聪明女人的口才艺术与魅力修养-会说话的女人在职场上游刃有余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
    老资格的职业人都知道,在职场上游刃有余并非都是具有较高职务或职业技能的人员,而是谙熟处世之道、特别会说话的人。因为在职场中,就是与人在为一个共同的目标而进行的协作行为,而协作成功的关键在于有效的沟通,会说话的女人能很好地完成与上级、同事和客户的交流并取得对方的认可,使得她们在职场中能获得比其他人更多的支持和帮助。

    养成说“活分话”的习惯

    说“活分话”是说在就某事发表意见和评判时,不说绝对话,不做不可更改的死定论,而是留有余地。

    把话说得太绝、太死,是在断绝自己的后路,没有好结果。有些人为了强调自己说话的内容,喜欢用“绝对”、“一定”、“肯定”这些带有强烈感情色彩的词语。结果,一旦发现自己的话并不可靠,想要挽救却已经来不及。而世上没有后悔药可买,说出去的话就像泼出去的水,是无论如何也收不回来的,只能眼睁睁地看着自己栽跟头,得罪人。还有些人说起话来愿意用恶毒的词儿,尤其是生气的时候,更是什么不好听说什么,只顾恶语连珠,却不考虑事后该怎么办。

    最终,只得闹个鱼死网破,连道歉或挽回的余地也没有。

    有一位女士与男友吵架,两个人为一点儿鸡毛蒜皮的小事互不相让。这原本是许多情侣间都会发生的矛盾,脾气发过了,两个人消了气,仍然和好如初。可这位女士一时间发了狠话,将男友逼到了绝境。无奈之下,男友只好选择离开,从此再也没有回头。等气消了,这位女士才回过神儿来,后悔自己把话说得太绝,竟失去了任何补救的可能。为了几句不着边际的话,就可能错过一个喜欢自己、适合自己的人,多划不来啊。

    也许有人会想,我就遇到过好几次这样的事,后来都及时挽回,消除了误会。可你敢保证下一次还能挽回吗?那些狠话就像一把刀子,句句都剜在对方的心上,而每个人的忍耐都是有限度的,超过了极限就会破碎。所以明智的女人不会让自己养成如此说话的习惯,她们会控制自己的情绪,并恰当地选择措辞。即使生气昏了头,也只说当前,就事论事,不说其他。

    如果说家人之间、好友之间和情侣之间还有原谅的余地,那么换在职场上,这些话就真的会让你没有退路。

    小玲与同事小朱同在一个办公室工作,小玲爱干净,生活有条理,也没有什么不良嗜好。可两人一起工作不到半年,就发生了矛盾。原因就是小朱生活很随意,用过的工具或资料也不能归位,随便一放,也不太注意卫生,时间短了,小玲还能容忍,可时间一长,她就受不了了。在又一次小朱用过剪刀没放回原处时,小玲就很刻薄地说了小朱一句,“如果你是位男士的话,这事也没什么,而你是女人,这样你还能嫁出去吗?”这话激怒了小朱,两人都去找领导,要求与对方分开办公室,而领导却将她们两人双双辞退。

    同事相处,要相互容忍,但凡拥有几分度量的人,都不会对别人说出过激的话。那种喜欢将话说得绝对的人多半是没有多大自信,只能通过夸大的说话方式来证明自己。那么,是不是只要不说毒话、狠话就算修成正果了呢?其实,很多时候,我们在工作中也不能把话说得太死。

    在职场中打拼的人大都会说些场面话、恭维话、敷衍话,也必然处处小心谨慎,生怕说了不该说的事,答应了不该答应的人。可有时候还是会不经意地说出没有分寸的话,或者在别人的诱导下,答应了自己办不到的事。

    在公司的例会上,大家商讨新产品的宣传方案。你刚好对自己的方案特别自信,并且经过观察,你发现自己的方案是所有与会者中最好的,但决策者却迟迟不肯表达看法,其他人也没有表示欣赏的意思。这时,你会不会急于求成地说出诸如“这已经是最好的了”、“你们倒是说说看,还有什么其他更好的方案吗”之类的傻话?

    某个同事以朋友为名,要求你帮她处理某项工作,而这项工作不仅令人头痛,很可能连你也无法圆满解决。你本想婉言拒绝这桩差事,可是朋友说“你先看看吧”、“你就试试吧”之类模棱两可的话,你还会忍心拒绝吗?可如果你没能拒绝,她很可能会在你答应“看看”、“试试”之后再追加一句“我等你的好消息”,于是你就在不知不觉中揽下了一桩棘手的差事。假如你不能按时完成,就会背上“说话不算话”的罪名。

    工作中会有许多类似的情况发生,令人防不胜防。想要避免在不恰当的时候说出傻话或掉进别人的陷阱,就要在回答之前多给自己一些思考的时间,不要让傻话脱口而出。想清楚事情的来龙去脉与利害关系,就不难做出正确的判断了。

