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
慈恩寺碑位于沈阳市沈河区大南街慈恩寺院内,“文革”中有所损坏,现存于慈恩寺天王殿前。碑为清顺治二年立,500余字,记载了慈恩寺建寺的选址、命名和捐资重修经过。《奉天通志》卷259有录文。
沈阳慈恩寺碑
恭闻真我无相,必假有相以利生,法身无形,须藉有形以化物我。释迦圣主酬愿现身,从兜率而降梵宫,毕缘入灭,自拘斯而卧双林,又不忍此方之盲瞑,而导之觉路。□□ [7]经千余年,遂梦感于汉帝,指立教于兹土,所以迎绘像于月氏,建精舍于草堂,斯三宝所由起也。切思如来,所存者神,所过者化,杳乎莫测其端,巍乎难赞其妙。两足尊而世世宗仰,万德备而人人钦崇。或建刹于都邑之中,或创宇于名山之内。香烟奉事,其来久矣。但好善之念,智愚本有,皈佛之心,古今同然。肇自天聪二年(1628年),即于本京南关内选择圣地,后有雄都可倚,前有秀峰可观,左有清泉临流,右有通衢坦平。其中风景奇特,堪创梵刹一所,号寺曰慈恩。晨钟暮鼓,佛声浩浩。仗觉皇之威光,慈被四生而恩沾九有者也。将凡数年,殿宇颓坏,栋梁倾危,吾辈岂契然坐视而不为之修葺也哉!于顺治元年(1644年)发心各捐己资,复募众缘,重修正殿五间,两廊十间,山门、韦殿悉皆告成。至于庄严绘饰,金碧交辉,庙貌为之生色,景象焕然改观。俾百世之后睹遗规而如新,千载之下仍垂范以不磨。伏祈皇图永固,黎庶乐业,兴缘会首,同登菩提之果,见闻随喜,共树般若之因。□□一切有情,悉脱苦趣而归之乐土也。庶可满其愿海耳。谨叙为文,以志不朽云。
大清顺治乙酉岁(1645年)次孟秋望日吉旦立 释子慧清撰
佛日增辉碑
按:
沈阳慈恩寺大雄宝殿台基左侧的石碑,碑额:“佛日增辉”。此碑是1934年夏历五月望日慈恩寺住持修缘所立,“望日”是指月亮圆的那一天,即农历每月的十五日。正面碑文如下。
佛日增辉
佛性本具,凡圣不殊,业转迁流,圣凡回别。我佛以一大事因缘,出世说法四十九年,因心果地,澄澈本源,修德性德,罕穷喻譬,从此阎浮提中,放炯炯光明,而沉沦众生,亦得遵迈修途,拔苦与乐矣。虽弘经造论,方便门多,而持戒、忍辱、精进第一,盖戒急于乘,而律先于教也。我佛之所付属,学人之所修持,诸祖之所殚心,众生之所未若舍是戒律,其道莫由。沈阳为先朝旧京,新国奥区,人心素朴,道法时闻,僧众云集,寺观栉比,而数十年来,开坛说戒者,不过三四机缘,虽须俱□翕合,端赖先驱诚积,久则光辉道有,孚而感应。此慈恩寺说戒所由,接踵而起也。修缘大师,住寺六年,演教宏宗,早称上首,远承□□之绪,近接青老之踪,于甲戌春开坛说戒五十三日,功果圆成,得戒者安明等人,法施者青山上座,其弘益之志,可谓盛矣。我等学子,饮水思源,应如何雨泪,翘首精进,不退以无负此法会耶。□胪古德之系统,以及本寺之勃兴,伐石镌词,用垂不朽。
初步真和尚,故遵化人,法名沙霁,于曹洞为二十四代。师于三十七岁出家,□光绪中在北京万寿得德果和尚戒,旋居北京圆广寺,接庆然和尚法。光绪二十六年(1900年)来沈,居龙凤寺,与千山中会寺德安和尚□契,乃发心在奉创建丛林。适奎星楼僧录司深海壮其志,言于济仁师,竭力襄助,得城南厢慈恩寺旧址,仅破刹一间,其地已为高氏菜圃矣。爰出赀赎回,开诚布化,甚得邦人信仰,经营缔造,历数十年,始得粗其规模。师在寺潜修,惜字埋胔,清名藉甚。以民国十六年(1927年)二月十六日,未满所愿而圆寂,道俗追愍,共荐万寿寺青山和尚继其席,成就十方常住,续起《百丈清规》。而青老乃僧中之领袖,戒律精严,道契灵山,重于当代,开坛说戒,何止数十坛。欲以竟沙老之志,殷恳年余,精心物色,始于黑山大兴寺访得修缘和尚,知其发心勇猛,立志能坚,故以此重责付托之。其九月十九日升座,敷演戒律,海众欢忭,颇称一时殊胜。此可见绍隆佛种,自有心源,后之追维先德者,尚其睎仰前修,而奋然兴起也乎!
