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生活,曼女人-慢休闲不求扎堆人挤人,但求身心不离分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
    曼女人宣言

    舍得度假的女人很多,但享受休闲的女人很少。因为真正的休闲不是奔波,也不是扎堆凑热闹,不是和姐妹一起闲话家常,而是漫无目的、放空自己。休闲不必去远方,随时随地都可以。

    第1节你有多少次误解了休闲的真意

    时值暑期,朋友们纷纷休了年假,在朋友圈里竞相晒各种出游照片。有去江南的,有到海边的,有逛草原的,也有游塞北的,还有走出国门去往斯里兰卡、欧洲、南美的……

    我在家里一边悠闲地喝着茶欣赏朋友拍的美景,一边与他们通信互动,问度假时是不是幸福指数大增?可我听到最多的是抱怨。

    去斯里兰卡的姐妹说:世界那么大,不来斯里兰卡不知道人是怎么热死的。

    去西雅图的兄弟说:嗨,哪里都不如家里舒坦。时差还没倒过来,就该回国了;回去时差没倒过来,又要开始上班了!

    去内蒙古的小伙伴说:这里蔬菜吃得少,我这两天都上火了,嘴上起了好几个泡,丑死了。

    ……

    带薪年假,本该是大家休养生息的福利,结果一个个都为此累得苦不堪言。

    我还问过其他休假去旅行或参加聚会的人,这样专心出去玩是不是很Happy?他们反馈的几乎都是否定的答案。

    没年假的时候大家都抱怨,有年假了却过得苦哈哈,这就怪不得别人了。

    你累,是因为你找累。你休息不好,不是因为没有时间,而是因为你根本不晓得休闲的真谛。

    有数据调查显示,中国老百姓平均每日休闲时间6小时以上。这意味着,每个人平均每天可以有1/4的时间想干什么就干什么,想怎么休闲就怎么休闲。

    关于休闲,时间不是问题,心态和方式才是问题。那些“找累”的度假方式,真让人不敢恭维。在国外的休闲达人眼里,我们的休闲方式至少打了三道折扣。

    第一道折扣:假期休息很不清闲

    来自英国的乔治是一家在华英资公司的技术主管。他平时在北京的主要休闲活动,是骑着一辆“永久牌”老自行车逛北京城,尤其是逛胡同。

    乔治说,在欧洲,很多国家的生活节奏都很悠闲。有连续几天假期时,人们通常也以日常休闲为主,很少像中国老百姓这样突击外出、消费。很多餐馆、商店在周末和假期都关门休息,人们大多三五成群聚在一起喝喝咖啡。

    很多中国人却在休闲时把自己安排得很忙,休闲失去了原本的意义。

    据科学家分析,只要绿色在视野面积比例中占到25%,人的心理和视觉便能得到放松和休息。乔治建议,不妨走进大自然,呼吸新鲜空气,享受灿烂阳光。可以背一个简单的行囊徒步旅游,边走边看;或者成群结队去攀岩、野炊、垂钓、露营,既省钱省时,又有益身心。

    作为一名青少年活动的志愿者,乔治呼吁大家多关心青少年的休闲生活。如何合理运用闲暇时间,帮助青少年养成正确的休闲态度及习惯,提升他们的生活能力,塑造健康积极的个性,乃是当务之急。

    第二道折扣:攀比成风不重品质

    31岁的奥利弗是德国麦肯锡顾问公司的高级顾问。由于工作的关系,他每年有一个多月在中国度过。虽然时间不算长,但提起中国老百姓的休闲方式,他如数家珍,唱卡拉OK、请客吃饭、打牌等都很常见。

    不过,在他看来,很多人的休闲理念趋向“休得越贵族感觉越好,闲得越流行越快乐”,特别是一些经济实力还不强的年轻人,往往不顾自己的实际情况及兴趣爱好,盲目跟风。今天流行打高尔夫球,节衣缩食半个月也要约朋友去打上几杆;明天流行蹦极,就算有恐高症,也要争着去出一回风头。

    最让奥利弗不理解的是打牌和打麻将,茶馆、公园、街头、家中,甚至在午休的公司里,打牌和打麻将的人到处都是。牌有胜负之分,被有的人用来进行赌博,少则三五元、一两包香烟,多则一掷千金。很多牌局是在朋友或亲戚之间进行的,还容易伤感情。

    奥利弗认为,中国有很多高雅的休闲方式,如琴棋书画、观花养鱼等,如果人们能多选择静态的休闲,会给平日紧张繁忙的生活多一方缓解的空间,多一片静思的天地。

    第三道折扣:注重吃喝缺乏锻炼

    法国人贝拉在杭州一家中法合资企业担任业务总监,对杭州的印象很不错。在中国,她最喜欢的休闲活动是清晨或晚间在西子湖畔慢跑。

    贝拉觉得,很多中国人的休闲方式太注重吃喝。在节假日,和朋友的聚会成了大吃大喝的代名词,每家的餐桌上都堆满了肉、蛋、鸡、鸭、鱼等食物。亲朋好友间还要频频敬酒、斗酒,为了使对方多喝酒,敬酒者搜肠刮肚找出种种必须喝酒的理由,被敬酒者若无法反驳,就得认命。酒席上迟到的人,通常也要被罚酒三杯。这样,聚餐的闲聊少了,喝酒变成主题,减少了感情的深入交流。

    她还观察到,很多人一放假便没日没夜地打牌、上网聊天、看电视等。一到星期一,医院里吃坏肚子、玩坏身子的病人格外多,医生为这种病情发明了一个很贴切的名词——“假日综合征”。

    贝拉说,欧洲人平时很重视运动,运动也是欧洲年轻人最主要的休闲活动。人们觉得,年轻时应该投资健康,树立“终身锻炼”的观念,不能无节制地透支身体。特别是上班族,生活、工作的压力都很大,可以通过锻炼舒缓紧张情绪,否则到年老时,就不得不“花钱买健康”了。

    你平时的休闲方式是怎样的?打了几道折扣?当大伙撒丫子到世界各地出游时,我选择的休闲方式是把稿件工作处理完,然后回到老家微山湖畔,赏荷乘凉。

    炎热夏日的早晨,换一身透气的棉麻便服,戴上草帽,迎着微风,坐三轮车穿过阡陌纵横的稻田,抵达湖边渡口,心情就像天气一样美美的。看到我神采飞扬的样子,摆渡的大哥大姐们窃窃私语:这人肯定是来放松心情的。

    他们悄悄地说,我偷偷地乐。他们说得既对,又不对。是的,我是来放松的;不过,我一直很放松,到这里更放松。我是来休闲,把时间“浪费”在荷塘芦苇荡里的。

    我坐着冲锋舟,飞驰在微山湖的湖面上,在荷香和芦苇丛中穿行,感觉无比清爽!

