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苗子·特长生-舞蹈特长:跳出孩子的人生梦想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
    --从小开发孩子的舞蹈特长

    孩子的舞蹈天赋,对发展动作能力,塑造身体的灵敏与柔韧,提升和强化审美观都非常有益。培养孩子的舞蹈特长,能使孩子在艺术美的熏陶中性格更加开朗活泼,能促进身体健康协调的发育,父母对此绝不可疏忽。

    特长生精彩案例舞动理想的女孩--周天骥周天骥,出生在北京通州区的一个残疾人家庭,她家是通州区民政局认定的下岗残疾人低保户。父亲右臂先天性不发育,不足左臂的三分之一;母亲右脚轻残。

    离开了父母的亲昵,周天骥背上书包,走进了小学。与小伙伴们一起读书,一起唱歌,与学友们一起写作业,一起做游戏。然而。两年后,父母所在的残疾人低压电器厂倒闭了,父母亲离开了惟一支撑全家生活的福利厂。幼小的周天骥目睹着父母的叹息和无奈。

    生活中的困境是信心的再生之地。只要是鹰,就不担心蓝天上的云和风;只要是种子,就将在泥土中扎下深深的根。周天骥暗暗下定决心:好好学习,做一名好学生,长大了撑起这个家,为祖国做贡献。从此,在学校里,她严格要求自己,热爱班集体,主动和同学们一起完成学校布置的各项任务以及社区的各项公益活动。

    她刻苦学习,有一股子探求的钻劲,成绩单上写满了“优”字。她尊敬师长,孝敬父母,是全班同学学习的榜样。

    二年级第一学期的一天,班主任在班里宣布周天骥参加学校舞蹈班,高兴的她放学跑回家一头扑在妈妈的怀抱里:“妈妈,我参加学校舞蹈班了。”妈妈一头雾水,当她知道女儿成了舞蹈班学员后,心疼地说:“学舞蹈,可苦了。”周天骥歪着头向母亲表示:我不怕,我一定要做最棒的。从此,周天骥在刻苦学习书本知识的同时,全部心思放在学习舞蹈上。在辅导班上,周天骥随着指导老师的要领模仿、练习。伸手、扭腰、舞动,她是那么刻苦认真,总是第一个得到指导老师的赞扬。

    一个月后,指导老师提出:肢体语言是表现舞蹈主题的重要途径,保持肢体的柔韧性单靠一周一次的辅导是不够的,需要同学们自己定计划每天坚持做训练。周天骥记在心里,按照老师的要求,作出了自己的训练计划。周天骥的家离街心公园不足百米,那里有碧绿的草坪、婀娜的杨柳和贴满诗文的长廊,是人们业余休闲、体育锻炼的好去处。每天晚饭后,周天骥写完作业,自觉地去公园弯腰、劈叉、拿大顶训练1小时。每个动作做10次,她仍不满足,又给自己加了训练的砝码,每项动作练20次,并邀了她的5个小舞伴一起训练。她给小伙伴们做示范、当指导,连续3天超负荷的训练终于使她支撑不住了,她一屁股坐在草地上,呼吸顿时急促起来,她招呼小伙伴们休息一会,1分钟、2分钟、10分钟过去了,她再也站不起来。两个小伙伴忙蹲下去,用手架起劳累的周天骥,一步一步向家走去。母亲看着疲惫的女儿,嗔怪地说:“你不要命了!”

