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如我在前面所提到的那样,有些年轻人会认为,对于一个商人来说至关重要的一些习惯是无法在后天养成的,但是没有什么比这种观念更能桎梏年轻人的发展了。一个在日常生活中丢三落四、顾此失彼的年轻人可能会说这是因为自己的记性太差了,并且理直气壮地将此作为一个无可辩驳的理由为自己开脱。但事实上,诸如记忆力强、有条不紊这些能力,完全可以通过系统的训练加以培养,因此,凡事都为自己的错误寻找借口只会不断阻碍自己的进步,从而适得其反。
在我所知道的“记性不好”的人当中,几乎所有的人都曾因为自己的记忆力不如他人而感到遗憾万分。他们总是认为,自己丢三落四的习惯是先天差异造成的,所以后天无法补救,并为此而感到痛苦消沉、怨天尤人。在日常生活中,只要是稍微有些观察力、偶尔会总结反思的人,即使是那些初涉商场缺乏人生阅历的年轻人也一定会承认,迄今为止有好几次重大的意外事件,都是由于自己的遗忘造成的。他们或者是忘记某个至关重要的约会,或者是没有履行某个言之凿凿的承诺,总之,由于一时疏忽大意,他们忘了去做自己本该要做的事情,最终造成了难以弥补的损失。这些失误或者是让他们失去很多机会,或者是给他们的生活带来了极大的不便。许多犯过这些错误的人,都曾经为这些由于遗忘而造成的恶果感到痛心疾首、后悔不迭。然而,正如讽刺作家彼得·品达所说的那样,“最终除了遗忘,他们什么都不记得了”。大部分人都将这些意外归咎于自己“记性太差”,但是在失落和悔恨过后,他们并没有去认真反思这些失误背后更深层的原因,有些人甚至认为根本没有必要进行反思。在这些人看来,与其花费工夫去完成某件事情,还不如干脆忘掉来得好,因为这么做的好处就是,一旦大家都认为他们是一些“不长记性”的人,人们就会很难信任他们,更不会对他们委以重任,这对他们来说既轻松又惬意,何乐而不为呢?这些人不仅满足于自己不思进取、庸庸碌碌的工作状态,依靠侥幸和投机过日子,而且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总是左支右绌、错误百出。每当他们犯错的时候,就需要有人前来补救,将他们从最糟糕的状况中解脱出来,替他们弥补过失。尽管每次他们都能够化险为夷,但是却苦了他们身边的人。久而久之,这些言而无信、丢三落四的人就会想当然地得出这样一个结论:我根本没有必要让自己长记性,反正一个人的记忆力是没有办法改进的。因此,每当有人劝他们制订一个清晰明了的工作计划时,他们就会理直气壮地加以反驳说,有些人天生记性好,而我天生就记不住事情。最后,这种借口就连那些劝诫他们的人也感到无话可说。日复一日,这个极端错误的观念就会在那些所谓“记性不好”的人的脑海中变得根深蒂固,不仅那些曾经劝告过他们的人会对此缄口不言,而且他们的身边也会被那些持有相同观念的人所包围。他们相互作用、彼此影响,对于“记忆力无法提高,我们只能听天由命”的观点越来越笃信不疑。而且每当工作出了什么差错时,他们就会以此为借口自我安慰。
