丘吉尔-莫斯科保卫战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
    保卫莫斯科

    1941年6月22日,德军对苏联发动突袭,苏联军队在毫无防备的情况下,被迫作战。因此从一开始便屡遭败绩不断退却。一连串的胜利让希特勒忘乎所以,1941年10月初,他又发动了以占领莫斯科为目标的代号为“台风”作战计划。

    战争之初,希特勒坚持认为列宁格勒和乌克兰比莫斯科具有更大的重要性,他对德军将领说:“占领莫斯科应该是大戏的尾声,在此之前,应先在南方和北方取得决定性的胜利。”因此大规模的战争先在列宁格勒打响了。

    列宁格勒是当时苏联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之一,能否守住列宁格勒对整个苏德战争将产生重大影响。列宁格勒危在旦夕,斯大林决定派朱可夫去挽救危局。9月10日,朱可夫大将接替指挥列宁格勒方面军。朱可夫做出的第一个决定是:即使战至最后一人,也要守住列宁格勒。他的口号是:“不是列宁格勒惧怕死亡,而是死亡惧怕列宁格勒!”他迅速调整和加强了列宁格勒防御,带领苏军英勇抵抗,粉碎了德军一次又一次的进攻。到9月底,德军向列宁格勒实施的总突击战遭到失败。10月初,德军被迫转入防御,准备过冬,并把部分军队抽调到中路去进攻莫斯科,苏军防线趋于稳定。此后,这条防线一直维持到1943年1月,列宁格勒始终掌握在苏联军民手中。

    由于列宁格勒战役进行得不顺利,希特勒又突然改变了他的战略,决定将作战重点拉回到莫斯科轴线上,而只对列宁格勒实施围困。

    “台风”行动开始时,苏军已经从战争初期的惊慌失措中稳定下来,苏军开始调集兵力加强莫斯科的防御,并动员市民在莫斯科以西紧急修筑了数条防线。

    在莫斯科战役中,苏德双方都投入了巨大的兵力。为了攻占莫斯科,德军调集了最精锐的180万兵力,74个半师,包括14个坦克师、8个摩托化师、1700辆坦克、1.4万余门火炮和迫击炮,1390架飞机,约占苏德战场步兵师总数的38%,坦克师和摩托化师的64%。而到了9月底,苏军也已在莫斯科以西部署了西方、预备队、布良斯克3个方面军计15个集团军,1个战役集群,计75个师,125万人,990辆坦克,7600门大炮和迫击炮,677架飞机。莫斯科保卫战即将开始。

    1941年9月30日清晨,古德里安率领的第二装甲兵团首先拉开了“台风”行动的序幕。最初,德军的进展非常顺利。10月2日,在德军的闪电式攻击下,苏军精心组织的维亚兹马防线当即被冲垮。当天,德军楔入苏军防线15~30公里。

    初战告捷让希特勒欣喜不已。10月3日,希特勒在柏林体育馆发表了一次煽动人心的讲演。在谈到苏联问题时,他声称:“在我们的军队后方已经有了一块领土,比1933年的德国大一倍。今天我可以毫无保留地宣告,东方的敌人已经被打倒,永远站不起来了。”

    在10月初,希特勒已经认为德军必胜无疑了。10月7日,希特勒甚至签署了一项命令,要求德军先头部队不接受莫斯科的投降,即使是主动投降也不予接受。德军也不要进入莫斯科,只对其实施包围,然后用炮击和轰炸予以毁灭。

    对苏联方面来说,情况十分危急。10月5日,斯大林致电列宁格勒方面军司令员朱可夫大将,要求其火速返回莫斯科。商讨首都的防御问题,并任命朱可夫为西方面军司令员,指挥莫斯科保卫战。朱可夫立即着手在莫斯科近郊以西建立坚强的防线,加大防御纵深。建立第二梯队和方面军预备队。10月13日,德军坦克突入加里宁,随即遭到苏军的坚强阻击。10月15日,莫斯科已经处于德军的炮火射程之内,德军用望远镜依稀可以看见克里姆林宫的顶尖,德国空军的轰炸机也开始轰炸莫斯科。苏联政府的部分机构和外国使节撤往距离莫斯科800公里的古比雪夫。但是,斯大林仍然留在莫斯科,亲自指挥莫斯科保卫战。

