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颖·意境·魅力——我的美术创作面面观
■晁德仁
岁月悠悠,回眸思索,感慨良多。
始自20世纪60年代末,在半个世纪里我的美术创作生涯中既有彷徨与艰辛,又有成功与快乐。国内一些美术家和著名美术评论家称赞我的作品有着“既熟悉又陌生的唯美视觉空间”,誉我为“全国宣传画的领军人物”,这让我慌慌又惶惶。不过,事实是:我钟情于美术创作事业,我肯于以理性的思考和饱满的热情让心血与汗水在咫尺画幅中自然地流淌。
宣传画是我美术创作中最重要的一部分,当然这与历史的原因、客观的因素有关。
每个画种都有它独特的表现形式和艺术语言。宣传画区别于其他画种的主要特征,就在于它的及时、洗练和明快,它不需要依赖过多的情节和细节,而需要的是以快捷、单纯和明快凸显它的艺术内涵,以一当十,而绝不是简单化。从这个意义上理解,宣传画的生命便在于它的时效性、宣传性、鼓动性、艺术性。
在过往的宣传画中,多有概念化、公式化和图解式的作品,这些作品又多因生命的短暂被岁月所淹没。不过,也需细分,不能一概而论。譬如,在延安时期,在抗日战争、解放战争等时期,曾涌现出一大批宣传画,其中不乏以简单、明了而又富有鼓舞性、战斗性的艺术语言,给人民以鼓舞和力量的优秀之作,直到今天,我们都不能不把这样的优秀作品视为我国美术创作中的宝贵财富。社会在发展,人类在进步,人们的审美水平在提高。当今,在变革前进的新时代,人们更看重的是宣传画的艺术感染力,这就需要画家们以独特的眼光、敏锐的思维将抽象的内容化为可视、含蓄而又生动的艺术形象,或给人启迪,或留下余音,甚至成为历史的记忆。
经典的宣传画之所以令人过目不忘、耐人揣摩,纵然历经漫长岁月,仍如一股清风扑面而来,就在于它从纷繁的生活中选取了具有典型意义的瞬间细节,寻到了表现主题的最佳突破点。如20世纪50年代著名画家哈琼文先生的宣传画《毛主席万岁》,我们一眼就可认定这是一个极为宽泛、抽象的主题。面对表现这一主题的浩如烟海般的素材,画家从中选取的是游行队伍中一位母亲举起女儿欢呼的瞬间,亲切而热烈地表达出全国各族人民对共和国缔造者的敬仰之情。强烈的视觉冲击所带来的心灵震撼,使这幅成功画作在中国宣传画的历史上理所应当地具有里程碑的意义。
无需避讳,我的宣传画创作起步于工农兵“拿起笔作刀枪”的“文革”时期。不过,在一阵“热闹”之后,对我这个年轻的美术爱好者而言,接下来的便是一段较长时间的总结、学习和思考。其实,我的理解并不玄妙,我认为,总结是提高的基础,学习是进步的基础,思考是成熟的基础,我在这三个基础中寻寻觅觅,以求创作上的突破与升华。有一个历史久远的故事深深地吸引了我:北宋年间,有一次朝廷考试,考题是以诗歌《瑞鹧鸪》中的一句“踏花归去马蹄香”作画。来京应试的各路好手一时懵然,画笔难下,颇费脑汁。考试是有时间限制的,容不得分分秒秒一再流失,于是,八仙过海,各显其能,有的把画眼放在“踏花”上,有的在“马”或“踏”上下功夫。然而,有一位画家的画作却独具匠心:在暖暖的夕阳中,似归故里的官人骑马飞奔,几只彩蝶追逐着马蹄蹁跹起舞。这幅作品,虽舍弃了“踏花”,却选用了彩蝶追逐马蹄这一耐人寻味的细节,使得“花香”的意蕴一泻无边。其构思之巧妙,意境之深邃,使得这幅佳作直到今天仍被美术工作者津津乐道。由此可见,美术创作唯别具一格才有意境,唯意境深邃才有艺术魅力。
