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塞传-前言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
    德国历史上出现过许多大思想家、哲学家和文学家,他们为人类的精神文明大厦添了不少砖瓦,他们中间许多人的名字中国读者耳熟能详。可你听到过黑塞的名字吗?读过他的作品吗?黑塞何许人也?

    1877年7月2日,赫尔曼·黑塞出生在一个传教士的家庭,他的父亲和外祖父在印度生活、工作了很长时间,母亲生在印度,因此,这个家庭始终充满着多元文化的氛围,既有基督教文化的传统,又有外来文化,特别是东方文化的渗透。家庭的熏陶使黑塞拥有了世界襟怀,让他在文学创作生涯中胸有东西文化,手著宇宙篇章。最后,他终于用自己的文学作品敲开了诺贝尔文学奖评委的大门,把1946年的诺贝尔文学奖捧回家中。1962年,他走完了光辉的一生离开了人世。

    黑塞有许多身份,读者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了解他。

    黑塞是个诗人。他的诗歌代表作有《中国的诗翁》、《雾中》、《白云》、《消逝》、《写在沙上》、《闻友之死》和《伊丽莎白》等。他的诗歌极具浪漫主义色彩,婉丽飘逸,被人称为“德国浪漫主义最后一个骑士”。黑塞性情忧郁,多愁善感,缅昔怀旧,在他早期诗品中,常常流露出孤独、飘泊、悲切的感情和怀乡、恋母的情怀。

    他13岁时就立志成为一个诗人。黑塞一生中创作的诗歌有600多首,绝大多数是抒情诗。高尔基曾说过:“真正的诗永远是心灵的诗,永远是灵魂的歌。”黑塞的诗歌是心迹的表露,是感情的宣泄,他曾说过:“一首诗的诞生总是带着些儿纯粹一次性的东西。它是一次邀请,一个号召,一声呼喊,一丝叹息,一种姿态,它是诗人有所体验灵魂的反应,藉以保卫自己的某种激情或者某种体验,或者是自觉地探索这类感情。”黑塞,《谈谈诗歌》,载《黑塞散文选》,张佩芬译,百花文艺出版社,1997年,第94页。

    黑塞中年和晚年的诗在内容上有了扩展,有对生命的思索,有对和平的渴望,有对精神的追求,有对人生的感悟,当然对大自然的颂扬始终是黑塞诗歌的主题之一。

    我们来看一首名为“伊丽莎白”的诗:

    一朵白云,

    伫立在天边,

    像是你,伊丽莎白,

    如此洁白美丽而遥远。

    白云悠悠,

    没惹得你把意留,

    可是在夜里,

    它将在你的梦里漫游。

    悠悠,轻弄银波,

    知否,知否:

    它将是你永恒的怀念,

    你甜蜜的乡愁。

    在黑塞眼里,白云像少女伊丽莎白一样美丽,美得你不能不想她,就算你白天没留意她,夜晚她也会来搅你的梦。白云是飘浮的,就像一个游子漂泊,黑塞认为没有人能比游子更能懂得白云,她把游子的思念带到了自己的故乡,而且这种思念是永恒的,今生今世难以忘怀。

    忘记谁曾说过诗歌是音乐。黑塞的诗歌不仅是音乐,也是图画,因为他不但长于诗,也工于画,1920年,他出版了《画家的诗》(包括10首诗和绘画、散文)、诗歌和水彩画的合集《流浪》及《堤契诺11张水彩画》。所以他的诗歌既有非常美的韵律,也蘸满了画意,黑塞的诗是语言、音乐与绘画极好的统一体。

    黑塞是散文家。他的散文代表作有《论命运》、《我的信仰》、《致儿子马丁·黑塞》、《童年轶事》、《梦之旅》、《谈谈诗歌》和《乔迁时的遐想》等。

    散文的第一要义是散而不空。黑塞有的散文是触景生情之作,笔随心走,它们都是他真情的流露。一篇篇散文有的是对生活的见解,有的是对和平的向往和对战争的反思,有的是对大自然的歌颂,有的则是对故乡、逝去的童年及亲人的回忆,有的是对艺术与文学的思考。他的散文不讲什么大道理,没有说教的味道,往往是以小见大,而且感情极为真挚。在描写大自然时,他往往赋予自然现象以意义,不管是云彩还是花鸟,不管是露珠还是风雨,都蕴含着一种哲理,一种人生感悟。他的散文不仅有思想,有感情,文字也很优美,不能说篇篇珠玑,但佳作不少。