    那一刻,我再次思考:休闲到底是什么?不就是让身体和灵魂放轻松吗?让平日里劳碌的感官歇息,让紧张的神经松弛,让浮躁的心态沉淀下来。只要能达到这个目的就够了,至于形式如何、方式如何,都是可以因人而异、随心所欲的。

    第2节休了却根本闲不下来,这是一种病

    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我们都变成了“城市猎人”,时刻等待着“猎物”的出现,期盼它最好大一点,再大一点,更大一点……因为总想有不寻常的收获,虚荣心不受控制地被点燃,因此被忙碌折磨得心乱如麻。

    我们仿佛已经形成了惯性思维,一定要把平静的空气搅得沸沸扬扬才有意思,一定要把安宁的生活塞得满满当当才觉得丰实。

    有些风风火火、气急败坏、牢骚满腹的女人,就像古代那些被困在深宅大院里闲得发慌的媳妇、妯娌,唯恐太平无事,想尽办法东打探、西挑拨,想要生出风波,让自己感觉活着还有事可做,求得心理平衡。

    她们不曾想过,生活中应该保留一些平静琐碎的时光,像浊水上的悠悠浮萍,点点青绿,让凝滞的水泽散发出清丽。

    琐碎时光,如字句中的逗号,让人生之书抑扬顿挫,不会沉闷。

    我们从小就接受了这样的规则:无所事事是不道德的。因此,我们无法体会闲暇度日或做点琐碎小事的美感。不做“正经事”使我们有罪恶感。

    我想很多人都有类似的经验:不想做什么事,不想被人打扰,可真正闲下来,又无法坦然面对那份宁静,只能扭开电视,让声光影画占据自己麻木的感官。你不想看,也不想关。

    “有声音总比没声音好。”一些单身或丈夫、孩子不在家的女性朋友这样解释回家随手开电视的行为。怕没声音,又害怕太牵扯自己真实情绪的声音。老公吆喝、老婆吵、孩子哭闹,都是会淹没美好人生的噪音。

    怕七情六欲横流,却又不能控制七情六欲。

    平时在人群中滔滔谈论世界要闻、人生大计、工作宏图,某个没有应酬加班、早早回家的夜里,却不知该如何面对一室清幽;某个阳光灿烂、慵懒舒适的周日上午,却不知该如何享受一人时光。就像我的那位女同学,平时被老公、孩子烦得不可开交,他们离开两天,她的生命又像被掏空了,只剩煎熬。

    这也是我曾经面临的困境。心远志大,却为琐碎生活一筹莫展。

    我曾经是一个工作狂。诊断工作狂的方法,就看他是否害怕周末和假期,是否在下班时有“不知所之”的彷徨,是否在任务完成后产生“无所事事”的恐慌。

    不仅单身一族有这种苦恼,许多成了家的人,也患上了“周末恐惧症候群”和“下班忧郁症”。

    在很长一段时间里,我都没有觉察自己得了这种“病”。我认真工作,从不以加班为苦;即使回到家中,也兢兢业业坐在电脑桌前写稿子。我会用忙碌的工作让自己忘记情绪上的打击,借口“我很忙”婉拒“鸿门宴”式的饭局,以“没有时间啊,对不起,改天吧”推延结果必定会使我不悦的应酬。为什么我不敢直接拒绝?因为只有“忙”才能给我扎实的理由说“不”!

    我曾用忙碌掩盖自己身上存在的各种症结。这就像一个怀疑自己得了糖尿病的人,在走进医疗化验室时,还企图把自来水换进检验杯,害怕知道真实的结果——这个例子,是一位医生朋友告诉我的真人实事。

    “忙忙忙,忙是为了自己的理想还是不让别人失望?”有首歌唱出了很多城市人的心声。我再追加一句:忙忙忙,忙是为了遮掩痛苦的真相还是不让自己发慌?

    我们接受了多年教育,学会了许多技能,却从来没有人告诉过我们不做任何事时该怎么独处。有些人活了几十年也从未真正独处过哪怕5分钟——独自看电视、看电影、打游戏、浏览资料或读书打发时间不算,因为做这些事时,我们的心多半也是匆忙的,不过想找些事消磨时间、填补空虚而已,并没有享受琐碎的闲暇时光。

    后来,我看到叔本华的一句话:“能够自得其乐,感觉到外物皆备于我,并可以说出这样的话:我的拥有就在我自身——这是构成幸福的最重要的内容。”如醍醐灌顶般醒悟了。这么多年,我如此努力,却不知自己究竟是谁;我匆忙生活,从未享受过咖啡的滋味;我走路只想尽快到达目的地,对行走的过程麻木不觉。我不停地追逐,总觉得自己拥有的太少,却不知拥有自己是最珍贵的。

    我开始试着让自己慢下来、停下来,发现独处的奥秘。一旦放下功利心,卸下“盔甲”,还原一颗“初心”时,蓦然发现,独处和谈恋爱一样,是一件无比享受的事。喝一杯咖啡是享受,看一本好书是享受,观察蚂蚁上树是享受,聆听知了唱歌是享受,无事可做也是享受——生活本身就是享受,生命中的琐碎时光就是享受,怎么都是享受。

    当发觉自己“一个人时依然会微笑”,我才领会到活着本身就是如此美妙的礼物,才坚信不会独处是美好人生的瑕疵和败笔,闲下来就抓狂更是活着最大的悲哀。

    如果说,学会独处自安是人生的必修课,我可以骄傲地确定,我已经毕业了。也许正是因为有了这点自信,才有这本书的诞生。

    第3节你的累,是心累,七招教会你心不累的活法

    当“节后综合征”这个词横空出世时,上帝应该是很受伤的,他会摇头哀叹:现代人可真矫情。他们上班累,下班也累;工作日累,节假日更累。这是要闹哪样呢?

