杰出人士常用的成功之法-讲究方法赢得友谊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
    第10章第八节讲究方法赢得友谊 (1)

    以诚待人

    1宽容理解

    唐朝的李靖,曾任隋炀帝时的郡丞,最早发现李渊存图谋天下之意,亲自向隋炀帝检举揭发。李渊灭隋后要杀李靖,李世民反对报复,再三请求保他一命。后来李靖驰骋疆场,征战不疲,安邦定国,为唐朝立下赫赫战功。魏征曾鼓动太子建成杀掉李世民。李世民同样不计旧怨,量才重用,使魏征觉得“喜逢知己之主,竭尽力用”,也为唐王朝立下了丰功。不念旧恶,是赢得人心的一种很好的法术。

    “人非圣贤,孰能无过?”当我们有对不起别人的地方时,多么渴望能得到对方的谅解啊!又多么希望对方把这一段不愉快的往事忘记啊!那么,将心比心,我们为什么不能用宽厚的态度去对待他人呢?王安石对苏东坡的态度,应当说,也是有那么一点“恶”的。他当宰相的时候,因为苏东坡同他政见相左,借故将苏东坡降职减薪,贬官到了黄州,搞得他好凄惨。然而,苏东坡胸怀大度,他根本不把这事放在心上,更不念旧恶。王安石从宰相的位子上垮台后,两人的关系反倒好了起来。他不时写信给隐居金陵的王安石,或共叙友情,互相勉励,或讨论学问,十分投机。苏东坡由黄州调往汝州时,还特意到南京看望王安石,受到了热情接待。二人结伴同游,促膝谈心。临别时,王安石嘱咐苏东坡:将来告退时,要来金陵买一处田宅,好与他永做睦邻。苏东坡也满怀深情地感慨道:“劝我试求三亩田,从公已觉十年迟。”两人一扫嫌隙,成了知心朋友。

    只要我们宽厚待人,得到的将是对方的内疚、自责和感激,而在日后的生活中毕将报答于你。

    2忘却自我

    当我们想说服别人,必须先忘了自己的立场,以别人的角度去看事情,当你把他看得很坏,他也就很坏,这是一种心理学的投射作用。

    和朋友相处,欲减少人和人之间的摩擦,就必须“忘我”!

    换个想法,这个世界之所以多彩多姿,不正是因为每个人都有不同的想法,交朋友的最大好处之一,即是可以透过朋友看到更多不同的思考模式。

    有位朋友说:“如果我发现有一个人很讨厌我,我就会故意在他面前做令他讨厌的事,看他会讨厌到哪种程度、气成什么样子。”

    像这种报复心理其实人人都有,只是有的人懂得怎么去消除这样的情绪,有的人则任由它滋长。一旦我们碰上这种“只要我喜欢有什么不可以”,反叛心理比较强的人,以眼还眼、以气制气是得不到我们所要的结果的,不如平下心来,好好就事论事,讨论出结果。

    当我们与朋友发生摩擦、不愉快时,不要想——如果是我,我会怎么样、怎么应对,而应试着去理解造成不快的可能原因,试着用不同的角度揣测朋友的想法,在他情绪稍稍平息后,问问他真正的想法,如果他有难言之隐,没关系,记住他的忌讳,诚心诚意向他赔罪,这样双方的了解就更进一步了,不是吗?

    当朋友解释了他的做为,而我们实在没办法理解他的想法也没关系,先接受他的态度,不要对他的行为模式下任何的定义,不要用自己的价值观去评断,让自己保持“空”,时间会慢慢证明,每个人做事都有他自己的道理的。

    也许有人会自问,如此我们又如何去把握与人相处的原则和尺度?在既有的原则下寻求最大的弹性,尊重他人的想法,选择欣赏他人的优点,接受朋友的缺点,少想一点自己,便能优游于人群中。

    3真诚待人

    “精诚所至,金石为开。”一语道出了诚实所拥有的巨大威力。是的,一个诚实的人是一个值得信赖的人。他不会当面说你的好话,背后却捅刀子。他不会违心地骗取你的好感,换来你的信任,而谋取他自己的利益。诚实的人是光明磊落的,他的心屡次毫不摭掩地向你开放,他忠实于自己,也忠实于别人。