    周天骥经过刻苦的锻炼,舞蹈特长得到了充分发展。

    2004年在母亲节来临之际,学校里的小伙伴们仨一群俩一伙地议论着节日里送给母亲什么礼物。周天骥一言不发,她没有钱为妈妈买上一束鲜艳的康乃馨,更不具备购置漂亮饰物的能力,她要让母亲过一个被女儿尊敬的节日。一个念头油然而生……母亲节那天傍晚,一家人吃完饭,像往常一样,她帮助收拾餐具。不一会儿,一切收拾停当,她把妈妈请到木椅上,亲切地说:“妈妈,今天是母亲节,女儿没有给您买什么礼物,但给您准备了一份独舞晚会,祝您节日快乐。”十几平方米的客厅兼卧室成了她表演的舞台。没有伴奏,没有伴舞没有舞衣,只有周天骥那优美的舞姿,新疆舞、藏族舞、哈萨克族舞……母亲笑了,陪着的爸爸鼓起了掌。而后,母亲紧紧地把周天骥搂在怀里,幸福的泪珠滚滚而下。

    争气的周天骥,学舞蹈的小姑娘,品学兼优,健康成长。在北京市通州区民政局组织的助残爱心日的宣传活动上,她献上了优美的舞蹈;在北京市通州区交通局组织的道路交通安全日宣传的集会上,她献上了优美的舞蹈;在北京市通州区街道居委会组织的春节限燃宣传活动中,她献上了优美的舞蹈……1.舞蹈可以有效促进孩子身心发育舞蹈,是人类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种表达情感的活动。婴儿在刚出世时就全身乱动,稍大以后更是喜欢又蹦又跳,这都是一些不成熟的舞蹈动作,反映了儿童具有强烈的舞蹈欲望。有关心理学家认为:动作是一切知识的源泉。

    舞蹈其实是一种身体的造型艺术,它以连续的人体动作和有节奏、有组织地变换身体姿态来表现艺术形象。它和民间音乐有密切的联系,通过音乐的节奏配合,把人的动作变成艺术形象。开发孩子的舞蹈特长有以下几个作用:

    (1)有利于促进身体健康匀称地发育

    少年儿童的身体尚在成长发育中,开发孩子的舞蹈特长,有利于孩子在练习舞蹈的过程中逐步端正体型,促进骨骼成长,肌肉健美,增强身体的免疫能力,从而促进身体健康匀称的发育。

    (2)有利于孩子养成乐观开朗、活泼的性格

    舞蹈是人们为了表达内心的情感而产生的。舞姿和舞步借助情感的动力而流动变化。在舞蹈中人体扮演的花鸟虫鱼等自然界的万物,都充满着丰富的情感,舞蹈在表现这种情感时,在潜移默化中使孩子养成了活泼的性格。

    (3)有利于培养勇敢和集体主义精神

    在群体舞蹈中,孩子只有通过共同努力才能使舞蹈场面多姿多彩,创造出美的氛围。在群体舞蹈的排练中,有利于构建美的人际关系,这样不仅能加深孩子间的相互了解,还可以培养孩子们的集体荣誉感和责任感。舞蹈使孩子避免了独来独往、不合群、孤傲冷漠性格的形成和发展,使孩子之间能共同面对困难、互相帮助、互相学习。

    例如,为了练好参加春节晚会的一个舞蹈节目,参加集体排练的孩子首先会在一起提出各种建议,集体商量。然后有的同学租借舞衣,有的同学租借舞鞋,有的同学提供音乐设备,有的同学开始拟舞蹈动作,有的同学构思舞蹈的场面变化……大家在一个愉快的集体中勤奋努力,共同创造出美的事物。

    (4)有利于提高孩子的自信心舞蹈可以成为孩子的特长,成为孩子独特的优势资本,从而加强孩子的人生信心。

    丁静是一个漂亮的小女孩。她性格文静、内向,学习成绩中等,在学校不爱说话,也不爱与同学关系密切。在学校的各种文艺活动中,她总是躲在一边,暗暗地羡慕那些能歌善舞的同学,心里总产生一种莫名的自卑,总感觉自己比不上别人。有一次,舞蹈老师在无意中发现丁静一个人在草坪里做反腰动作,觉得她的姿势很优美。老师鼓励丁静参加了学校的舞蹈团,并郑重地对她说:“你的舞姿一定很美。”经过一段时间的舞蹈培训后,丁静终于走出了自卑的泥沼,对生活充满了信心。她优美的舞姿常常出现在学校的舞台上,而她也变得更美丽了。