    俗话说,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无论你多么肯定一件事情的结果,但事情不会以你的意志为转移,时过境迁,你认为说过的正确的话,很可能就是一句不该说的话。

    注意不要因说话而伤害他人的自尊

    一个女人的在职场中的交际能力可以从她的谈话中体现出来。如果在这上面修养不够,最好是少开口为妙,说了他人不爱听的话等于白说,再一不小心伤了他人的自尊,那就更不值了。

    应该说,一位初入职场的女性宜少说多听,宜小心不宜大意,要出口以前,先得想想,站在对方的立场想想,他愿意听的话,才出之于口,他不愿听的话,还是不说、少说为妙。

    李丽小姐,是一位食品包装的推销员,她的第一份工作是一项新产品的市场测试。她第一次工作,当测试结果回来时,出现了不少差错,更糟的是,在下次开会提出这次计划的报告之前,她没有时间去跟老板讨论。

    轮到她报告时,她真是怕得发抖。虽然尽了全力不使自己精神崩溃,而且告诫自己决不能哭,不能让那些以为女人太情绪化而无法担任行政业务的人找到借口。她的报告很简短,只说工作中发生了一个错误。但在下次会议前,会重新再研究。

    她坐下后,心想老板定会批评她一顿。

    但是,老板却说谢谢她的工作,并强调在一个新计划中犯错并不稀奇。而且他有信心,第二次市场测试会更确实,对公司更有意义。

    散会之后,李丽下定决心,决不会再一次让老板失望。

    李丽果真没有让老板失望,并且从这件事情上获得了巨大的信心,工作中也取得了很大的进展。

    说话所起的反应,可有几种,而最坏的反应,则是创痛之味。言谈之中,令人回味,对方自然而然产生隽永的反应;热情洋溢,句句打人心坎,对方就会产生甜蜜的反应;激昂慷慨,讲出别人所不敢的语言,对方就会产生辛辣的反应;知无不言,言无不尽,对方不由产生爽脆的反应;谈闻所未闻新奇之事,对方会产生新奇的反应;陈义晦塞,言辞拙讷,对方会产生苦涩的反应;一味诉苦,到处乞怜,对方会产生寒酸的反应,口放利箭,伤人为快,伤人越深,越以为快,对方会产生创痛的反应;能得隽永反应者为上,能得甜蜜反应者为次,能得爽脆反应者又次,能得辛辣反应者再次,得到新奇的反应,苦涩的反应,寒酸的反应的话都是下等,而得到创痛反应的话,就更是大反人情了。

    但是说话尖刻的人,未尝不自知其伤人,而乃以伤人为快,这是什么道理呢?这完全是心理的病态,而心理之所以有这样的病态,也自有其根源,是后天性的,不是先天性的。换句话说,这是环境逼他走入歧途。

    假如你的身上有这样的毛病,你一定要明白这种病的危险,不去医好,结果必是众叛亲离,不要说在社会上,只有失败不会成功,即使在家庭,亲如父兄妻子,也无法水乳交融。不过父兄妻子,关系太密切,即使无法容忍,仍会宽容以待,社会上的人,就绝不会对你这么宽厚。必以眼还眼,以牙还牙,总有一天,你会成为众矢之的。因此,说话尖刻,足以伤人情,伤人情的最终结果,却是伤了自己。

    不可否认,人都有不平之气,对方说的话,你觉得不入耳,不妨充耳不闻,对方的行为,你觉得不顺眼,不妨视而不见,何必过分认真,定要报以尖刻的话,伤及他人自尊。

    实话不一定非要实说

    快言快语、实话实说胜过虚伪狡诈和说假话,但有时在处理人际关系时也有它的短处,也就是说,实话巧说,才是会说话。

    真诚是做人最大的优点,但这个优点会使女人在向自己身边的亲人、朋友、同事提出忠告和建议的时候,语气过于生硬,责备多于劝慰,不仅不能给他人提供帮助,反而易让自己陷入尴尬的境地。而聪明的女人则不会如此,她们懂得“忠言不必逆耳”的道理,知道恰如其分地去与他人沟通。

    王娜是个马大哈,经常丢东西,这一天又把新买不到三个月的手机丢了。好朋友文文一听,马上就叫起来:“你瞧你瞧,我说什么来着,这叫‘不听老人言,吃亏在眼前!’我跟你说过多少回了,要小心小心再小心,仔细仔细再仔细,连自己的东西都保管不好,你还能干什么呀!”“够了!你别说了!”王娜气呼呼地打断文文的话,“丢了就丢了,我丢东西我乐意,你管得着吗?”王娜真的生气了。