    为什么会出现无论上班还是休息都累死累活的情形呢?因为现代人的累,是心累,而不是生理的累。人生有三累,一是身体累,二是脑力累,三是心累。三累之中,身体累最容易处理,休息一下很快就能恢复,哪怕累极了,睡一觉也能缓过劲来。脑力累也不太严重,停止思考让大脑放松,歇一歇就好。心累,是最大的累,心的疲劳累积是复杂的、非线性的,造成亚健康的心理状态。据调查,90%以上的中年人都处于这种状态,他们站着累,坐着累,躺着也累;上班累,不上班也累。心累是一种说不出滋味的累,怎么都歇不过来,很难恢复往日轻松悠闲的快活。就像心病难医一样,心累是不好消解的。

    为什么现代人会心累?一半是因为压力,一半是因为关系。在过去生活条件不怎么好的时候,人们吃饱了,喝足了,有房住,有书读,就很满足。可是在物质生活丰富的今天,人们追求更多精神的享受,如情爱、尊严、成功、舒适等,所以产生了更大的应激压力。同时,由于社会人口增多、环境污染恶化、社会竞争激烈残酷、人际关系复杂、知识更新速度加快、获取信息过多过滥等现代问题的出现,人们要考虑的事情超过了自身的承受能力,想不心累都难。

    长期处于心累的状态,容易让青年出现精神上的问题,性格孤僻、郁闷、精神异常等;中年人则表现为器官损害,出现脑出血、心肌梗死等病症。心累还可能跟贫血、糖尿病、类风湿、甲状腺疾病等健康问题有关。

    当今社会,越来越多的人受“心累”折磨,因此,我们要经常审视内心,调适行为,使心理保持在健康的状态。借用时下流行的说法,心太累、太臃肿了,也应该“减减肥”,我给出的“处方”如下:

    第一,运用想象。训练自己通过想象放下累的感觉,如闭上眼睛,想象“蓝天白云下,我坐在平坦的绿茵草地上”、“我舒适地泡在浴缸里,听着优美的轻音乐”,在短时间内放松、休息,让精神得到小憩,你会觉得安详、宁静、平和,累的感觉慢慢消失,精力得到恢复。

    第二,想哭就哭。哭能让人把不愉快的情感发泄出来,缓解压力,让心不再累。心理学家曾给一些成年人测量血压,然后按正常血压和高血压编成两组,分别询问他们是否哭泣过。结果87%血压正常的人说他们偶尔会哭泣,而高血压患者大多数回答说从不流泪。这告诉我们,一直压抑自己会使心中的累越埋越深,释放出来才有益身心健康。该哭的时候就要大胆哭出来,不好意思当众哭,可以躲在家里哭;在家里不好意思哭,可以躲在厕所里哭;在厕所里不好意思哭,就去找一部催泪感人的电影看看借机会哭。

    第三,正确评估自己。人总会有不足或弱点,不管现在你取得了多少成功,都要明白,人生中必会有失败。要善于正确地评估自己的能力,不要预期过高,认为自己无所不能,否则遇到一点挫折,情绪就可能一落千丈。要学会拥抱不完美的自己。反之,也不要过分看低自己,自信地面对人生。不必一味和别人攀比,也没必要过分在意别人的掌声、称赞与关注。

    第四,借助运动。心累的人可在家设一个消气小空间,在这片空间中,四面墙和地板铺上海绵,可以安全地在里面摸爬滚打,做运动解压。还可借助大喊大叫、扭毛巾、打枕头、捶沙发等发泄情绪,或练习一种运动量颇大的“减压消气操”。

    第五,跟未来对话。心累时可做做“白日梦”,设想一下自己未来的生活,比如家庭、健康、工作等状况,重新认识自己的价值,了解自己想做什么、想要什么,以此引导自己的行为。心累的人要时刻相信自己完全可以主导快乐、健康的自我。

    第六,学会婉言拒绝。交际事务多,又爱面子,为一些不必要的应酬奔波,人累心更累。所以,现代人要学会拒绝,向自己的面子挑战,向自己的自卑、懦弱和虚伪开刀,把自己变得真实、自信和勇敢。这样其实不仅不会伤到别人的面子,还会让自己轻松自在。我有个大学老师就是这样子。张老师比我们大不了几岁,是好多学生的良师益友。去年有个大学女同学从外地来京,我们同学聚会,她特别想见一见张老师。因为我和老师平时关系很好,饭局又是我做东,于是我信心满满地力邀张老师来参加。没想到,老师果断地拒绝了我,说周末已经有了安排,要陪孩子去奥森公园。虽然当时心里有点不愉快,但事后我很赞赏她的做法。张老师能把工作、生活、孩子教育等诸多问题都安排好,和善于拒绝有关。当然,她也不是冷漠无情之人,聚餐时她专门打来电话,和大家都通了话,并真诚地给每个人建议和祝福。

    第七,知足才能常乐。对知识的追求永不满足,使自己的生活更加充实和美好;对物质生活享受的许多方面,则应知足常乐。看看这五彩缤纷的世界,消费永远没有上限,如果太爱攀比物质,心理会失去平衡。与自己的过去对比,你就会发现进步和幸福,感到满足。