    可见,培养孩子的舞蹈特长,也能提升孩子的人生自信。

    2.及早发现孩子的舞蹈天赋孩子在某方面的天赋,大多在幼年时候就表现出来。美国杰出的女舞蹈家邓肯出生在海边,看到大海的波浪,她就想到手足的起伏,就有跳跃的冲动,于是她就开始跳着自创的舞步。

    儿童的舞蹈天赋在不同的年龄段有不同的表现,父母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要注意观察。

    (1)幼儿具有舞蹈天赋的体现幼儿舞蹈天赋主要体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①在很早的时候就能动、爬和走。

    ②能够控制物品,并进行堆砌和建造。

    ③喜欢抚摸、滚动和玩球。

    ④一遍遍地做相同的事。

    ⑤动作协调能力好。身体灵活,反应敏捷。

    ⑥善于模仿各种身体动作及面部表情。

    (2)少儿具有舞蹈天赋的体现少儿的舞蹈天赋主要体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①喜欢参加各种体育比赛,并学习新的运动技能,准确领会运动技巧。

    ②手巧,擅长各种小制作。

    ③动手能力强,能熟练使用各种器械,使用各种工具得心应手。

    ④喜欢亲历冒险,把自己置身于挑战性的环境中。

    ⑤喜欢参加运动队活动。

    ⑥不停地练习一种特别的运动技能。

    如果孩子身上有这些表现,那么他在身体感觉能力方面较有天赋,而这正是成为舞蹈家必需的一种天赋。

    3.发展孩子的动作能力

    舞蹈艺术培养的根本宗旨在于发展孩子的动作能力,而不是成人化舞蹈的专门训练。对孩子舞蹈艺术的基础培养要从儿童本能动作入手,放开动作,发展动作,引导动作是其指导原则。

    在对孩子进行舞蹈特长培养时,要尊重孩子动作的愿望和能力,让孩子自由愉快地动作,提高动作协调性,引导孩子用动作舞蹈去发现,去表现生活中的某些东西,让人类天性具有的动作表现力得到淋漓尽致的发挥,在动作舞蹈艺术培养中提高孩子的美感与创造美感的能力。

    (1)让孩子踩着节奏快乐孩子舞蹈特长培养的起点和关键是让孩子学习踩节奏,“踩”点而舞。节奏训练可以在音乐伴奏、口令、儿歌下进行,舞蹈前可以先练习拍击乐曲的节奏。只有掌握了节奏的孩子,才能轻松自然,有表情地舞蹈。

    另外,父母可能会思考是否应该送孩子去舞蹈班学习的问题,我们认为有两个因素应予以考虑:

    ①孩子的兴趣和性格特征如果孩子天性好静,对美术绘画、手工制作等活动着迷,则不宜压抑孩子在这方面的发展。但如果孩子未表现出爱好趋向,而舞蹈特长又利于改变他(她)羞怯胆小的性格,又有一个较好的舞蹈老师,则可以送孩子去学习。

    ②舞蹈老师的辅导水平所谓好老师,不一定要是舞蹈家,但却一定要是个幼儿教育方面的行家;不一定要有很高的动作表演技巧,但却一定要懂得音乐对启发幼儿舞蹈的魅力;不一定要熟练众多曲目的表演,却一定要懂得不同音乐作品的不同表现力,懂得什么样的音乐伴奏适合幼儿舞蹈。

    (2)做好舞蹈动作设计家长指导孩子训练舞蹈,应做好舞蹈动作的设计。

    舞蹈动作设计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①脚的动作设计在舞蹈运动中,脚就像一个尽职的记时员。可以通过脚的走、跑、行进、跳跃等动作记录和把握节奏,它像以地面为键盘一样,出色地完成乐曲演奏。因此,脚的动作在舞蹈表演中至关重要。