    黑塞是心理学家。

    黑塞熟谙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理论,他本人也接受过荣格及其弟子的心理治疗。他有的作品也可看作是精神分析的文学阐释。他的作品描写外部的事件不多,没有什么大起大落的故事情节,更多的是人物的灵魂传记,描写的是人内心成长成熟的过程。在某种程度上可以说,黑塞笔下的人物和黑塞本人是精神兄弟,就连主人公名字的第一个字母都常与黑塞的相同。莎士比亚曾说过,人一半是天使,一半是野兽。黑塞有的作品就是表现人的灵魂中人与兽的较量与角斗,但这种对抗的两极常常能融合,达成统一。

    1927年发表的小说《荒原狼》是黑塞创作生涯中一个重要事件。黑塞在这里解剖了人的灵魂,让我们看到了一个人兽寓一体的人。中年的黑塞已脱离了早期抒情怀乡的浪漫王国,走上了“通向内心之路”,这个心路历程很长,道路很坎坷,彷徨、困惑、寻求、剖析是必然的心理现象。

    黑塞是社会批评家。他凭着作家的良心,敢于用手中的笔抨击一切有违人性的社会和制度。1906年发表的小说《轮下》取材于黑塞自己和弟弟童年时的亲身经历,他用辛辣的手笔揭露了当时的教育制度对孩子们进行的精神摧残。这种教育制度抹杀人的个性,扼杀孩子们的天性,结果是还没完全绽放的生命之花被社会与教育的“车轮”碾得粉碎。

    他有的作品是对现代文明弊端的猛烈抨击,趋名逐利,物欲横流,精神荒漠,媒体误导,时代危机都是黑塞批评的对象。描写与揭露的目的是治愈,是引向精神的永恒,而非沉沦沮丧。

    黑塞是预言家。

    他像希腊神话中的卡珊德拉一样有一双慧眼。早在上世纪20年代他就在作品中对再次爆发战争提出了警告。《荒原狼》的主人公哈里对充斥着战争叫嚣的报纸十分恼火,他认为这样的舆论能把社会引向战争,他警告说:“我的同胞中有三分之二的人阅读这类报纸,每天早晨和每天晚上听到的都是这种调子,他们每天被灌输,被提醒,被煽动,被搅得不满和发火,这一切的目的和结局就是爆发另一场战争,而下一场战争也许比上一次战争更可怕。这一切非常清楚简单,任何人都能理解,只要思考一个小时就能得到同样的结论。可是,谁也不愿这样做,谁也不想避免下一次战争,谁也不想为自己和子孙后代避免一场死人的大厮杀。思考一个小时,检查一下自己,扪心自问,自己在多大程度上参与了世界上的坏事,承担多少责任,你看,这就没有人愿意做!于是一切都按老皇历进行,每天都有成千上万的人非常热心地准备着下一次战争。我明白了这一点以后,我的身心就麻痹了,绝望了。对我来说,已经没有祖国,没有理想了,这一切都只是那些准备下一场屠杀的先生的装饰品。按照人道主义原则去思考,把它说出来,写出来,这已经没有用了……”

    《荒原狼》是1927年发表的小说,正像主人公预言的那样,十几年后就爆发了下一场战争,即第二次世界大战,而且比前一次战争更恐怖,更不人道。

    黑塞虽然向世人发出了战争警告,但百无一用是书生,世人谁会把作家的话当真?他的预言不幸成为了现实。与卡珊德拉不同的是黑塞没有走向毁灭,而是在战争爆发前早早地入了中立国瑞士籍,远离了战争策源地,所以他得以逃脱了纳粹的魔掌,也免遭许多德国作家流亡的命运。不过,黑塞并没有完全置身于残酷的现实外,他尽力帮助流亡者,筹措救济金,表现出与其他受到迫害的作家的团结精神。纳粹虽不能对黑塞进行人身迫害,但并不放过对他精神产品的封杀,他被列入德国不受欢迎作家的黑名单,其作品在德国出版困难。黑塞只得在瑞士出版自己的作品。

