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苗子·特长生-提升观察力:洞察生活,去伪存真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
    观察力的强弱,直接影响到孩子多方面特长的发挥。父母通过有目的的、科学的训练方法,培养孩子有意识、专注的观察能力,会对提升他们各方面的特长有很大的帮助。孩子的观察力优于他人,其特长的形成与发挥也同样优于他人。

    特长生精彩案例观察力出众的小画家--朱焕傑广西梧州市藤县藤城中学的朱焕傑是品学兼优的好学生,在绘画方面更是成绩显著。自2002年起,他每年均有作品参加国内各级各类比赛,都获得好成绩。

    在学校,提起朱焕僳,老师、同学们都赞不绝口。他学习成绩名列前茅,更以出色的绘画才能名扬校内外。班级的学习园地、校园的板报及学校艺术展览室里,他的作品总是格外出众,让人赞叹不已。9岁那年,他的个人事迹《让梦想在美丽的天地里飞翔》在2002年11月15日的《少年美术报》第一版作过报道;2003年暑假期间,藤县电视台记者专门现场采访了这位“小画家”,并在“社会空间”

    专题节目播放,引起人们的关注。

    朱焕傑之所以取得如此成绩,离不开他几年来的勤学苦练。进幼儿园后,他就开始学习简笔画,在幼儿园里画过了,回到家还要画给妈妈看,经过反复练习,他所画的老虎、狮子、大象等都栩栩如生。读小学一年级后,他仍然对画画特别感兴趣,课余时间总爱临摹课本里的插图,同学们都说:真像!他父母意识到他有绘画的天赋,就让他参加美术兴趣班,利用双休日、假期到宇禄画室跟随黄老师学习绘画。

    刚去学习时,他年龄最小,但每次总是第一个来,最后一个回去。他是一个文静的学生,言语不多,但在绘画时遇到不懂的地方,他敢于请教老师,直到弄明白为止。黄老师每教一幅画、一种画法,他都要反复练习,在兴趣班里画了,回到家还要反复练,有时站在画桌前一画就是几个小时,有时蹲在地上画上一个多小时也丝毫不觉得累。为了完成一幅画,他经常忘了吃饭、睡觉。由于他勤奋好学,画技进步快,黄老师在此后四年里减免了他的学费,让家庭生活并不富裕的他能多买些绘画材料及绘画书刊。

    几年里,他在认真完成其他学习任务以外,利用课余时间掌握了多种绘画技法:水墨画、水彩画、水粉画、工笔画、素描、钢笔画等,尤以国画牡丹、葡萄最为出色。

    绘画者要想画出一幅有水平的佳作,都会深入大自然观察景物,在绘画时方能做到成竹在胸。为了画活螳螂,朱焕傑还专门捉过野外的螳螂回来放养在自家的阳台花草中,每天放学回家细心观察,有时捉些蝗虫来喂它;为了画鸟,父母特地陪他去梧州买回两只鹦鹉鸟、一只画眉鸟,来供他观察;为了画好牡丹,因本地没有牡丹,他就观察阳台上的月季花、玫瑰花,因它们与牡丹有相似之处;为了画好荷花,他就多次到了乡村的荷塘边;为了画好风景画,他跟随黄老师不辞辛劳,登上过高高的“神仙脚迹”,把美丽的西江河畔印在他的速写本上;为了画好山峰,他跑到了几公里外的乡村,与“石人岭”面对面。

    学画葡萄,而没能真正看一看葡萄的生长形态,是他遗憾的事。虽然街上常有葡萄卖,但都是从远方运来的。有一年暑假,他随父亲回乡下度假。路上,看到人家房屋前种了一棵葡萄,他像哥伦布发现新大陆一样,大喊一声:“葡萄,想你很久了!”话音未停,他就跳到了茂密的葡萄架下,仰起头,看着满架的藤、叶、果织成的绿荫,赞叹说:“真是百画不如一见啊!”

    这时,一条黄狗汪汪,叫着从屋边蹿出,他毫不知觉,直到惊动了屋里的主人出来,才赶走了狗。

    父亲向主人说明原因之后与主人拉家常,朱焕僳却全神贯注地观察着葡萄藤怎样攀爬、叶子的形状特征、果实的形态分布如何,直到把这些印到脑海里……这次对葡萄的观察,使他收获不小,以后画葡萄更得心应手了。你瞧,在他的客厅里挂有一幅葡萄图:

    藤画得粗壮有力,叶错落有致,果实让人垂涎三尺。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朱焕傑同学不懈的努力终于换来了累累硕果。他多次在国内各类各级绘画比赛中获奖:2002年获教育部主办的第七届全国中小学生绘画书法作品绘画一等奖。至今,每年均有作品获全国级比赛金奖或金杯奖。