    可以利用孩子好动的特点,选择不同节奏的乐曲,设法鼓励他随乐曲速度的变化而运用各种走步和跑步,并试着用足跟、足尖、足内侧、足外侧踏步或慢移动,体会不同的感觉。

    为增加动作的变化,可由基本的走步和跑步过渡到跳步、跑跳步、滑步、跑马步等,并且将脚的动作与腿的动作结合,如前踢腿、侧踢腿、后抬腿时运用自然和谐的脚的姿势。

    这些练习都可以在简单的音乐伴奏下重复进行,孩子很喜欢这种游戏,可以玩很长时间不厌倦。

    但是,家长要注意,不要让孩子用脚踏所有的节奏,简单明快的节奏用脚表现即可,踏更复杂、更准确的节奏应在学龄期进行,并且宜用其他方法来表现。

    ②手的动作设计手的动作更精细复杂,它能增强舞蹈动作的协调性和美感。

    最基本的手的动作是摇摆双手、拍手、舒展和合拢手掌,摩擦双手、手指的不同屈伸等。可以教孩子玩“你拍一,我拍一”的传统游戏,它简单易学,又富有趣味,多年来一直为儿童所喜欢。

    还可以利用手指的不同造型玩“影子游戏”,这也可以发展手的精细动作。另一种方法是,将十指分别取名或编号,如,“大拇哥”,“食老二”,“中老三”,“无名老四”,“H点点小哥”等,由家长叫一个名,要求孩子立刻有节奏地伸出相应手指。由此引申,还可以进行手指节奏游戏。

    利用手和手臂的结合,更是可以作出许多动作。手臂就像树枝,像鸟翼,使动作保持平衡。手臂呈直线弧线与手的姿势相结合,能作出许多优美的造型。听一段轻柔的《月光曲》,家长与孩子对面盘坐,引导他用手的动作表现如泻的月光,悄逝的流水,拂面的轻风……让孩子体会到手的动作的抒情性和精巧性。

    ③模仿性动作模仿性动作是幼儿舞蹈中用得较多的一类动作。运用孩子爱模仿的天性,抓住被模仿对象的鲜明特征,用夸张的动作表现出来,便是幼儿舞蹈中的模仿。

    从最常见最简单的小鸟、小兔跳到较复杂的小鸭走、小马跑、大象走等,都是易于被孩子接受,乐于被其学习的基本动作。

    另外,还有模仿其他人物的典型动作,如军人训练时的踏步,农民的锄地、挑担子,清洁工人扫地,司机开车、抡捶等;以及模仿某些情节,如小雨沙沙下,小河哗啦啦流等。这些模仿性动作形象生动,可以重复练习。孩子在做这些动作时,仿佛被模仿对象再现于眼前,多次重复而兴趣盎然。练习本身对他们就是很好的游戏,因此,在音乐或无音乐伴奏下,都可以教孩子学习此类动作。以后鼓励他自己观察模仿,随着音乐表达自然地做出类似动作,在稚拙可爱的模仿动作中可以表现孩子天真可爱的一面。

    父母家长不可功利目的过重,按照规范化机械化的方式去训练可能使得孩子丧失对舞蹈艺术的趣味与信心,而应顺其自然,因势利导,这样对于开发孩子的舞蹈特长才有效。

    4.让孩子掌握舞姿优美的要领

    要开发孩子的舞蹈特长,必须指导孩子掌握使舞姿优美的要领。舞姿优美的要领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身体要正、直想使舞姿美,首先要使你的身体会保持正、直,并会用正、直的身体去跳舞。没有正、直的身体,就不会有优美的舞姿。

    一个人往那儿一站,有经验的人就知道他会不会跳舞。如果连站都没个样子,怎么能使舞蹈有个“样子”呢?