    人的心是很难捉摸的。有些人是虚伪的,心中有一分,外面做得恰似二分;一切靠嘴来做,而丝毫不实干。

    一个诚实的人,一个渴望真诚的人,必须抛弃虚伪。而虚伪是害人的,虚伪者贬低了自己,也伤害了别人。虚伪与诚实,如同水与火,两者是不相容的。

    一个人如果不够诚实,往往在政治上成为两面派,在社会上成为图利弃友的小人,这样的人是没有朋友的,有朋友也只是利用朋友来达到自己的目的,把朋友当作工具。交友如果不交心,一切都不会长久。诚实的人才是可以信任的人。

    三国时,孙策任用吕范主管东吴财经大权,孙策的弟弟孙权此时年少,总是偷偷地向吕范要钱,吕范则一定要请求孙策,从不没有独自答应孙权。因这事孙权对吕范很有意见。后来孙权任阳羡县令,建立了自己的小金库以备私用。孙策有时来查帐,功曹周谷总是为孙权涂改账目,造假单据,使孙策没有理由责怪孙权。孙权这时很感谢周谷。

    后来,孙权接替孙策统管东吴大事,因为吕范忠诚,特别受到孙权的信任,而周谷却因为善于欺骗和更改账目,而始终没有得到孙权的重用。

    虚伪为人所痛恨,然而有的人却总心存侥幸,幻想用虚伪来蒙蔽人,而事实上不管你掩饰的手段多高明,谎言衣多美丽,总有水落石出的一天。因此,那些喜欢耍手段、说谎话的人也应该收敛一下,走上诚实做人之道。然而世上的伪君子又是何其多啊,他们虚伪、欺骗,大出风头,仿佛只有这样,才显出自己有多高明,别人有多愚蠢。虚伪的人啊,不要越走越深,有朝一日,虚假的面具被撕下来,你们将能用什么样的面目来面对阳光灿烂的世界呢?

    4关心别人

    我们都有这样的感受,某人关心了我们,我们就会对他产生感激之情。尤其是当我们的领导向我们问寒问暖,了解工作,询问生活上有什么困难和需要时,我们心里就会感到热呼呼的,觉得他是一个好领导,不自觉地产生听从他指挥的愿望。

    不关心别人,就等于剥夺了别人的这一需要,把别人置于孤独之中,当然别人也不会产生对你的好感。关心别人,就满足了人们需要人关心的欲望,自然会引起人们的感恩之情。改变人的态度也需要关心,关心和体贴被说服者,用真诚的爱去温暖他的心,换取他的信任。

    除了用实际行动关心对方之外,在思想上,也要关于表现出对被劝导者的关心和体贴。这种关心和体贴表现于你的充分了解。从穿着打扮,佩戴的装饰品或家庭摆设,直到他的工作以及所取得的成就,曾经有过的人,你了解的越多越好,表现得越明确,他就越感到自尊,就会觉得你在关心他,否则怎么会知道他那么事情呢?

    这样,就会使自己成为令对方愉快的人,就可能有效地改变他的态度。当然,表示了解只能是适当的,超过了一定的限度,就可能引起相反的效果。

    所谓体贴,还表现在你通过摆事实、讲道理,说明其中的利害关系,使被劝导者感到,你的劝告并不抱有任何个人目的,没有丝毫不良企图,而是诚心诚意地帮助他,为他着想,为他的切身利益着想。

    有些人常常抱怨,自己讲的全是肺腑之言,只差把心掏出来,对方还是听不进去。原因大概在于你讲道理时没有设身处地为对方着想,没有使对方真切地感到你完全是出于善意和关心,因而也就不能打动对方的心。把劝说建立在真心实意帮助人、为他着想的基础上,你就能攻克对方的心。

    以他人为重

    1站在他人的立场

    美国汽车大王福特说过一句话:假如有什么成功秘诀的话,就是设身处地替别人着想,了解别人的态度和观点。因为这样不但能得到你与对方的沟通和理解,而且更为清楚地了解到对方的思想轨迹及其中的“要害点”,方可有的放矢,击中“要害”。

    要想让别人相信你,并按照你的意见行事,首先需要别人喜欢你,那么要让别人喜欢你,你就应当学会设身处地,站在别人的角度,找到别人的兴奋点,热点,这样你才会获得成功。

    第10章第八节讲究方法赢得友谊 (2)