    1.观察力是智力活动的源泉

    观察是利用各种器官如眼睛、耳朵、舌头、皮肤等对客观事物从多侧面、多角度进行的一种有意识、有计划的知觉活动,是直接地、具体地反映客观事物的能力。

    一个人观察的能力就是观察力。具体说来,观察力就是指人善于准确、全面、深入地感知事物特征的能力。它是中学生认识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人们对事物认识的程度、水平往往与这种能力的好坏有很大关系。人们常说的“独具慧眼”、“见微知著”、“一叶障目,不见泰山”等,讲的都是有关观察力的。

    观察力是智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智力的基础,也是思维的起点,是人们认识世界的主要途径之一。有位科学家曾强调指出:对智力来说,思维是核心,创造是目的,观察是入门。

    进化论的创始人达尔文说:“我既没有突出的理解力,也没有过人的机智,只是在观察那些稍纵即逝的事物并对其精细观察的能力上,我可能在众人之上。”我国伟大的文学家鲁迅在说到写作经验时也说:“第一须观察”.

    (1)观察力是智力活动的源泉

    人的智力活动是从观察开始的。一个人对周围事物“视而不见,听而不闻”,他的精神世界就很贫乏,智力活动就会成为无源之水。心理学的研究证明:“在缺少日常刺激,感觉起作用的机会很少的环境下生活的青少年,在认识的内容上苍白无力,而且注意力涣散,易受暗示,缺乏学习能力。”另一个实验表明:“仅仅遮断触觉刺激,也会使被试者智力迟钝,手指灵活性下降,感情冲动,并出现离奇古怪的思维。”既然缺乏一般的感知就会使智力活动受到如此明显的不良影响,那么,缺乏有目的、计划的观察,对智力活动的消极影响就更大了。

    (2)观察力是掌握知识、搞好学习的重要条件

    学数学,观察力差就容易出差错。要学好理、化、生物等自然科学,只有在自然条件下或在实验室中认真地观察各种具体事物和各种自然现象及其变化,才能认识它们的外部形态、各个组成部分以及它们的特点和特性。要学好政、史等社会科学,必须实地观察各种社会事物和各种现象,才能深刻了解各种人物的外貌特征和性格特点,了解各个阶段、阶层的外在特点和动态,了解各种社会现象的生动面貌及其相互关系。例如,在写作时,如果某学生的观察力较强,就可以抓住现实生活中的大量素材,感到有东西可写,对人物、景物、事物的描写就细微、深入、具体、生动;反之,在这方面能力较差的学生,就感到没啥可写,写不具体,或就事论事,空洞干巴。总之,要学好各门功课,都必须具有相当的观察能力。

    (3)观察力也是形成各种技能的必要条件

    对于形成劳动技能、绘画技能、写作技能、阅读技能和实验技能来说,观察力也是必要条件。任何技能的训练,受训练者都需要随时观察自己的动作是否符合标准要求,不断巩固正确的动作,纠正不正确的动作,从而形成相应的技能。

    (4)观察力是未来人才的重要素质之一

    青少年未来无论做什么工作都需要有较强的观察力,历史上许多有成就的人都以突出的观察力而著称于世。

    医学巨著《本草纲目》就是我国明代著名医学家、药物学家李时珍在总结前人成果的基础上不辞辛苦、深入实际、仔细而全面地进行观察的结果。

    生物学家、进化论创始人达尔文更是一位以观察精细而闻名的科学家。有一次他发现许多昆虫聚在一种特别的植物叶子里,而植物受到刺激后分泌出一种液体把昆虫消化掉。他仔细观察这奇妙的现象并经过16年的研究,写出了《论食虫植物》这一创世之作,在生物学上作出了又一杰出贡献。

    青少年为了将来能成为一个合格的人才,必须在平时的学习、生活中积极培养自己的观察力。科学家需要在实验室进行细心的观察;医生对病人的望、闻、问、切都是观察;警察破案需要细致观察;农民要观察庄稼;工人需要观察产品;教师需要观察学生;商人需要观察商品。总之,无论你将来干什么,都需要有较强的观察力。

    2.横看成岭侧成峰:观察方法训练

    青少年要培养和提高观察力,必须在平时多进行观察方法的训练,使自己观察有目的、有顺序,能够真正抓住事物的本质特征。

    对事物的观察一定要讲究方法,即明确观察的目的,能够有顺序地、多角度地、全面地观察事物,通过比较,把握不同的事物的本质特征。

    (1)顺序转换法

    观察要得法,首先就得学会有计划、有次序地按顺序查看,从不同角度、不同顺序上去观察同一事物或用同一顺序观察不同事物,从而把握观察对象的整体和实质。

    观察顺序,首先指的是被观察事物的不同空间顺序,如从上到下、从左到右、从东到西、从近及远等;观察顺序,还可以指被观察事物的不同结构组成部分的次序,如从头到尾、由表及里、从整体到部分再到整体。所以,观察同一事物,既可以依循其空间顺序,也可以从其不同的结构次序入手,获取的信息不同,认识事物的角度也不同。