    跳舞时最容易犯的毛病就是“塌腰撅屁股”,这说明他们还不善于控制自己的身体,或者说,他们的身体还处于生活中的自然状态。

    跳舞时首先应该把腰立起来,在立腰的同时把小肚子、小屁股都收起来。这样身体就能保持正直了。

    当然,身体正直的要求还不仅这些,它还包括把双肩打开,后背平直,感觉到往那儿一站身体好像长高了似的。

    能做到这些,身体就能克服自然状态,保持跳舞所需要的那种正直。

    所谓正直,并不是要使身体紧张,以致从面部肌肉到脖颈部都僵硬起来。用僵直的身体跳舞,不会带来美感。

    在跳舞的过程中,不论是站立、下蹲还是跳跃,身体都需要一种正直而自然的美。

    (2)手臂伸出长而圆

    当一个不善于跳舞的孩子把两只手臂向上举过头顶时,别的孩子往往讥笑他“像投降”.细看一下他的手臂,有两个毛病:一是手臂弯度太大,二是手臂位置过于往后。

    这个例子说明,在一般情况下,手臂要伸得长些才好看。另外,不管是在头上边,还是在身体旁边,手臂都在身体前边一点才好看。

    但手臂只有长,长得没有一点弯曲,像个棍儿,也不好看。手臂不能只有长,还要圆。从肩膀开始至臂肘、手腕、手指尖,都要保持一点弯曲、一点圆,但不能弯曲得过大,过大手臂就显得短了,臂肘、手腕也像要折了。

    怎样才能做到手臂长而圆呢?举例来说,两只手臂如果在身体前面或旁边手心相对端平,从肩膀开始至手指尖,应该一点点低下去,在肩头上滴水,可以使它沿着大臂、小臂一直顺着手指尖渐渐流下去。能够大体上达到这种要求,手臂也就显得长而圆了。如果不是这样,手臂弯曲得过大,滴水就流不到手指了,那样将会破坏手臂的美。

    除此之外,手指也要松弛、自然,不要因为故作姿态,而使手指僵直。

    舞姿的美主要表现在上身,而上身又主要表现在手臂上。如果孩子们的手臂理顺了,也就为他们带来了美感上的享受。

    (3)腿伸直要会绷脚

    常见有人跳舞时,把腿翘得很高,但膝盖是弯着的,脚是勾着的,这就显得很不美。

    腿的线条美与不美,不在于抬得高与不高,而在于有没有伸直。一个腿抬得很低的舞姿不见得就不好看。

    当然,也有使腿弯曲的舞姿。比如常见的一条腿直立、另一条腿向前或向后,小腿向上弯曲的舞姿,也是很美的。但这种弯曲是有控制、有意识使它这样弯的。敦煌舞蹈中的许多舞姿,不仅膝盖是弯的,脚也是勾的,但那是一种特殊韵味的弯,一种特殊需要的勾。

    会跳舞的人,有时也有那种弯腿或是勾脚的动作,不是因为跳舞的人不会伸直腿、不会绷起脚,而是彼时彼地需要他那样做。

    但孩子们跳舞时表现出来的,常常是不会伸直腿,不会绷脚。比如孩子们常做的“跑跳步”,一只脚踏地、一只脚抬起时的脚是勾着的,无论如何也不美。

    自由体操或是艺术体操,虽不具备更多艺术内容,但运动员那拱起的脚背,那腿部外开的、清晰的线条,能给人以美的享受。

    所以,一定要会伸直腿。这样学会绷脚,跳舞时不仅别人看着美,自己也会觉得舒服。

    (4)松弛膝盖才会“蹲”和“跳舞”

    没有蹲就没有跳。跳舞是如此,运动场上跳高也是如此,这本来是一种物理现象。

    人从地面跃起时的动作过程,有些像弓箭射出时的情景。只有先把弓弦向后拉弯,箭才能向前射出。跳跃的道理也是这样,只有先蹲下来,才能再跳起来。跳起前如果没有一个好的、正确的蹲,也不会有一个好的、正确的跳。