    日本有家电视台,每周设有一次关于人生问题讲座的节目,据说收视率要比其他同时段的节目高出许多。

    收视率之所以偏高,当然有许多原因,但其中或许有人们都喜爱观看他人遭遇不幸的残酷心理。不过,最主要的还是因为节目中巧妙的答话,更是使人百看不厌。

    大多数有疑难问题而上电视请教的观众朋友,在开始时,多会对解答者所作的各种忠告提出反对意见或辩解,并且显得十分不情愿接受对方所言。但久而久之,会对解答者所说的每一句话都会频频首称是道。见了这些画面,真是比起在电影院中观赏一部电影的感受还要深。

    凡电视台主持人或问答者,无不是精挑细选才产生出来的,所以光是听听他们的说服方式也获益不少。

    对于不易说服的人,最好的办法就是要使对方认为你也与他是站在同一立场。通常出现在探讨有关人生问题的电视节目的观众朋友,离婚女子占多数。此时,负责解答疑难者说的一句话是:

    “如果我是你的话,我会原谅他的,而且绝不与他分手。”

    朋友们,千万别认为话中的“如果我是你”只是短短的单纯的一句话而已,殊不知它能发挥的效力是不可限量的。而这也就是由于人人都有认为“自己是最可爱”的心理所致。

    如果你在说服别人的过程中,无意中使用了些不太得当的言词,但由于你巧妙地运用这句“如果我是你”,从而弥补了你言词上的,不仅如此,它还能促使对方作自我反省,使对方感觉到唯有你的忠言,才是对自己最有利的。

    2投其所好

    积极的情感,比如喜欢、愉悦、兴奋,往往产生理解、接纳、合作的行为效果;而消极的情感,如讨厌、憎恶、气愤等,则带来排斥和拒绝。那么,正如管理心理学所证明的:“如果你想要人们相信你是对的,并按照你的意见行事,那就首先需要人们喜欢你,否则,你的尝试就会失败。”这表明,要使别人对你的态度从排斥、拒绝、漠然处至到对你产生兴趣并予以关注,就需要最大限度地引导、激发对方的积极情感。“投其所好”实际上就是一种引导和激发的过程。

    这种过程的表达方式是多种多样的。下面谈谈我们常见的几种:

    真诚地赞美别人。要善于赞扬别人,善于从理解的角度真诚地赞美别人。而且要富于洞察力,善于发现对方的“闪光点”。

    一位教授在一个炎热难耐的夏天到一家餐馆去吃饭。这个餐厅无论是卫生条件、食品质量,还是服务态度,都够上“脏、乱、差”三个字。服务员递菜单时的询问语气可以打上两个惊叹号。怎么才能使自己不倒胃口,并能提出合理的就餐要求呢?教授说了一句话,即刻赢得了服务员的“优秀服务”。他说:“今天这样的天气,那些在炉边烧菜的小伙子一定够辛苦的了。”

    服务行业的人非常需要人们理解和肯定他们的工作苦恼和工作成绩,但人们给他们的往往是指责。这就容易产生心理状态的不平衡,因此发生争吵。而这位教授恰恰是巧妙、准确地赞扬了厨师们的可贵之处——在如此炎热的天气里,他们坚守岗位,为大家服务。教授的话使他们感到,他们从被训斥的对象变成了被关注的对象,因此心情愉悦,服务也就周到了。

    迎合对方的兴趣。在说服别人时,我们往往会遇到这种情况,对方不是在听我们说,而是做或想别的事情,或嘴里应付着你,眼睛却注意别处,或转移话题,跟你瞎扯……遇到这种情况,怎么办呢?我们说,应该放弃你的话题,寻找他的“兴趣点”。当对方对你产生认同甚至好感时,你的窘境摆脱了,再言归正传不迟。

    查尔斯先生在纽约一家大银行供职,他奉命写了一篇有关某公司的机密报告。他只知道有一家工业公司的董事长拥有他需要的资料,查尔斯便去拜访这位董事长。当他走进办公室时,一位女秘书从另一扇门中探出头来对董事长说,今天没有邮票。