    文文本来是一番好意,可是她的语气过于生硬,责备多于劝慰,使原本就很沮丧的王娜更加难受,因而闹得不欢而散。

    在过去,人们曾把快言快语、直来直去当作人性中一种很美好的品质,然而,对于会说话的女人来说,直言直语却往往是个大忌。在与人相处的过程中,说话隐晦一点既能给自己留更多余地,也能避免冲突。

    在一次公司的聚会上,史女士身形很胖,又穿了一件紧身连衣裙,整个人看上去就像一个圆桶。同事赵丹看了还是说这裙子穿在史女士身上真的很协调,像个十足的富太太。

    可张女士却说了一句,一件好裙子可你穿糟贱了,这让史女士很是不快。

    其实,张女士也不是想讽刺人。她平时待人非常热情,别人有个大事小情,她都帮忙。可就是不太会说话。

    其实,张女士的话也没什么错,但大庭广众之下,谁愿意别人揭自己的短。大家都知道,苦涩的药丸,外面大多裹着糖衣,使人先感到甜味,容易一口吞下肚子去。于是,药物进入胃肠,药性发生效用,疾病也就好了。聪明的女人要对人说规劝的话,在未说之前,会先摸清对方的心理,使其先尝一些甜头,然后再反应真实的意见,这样对方才容易接受。

    唐太宗重用魏征,以人为镜,开创了贞观之治的太平盛世,堪称善于纳谏的典范。但是魏征的犯颜直谏有时也让他很难堪。一次,唐太宗要去郊外狩猎,魏征进言道:“眼下时值仲春,万物萌生,禽兽哺幼,不宜狩猎,还请陛下返宫。”唐太宗兴趣正浓,坚持去狩猎。魏征就站在路中央,坚决拦住去路。唐太宗怒气冲冲地返回宫中,见到皇后,忿忿地说:“总有一天一定要杀掉魏征这个乡巴佬,才能泄我心头之恨。”皇后问明了缘由,也没说什么,只悄悄地回到内室穿戴上礼服,然后神情庄重地来到唐太宗面前,叩首下拜,口中称:“恭祝陛下!”唐太宗惊奇地问:“何事如此慎重。”皇后回答:“妾闻主明才有臣直,今魏征直,由此可见陛下明,妾故恭祝陛下。”唐太宗马上明白了皇后的深意,于是转怒为喜,打消了惩治魏征的念头。

    众所周知,魏征是中国历史上赫赫有名的谏臣,他的一片忠心,自是无可非议,不过他所用的方法实在值得商榷。

    要不是唐太宗宽宏大量,又有皇后那样的贤内助,像他那样冒冒失失拦住皇帝的去路,有十个脑袋也保不住。相比之下,皇后的劝谏方法则高明得多。她没有直接替魏征求情,而是换一个角度来劝谏,从臣子的刚直与君主的开明之间的密切关系入手,来说明正直敢言的忠臣的重要性,所以能说服皇帝,并令他龙颜大悦。

    可见,同样是忠言,顺耳的话比逆耳的话更能让人接受,正如甜药比苦药更容易入口一样。因此,会说话的女人向别人提出忠告时,应尽量避免用逆耳的话刺人、伤人,而应尽可能把它转化成顺耳之言,因为这样往往可以获得更好的效果。

    古语说:“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对于接受忠告的一方来说,这固然是至理名言,但对于提出忠告的一方来说,却有所不宜。因为人们大都乐意听好话,听别人赞美自己的长处和优点,而不愿意听别人直说自己的短处和缺点,真正能听得进逆耳忠言的人并不多。所以,会办事的女人在提出忠告时一定要讲究方式方法。毕竟,忠告再有价值,如果对方不接受,也是枉然。如果我们不论对象、不分场合、不选时机、不讲方法做事,那么非但不能起到应有的帮助,反而会让对方产生反感,甚至引发矛盾与冲突。

    职场关系因语言而改变

    在职场中,因为竞争激烈,有时身在同一办公室的同事之间好象也有隔阂,其实,这种紧张沉闷的气氛是可以用语言来改变的。

    在办公室里对同事多说几句关心和赞美的话,不仅能够调节办公室气氛,让大家更和谐相处,而且——重要的是,这也是个人职场素养的体现,会为你的人际加分,自然会加快你的事业行进速度。

    语言就像一个魔术师,好听的话说出来会让对方冷漠的脸泛起红晕。尤其是女性,甜美的笑容,加上关心、赞美的甜言蜜语,让同事如何不能对你展开笑颜。甜言蜜语是气氛的调节剂,是办公室人际关系的磨合剂,是女性解决办公室难题的小技巧。话语甜死人不偿命,职场女性要想纵横职场所向披靡,会说话是一项很重要的职场生存技能。

    有一位女士介绍她的办公室氛围时如是说:

