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佛教子课-后果法则:让孩子了解并学会承担后果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
    让孩子了解其行为可能产生的后果并学会承担责任,而不是家长都说不清楚后果和危害,光对孩子横加指责。

    后果法则

    后果法则简单点说即是种什么因,就会得什么果。也就是种豆得豆,种瓜得瓜,你想种绿豆长出西瓜是不可能的。同时,上天不会偏袒任何人,因此,你要清楚自己的行为所产生的后果,并要学会承担。

    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很多家长对于一些事情的后果都是犹豫不定,还对孩子批评指责,孩子是不会心服口服的。所以要教育好孩子,家长首先需要周密思考前因后果,然后好好与孩子谈谈,相信孩子也会明白的。

    其实后果也不都是负面的。成年人的阅历比少儿丰富,应该更具有事情的预见性。比如在指导孩子选择兴趣特长或申报学校时,家长可以事先对前景作些调查,并根据孩子特点鼓励其往哪方面发展。反之,如果没经过自己头脑分析思考,只会人云亦云,这种无效的后果分析法,也会影响到孩子。

    承担责任

    小福特在花园里玩足球,不小心把足球踢到邻居花园中,打烂了一盆花。小福特畏惧地告诉爸爸,想让爸爸帮助拾球,可爸爸却要小福特自己去,并且要求他首先要向人道歉,还要拿上同样的一盆花作为赔偿。

    小福特无奈只好捧着花不情愿地一步一步走向邻居家。邻居是一位70岁的老汉海曼,海曼看着福特泪水盈盈的样子,不但没有责备他,也没有留下花,而是从屋里拿了一包巧克力送给小福特。

    达尔西见儿子回到家里,小脸蛋上的泪水还未干,可掩饰不住喜悦,又见儿子手里多了巧克力,知悉内情的达尔西径直去找老海曼,对他说:海曼,我儿子犯了错,我想教育他,请你配合,犯错的孩子不应得到奖励。”然后他又要儿子拿着巧克力和鲜花送给海曼爷爷。一天后,达尔西才借着一次机会奖励巧克力给儿子。

    达尔西的做法似乎有点过火,但他的做法是正确的,对孩子明知故犯的错误,明显的错误,性质严重的错误,一定要批评,并让其承担责任,直到他改正为止。

    从这个例子中可以得知,这是美国式教育,每个孩子都很清楚地对自己的行为承担责任,如果违反规则就要接受合理的教训。孩子体验了第一次丧失机会的教训,却被给予第二次尝试的机会。比如你不小心把车给碰了,那么你与保险公司联系好并且修复之后才能再用车,而在此之前你得步行、骑自行车或乘公共汽车;当儿子没赶上校车时,就让他自己走路去上学(除非走路不安全);如果女儿不小心遗失了午餐的钱,就让她饿一顿。

    有代价的教育是纠正孩子不良行为和错误的良方,比起一味的批评和指责,这种因果代价可以给孩子留下深刻的印象。

    如何让孩子体验到行为和行为后果之间的关联呢?

    在一次考试中,一个男生的语文得了59分。他找到老师说:“老师,您就再给我的作文加l分吧,1分就足够了,可以吗?”老师说:“作文绝对不给加分,但是,我可以给你把总成绩改成60分,我可以借给你1分。不过你可要想清楚了,这l分不能白借,需要还利息,借1还10,下次考试我要扣掉你10分,怎么样?要是觉得不划算就不要借了。”

    学生咬了咬牙说:我借。”结果,在下一次考试中,他语文得了91分,扣掉10分,净剩81分。

    从小培养孩子的责任心,是培养独生子女健康人格的基本内容之一,也是衡量现代人的标准。其中,特别要注意对孩子过失的处理。

    孩子由于年幼缺乏知识和经验,经常会造成一些过失,这一点也不奇怪。譬如,不小心打碎了物品、粗心大意造成了麻烦、一时冲动伤害了别人等等。发生类似的过失的时候,很多父母都会责怪孩子,比如说:能这么做吗?真讨厌!快走吧,回家写作业去。”孩子什么责任也没负,回去该玩还玩,该做作业就做作业。父母则留下来承担责任,不是道歉就是赔偿。如此这般,孩子怎么可能有责任心呢?细想一下,不正是父母剥夺了孩子履行责任的机会吗?