    如果改变生活方式两周后仍觉得自己很累,状况没有改善,就需要借助外力治疗了,建议找心理医生疏导一下。

    第4节放下目的性,即刻享受轻松

    这又要说一说我的微山湖赏荷之旅。

    我在湖边花40块钱雇了一只小木舟,撑船的老人身子骨硬朗,神采奕奕,那种健康矍铄的精气神,也值得点赞。

    因为我心情好,又不在价钱上计较,老人也心情大好,小木舟撑得很起劲。老人家一鼓作气,划着小船把带我到了荷花深处。我不采花朵,不摘莲蓬,也不掐荷叶,只是静静地欣赏,内心满是喜悦。老人有点意外,和我攀谈起来。他说:“你从城里来,怎么不摘几个莲蓬呢?我载过的其他人总是嫌我不带他们到莲蓬多的地方去,为这事找茬。”

    老人很朴实,自顾自地说着古镇往事和游客的琐事。我有一搭没一搭地附和着,心思全在荷花上。

    虽然正值三伏天35℃的高温,我却一点也不觉得热,还把墨镜和草帽摘了一会儿,仰起脸沐浴阳光,心情洒脱得像微风,吹起一串欢快的音符。

    而那些为了摘莲蓬而来的游客,和我的感受完全不同。我一直不解,为什么人们喜欢砍价,不知道是被坑怕了,还是怕便宜了别人。他们先和船家杀价,锱铢必较,还没上船就浮躁得满身大汗。上船后,又要担忧船家不把他们带到丰饶的地方去,唯恐采到的莲蓬不够多、不够饱满。有些人光采莲蓬还不满足,摘了很多正在盛开的荷花。他们大概是觉得,好不容易来这儿一趟,能多摘一点是一点,千万不能赔了。

    我玩的是心情,而他们关注的是“收成”。我不抱什么目的,来过就是“朝圣”;他们却有明确的目的,一定要摘够值40块钱的莲蓬才尽兴。莲蓬或许摘够了,他们却丧失了兴致,最后在“热死了热死了,这天真不该出来”的抱怨声中离去。而我,张开双臂,仰天呢喃:“夏天真美好,到大自然中呼吸真好。”这种感觉,让我觉得无比幸福。

    凡事,一旦抱了功利的目的,就让人心累,就不好玩了。

    我有位朋友,泡得一手好茶。我建议她开间茶室,好好运营,她却淡淡地回说:“如果那样,我泡的茶可能就不好喝了。不被生计影响,这样平平淡淡就很好。”

    我这位朋友所言极是。加入了功利心,茶的滋味就变了。

    吃饭也一样。参加一个饭局,若纯属朋友欢聚,自然吃得开心愉快;若是想着通过这次饭局托人办事,步子都迈得不轻松。

    我“盘珠子”也是同样的道理。我玩各种佛珠出奇的好,朋友们都称我“小神手”,问我为何珠子“盘”得这么棒,我回答:“因为真心喜欢。”他们开玩笑地建议我做代盘珠子的生意时,我说:“带了目的,盘起珠子来就累了。”确实是这样。有一次,我很热心地主动帮一个朋友“盘珠子”,因为想给人家尽快“盘”好,最后反而“盘”得并不理想。

    目的性太强,不仅不好玩,也不利于成功。我见过很多高明的销售员,他们都善于隐藏自己的目的,选择从情感入手,以诚信和耐心打动客户,而不是用功利心搞定客户。

    喋喋不休的兜售,千言万语的说服,是很让人厌烦的。

    某天我去逛商场,等朋友的时候被一位足疗中心的销售人员注意到。她前来搭讪,说她们店有个八折体验套餐,肩颈部按摩加足疗一共70块钱。

    我想,反正闲着也是闲着,做一次理疗也挺好。而且看那女孩站在商场大厅招揽客户挺不容易,我动了慈悲心,也想给年轻人一个机会。

    刚开始做按摩时,我的身体感觉非常好。长期伏案工作对我的肩颈造成损伤,按摩之后酸酸麻麻的,舒服了许多。那家店环境不错,技师的手法不轻不重,力道刚好,我几乎就要决定办一张会员卡,长期到这里按摩,让自己每周放松、舒服一次。

    然而,念头还没落地,让我失望的剧情就上演了:技师开始向我推销他们的产品,先是说了一大堆我身体不好的事实,然后罗列了数条他们的服务优势,接着向我介绍起不同价位和期限的会员卡来。

    因为把注意力全放在向我推销上面了,技师的按摩手艺直线下滑,只剩应付公事的敷衍潦草。

    尽管她说了很多,我还是果断拒绝了推销。我以为她会就此罢休,没料到她马上请来了按摩店的主管。当主管发现说动不了我,又搬出了他们的经理。

    最后,场面变成了三个人用推销“围攻”我一个。虽然他们嘴上一口一个“您”尊称我,但那种咄咄逼人的目的性和强迫性让我窒息,我猛地坐起身,放下100块钱,拿起包逃之夭夭。

    出门我就碰到了朋友,跟她聊起我的经历。我们俩不禁感叹:几十年过去了,为什么咱们大中华美容业的推销手法没有任何进步?依然是打着折扣或免费的招牌,强迫顾客“束手就范”,只要被拉进店里,不办会员卡就甭想被“放出来”。这样的方式真是太恶劣了。

    其实,如果他们不那么着急说服,我这单生意反而就成了。我花钱享受服务,她们也赢得了客户。人心都是肉长的,每个人都懂得趋利避害,做出对自己有利的选择。如果你的目的性太强,只会暴露你的恶俗或底气不足,很容易招人反感。

    所以,无论你的身份、地位、工种如何,要想轻松地活着,首先得放下目的性。

    有这样一个故事:

    有一个旅行者,他决定用3年时间,徒步走遍全国的各个城市。这天,旅行者满头大汗地敲开一家房门,请求屋主给他一杯水喝。屋主给他倒了一杯水,旅行者一仰头,一口气把水灌了下去。屋主问:“喝出水的味道了吗?”旅行者反问:“水怎么会有味道呢?”屋主又给他倒了一杯水,要他坐下来,慢慢喝。这一回,旅行者尝出了水的甜味。

    “喝第一杯水时,你没有喝出水的味道,因为你喝水纯是为了解渴,目的性太强。”屋主说,“做任何事都是这样,目的性太强,就会失去做事的味道。你总是行色匆匆地赶往下一个目的地,又如何能看清沿途的风景、体会到旅行的妙处呢?”