    有可能是性格,又有可能是确实没时间一起热热闹闹地聊天吧,办公室的气氛始终都很冷淡。而且年前,公司高层下达文件说,年后可能要裁员,要置换一批新鲜的“血液”进来,这种类似于警告的话,让办公室成员彼此之间的戒心增强了。到了年后,办公室走掉了两个人,其余的人都战战兢兢,祈祷千万不要把自己栽掉。

    还好,之后一直风平浪静。有一天,办公室新来了一个女孩子,没想到,她的出现让办公室以往毫无生气的氛围一下子改变了。她来的第一天,站在格子间中央就开始说话:“嗨,你们好,我叫杨扬!这是我第一天上班,我很笨的,希望以后大家都帮助我。”甜甜的声音,同事们都笑了。

    还哗啦啦鼓起掌来。我则轻轻一笑,有点不屑,感觉她有点虚伪。

    中午同事小徐叫我一起去吃饭,杨扬听到了赶紧站起来:“两位美女,把我也带上吧!”小徐一笑,杨扬就跑过来挽住我俩的胳膊,亲热得不得了。我跟小徐被这样的热情搞得很不自在,彼此都不说话了。杨扬突然对我说:“你这个手表真漂亮,戴上好有气质啊!”

    我愣了一下,这块表是男朋友送我的,也算是很名贵的,戴在胳膊上从来没有哪个同事注意过。我微微一笑,说:“男朋友送的。”她答话:“他真有眼光,表带的颜色很衬你皮肤。”那个午饭,是我在上班时期吃过的最有胃口的一顿饭。

    办公室有一位帅哥,平日里喜欢打扮,穿的衣服隔两天就是一套。面对这样的事,我们都习以为常,而且也从来没有同事因为他哪天穿得帅而赞美的。杨扬是第一个。那天上午,帅哥穿了一件黄色的T恤,杨扬便说:“这件黄色T恤真漂亮,我发现你很会穿衣服噢,色彩搭配的都很协调。”

    帅哥似乎受宠若惊,给杨扬一个友好的微笑。

    一天下午,同事小燕伏在桌子上,似乎很痛苦,杨扬跑过去,关切地问:“你是不是不舒服?”小燕说她肚子痛。

    听到这,扬扬马上跑回自己办公桌拿了一包药,给小燕泡好说:“把这个喝了吧,我每个月都喝,很管用的。”

    就这样,办公室的气氛悄悄发生改变。下班时,大家开始相互道别。上班时间,在疲惫工作时会有人偶尔说几句俏皮话。中午休息时间,大家也有说有笑的。而我,这个内向了这么久的人,也开始加入他们的行列,说一些八卦新闻。

    把赞美、关怀的话说出口,用“甜言蜜语”能够获得同事的感情说话本身是一门艺术,说点儿赞美和关心的话,一定会让别人听起来舒服、轻松、愉快,而且拉近了与对方的距离。而平时似乎各有戒心的同事也会因为这些“甜言蜜语”变得愿意和你多沟通、多来往,从而改善了你们之间沉闷的气氛,为你们工作中的团结协作打下坚实基础。

    语言是最廉价的东西,因为你的大方,却能变得最珍贵。把你关心和赞美的话,大方赠给同事,任何不和谐的关系都会逐渐温和起来。

    找人帮忙时,可以这样说:“我知道你做表格做得很好,我想学怎么都学不会,脑子太笨了。你帮我把这个做了,改天你教教我吧。”遇到领导布置任务时,可以当着小张的面说:“我觉得我这方面业务还不是很熟悉,小张更熟悉这个客户,而且对业务流程非常精通,您交给他吧,我想跟他学学。”

    看到哪个同事脸色不太好时,可以主动上前询问:“不舒服吗?我那里有感冒药。”或者:“你不舒服就不要去餐厅了,我帮你带饭吧。”

    只要一句真心的提醒、一句发自肺腑的关心、一句真诚的赞美,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瞬间和谐。而且,女性本质上是比较感性的,在说这些话时更显得真诚,不造作。所以,成为办公室人人都喜欢的人很简单,只要拿好你的语言武器。

    掌握职场上的称呼学问

    生活中如何称呼对方,是非常有讲究的一件事。称呼的合适,对方会很高兴,称呼的不对,对方尽管嘴上没说什么,心里会对你有老大的不快。

    在职场,称呼更显得尤为重要。称呼用得好,可以使对方感到亲切,给别人留下一个良好的印象。反之,如果称呼不得体,往往会引起对方的不快甚至恼怒,使双方的交流陷入尴尬的境地,导致交流不畅甚至中断。懂得恰当称呼别人的女人,在职场上才不会招来不满。