古今中外绘画史上,类似这样的成功范例可谓灿若繁星,但从小到大,从学生时代到走向艺术道路,我的脑海中牢牢地记住了这一个,既然受此启迪,我就当须努力。
我的宣传画《迎春》创作于1978年乍暖尚寒的季节,系“应试”之作,全国性征稿,题材为科学现代化。此时,一个变革的伟大时代已经开启,大自然的春天来了,科学的春天来了,祖国的春天来了,而迎接这样的春天,绘画作品应当用什么样的素材、姿态与色彩?围绕这一抽象的题材,我首先认定的是一定要打破以往惯用的创作上的老套路,力求在立意和表现形式上能有一个大胆的突破和创新。否则,我的“应试”只能是一次毫无意义的“旅行”,而且,照此下去,必将与成功永远无缘。
不落俗套的构思是一个艰辛的过程,经过几天的反复比较和探索,终于张开了高飞的翅膀,我采用了拟人的浪漫抒情手法,试唱一首青春之歌。
告别冬天,万物复苏,雨过天晴,柳丝轻拂,赤橙黄绿青蓝紫浸润着宇宙、大地和海洋。在这曼妙的充满青春气息的季节里,一个端庄、秀美的少女手托象征科学、闪烁着光芒的原子符号,引导着人们去探索;她那迷人的眼睛似乎在诉说着春天的美好和我们的科学技术正酝酿着新的重大突破;而一排展翅远飞的大雁,既在传递着春天到来的喜讯,又寄托着人们追寻理想的奋斗精神。至此,朋友,你不感到这个秀美的少女就是现实的化身、智慧的化身、理想的化身吗?应当是,她是一位美丽的科学之神!
《迎春》色彩斑斓中,具神秘感,少女的激情与理想在诗意中缓缓流淌。作品虚实相生,动静结合,明暗相间,布局新鲜,切中题意,终以思想性与艺术性较为完美的融合从全国“应试”之作中脱颖而出,于1980年获得全国科普美术作品一等奖。
随之好评如潮。《人民日报》、《光明日报》、《中国美术家》、《解放军画报》、《中国青年》、《江苏画报》、《广东画报》和江苏人民出版社等各大报纸、杂志、出版社,或刊文评价或配诗发表或选作封面或大张出版,北京、上海、南京、西藏等地许多城市还把这幅作品临摹出来,在大路旁或中心广场的广告牌上做醒目宣传。这些来得挺急,让我应接不暇。《人民日报》刊文《百卉萌动人间春满》,盛赞《迎春》“构思新颖、色彩瑰丽,具有较强烈的感染力。作者作为一位青年画家,能够达到这样高的艺术水平,是难能可贵的”。著名画家梁照堂先生在《说教式少点,感染力多些》一文中写道:“多年来我们的宣传画更多像做报告,今后的宣传画应注意寓教于乐,寓革命激情于抒情。例如晁德仁的《迎春》,就是通过美丽的科学女神和柳枝、雁飞等形象,从抒情中去表现科学这理想的‘形象’的一个佳例。”著名美术评论家杨悦浦先生在《晁德仁和他的〈迎春〉》中写道:“晁德仁在形象塑造上的创作可以说是他创造性最好的体现,以形象的青春朝气、端庄优美、富有理想的表现力打动了人们。”著名画家诸葛尔先生在2012年中国美术馆的美术回顾大展之后撰文《春的使者,春的讯息——读画家晁德仁的宣传画艺术》,高度评价《迎春》是富“时代特征的”,他说:“宣传画《迎春》是科普美术展的金奖作品,在美术圈内外产生重大影响。……虽然创作时间已经过去三十多年,但是它依然是光彩夺目,依然是魅力无穷,特别是把它放在当代美术史的历史线索中去反观这件作品,更显示出它的重要价值和重要意义。它不仅迎来了科学的春天,还迎来了艺术的春天、美学的春天。因此,我们是会时常记起这幅具有时代感和美学启示性的艺术佳作。”也是在这次回顾性大展上,著名画家,中国美术家协会党组书记、常务副主席吴长江先生感慨道:“三十年后的今天再次欣赏,我觉得它依然光彩夺目,依旧有着不息的生命力……”