    父母应该让孩子感受到犯错误的教训,让他们的责任心增强。孩子不温习功课,导致测验不及格;为了要缴图书馆的罚款,所以没有零用钱花了。心理学教授查尔斯·谢裴尔认为,此类经历可培养孩子的责任感。

    岁孩子已能了解简明的因果关系。用冷静的口吻对其讲述某种行为可能导致的后果,譬如:“玩具放在车道上可能会被压坏。”然后静观其效。玩具损坏了不可能立刻再买新的,以免破坏了教训的功效。不要担心孩子跌倒,否则他永远也爬不起来。

    常见的错误、处分与犯错性质无关。有些家长竭力使孩子为所犯的错误而“体验痛苦”,却不能从根本上解决孩子的行为问题。一旦孩子考试不及格,爸爸为了惩罚他,就会没收他的滑冰鞋;一个11岁的孩子晚饭时回来迟到就因此被告之回自己屋里去,直到第二天早上才能吃东西;两个孩子打架,父母让他们在地上睡了一个月。这些惩罚方式对孩子没有任何意义。

    谢裴尔说:“必须让孩子明了他所受处分是因他的行为所致。”

    追溯拉丁词根“有效的约束”意思是“让孩子在生活中学会做人”。作为家长应该在生活中引导他,帮助他们形成一种发生自内心的约束感,而不是来自外界的强制。任何不能使得孩子在生活中学习做人,不能维护孩子尊严的技巧都不能被称为约束,不管它被包装得多么好。

    为错误付出代价

    一个12岁的美国男孩,在踢足球时不小心踢碎了邻居的玻璃,对方要求索赔12美元。当时,如果以实物来衡量12美元的价值,它可以买125只生蛋的母鸡。

    男孩感觉自己闯了大祸,急忙向父亲承认错误,父亲告诉他需要对自己的行为负责。儿子不禁为难地说:“我没钱赔人家。”父亲说“我可以借给你12美元,但必须一年后还给我。”

    从此,这位美国男孩开始了艰苦的打工生活。经过半年的努力,终于挣足了l2美元,把钱还给了父亲。这个用自己辛苦劳动承担责任的男孩其实就是美国总统里根。他在回忆这件事时说:通过自己的劳动来承担过失,使他懂得了什么叫责任。”

    扎卡里刚读高中时,妈妈和他约定:每月10号给扎卡里寄500美元的生活费。

    扎卡里用钱从来没有规划。三天两头的与同学到校园餐馆挥霍。结果第一个月还没过完,扎卡里的口袋里就所剩无几了。第一个月,妈妈容忍了儿子的无节制做法,了解到儿子没有钱时,提前把第二个月的生活费寄了过来。然而扎卡里却不知悔改。接下来的几个月还是一如既往。终于,等到第四个月时,收款单的日子还是遥遥无期,扎卡里万般无奈之下只好拍了一封电报回家,内容简明扼要:“妈妈,我饿坏了。”妈妈很快回了电报,也非常简洁:孩子,饿着吧。”

    生活磨砺使得扎卡里养成了良好的习惯。在那之后10天的时间里只有20美元,扎卡里煞费苦心的节衣缩食,花钱之前总会仔细衡量一番,艰难的日子竟然也熬过去了。

    从此以后,扎卡里养成了精打细算的习惯,并且发现,其实只要稍稍节制一下不必要的支出,每个月的生活费维持在400美元足够了。这样一来,扎卡里每个月甚至可以积攒下一些钱。扎卡里用这些钱买了许多自己喜欢的书、唱片、磁带,甚至还做了一些慈善事情。自然也会偶尔和朋友聚餐。这样一来,扎卡里的生活反而比以前过得更加充实了。

    家长教育孩子有很多种方式。有时应该温和,有时必须严厉甚至狠心。“严是爱,松是害。”不要一味娇宠孩子,这对孩子的成长极其不利。因此要让孩子为自己的错误付出代价,让他自己想办法解决一些问题。

    让孩子自己承担责任

    一次,美国的一位母亲带着4岁的儿子来到一个中国留学生家做客。这个小男孩只顾自己玩耍,将一只装有绿茶的杯子打碎了。

    假如这件事情发生在中国母亲身上,直接的反应大概是一边不停地向主人道歉,一边训斥自己的孩子。并且还要当场呵斥孩子:你是怎么搞的?这么冒失。”而做了错事的小孩子也只会躲在一边哭。

    这位美国母亲的做法却不一样。她立刻把洒在地板上的水擦干净,然后严肃地对孩子说:“快去找阿姨借一只托盘来,然后把茶杯的碎片收拾干净,并且向叔叔和阿姨道歉。”

