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培传-壮烈牺牲与永恒的纪念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
    一、临危不惧,壮烈牺牲

    1927年4月,正当生气勃勃的北伐战争胜利发展的时候,隐藏在革命队伍中的国民党右派蒋介石,在上海发动了“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大批屠杀共产党人和革命群众。这时广东新军阀也蠢蠢欲动,形势十分紧急。4月13日晚,邓培和杨殷根据中共广东区委的指示,召集了铁路系统的党员干部紧急会议,布置应变对策。会议决定,反动派一旦动手,各路工人立即烧毁机车锅炉,拆除路轨,破坏反革命军队的运输。要求各线路工会干部提高警惕,注意隐蔽。为了保存力量,又安排了各线党员的转移计划。在那危急的日子里,邓培不顾个人安危,四出奔走,贯彻应变措施。

    4月15日,和蒋介石订有密约的广东新军阀公开叛变。他们在广州调集了大批反动军警,疯狂搜捕共产党员和工会领导人。这时邓培住在广州中华路小市街(今解放南路22号)华光庙全国铁总广东办事处。15日清晨他来到办公室,准备把党的文件妥善清理和焚烧后转移。工作未完,全国铁总广东办事处就被国民党反动军队包围。几个荷枪实弹的敌人闯进了办公室。邓培仍然坐在经常主持会议的席位上,面无惧色,厉声痛斥国民党反动派可耻的背叛行为。几个国民党兵象恶狼一样,把邓培捆绑起来,装入黑布袋,押往南关戏院[194](今天星影院)。邓培的亲属去探望,他安慰说:“不要紧,过几天就能出来。”第二天他被转到广州河南南石头监狱。

    南石头监狱,名南石头“惩戒场”。离广州市区约数华里,地近珠江边。旧为炮台,清朝末年英法联军侵粤后,炮台被迫废弃。民国初年广东警察厅利用旧址改建为井字形二层楼房,加厚加固原来的围墙,又设了岗哨,作为监狱。原来是关押一般刑事犯人,1927年4月15日以后,变成了国民党反动派囚禁共产党人和革命者的集中营。全监囚室250间,全部塞满。邓培在这里受尽了非人的折磨。他被送进监狱以后,立即被剃光头发,戴上脚镣手铐。每间囚室共8个人,坐卧都在地板上,每人的睡铺仅可容身,几个人并排紧贴着身睡。天天遭受狱监的打骂。

    在阴森恐怖的审讯室里,国民党反动派逼迫邓培供出全国铁路系统的共产党员和工会干部名单。狡猾的敌人先用金钱引诱说:“如果你供出一个铁路工会干部,就奖给你100元。供出一个共产党员,就奖给你200元。你供得越多,奖金越多,还有美酒,丝绸衣服……”。邓培怒不可遏,立即斩钉截铁地说:“谁要你们的臭钱!你们要我招供名单,这是绝对办不到的!”

    凶狠的敌人恼羞成怒,吆喝着拿起皮鞭向邓培身上抽打,接着又把他吊起来,用刺刀刺他的全身。邓培被折磨得死去活来,遍体鳞伤,鲜血流淌。但他毫不畏惧,仍然威风凛凛地怒视着敌人,好似钢浇铁铸一般,巍然挺立在群敌之中。他英勇地对敌人宣布说:“你们听着:共产党员是不怕死的!你们用尽所有酷刑,我都不怕。我宁死也不投降,这就是我最后的回答!”[195]这坚强雄壮的声音,响彻云霄,表现了中国共产党人高尚的革命气节。

    敌人的一切诡计在不屈的中国共产党党员面前,彻底地失败了。他们无可奈何,于4月22日夜间秘密将邓培杀害了。[196]邓培昂首挺胸,视死如归,为党捐躯,表现了中国共产党人的英雄气概。其悲壮惨烈,令人扼腕痛惜。邓培时年44岁。

    邓培是中国工人阶级的优秀代表,是中国早期铁路工人运动的优秀活动家。他在苦难中抗争,在求索中奋进。为了民族振兴和建立新中国,抛头颅,洒热血;他用闪光的生命,点燃了光明的火炬,参与铸造了人民共和国的历史。他的革命功绩在中国工人运动史上树起了一块丰碑。他的一生,是革命的一生,战斗的一生,光荣的一生。他的英名垂青史,精神照千秋。他的名字将永远铭刻在中国人民的心中!