    在职场,身份、辈分如雷区,称谓稍有差池越雷池一步,那么人际关系说不定就瞬间紧张。尤其是在如今这个网络社会,年轻女性中间流行一些网络称谓,她们也把这种称谓带到了办公室。新入职的,见人就喊“姐姐”,仗着自己年龄小,直接把办公室前辈的年龄喊老;看到男同事,不管年龄大小,通通都是“哥哥”,让人感觉是在韩剧里;嘴甜的,一口一个“亲爱的”,喊得特自然却让人浑身起鸡皮疙瘩。可见,小小的办公室称谓,却能折射出人的情感亲疏、世态人情,的确是一门大学问。

    刚20岁的马燕是一家外贸公司的前台,作为前台,扮演的最重要的角色就是接待员,是公司与外界联系的第一道窗口。她深深明白这个道理。

    这天,公司来了一位老太太,穿着非常职业。老板没有打招呼,应该是预约来公司谈生意的客户。马燕立即展开了笑脸,她甜甜地叫:“奶奶,您是找我们老板吗?”老太太原本微笑的脸突然暗沉了,她看了一眼马燕,说了句,哪来的“愣头青”,马燕很是惊讶,这老太太怎么还骂人呢?但她仍给老太太倒了一杯水,陪着笑脸说:“奶奶啊,我们老板出去了,可能下午才回来。”老大大脸色更阴了,把水杯推开,转身就走了。

    老板正好进来,遇到老太太就握着她的手说:“哎呀大姐驾到,不好意思,我刚出去,让您久等了!来来,里面坐。”老板也就三十多岁,把老太太叫“大姐”?马燕正疑惑的时候,老太太冷冷地对老板说:“你称呼错了!应该叫我大妈才对,你的下属已经跟我叫奶奶了!”老板愣了一下。马燕这才明白过来,原来她是生气自己刚叫她“奶奶”,完了,这可得罪客户了,怎么办?

    当然老板最终把老太太搞定了,马燕舒了一口气。可是老太太在临走时,还是瞪了马燕一眼。

    称呼他人是一门极为重要的艺术,若称呼的不妥当则很容易让他人产生反感。职场上,一个会说话的女人,在对别人的称呼上是绝对不能马虎的。

    1.不同年龄的称呼

    老话说得好:“逢人减岁遇货添钱。”意思是:人家的年龄,要少说三五岁,人家的东西,要往贵了说。尤其对待女士,尽可能用年轻的称呼——哪个女人喜欢别人说自己老呢!如果你20多岁,听到一个十多岁的小学生张口叫你“阿姨”,你是不是很想纠正过来让他叫你“姐姐”呢!如果公司办公室主任是个50岁的女人,你称呼她“大姐”,她会非常高兴把你当做妹妹。但是如果你称呼她“阿姨”,她恐怕很不情愿地把你当成侄女。对女士的称呼,要尽量显得对方年轻,这是一种礼貌,更是人际关系中应该能注意的细节,这个细节直接影响到你与对方的关系。

    职场称呼,运用得恰如其分,可以拉近上下级、同事之间的关系;运用得不好却有可能带来不必要的烦恼。不少人在职场中都遭遇过“称呼的尴尬”,“老板”、“老大”、“老总”……职场称谓首先要礼貌,其次显得亲切。

    2.职场称谓要礼貌

    对待上司不要用绰号,某某经理就是某某经理,也不要叫“小王经理”、“小张经理”。职场新人,对一些资历老的同事可以称呼为“老师”,三人行,必有我师,叫声“老师”总没错。称谓上有时候也可以耍一点小技巧,如果你刚进公司不知道某个同事的职位,然后你用女性柔美的嗓音称呼他“经理”,如果他是经理就好,如果不是经理——更好,这至少是一种赞美,意思是“你的气质很像经理”。

    3.职场称谓要显得亲切

    现在年轻人思想开放,称谓上都很亲昵。其实在公司,对于女性来说,亲昵的叫法能少尽量少,否则会造成不必要的麻烦。

    在职场,过分亲昵的叫法,一来容易引起别人误会,二来也会显得轻浮。所以,尽量不要用。另外,办公室称谓还有一个就是绰号。关系亲近的同事之间称绰号,有时候会显得亲切,但是在私底下称呼还好,到了公共场合就要正式称谓了。对待上司,即使同事们在一起为上司取了绰号,也只能在私底下叫。

    有一位姓姜的部门经理,总是坐不住,有人找他时,他不是在其他部,就是在某个下属办公桌前。

    他这样说:“我这是联络感情,熟悉业务,互通有无……”反正办公室里很少看到他的人影。连下属找他问工作上的事,都要打手机找他。有时候事情多,他一会来了,一会儿又不见了。他如此忙碌,穿梭在公司的每个角落,有一天一个同事找不到他,就很郁闷地说:“我们经理就像勤劳的小蜜蜂。”从此,有些人私底下都叫经理“小蜜蜂”。