都监 济仁
崇文馆主任杨士琪 核对
编辑张世平 书丹
双发石铺经理何智仁 镌石
康德元年(1934年)夏历五月望日慈恩寺住持 修缘
碑文背面文字如下:
菩萨比丘尼新戒弟子
隆西 妙超 心豁 源彻 隆道 能觉 尊道 安静界莲 觉醒 界真 续普 宝胜 然波 尊孝 宝法仁贵 定航 因彻 安义 续量 常贤 广义 演钵大智 本来 本一 明海 定普 慧空 隆光 能忍觉圣 本性 本学 安普 安如 续钵 兴证 显诚定印 显慧 修广 定慧 定本 常真 能静 界禄安禅 修如 尊智 宝珠 昌利 香乾 昌林 尊祥果强 界范 德明 常玉 界如 定信 隆普 思禅满聚 常静 觉先 定□ 昌祥 界法 相卿 慧妙能忍 常修 界魁 仁量 隆起 仁德 能亮 满湛印恒 觉路 定修 维孝 觉真 沙真 定贤 心清显性 修静 隆一 觉明 安真 印莲 定如 安慈心慧 安森 恒超 演本 妙果 妙证 常智 定皈法戒 能振 慧通 定学 恒寂 安静 本□ 印德心广 安钵 修明 本智 昌慧 本慧 思泉 本如沙端 界真 永成 妙心 慧达 密因 修性 修义圆林 定霞 果真 常普 盖山 本德 能宏 因守觉圆 宝增 本通 常智 昌德 尊证 仁豁 普光同超 定慈 定渡 常达 心智 修本 妙寂 觉化昌如 觉性 昌虔 修全 能阐 本慈 大智 修悦常性 仁慧 界瑞 常明 续法 定如 元善 仁福仁德 仁慧 本豁 永亷 显义 续智 本瑞 界开安心 心智 本缘 仁修 圣明 妙禅 定接 沾法然来 照普 安坤 安亮 广真 广成 学智 安光常林 隆海 常广 修净 圣智 昌然 常德
五戒女居士
修芳 常乘 修宗 修慧 安静 心慈 显纯 常荣修庆 心净 心空 普真 印禅 印心 修普 修普修静 修存 修空 尊安 修梵 修仁 修闻 心妙王湛氏 白李氏 史尚氏 程纪氏 孙宜氏 哲佩德李杨氏 何卜氏 陈温氏 吴宝莲 薛致合 姚王氏韩王氏 韩张氏 张萧氏 常黄氏 朱贾氏 王关氏祝贺氏 吕杨氏 高马氏 何李氏 安佟氏 王吴氏心觉 思法 心通 常普 显为 心福 心照 无悦常智 修安 安洁 能真 定心 昌泰 隆兴 密真密慈 修果 常悟 安贤 心普 修吉 心光
陈庆藩 陈孙氏 赵张氏 梅郭氏 刘贵贤 田于氏田袁氏 张梁氏 赵刘氏 周周氏 房春如 刘义贤于史氏 云李氏 云童女 王胡氏 高苍氏 冯张氏许信女 高戴氏 张黎氏 王胡氏 李李氏 杜王氏昌法 仁囗 密囗 密囗 常囗 修囗 心囗 心囗心囗
孙囗囗 王囗果 囗囗普 囗囗太 囗隆兴 囗显纯黄心正 李心明 王常释 邢修起 陈刘氏 赵心海赵心悟
郭唐氏 关郑氏 葆梁氏 葆丁氏 黄马氏 邢赵氏于张氏 潘雅卿 李彩石 富密智 何常荣 王修如韩印禅 常安福 王密通 潘心妙 李心觉 于能信太史何密法 太史赵密贤 陈能冠 于心量
戒期发心诸善人
朱守臣 吴常讯 王云亭 常鹤仁 高万仓 李德海 赵启 黄超儒 王宝田 高俊 刘广义 刘成绪胡连富 王宝恒 黄梦汉 冯守太 朱志云 李澄 申和琴 吴世勋 杨树棠 宋宗宠 陈海楼 刘凤岐 李景盈 文雅珊
法轮常转碑
按:
沈阳慈恩寺大雄宝殿左侧的石碑,碑额:“法轮常转”。此碑也是1934年夏历五月望日慈恩寺住持修缘所立,碑文如下。
法轮常转
盖闻大教东兴,初无规定之所,待马祖始建丛林,百丈继树清规,十方僧众,赖有止宿,得以遵制。今值末法,竟有硕德老宿,不让先祖,专美于前者,亦大幸事也。奉天大南关慈恩寺,原系古刹,迨至清季,基址颓废,仅馀破庙一间,其地已为菜圃矣。时有步真老和尚,慨法运之陵夷,怅宗风之不振,托钵至此,目睹兴悲,发重修之志,愿创办丛林,冀以宣扬正法,俾佛法之光明常昭于东土也。虽竭毕生之力,经营数十年,方得以规模粗具,乃未竟其志,即西归安养。幸诸山长老,及护法居士等,恐步老前功之徒劳,视[实]为可惜,遂公举万寿寺退居方丈青山老和尚出任重责,可谓公选得人矣。青老戒律精明,重于当代,实为僧中之领袖,开坛说戒,何止数十坛,欲以竟步老之志,惟恐已有不□,精心物色,访得修缘和尚,知其发心勇猛,立志能坚,故以此重责付托之,又以济仁都监师副助之。