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合分类:都市言情

灰白色的晨曦

作者:朱凌慧

时间:2021-02-14

娘打来电话,五哥又病了。我关上电视,坐在沙发上。娘的声音很平淡,像语音客服一样,通知完我就挂断了电话。嘟嘟的忙音堵住了我还未说出口的话,在空旷的客厅里回荡着。五哥出事似乎已经是习以为常的事情。正月十六,娘给他做第四十一碗蛋煮酒时就嘟囔,这几十年都白过了。想想,确实五哥从三十岁起“出事”就没有停歇过。刚开始那几年无非是接连不断的相亲、被骗婚、酗酒。后头这几年就和赌博、生病沾上了边。当初分家得的好山、好土,差不多全都典给了人家。为此,娘还气红了眼,血压一高往医院里头住了大半个月。

梦想家的旅行

作者:王雨竹

时间:2021-02-14

(短篇小说) 这天晚上,天气很冷,我看了看墙上的电子钟,指针已经指到零点一刻。我脱掉衣服,拿起一本哲学书钻进被窝,眼睛盯着蝌蚪似的文字,脑海却掀不起半点波浪。在我的心里,有另外一个患狂想症的人,正在不断地狂蹦乱跳,不停地叫喊。我索性把书撂在床头,不再看那本哲学书,拉过被子蒙头就睡。在被窝里,我听到那个人叫喊得更厉害。就是他,使我常常失眠。我连忙掀起被子,像往日那样拉开床头柜,习惯性地拿出一瓶安眠药,熟练地倒出三粒药片,每次三粒,不用眼睛去看,更不用去数,一倒正好三粒。刚想把它抛进喉咙。突然我想起什么,手停在半空中。

速溶咖啡

作者:李发强

时间:2021-02-14

苏雨又去省城出差了,这次是参加一个新闻摄影培训。她一走,汪陶的魂就丢了。那天下午他坐在办公室,盯着苏雨空荡荡的椅子愣怔了半天,给她发了条微信:我想喝你冲的速溶咖啡了。汪陶最初喝速溶咖啡,是调到县政府办那年。那时他负责文秘,工作枯燥而且辛苦,没日没夜在电脑上写没完没了的材料,熬夜加班是家常便饭。渐渐地,他就养成了喝速溶咖啡的习惯。妻子王瑶叫他少喝,说卫生部都说了,速溶咖啡里的丙烯酰胺是致癌物。汪陶也知道喝多了不好,可是在那样的工作强度下,他不喝扛不住。好在随后他调到了宣传部,工作没以前忙了,也就戒了咖啡。

掠夺者

作者:威廉·福克纳

时间:2021-02-14

(福克纳文集) 《掠夺者》是福克纳的一部颇受好评的“成长小说”。银行家的孙子卢修斯随同司机霍根贝克和黑佣耐德偷着把祖父的汽车开到外地,住进了一家妓院。霍根贝克找到了风尘女子科丽,而耐德为了帮助另一个黑佣,偷着用汽车换了一匹马,又用这匹马参加比赛,赢回了汽车。四天之后,他们回到家里。霍根贝克跟科丽结了婚,而故事的主人公,年仅11岁的卢修斯在这四天的冒险经历中,既体会到人们的善良、同情、相互关心,又看到了贪婪、狡诈、卑鄙和堕落。在德行与非德行的冲突中得到了磨练,成熟起来。

武年年间

作者:灵可

时间:2021-02-14

1999年的夏天雨水很多,从南到北都是无比隐晦的日子。我每天拿出床单晾在阳台上,然后数着雨滴发呆。夏天,夏天是我最躁动和潮湿的季节。我蜗居在这个城市很多年了,虽然我只有小小的一间房,可是它的不起眼让我感到安全和随便。我喜欢。很年轻的时候我就漂游至此,我不知道时间是怎么过去的,好像就是在我坐在墙角看天的时候,悄悄滑过去的。我喜欢坐在地上,坐在墙角。我抱着自己的膝盖,冰冷的墙紧贴我的后背,不久,它便有了体温。我的体温蓝绿色。天光的颜色,就是我体温的颜色。整个夏天,我都在等齐野。他从另一个更拥挤的城市来。

