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空:太空试验的步伐-形状各异的闪电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
    树状的闪电

    1989年8月27日4时,位于四川省南川县的金佛山,雷鸣、闪电、大雨交加。当金佛山南麓的金佛山水电厂的总指挥胡德厚一觉醒来时,发现办公楼后面的玉林村后山坳异常明亮。

    开始他以为房子着火了,但仔细一看,光亮呈扇形,顶部仿佛一瓣一瓣的,特别像莲花,估计高十多米,颜色白中略带红色,下部明亮,顶部较淡。其光亮度比汽车车灯还要强得多,但光亮朝天空散射,照射幅度不大,四周依然暗黑一片。与此同时,还有一条带状云气轻纱似地飘于山间,高与光亮顶部相平。随着一声巨大的雷响,闪电的中间好似一棵伞形的树,青枝绿叶,奇美异常。目前这种奇怪的闪电还是一个谜。

    留下图案的闪电

    1996年6月17日,在法国的南方,两名工人在棚子里避雷雨。没想到一个闪电竟打中他们避雨的地方,结果两人都倒在地上。闪电使其中一个男子的皮鞋开了线,还撕破了他的裤子。

    不过最引人注目的是另一个情况:闪电仿佛是个技术高明的摄影师,它在死者的手臂上出色地拍下一张松树、杨树及这个人表带的照片。卡米尔·法兰马利昂在分析这一情况后提出一个设想,即死于闪电的人所停留的棚子可能是一个摄影室,闪电起了透视的作用。不过无法解释这种设想,为什么拍摄时有如此奇特的选择性,因为拍下来的只有某些物象,而且仅仅取自四周的景观。同样,穿透衣服而取景拍照的现象也令人无法解释。

    还有一种更神奇的现象,那就是图像被印在皮下的状况。例如,1812年在科姆布亥,有6只羊在橡树和榛树林附近的野地上被闪电击毙。当人们剥下它们的毛皮时,在它们的身上,说得准确些是在它们的毛皮里面发现了四周部分景物的逼真图像。

    线状闪电

    线状闪电与其他放电不同的地方是有特别大的电流强度,平均可以达到几万安培,在特殊情况下可达20万安培。这么大的电流强度可以毁坏和摇动大树,有时还能伤人。当接触到建筑物时,常常会造成“雷击”而引起火灾。线状闪电大多数是云对地的放电。

    片状闪电

    片状闪电是一种比较常见的闪电形状,看起来好像是在云面上有一片闪光。这种闪电可能是云后面看不见的火花放电的回光,或者是云内闪电被云滴遮挡而造成的漫射光,也可能是出现在云上部的一种丛集的或闪烁状的独立放电现象。片状闪电经常是在云的强度已经减弱,降水趋于停止时出现的。它是一种较弱的放电现象。

    球状闪电

    虽说球状闪电是一种十分罕见的闪电形状,却最引人注目。它像一团火球,有时还像一朵发光的盛开着的“绣球”菊花。它约有人头那么大,偶尔也有直径几米甚至几十米的。球状闪电有时候在空中慢慢地转悠,有时候又完全不动地悬在空中。它有时候发出白光,有时候又像流星一样发出粉红色光。

    球状闪电“喜欢”钻洞,有时候,它可从烟囱、窗户、门缝钻进屋内,在房子里转一圈后又溜走。球状闪电有时发出“咝咝”的声音,然后一声闷响而消失;有时又只发出微弱的“噼啪”声而不知不觉地消失。球状闪电消失后,在空气中可能留下一些有臭味的气烟,有点像臭氧的味道。球状闪电的寿命不长,仅为几秒钟至几分钟。

    闪电形成的假说

    对流云初始阶段的离子流假说:大气中总是存在着大量的正离子和负离子,在云中的水滴上,电荷分布是不均匀的,最外边的分子带负电,里层带正电,内层与外层的电位差约高0.25伏特。为了平衡这个电位差,水滴必须优先吸收大气中的负离子,这样就使水滴逐渐带上了负电荷。当对流发展开始时,较轻的正离子逐渐被上升气流带到云的上部;而带负电的云滴因为比较重,就留在下部,造成了正负电荷的分离。水滴因含有稀薄的盐分而起电。当云滴冻结时,冰的晶格中可以容纳负的氯离子,却排斥正的钠离子。因此,水滴已冻结的部分就带负电,而未冻结的外表面则带正电。由水滴冻结而成的霰粒在下落过程中,摔掉表面还来不及冻结的水分,形成许多带正电的小云滴,而已冻结的核心部分则带负电。由于重力和气流的分选作用,带正电的小滴被带到云的上部,而带负电的霰粒则停留在云的中下部。

    闪电究竟是怎样形成,目前的还没有统一的说法,有待科学家进一步探索研究。

    延伸阅读

    超级闪电是指那些威力比普通闪电大100多倍的稀有闪电,是在云层顶端发生的高空正电荷放电发光现象。普通闪电产生的电力约为10亿瓦特,而超级闪电的电力至少有1000亿瓦特,甚至可能达到万亿至10万亿瓦特。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