    尽管处于劣势之中,但苏联军队反而越战越勇。苏军第316步兵师的政治指导员克罗奇科夫激励战士们说:“俄国虽大,但已无处可退,后面就是莫斯科!”就这样,10月中旬到11月初,苏军与德军优势兵力进行了激烈战斗,将德军阻止于拉马河、鲁扎河、纳拉河等地区,粉碎了希特勒在10月中旬占领莫斯科的美梦。

    冬季即将到来,战争形势开始有利于苏联。由于道路异常泥泞,德军被迫全线停止前进,以待大地封冻。苏军因而赢得了宝贵的休整时间。到10月底,苏军部队和预备队源源不断地赶到了莫斯科。莫斯科市民们积极保卫首都,他们组织了3个工人师,16个民兵师和几百个巷战小组,全市约有45万人参加修筑防御工事。

    同时为了鼓舞士气,11月7日清晨,莫斯科红场照常庆祝十月革命胜利的阅兵活动。全副武装的苏军迈着雄健的步伐从列宁墓前走过,接受斯大林的检阅,随后从红场上直接开赴前线。英国《新闻纪事报》报道说:“通往莫斯科的要冲鏖战正酣,而莫斯科却组织了一年一度的传统阅兵,这是英勇和无畏的榜样。”

    “台风”计划失败了,但是,希特勒仍然没有放弃幻想,他命令部队在冬季到来以前攻占莫斯科。于是德军又向莫斯科发起了第二次大规模的进攻。但是这次进攻同样不顺利,在韦尼奥夫方向,苏军迫使德军后退了10~15公里。两天后,苏军夺回了罗斯托夫。古德里安后来回忆说:“我们倒霉的日子始于罗斯托夫,那是一个灾祸将临的预兆。”

    进入11月,苏联的气温已跌到了零下四十摄氏度。德军陷入了冻馁之中。由于没有冬季服装,部队开始出现严重的冻伤。数以百计的人员被冻死。可怕的严寒不仅摧残士兵的身体,而且还使机器停转、武器失灵。而习惯西伯利亚寒冷气候的苏军却有着充分的冬季作战装备,苏军新型坦克T—34、T—35在严寒下仍能照常发动。到11月底,德军对莫斯科的攻势已成强弩之末。德军士气开始低落起来。陆军总参谋长哈尔德也没有以前那样乐观了,他在作战分析会上充满疑窦地说:“我们是不是在重蹈拿破仑的复辙?”

    到了12月5日,德中央集团军群司令包克元帅不得不承认说,他“已经到了山穷水尽的地步了”。德军被迫转入了防御。到了1941年12月底,莫斯科会战结束。据苏军最高统帅部公布的数字,德军共伤亡50多万人,坦克1300余辆,火炮2500门,汽车15000多辆。这是德军自开战以来遭到的第一次大失败,哈尔德哀叹道:“德国陆军常胜不败的神化已经破灭了。”

    莫斯科保卫战不仅宣告了德军“闪电战”彻底破产,也为战争的根本转折奠定了基础。莫斯科成了德国军队的伤心地,希特勒的狂言也成为了笑柄。

    海上危机

    在丘吉尔的带领下,英国军队虽然不断粉碎了德意等国的侵略攻势,但是由于孤军奋战,压力也越来越大。尤其是英国不断面临来自海上的威胁,英国海军损失惨重。

    英国是个岛国,因此非常依赖海上运输,这也是英国的致命弱点。英国与世界各国的海上交通线主要有两组,一组是北大西洋航线,连接欧洲、美洲,并经巴拿马运河通往太平洋;另一组是地中海一苏伊士运河一印度洋航线,联系着地中海各国、非洲和印度洋。因而在二战中,英国海军最主要的任务就是保卫英伦三岛的运输线,这对于维护英国本土安全来说至关重要。在这样的背景下,英国海军就与德国的海上袭击舰和潜艇爆发了一系列的海战。