    同事们都叫习惯了:“小蜜蜂叫你去下他办公室。”“小蜜蜂说了,我们要多交流。”“小蜜蜂今天又不在办公室。”……所以,有一次,一位下属正在写报告,抬头一看经理正站在自己面前,她愣了一下,脱口而出:“小蜜蜂你怎么在这?”经理感到莫名其妙。下属意识到自己说错话了,一时间愣住了不知道说什么。正好一旁的一位老员工过来解围:“是啊,我刚也看到一只蜜蜂呢!”经理摸摸脑袋,就走了。这位下属吓得冒了汗,说了句:“经理这个绰号我们还是少叫为妙,养成习惯哪天让他知道了就不得了。”

    生活中,我们对其他人的称呼其实也不是一成不变的,根据身边的环境,如果大家互相称呼很随意,你也跟着随意。如果在等级观念较重的企业,最好以行政职务相称,如张经理、陈总监等,能表示对对方的敬重。

    不过,私底下,同事之间的称呼可以随便一些。女孩子可叫她的小名,如丽丽、小燕;对男性年长者可称“老兄”,年幼者为“老弟”等。但是在会议室、谈判桌上等正式场合,要用正式的称谓;而在聚餐、晚会、活动等娱乐性的场合里,则可以随意一些。

    恰当的称呼能使交际得以顺利进行,不恰当的称呼则会造成对方的不快,为交际造成障碍。要想成为一名受人欢迎的女人,就要根据对方的年龄、职业、地位、身份,以及同对方的亲疏关系和谈话场合等一系列因素选择恰当的称呼,借此提升自己的魅力指数以及亲和力指数。

    多看同事身上的优点,并给予赞美

    在职场上,有时与同事处不好关系是因为与同事相处久了常常会忽略对方的优点,而对同事的缺点和工作上的不足很在意。这其实是工作陷入困境的先兆。在职场上,聪明的女人知道,良好的同事关系的基础是多看同事身上的优点,并及时给予赞美和鼓励。

    身在职场,我们必须和很多的同事共事、打交道。他们每个人身上都或多或少会有些缺点。但是,我们要想和同事友好相处高效工作,就要学会用望远镜去欣赏他们的闪光处,而不是用放大镜去放大他们的缺点。其实,多赞美同事的优点,是增进彼此关系的有效润滑剂。在职场上,看到对方的长处,由衷地赞美一句就可以让同事感觉到你对他的重视,无形中增加对你的好感。这样和同事在一起,就能其乐融融,愉悦工作了。

    韩英个善于细心观察、懂得赞美的人。同事们都很喜欢和她一起工作,感到既有动力又愉快。

    平时韩英就经常夸奖和赞扬自己的同事,比如,“嗯!你今天看起来精神特别好!”“嗯!你这条上衣的料子相当不错耶!再配上这条裙子,可真是相得益彰啊!”“最近工作做得不错,继续努力呀!”“你的方案很好,点子也很新颖。”

    一次,同事小陈剪了一个新发型,剪完后她非常不满意,还和理发师当场吵起来。当小陈一脸怨气地到了公司后,同事们都一脸漠然,似乎没有看到她的改变。只有韩英发现了,而且还大力称赞她发型的清爽和简洁。在韩英的赞美声中,小陈把原来的怨气一股脑全忘了,越看越觉得新发型顺眼,心情变得大好。后来韩英有什么事,小陈总是很热心地帮忙。

    同事张月的策划案得到了上司的肯定。韩英知道后就对张月说:“你的策划案做得太好了。祝贺你!”张月也特别高兴自己的成绩被韩英认同和肯定。此后韩英有什么不懂的,张月都主动热情地指导和帮助她。

    赞美和肯定同事,即使与工作无关,也能够成为你与他增进关系的机会。发挥你心思细腻的特点,观察他最得意的方面,尤其是被人忽略的一面,并当众赞美,他可能会受宠若惊,对你的细心感激不尽。赞美对方的穿衣,爱好兴趣,工作态度、办事效率等,哪怕是不经意的一句话,都会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我们明亮的双眼,不是去看清别人的不是,挑剔别人的缺点,而是让我们学会去发现,懂得以欣赏的眼光来看同事。因此,在与同事相处的过程中,我们就要多用欣赏的眼光去看待别人的优点。这样有助于我们心平气和地去看待同事,消除那些偏激的或是不利的想法,创造和睦友好的工作氛围。

    赞美,是送给同事最好的礼物。聪明的女人明白,每个人都渴望自己的价值得到认可,渴望得到别人的赞美。尤其是在我们付出了辛勤和复杂的劳动之后完成的工作,更是期待别人的注意和赞赏。如果同事之间能经常用毫不吝啬的语言赞美对方,相信在工作的时候,我们的激情会更高,精神上更加饱满,工作效率也会提升。

    赞美作为一种有效的交往技巧,它能有效地缩短人与人之间的心理距离。工作中,一句由衷的赞美,无形中就会增加同事对你的好感,拉近你们之间的距离。当然,赞美用得不好,也会让同事觉得你虚假。掌握赞美艺术,你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1.要由衷赞美