荣誉、美誉及《迎春》后被中国美术馆收藏,且相继成为各级美术教材的范画,真的让我始料不及。高兴是自然的,但对诸多溢美之词,我却不敢受用。《迎春》是我宣传画创作成功的第一步,前辈的鼓励、社会的认可,使我不敢懈怠,唯继续前行探索才是我最好的报答。
文学、戏剧、美术、摄影、音乐、舞蹈、电影、曲艺等门类的文艺创作,需要创造精神、创新精神,需要在生活中不断地提升自己的观察力、洞察力,在实践中勇于探索新的表现构架和新的文艺形象,力求使作品达到内容与形式的完美统一。母亲及母爱是古今中外文艺作品的一个永恒主题,也是我较长时间里相当关注的一个主题。1988年,在我创作的宣传画《母亲》中,画笔舍弃了母亲的面部和下肢,大胆地突出了母亲宽厚的胸部、丰美的乳房和正哺的婴儿,还有母亲托着婴儿的透出厚爱的大手。在创作手法上,我吸收了油画的细腻逼真,同时引用了高尔基的一段名言作为题注:“她的爱无边无际,她用胸脯抚育着全人类!人身上最好的使我们热爱生活的东西都是从太阳的光线,从母亲的乳汁中得来的!”暖暖的基调,惹人眼球的乳房特写,以及所表现出的深沉的主题,我希望它是一件好作品。然而,有朋友却觉得在当时——20世纪80年代末期,这样的创作似乎有些“超前”,而且对于在艺术作品中表现女人的乳房是否突破创作上的“禁区”,也有些吃不准和担心。但我却不以为然,我的想法挺简单,古往今来,无论域内域外,无论哪个地区哪个民族,爱,是天下母亲的本性,母亲那博大的胸怀,母亲那款款的深情,母亲那无边的温暖,母亲那至真的温柔,是每个人永远挥之不去的美好。至于在一幅宣传画中突出了母亲的乳房,这没有什么过错,也不该有什么质疑,试问,哪位没见过母亲的乳房?哪个不是靠母亲哺育长大?我说:母亲的乳房是母爱的一部分,准确地说,母亲的乳房是母爱中最为动听的一个音符!当然,你还可以延展,联想祖国的抚育与我们成长之间的关系……
次年,这幅作品参加了第七届全国美展,并获得了较为强烈的反响——驻足,指点,兴奋地议论,归在一起,多是赞赏我在艺术创作上的大胆张扬,尤其那年月毕竟是改革开放的早春。
根据文化部和中国美术家协会的规定,凡是评委的作品不能参加全国大展的评审、获奖,因为我是此届大展的评委,而且在第六届全国大展时我已经坐上了评委的位置,所以《母亲》自然与奖次无缘。其实,这个阶段的我已完全不在乎什么奖不奖的了,我在乎的是创作上的“敢吃螃蟹”,和作品所展示的真情,以及它的艺术魅力。
宣传画的创作在注意时效性、简洁性的同时,更需注意色彩的布局与对比,色彩也是一种语言。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环境污染越来越成为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不仅中国如此,世界上各个国家也是如此。以往的青山、绿水、蓝天,现状是让人忧心忡忡的,有些则让人痛心。因此,当今的我们必须明了发展经济与保护环境之间的正确关系,切实提高环境保护的意识与担当。宣传画《制止空气污染》采用写实并略有夸张的手法,选择简单却别致的色彩语言直奔主题,司空见惯的大烟囱几乎占据了整个画面,它像猛兽般吐出浓浓的黑烟,似乎要扼杀这个世界,洁白可爱的花朵也不能幸免,枯萎凋零,天空仅剩一小块的瓦蓝尚顽强地保持着清爽、怡人的姿态。一方汹涌,一方软弱,如此下去,那片瓦蓝的消失还会远吗?