    小男孩几乎要哭了出来,他很快按照妈妈的吩咐借来了托盘,并且把茶杯的碎片从地上捡起放到托盘里面。然后过来向主人道歉:我太冒失了,请叔叔阿姨原谅。”

    看到小男孩收拾茶杯碎片时笨拙的样子,从厨房跟过来的主人想帮他。可当注意到那位母亲投向儿子的既严厉又慈祥的目光时,随即又打消了这个念头。

    这位母亲利用孩子的过失,当场给孩子上了一课:只要是自己闯的祸,即便年龄再小,也要由自己来承担责任。

    如果不让孩子为自己的过失付出代价,那么留在孩子心中的就只有对于失败的记忆,他永远都不能从失败中受到启迪。久而久之,孩子面对失败就会畏惧,不再主动去做什么。

    一般来说,孩子有了过失的时候,恰恰是教育的最好时机,因为不安和内疚使他急于求助,而这时明白的道理有会让他印象深刻。当然,孩子有过失时,父母应该保持冷静,尽量不要大声训斥,更不要言过其实的恐吓孩子,而应当实事求是的讲清道理,明确指出弥补过失的办法。比起训斥更注重让孩子动手收拾局面的美国式教育方法,会把失败转化为孩子成长的食粮。它会让孩子学会如何避免失败,失败后应该如何去做,这才是真正的学习。

    孩子发生过失时,父母应该以合理方式处理。如果处理得当,孩子会吃一堑长一智,由此走向成熟,成为一个富有责任感的现代人。因此,不论孩子有什么过失,只要他有一定的能力,就应当让他承担责任,这才是现代父母的真正爱心。

    父母犯的错误要自己承担责任

    这是一件发生在亚尔曼童年的小事。然而,这件事却影响了他的一生。

    那年,亚尔曼8岁。有一天,亚尔曼坐在靠近门边的书桌前写字。门铃响了,爸爸前去开门,原来是邻居家的叔叔。叔叔并没有进门,示意爸爸和叔叔在外边交谈。

    那天风很大,把亚尔曼的写字本吹得“啪啪”作响,这时,亚尔曼跑去关门。猛地把门一推,然而,大门由于碰到障碍物立刻反弹了回来,与此同时,亚尔曼听到父亲的叫喊声。

    他慌忙打开门一看,门外的父亲,眼嘴鼻唇全都因为疼痛扭成了一团,而他的五根手指,则怪异地缠来拧去。看到亚尔曼伸出门外一探究竟的脸,父亲立刻暴怒的举起手,想给亚尔曼一个耳光。但是,手掌还没有落到他的脸上,便颓然地放下了,亚尔曼的脸颊,仅仅感受到了一阵掌风而已。

    “你真是太不小心了,刚才你父亲的手还扶在门框上,你看也不看就把门关上……”叔叔用责怪的口吻对亚尔曼说。

    原来,父亲的手指几乎被夹断!父亲此刻剧烈的痛楚,亚尔曼当然知道。但是,当时的亚尔曼,毕竟只是一名8岁的小孩,他最最害怕、担心的是父亲到底会不会再扬起手来打他。

    然而,他的担心是多余的,父亲终于没有。

    当天晚上,父亲的手指浮肿起来,母亲在厨房里为他涂抹药油。亚尔曼无意中听到父亲对母亲说:我当时实在痛得厉害,原想狠狠地打他一个耳光,但是,转念一想,我是自己把手放在夹缝处的,错误在我,凭什么打他。”

    父亲的这句极为普通的话,给了亚尔曼一个毕生受用的启示:犯了错误必须自己承担后果,不可推卸责任,不要迁怒他人,无论你在生活中地位如何显著,即使你受到了伤害,也要多反思。

    若每个人都能在亲子冲突中多反思一下自己的责任,孩子也许就会更加体谅家长的难处,更容易对父母产生信赖和亲近感,从而也就更乐于接受父母的教诲。在亲子关系中,作为父母同样要承担自己的行为造成的后果,不能强加给孩子。

    学会负责

    科林和海勒是一队好朋友。

    有一次,科林做完功课之后,和海勒来到了安迪斯大街。由于安迪斯大街聚集了很多艺人,因此,这是孩子们都乐意去的地方。那不仅有令儿童感兴趣的东西,还有许多不同风格的表演。孩子们可以在那里买到一些异国风味的纪念品或者民间特色的手工制品。