    1939年,战争爆发时,英国海军还是欧洲乃至世界最强大的海上力量。英国海军编有本土舰队、地中海舰队、远东舰队和后备舰队,总兵力19.5万人,作战舰艇主要有战列舰12艘、战列巡洋舰3艘、航空母舰8艘、重巡洋舰15艘、轻巡洋舰49艘、驱逐舰119艘、护卫舰64艘、扫雷舰45艘、潜艇69艘,总吨位约130万吨。主力部署在斯卡帕湾,以控制北海出口,保护至关重要的北大西洋航线,掩护担负反潜护航使命的轻型舰只。英国海军曾经盲目地认为,凭借其大大超过德国、意大利海军的实力,只要采取一次世界大战时的护航船队体制,就能有效保障海上运输的安全。但是,事实证明他们低估了德国的海军。一战以后,德国的海上力量已经急剧扩张。尤其是在克里特海战后,英国海军受到重创,而德国主力舰队却没有任何损失,这严重地影响了双方的力量对比。

    进入1941年后,德国海军、空军对英国海军发动了越来越频繁的攻击,丘吉尔明显感到来自大西洋的威胁愈来愈严重了。“在纷至沓来的严重事件中,有一件事使我们感到不安。”他说,“战斗可胜可负,冒险可成可败,领土可得可失,但是支配我们全部力量,使我们能够进行战争,甚至得以生存下去的关键问题,就是我们控制自己的远洋航线以及使我们的船只得以自由驶近并出入我们的港口。”

    海上运输线就是英国的命门,丘吉尔明白这一点,希特勒也清楚这一点。进攻英国本土的海狮计划失败后,希特勒就试图封锁英国的海上运输,希望借此让英国弹尽粮绝,屈膝投降。1941年1月30日,希特勒在柏林发表了针对英国的演说,他信心十足地指出,德国正以海、空军联合作战部队,从四面八方对英国实行包围,英国的处境将越来越困难。他说:“到了春季,我们将在海洋中展开潜艇战,而且他们将会认识到,我们并没有睡大觉。空军也将发挥作用,全部武装部队将迫使他们作出这样或那样的决定。到时,丘吉尔必须甘拜下风。”

    尽管希特勒未免表现得过于嚣张,但当时的情况也确实对英国很不利:德国人控制了北起挪威马格品岛,南至比利牛斯山脉的欧洲海岸线。而素有狼群之称的德国潜艇能够从这条漫长的海岸线的任何港口或海湾出击,摧毁英国海上运输,切断对英伦三岛的粮食和商品供应,这对英国来说将是致命的威胁。除了德国潜艇外,德国远程飞机也不断对英国船只发动空袭,这样一来,不仅英国船舶遭到严重损伤,而且海运量也受到了严重的限制和削减。

    无论如何,必须保证海上运输线畅通。英国政府为了保护航运,也做了大量工作,比如采取了包括护航、变更航线、使用消磁电缆、扫雷、不走地中海航线等措施。但是这样做显然没有太大的作用。大多数船只的航行时间和航行距离都被延长了,船舶的有效运输力大为减低。本来海军部是以沉船愈少则成就愈大的标准来衡量他们的成就。但是,现在却不能以此来作为衡量的标准了。因为被击沉的船只数量虽然下降,但是运抵的货品也减少了。丘吉尔在二月中旬向第一海务大臣发出备忘录说:“我了解到,一月份载货进口的船只不及去年一月份的一半。”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时,被认为对英国的生存有极大关系的伦敦港,这时的吞吐量更降到原来的四分之一。

    除了远航运输的货品数量不足外,舰只的补充问题也让丘吉尔十分忧心。由于德国潜艇和飞机的袭击,英国船舶的损失已经远远超过新产的船舶,而且被击伤的船只数量很多,远远超过现有的修复能力。3月初被击伤的船只共达260万吨位。其中有93万吨位是一面修理,一面装货,近170万吨位的船只不能使用。全年新建造船只吨位仅能弥补损失吨位的45%,到了1941年5月份,德国对海上的袭击有增无减,给英国船舶造成的损失平均每月达40万吨位以上。这种情况迫使英国几乎把每一艘足资利用的主力舰都用于护航。有一个时期,本土舰队总司令手下只有一艘战列舰。丘吉尔感叹地说:“我是多么愿意用进行一场大规模的进攻来替代这些用图表、曲线和统计数字表明的难以捉摸、难以估量的危险啊!”