一暗一明,一黑一白,强烈的色彩对比所产生的视觉冲击效果自然不言而喻。而今,面对如此的生存环境,一切有良知的人们难道不应发出“还我青山,还我绿水,还我蓝天”的呐喊吗?
宣传画的创作并不排斥其他画种的特点,恰恰相反,若能吸收得当,巧妙糅合,往往事半功倍,会取得意想不到的效果。在这方面,宣传画《腾飞吧!中华》便是我吸收装饰画的特点,采用夸张手法而做的一次较为成功的尝试。
长城是灿烂的中国五千年历史文化的代表,龙是不息的中华民族精神的象征。《腾飞吧!中华》在吉祥的黄色基调中,飞腾的巨龙与绵延的长城融为一体,以其气势昂扬的意境鼓舞中华儿女为实现伟大民族复兴而努力拼搏。我们由衷地深深祝福,我们的祖国日益繁荣昌盛!
随着岁月的车轮日夜转动,以往宣传画的创作方式已悄然隐退,随之而来的是采用电脑平面设计的更多形式的招贴画。或许,这也是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和历史发展阶段的必然。为纪念祖国诞辰五十周年,我应邀为人民美术出版社创作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万岁》,很有可能是我最后一幅宣传画。对于这幅在全国城乡及港澳地区广为张贴的宣传画,有新闻媒体这样评价:以红颜色为主调的整个画面,大气、祥和、亮丽与辉煌,突出的主题、巧妙的布局、细腻的线条,显示了美术家的匠心与才华。
几十年来,我在创作宣传画的同时,一直致力于新典雅唯美主义彩墨人体画的创作和研究。我们的人体绘画,既不是西方古典主义那般注重写实,也不是我国传统工笔绘画那样强调细节描摹,而是以象征与理想化的色彩语言,结合抽象主义的绘画元素,并糅进自己的审美意趣与感悟,营造出既色彩斑斓又朦胧清雅的艺术图式。富有东方情调的彩墨人体画不仅让我痴迷,笔耕不辍,同时也得到了圈内朋友和美术评论家的关注……
艺海无涯,天高路远。我愿在美术创作道路上继续追求,与美相拥一生。
艺术年表
1964年 调入大连铁路文化宫任美术员。
1968年 参加大连市阶级教育展览美术创作。
1969年 油画《大战三万三》入选辽宁省美术作品展览。
1970年 调入大连市群众艺术馆。
1971年 宣传画《反骄破满乘胜前进》《学大寨赶昔阳坚决打好农业翻身仗》入选辽宁省美术作品展览,入编《辽宁省工农兵美术作品选》(辽宁人民出版社出版)。
1972年 由省展组委会提名与美院老师在辽宁省美术馆正面大厅进行大幅油画制作。
油画《捕鲸》入选辽宁省美术作品展览。
1973年 参加由沈阳鲁迅美术学院举办的油画学习班。国画《捕鲸》入选全国连环画、中国画展览,入编《中国画选集》(国务院文化组美术作品征集小组编,人民美术出版社出版)。
国画《捕鲸》赴美国展出。
1974年 宣传画《毛主席的革命路线胜利万岁——热烈欢呼第四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胜利召开》由人民美术出版社出版,并刊发于《民族画报》《连环画报》。
1975年 水粉画《捕鲸》由辽宁省美术出版社出版。宣传画《全党动员,大办农业,为普及大寨县而奋斗》由辽宁省美术出版社出版,刊发于《辽宁画刊》。
1976年 应中央民族学院邀请,为全院师生现场写生讲学。
1977年 创作油画《周总理视察大连港》(与他人合作)。
1978年 创作宣传画《发挥工人阶级的主力军作用,加速实现四个现代化》。
宣传画《热烈庆祝中国工会第九次全国代表大会胜利召开》由人民美术出版社出版。
宣传画《全党动员向科学技术现代化进军》由人民美术出版社出版。
宣传画《遵守纪律》由人民美术出版社出版。
《培养共产主义道德品质》由上海教育出版社出版。
宣传画《团结起来,为建设社会主义的现代化而奋斗》由辽宁美术出版社出版。
1979年 宣传画《祖国四海欢腾》由辽宁美术出版社出版。
油画《居里夫人》由上海教育出版社出版。
宣传画《春天的花》由辽宁美术出版社出版,并刊发于《辽宁画报》封面。