    “我替儿子收集邮票。”董事长向查尔斯解释。

    那次谈话没有结果,董事长不愿意提供任何资料。查尔斯回来后感到十分沮丧。值得幸运的是,他记住了那位女秘书和董事长所说的话。第二天他又去了,让人传话进去说,他要送给董事长的儿子一些邮票。董事长高兴极了。他紧握着查尔斯的手,“噢,他一定喜欢这张。瞧这张,乔治准把它当作无价之宝!”董事长一面连连赞叹,一面抚弄着那些邮票。整整一个小时,他们都在谈论着邮票。奇迹出现了,没等查尔斯提醒,董事长就把他所需要的资料全部告诉了查尔斯。

    查尔斯满载而归。从遭冷遇到被热情款待,他成功的秘诀何在?在于投其所好,抓住了董事长的爱子之心。

    3发现同情的价值

    春秋时期晋国公子重耳,因受父亲宠妾的奸计所害,流亡他国,在流浪诸国的时候,一次来到曹国,曹公因听说重耳的肋骨异于常人,非常好奇。为了证实传言,他便乘机偷看重耳洗澡,刚好负羁与叔瞻都在场,叔瞻心思较重,讲言道:“晋公子重耳并非平庸之辈,一旦他回到本土,记起我们今日对他的无礼,势必兴兵前来报复,不如我们现在就除掉这个祸根。”但曹公认为这是不可能的事,并未将叔瞻的话放在心上,回到家中后的负羁,因心事重重,脸色一直不太对劲。“朝中出了什么事,脸色这么难看?”他的妻子担心地问道。“唉,有句话:‘有福不及,祸来连我’。今天公子来访,国君对他极不礼貌,不巧我也在场,以后可能难逃劫数。

    ”“唔!那就糟了!依我看,晋公子不出几年就能回到国内,在他登基的那天,跟随他的人必有重赏,而曾侮辱他的人必定要遭殃,曹国当然是首当其冲了,我认为你应先向公子表达友善的心意,或许将来能免此灾难。”他的妻子想出了这么个办法。他依计行事,便将黄金、宝物与食物一齐塞在壶中,派人将此壶送到重耳的住处。公子重耳非常感动,除收了食物外,黄金等宝物都退了回去。不久,重耳由曹入楚,再由楚而漂泊到秦,在秦一呆三年。基于晋献公与秦穆公的良好关系,秦国君臣经过商量之后,全体同意助重耳返回国土。秦穆公以战车五百,骑兵二千,步兵五万的浩大军势攻入晋国,并且拥推重耳登上帝位。重耳即位后,果真派兵攻打曹国,并派使节到曹公处,命令他交出叔瞻,让大家明白无理的下场。另外又派一位使节通报负羁说:“我方即刻要攻入贵国,但当年你对我的心意,我至今未忘,为使你不受连累,希望你在你村子的入口处做一记号,则我方军队绝不踏入半步。”曹国的百姓听到这个消息,纷纷携眷避难到负羁村中。

    对于一个处在困难之中的人,一句安慰的话,一个小小的同情举动,常常像火车铁轨上的转折点——道岔,倾覆与顺利仅差之毫厘。

    这则故事是告诉大家一个人在困难落魄时受到的侮辱与恩怨,是一辈子也不会忘记的,特别是日后成就很大的人;他们会比常人有更深的感受,同时奉劝各位不要随便侮辱别人,特别是在别人落难时,不要“势利眼”,不能落井下石。“福兮祸之所仗,祸兮福之所倚”,人家今天落难,明天可能就要发迹,祸与福、荣与辱、衰与兴的转换是谁也吃不准的。俗话说“人在同情的扶持下,可以再度站起来”。的确,在人与人相处中,同情与恻隐是沟通相互关系的一座重要桥梁。

    你要是毫无恻隐之心,势利待人,祸患迟早会降落到你的头上。对那些身处逆境的人,不但不应对其冷言冷语,以轻蔑的眼光视之,更该有恻隐之心,好言相劝,热情勉励,给以精神上的抚慰乃至慷慨解囊都应在所不惜。托尔斯泰说过:“上帝有三个住处:其一是在天堂;其二是在慈善;其三是在富有恻隐之心者的心里。”恻隐之心是善良的道德观所启发的一种情感之反映,一个人遭受挫折时的心理痛苦比生理上的疾病更难忍受,我们千万不能忽略日常生活中的恻隐之心和慰藉与同情的真正价值。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