    人生就是一场旅行,放下目的性,才能随时随地领略不同的美景。

    如果你还在读书,把学习当成自己这个阶段该做的事,只求提高知识和素养,别把考试当成比赛竞争,学习就有乐趣多了。

    如果你正当青年,把恋爱当作甜蜜的事,而不是想着把男人留住、制服,爱情就轻松多了,也不会患得患失。

    假如你已做母亲,把生育当成自然的生命繁衍,而不把孩子当作完成自己未了梦想、满足自己虚荣心的工具,养育就成了快乐的事。

    假如你是一位老人,不要让“养儿防老”这样的风俗变本加厉,两代人的关系就会和谐很多。我见过很多对子女有意见的老人,他们认为子女应该像小时候被父母哺育那样,用极致的耐心和细心来奉养自己,有一点不到位就心生嗔怨。这些人的思维模式是这样的:当年我生你养你,就是为了老有所依,老有所养。你不按我想的那样做,就是没良心。

    太强的目的性,只能带来怨恨,永远不会让你觉得满意。所以,无论我们做什么事,和什么人打交道,一定要放下目的性,顿时就会轻松。

    第5节人在心在,就事论事,就不累了

    人活着最美好的状态是什么?是心灵和身体同时都在。身心分离异处,必定痛苦。

    和我一样常年离家在外的人大概都有这样的体验,客居异乡,总有剪不断的乡愁萦绕,而真正回到老家,却又难以适应。这是因为,我们习惯了常住地的环境、节奏、生活方式,真正回到长大的地方,反而心里觉得不舒适了。那段时间,我们的心经常飞回自己熟悉的小窝,而身体却留在故乡,身心异地。先是心里感到别扭,过不了几天,身体也会产生问题,比如上火、感冒之类的小毛病发作。中医讲“心是神明之君”,心属火,心不定,心里别扭,火就会着起来,身体抱恙。

    你们看,身和心是联系着的,所以修身、休闲,先要修心,道理就在这里。

    即便是平时,很多人也协调不好身心同在的关系。他们身回到家里,心还在公司。身在A事上,心在B事上。身在处理A事的某个基本阶段,心却焦急地跑到千万里之外。这都会导致心累、焦虑,事情也做不好。

    人在心在,人在哪里,心就在哪里。这个道理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需要放下,需要控制自己行为,只想眼前的事,顺应事情的进展而不是赶着事情走。一个人要想身心步调一致,可以从下面几个方面着手调适。

    第一,既来之,则安之。

    《新华成语词典》对这句话的解释是:本指招徕远人,并加以安抚。后用以指已经来了,就应该安下心来。

    疾病也好,倒霉事也罢,既然找上门来,推也推不掉,与其在心理上排斥它,不如坦然接受,从而积极面对、安心解决。忧心忡忡,唉声叹气,愁眉苦脸,怨天尤人……这些都改变不了任何事实。最好的处理办法,大概就是“既来之,则安之”了。

    当你真正接受了事实和现状,事情往往会朝好的方面转换,因为世事无常,天地间一切皆有转机。你的心意,就是转机的开始。

    第二,入乡随俗。

    这对女性的生活很有指导意义。比如,每当逢年过节,不少女性朋友都不愿意回婆家或娘家,因为在那里生活不习惯,觉得心累。这是因为你没有“入乡”,没有融入当地的环境,没有感受到亲如一家的情感,所以心里很别扭。如果豁达开来,不那么“端着”,不再固执维持某种形象,从衣着打扮到语言方式都适应当地的风俗习惯,或至少做到不排斥不针对,渐渐地就能如鱼得水了。

    第三,活在当下。

    这是一句佛语,直接解释字面意思,很难揭示其本质内涵,借用一个故事来说明吧。《传灯录》中讲:

    会元和尚师徒二人赶路,到一条河边,看见一女子待渡,无船无桥,老和尚二话没说就背女子渡过河去。回到寺庙,小和尚忍不住问老和尚:“出家人禁近女色,师父为何要背那女子?”老和尚正色道:“我早就放下了那女子,你怎么还背着?”?

    活在当下,就是要放下负担,快乐地生活在此时此刻。活在当下意味着无忧无悔。对未来发生什么不做无谓的想象与担心,所以无忧;对过去已发生的事也不做无谓的追究与计较,所以无悔。人能无忧无悔地活在当下,喜悦而不为一切由心所生的东西所束缚,就是修道得成者的一种写照。

    第四,凡事不想太多。

    我接触过很多做事罗里吧嗦的人,他们总是习惯性地想太多,事情还没做就担心这担心那,做了又担心没做好,还顾虑别人会怎么想、怎么评价,把一件事情分解成过多个环节,浪费了许多无用功。即使事情做完了,也没什么成就感,心情很少觉得愉悦。

    我经常跟这些人讲,事情就是事情,在开始之前,你只需要想三件事:从正面想一下有哪些益处,从反面想一下有哪些害处,然后再对比分析这二者。利大于弊就做,弊大于利就不做,就这么简单。另外,在做的过程中,一定要专注,不要胡思乱想,别把思绪延伸想到四面八方,否则,还没开始行动,心就被塞得实实的,不累才怪。到最后,事情反倒可能因为瞻前顾后而做得不好,引起连锁的心理失衡。

    第五,完成单一任务。

    单一型任务与复合型任务不同,它是一次只做一件事。当你在做这件任务的时候,避开一切干扰,摆脱一切不相干的小事,比如查看邮件、微信及其他习以为常的事情。坚持只做一个任务,直到完成它。这样,任务本身不会给你带来任何压力,反而会增强你的信心。

    第6节不要等到“忙完”再休闲,因为你永远忙不完

    今年夏天,我有两个遗憾。

    一个是大学同宿舍的女生聚会没有做成。

    本来,宿舍“老大”把张罗聚会的任务交给了我,我答应得也很痛快,说:“等我交上这部稿子,再和众亲们联络。”

    结果,交上稿子后,老妈打电话来说想我,我回老家了。

    从老家回来以后,我又去体检。体检结果有点异常,我吓得魂不守舍去复查,又二十天过去了。

    接着,家里来了一批到北京旅游的客人,搞得我烦躁忙碌,就这样半个月过去了。

    反正,按下葫芦浮起瓢,一事未平一事又起。马上都要到国庆节了,我们的聚会还没开始张罗!