    赞美必须真心诚意,这样才能让别人在赞美中感受到我们的友善和真诚。要记住,我们之所以赞美别人,是我们觉得别人有值得赞美的地方,而赞美本身也是自己对别人钦佩的表示。如果把赞美人际关系的功能当作是惟一目的,就可能产生虚假的赞美。如果称并不认为对方的意见好,而仅仅为了讨好对方,故意说它美不可言,这就是虚伪客套了。

    当然,你的同事也能听出来其中的“水分”,那你就弄巧成拙了。

    2.要适度赞美

    赞美要有分寸,掌握度。假如你有个朋友取得了某项成就,你说:“真不容易。”他听了会感到高兴,因为你肯定他做出别人没有做出的成就。但如果你的赞美太过分了,说这是一项“划时代的伟大贡献”、“揭开了某某领域的新篇章”、“是一座里程碑”,那就会使被赞扬的人感到不舒服,甚至还会引起误解,认为你是借此来讽刺他。

    3.要“大”赞“小”扬兼具

    赞美时,既要赞美别人突出的长处,也要肯定微不足道的优点。毕竟,在现实生活中,一个人不可能经常做出令人刮目相看的业绩,大多是平凡的生活。所以,只要是好事,不管它是否微小,你也应当赞美几句。在愉悦的心理满足中,被赞美者的行为也就得到了强化,对你的好感也会增加。

    4.“暗赞”更有效

    只有当面赞美,没有背后赞美,这样的赞美动机恐怕有些不纯。当面赞美是需要的,但背后赞美更不能少。因为不为人知的赞美,往往是出于真心且不含任何条件的。当它传到被赞美者耳中时,对方所获得的心理好感,比当面赞美无疑多得多。

    与同事进行交流也要讲求语言质量

    有一些女性朋友认为,与陌生人说话可以注意一些分寸,而与整日在一起的同事说话就不必过于讲究,随便一点没什么,这可是一种认识错误,如果我们注意回想一下,为什么有的同事有威信,有的则不高,这就与她们的说话方式有直接关系。

    不管是在什么场合,面对什么人,只要你与人进行交往,你的语言就会给人留下深刻印象。可以说,一个女人人际关系的成功,与她在交往中得体的语言是分不开的。

    但这需要女人在交谈中要适当地掌握一些交谈的技巧,这些交谈技巧包括:

    1.注意不使用叫不准的词句或典故

    在实践中,有些女性朋友可能是由于不愿看书的缘故经常会在与人交往中把曹雪芹说成是女的,《红楼梦》说成是做梦,这样的错误不但不能让自己在职场上赢得人气,相反还会给人留下笑柄。

    2.学会恭维的方法

    女人在与同事或客户交谈中,适当地恭维与赞美是十分必要的,因为适当地恭维可令对方高兴,对谈话起到润滑的作用。

    女人的恭维要有“尺度”,在切合实际的情况下小小地夸张一些,无妨;若是天花乱坠,硬要将一个花甲老人说成“矫健青年”,又或者将一个工作平平者说成“业绩杰出”,那所引起的,只能是反效果。因此,恭维要适可而止,恰到好处。多用滥用只会令其流于形式、流于虚伪。

    3.多谈对方少说自己

    谈话至少是要双方或双方以上都参与的语言行为,因此女人无论是与老同事相处,还是与同事共事,谈话的“重点”都应放在对方身上,这是交流的又一技巧。

    “你身体好吗?怎么保养的?”

    “你的工作顺利吧?近来有什么业绩?”

    这种问话,一定会勾起对方的谈话兴趣,她讲完之后,自会问“你呢?”这时,你再将自己的状况说出,会令对方记得更牢。对于自己,不要说的太多,尤其是有些你自以为很重要其实却很琐碎无聊的事情。女人要想谈话愉快,不妨在谈话中多用“你”,而少用“我”。试试看,一定会有好效果。

    4.委婉地纠正他人的错误

    委婉地纠正他人的错误也是女人交谈礼仪应该讲究的技巧之一。人非圣贤,孰能无过。每个人的一生中都不可避免地会犯下这样或那样的错误。谈话同做人一样,谁都不可能洋洋万言、行云流水而毫无差错。

    那么女人在职场上发现对方言语有误时,该如何纠正呢?