    黑塞是人道主义卫士。

    他是人的心灵的呵护者,是个性的勇敢捍卫者。在强大的国家机器、权威机构、社会规范面前,黑塞为人的个性发展撑起一把保护伞。社会这部大机器为了正常运转,就要求社会成员趋同从众,个性别太强。个人的力量再大比起外部力量来说也是小的,根本无法与之抗争,大家只能沿着一条轨道行走,别出队,别显山露水。结果呢?个性遭扼杀,个体的心灵受到压抑,大家都是一个模子刻出来的。那些敏感的、有天赋的、富于想象力的人则遭受心灵的苦难,他们不安的灵魂在哭泣。他们那脆弱娇嫩的心灵需要一个律师,一个代言人,为他们辩护,为他们呐喊。黑塞视这种辩护与呐喊为己任,他的作品涉及的就是个人,让每个人都按着自己内心深处的声音走自己的路,哪怕这是一条根本不是路的路,哪怕最后导致的是悲剧,是失败,但这个悲剧与失败同样是美丽的。当然,黑塞不是无政府主义者,他尊重秩序,尊重集体,但秩序与集体意识不能以牺牲个人的尊严与意识的代价获得。“通向内心之路”是黑塞给的人生指南,只有完善自己,世界才会人道。

    1919年以笔名辛克莱发表的《德米安》引起了巨大的震动和反响。这是一部没有什么情节的心理小说,也是一部哲理小说。作品描写了青年辛克莱的思想感受和精神生活。小说是辛克莱用第一人称叙述自己的故事,其实小说中出现次数不多的德米安才是作品的中心人物,在他的身上折射着作家黑塞的理想境界。主人公辛克莱感到了生活的不和谐与矛盾,在他眼里有两个世界并存,既有一个光明的世界,也有一个黑暗的世界。但他面对现实只会悲观失望。德米安对他进行开导,教他做自己喜欢做的事,不要顾及传统观念,但辛克莱始终无勇气与传统观念决裂、无法遵循自己的理想与意愿生活。作品运用许多象征手法,笔调十分阴郁,也蒙上一层宗教神秘主义的色彩。

    黑塞是和平主义者。黑塞憎恨战争。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后,德国被舆论误导,举国上下沸腾,“爱国主义”调子高唱,文人们也辨别不了方向了,为战争摇旗呐喊。这时的黑塞“世人皆醉我独醒”,保持着令人敬佩的清醒与理智,他大胆站出来,在报上发表“朋友们,别唱这个调子”的反战文章,虽因此遭恶毒攻击与谩骂也毫不后悔。当和平与“爱国”发生矛盾时,黑塞宁可做“卖国贼”也不偏离人类维护和平的基本道义。

    黑塞是世界公民。

    黑塞是德国人,瑞士人,但他从来不做目光狭隘的民族主义者;他是西方人,但不是西方文化至上主义者。他是世界公民,追求的是各民族文化的沟通与综合。各文化各民族之间没有优劣之分,每个文化都有精华与糟粕,每个民族都有优越性与劣根性。黑塞的作品试图超越国界与文化,他把人类多种文化熔为一炉,炼出了锦章绣句。

    黑塞是中国人民的“儿子”。他一生在寻找精神家园,在没有背叛基督教文化的前提下开始转向印度文化。但在接触了中国优秀灿烂文化后,就把她视为自己的精神故乡。他一生阅读的中国经典书籍比大部分中国人读的都多。他书房里有中国角;作品里,特别是晚期作品中常有中国先哲、诗人和中国情景出现;中国文化,特别是道家思想浸透其中。

    他的作品中常见两极对立又统一的主题,从中可见中国文化对他的深刻影响。《荒原狼》主人公哈勒尔始终在两极,即在精神与欲望、圣洁与堕落、温顺崇高与残酷低下之间摇摆,他在两极对立中苦苦挣扎。在经历了寻找、彷徨后,主人公在魔剧院里学会了如何整合人的两重性,他相信能够重返生活中,笑对现实与自己。学会笑,是种大彻大悟,这种境界要在人把人格对立的二重性统一后方能达到。