被全国科普美展组委会特邀在中国美术馆正厅侧面墙面创作大幅作品《百花迎春》。
宣传画《百花迎春》《全国科普美展海报》入选全国科普美展。
宣传画《迎春》入选全国科普美展,后获一等奖。
1980年 宣传画《迎春》刊发于《中国青年》封面、《解放军画报》、《江苏画刊》。
应江苏美协和江苏出版社邀请参加全国宣传画创作座谈会并发言,中国老一辈著名画家翁逸之、哈琼文,中国知名画家梁照堂、李醒韬等与会。
当选大连市青年联合会副主席。
成立大连市青年美协并当选主席。
作品《青春的旋律》参加全国九城市各族青年美术书法摄影展,获优秀奖。
当选大连市政协委员(连任五届)。
当选大连市海外联谊会理事。
1981年 宣传画《五讲四美新花开》《探求》由辽宁美术出版社出版。
宣传画《迎春》由江苏美术出版社出版。
宣传画《大力开展“五讲”、“四美”活动》由人民美术出版社出版。
宣传画《迎春》作为范画入编全日制中学课本《美术》(上海市中小学教材编写组编,人民美术出版社出版)。
1982年 宣传画《积极参加劳动爱惜劳动成果》《专心听讲认真完成作业》《好好学习,天天向上》由人民美术出版社出版。
1983年 反映中学德育教育四幅宣传画作品《马克思主义常识教育》《爱国主义教育》《国际主义教育》《理想教育》由重庆出版社发行。
宣传画《让我们的生活更有秩序》《迎春》刊发于《美术》杂志。
宣传画《制止空气污染》入选全国宣传画美展,获二等奖。
《遵守纪律》《热爱祖国,热爱共产党,热爱社会主义》入选全国宣传画美展。
宣传画《热爱祖国》(人民美术出版社出版),刊发于《红旗》杂志封二、《北京文学》封底。
宣传画《礼貌待人》《让我们的生活更有秩序》刊发于《辽宁画报》,并由辽宁美术出版社出版。
宣传画《万众一心同心同德奔四化》由天津人民美术出版社出版。
宣传画《迎春》作为范画入编全国中等师范学校美术课本《绘画》(人民美术出版社出版)。
1984年 宣传画《执行消防条例保卫四化建设》由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出版(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安部消防局审定)。宣传画《制止空气污染》刊发于《美术》杂志第一期,同时发表文章《发挥宣传画号角作用》。
宣传画《热爱祖国》刊发于《广西美术》封二。
宣传画《立志攀登科学高峰》由上海教育出版社出版。被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部、中国美术家协会特聘为第六届全国美术展览评委会委员。
宣传画《伟大的社会主义祖国欣欣向荣》(人民美术出版社出版)入选第六届全国美术作品展览,获优秀奖。
为表彰对发展社会主义文艺事业的贡献,市政府决定予以晋升二级工资的奖励。
被辽宁省人民政府授予劳动模范称号。
宣传画作品二幅入编《全国宣传画作品选》画册出版。
宣传画作品入编中国获奖美术作品画库《宣传画获奖作品集》(天津人民美术出版社出版)。
宣传画《振兴中华》五幅作品入选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三十五周年辽宁省美术作品展览。
为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三十五周年创作四幅作品《壮丽的图景》《希望的田野》《科学的春天》《保卫你,祖国》被中国邮政总局审定为纪念邮票全国发行。
1985年 宣传画《制止空气污染》入编《中国新文艺大系(1976-1982)·美术集》(中国文联出版公司出版)。专题片《他为四化挥彩笔——画家晁德仁》由中央电视台、辽宁电视台、大连电视台先后向全国播出。
宣传画《联合国国际妇女十年平等发展和平》(人民美术出版社出版)。
油画《人物》入选日本国际中心举办的第一届国际美术作品展,入编《创立纪念画集》。
