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0年中国哲学,伴随着新中国的发展,走过了它的风风雨雨。既有伟大的成绩,也有严重的问题,既有成功的经验,也有沉痛的教训。时逢中华人民共和国50周年大庆,又是世纪转换和一个新千年的开始,各行各业都在总结经验。作为一个哲学工作者,深感对50年来中国哲学的发展进行一下回顾的必要性。而回顾过去是为了开创未来。因此,在本书的最后一部分,我们对未来中国哲学的发展提出了一些看法。对未来的展望,虽然是困难的,但却是必要的。至于这些看法能否成立,只能由未来的发展去检验。
我们的时代是一个伟大的时代。在中国,我们正在进行着前所未有的改革;在世界,新技术革命蓬勃发展,信息化和知识经济时代已经到来;世界范围的竞争异常激烈。正如恩格斯所说的,一个民族要想走在时代的前面,它就不能没有理论思维。而理论思维,首先就需要哲学。时代赋予哲学的任务是艰巨的。面临着这样一种情况,中国的哲学工作者深感责任的重大。要使中国哲学走向世界,要适应时代的要求,中国的哲学工作者就必须面对现实,勇敢地超越过去,走向未来。我们的这本书,就是希望能为中国哲学未来的发展寻找一个出发点。它未必能够使我们如愿以偿,但我们还是愿意以它与哲学界的同仁共勉。
本书由吕国欣、侯成亚任主编,张秀芬任副主编。参加本书各章编写工作的分别是:第一章闫秀荣、沈湘平;第二章白兆菊、吕国欣;第三章王继宣、张秀芬;第四章徐秀春;第五章侯成亚、潘义婷;第六章陈文泽、侯成亚。全书由吕国欣统稿。一方面,由于我们的水平和占有的资料有限,另一方面,也由于时间的仓促,书中的错谬之处,望各位专家指正。
本书在编写过程中,参考并吸收了已有的许多研究成果,并得到了许多专家的帮助。陈先达教授为本书写了序。中央党校陈瑞生教授审阅了本书并提出了宝贵意见。责任编辑文一先生也为本书出版做出了辛勤的努力。在此一并表示感谢。
2000年1月
陈先达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