驴肉宴

作者:周尝棕

时间:2021-02-14

嘉庆四年腊月初八,清仁宗爱新觉罗·颙琰有滋有味地喝着腊八粥,忽然馋起驴肉来。他馋的是吃过两回的宁津保店驴肉。头回吃,那是王室中的一位皇爷去河间府宁津县时顺便带了一点驴肉来,让万岁爷尝个鲜。二回吃,据说是仁宗亲口吩咐那位皇爷的:“下回你去那里,别忘了再带点驴肉来。”换了别人,听了万岁的吩咐,会把保店的驴肉锅也给端来的。而那位带驴肉让皇上尝鲜的皇爷懂得:世上任何珍馐美味只能尝个鲜,如可劲地招呼,一回吃得顶到嗓子眼儿,也就不珍不美了。因此这位皇爷二次给皇上带回的,跟头回一样:四两驴肉——是十六两一斤秤的四分之一。这是聪明的皇爷,深懂如何吊万岁爷的胃口。

结巴的火车

作者:雪浪

时间:2021-02-14

记住一件事永远不忘不叫永恒。永恒的事未必非要永远不忘或牢记。相反,在李挺的记忆里,有一列生锈的土火车至今还在冒着黑烟向前行驶。李挺仅是冒着黑烟向前行驶的土火车上其中的一员,穿着上黄下蓝没有领章也没有帽徽还不叫兵的军装。前10分钟,即十几辆绿色的六轮卡车从县城把所有的兵运到火车站,然后要兵列成队,鱼贯而行进入生锈的铁皮厢,厢内空荡荡地生冷,一根蜡烛就成了照耀兵的太阳。踏进去的人席地而坐,那一页页编织粗糙的芦苇席子就变成了地铺。

换防

作者:王凯

时间:2021-02-14

列车到站是凌晨两点四十。晚点整四个小时。我站在车厢连接处抽烟,质问每一个路过的乘务员,但这帮表情冷硬堪比火车轮子的鸟人对此不予置评。我只好用我能想起的一切恶毒语言小声咒骂每个消失在车厢里的背影。我知道这很无聊,但终究聊胜于无。出了车站,一起下车的另外几人同接站的亲朋迅速消失在西北初春清冷的夜色中,只剩我跟个傻子似的站在车站门前昏暗的灯光下形影相吊。我又点上一根烟,故作镇定而内心慌张。

乡村NBA

作者:王曼西

时间:2021-02-14

篮球运动是人类和平共处的象征,可以超越国度,可以超越战争,可以超越人性,可以形成产业,得到了不同民族善良人们的钟爱——题记。王曼西,宁夏海原县人1979年发表处女作《风雪之夜》,后有《包红指甲的女人》《长子的愤怒》《乡村红十字》等中短篇小说与读者见面出版长篇小说《租借生命》《海原大地震》,长篇《伽西姆·马和福》即将问世影视作品有《公家人》等,获过一些奖项宁夏影视家协会理事,中国散文学会会员。红县牛家镇出了一个巴子,人们都叫他志愿军,其实他姓雷。

彼黍离离

作者:游利华

时间:2021-02-14

船解开缆绳发动时,远天突然透出了一丝曙光。映珍抬头望着右边山腰上的马石村。隔着山隔着水,它愈发显得卑微,几座稀稀拉拉的房屋如白色的珠粒撒落,竹林里升起细弱袅娜的白烟,不是何老六的婆娘起来煮早饭了,就是刘三娃的妈煮猪潲,因为村子里就这几户屋里还住着人。船开得很快,劈浪斩波,马达突突突吼得山响,震得人耳膜发颤。马达的声音也遮盖了映珍巨大的心跳声。村庄渐渐看不清时,映珍扭过头看着儿子,儿子游江正双目炯炯地跟旁人说话,说他们一家要去东市了。你没去过东市?那你该去那儿看看,是个好地方,跟这儿大不一样。