    比如,观察一尾金鱼,从整体顺序来看,其叶菱形,分为上头、中躯、下尾三个部分,鳃以前是头部,肛门以后是尾部,而鳃和肛门之前便是躯干。从局部结构来看,以头为例,其前端有口,两侧有鼓起的眼袋和眼睛,眼的前面有两个鼻孔,两侧还各有一片鳃盖,鳃盖后缘掩住鳃孔,能开合,与口的运动互相一致配合,让水不停地由口流入,由鳃排出,尾翼长,肚子大,颜色鲜。经过这多种顺序的有步骤观察,就可以获得一个完整、清晰的观察印象。

    用不同顺序观察不同类事物,往往采用从整体到部分,再从部分到整体的顺序分析法。如观察街景、公园、山色等自然景象,多采用由近及远或由远及近的方位顺序法;而观察某一事件,则必须按照开头-中间-结果的时间发展顺序。

    (2)求同找异法

    求同找异法就是认真观察和研究观察对象,找出其同类事物之间的异同,并分析其间的关系,其意义在于提高观察者的观察分析、思考、概括、归纳能力。例如对蜜蜂进行观察,必须注意到蜜蜂那神奇的触角和善于舞蹈的多条脚。由此,引发出观察蚂蚁、蜗牛、蜘蛛、蜻蜓等动物的兴趣。在观察这些昆虫家族的秘密时,自会发现这些昆虫有的有触角,有的触角短而小,有的没有触角,有的昆虫有翅膀,有的有甲壳,有的没有。通过这种求同找异法,比较同类事物之间的异同,进一步观察、进一步比较的积极性就会自然产生。对事物的把握也会更准确、更真实。

    3.一目中的:观察准确性训练

    观察准确性是确保观察质量、提高观察力的重要内容和条件。围绕观察的完整性和有序性来展开训练,有助于提高观察的准确性。

    观察的准确性是保证正确地认识客观世界的关键。中学生必须有意识地加强观察准确性的训练。

    (1)中心单元法

    所谓“中心单元法”,即围绕某一观察对象或内容开展一系列观察活动,以求完整、准确地把握和理解事物的现象和本质。

    例如,观察种子发芽成苗的这一过程,围绕种子是怎样发芽的这一中心,设计出一系列的观察活动。比如,什么时间种子长出根?什么时候张开瓣?叶子什么时候长出?颜色怎么样?每天需浇多少次水?

    中心单元法贵在围绕“中心”坚持下去,否则无法获得对事物的完整印象和深入了解。

    (2)边缘视觉法

    一个观察力不够准确的人,常常是只见树木,不见森林。相反,观察力准确性较高的人,既能把握事物的整体,又能敏感地观察到事物的细节。这一能力需要观察者具有较广泛的视觉范围,又有较高的视觉敏感度,为此,可进行边缘视觉法训练。

    所谓“边缘视觉”,就是先保持固定的目光聚焦,凝视正前方,同时又用眼观望四周,但不是以头的扭动或转向而带动目光去看,而是用眼睛的余光。原来,在人的视敏度很高的中央视觉区外缘,还有一块很大的,相对来说尚未被充分利用的视觉区域,就叫做边缘视觉。而人的视网膜上只有一小部分处于敏感的中央区,其余则都在边缘视觉地带。因此,对边缘视觉的开发和训练,可以大大提高视觉的感受力范围和感受性程度,对视觉完整性和准确性训练大有帮助。

    边缘视觉非常具有开发价值,它能使观察者对自己感兴趣的事物特别敏感,而且也善于捕捉他人易忽视的细节或事物的某些特征。比如,从杂乱无章的复杂环境中选认出自己所找或选认的事物,靠的就是边缘视觉。一个边缘视觉良好、观察敏感度高,又对汽车有浓厚兴趣的人,能对身边一驰而过的汽车准确地说出车名、车型及车子的显著特征。

    在进行边缘视觉训练时,要注意既看清事物整体,又要把视觉敏感的中央区对准需要进行细致观察的部分,既要眼观六路、耳听八方,又要抓住关键和要害,一目中的。

    4.拨开乌云见青天:观察分析力训练有效的、真正的观察是观察与思考相结合,所以观察分析力、思考力训练是观察力提高的必经之路。

    说得更简明些,观察分析力包括在观察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作出分析、比较和判断的能力。

    (1)追踪法

    追踪法又可称为间断观察法,即在不同时间、不同条件下对同一事物进行间断的、反复的追踪观察,以了解事物的发展变化过程,掌握规律,而对类似情况作出准确分析和判断。比如,用一个月的时间观察月亮阴晴圆缺的情况。