也许有人会说,有些人的记忆力天生就比其他人好,他们一目十行、过目成诵,我怎么可能赶超的了呢?的确,不得不承认,人与人之间确实存在着个体差异。但是,我们也不能因此而忽略另一个事实:如果其他心智能力都可以通过正确有效的培养在后天养成,从而使得一个人的整体智力水平得以全面提升,那么记忆力自然也不例外。从这一点出发,我们又怎么能将记忆力排除在外,认为它与生俱来,无法改变呢?假如不是因为我们每个人都拥有着强大的记忆力,假如不是因为我们的记忆力可以不断改善与提高,那么我们又怎么能通过学习获取任何一个领域的知识呢?众所周知,就连“填鸭式”的教育模式都能让我们从中受益。由此可见,我们的记忆力每时每刻都在不断发展。正是因为有了记忆力,我们才能够让知识在自己的脑海中长久地储存,否则我们就永远不可能说自己真正“掌握”了某种知识。假如我们能够利用记忆力去掌握各种各样的学术知识,当我们把记忆用于普通的商务生活中时,我们又怎么能想当然地认为自己的失误是出于记性不好呢?这个问题看似复杂,其实可以一言以蔽之:对于正常人来说,没有哪个人的记忆力天生不好。反之,只有那些经常放纵自己记忆力出错的人才会被记忆力所戏弄,成为“记性不好”的牺牲品。事实上,那些认为“忘记某事或者记不清楚在所难免”的人最容易犯错误。因此,只要我们下决心,不断告诫自己不让记忆力随便出错,我们就可以避免丢三落四的坏毛病,从而确保自己能够取得成功。
然而,尽管我们能够改善自己的记忆力,但这并不意味着就可以不劳而获。诚然,一个人的记忆力可以得到改善,但是必须付出努力加以练习,这才是问题的关键所在。几乎所有的训练都会或多或少地使人痛苦,也会在不同程度上让人感到厌倦。因此,要想树立一个良好的习惯,不仅要同自己的厌倦心理作斗争,让自己忍受束缚之苦,还要不断抵制原有的坏习惯,从细节做起,建立起一系列行为准则,并且坚持将其付诸实践,从而避免自己积习难改。这些都需要我们坚持不懈、持之以恒。离开了艰苦努力,即使是再行之有效的计划,哪怕设计得再完美,考虑得再周详,最终也会丧失作用,让我们在成功之前就半途而废。因此,我希望你能够系统地采用某种方法来培养自己的良好习惯,循序渐进、由浅入深。在这个方法中的每一个练习环节都应该做到承上启下,不仅能够进一步巩固此前的练习,同时还可以为此后的练习作铺垫。如果你能够进行这样的系统练习,那么日复一日,你克服坏习惯的信心和意志力就会逐渐增强,眼前的困难也会逐一瓦解。成千上万的事例可以证明,在一个人下定决心要改变自己坏习惯的初始时期,他战胜困难、抵制诱惑的意志力也最为薄弱,但是随着个体的不懈努力与练习的不断深入,这种意志力就会不断得以增强。铁匠打铁就是这个道理:一个刚刚开始打铁的铁匠会在第一次抡锤时感到重似泰山,所以很难举起铁锤,但是久而久之,随着每天反复操练,铁匠的胳膊就会变得像钢铁一样坚硬,当他再次锻铁的时候,铁锤就会变得轻若鸿毛,仿佛不费吹灰之力就能够举起。
因此,要想纠正自己丢三落四的坏毛病,有很多行之有效的方法。只要我们坚持运用这些方法,原本粗枝大叶的“健忘症”就能变成井井有条的“好记性”。就拿我自己来说,对那些所谓的“培养记忆”的方法我向来都不屑一顾,因为它们不过是一些缺乏科学根据的骗人把戏。比如说,有人曾经宣称,如果想要记住一件重要的事情,你可以在手帕上打个结,从而提醒自己记住这件事情。对于这种方法除了付诸一笑,我们不会再有其他奢望。无数的事例都能够证明,这种方法实际上只是“扬汤止沸”,因为想要记住某件事情,你就得时刻记住那个绳结的存在。然而实际上,对于那些健忘的人来说,就连绳结他们都会忘得一干二净。曾经有人对这个方法深信不疑,可是当我看着他们坐在火炉旁边,昏昏欲睡地解开手帕上的绳结时,我总是不由得莞尔一笑。当他们解开绳结的时候,恐怕早已完全想不起来自己是什么时候系了这个结,更不用说能够想起自己为什么要系这个结了。
对于健忘这一顽疾,还有人建议说:“把要记的事情写进备忘录就不会忘记了。”