修缘和尚接座后,虽庙无恒产,发心养众,不肯因艰难而退步,领众修行,始终不懈,至今八年有馀,道风日盛。又以佛法三无漏学,戒学为先,缁徒日众,非严净毗尼,不足以励清修,卒以愿里结成此龙天道场。然则此次戒场,以三大德之接踵奋起,始克成就,于今日亦不甚易矣。虽由佛菩萨之加被,亦□由三大德前后相继,精诚所感。所谓积之厚者,流自光□之久矣,发必大也。受戒诸师,遇此胜缘,诚非偶尔,得非魔生多劫之夙因乎。吾意诸公,今朝听戒坛之清诲,他年担荷佛门之家当,虽成就于今时,其远因不在于今时也。星原等目击慈恩寺戒场圆满,师师弟弟,为佛门放大光明于东亚,固深堪庆倖。况今后缁素,观兴而起者,又不知几何人也。则此次坛场所成就,□裨于东亚佛化,岂浅鲜哉。其间外护内功于事有功者,未克胜述,今略举梗概,用镌之于碑铭,以垂不朽焉。
奉天佛学会长菩萨戒弟子王星原顶礼撰
本寺老和尚沙霁,领名管业,民国契纸一张,奉字第陆仟捌佰捌拾陆号,系先祖惠清原占座落大南门大井沿胡同于天聪二年创修慈恩寺一所,两边南北长叁拾丈,东西宽叁拾贰丈,中间南北长叁拾四丈,东边南北长贰拾九丈,东至小道郑姓园地,西至闾街,南至中间本房,东至杨姓,西至康姓,北至大道。
中华民国五年(1916年)领民国新契纸
崇文馆主任杨士琪核对
编辑张世平书丹
裕发石铺经理赵国卿镌石
康德元年(1934年)夏历五月望日慈恩寺住持修缘
碑文背面文字如下:
菩萨比丘新戒弟子
安明 仁化 菩济 安光 仁耀 普心 了圆 能福隆钵 仁海 法同 体如 广悦 慈恩 仁和 廓清满峻 安衔 道智 鲜达 普铎 圣贤 宗泮 诚善圣锐
佛恩 妙灯 觉真 满峙 相荣 定果 觉智 仁智源铎 隆庆 界顺 本荣 学忠 悟导 觉先 觉悦性仁 界坡 宽续 本光 能新 安普 学进 本悟灯纶
能湛 能春 愿忍 了性 常德 湛起 心通 仁福定智 同虚 传钵 宗信 能德 果正 定如 昌□ 能志 本心 灵一 沙圆 圣文 安详 圆和 仁绪仁惠
少尘 心静 安亮 悟因 果庆 思量 满金 清戒义合 安吉 仁喜 湛寂 能觉 真遇 妙果 境观传法 普化 界禅 古禅 本利 能孝 心显 修善体静
了性 显臣 修勤 显珠 续德 真道 果学 了□ 仁诚 随学 果芳 真性 果证 道真 兴忠 能真安保 洲海 昌德 洲瀛 仁圆 心融 满和 悟贤真达
圣绩 真义 仁清 深潭 真缘 果苾 思全 本慈本一 真选 仁礼 显真 能林 门清 圆修 修本界云 露通 湛声 大海 仁山 中缘 海泉 本信印权
乘果 宗悟 自缘 安荣 仁祥 天保 心豁 照显安钵 常来 沙谛 昌荣 隆悟 圆庄 静贤 开瑞本缘 固德 宗印 能寿 觉祥 本悟 无上 能心宝信
兴亮 能孝 普暄 同超 界空 仁真 仁续 宝学界如 安心 常林 安豁 续传 仁觉 体智 广修一慧 心达 隆海 修净 宗兴 果林 觉瑞 安利通福
果证 传慧 道海 安明 觉先 圆证 雍然 开义界满 然豁 昌安 同法 满汇 弥真 宽慧 定祥因顺 能恭 本僧 仁清 安億 圣修 净修 安怀本复
能如 隆惺 能贤 定照 沙密 昌瑞 自化 自学安钵 清和 然谆 觉体 演顺 圣锐 悟玄 灵钵悟果 觉明 菩智 传智 仁智 了禅 然性 了生昌泉
了生 常聚 露俊 湛禄 湛庆 常明 仁英 仁喜照福 妙途 兴义 自静 本亮 续清 相仪 仁祥满寂 隆兴 界尘 显勤 演空 照海 隆僧 修证清亮
本如 圣起 圣儒 显达 显庆 能忍 仁和 普琢然正 昌献 本灛 本慧 圆恒 道印 仁本 诚果真空 觉贤 圣慧 宗依 照然 道悟 本诚 界航宗明
普安 林安 化雨 心宽 定如 本行 心印 廓禅宗悦 同澄 宗然 心印 无海 本清 清缘 安伦觉性 显瑞 仁义 能五 沙勤 显珍 安慧 开莲心开
常闻 常忏 圣明 思伦 定仁 心光 能昶 仁普道善 思觉 仁善 心悟 为悦 安清 常妙 修护显顺 仁理 湛溥 能真 常智 体修 道正 灵福安拙
果实 本学 湛彻 能修 湛澄 能守 宗诚 果湛定慧 照普 安无 性稳 安宗 心义 能恭 昌满能觉 雨宝 真钵 清聪 觉净 昌乐 道全 定性仁和
