生活中,许多父母把90%的精力用在爱孩子上,结果往往是事倍功半。实践证明:把90%的精力用来爱好自己、爱好爱人,即生命河的上、中游,爱好孩子易如反掌。
没爱好孩子,源于没爱好爱人;没爱好爱人,源于没爱好自己。
“人是一口气”,爱好自己的人一和气,气和万事兴;没爱好自己的人一怨气,怨致事不顺。有怨气的爱,往往会变成害。所以,要从自身—生命的源头开始爱。
自身和谐的奥秘:我是一切的根源,爱是唯一的答案。一旦爱好了自己,生命就成了爱的发光体。放下不满,享受夜晚;凡事有度,观音无数;善待长短,“得升”中长。
婚姻和谐12字诀:恩、衡、诚、信、通、容、懂、悟、疼、乖、服。
3,第三个层面——爱得宽
达成“自身、婚姻、亲子”这三个和谐,即达到“修身、齐家”之意境。然而,面对天地万物,家庭的生命河只是一条小溪而已,必须融入生命的大海。爱是一个系统,除爱好自己、爱好爱人、爱好孩子之外,还要爱好身边的每一个人,爱好天地间的万事万物,这才是智慧人生。
团队和谐:
人生的归宿一入团队。单打独斗,往往很累。人与人之间的互相滋养,犹如寒冬里动物之间的互相取暖。人与人之间,没有你死我活,要么都死’要么都活。斗的结果一都死’和的结果一都活,唇齿虽有摩擦,唇齿永远相依;伙伴会有矛盾,但真情像唇齿,永远难分离。
感恩之心一坦诚面对’凡事发生一缓分错对’都用良知一主动向内’向内向内——不要负罪。
万物和谐:
人是万物之灵,你对万物都不敬,怎么可能有灵性?唯与万物和谐,才有智慧人生。
花中有世界,叶中有菩提;万物皆吾师,只因我不知;明此道理之时,精彩人生之女台。
与天斗,与地斗,斗的结果一人变兽;与天和,与地和,和的结果——人成佛。
天地万物皆有灵性,只要和谐相处,就能充满灵性。总之,学会赏识,就是要人们学会爱,凡事持有好心态。如何达此意境,只需学会两个字——转念。
套操作原则:尊重、信任!理解、激励、包容、提醒。
赏识教育归纳出“尊重、信任、理解、激励、包容、提醒”的操作原则、简单易学的“三字经”操作方法和“行、骄傲、太好了、花苞心态”
的操作四部曲,充分体现了“态度就是最好的方法”这一全新的教育观念,从而对教育规律的把握达到了理论化、系统化、操作性、特色性的高。
原则一尊重孩子一一学会倾听,学会请教。
原则二信任孩子一一学会崇拜,学会自豪。
原则三理解孩子一学会感激,学会陪伴。
原则四激励孩子一学会发掘,学会分享。
原则五包谷孩子一学会反思,学会等待。
原则六提醒孩子——学会批评,学会分担。
赏识操作四部曲
1,信念:一个字——行
让缺点开花的小秘密:
说你行,你就行,不行也行。
说你灵,你就灵,不灵也灵。
说你乖,你就乖,不乖也乖。
说你快,你就快,不快也快。
结论:大拇指一好消息的预言家,二拇指一坏消息的乌鸦嘴。
2,态度:两个字——骄傲
孩子出问题,源于心中的好孩子在抱怨的爱中睡着了……犹如童话中的白雪公主,吃毒苹果晕倒了,怎么也醒不过来。
唯有白马王子的一个吻,能让她马上苏醒……现实生活中,白马王子的吻,就是一个词一骄傲。
3,方法:三个字——太好了!
孩子学说话、学走路时,父母多么像运动场上的拉拉队员,对孩子所有表现的评价永远都是三个字一太好了!
怕孩子输在起跑线上而恨铁不成钢的父母,对孩子所有表现的评价往往是三个字一太糟了!