被大连市委、市政府授予劳动模范称号。
1986年 调入大连市文联大连书画院。
宣传画九幅入选《中国宣传招贴画》赴博茨瓦纳展出。为“大连国际马拉松赛”连续十届创作宣传画十幅出版。
宣传画《冲出亚洲走向世界》《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由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二届大学生运动会筹委会审定出版。
1987年 被评为国家二级美术师。
宣传画《亿万人民的心愿》入选全国农村科技致富科普美术展览。
应太平洋国际艺术教育会议主席邀请参加美国、日本、亚细亚太平洋艺术教育会议。
被河南省宣传画学会聘为顾问。
宣传画《残疾人走向社会》《全社会都来关心残疾人》等四幅作品由人民美术出版社出版。
1988年 宣传画《迎春》作为范画入编《现代实用广告平面设计》(辽宁美术出版社出版)。
为大连服装节连续四年创作四幅作品出版。
宣传画《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定社会主义道路》由天津人民美术出版社出版。
1989年 当选大连市美术家协会副主席兼秘书长。
被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部、中国美术家协会聘为第七届全国美术作品展览评委会委员。
宣传画《引进发展建设》《母亲》入选第七届全国美术作品展览。
宣传画《发展地震科学保护人类生存》入选全国地震美术、书法、摄影展览。
宣传画《母亲》入选辽宁省首届文化节美术作品展览。
1990年 入选中国苏联青年美术展览,获优秀奖。
宣传画《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入选“美哉中华,爱我中国”科普美术摄影展。
宣传画《亚运之光》《为东方增辉为亚洲崛起》入选第二届中国体育美术作品展(人民美术出版社出版)。
荣获辽宁省优秀科普美术家称号。
经中国科普作协第三次全国代表大会审定,获建国以来成绩突出的科普美术家称号。
1991年 作品《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七十周年》刊发于《美术大观》第七期。
作品《迎春》《大连国际马拉松赛》刊发于《美术大观》第八期,并配有评论文章《晁德仁宣传画》。
宣传画《欢庆》《腾飞吧!中华》双双入选全国宣传画美展并获三等奖,入选辽宁省庆祝建党七十周年美展,双双获得一等奖。
宣传画《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七十周年》由辽宁美术出版社出版。
宣传画《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七十周年》入选辽宁省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七十周年美术作品展览。
作品《迎春》作为范画入编《绘画入门》(广西美术出版社出版)。
1992年 大连新时期文艺评论集《这是一方沃土》收入评论文章《在生活的海洋里采撷,在艺术的王国里探索——评晁德仁的宣传画》(大连出版社出版)。
大连市人民政府为表彰对繁荣文艺事业做出的贡献,授予大连市文艺最高奖“金苹果”奖。
为表彰为发展我国文化艺术事业做出的贡献,中国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决定从1992年10月起发给特殊津贴。自中国函授书画大学毕业。
宣传画《纪念〈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50周年》由辽宁美术出版社出版。