    追踪法的成功实施要靠注意力的长期稳定来实现,而注意力所指向的并不仅仅是观察活动这一事件本身,而更多的是所观察对象变化发展的规律。

    因此,运用追踪法进行观察,不是囫囵吞枣,而是运用大脑,经过筛选、比较、分析,从而得出符合规律的客观认识。

    (2)破案法

    破案法就是从某一观察的现象、线索中的疑问之处入手,进行探索性的观察,分析找出问题的原因,发现解决问题的办法。

    有一个叫焦涤非的人,他念小学三年级时,一次其父带他到铁路边,平时很爱观察的焦涤非发现铁轨是一节一节连接在一起的,他想,为什么不用一根长长的铁轨却在连接处留下一道道缝子呢?

    于是他问父亲,其父答道:“因为钢铁会热胀冷缩,如果用一根长长的铁轨或接头处不留缝隙,那么铁轨在炎热的夏天就会膨胀变形,七拱八弯的,火车就会出轨。”焦涤非听后,仍疑惑难解。

    他的父亲只好说:“若不信,你可以自己测量测量。”在父母的支持和帮助下,他通过观察测量发现,温度在变化,铁轨接头的间隙也在变化。早晚与中午、春夏与秋冬都有变化,而且还有规律,气温每下降11摄氏度,间隙就增大1毫米。

    经过近一年的观察,他详细做了观察记录,同时还写出了铁轨热胀冷缩的观察报告,获得了全国征文比赛优秀奖。更重要的是,通过这一年的观测活动,他不仅促进了中学阶段的物理知识学习,而且对观察自然科学实验的兴趣大大增强了。

    在观察的过程中,必须对所观察的事物进行不断的分析、综合、比较,只有这样,才能把握观察对象的特点,并不断发展与提高自己的观察能力。

    (1)观察要边看边想

    高尔基有一次和两个作家到那不勒斯的一家饭店就餐。坐定之后,他建议来一次观察比赛。大家约定对新进来的一位顾客进行瞬间观察,然后分别说一说观察所得印象,看谁说得最准确、最细致。

    不一会儿,一位顾客推门而入。高尔基凝神注视了一下后,很快就掌握了他的主要特征:脸色苍白,身穿灰色衣服,一双手细长而且发红。作家安德列耶夫看得十分马虎,连衣服的颜色也说不对。

    而另一作家布宁却观察得十分准确、细致,不仅看到他身穿灰色衣服,而且看到他佩戴着一副带小花的领带;不仅看到他双手细长且发红,还看到他小指的指甲不正常。他还根据此人的举止,判断此人可能是个骗子。大家向饭店的主人一打听,竟不出布宁所料。

    为什么布宁观察得这么细、这么准,连高尔基也甚为佩服呢?就是因为他在凝神观察的过程中,始终伴随着积极的思维,对观察对象进行敏锐的分析、比较与判断。

    (2)观察者要做有心人,要带着问题去观察

    这样的观察,收获大、印象深。俗话说,事事留心皆学问。我们要留心身边的现象,特别是要用心去想,观察的目的性越明确,收获往往也越大。

    (3)观察要从不同的角度、以不同的方式进行

    法国昆虫学家法布尔通过这种观察发现,雄蛾是靠雌蛾发出的气味而找到它的踪迹的,这种气味就是昆虫的性信息。

    现在,科学家已经合成一些雌性昆虫的性信息素,利用这种信息素,可以诱杀雄虫;也可以用信息素“冒充”雌虫,使雄虫不再去找真正的雌虫,从而起到减少害虫的作用。由昆虫信息素引发出来的这一系列用途,归根到底源于法布尔不同于常人的敏锐观察。

    (4)观察时要着重把握观察对象的特点

    法国著名作家莫泊桑初学写作时,曾向前辈作家福楼拜请教。福楼拜并没有面授机宜、指点要津,而是给莫泊桑布置了两道观察练习题:“请你给我描述一下这位坐在商店门口的人,他的姿态,他整个身体的外貌;要用画家那样的手腕传达他全部的精神本质,使我们不至于把他和别的人混淆起来。”“还请你只用一句话就让我知道马车站有一匹马和它前前后后50匹是不一样的。”

    这种观察练习,就是要训练观察者把握观察对象特点的能力。它要求观察者在观察前就要有明确的、具体的观察目的,在观察中要随时对客观事物进行分析、综合、比较、判断,剔除那些浮泛的、皮毛的、一般的甚至虚假的表象,筛选出最能体现事物的精神本质的特点。只有经常进行这样的观察,才能使观察渐趋敏锐、精细、准确,提高自己认识、辨别、洞察客观事物的观察能力。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