本道 鲜存 常霞 显智 然云
五戒男居士
常义盛万金 安舫张莲舫 因慧刘殿臣 安俗高鸿飞心湛王福贵 宗莲张永真 定福张景福 心性闻会齐心海杜立才 大慧冯振平 界奉赵丰年 心泰何显廷觉非陈玉堂 源会黄恩波 心照许品三 宗厚赵执中源本王明心 心空孙鸿儒 心海邹恒芳 常觉李希纯显清牟世琦 修明玉景山 安修傅长启 心如王永贵悟真胡星垣
修慧王安民 常照德玉清 心灵曹滨臣 心明韩文韶心恒李魁升 心度李济东 心静李荣华 然真马毓崑定善杨常云 修蕴李思澍 密智王振东 心泰乐殿甲修常郭永奉 心慈聂子馀 心航柳级三 心海韩辅忱能宽田心培 心正薛成元 心融王世伦 心宽王焕文修亮刘汉阁 心禅李泽民 心如王玉璋 密照张锡祥修定刘少言
心坦刘馀堂 定本张会义 常德郝玉秀 安详张宝兴心润田子云 能谦冯守泰 能普郑嘉春 心妙沈书堂界宽朱大兴 心融杨希廉 心光齐裕镇 心法胡铭显能觉赵逢伯 心一字性广 心止字方广 陈德三
杜同贤居士 湛德田怀玉 湛慧田珍玉
沈阳市解放后佛教界的情况
按:
《沈阳市解放后佛教界的情况》由慈恩寺方丈导尘和尚讲述,发表于当时中国佛教协会机关刊物《现代佛学》1953年第5期。
沈阳市解放后佛教界的情况
—在沈阳市佛道两教学习支会上报告
编者按:报道内容原为佛道两教并举,为适合本刊性质,在具体事实上有关于道教的部分删去,东北佛教同志过去很少和我们联系,我们对这方面也没有尽主观上的努力对东北佛教同志有所帮助,希望今后双方加强联系,更好地为东北佛教尽点力。
一 引言
今天我们佛道两教的全体同人,能够共聚一堂,来开佛道两教学习支会成立的大会,这足以说明了我们新中国各阶层、各民族、各宗教,都是空前团结;我们宗教信仰得到了真正的自由。这样团结和自由,在过去的任何时代是不会有的,只有在中国共产党和毛主席的英明领导下,才能获得的。因此,我感到万分的高兴!同时我想我们佛道两教的全体同人,一定也是万分高兴的!
我们佛道两教,在中国历史上说来都有两千年左右了,可以称为历史悠久的宗教。至于我们教义虽有不同,但宗教仪式和教徒的生活是有些相似,也都会博得广大群众的信仰,在历史上都有适当的评价。但是处在长期封建社会和封建统治下,被统治阶级所利用所歪曲在在都有,因此造成了脱离群众、超越现实、只顾个人不关心社会的好坏,过着寄生的生活,而反以为清高。殊不知这样一来,不仅失去了修行的本旨,更成为了社会的逃避者。
幸自解放以后,由毛主席和人民政府的正确领导,以及我们佛道两教全体同人的共同努力,将过去封建社会给我们留下不合实际的修行和生活,逐渐的扭转过来,才实现了今天的学习、生产、修行三者相互结合的新生活。
二 未学习以前的情况
现在我很愿意将我们两教过去的偏差和解放以后新的情况,作一总的报告;以便大家知所去取,而更加努力,向光明的前途迈进。我们在未解放以前两教的教徒,大多数只着重个人的修行,对于国家的好坏,人民的苦乐,是毫不关心的。诚如马信斌道长所说:“我们佛道两教因为被封建统治阶级所利用而歪曲了教义,造成脱离群众的现象;就是做点利人济物的事情,也是微乎其微,片面而不具体的。”我认为远不仅是这样,有很多的教徒,连自修也未能修好,甚至有的家庭化了,俗化了。对于生活方式来说,更是不合理的,虽有自耕自给,不依他人,可是为数很少,而大多数的教徒过的是不事生产寄生的生活,为反动统治阶级的装饰品,加重劳动人民的负担。
三 学习以后的认识
解放以后,由人民政府领导,进行多次集体学习和小组讨论。各寺庙宫观的读报组,都经常建立起来了。在每次学习中僧道参加的数字,都在百分之八十以上。学习课程有:政治常识、社会发展史、革命近百年史、新人生观以及其他新理论的书刊。从这些宝贵课程理论的启发下;扭转了我们过去的超然思想、划清了敌我的界线、认识四大家族和剥削阶级、认识了国内外三大敌人,更认识了美国侵略者狰狞丑恶的面目;进一步知道了社会发展的规律、知道了脱离群众是不行的、更知道了我们伟大祖国的美丽和可爱。因此乃建立起来正确的人生观,才积极组织生产以消灭寄生,热烈参加社会各项爱国活动。我们认为只有这样,才能成为新中国的主人翁,也只有这样,才能尽到主人翁的职责和对于我们国家有所贡献。