    另一个遗憾是没有实现草原之行。

    去年冬天,我和一位要好的邻居就相约今夏去草原旅行,尤其是《狼图腾》上映时,我们看完电影达成一致,计划去乌拉盖草原,拥抱那块绿地的柔美与多情。

    结果,7月份的时候,我们在等她家闺女中考。

    中考结束以后等分数公布。

    分数出来以后等学校录取结果。

    录取结果出来以后,小姑娘又上了新东方的高中辅导班。

    就这样一等二等,等着等着,乌拉盖草原的草都枯黄了,风也凉了,我们心仪的风景不再,想去也不能去了。

    这两件事把我点醒:岁月蹉跎,心心念念想做的事,今后绝不再等。

    很多人都和我一样,总是强迫自己等——

    等我忙完这件事,再和朋友聚会。

    等我做好这个工作,再好好休息。

    等我攒够了钱,再买一架钢琴。

    等我有闲情逸致了,再专心学插花。

    终有一天你会知道,你这样是一直在欺骗自己。因为,很快你就会发现,手头上的事情一件接一件,永远没有只享清闲的时候。不是这事,就是那事。不是东家的事,就是西家的事。

    现在,谈到旅游,很多人会说:等我有钱、有闲了,一定走遍世界。

    谈及创业,很多人说:等我有了资金,有了创意,积累了客户,找好项目,找到合适的店面,我一定自己当老板,好好大干一场。

    亲爱的,生活不像做菜,非得等所有材料都准备好了才能下锅。生活不会留给人太多考虑和准备的时间,机遇也不会常常青睐你,休闲更是如此!不要等到一切条件都具备了才让自己休闲放松,因为永远没有所有条件都具备的时候。

    我的朋友圆圆打电话告诉我,她把去夏威夷的机票订好了,往返双程,不可退票,不可改签。

    我担心地问她:“你的签证搞定了吗?路线定了吗?火车票呢?酒店呢?旅伴呢?”

    她没心没肺地回答:“不知道,八字还没一撇呢。”

    这倒是符合她的风格。圆圆在大学时就“扒火车”去过烟台、青岛。当时我们约好大家一起去看海,可是三个人节衣缩食好几个月旅费也没攒够。圆圆毫不犹豫地舍弃了我们,只身赶夜车出发,三天后牛哄哄地回来了。她把一堆海边风景照往课桌上一扔,甭提有多神气。

    毕业后,她是靠着这种虎虎生风、无惧无畏的极简旅游安排法,走遍了中国的所有省份,还去了北美和欧洲玩。

    圆圆说,她第一次作这样的决定是在高中。当时,她暗恋的男生为了别的女生酗酒抽烟,她看在眼里,气在心里,毅然请了两天病假,出校门直奔火车站。本来她打算到北京看天安门的,但是票卖完了。她临时起意,想着去上海看看黄浦江,吼两嗓子《上海滩》也好,于是买了一张去上海的车票。

    她到达上海的时候是早上7点,天灰蒙蒙的,空气湿漉漉的,很有电视剧里的感觉,她瞬间被治愈了。从此,她爱上了这种“头脑一发热”的旅行安排──准备那么充分干吗,给自己留点惊喜的空间多好啊。

    经过多年的锻炼,圆圆现在绝对是全球通的女汉子。忆往昔,她感叹道:“一开始,我觉得有这种想法和冲动是因为我太年轻,不够成熟,所以喜欢打无准备之仗。但是,在和黑车司机、坑爹导游、小偷扒手们斗智斗勇、贴身肉搏之后,我发现自己已经变成了一个勇士,只要给我一包炸药,我就敢去炸碉堡!如果我总是畏首畏尾,做好成为烈士的心理准备才敢出门旅游,大概最后也和你们这帮胆小的家伙一样,整天闷在家里了。”

    总结自己多年的壮游人生,圆圆十分得意!

    这样的勇气,这样的旅历,确实值得引以为豪。

    又到年底了,这一年,在懵懂忙碌间,一晃眼就要过去。

    你的工作经验够成熟了吗?旅行费用攒够了吗?结婚条件具备了吗?

    大概差距还不小吧。但时间的手一直在背后推着你走呢。就算是只菜鸟,也要开始学着去捕虫了。

    人生可以像吃饭,但不能像做菜。我们可以给自己订立一个“大目标”,就像早上醒来时,对自己说“中午想吃鱼香肉丝”。至于是自己做,去朋友家蹭饭,还是花钱上饭店,则要视天时、地利、人和而定。

    生活不会留给人过多考虑和准备的时间,你需要与时俱进,顺势而为,该抓住的机遇要紧紧抓住,该处理的困难要积极应对。如果太过理想化、太过执迷,优柔寡断,犹豫不决,就会失去机遇,甚至反受其乱。

    朱德庸在漫画《准备》里说:

    “我还没准备好出生就出生了;

    我还没准备好上学就上学了;

    我还没准备好毕业就毕业了;

    我还没准备好上班就上班了;

    我还没准备好恋爱就恋爱了;

    我还没准备好结婚就结婚了;

    我还没准备好做爸爸就做爸爸了;

    我还没准备好老就已经老了。”

    你没有准备好,但生活不可能像做菜一样,等你从容备齐所有作料。等你全部准备好时,时空早已变化,昨天的河流不是今天的河流,昨天的黄山也不是今天的黄山。在世界飞速变化的今天,你从杂志图片上看到一处迷人古迹,可能下个月它就被拆迁了。