“是啊!真的呢!”那些健忘症患者一边赞叹,一边说道。“不过,谁来提醒我去看备忘录呢?或者,就算我记得去查看备忘录,又有谁会在某一个特定的时间之前提醒我去查看呢?如果等到这件事情过后我才想起来要看备忘录,那就一点意义都没有了。”
把事情写进备忘录,以此来治愈健忘的顽疾,这似乎是一种广为流传的方法。可是从以上对话可见,这种做法同样显得十分可笑。实际上,只有依靠理智和自律对自己进行有效的克制,我们才能够真正战胜习惯性的健忘行为。我曾经有这样一位朋友,在他的整个商业生涯中,都表现出了惊人的记忆力。对于约会的时间,他可以精确到分钟,而且从不迟到。他不仅能够流利地说出自己曾经参与的所有商业活动,也能够熟练地列举出眼下正在进行的商业项目,还可以有条不紊地规划未来的商业计划。对于日常工作的细节,他更是过目不忘、信手拈来,这让周围的同事朋友感到十分羡慕。但他却告诉我,当自己还是个实习生时,他的记忆力曾经糟糕到了极点。有一次,他的父亲在餐桌上告诉他要去做某件事情,但是等他走出家门口时,他就已经忘记了自己要去做什么。在实习开始几周以后,他对自己的健忘感到痛苦不堪,作为一个善于思考和反思的年轻人,他清醒地意识到,假如自己继续这样丢三落四,不仅难以实现自己的雄心壮志,只怕就连养家糊口都很难做到。这位朋友的妈妈在他的眼中是“世界上最好的妈妈之一”,对儿子的处境感同身受。在他最绝望的时候,他的妈妈给予了他无私的帮助。因此他暗下决心,一定要彻底改掉健忘的毛病。久而久之,不但再也没有人说他丢三落四,而且人人都对他的好记性赞不绝口。除了其他行之有效的方法以外,最让他有所感受的一个办法就是,对于那些应该做到而又容易遗忘的事情,每当他想起来的时候,无论这件事会给他带来多少麻烦,无论他的内心有多么不情愿,他都会强制自己立即完成。即使在他想起这件事情时日程表已经安排就绪,实在无法抽出时间去完成这件事情,他也会在自己完成那些事项后的第一时间,立即着手去做那件曾经被自己搁置的事情。
无论是在他坐下来稍事休息,还是阅读余兴未尽时,只要突然想起自己有件事情忘记去做,他都会强迫自己立即起身,尽快完成这件事情。在刚开始的时候,对自己进行强制性命令是必不可少的步骤。有些人可能会认为,即便是为了培养自己的自制能力,也没必要这样大费周章。但是我的这位朋友却发现,正是由于自己每次都不吝付出时间和精力去弥补那些没有记住的事情,这种得不偿失的行为反而让他的记忆力受到了良好的刺激,从而变得异常活跃。这些看似浪费时间的行为很快就让他明白,必须在原定的时间做计划好的事情,否则就可能要花双倍的时间进行补救。他告诉我,不管怎样,这种强制性的练习很快就让他记住了一个教训:只有用脑子记住该做的事情,才能让自己免受奔波之苦。通过这样的练习,并且不断加以检讨和反思,久而久之,就好像形成了某种条件反射一样,他不得不控制自己的记忆力去完成脑子里记下的事情。每当需要记住某件事情时,他的身体就仿佛在对自己说:“看吧,老伙计,你一定知道必须在规定的时间做好该做的事情,否则就得费尽心思去弥补,这简直是在给我找麻烦。你想想,每次我舒舒服服休息的时候,你却突然想起来有件事还没有做,我就得很不情愿地爬起来去工作。不管我喜不喜欢,我都得为了你的健忘付出艰辛的代价,所以我总是累得够戗。实话告诉你,我可一点都不喜欢这样。难道你就不能好好地把该做的事情都记住吗?你必须要记住。否则我就会罢工,下次你再忘了做什么事情,不管你怎么催促,我都不动了!”