    首先要看当时在场各位的反应,如果大家都没有听出“问题”,而谈话者又谈兴正浓,那么你千万不要急于纠正。

    可以等谈话结束后,再悄悄地指出对方的错误。如果每个人都发现了“问题”却无人敢于纠正,那你可以写一张小纸条传给谈话者,将他的错误写出来告诉他,他自然会懂得如何“自我纠正”。

    如果谈话时只有你与对方两个人,而你们又不是很熟悉,你当然不便直接纠正他的错误。这时,你可以使用“重复纠错法”,即有意识地重复他说错的部分,在重复时当然是用正确的发音或措辞,这样,她自然会心照不宣地接受你的“正确信号”,从而改正错误。如果是亲朋好友说错了话,你可以当即委婉地指出,而不用采用旁敲侧击的方法。

    总之,如果你是一位职业人,就千万别在同事间忽视语言的影响作用,它会在不经意间提高你的威信,或使你成为不受同事关注的人。

    在职场上要善于用语言与人沟通

    无论在商界还是在企业,只要有两个人以上的场合,就存在一个可能,那就是要做好彼此间的沟通。沟通靠什么,靠的就是得体的语言。

    没有良好的语言沟通,对项目的发展和人际关系的改善,都会存在着制约作用。很多项目开发中,普遍现象是一遍一遍地返工,导致项目的成本一再加大,工期一再拖延,为什么不能一次把事情做好?原因还是沟通不到位。

    王娟和赵颖同在一个科室上班,两个人都很勤奋,领导交待的事都能及时去做。王娟更为主动,常常领导还没有说完,她就急不可耐地去干了。赵颖总是耐心听取领导的指示,不明白的地方还会不断请示。结果不说大家也会知道,王娟干完的活,常常被要求返工,而赵颖很少有类似现象发生。王娟的问题出在什么地方呢?就是和领导话没说明白,沟通不到位,领导会以为你完全领会了他的意思,但是完工以后却并非如此,当然会导致返工了。

    如何避免王娟这样的错误发生呢?那就需要做到:

    1.说简单明了的话

    曾经有这样一个故事:

    在一次裁剪课上,老师正在进行讲解,这时他手头需要一只笔,她便叫身边的助理:“去,给我取一支笔来。”助理飞奔而去。一会儿,助理气喘吁吁地跑回来,拿回一支钢笔。

    老师一看这并不是他需要的笔。便生气地说:“谁让你拿钢笔呀?”助理没有说话,但是显得很委屈。这时老师也发现,自己叫拿笔的时候,并没有告诉助理自己需要什么样的笔,也没有告诉助理到哪里去找。自己以为助理该知道这些,可实际上助理并不知道。老师明白了:发生问题的根源在自己,因为,她并没有明确告诉助理做这件事的具体要求和途径。

    第二次,老师明确地告诉助理,去办公室的某个位置,拿一支画图用炭笔。这回,没过多久,助理就拿着他想要的笔回来了。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要想把事情做对,就要让别人知道什么是对的,如何去做才是对的。在我们给出做某事的标准之前,我们没有理由让别人按照自己头脑中所谓的“对”的标准去做。

    2.相互间要坦露心扉

    尤其是坦白地讲出来你内心的感受、感情、痛苦、想法和期望,但绝对不是批评、责备、抱怨、攻击。不要无根据地批评、不责备、不抱怨、不攻击、不说教。

    无根据地批评、责备、抱怨、攻击,这些都是有效沟通的不利因素,只会使沟通更加的不畅。

    3.互相尊重

    只有给予对方尊重才有沟通,若对方不尊重你时,你也要适当地请求对方的尊重,不要恶言伤人。

    4.不说不该说的话

    如果说了不该说的话,往往要花费极大的代价来弥补,正所谓“一言既出,驷马难追”、“病从口入,祸从口出”;甚至于还可能造成无可弥补的终生遗憾。所以沟通中不能信口雌黄、口无遮拦;同时要注意,任何时候不说情绪话。

    情绪波动中的沟通常常无好话,既理不清,也讲不明,很容易因冲动而失去理性。如:吵得不可开交的夫妻、反目成仇的父母子女、对峙已久的上司下属等,尤其是不能够在情绪波动中做出情绪化、冲动性的决定,这很容易让事情不可挽回,令人后悔。

    5.沟通中要勇于承认错误

    承认错误是沟通中的消毒剂,可解冻、改善与转化沟通中的问题。一句“我错了”勾销了多少“新仇旧恨”,化解掉多少年打不开的死结,让人豁然开朗,放下武器,重新面对自己,重新思考人生。

    6.学会对人说“对不起”

    说“对不起”,不代表你真的有了什么天大的错误或做了伤天害理的事,而是一种软化剂,使事情终有“回旋”的余地。其实有时候你也真的是大错特错——“死不认错”就是一件大错特错的事。

    7.等待转机

    如果没有转机,就要等待;着急只会把事情弄糟。当然,不要空等待,成果是不会从天上掉下来的,还是要靠你自己去努力——若不努力,你将什么都没有。

    8.要保持耐心

    等待中惟一不可少的就是耐心,有恒心者事竟成。

    综上所述,职业女性应该掌握这些沟通技巧,并灵活运用在实际工作中。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