    在整个1941年,德国海军以潜艇为破坏海上运输的主要兵力,潜艇主要采取夜间集群水面攻击的“狼群”战术,它们在大西洋上英美军防御薄弱的海域,集中兵力连续攻击,取得了不小战绩,全年共击沉英美运输船432艘,总吨位约217.5万吨,而德国也在作战中损失了24艘潜艇。

    关于大西洋航线保卫战,英国人戴维斯·托马斯在所著的《大西洋之星》一书中的前言中写到:“大西洋战役是最长久、最残酷、最浪费的海上战役。它几乎跨越了整个第二次世界大战,至少有5400艘商船被击毁,总计超过2100万吨位,义有无数人丧生。”

    但是在那段灰暗的岁月里,英国海军也曾取得一些令人欢欣鼓舞的胜利。1941年3月,德国海军计划了一项名为“莱茵演习”的海上袭击战。德国海军计划分成两线出击,驻扎在法国布勒斯特港“沙恩霍斯特”号和“格耐森诺”号战列巡洋舰将先期出航破坏英国大西洋海上航运,同时吸引英国皇家海军舰队主力,之后,将最新锐的俾斯麦号战列舰投入作战,利用时机突人大西洋给英国舰只致命的打击。1941年5月19日,新服役的俾斯麦号首次出航,前往大西洋执行作战任务。英国海军调遣主力舰胡德号战斗巡洋舰和威尔斯亲王号战舰拦截。结果,战斗仅仅进行了不到10分钟,俾斯麦号的穿甲弹就引发了胡德号的后部主炮弹舱发生了大爆炸,胡德号舰体迅速断裂沉没。俾斯麦号还击伤了威尔斯亲王号,但是自身也中弹负伤导致航速下降、燃油流失。英国随后调遣皇家海军的近一半舰只前来围击。到了5月27日,俾斯麦号又被英国皇家方舟号航空母舰的舰载鱼雷机打坏船舵,无法操舵。次日赶到的英国舰队群起围攻,指挥俾斯麦号的德国海军上将卢金斯也随之丧命。

    击沉“俾斯麦”号,是英国海军取得的一个重大胜利。虽然“德国海军的骄傲”被摧毁了,但是英国并没有取得海上的绝对优势,战局仍在艰难地发展着。而在非洲,德意军队也组织了新一轮的反扑。

    沙漠之狐

    当英国海军为了保护大西洋航线奋战时,沙漠之狐隆美尔正带着德国军队在北非沙漠逞威。1941年初,意大利的东非帝国在英军的攻击下面临着全盘崩溃的局面,于是希特勒便派出爱将隆美尔解救意大利军队。

    1942年1月27日,丘吉尔在下院回答有关英军在北非作战失败的问题时,不情愿地说:“我们在北非有一位非常有魄力、非常有才干的敌手,如果避开战争的浩劫不谈,这可是一位卓越的将才。”在这里,丘吉尔指的就是隆美尔。

    单以军事才能来论,隆美尔是二战中最出色的将领之一。隆美尔出生在德国南部一个中学校长家庭。1910年中学毕业后从军,入但泽皇家军官候补学校学习。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任连长,先后获得3枚十字勋章。一战后,历任德累斯顿步兵学校战术教员、戈斯拉尔市猎骑兵营营长、波茨坦军事学校教员、维也纳新城军事学校校长等职,因著有《步兵进攻》一书而引起希特勒的重视。二战爆发后,隆美尔作为德国最高统帅部的指挥官之一,受到希特勒的器重。1940年2月,希特勒任命他为第7装甲师师长。5~6月间,在德军闪击西欧的侵略战争中,隆美尔总是指挥装甲第七师冲在最前面,先克比利时,接着直捣法国西海岸,被法国人称之为“魔鬼之师”。隆美尔在指挥第七装甲师的时候总喜欢自己跟着侦察部队,他认为对于一个指挥官来说经常走近自己的士兵是很重要的,这种习惯一直被带到了后来的北非战场。

    1940年6月10日,意大利对英法宣战,并出兵北非,进攻英属埃及和索马里。可是参战不到半年,意军却连遭惨败,损失了10个师。从1940年12月至1941年1月,英联邦的军队将他们逐出了埃及,意大利人已经被击退至利比亚境内。在这种情况下,希特勒任命隆美尔为德国的非洲军首长,前往北非挽救败局。于是,隆美尔指挥他的装甲部队开始了他一生军事生涯的辉煌与没落。北非战场是隆美尔一生军事生涯的辉煌时期,也是他没落的开始。