当代父母太迷信方法,而忽略了方向。人生如开车一样,最怕找不到方向。方向迷失后,技巧越高,方法越多,离目标反而越远。
无数事实让我们发现:态度才是最好的方法,一通百通的方法。
4,习惯:四个字——花苞心态
好的理念,还需重复千遍,才能内化为信念。一旦内化为信念,再面对孩子成长中的各种问题,就不会将之当作讨厌的毛病,而是视作可爱的花苞了。
花苞心态,缺点可爱。孩子的缺点真奇怪:你一爱,花自开;你不爱,花必败。
花苞心态,拥抱失败。失败和成功犹如母子关系。很多人难以成功的原因恰恰是:总讨厌失败一成功他妈,导致普遍难产……花苞心态,大师状态。赏识教育,就是要让家长和老师看清生命的真相,重新回到大师教!大师学、学不好反而难的快乐状态。
赏识操作小技巧
1,全接纳,后升华
对待孩子缺点最好的方法就是“全接纳,后升华”。接纳是前提,孩子学说话时,口齿无论多么不清晰,学走路时,无论多么歪歪倒倒,父母都是无条件地全接纳。但只接纳不升华,就变成了纵容孩子。接纳是尊重了孩子的天性,保持了自然,但这还不够,还要主动升华,引导孩子找出问题的结症,走向成功。
2,先骄傲,后成功
为孩子骄傲,让孩子感受到父母无条件的爱。孩子心安就有能量,有能量就会走向成功。
3,说你行,你就行
优点不说不得了,缺点少说逐渐少。相信孩子行,孩子就真的行!“行”这个字,满足了孩子无形生命最大的需求一被赏识。
4,找感觉,尝甜头
让孩子尝成功的甜头,而不是吃失败的苦头。要不断在孩子幼小的心灵播撒天才的种子,让孩子在“我是好孩子”的状态下快乐成长。
5,长比长,短比短
看到别人的长处,就想到自己的长处,不自卑;看到别人的短处,就想到自己的短处,不膨胀。
6,先知明,后知暗
真正的自知之明,首先应该是知道自己的闪光点,这是根本。一个人只有对自己的生命充满了该有的自信,他才不至于在别的偏见中迷失自我,才能更好地完善自我。
7,融进去,诱出来
父母教育孩子要先融进去。和孩子心灵想通了,好孩子就会被你诱出来。
8,够朋友,孩子王
父母要和孩子做好朋友,尊重孩子,平等对待孩子。父母要做孩子王,在教育的过程中态度平静,坚持原则。爱孩子要爱得有力量,给孩子安全。
9,豆腐嘴,刀子心
面对孩子的不合理要求,态度要平静,但坚持原则不让步。原则就像高压电,说不能碰就不能碰。但态度要平静而理智,而不是践踏孩子的自尊,用情绪伤害孩子。
10,大拇指,常竖起
在孩子心中,大拇指就是“你真棒”、“你真行”的意思。为孩子,让我们竖起大姆指!
11,倒过来,换角色
父母其实是放大的孩子,孩子其实是缩小的大人。换个角度看孩子,换个角色做父母。
12,说不通,写得通
父母用口头语言无法与孩子交流,可以尝试用书信的形式与孩子沟通。
13,玩是学,学是玩
孩子贪玩就是“贪学习”,会玩的孩子才会学习。千万不要把玩和学习对立起来,应和孩子一起“玩学习”,兴趣才是最好的老师。
14,‘目标,低要求
目标定得太高,孩子容易放弃。目标要刚刚好,让孩子跳一跳,够得着。
15,大步退,大步进
大踏步后退,大踏步前进,提高孩子的学习兴趣。
16,再坚持,过极点
坚持某一件事,当到达某个程度,那一刻会疲惫得无以复加,但依然坚持下来的时候,便会有一种豁然轻松的感觉。那一刻便是你在过极点,过了这一点,你便进入了另一个境界,战胜了自我。
17,山不动,我来动
在亲子关系上,如果沟通出了问题,或者家长主动一点,或者孩子主动一点,横在亲子关系之间的距离就会消失。
周弘老师阐述:绝不怕孩子输在起跑线上
—让父母和孩子重回大师教!大师学的生命状态
“绝不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
在多数父母心目中,这个观念早已天经地义。但几十年的教育实践告诉我们,它恰恰违背了教育的最基本规律。
为什么?
在这种观念的笼罩下,父母和孩子都很“怕”。
恐惧最容易把人摧毁,极度的恐惧会使人疯狂一上帝要让谁灭亡,先让它疯狂。
“怕”造成恐惧。结果是:父母恐惧造成孩子恐惧,父母疯狂逼着孩子也疯狂。多少父母已变得惶惶不可终日,看见孩子读书就安,发现孩子玩耍就慌。
“怕”造成父母管孩子更紧。结果是:越管,问题越多;越骂,脾气越大;越打,越不像话;越逼,越变对立。父母与孩子之间变得相对无言!
默默无语,日复一日,年复一年……“怕”造成父母总盯着孩子的缺点。结果是:父母挑毛病,孩子好伤心;后果太严重,失去自信心。
“怕”造成父母总逼着孩子学习。结果是:只问分数高不高,不管心情好不好。多么像农民种庄稼一只问庄稼高不高,不管叶子黄不黄。多少孩子“披星戴月”学习,灵性渐渐窒息一好太累,易崩溃。
“怕”造成父母只重分数而忽略了爱。结果是:孩子缺爱,脾气就坏,久而久之,肯定变态。绝望中,有的孩子甚至离家出走。其实,离家出走的孩子最想家,最渴望心灵有个家啊!