爱上你,黏上我

作者:飞鸽

时间:2021-02-14

雨荷是美丽的,是那种纯纯的,清丽脱俗的美丽。她温婉可人,但眉宇间绝对不缺少清高的气质。药店里的人都喜欢她,包括小工、老板和老板娘,因为她是如此的娇弱和楚楚动人。

浮世录

作者:陈再见

时间:2021-02-14

单青海留着一头长发,胸口挂着奥林巴斯的胶片相机,那是他从一个冲洗店租来的。少年单青海要去看他的女朋友。他的女朋友姓胥名碧,在麦当佬干活——和麦当劳一字之差,卖的却是一样的汉堡和鸡翅,至少在单青海看来是一样的,他也没看过真正的麦当劳,县城里没有。他喜欢看女朋友穿工作服的样子,可是她只能在工作的时候穿工作服。单青海的意思是,要给女朋友一个惊喜。他挂着租来的相机,在柯达店里装好了胶卷,他会突然出现在女朋友面前,说:“阿碧,我们一起去照相。”他想,她至少也得原地跳一下吧。

谢谢你来看我

作者:江飞

时间:2021-02-14

我不得不再次推迟结婚的日期,作出这个决定并不是我一时冲动,而是深思熟虑之后的结果。上一次推迟婚期是在三年前,那是因为我的一个朋友三谷的一句话,他说“婚姻真他妈是爱情的坟墓”,当时我信以为真,更准确点说,是我对爱情的美好期待让我对婚姻充满了畏惧;而这一次是因为他进了监狱。我不知道我的终生大事和这个朋友到底有怎样的关系,但我还是这样暗自决定了。当然,这个决定还没有告诉我的未婚妻杨羔,甚至我的父母。也许,我真是疯了!现在是四月,离“五一”我们预定的婚期不到一个月了。

阳光照彻

作者:王芸

时间:2021-02-14

我在百货公司大楼檐下躲了会儿雨,身边躲雨的人越挤越多。豆大的雨珠一粒接一粒蜂拥般从天上往下掉,在离鞋尖咫尺的地方,响亮地“啪”一声碎裂开来。地上此起彼伏,开满了奋不顾身绽放的水花儿。眼看和潘哥约好的六点已经过了五分钟,我只好拦了一辆的士。我坐进副驾驶座,震天响的雨声顿时萎顿下去,在臧天朔激情的“朋友呵,朋友,你可曾记起了我……”的歌声中,成了委婉的耳语。湿濡濡的裤管软沓沓地贴在腿肚上,让人没法忽略雷雨突袭的不愉快事实。我顾不上浑身极不舒服的潮湿感,当务之急,我得抢救真皮的金利来皮鞋。

那木

作者:李振平

时间:2021-02-14

本书以日本人在东北进行殖民侵略和奴化教育为背景,围绕着那木的人生际遇,呈现出一个角度独特、思想深邃的精彩故事,那木的双重身份象征着伪满时期东北地区的复杂格局,又暗喻了中华文化多元而强大的生命力。《那木》二十岁之前,他是满洲贵公子那木,文武双全的少年英才。纵使出生时正值清朝灭亡,祖父依然在他身上寄托了振兴家族的全部希望。然而一次任性的逃婚,却将他送上一艘不知驶向何方的船……《那木》时隔三年,他是日本人栖川那木,身居高位的军马防疫厂厂长。生死边缘的几度浮沉,将他的性格磨砺得坚强而隐忍。再回到安东县,故乡的一切人和事都发生了剧变,国耻家仇不敢忘,他只能以自己的方式悄悄与日本军政势力抗衡。《那木》十载春秋之后,终于迎来日本投降、日军撤离的胜利时刻。再度登上命运的船,那木又将何去何从?