    1941年2月,隆美尔接受了任命,信心十足地前往北非。他到达北非的黎波里前线后,立即做了一次侦察飞行,得出了“最好的防御就是进攻”的结论。他发现英军已经占领了本海齐,并准备向提波里坦尼亚境内进攻。于是,隆美尔首先命令意军必须坚守塞尔提海湾地区的提波里坦尼亚防线。因为这条防线既可以防止英军继续深入,又可以使德国空军在非洲有一个可供作战的必要空间,以便向英军发动闪电式的进攻。

    但是要想发动进攻,隆美尔就必须解决兵力不足的问题。如果等德军的两个师全部到达,再阻止英军的进攻就太迟了,而现在自己只有一个团,提波里城的意军在遭到失败之后士气又大为低落,多数军官已经捆好了行李,希望能够早日撤回意大利;为了阻止英军的继续进攻,隆美尔最终决定利用现有兵力,包括即将到达的第一批德国援军在内,并已要求空军对本海齐港口发动一次空中攻击,炸毁英军通向本海齐的运输路线,破坏英军的增援。隆美尔的冒险计划遭到意方的反对,意大利的一些军政官员在本海齐地区置有产业,不愿意向那里轰炸。意军则不相信能守住塞尔提地区和阻止英军进攻。意军在隆美尔的坚决主张下,轰炸了英军通向本海齐的运输线,并于2月14日派出一个师向塞尔提增援。16日,隆美尔正式接管了前线的总指挥权。

    2月底,隆美尔获得了一项重要情报:英军王牌第七装甲师撤回埃及,进行休整和补充;它的战区由刚从英国调来、都是新兵的第二装甲师的一半兵力来接管。而澳军第六师也调换了第九师,而该师有一部分因补给上的困难还未开到前线。英军敢于这样做,是因为他们认为德国前来支援的兵力很少,不敢贸然行动。事实证明,英军低估了隆美尔的勇气和作战意志。隆美尔没有等待德军全部到齐,便利用英军调防、轻敌的有利时机和条件,采取了大胆的进攻行动。此时,德军第五战车团和意军一个师已经开到前线。3月15日,隆美尔把德国和意大利的军队组成混合纵队,从塞尔提向穆尔祖赫发起进攻,迅速向南挺进了四百五十英里。结果这次行动,给了英军以意想不到的打击,德军大获全胜。

    隆美尔彻底地贯彻了他“最好的防御就是进攻”的主张,3月24日,隆美尔指挥德军又攻占了艾阿格海拉地区的要塞、水源地和飞机场,英军被迫撤到阿吉打比亚地区。英军撤到阿吉打比亚地区后,即占领了可以控制这一带高地的梅尔沙隘道以及比尔盐水沼地以南的高地,并在那里构筑工事,准备固守。这时,隆美尔认为如果等待后续部队到齐再行动,那么,就急需解决水源问题,因占领地区的水源已经枯竭。同时,还会使英军利用这段时间构筑起坚固的工事。隆美尔决定不给英军喘息机会,使用现有兵力向梅尔沙隘道进攻以最快的速度去打击敌军,变被动为主动。

    面对隆美尔的装甲大军,韦维尔将军处境险恶。为了鼓舞士气,增强抵抗的信心,3月26日,丘吉尔首相紧急电告韦维尔将军:“我们对德军迅速向阿盖拉进军当然是关心的。他们的习惯做法是:‘只要不遇抵抗,就向前推进。我想,你正等待着这只乌龟把头伸得长长的,然后把它一刀两断吧。我看很有必要让他们及早尝尝我军战斗力的味道。’”韦维尔将军在27日的回电中,表现的却不是那么有信心:“不过我不敢随意地大胆使用我的少数装甲部队。不过我在尽力采取步骤增援昔兰尼加。……我本身的主要困难是运输。”