听听一个孩子的心声吧:“妈妈,你别总说我不好,我不好是你没教好;孩子生下来都一样好,我将来肯定说我孩子好。”
“怕”的结果是:多少家庭,孩子一上学,幸福的家庭就没有了,不幸的家庭却诞生了。
“怕”的结果是:多少父母对待孩子,爱过头,恨过头,稀里糊涂白了头。
“怕”的结果是:多少孩子上学前欢天喜地,上学后却垂头丧气;上学前眼睛闪闪发光,上学后却暗淡无光;上学前有无数个为什么要问,上学后却一个为什么都问不出来了……“怕”的最终结果是:有的孩子“累死”在起跑线上,有的孩子被“吓死”在起跑线上,有的甚至是全家“崩溃”在起跑线上,这样的报道我们早已司空见惯,惨不忍睹,令人心酸……求知一原本是人世间无上的快乐,多数孩子感受到的却是一场无尽的苦难,上天给我们一个宝,我们却还上天一根草。愧对苍天,如何是好?
如此后果谁之过?都是观念惹的祸!
正确的观念是什么?教育的规律又是什么?
“只有不怕孩子输在起跑线上,才能让他们真正赢在终点线上。”
么?
“不怕输,才真赢。”不怕输的学习才是“真学习”,超越成败的学习,大师状态的学习。
即使面对逃学的孩子,我们也认为:不上学不代表没有出路,不学习肯定没有出路;“假学习”没有真出路,“真学习”必有大出路……电影梅兰芳》中最令人震撼的一句话就是:“输不丢人,怕才丢人。”因为不怕才能忘我,忘我状态就是大师状态。正是彻悟了这个道理后,一代大师才横空出世。
怕输的学习是“假学习”、恐惧中的学习,仿佛是“狼来了”。即使赢了,也是怕死鬼中的幸存者,内心充满创伤……童年的伤疤会随着岁月长大,这种创伤还会影响到一个人的婚姻幸福与后代幸福,得不偿失啊!
“人生是马拉松,不是百米跑。”总怕输在起跑线上的父母必然拔苗助长,这种愚昧的做法仿佛是让孩子“刚起跑,就冲刺”,这样能有后劲吗?
其实孩子都是天生的学习大师,关键是让他们爱学,只要爱学,学不好反而难;只要给孩子创造一个能够飞的环境,他们就决不会爬!
为什么学说话、学走路的时候,孩子个个好,没有一个差,好得让父母都不好意思呢?是因为那时的父母都不怕孩子失败,甚至不怕到坚信“贵人语迟”的状态,没有恐惧感的父母才是天然的教育大师,他们对孩子的缺点和失败没有丝毫的功利心态,而是一种“花苞心态”。
那种无条件的爱,像阳光普照大地的爱,使孩子内心充满着安全感。
人一安,心就静,静能生慧。智慧才是生命中最绚丽的花朵,这时的父母仿佛都在倾听生命花开的声音。
我女儿曾经就是一个完全输在起跑线上的孩子,她自幼双耳全聋,三岁半还一个字不会说,震耳的雷声都听不见。作为父母,当时的悲观与绝望、无奈与凄凉,真可谓上天无路,入地无门啊!
不幸中的万幸是,我无意中发现了父母教孩子“学说话、学走路”这一神奇原理,明白了科学的爱原来是陪伴孩子成长的“花苞心态”。顿时大彻大悟,欣喜若狂,仿佛吞下了一颗定心丸。
我当即发誓:要永远用这种花苞心态陪伴女儿成长。
哪怕天下所有人都看不起我这个残疾的女儿,我也要饱含着热泪地去欣赏她、拥抱她、亲吻她、赞美她,为我创造的生命一这个万物之灵而!
“教育是一种信念。”彻底消除了恐惧感,奇迹果然不断出现,如今的女儿能说会道,心灵舒展,还成了留美博士生,获得了“海内外十大时代女性”、“全国自强模范”、“全球热爱生命奖”等一系列国内外最高荣誉。
有一个可怜的小女孩,自幼父母双亡,唯有一个字都不识的老奶奶陪伴她长大。奶奶教育孙女只有一句话,那就是永远对她说:“孩子,别怕!”小女孩心中的恐惧也随之慢慢地融化。
直到有一年的寒冬腊月,小女孩鼓足勇气想徒步走过一条冰封的小河,奶奶说:“孩子,别怕。”
当她走到冰河中心时,冰层突然微微颤动,小女孩双腿阵阵发抖……猛回头,她看到了岸边奶奶在寒风中飘舞的一头白发,听见了奶奶永远说的那句话:“孩子,别怕孩子,别怕……”
渐渐地,渐渐地,小女孩的勇气又一点点放大。
当她终于登上彼岸时,内心深处的恐惧感终于被彻底融化,当年的小女孩,如今已经长大,成了一名作家,一个女儿的妈妈。她教育女儿的奥秘仍然还是那句话一“孩子’别怕!”
两个生命的故事,一个简单的道理。
那就是:只有不怕孩子输在起跑线上,才能让他们真正赢在终点线上。
此时此刻,我们要找回这种“花苞心态”,对孩子永远用拉拉队员的“爱。”
只要做到这一点,父母和孩子都能重回追蝴蝶般流连忘返的大师状态!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