    有时见一个孩子咬牙切齿地费了好大劲,就是跳不起来,或是跳起来也很不好看。检查一下他的毛病,往往是由于全身哪儿都用力,惟独没有注意好好地蹲,或是蹲的时候姿态不正确。

    不会蹲的孩子,不能说他已经会跳舞了。

    不仅跳跃中需要会蹲,就是在动作的运动中或是静止的姿态中,也常常充满了蹲。比如一条腿在前、一条腿在后交叉踏地的“踏步”动作,如果两条腿的膝盖不是有一点弯曲,而是僵直地站立在那里,只能像个“搅拌机”,不会带来任何美感。

    这种膝盖的弯曲,也是一种广义上的蹲。只有使膝盖保持松弛,才能使身体运动起来。

    (5)全身整体配合

    舞蹈与体操不同的地方,就是舞蹈最讲究动作感觉的美。如一只手伸出去了,是高的,还是低的,手心是向上,还是向下,动作是柔和的,还是有力的;视线随着看到了什么地方,是柔情地看,还是坚毅地看等等。这些因素加在一起,就能使人感觉到孩子们是在看花,还是在采花;是在指什么,还是在向远处眺望什么。

    舞蹈中的任何一个局部动作,对于身体来讲都是一个整体。具体地讲,就是体现在手眼的配合上,上下身的随和上。

    没有舞蹈特长的孩子,往往不会手眼配合:一只手向旁边打开了,可他的眼睛还在看着前边;或是手向上举起了,可他的目光还在平视,看上去好像手不是长在他身上似的。所有的动作都像机器在机械地运转,哪儿还有动作的美感呢?

    在儿童登台表演的舞蹈中,不难见到这种简单完成动作的情况。如一边不停地跑跳步,一边不停地在头上摆动着手臂,眼睛却直视前方,就像是充了电的机器人。这样做,孩子们除了使劲记住不要跳错动作以外,大概不会有什么别的享受了。

    要注意对孩子们眼神的要求与训练,要引导他们从手眼配合上做起,去感受动作的美。

    动作感觉的美还表现在上下身的随和之中。如果手向左摆动,身体却向右倾斜,或是直立不动,上下身就显出了不和谐。如果一个右手在头上,左手在胸前的舞姿,不仅手是向左倾的,整个身体的感觉都是向左倾的,就会产生动作和谐的美。

    在跳舞中逐渐学会这种手、眼、身体相配合的方法,就会逐渐使舞姿优美起来。

    (6)唱着歌儿跳舞

    有人对芭蕾舞大师乌兰诺娃的最高评价是这么一句话:“身上充满了音乐。”可见,跳舞的最高境界,应该是使动作与音乐水乳交融。

    对要发展舞蹈特长的孩子来说,就是要求他们会听音乐,会合着音乐的节拍动作,并使身体合着音乐表达感情:要求他们能把音乐的快慢、强弱、大小、长短表现出来;要求他们理解音乐的内容,并通过动作,把对音乐的理解表达出来。比如,听一句音乐,这是表现小鸟飞,还是青蛙跳;是做游戏,还是采集标本;是高兴,还是在思索;是说话,还是在冥想,等等。

    只有当孩子的思考能进入音乐的天地,能展开有趣味的联想,舞蹈才能在他们脚底下变得活泼起来。这是对舞姿美的最高要求,也是最难达到的,但不是不能达到的。

    在儿童歌舞活动中,歌与舞常常是不可分的。唱歌不仅能帮助孩子理解音乐内容,还能帮助他们表达感情。借助歌词,孩子的喜怒哀乐会随着歌词内容自然而然地表现出来。

    5.适合孩子的舞蹈学习方法

    辅导孩子学舞的方法多种多样,下面介绍几种。

    (1)示范法

    示范法是指父母能准确、形象、富有表情地表演舞蹈作品,使孩子对所要学习的内容有一个完整清晰的印象。可以从头到尾完整示范,也可以分句分段或将基本动作、难点动作提取出来分节示范。示范时要伴随着语言讲解,面向孩子做镜面示范,即做相对动作,如孩子应伸左手,父母就要伸右手。此种方法可以激发孩子的学习愿望和热情。