四 学习后所起的作用
1.生产的方面(道教略):佛教徒在一九五一年,组织了集体的“大新麻袋纺织工厂”,中间虽然出过麻袋线成品,但是以后因为生产过剩和其他原因,几度停工,几度复工,终遭到失败。可是我们在失败中,得到了经验和教训,僧尼生产情绪并不因此而减低。现在参加各种不同单位生产的:纺麻线的有十七人,公营业的有四人;也有参加抗美援朝的,参加文工团的、参加缝纫的、做手闷子的、挖运河的、织毛衣的、做泥木工的以及种菜蔬的等等副业,共七十九人。全市佛教寺庙三十五处(原住持者除外)共僧尼一百五十多人,现在参加生产的有一百人,其余五十多人没有参加生产,因为经理寺务和老病的关系。
2.抗美援朝拥军优属方面:响应捐献飞机大炮的号召上佛教徒捐献了人民币四百二十五万元。对于我们最可爱的人—志愿军同志们,我们是时时关心的,前后共写了六十多封慰问信。东北各界组织慰问伤病员时,我们也有代表出席参加去慰问。对于拥军优属工作,我们也做了一些,如年节慰问和送慰问品;军烈属住寺庙的房屋短期不收租金,长期以折扣办法优待等,虽没有突出表现,但经常是这样做的。
3.参加社会活动方面:如惩治反革命条例学习大会、反对美帝武装日本及与日军单独媾和示威游行大会、拥护五大国缔结和平公约签名大会、控诉美日暴行大会、反对美帝散布细菌战大会,乃至“三八”、“五一”、“七一”、“八一”、“国庆”等等重要纪念节日我们都热烈参加。无论是全体或代表参加后,都进行分组细心讨论以提高对各项运动的认识。我们都认为宗教徒爱教必须先爱我们的祖国。这一系列社会活动,也可说都是爱国的具体表现;所以每个教徒,都以参加得上为光荣,参加不上心中都觉得苦闷。
4.寺庙古文物保管方面:过去我们对于寺庙的管理对文物古迹的保护上作得很差。多数教徒以为本庙有了文物古迹才有保管的责任,对其他寺庙宫观的文物古迹就漠不关心了。自我人民政府颁布了保管文物古迹(寺庙在内)的办法后,通过学习,我们才深刻地知道文物古迹都是我们先代劳动人民心血创造出来的结晶;更知道了保存文物古迹是保存历史上有价值的艺术,是祖国重要的珍贵财产。因此我们都感觉到不但将本庙的文物古迹保管好了,同时我们决心要将其他寺庙的文物古迹也都完善保管。
5.其他社会福利方面:我们佛道两教为了配合政府办好儿童教育事业,将寺庙一部分或全部房地借给学校使用;为适应群众需要将房屋借给防空人员居住,借给街道办事处、夜校、卫生所等单位使用;此外对于救济水灾以及其他福利事业,我们也做了一些。
五 结论
解放以来我们佛道两教较过去确是大不相同了。无论是在学习上、在生产上、在爱国运动上、在社会活动上以及社会福利事业上,都有些成就。我们现在所过的确是学习、生产、修持互相结合的新生活。我们这些成绩和进步,是和共产党毛主席、以及人民政府的正确领导分不开的。所以我们佛道两教的全体同人必须感谢共产党,必须感谢毛主席,也必须感谢我们人民政府。但是我们的成绩虽然有了一些,可是缺点还存在着很多。如学习只重形式缺乏内容,还有好多松懈现象;生产观点和实际行动未能普遍的深入健全地展开;寺庙古文物的保管方面也有未能尽到责任;其他社会福利事业上我们作的也是不够。因此我们不能存满足的心理和停留的现象。我们必须在已有的成绩和基础上再提高一步加强工作,使生产搞得更好做到能够自给;将寺庙古文物保管调查彻底而更周密;拿这些实际行动,来作为迎接一九五三年三大任务的献礼。我们佛道两教的全体同人们!责任就在我们的肩上,光明也在我们的眼前,我们应当团结一起,为完成我们的任务,跟着共产党走,而共同向前努力。
沈阳市解放后佛教界学习情况
按:
《沈阳市佛教界学习情况》由慈恩寺方丈导尘和尚撰写,发表于当时中国佛教协会机关刊物《现代佛学》1954年第1期。原文照录如下。
沈阳市佛教界学习情况