    到了3月31日,在英军立足未稳的时候,隆美尔又命令德军开始向梅尔沙隘道进攻。对英国来说,这是一场很难取胜的战斗。在空军方面,当时德意军队的装备确实比英军强得多,除了墨索里尼的百余架飞机整天进行袭扰破坏外,隆美尔最近又从德国调来100架战斗机,100架重型轰炸机。在地面战中,轴心国部队还有隆美尔这样一个出色的指挥官,战斗中隆美尔为了不让敌军知道自己的实力,他甚至用汽车改装成许多假战车,迷惑敌军,收到了良好的效果。隆美尔是一个机动作战的能手,他灵活地使用机械化部队,不给敌军喘息机会,所以,不到一个星期,英军就从昔兰尼加的西界阵地后退了二百多英里;不到两个星期,英军从昔兰尼加的东界后退四百英里,只剩下了一支被围困在托卜鲁克的部队。

    北非战场的胜利也让隆美尔的名声更响亮了。隆美尔指挥作战灵活,能够根据沙漠地形、气候等特点用兵,常常声东击西、神出鬼没,常使对手措手不及,因此英军称他为“沙漠之狐”。

    老虎计划

    隆美尔指挥的装甲军团加入非洲战局后,英军连遭败绩,并且在很短的时间内被迫退守托卜鲁克。这种情况让丘吉尔忧心忡忡,为了扭转失利的局面,丘吉尔制订了代号为“老虎”的坦克支援计划。

    英军撤到托卜鲁克后,丘吉尔就认为英军必须固守这道防线,在与参谋长委员会密商时,丘吉尔指出:“放弃托卜鲁克要塞看来是不可思议的。”事实上,对于固守托卜鲁克,韦维尔信心不足。他在给丘吉尔的电报中说:“托卜鲁克并不是一个好守之地;其后方的漫长的交通线几乎毫无掩护,而且交通混乱。”但很快他就收到了丘吉尔的回电:“我们确信,你应在托卜鲁克坚持作战到底。”丘吉尔的态度是如此坚决,这样一来,尽管存有许多困难,韦维尔还是作出了据守托卜鲁克的决定。

    不过固守托卜鲁克又谈何容易,英军部队装备不足,特别是在机动部队与装甲部队方面,经过一年的沙漠征战,损耗巨大;再加上最近对希腊的支援,主力部队的调走,韦维尔手下的军力非常空虚了。因此他向丘吉尔提出了补充重武器的请求。但是,如果要把重武器运抵非洲,就必须通过海路,而英国海军此时已面临巨大的作战压力,没有余裕负担这项工作。因此韦维尔的请求被搁置了。

    到了4月12日,德、意法西斯联军又重新向托卜鲁克发起了进攻,结果这次战斗使隆美尔第一次尝到了失败的滋味。墨索里尼的一个装甲师和步兵师担任先导,首先攻占巴迪亚,接着隆美尔以重型坦克和摩托化步兵迅速推进到托卜鲁克周围。韦维尔将军号召将士坚守阵地,勇敢杀敌。结果,经过两天两夜激战,终于打退了隆美尔的进攻,还生俘德军二三百名。另外,敌人坦克和飞机的损失,也远远超过英军的损失。

    托卜鲁克的胜利令英国朝野一片欢腾,丘吉尔立即打电报祝贺韦维尔。他说:“打得好,托卜鲁克!应当把托卜鲁克看做一个出击港口,请勿把它看成一个‘赘瘤’。”而德意军队败退后,双方又开始了拉锯战。

    但是到了4月下旬,托卜鲁克的防守再遇危机。因为希特勒又为墨索里尼在利比亚增派了强大的装甲师。这个师拥有400辆坦克,其中有138辆是中型坦克。这个消息使韦维尔十分焦急,一旦获得了援助,隆美尔军团就将对英国军队展开猛烈的攻击,而以目前英国军队的实力是很难应付的。他火速给丘吉尔发了个电报,要求到5月底为中东前线提供两团巡逻坦克,以代替被击毁的坦克,而目前在埃及则有足够编成6个坦克团的受过训练的优秀人员。韦维尔还进一步强调了这种巡逻坦克的重要性。他说:“在沙漠作战中,步兵坦克的速度和活动半径都嫌不足,务请总参谋部鼎力协助。”