虽然这项练习实施起来不免艰辛,但却不失为一个行之有效的方法。我的这位朋友最终成功地克服了健忘的毛病。不出几个月,他就惊喜地发现,自己的记忆力得到了极大的提升。他就是坚持采用这个方法,同时辅以其他手段,比如我们此前提到过的一些方法,最终使得自己的记忆力超过了原先的预想,同时还给自己的商业伙伴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从此以后,虽然他每天仍然十分繁忙,小到当地的商业活动,大到整个英国乃至欧洲大陆的重大事务,近到每天的日常约会,远到几周以后的展览,他都能够将这些事项牢记于心。这些烦琐庞杂的事情,对于一个习惯记备忘录的人来说都显得难以招架,可是他甚至连备忘录都不需要。然而,即使是这样,他不仅没有忘记过一次约会,而且也从不会迟到。此外,他还将这种好记性带到了自己的整个商业事务中去。举个例子来说,由于他经常出差,所以经常需要携带许多文件,为了能够在短时间内整理好行装,他在办公室里专门安排了一个抽屉,用于放置所有文件及复印件。在自己的家中,他也准备了一个旅行包,装满所有旅行所需的物品。每当他想起旅行中还需要携带某些其他物品或文件时,无论他多么不情愿为了某件小事打断自己的休息,他都会立即起身找到这样东西,然后和其他旅行物品一起放进抽屉或者旅行包里。一开始的时候,这种行为的确让他非常不快,但是,这种自制锻炼却让他产生了强大的记忆力,从此以后他就养成了有条不紊的习惯,让他不仅能够立即整理所有的旅行必需品,同时也养成了尽快尽早安排好工作日程的良好习惯。对于年轻人来说,要想做到在自己最不愿意行动的时候立即行动,这似乎是一件很困难的事情,但是,正如我的朋友亲身经历的那样,在他养成良好的习惯之后,迄今为止,除了在一次商务旅行时忘了带一样东西,他再也没有出现过丢三落四的情况。我相信,对于那些下定决心要改正自己健忘习惯的读者朋友来说,这个事例一定是一剂令人振奋的强心针。
毋庸置疑,通过井井有条地安排工作中的各种事件和物品,这位朋友的头脑也变得条理清晰,自己的记忆力也得到了有效的提升。他一直保持着这种分门别类整理物品的习惯,把所有东西都放在各自固定的位置。对于那些会经常用到的物品,他会把它们归纳起来,放在一个固定的地方,这样的话,每当需要这些物品的时候,完全不用翻箱倒柜地去寻找,既节约了时间,又节省了精力。
我们还可以列举出许多诸如此类的例子,虽然没有这件事例典型,但是同样能够达到令人满意的效果。由于篇幅有限,这里不再一一详谈。总而言之,上文所述的方法是值得采纳的。对于那些下决心培养良好记忆力的年轻人来说,首先要找到一套既适合自己又行之有效的方法来控制自己的意志力。其次,在锻炼的过程中,绝不允许有任何一次的偶尔放纵或者下不为例,而应当老老实实地恪守自己制定的纪律。只有做到持之以恒,才能切实有效地将上述方法付诸实践;也只有一以贯之,才能爆发出强大的自制力,帮助你克服困难,战胜懒惰和倦怠,最终战胜自我。除此以外,没有任何更好的办法。离开了自我控制和严于律己,即使是最好的灵丹妙药,也终将毫无用武之地。古语说,狭路相逢勇者胜,只有像滑铁卢战役中威灵顿将军一样,冲锋陷阵、破釜沉舟,在面对劲敌时英勇顽强,面对困难和诱惑时殊死抵抗,才能够攻无不克、战无不胜。在克服健忘、培养良好记忆力的过程中,如果你已经做到了以上各条,那么恭喜,这就意味着在这场对抗健忘和邋遢的战役中,你已经胜券在握了。如果你仍旧怀疑为了培养记忆力是否值得付出这么多,那么有一点毋庸置疑——良好的记忆力会带给你无限的机遇和极大的便利。因此在这个过程中,努力和艰辛是必不可少的。在这场意志力的鏖战当中,你不得不付出必要的时间和精力,甚至要牺牲自己的休息和娱乐,但是在你取得这场战争的胜利之后,你就像是从战场上凯旋的士兵,所有的创伤都会变成一种充满荣耀、令人敬畏的纪念,是你曾经艰苦奋斗和自我牺牲的证明,而惨不忍睹的创伤最终将被胜利的桂冠所取代。当战火的硝烟散尽、凯旋的号角响起时,你将会为自己的胜利感到欢欣鼓舞,而此时此刻,你曾经付出的一切都是值得的。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