    科林和海勒走在因人群拥挤而显得更狭窄的安迪斯大街上,被各种好看的玩意所吸引。他们东走西看,还不停的阐述着自己的计划。就这样,他们在不知不觉中逛了很长时间。

    正当他们陶醉在幸福的梦想之中时,一个大他们几岁的孩子突然出现在他们面前,并一把抓住海勒。

    “刚才你们为什么欺负我的小兄弟?”大孩子指了指他身旁的一个孩子。

    “什么?我们根本不认识他,怎么会欺负他呢?你们认错人了吧!”海勒对那个大孩子说。

    “你不要乱说。我们什么时候欺负你了?”科林喊了起来。

    “你们还不承认,就在刚才,你们撞了我一下。”小孩子不服气地说。

    “原来是这样。”这时,科林突然想起,就在不久之前,可能是他与海勒玩得太高兴,在蹦蹦跳跳之际,确实不小心碰了一下那个孩子。没想到这种在生活中时常发生的小事却引起了这样不愉快的冲突。

    “哦,我想起来了。我们刚才不小心碰到了你,但我们不是有意的,对不起。”科林立刻向那孩子道歉。

    “你们要拿出你们身上所有的钱给我的小兄弟。”大孩子恶狠狠地说。

    “为什么?我们只是不小心碰了他一下,用得着这样吗?”

    “当然,如果你们不愿意,有你们好受的。”

    这时,海勒被大孩子的模样吓坏了,他害怕地对科林说:我看……还是……给他们钱吧!”

    “不,这绝对不可以。”科林坚决地否定了海勒的提议。

    大孩子一听科林这样说,立刻用力推了他一把,接着,他们动起手来。到了后来,他们渐渐从拉扯发展到了打架。海勒显得很胆怯,但还是进行了自卫。最后,科林扔过去一只铜壶,砸跑了大孩子。

    回来后,科林对父亲讲述了这个遭遇。

    “其实,在那种情况下,总是退让是解决不了问题的,那是一种懦弱的表现。”父亲说,“你可以选择反抗和自卫,但你不应该用那么坚硬的东西打那个孩子,很容易使他受伤,这不太好。”

    “是的,我就是因此而懊悔。我不应该为了一点小事就把他伤成那样。”科林垂头丧气地说。

    “儿子。你不要这样想,虽然你出手很重,但也不能怪你,在那种情况,你没有选择的机会。何况,这是那个大孩子自己不讲理,是他引起的争端。”父亲耐心地劝道。

    “唉,我真后悔。”儿子叹了一口气。

    “不,儿子,你不应该后悔,事情已经发生了,就只能自己去面对它。”塞德兹为了让儿子从懊悔的情绪中挣脱出来便这样对他说:“只会后悔的人是没有骨气的俗物,只有敢于承担自己行为后果的人才是坚强的人。”

    儿子通过这件事,对一些事物有了更深的认识。他不但懂得了以后做事要谨慎,而且还懂得了为自己的行为负责的道理。孩子在无意中犯了错误时,家长要教导他对自己的错误负责。

    忘带午饭的男孩

    托马斯上学时常常忘记带午饭。虽然妈妈经常提醒他,但他还是记不住。每当这时,妈妈只好在百忙之中抽出时间为儿子送饭。后来,妈妈去向一位学心理学的朋友咨询,这位朋友给了她一个建议,那就是当孩子犯错屡教不改时,父母可以暂时不要去管他,让孩子自己尝尝错误的结果。

    妈妈认为这个办法不错,于是决定尝试一下。回家以后,妈妈把托马斯叫到跟前,平静地对他说:“你已经不小了,有些事情应该不需要妈妈操心了。以后自己要记着带午饭。妈妈每天都很忙,不可能老是给你送饭。今后,妈妈不会再到学校给你送饭去了。

    托马斯点了点头。但是,这一计划开始实施的时候,却不是那么顺利,因为托马斯的老师借钱给托马斯,让他自己去买吃的。为此,妈妈又来到了老师的办公室,说出了自己的打算。老师赞同她的做法,并答应不再借钱给他买午饭了,让托马斯自己去解决这个问题。一次,托马斯又没有带午饭,他向老师借钱。老师看了看他,说:“很抱歉,托马斯,我答应了你妈妈不再借钱给你,这个问题你必须自己解决。”托马斯给妈妈打电话,让她送午饭过来。妈妈没有答应他的要求。

    最后,托马斯向同学借了一块面包,但他还是被饥饿折磨了一个下午。他因此体验到了不带午饭将会给自己带来怎样的后果。从那以后,妈妈发现,托马斯再也没有忘记带午饭了。

    当孩子在行为上犯了错误时,父母应该让孩子自己承担造成的后果,而不是过多指责。使孩子在承担后果以后能够正确认识自己的错误,从而改正错误。

    撒谎的结果

    “梦洁和我们一起去树林里玩吧?”