    收到韦维尔的电报之后,丘吉尔认为这是关系到非洲英军生死存亡的大事,他决定不再考虑海军部的反对,径行派遣一支运输船队装载韦维尔将军所需要的全部坦克,通过地中海直接开往亚历山大港。他还以个人名义写了一份致伊斯梅将军转三军参谋长的《备忘录》。这个《备忘录》要求海、空军密切配合,迅速将307辆坦克运往北非前线。国防委员会决定,这个计划称为“老虎”计划,这支运输船队于4月底冒着风浪启航了。

    在这以后的两个星期里,丘吉尔的注意力都集中到“老虎”计划的命运上了。在英国撤出希腊并在克里特岛遭到失败之后,举国上下迫切希望在西部沙漠击溃隆美尔。而韦维尔也对“老虎”计划抱有信心。他知道,经由地中海运给他的307辆坦克的努力意味着什么。他精神焕发,准备再战,以振士气。5月7日,丘吉尔还致电韦维尔说:“你和你的将军们可以自行判断,战术上的可能性是在塞卢姆,还是在托卜鲁克。但是如果‘老虎’计划成功的话,那就可以放手大干了。‘老虎’计划一经完成,我便立即命令从马耳他岛抽调‘旋风’式飞机给你。那些德国鬼子一旦丧失主动权,就远不是那样危险可怕了。我的心和你在一起。”

    执行“老虎”计划确实要冒很大风险,后来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回忆录》中丘吉尔说:“我并未低估第一海务大臣所冒的风险、我也知道海军部正为此捏着一把汗。这支运输船队包括五艘时速十五海里的船,在萨默维尔海军上将指挥的H舰队(“声威”号、“马来亚”号、“皇家方舟”号和“谢菲尔德”号)的护卫下于5月6日驶过直布罗陀。”幸运的是,尽管德军屡屡空袭,运输船队还是平安驶过最危险的突尼斯海峡,并最终驶抵亚历山大港卸货。不过也有五十辆巡逻坦克和五十辆步兵坦克是由其后的一支运输船队绕航好望角运到的,这支运输船队到7月15日才抵达苏伊士。

    “老虎”计划进行得很顺利,但很难说这批坦克究竟对扭转战局起到了多大的作用。因为尽管事前进行了准备,但坦克的起卸、装配以及使它们适合沙漠作战的工作,都受到严重的耽搁。更使人焦虑的是,许多步兵坦克运到后,尚不能马上投入战斗。

    在整个5月份,英国军队一直处在被动挨打的局面。坦克运抵后,韦维尔制订了名为“战斧”的反攻计划,并于6月15日提前执行。韦维尔集中了约2.5万人,主动向德、意法西斯军队发动了攻击。但是被挡住了。16日下午,德意军队又出动了强大的坦克部队从西面包抄过来。隆美尔的意图很明显是要围歼英国进攻的部队。这时英国第七装甲师及其支援部队,都出动去应付这一威胁。他们在西迫俄马附近与敌军交锋,但因寡不敌众而被迫撤回。因此,应由该师掩护的一个主要进攻侧翼就陷入了危险的境地。在这次历时两天的战斗中,虽说德军也损失了100辆坦克,死伤1000多人,但他们在各方面都占有明显的优势。这次的失败对韦维尔打击很大。在中东前线视察工作的艾登大臣说,“韦维尔一夜之间老了10年。”同时丘吉尔也开始考虑撤换韦维尔,他下令由克劳德·奥金莱克接替韦维尔。而希特勒为了奖赏隆美尔这一次胜利,把他提升为元帅。当时的隆美尔只有49岁。

    但是更换将领对英国军队帮助也并不大。1942年6月20日,在隆美尔的指挥下,德军以猛烈的火力攻入托卜鲁克,守军无路可逃,只得升起白旗。3万多名官兵投降成为俘虏,其中有10名将军。

    托卜鲁克失守时,首相丘吉尔正在美国访问。6月21日早晨,丘吉尔与罗斯福在书房会谈。正在这时,一封电报送到了罗斯福总统的手中,上面写着:“托卜鲁克投降,3万人被俘。”罗斯福默默地把电报递给丘吉尔,丘吉尔大惊,简直不敢相信这是真的,因为他曾经作过指示,无论如何也要保住托卜鲁克。然而事实就是如此,英国军队在北非遭遇了重大失败。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