    二、永恒的纪念

    邓培的牺牲是中国工人运动的巨大损失。中国无产阶级对他表示深切的悼念。1927年6月19日,第四次全国劳动大会在汉口召开。汉口《民国日报》对第四次全国劳动大会悼念邓培等同志遇难情况曾作如下报道:

    “昨天为劳动大会之第五日。……首由主席报告,谓今天议事日程为刘少奇同志会务报告。刘少奇同志出席报告。……报告毕,最后又谓全国总工会执行委员何耀全、李森、刘尔崧、戴卓民、邓少山(即邓培——引者)均被反动派所杀戮,我们未死诸同志,应踏着死者的血迹,为死者复仇云云。后主席因李立三临时动议,谓各位代表全体起立,静默三分钟,为死者哀悼,一时全场沉寂。”[197]为民舍命,人天共仰。

    当日,第四次全国劳动大会通过的《会务决议案》中指出:

    “第二届执行委员李森、何耀全、邓培、刘国裳、缪卓民诸同志,被反动派所杀,大会誓愿为诸烈士复仇,继续其精神奋斗。”[198]

    1927年4月22日,邓培在广州被国民党新军阀杀害后6天,即4月28日,邓培革命的引路人李大钊在北京被奉系军阀绞杀。万民垂泪,大地同悲。

    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对李大钊、邓培等同志的遇难表示深切的悼念。6月27日,中共中央致第四次全国劳动大会信中写道:

    “本党李大钊等同志们在北京之死难,汪寿华等同志们在上海之死难,邓培、李森、刘尔崧等同志们在广州之死难,杨昭植等同志们在湖南之死难,其惨烈当为中国工人阶级及本党永远不忘之事。”[199]表达了中国人民共同的心声。

    李大钊和邓培,这两个工人运动活动家,生前曾共同战斗了6年,在邓培身上渗透了革命家李大钊的革命思想,在李大钊的故土留下了工人领袖邓培英勇战斗的足迹。两人不能同年同月生,却实现了同年同月死。他们的战斗情谊是无产阶级革命情谊的又一典范,永远值得我们当代人怀念。

    邓培牺牲的消息传到唐山以后,唐山工人和唐山大学的学生,不顾白色恐怖,秘密组织了悼念活动,人们为先烈的慷慨悲歌深深感动。

    曾经长期与邓培在一起从事工人运动的罗章龙,在获悉邓培遇难的消息以后,曾赋诗寄托哀思:“禹城霞燕幽,风云显状猷。开滦竞赴敌,南厂几经秋,共吃大锅粥,联镣作楚囚。怆怀老友逝,慷慨赋同仇。”[200](诗中“南厂”指京奉铁路唐山制造厂。“共吃大锅粥”,指1922年开滦罢工期间为矿工开办粥厂。“联镣作楚囚”,指1922年开滦罢工期间,罗章龙和邓培曾在街上遭保安队警察逮捕,被铐在一起这件事。)

    邓培牺牲以后,唐山党组织派人到邓培家中,对其亲属进行亲切的慰问。以后,党组织每月都送一些钱给他家作生活费用。他家同时得到他的妻兄陈显增(在天津做工)接济。1928年,邓培的妻子陈梦怡带领几个孩子举家迁回广东。她曾在广州市一个富家当佣人,勉强糊口度日。不久染病去世。邓培的母亲黄带于1949年11月三水解放后不久病逝。邓培的次子邓国兴长大后,投奔延安,改名纪敏,参加了革命工作,解放后曾在中共甘肃省委工作过。其他5个子女邓国珍、邓国英、邓国强、邓国芬、邓国华在解放后都参加了工作。

    1952年11月25日,中央人民政府毛泽东主席给邓培家属颁发了光荣纪念证。邓培的长子邓国强长期居住广州,在他家的门口高悬广东省人民政府颁发的“烈士之家”牌匾,红光闪闪。一直受到人们的尊敬。

    为了纪念邓培烈士,唐山市总工会于1951年作出决定,整修刘屯新民后街7号邓培同志故居,这就是原来印度房头条胡同1号旧址。市总工会拨出专款,在院内重新修建了3间正房,两间西厢房。正房有前廊。庭园内种有苹果树和黑枣树,以及各种花卉,整个庭院显得十分整洁雅致。庭院四周有坚固的石墙,大门上书“革命烈士邓培同志故居”10个大字,其上有红五角星,大门两侧石墙上也分别刻着一颗涂着红漆的五角星,鲜艳夺目。唐山的工人和中小学生,经常怀着十分崇敬的心情,到这里来瞻仰烈士故居。烈士故居的建筑,在1976年7月28日唐山大地震中不幸全部毁坏。

    唐山的冀东烈士陵园修建以后,烈士纪念堂里陈列着邓培的遗像和遗物。后来院内又建起了邓培的塑像。每年清明节,前往悼念的中小学生络绎不绝。北京的中国革命博物馆,也陈列了邓培领导工人运动的历史资料。