    想到了什么,就马上去做吧,不管够不够资格。

    宁愿为做过的事后悔,也不要为来不及做的事遗憾。

    第7节天黑请关灯,尝试别开生面的黑夜旅行

    在人们的印象中,停电是一件非常讨厌的事情。有电,能看电视,能上网,能在电脑上写文章,能通信聊天,能玩游戏,能听音乐……可是一旦停电,黑黢黢的伸手不见五指,而且什么都做不了,太痛苦了。

    不过,停电以后,刹那间让人懊恼,但如果你积极调整,行动起来,气氛也会变得轻松而浪漫。如今,电给我们带来的不仅是方便,还有许多丰富多彩的功能,所以,有电总是使我们很忙。可是如果停电了,我们就有时间做另外一些事了。最主要的是,我们可以借这难得的机会找回藏在角落被忽略的幸福,比如,一顿久违的烛光晚餐,一段美妙浪漫的爱情表白,等等。这样的时间隐藏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之外,而黑夜给了我们黑色的眼睛,在黑暗中发现意外的喜悦。

    有个晚上,我住的居民楼突然停电了,一切靠电源带动的声色响动都停了下来,还原了夜晚本来的面目:黑漆漆的天空非常宁静,空气也特别清润怡人。我有点无聊,就去对门邻居家借蜡烛。

    我以为邻居也和我一样狼狈,因为对门住着一位单身妈妈,她带着一个5岁的女儿。这样漆黑的夜,她们娘俩应该很凄惨吧。

    推开邻居家虚掩的门,我看到的却是温馨可爱的一幕。

    餐桌上放着复古烛台,摇曳的烛光照在母女的脸上,让她们看起来亲切、柔和。没有了电视、电脑的介入和干扰,女儿在妈妈的怀里撒娇。

    见我进门,小女孩从妈妈怀里跳下来,拉着我的手,要我和她们一起做游戏。我欣然同意了。

    游戏的规则很简单。在一张两开的报纸上剪出两个圆圈,分别套在参加游戏的两个人的脖子上,这样,两个人就被一张报纸近距离连在一起。当“指挥”一声令下,两个人分别用技巧使对方的圆圈撕裂,谁脖子上的报纸先脱落,谁就输了。在这场游戏中,我和小女孩的妈妈当游戏人,小女孩当指挥,我们在烛光下兴致勃勃地玩耍、欢笑,生活中一切的烦恼和疲累都随着放松的开怀大笑消失得无影无踪。这场别开生面的游戏,让我重拾自娱的欣悦和欢畅……

    我们太过依赖电脑、电视等现代文明手给休闲埋单,习惯用“拿来主义”放松身心或寻求快乐,沉迷地守在电脑或电视机前面,让别人导演出来的游戏填补自己的精神所需。结束了一天的工作之后又开始忙娱乐,我们的身心得不到彻底的休整。一晚下来,整个人比刚下班时更加疲惫,要么因看电视太久眼涩,要么因在电脑前坐太久肩颈酸痛,各自为政的娱乐方式也让家人之间的交谈和沟通变得越来越少。

    停电夜里参与的小游戏让我发觉,我们其实可以通过自导自演的家庭游戏获得欢乐。停电的夜晚,一家人从电视、电脑的控制中解脱出来,在温馨的烛光下尽情嬉戏,浸透着融融亲情和单纯快意的氛围令人满足。这样既有利于家庭成员相亲相爱,又有利于身心的彻底放松。偶遇停电,充分利用烛光的魅力放松身心,是技巧;人为让“电”适时停一会儿,全家在一起自导自演家庭游戏,则是营造良好家庭氛围的智慧了。

    其实停电的时候,我们可做的事情有很多。

    比如,可以借着烛光来一次DIY,我有个朋友就利用停电的时间自己做了一支拖把,体会了动手创造的快乐。

    又或者,可以整理旧物,比如学生时代的影集,平时总是懒得动手,抽不出时间做这种没有效益却十分浩大的工程,因为在整理的过程中,总会情不自禁去回味那时的人,那时的心,那时的景……在烛光的映衬下,翻开一张张旧照片,仿佛徜徉在过去的美妙时光里,空气也变得温馨起来,被遗忘的往事,像珍宝一样被一一捡起,心也因此变得丰盈而昂扬,因为看到自己曾经那么奋发活泼……

    除此之外,还可以怀旧忆往昔。没有电视看,没有电脑上网,蜡烛照明使活动空间变得狭小,一家人或躺或坐在沙发上,除了说话,没有别的事情可做。在烛光里,聊着聊着,就会牵出久年未提的故事,让人怀想起从前;一些平日羞于表露的感情,在氤氲的暖光中,不知不觉地流淌、倾泻。

    用手影模拟动物的游戏成了小朋友们的最佳娱乐,玩具静静躺在黑暗的角落里,不去打扰此刻的温馨。这是平时不会有的景致,也是让孩子们乐此不疲的童趣。

    你还可以就着烛光看看书,或者什么也不做,在摇曳的烛光中静默着,目光和肌肤染上一种平日所没有的温情和光彩。广告里鼓吹的烛光晚宴的情调花样也不过如此吧。昏暗的烛光使人情绪舒缓,面目自然,更放松自己。

    停电了,寂静中我们只听得到自己的声音,这何尝不是回归自然。既然在烛光中的感觉如此美好,何必只等停电偶然来光顾呢?不妨主动一点,把电源关掉。你可以什么都想,也可以什么都不想,让心慢下来,享受这舒适的氛围,就够了。

    第8节喧闹的都市,每个角落都是“禅房”

    在大城市里游走多时,经过熙熙攘攘的人群、霓虹闪烁的街道,常听到有人抱怨繁华都市的喧闹、推杯换盏的浮躁。我却不以为然:若你心静,这与你何干?