    (2)助力法

    在舞蹈学习中,借助外力的帮助,使孩子通过触觉和肌肉的本体感觉直接领会动作要领,辨别空间与时间关系及对身体的影响,从而形成完整正确的概念。少年儿童的骨骼硬度小,肌肉柔韧松弛,力量小,自身的触觉、肌肉感觉不能正确把握,动作往往不到位。这样,就需借助父母或教师,使自己的动作到位,体会正确动作的肌肉感觉,从而形成正确的本体感觉。

    (3)分解组合法

    分解组合法是把舞蹈中重点和难点动作进行先分解再组合的一种辅导方法。如先教手的动作,再教脚的动作,然后手脚合起来做。也可把舞蹈分解成一段段或一个个动作,逐段、逐个动作地教,然后再组合起来完整串连。此方法可以帮助孩子顺利掌握重点和难点动作,克服学习障碍,建立学习信心。

    (4)观察模仿法

    对于舞蹈中一些难于分解的动作可以采用观察模仿法,即让孩子一边看一边仿效着做。父母示范时速度要放慢,动作要放大,以便于孩子观察模仿。此方法可以保持舞蹈动作的完整性,使孩子集中注意力,锻炼观察力和记忆力。

    (5)语言讲解和喊口令的方法

    语言讲解要生动形象,通俗易懂,如转腕这一动作,如果父母死板地按动作要求讲,第一拍手腕由外向里转,第二拍手腕由里向外反掌,孩子学做起来既无兴趣又很费力。但是如果父母这样告诉孩子:现在你手里抓住了树上的一个大苹果,你想把苹果摘下来,手腕必须转动拧一下。或者提示孩子想一想,拧灯泡是怎样动作的?转腕这一动作就像拧灯泡一样。在这样具体形象的语言讲解下,孩子必然是高高兴兴地很快学会了转腕这一动作。在学单一动作时,可先数数,喊口令,动作学会了再跟着音乐做。此种方法可以加快孩子对舞蹈动作的理解和掌握,提高学舞速度。

    (6)意境法

    意境法就是以日常生活中美的自然景物或生物的姿态、动态启发自己,从感性知识和已有经验联想到动作的方法要求,并创造一个想象中的美丽的境界进行学习的方法。如跳跃要像小鹿那样轻松活泼;学习小碎步时两臂张开像小鸡展开的翅膀,等等。少年儿童的思维特点是以形象思维为主的,凡是具体形象的东西,他们比较容易理解和记忆,因而进行不同的意境联想,可以使他们的动作形神兼备。

    (7)练习法

    练习法是指孩子亲自参加到舞蹈活动的实践中来,这是辅导孩子学舞的根本途径。父母可以督促帮助孩子采用多种形式进行练习,如单一动作练习、分句分段分角色地练习、自己照着镜子练、父母和孩子一起练等等。

    在练习中父母要及时纠正孩子的错误,不断提出新的要求,并且以表扬为主,鼓励孩子的学习勇气和信心。

    (8)游戏法

    游戏法是运用游戏的形式进行辅导的一种方法。舞蹈学习应让孩子感到是一种游戏活动,是一种娱乐,如学习鸭走的系列律动,父母就可扮演鸭妈妈,让孩子当鸭孩子,请小鸭子跟鸭妈妈学本领,还可以戴上头饰或穿上服装。此种方法可以引起孩子的学习兴趣,保持学习热情,提高学习效率。

    当然,需要强调的是,一般说来,只有有舞蹈特长的孩子,才有选择舞蹈及其与之相关职业的优势,宜向舞蹈家、健美运动员、花样游泳及滑冰运动员、体操运动员、时装模特等方面努力和发展。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