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盛顿:世界第一位“总统”-制订新宪法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
    在费城举行的制订宪法会议,将要决定美利坚合众国以何种形态诞生。

    费城被欢呼的人潮所淹没,教堂响起了清脆悦耳的欢迎钟声。

    华盛顿最先遇到的是本杰明·富兰克林。富兰克林在战时一直在巴黎为游说法国和其他各国帮助美国而四处奔走。他在战后仍继续致力于美国独立工作,直到在巴黎与法国签订和约后,最近才刚整装返国。

    “将军!你来得正好,我们有将近十年没见面了吧!你的大名在那边可是响亮得很啊!”

    富兰克林此时已是八十一高龄的老人,而且神经痛缠身。可是为了国家大事,仍抱病前来。

    各州的代表陆陆续续抵达,他们都抱着绝对要维护本州利益和权利的态度,看来想要真正统一美国并不是很乐观的。

    “照这种情形看来,想统一十三州的提案,恐怕连一项也无法通过,而且很可能又会发生异常可怕的冲突,招致民众责难。我如果不能坚持自己的信念,将来定会悔恨莫及。明知不可为也要力争到底。我要联合正直、贤明之士朝此目标奋斗。至于成败如何只能寄托于神了。”华盛顿早就下定了这样的决心。

    会议从1787年5月25日开始,在州议事堂举行。当华盛顿尚未就席时,大家就提出推举华盛顿为议长的决议并立即获得全数通过。

    华盛顿的态度非常谦虚而庄重,他说:“敝人才疏学浅、经验不足,实不堪担任此一重大会议的议长之职,但我愿竭尽一己之力来完成责任。”

    他此时简洁有力的致辞态度和就任总司令官时毫无两样。

    会议的焦点,是要赋予中央政府和国会的权限。至今各州好比是一个个独立的国家,如果增强中央政府的权力,就会侵害到各州的权限,绝大多数的代表都有这种顾虑。可是,如果中央政府毫无实权、软弱无能,那么,美国充其量只是一个有名无实的合众国罢了。

    费城的仲夏异常炎热,华盛顿纹丝不动地坐在议长席上,他没有发表演说,只是为尽议长之责偶尔询问代表们意见,或是在议事进行中,说一两句例行的话而已。

    可是这已足够了。如果辩论进行激烈或议案濒临破裂边缘时,委员们就不约而同地仰头看着议长席。

    不发一言默默端坐在议长席的那个人,就是在漫长的八年间,承受一切加诸于他身上的打击、忍耐饥寒交迫之苦、率领无薪饷的军队奔驰于战场上、始终尽忠职守的华盛顿总司令官。他是抛弃己利、冒着生命危险、赴汤蹈火为美国独立和自由奋战不懈的伟人。

    仰望到华盛顿那凛然的姿态,与会者就会意识到自己的鲁莽实在愧对华盛顿,于是便又平心静气地继续研讨解决的途径。

    这个举世闻名的华盛顿,只要静默不语,就足以慑服那些滔滔雄辩的政客,使他们逐渐互相妥协。这些暂时选出的卓越政治家齐集一堂,各自盼望美国前程似锦,跃登世界强国的地位。他们已经领悟到“小不忍则乱大谋”的道理。

    当然,争论演变成白热化状态,议场一片混乱,即将濒临破裂边缘的火暴场面不免会时时出现,这时总会有许多与会者气愤地拍着桌子准备退席,此刻仍不失冷静而屡次挽救决裂危机的,就是那个已经年老了的富兰克林。

    富兰克林不厌其烦地说服着诸位代表:“我个人对此宪法也相当不满,我所提的建议连一个都没有被采纳。可是纵使这部宪法并非十全十美,我也要高举双手赞成,因为我们需要一个强有力、足以领导十三州的中央政府。不管这个政府的形态是什么样子,我深信只要妥善运用,一定会给人民带来福祉。”

    由于彼此的忍让和妥协,最后万事皆迎刃而解。9月17日,全体一致通过美国的建国宪法。

    经过连续四天疲惫的旅程,华盛顿的马车终于在傍晚时分,进入巴隆山庄的大门。

    他高兴地摸着孙儿们可爱的小脸,和蔼地说:“祖父再也不会离开你们这么久了。”这是华盛顿的肺腑之言。

    翌年,当国会召开会议,正式宣布宪法的时候,华盛顿宁静的家庭生活又泛起了圈圈涟漪。每份报纸都登载着触目的大标题:“推举华盛顿为总统。”

    在路上遇到他的行人,也都异口同声道:“除您之外,没人能将全国人民的心紧紧地系在一起而组成一个强大的新国家。”人们心中一致认为这是理所当然的事。华盛顿却困惑不已,他对目前在巴隆山庄的生活心满意足,觉得再无所求了。

    想到要离开可以任意策马驰骋于有着广阔农场的可爱的巴隆山庄而千里迢迢远赴都市,华盛顿的心就一直往下沉。

    “我是个垂暮之年的老人,没有资格再继续从政。如勉强接受,徒然招惹世人的漫骂。而且我对政事毫无经验和自信,倘若就任此职,以后定然会后悔莫及。”

    华盛顿屡次写信给他的朋友,表示自己无法胜任。如果强迫他告别悠闲的田园生活,对他来说实在是一项重大打击。

    可是,华盛顿经过八年忍辱负重地奋战,才为国家争取到独立,而由此诞生出来的新宪法他也有挺身守护的责任和义务。

    选举揭晓的结果,华盛顿高票当选为第一任美国总统,副总统是约翰·亚当斯。此时,华盛顿知道再也无法推卸,他不能辜负国人的期望,只有将全部心力贡献给国家了。

    前来正式通知华盛顿当选总统的国会秘书汤姆森风尘仆仆地赶到巴隆山庄。华盛顿向他表明:“国家赐予敝人的隆恩和信赖,我不敢再存异议,唯有以沉默来表示深深的感谢,决心秉持着真挚而热诚的态度,报答国人的厚爱。”

    他毅然决然地挑起了这副重担。他曾把当时的心情告诉他的挚友说:“坦白说,即将高坐在政治椅子上的我,那种心情和绑赴刑场的犯人毫无二致。”

    当华盛顿坐上马车离开巴隆山庄的时候,从不远的地方传来阵阵欢呼声,那是齐集在黑人部落前面的黑人们在向他道别,有些黑人伤心地哭泣,有些黑人对自己主人能荣任总统深感自豪。他们不断地高呼“万岁”,华盛顿面带微笑向他们挥帽示意。

    华盛顿的日记中对当时复杂的心情有如下的记载:“10时许,挥别了巴隆山庄惬意的生活以及温馨甜蜜的家,怀抱着无法言喻的沉重、痛苦的心情,启程前往纽约。”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