筒子间里的生活

作者:顾艳

时间:2021-02-14

潘美娟倚在家门口一棵桃树上,望着对边小河里漂着的枯叶,她想从前小河上有来往的船只,不知什么时候没有了。河水还是从前的河水,只不过比从前干净些又安静了些。潘美娟自出生就住在小河边的筒子间里,28年了她从没有离开过。她曾经想像河水漂着的落叶那样,漂到一个很远的地方去。然而她一直没有实现自己的理想。她觉得这世界干什么都越来越难。有背景的、有官位的、有钱的老早就搬出了筒子间,只有那些与她家一样既无权又无路又无钱的人家,还窝在这里等拆迁。潘美娟家祖孙三代8口人,只有36平米的住宅。大哥一家三口,把客厅的门封起来做了卧室。

固原人在银川

作者:山郎

时间:2021-02-14

火车在黎明的曙光中进了站,那个女孩也没有和东林打招呼,背着包下了车。人们的脸上虽然经过一夜的旅途劳顿略显疲惫,但脚步匆匆,他们都想尽快赶到各自的目的地,或是和家人团聚,或是奔赴工作岗位。我来这里干什么?东林的心里一阵迷茫,然后就是一阵更大的恐惧感袭来,就像黑夜里迷失方向的人不知所从,身子随着人流往前走去。前面不远处那个女孩飘逸的长发随着走路的节奏一起一伏,姿势就像标准的白领走在纤尘不染的办公大楼的走廊里。

死亡赔偿

作者:川流

时间:2021-02-14

梅木莲锄棉地杂草时,远远地望见婆婆一颠一颠朝她跑来,婆婆嘴巴一张一合的,声音被风吹得七零八落,传到梅木莲耳中,只是一些碎片了。婆婆再过几个月就满六十九周岁,农村习俗“做九不做十”,正月里,丈夫曹学宝和梅木莲商量,要给婆婆做七十大寿。商量来商量去,梅木莲不高兴了。曹学宝的意思是要大做,七十是大寿,到时除了请亲戚朋友外,还要通湾摆席。梅木莲不高兴的原因也在这儿,她不是不愿帮婆婆做寿,她的意思是只请亲戚朋友,没必要弄得那么张扬。俩人一说二说,说不到一起,曹学宝就摔了饭碗。俩人为此半个月没有说话,做寿的事也搁下来了。

火车去哪儿

作者:张鲁镭

时间:2021-02-14

离婚后,为了温饱,她选择再嫁。半路夫妻,相敬如宾,却少了她熟悉的烟火气。是继续过体面却隔心隔肺的生活,还是回到千疮百孔但知根知底的旧日子里?白杨就像她的名字那样亭亭玉立,虽然接近不惑,却仍结结实实地挺拔着。你撇什么嘴?看你撇嘴我就来气,怎么了,女人上点岁数就不能亭亭玉立吗?当然可以,就像我们的白杨。白杨一直认为自己名字好听,挺脱俗的。像她那个年代出生的女孩儿名字大都跟果蔬和花有瓜葛,白杨却偏偏和树搭上,虽然爹说杨树不是什么好木头,大都劈了烧火。她不管些,觉得自己棵白杨就该美美地挺直了。小时候她用火柴棍画眉毛拿面粉涂脸,再后来拿牛奶往身上抹。

绯色云烟

作者:李明尔

时间:2021-02-14

绯色没有抬头,只把唇角微微向上一扬,脸上依旧看不出笑意,却比之前严肃生硬地盯着缎面时要柔和几分。大概也要好看一些,如果没有那道疤的话。与此同时,她手中的长针正穿过茜色的缎面,纤长的手指随着针脚来回跳跃,落下一道一道含着墨色的青。直至一只七彩的孔雀在锦缎上栩栩如生,绯色落下针,慢悠悠地起身:“阿衍。”她开这家铺子已经两年了。人在一个地方待的久了,就会熟悉周围的一切事物,比如远远听见了脚步声就猜得出是谁。一身青褐锦衣的纪衍温文有礼地站在一丈开外:“是谁家的喜事?”

首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