现在拥有百九十余名僧尼的沈阳市,又有着悠久的佛化历史,沈阳市佛教,在东北佛教是占着重要的位置的。由于中国佛教佛协开会决议案的“广泛组织爱国主义学习”号召,现全国各地佛教徒已成立了各种大型小型的学习单位,更进一步的掀起了爱国学习高潮!为了讲通彼此交流学习经验、改进思想教育的目的,现在就把我们沈阳市的学习情况及个人在实际工作中的体会总述如下。
一 学习一般情况
早在五零年夏季,沈阳市佛教徒就开始了政治理论学习,到了五三年初,经政府热心指导下,从而健全的扩大了组织方式,就是说:总的由佛教学习委员会领导,下分为六个小组;学习方式是通过读报、读佛教刊物、研究教义等;学习材料,政治部分由政府发给。最近转由市学委会以及宗教事务处领导,成立了各宗教集体学习会,时间是每周星期四,各宗教界出席记凡百余人,由讲师讲授中国近代史,及听时事报告,然后分组讨论,每个人做学习总结。
二 学习中具体收获
1.基本上消除了佛教徒对政府宗教政策的怀疑。绝大部分僧尼在沈阳解放初期思想上都忐忑不安,错误的认为扒寺逐僧、焚经毁像的危机来临了,通过了学习,批判了这错误的思想渊源是受了反动政府的反动宣传—污蔑共产党是消灭宗教。学习了共同纲领及若干实事的证明,才纠正了这错误,知道了共产党所领导的人民政府宗教政策的真正意义。
2.学习了爱国主义结合到实际工作中去。现在沈阳市僧尼有百分之七十参加生产劳动,如木工、缝纫、其他技术工等,在思想上不特认识到过去不劳而食的可耻,且能积极发挥热忱,响应政府一切号召,更可贵的是对佛教信仰从未动摇过。
3.佛教徒通过了学习,大体已能改变了过去专注重宗教形式而不注重精神的旧作风。一致感觉到今后宗教的人生观必须建立在爱国、劳动的基础上,努力改造崇拜资本主义的剥削寄生思想,力使自己走上工人阶级的道路。
三 个人几点体验
1.不久以前,我还认为学习政治,将会丢掉自己对佛教的信仰,我认为搞学习工作是件苦差事,抱着敷衍了事的态度,不消说,有了这样思想,学习是不会有进步的,又怎能谈到深入发动群众和认真掌握批评和自我批评武器呢。一直到了今年(五三年)夏季,思想上曾经过了一再斗争,才明白了只有学习政治才能转变所谓:“百年世事三更梦”空洞的不关心政治的谬论,进而可从各个方面工作中利世利人。斯大林同志告诉我们:“离开实践的理论是空洞的理论,离开理论的实践是盲目的实践。”使我体验到佛教的闻思二慧是理论,修慧是实践,三慧并重,才是住持佛教的僧宝。
2.旧时代超然的清谈佛学,所以要误走向厌世、乐天的途径;又因为“不被政治利用就被政治压迫”的必然趋势下,所以就会给统治阶级作帮凶充当他们宣传的工具,失掉了原始佛教反抗反动统治阶级的精神而不自知。
3.体验到只有通过政治学习,才可能减免政治上错误,才能分清敌我界限。倘若政治认识不清楚,头脑模糊,势必为敌人乘隙而入,最近汕头市又宗和尚被先天道拉拢事件就是给我们深刻的教育。我们国内的帝国主义势力虽然已基本扫除,可是帝国主义侵略阵营还没完全被击溃,美帝在朝鲜停战后所施狡猾而阻挠政治会议的召开,它的处心积虑的目的何在?我们只有经过政治学习,才能提高觉悟,不会上敌人的当。
4.不学习便易妄自尊大,真的自视为“人天师表”、“轨范三界”的导师。不学习,就易为了满足个人享受私欲,独占庙产,坚持子孙香火阵地。只有通过学习,认识社会发展规律,人事劳动创造人类世界的伟大,个人主义的利益应完全服从整体利益。于是也体会到佛教的菩萨行愿才有着落而不落于空洞。
四 存在缺点和今后的改进
1.现在沈阳市佛教徒,参加学习还不够全面,学习时发言不够热烈,个别的人不能熔化学习,以满腹成见来衡量马列学说,这些和我们这单位的领导不够是分不开的;因为我们学习方法落在教条式,一说一听轻描淡写过去。今后,一定要多想办法,展开讨论,克服以上缺点。
2.注意今后加强和个别的“闭门静修”和一些“一句弥陀苦修行”两种典型人的处理。沈阳市有极少数的闭关行者,也有一部分道念虔诚与世无争,以日中一食而参加无报酬劳动的僧人,他们还没有正常地甚至完全没有参加学习过。今后关于前者拟采取了解并考验他们是否明白修行因果、不入邪见并尽力维持其四缘窘迫而使其引起不安,并再次动员他们参加学习,以俾在社会尘界里加强锻炼自己以坚固道念,而不妨碍其修行为原则。