    “我也想出去玩,可是奶奶给我布置的任务还没有完成呢。”梦洁遗憾地说。

    “现在是假期,还要在家里干活?”一个女孩摇摇头说,“你奶奶管得太严了。”听伙伴这样说,梦洁觉得她们都可以到到树林里玩,而自己却要在家里干活,这真是太不公平了。

    想到这里,她脑子里产生了一个想法:“奶奶让我织的花纹太复杂了,稍微改为简单一些的,眼花的奶奶一定不会发现的!树林里一定很美,我要和伙伴们一起去。”

    “奶奶,我已经完成了!”过了一段时间,她对奶奶说。

    “真快呀!来让奶奶看一下。”梦洁把袜子递过去。奶奶仔细地看着,然后满意地点点头说:梦洁,你干得又好又快!现在你可以出去玩了。”

    尽管奶奶没有发现,但梦洁的脸已经红到脖子了,这是她第一次对奶奶撒谎。她急忙跑了出去,连谢谢都没来得及说。

    “喂,梦洁!你怎么这么快就把活干完了?你是不是会魔术呀?”伙伴们开玩笑地说。

    “是的,我把活干完了。”梦洁回答。这时候她耳边又响起奶奶的话:我相信我的小孙女是不会骗奶奶的。”

    “可是我骗了奶奶,”她心里想,“奶奶如果知道了,以后肯定不会再相信我了。”

    伙伴们在树林里高兴地玩耍着,只有梦洁一个人郁郁寡欢。她在为欺骗奶奶的事情内心感到不安,良心受到了阵阵谴责。

    伙伴们用紫罗兰编成了一个王冠,他们决定把这个王冠送给最听话的女孩儿。经过推选,伙伴们一致推选梦洁当她们的女王。

    当他们要给梦洁戴上的时候,梦洁却拒绝了,她把王冠摘了下来说:我不是最听话的女孩儿,不配戴这样的王冠。”然后就飞快地跑回了家。

    回到家里,她泪流满面地对奶奶说:奶奶,我欺骗了你,袜子上的花纹我把它简化了,并不是您要求的那样。”

    奶奶轻轻地抚摸着她的头说:傻孩子,我早就看出来了了。现在你知道撒谎并不好受吧,它会让你良心不安的。你是个最听话的孩子,能到我面前承认错误就证明了这一点!”

    破碎的窗户

    爸爸送给凯尔特的新年礼物是一枚闪亮的银币。这正是他需要的,因为他有很多东西要买,他的愿望就要实现了,他心里是如此的愉快。

    刚刚下过了一场雪,地上的雪还未融化,阳光轻柔地照在地上,所有的东西都变得明亮了。凯尔特拿着他的银币上街去了。

    刚出家门,凯尔特就被伙伴们拉着打雪仗去了。冬天里小伙伴最喜欢的活动就是打雪仗了。

    凯尔特揉了一个又大又硬的雪球使劲向亚历克斯掷去,但是狡猾的亚历克斯却躲过了雪球,雪球飞向了街道另一边上的窗户。只听“啪”的一声,玻璃落了下来。

    凯尔特由于害怕,飞快地跑开了。可是没跑多远就停了下来,他为自己所做的坏事受到了良心的谴责。他清楚,逃避责任不应当是一个男子汉所做的事。他决定用自己那唯一的银币来补偿打碎的玻璃。

    他按动了门铃,从屋子里出来一位先生,凯尔特说:先生,我非常抱歉,把你家的玻璃打破了。但我并不是故意的,希望您可以原谅我。”说着,他把自己那仅有的一枚银币拿了出来,把它递给那位先生说:“这是我父亲给我的新年礼物,希望它能够赔偿您的损失。”

    这位先生接过了钱问他:“你还有钱吗?”

    凯尔特说:“没有了。”

    “好,”那位先生说,你会有更多钱的。不过你能告诉我你家的住址吗?”凯尔特告诉了他。回家后,当父亲问他如何花的那枚硬币,凯尔特把白天发生的事情如实地告诉了父亲。

    吃完晚饭,父亲让凯尔特去看他的帽子,凯尔特在他的帽子里竟然发现了两枚银币。原来那位先生是一名非常富有的商人,他不仅把凯尔特的那枚银币退了回来,还另外送给他一枚银币。这件事情并没有结束。没过几天,那位先生又来找凯尔特的父亲,希望能得到他的允许,因为他的店需要一个帮手,他认为凯尔特是最好的人选。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