    1930年发表的《纳尔齐斯与歌尔德蒙》的主题是灵与肉的对立与融合。如果说《荒原狼》对立的统一发生在一个人身上的话,那么在这部小说里则发生在两个人身上。小说的两个主人公是纳尔齐斯与歌尔德蒙,前者代表灵,后者代表肉。纳尔齐斯的生活领域是中世纪的修道院,投身于纯粹的精神世界是他生活的全部内容,他崇尚理性,过着清心寡欲的生活。而歌尔德蒙是个与他完全相反的人,他热情奔放,浪漫多情,漂泊成性,四处为家,走到哪都与一个女人发生故事,可哪个女人的爱情也拴不住他漂泊的心。两个主人公代表着两个世界,代表着生命的两种形式,但他们也是统一的,他们彼此不可或缺,他们相互补充,你中有我,我中有你,都在对方身上发现了自己,找到了自己所缺少的东西。

    黑塞以艺术形象描写了精神上的矛盾,小说涉及的是理智与感情、知识与爱情、艺术与现实的对立。两个完全不同的人物之间对立的统一表达了黑塞所追求的一种理想的精神境界。

    《玻璃球游戏》是黑塞对中国文化接受的一次总结,也是对自己一生探索的总结。黑塞受中国文化的影响,一生追寻对立两极的统一与和谐之路。他的作品无一不是对立两极,如个人与团体,艺术与生活,精神与物质,约束与自由,服务与统治,灵与肉,东方与西方文化,内心世界与外部世界统一与和谐的探索与追求。这部小说也不例外。黑塞在这部作品中探讨最多的还是艺术与生活的关系,为了探讨这对矛盾的关系,他走的仍是两个相辅相成的人物布局的老路,在这里,他让一个在卡斯塔里的旁听生特西格诺利成了主人公克乃西特的对手与朋友。特西格诺利与克乃西特是两个完全相反的人,前者代表着世俗世界,后者代表着精神生活,开始两个人都不遗余力地为自己生活的世界辩护,而到了后来,克乃西特认识到实际生活的重要性,毅然走出代表着精神王国的教育省,成为朋友特西格诺利儿子的家庭教师。

    《玻璃球游戏》不仅是黑塞晚年一部重要作品,也帮他登上了文学奥林匹克的顶峰——1946年获得了诺贝尔文学奖,之后,直到他逝世,各种荣誉接踵而来,伯尔尼大学名誉博士称号,德国布伦瑞克威廉·拉贝奖,诗人之友、西德总统豪伊斯授予的文化功勋勋章,法兰克福德国图书业和平奖更是锦上添花,使黑塞头上的光环更加耀眼。

    黑塞是幻想家。

    人对现实不满要么怀旧要么憧憬,以此来弥补现实的不足。黑塞作品中有乌托邦的东西,这个世界虚幻缥缈,象征性强。但他自己也知道乌托邦的路走不远,作品结局往往是开放性的,模糊不清的,他给不出答案。

    在1943年问世的小说《玻璃球游戏》中,黑塞就给我们描绘了一个乌托邦的社会,这里没有精神污染,没有物欲横流,这里精神生活是主旋律。黑塞以打造出来的乌托邦与绝没有理想可言的现实抗争,但黑塞自己也明白,这条路走不远,精神之花结不出现实的果实。这也许就是他让这部小说的主人公死去的原因。

    黑塞是……

    黑塞不是时尚作家。

    他的作品是陈酒,越久味越烈,越香,回味的空间就越大。

    黑塞曾说过:“事实上它们(指黑塞的小说——作者注)不是小说……”黑塞,黑塞不为编造故事而编造故事,他的作品是心之声,魂之曲,作品大部分是心灵传记,作品中的人物是诗人本质的不同体现,他们彼此是兄弟,也是诗人的亲兄弟和亲戚,但他们绝不是重复,千万别以为读了黑塞一本书就可以完全了解他了。黑塞不是通俗文学作家,如果你想在他作品中寻找跌宕起伏的情节,可读性强的故事,你会失望的。他从不顺着书市风向写作,不会迎合出版商赚钱的意愿或为鼓自己的钱包编造离奇和扣人心弦的故事。他曾说过,他厌恶紧张的故事情节,在他的作品中他也尽量避免这样的情节。当然读者也可以在他作品中找到爵士乐、舞蹈、吸毒或做爱的场景,但看到更多的是灵魂深处涌动的暗流,是灵与肉的搏斗,是思索,是哲理,是对人生与艺术完美境界的憧憬,是对自己与外界社会,与自然关系的观察,当然也有对现实的逃避。

    如果你想让心灵放飞,愿与黑塞进行精神对话,欣赏一番独立的人格,品味一下优雅的格调,那么读读黑塞你一定受益匪浅。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