    解放后,《工人日报》和河北、唐山、广东、广州等地的报刊发表了大量纪念邓培的文章。1958年以后,广州市民政局成立了革命烈士传略编写小组,尹树康于1960年写出了《中国职工运动杰出的活动家邓培同志》(打印稿),是第一份邓培的传略。与此同时,天津南开大学历史系1956年级王士立、谢永生等几位学生与中共唐山机车车辆工厂宣传部的同志,于1959年至1961年合作编写了《八十春秋》(唐山机车车辆工厂史)一书,1963年由河北人民出版社印出清样稿。书中详细叙述了邓培领导唐山工人运动的业绩。中共唐山地委党史研究室,也在此时期编撰了《冀东革命史》(打印稿)一书,记述了邓培的历史功绩。

    十年动乱过去以后,对邓培的纪念活动和研究工作,进一步开展起来。1980年5月唐山教育学院教师王士立撰写了《中国铁路工人运动的优秀活动家——邓培》一文发表于1982年《河北文史资料》第6辑。1981年广东省三水县政协文史组出版的《三水文史》第2辑刊登了何锦洲撰写的《邓培烈士传》,以及刘克洪撰写的文章等。以及其他刊物发表的研究邓培的文章及回忆录等。

    为了纪念邓培烈士诞生100周年,中共唐山市委党史办公室主办的《唐山党史资料通讯》于1984年6月编辑出版了纪念专辑。中共唐山市委书记杨远发表了《学习革命先烈,致力振兴唐山》的纪念文章。杨远高度评价邓培的历史贡献。他在文章中说:“邓培同志是我们唐山最早的一名共产党员。他是唐山工人阶级的革命先行者,是我党唐山地方组织的创始人,是唐山早期工人运动的领袖”。“今天,我们怀着极为崇敬和景仰的心情,缅怀邓培烈士光辉的一生。”“我们要学习他勤奋好学,自强不息,勇于进取的精神;学习他一心为公,关心集体,关心他人,肯于牺牲个人利益的献身精神;学习他反帝爱国,不屈不挠,坚定地为共产主义事业英勇奋斗的革命精神。”文章表达了唐山百万人民的心愿。纪念专辑同时发表了唐山教育学院教师王士立和冀东烈士陵园同志合作撰写的邓培的长篇传文,还有唐山机车车辆工厂和邓培亲属邓国英、张炳驹及其他同志撰写的纪念文章和研究文章4篇。

    20世纪80年代以来,在出版的《中共党史人物传》(第9卷)、《革命烈士传》、《南粤英烈传》、《冀东革命人物》、《冀东名人传》等著作中都收有邓培同志传文。《党史研究》、《南开史学》等刊物先后发表了多篇关于邓培的研究文章。

    1987年,唐山机车车辆厂在邓培烈士牺牲60周年之际建立了邓培烈士纪念碑。纪念碑位于唐山市新区(今丰润区)太平路文化宫游艺厅前邓培园内。碑身是灰白色大理石挂面,正面高1.5米,宽1.2米,侧面厚1.0米。碑身上方是用汉白玉雕塑的邓培烈士头像,下方有两级花岗岩底座,高0.5米。碑身正面中间有挂面的墨玉,上面镌刻着“邓培烈士纪念碑”7个大字,背面中间挂面的墨玉上,镌刻着碑文,记叙了烈士的生平业绩。碑名和碑文都是隶书体,挂金,非常庄重醒目。4月22日,隆重举行了邓培烈士纪念碑落成揭幕仪式。全国铁路总工会副主席孙广庆、中共唐山市委书记刘善祥及邓培烈士亲属邓国华等,与唐山机车车辆厂职工、新区中小学生共3000多人参加仪式。纪念碑寄托着唐山人民对这位中国工人运动的先驱、唐山地方党组织创始人的深切怀念之情。

    在邓培烈士的故乡广东省三水县,县政府拨出专款19万元,于1990年9月建成邓培铜像,以志纪念。铜像位于三水县西南镇烈士陵园西侧山上(三水区西南公园内),绿树环绕,庄严雄伟。“铜像为立式,像身高3.2米,背景为齐腰高的残墙,寓意为“废圩下的思索”。像的基座为方体,用花岗石砌成,塔状,分三层。面层正面宽2.14米,侧面宽1.24米,正、侧面高2.7米。铜像的座基正面镌刻了原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委员长彭真题写的“邓培烈士”四个镶金大字。铜像座基背面镌刻镶金‘邓培事略’。中层正面宽3.14米,侧面宽2.24米,高0.2米,底层正面宽4.14米,侧面宽3.24米,高0.2米。基石外围是9米长,7米宽的花圃,四周铁栏栅。占地面积约4000平方米,建筑面积约1000平方米。”(见佛山市党史研究室资料)铜像由广州美术学院雕塑系副主任李汉仪副教授雕塑,广州精密仪器厂铸造。