五 对各地先进佛教工作者的要求
东北佛教僧尼们教义认识及文化水平,较之内地是低的,在进行学习方式方法上也还没有更好的经验,要求各地先进大德们同参们对我们这个报告,给以批评,以便我们有所改进。
沈阳慈恩寺
按:
《沈阳慈恩寺》最初由沈阳市政协文史办公室供稿,发表于《辽宁文史资料选辑》第19辑《辽宁名寺》。文中称千山剩人函可《语录》《诗集》“被日本学者收入《续道藏》内”,《续道藏》应为《卍续藏经》。
沈阳慈恩寺
薛广素
慈恩寺位于沈阳小河沿(现动物园)西南端,旧称大井沿胡同。相传始建于唐代,但无文献和遗物可供研究。有据可考者,始建年代为后金(清)天聪二年(1628年),至今已有三百五十多年的历史了。
该寺创建时,那里是一片荒地,附近住户稀疏,仅有些以种菜为业的农户。庙的规模极小,只有几间殿堂,供奉释迦牟尼。
建庙后的十多年,庙宇并无扩展,仅有僧人五、六人,除附近的信士去烧香外,影响不大。
从清顺治元年(公元1644年)开始,寺里陆续修建了大殿、韦驮殿,规模略见扩大。
慈恩寺建寺初期,有一位有影响的和尚来到这里,名为函可,号剩人和尚,广东人。清军攻克金陵(南京)时,他亲眼看到百姓妻离子散、走死逃亡的景象,于是十分愤慨地记录了百姓的灾难史。后来,他的作品被清政府发现,顺治五年(公元1648年)把剩人和尚流放到沈阳慈恩寺。
后来,清政府对他的监视放松一些,他便在慈恩寺内,接待各方面来访的反清人士,商谈复明大计。他还几次去千山寻访同道,康熙五年(公元1666年),剩人和尚圆寂。
乾隆四十年(公元1775年),剩人和尚已故去一百多年,清政府还下令查禁他的作品,把有他名字的碑碣一律毁掉。可见剩人和尚在当时的反清活动中是个有影响的人物。他的作品流传下来的有诗集和语录,被日本学者收入《续道藏》内。
从天聪二年创建慈恩寺的惠清和尚算起[8],经过四十六代,到清末庙宇颓荒,僧人无几。奠定慈恩寺完整规模的是步真和尚。他法名沙霁。据和沙霁和尚有交往的前辈讲,沙霁体魄健壮,气宇轩昂,笃信佛教,交往甚广。他原籍河北省遵化县,行伍出身,后来出家,拜曹洞宗24代和尚为师。37岁时,在北京万寿寺受戒(主持戒坛者是德果和尚)、戒后住北京园广寺,向该寺庆然和尚学法(临济正宗),又向该寺密霖和尚学武术。
光绪二十六年(公元1900年),沙霁和尚来沈阳,住龙凤寺。他和千山中会寺的法安和尚关系很好。他俩商量在沈阳建丛林(俗称“常住”,即有戒单的正式和尚都可以留住)。沙霁和尚的设想受到魁星楼僧人录司(管理佛教事务的官吏)张深海的支持。在原来简陋的基础上建起规模宏大的慈恩寺。所以后来慈恩寺尊沙霁和尚为第一代开山祖。
沙霁和尚一面向社会上募款,一面请信士高某把私有果树园布施给慈恩寺,用来扩大建庙土地。沙霁身著百补千纳的袈裟,挎着拾字纸的布袋,四处奔走,为实现宏伟规划,风风雨雨,奔走劳累了十八年之久。先后建成山门、天王殿、配楼、钟鼓楼、禅堂、念佛堂、两廊、比丘坛。民国八年(公元1919年),又建成了气势雄伟的大雄宝殿。至此,慈恩寺的建庙计划大部分完成。
民国十六年(公元1927年)二月十六日,沙霁和尚圆寂。沈阳城内宗教界和各界知名人士都前往吊唁。
沈阳城内小西关万寿寺的青山和尚接替沙霁和尚主持慈恩寺庙务。根据沙霁和尚的遗愿,青山和尚修建了客堂、方丈室、墙壁和甬路。
青山和尚精通佛教经典、戒律,曾先后主持戒坛数次,使慈恩寺在关内外的佛教界中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为了后继有人,青山和尚四处出访,被他选中的黑山大兴寺的修缘和尚,于民国十七年(公元1928年)九月十九日升座任慈恩寺方丈。这时常住僧人已四十多人。