    境由心造,事在人为。自己的心地好、心情好,在任何环境都是好的。地藏菩萨心地好,居住在地狱也是福地。更何况,事在人为,你永远都有得选择。同样是朋友小聚,你可以拉上她们去生意火爆的餐厅心急地等位,有了位子还要焦虑地催菜;你也可以去附近的咖啡馆吃点简餐或者素食,听着爵士乐,和友人有一搭没一搭地说说心里话。

    两年前,我接到两个工作邀请,一个在中关村,一个在雍和宫。

    做出选择之前,我分别细致考察了一下。中关村那份工作是网站编辑,薪资高,但环境不好,大厦像火柴盒,工作间像格子铺。同仁们案头上的绿萝都耷拉着叶子,说明室内阳光通风都不佳,氧气供应不足,人待在这样的地方想必也不会有朝气。至于办公楼外的环境,在地球人都知道的“中关村时间”,随便一个小路口都能堵1小时!

    我对这份工作的环境没有好感,尽管工资很高,也毫不犹豫地拒绝了。

    雍和宫附近的工作职位是杂志社编辑,工作内容是我喜欢的,待遇一般,但大小环境都很宜人。雍和宫、护城河、绿化带、五道营胡同、地坛公园、街心花园,这花木扶疏、人杰地灵的地方让我心旷神怡。单位内部环境也让人有精气神,一层,南北通透,空间很宽敞。有环境如斯,工资少点就少点吧,而且钱的多少是根据自我需求判定的。

    入职之后,我天天走在“北京最美上班路”。一年中,那条路有2/3的时间花红柳绿,旁边护城河绿化道上总是飘着动听的古琴曲。即便是草木凋零的冬日也不乏美景,落雪的时候,护城河和宫殿顶上白白一层,庄严肃穆又诗情画意,只需张开双臂,就可以想象自己是宫廷戏的主角。在那里工作的两年日子,对我来说如同度假。因为环境怡人,我又胜任职位,我每天上班的时间工作只占用1/3,其余时间,我要么在欣赏风景,要么在安闲地喝茶。

    如果是“胡同控”,可以在单位周边逛一逛。五道营胡同名气虽不如南锣鼓巷大,但更有老北京原汁原味的风貌。

    若有朋自远方来,问我有时间吗?

    我的回答一直是“有”。

    上午,他们可以自己逛逛雍和宫。

    中午,我们约好在金鼎轩吃饭,饭后同游地坛公园。

    下午,我安排他们到附近的国子监和孔庙参观,自己准时上班。

    5点下了班,我们再碰面一起畅游五道营胡同,云水禅心地吃一顿素食,然后去品茶。若想文艺点,就去五道营胡同里的小茶馆;若想专业点,就去隐匿在雍和家园里的观和汇——如果你特别爱茶,这家的味道绝对不会让你失望,一定会和我一样深深地爱上这里。

    你看,多么完美的一天行程!

    我用这种方式接待过很多亲友,他们都羡慕我的生活。这其实多么简单而平凡啊,取决于你的心态和行为方式而已。所谓的禅修,其实也是一种心灵的选择。同样的境遇,你可以焦躁不安、鸡飞狗跳,也可以四平八稳、诗情画意。

    正因为有了这样的生活体验,我才主张“禅修不必远行”。若能静下心来,培养对日常生活的美感,用善于发现美的眼睛仔细打量你生活的城市,随处都可以诗意地栖居。

    我知道,在北京的四九城里,每个区都有几个像样的古玩花鸟市场。周末的时候,去淘一串喜欢的宝贝,或者买点花材拿回家种在土中或插在瓶里,当晚入眠时,嘴角一定是上扬的。北京很多茶馆在周末都会举办例行茶会,尺水兴波,你可以在一盏茶汤里洗心,好喝好玩又不贵。

    我知道,在杭州,每到周末,有一群身着改良旗袍的江南女子,找一处水榭铺设茶席,就着自己亲手烘焙的精美茶点,一边享受当下情趣,一边细说美丽往事。杭州的中国茶叶博物馆每月都有隆重的茶事活动,在工作人员的指导下,一对兄妹盘腿坐下,焚香礼、行茶礼,从身着汉服的“古人”手中接过一缕茗香,品味古典茶道带来的宁静和悠远。下满觉陇路上的“尔雅小筑”里,蒲团上总是端坐着参加读书会分享心得的女人,她们年龄不同,但一样知性、风情。

    我知道,在上海,著名的陆家嘴中心绿地上有一场又一场慢活动。老上海韵味十足的爵士乐的伴奏下,画着精致妆容、身着各式精致礼服的女士在舞伴的陪同下翩翩起舞,一旁围观的叔叔阿姨也情不自禁地加入队伍。她们觉得这样度周末很愉快,这样做很“海派”。在古筝曲流淌的氛围中,青年白领或围聚在一起亲手制作无纺布艺,或用各类桌游、棋牌游戏建起沟通的桥梁,或在公益集市的牌子下卖力宣传,轻松而热闹。参与活动的单身人士还能现场领取便笺,写上自己的信息并张贴在“缘分墙”上,和在场的其他人更进一步了解彼此,寻觅一段金玉良缘。

    这几年,我常在各种社交媒体上看到消息,认识的某某某又休年假或辞职,去某知名禅修班修心去了。此类的举动,我总觉得过于形式主义。“小隐在山林,大隐于市朝。”那些所谓的隐士看破红尘、隐居于山林,只是形式上的“隐”而已;拥有了物我两忘的心境,反而能在最世俗的市朝中排除嘈杂的干扰,自得其乐。因此,隐居于市朝才是真正心灵升华后的选择。我们修禅心,不必非得亲近神山、庙堂、高僧。“禅”存在于我们生活中的点点滴滴,因为它的本意是教人开解的方法,一是从形式上,一是从心智上。当一个人的思想时时处于自由自在的状态中,他也就了解了禅的本意。“一朝风月,万古长空。”禅,离我们并不遥远,它就在我们眼前。所以,身居闹市,依旧可以凭一颗云水禅心诗意地栖居。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