    1990年9月12日,邓培烈士铜像举行了隆重的揭幕仪式。中共三水县委、县人大常委会、县人民政府、县政协、县纪委5套班子领导,县直各部、委、办、局及各镇负责人,省内外来宾,邓培烈士亲属,离退休老干部代表,工人、农民、学生代表,共700多人参加了揭幕仪式。中顾委委员、原广东省省长刘田夫,原广东省副省长杨康华,广东省佛山市副市长陈佳,中共三水县委书记邓威楹等领导同志为铜像揭幕。各单位和邓培烈士亲属敬献了花圈。中共三水县委书记邓威楹和邓培烈士的长子邓国强先后讲了话。邓培烈士铜像被列为佛山市首批爱国主义教育基地。1994年5月30日,被三水市文化局确定为市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为纪念邓培同志诞生110周年,唐山师专教育学院(今唐山师范学院)教授王士立于1993年撰写了《中国工人运动的先驱邓培》一书,全面系统地叙述了邓培烈士革命的一生。1994年由唐山市政协文史资料委员会出版专辑。原中共中央顾问委员会委员、曾任冀东地区革命领导人的李运昌同志为该书题词:“工人运动领袖,共产党人楷模,邓培烈士永垂不朽!”该书出版后受到党史界的重视,曾获得中国近现代史史料学学会一等奖。

    邓培祖居三水石湖洲邓关村,那里有邓培的故居。原是一栋三间两廊带侧厅的古式旧屋,建于19世纪末期,后遭侵华日军焚烧成断壁残垣。抗战胜利后,由邓培亲属维修,但因久经岁月,风雨剥蚀,比较破旧。为使其成为永久纪念之地,传统教育之所,中共三水市委、三水市人民政府于1993年6月拨款按原貌修葺一新。1994年竣工。故居里陈列着邓培生平事迹的图片。1994年1月,被列为三水市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1997年4月22日,是邓培烈士牺牲70周年纪念日。中共三水市委党史研究室编辑出版了纪念文集,发表了《继承邓培烈士遗志,为促进我市两个文明建设多作奉献》的纪念文章和邓培烈士的孙女邓世芝、邓世平、邓铁英、邓玮、邓琪5人联名撰写的《我的祖父邓培》一文。

    中共三水市委、市政府于2002年3月再次修葺邓培烈士故居。市档案局负责邓培烈士事迹展览的布展工作。2002年4月8日,在广东省三水市西南石湖洲邓关村,举行纪念邓培诞辰119周年暨事迹报告会。市5套班子领导、邓培烈士亲属、共青团员、少先队员及当地村民等近千人参加了报告会。广东省委党校何锦洲教授报告了邓培烈士事迹;邓培孙女邓玮在会上讲话。会后与会者参观了邓培故居及邓培生平事迹展览。

    2002年4月8日和9日,《三水报》和《广州日报》先后发表了纪念邓培诞生119周年的资料和文章。4月16日,广东省人大主任张帼英参观邓培故居。国家邮政总局于5月4日发行了《邓培故居纪念明信片》,并于当天在三水市森林公园宣言广场举行首发式,邓培5个孙女参加了该次活动。

    三水区各界群众、青少年学生在清明节等纪念节日纷纷前往邓培故居及邓培烈士铜像瞻拜。在北方唐山市的青少年学生心系革命烈士,唐山市丰润区韩城镇东欢坨中学的学生建立了邓培团队,他们决心继承邓培烈士遗志,努力学习本领,把祖国建设好。

    2003年4月,佛山市三水区和唐山市分别举行纪念邓培诞辰120周年活动。佛山市三水区档案局与唐山市政协文史资料委员会合作出版了唐山师范学院王士立教授所著《邓培烈士传》。三水区委书记蒋顺威作序。

    2013年4月,唐山市和佛山市三水区分别举行纪念邓培诞辰130周年活动。《唐山劳动日报》4月1日以整版篇幅刊登了中共唐山市委党史研究室纪念文章:《工人运动先驱共产党人楷模》和《邓培生平大事年表》;4月9日又以整版篇幅刊登了邓培生平照片15幅。4月3日,中共唐山市委党史研究室召开了纪念邓培诞辰130周年座谈会,《唐山劳动日报》等媒体分别作了报道,同时刊登了唐山党史研究工作者和丰润区韩城中学的邓培团队学生代表的发言。一致表示学习英雄事迹,弘扬革命精神,传承历史,继往开来,为建设具有实力、活力、魅力的沿海城市,美丽唐山,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成就美丽中国梦而努力奋斗!

    幽燕儿女,南粤子弟,对于这颗在中国早期工人运动中升起的巨星,怀着永恒的纪念之情,将永远踏着邓培的革命足迹前进!

    * * *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