伪康德元年(公元1934年),经修缘和青山商定,在慈恩寺举办一次规模较大的戒坛。从三月十五日开始,到五月八日结束。男僧人四百余名,女僧人二百多名,在家男女居士一百五十多人,总计八百人受戒。当时叫做“千僧大戒”。近两个月受戒期间,关内外佛教界的知名人士,社会各界代表人物和信徒,来沈观礼者不下千人。每天都有社会知名人士(如薛子远、郑惠亭等)来戒坛打斋(即供受戒僧人伙食)。受戒僧人为各界人士祈福,诵“南无消灾延寿药师佛”佛号,寺外车水马龙,寺内诵经声不断。这在当时佛教界可谓盛极一时。
伪满皇帝溥仪曾为该寺送来一方匾,上书:“济度十方”,挂在大雄宝殿里。
彼时慈恩寺的建筑规模是:寺院东西向,呈长方形,占地面积约六千平方米。东为山门三间,内有钟鼓二楼。中轴线上,最前为天王殿,次为大雄宝殿五间,硬山五脊,前后廊式,建筑在高台上。次为比丘坛,单檐歇山,前廊式,面阔五间,正脊上装有:“法轮常转”、“国泰民安”的文字砖,西端有鸱吻,戗脊上有走兽。殿内供西方三圣木雕佛像。最后为藏经楼,两层硬山前廊式,面阔七间。楼上藏有明万历藏经724函,清雍正藏经724函,清光绪藏经728函。藏经包括经、律、论三部分,每函是册,其中光绪年间藏经是御赐的,较明万历藏经和清雍正藏经多四函是论部的,全部藏经均为比较珍贵的版本。现在正组织人力整理修补。
大殿两侧有退居寮、养静寮、禅堂、客堂、方丈室、厨房、斋堂等。庙内对联多出自沈阳名书法家张绪昌的手笔。全寺房屋有一百三十多间。
“千僧大戒”活动结束后,修缘和尚模仿北京红螺山寺庙,重建了念佛堂。每天率领僧人诵经三遍。当时常住僧人已达70多人。
慈恩寺的经济开销,仅仅靠着各方面的捐助、布施,从来没有“香火地”(庙产)。
接替修缘和尚的是省僧和尚(解放前曾担任政协委员),监院是铁提(一只胳膊,善书法)。省僧之后,大彻、惠僧、果性、乘安等和尚相继做过慈恩寺的方丈。解放后,万寿寺(在小西路)的导尘和尚做了这里的方丈,进行正常的宗教活动,并接待过外宾。导尘和尚曾任省政协委员、中国佛教协会理事、沈阳市佛教协会会长等职务。十年动乱中,慈恩寺的大部分房屋受到破坏。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落实了宗教政策,流散僧人又回到庙里;建筑物在分期修缮,又派了较为年轻的僧人到南京佛学院去学习;组织专人修庙志,逐渐恢复宗教活动。全面的恢复工作正积极进行,不久慈恩寺将以新的面目迎接来访的客人。
慈恩寺修建碑
按:
慈恩寺修建碑立于沈阳慈恩寺后门旁。碑文是亲道法师执笔。
正面碑文:
慈恩寺修建碑记
古寺增新舍 宝刹更庄严
本寺自照元方丈住持以来,大为加强了寺院建设,由于院内空闲地多,僧舍不足,传戒无住所、讲经阙殿堂、藏经楼等危房待建,前三殿等年久失修,故经请示获准修建。
此举二〇〇九年四月吉日动工至二〇一〇年十月深秋吉日结束,先后翻建了2层14间的藏经楼、建筑面积404.4平方米,建成了北面僧舍21间36居室,建筑面积958.9平方米,建成大讲经堂六间,长20.8米,宽17.8米,建筑面积861.3平方米。翻建了南侧宿舍11间,建筑面积254.2平方米。翻建了库房五间,建筑面积47.4平方米。改修了南配房僧舍十间,拆小扩大,建成室内均带卫生间的新居室。还有大雄宝殿、天王殿、比丘坛三殿,佛协楼、门头寮、功德堂,修缮□瓦,所有的殿堂、配殿、配房、新房、钟鼓楼等处都雕梁画栋、除旧补缺,喷漆刷油,全面的焕然一新。
全院三十多名常住僧都住上了宽敞明亮、舒适的新寮房,共同分享了方丈老和尚造福大众的物质文明,广大四众弟子共同见证了慈恩寺这今非昔比的变化,愿双文明建设成果光大发扬,愿所有建设者、资助者功德增上福报无量。
背面碑文:
本寺常住僧:照元、安详、果西、觉明、正伟、思忍、显妙、思成、古一、显文、了空、思唯、思净、盖忠、照权、修宝、思昶、亲寂、亲修、思义、傅尚、正念、修初、成观、思辉、思越、盖净、寂明、传相、修善、亲道、意坚、果信、思闻、修云、修湛、修元、果慈
慈恩寺敬立
撰文亲道、书丹、刘永常
时二〇一〇年 深秋吉日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