入选纪念毛主席《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发表五十周年美术展览(辽宁省美术家协会主办)。
1993年 应重庆出版社邀请参加学术活动,应河南美协等邀请参加学术活动。
1994年 应爱知县日中友好协会邀请赴日举办个展。
被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部、中国美术家协会聘为第八届全国美术作品展览评委会委员。
油画《金颜》入选第八届全国美术作品展览。
1995年 宣传画《纪念抗日战争胜利50周年》《纪念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50周年》由辽宁美术出版社出版,并刊发于《美术大观》。
宣传画《实行计划生育是妇女自身解放的必由之路》《人人参与户户知晓计划生育强国之宝》由四川、广州的出版社出版发行。
作品《计划生育宣传画》荣获第二届中国人口文化奖“中华杯”二等奖。
1996年 宣传画《陶冶高尚的情操》《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由全国中小学教材审定委员会通过作为德智体美劳宣传画(上海教育出版社出版)。
作品参加由朝日新闻电视台、大连电视台在东京主办的阪神地震救灾义卖活动。
1997年 当选大连市美术家协会主席。
彩墨画《秋色》入选全国城市文联书画邀请展。
宣传画《热烈庆祝全国第九次代表大会胜利召开》由人民美术出版社出版。
应文化部少年基金会和台湾味全文化教育基金会邀请(国内三人)赴台参加海峡两岸儿童“我的梦”比赛活动评审工作,作品相继在中国美术馆和台湾展出。
1998年 彩墨画《花仙子》入选第三届全国沿海城市美展。
宣传画《迎春》入编《中国现代美术全集》(人民美术出版社出版)。
应邀参加全国书画扶贫活动,捐赠作品入编画集。
1999年 应邀为新中国成立五十周年创作宣传画《中华人民共和国万岁》(人民美术出版社出版)。
宣传画《中华人民共和国万岁》入选第九届全国美术作品展览,获优秀奖,入编《第九届全国美术作品展览获奖作品集》(人民美术出版社出版)。
宣传画五幅作品入选建国五十周年辽宁省美术创作成就展。
彩墨画《秋韵》二幅作品入选建国五十周年和澳门回归双庆“中华情”大型书画展,作品作为礼品赠送澳门。
被日本国际美院聘为顾问。
评论文章《科学与艺术是一个硬币的两面——记辽宁省大连市美协主席晁德仁》由《跨世纪人才》杂志发表。宣传画《迎春》入编《新中国美术50年(1949-1999)》大型画册(人民美术出版社出版)。
2000年 水墨画《月光下的少女》《花季》入选庆祝海南解放五十周年暨“椰城之夏”第二届中国画作品邀请展。当选辽宁省美协副主席。
彩墨画《花季》刊发于《美术大观》。
彩墨画作品入选日本札幌国际美术作品展。
2001年 彩墨画《花季》入选2001国际中国画年展(世界知识出版社出版)。
彩墨画《花季》二幅入编《中华情》书画集(世界知识出版社出版)。
被辽宁省美术家协会聘为中国画艺委会副主任。
彩墨画《梦》入选“走进富山美术联展”。
经大连市委、市政府批准,授予大连市优秀专家称号。
2002年 被评为国家一级美术师。
评论文章《人类需要这样的绿色艺术——记画家晁德仁先生》刊发于《艺术收藏》杂志。
再次当选为大连市美术家协会主席。
作为特别招待画家,作品参加在韩国举办的亚细亚美展。
2003年 彩墨画《花雪少女》《馨梦》入选辽宁省中小幅美术作品精品展,并出版作品集。
被省美协选为代表参加中国美术家协会第六次全国代表大会。
2004年 被中国民族画院聘请为高级顾问。
彩墨画《花季》入编中国美术家协会第六届全国代表大会纪念画册。
作品被市政府作为礼品赠送于世界轮椅基金会主席贝林先生。
彩墨画《花季》入选振兴辽宁老工业基地迎接第十届全国美展辽宁省美术作品展,获金奖。
2005年 彩墨画《花季》入选第二届全国中国画展。
再次当选辽宁省美术家协会副主席,当选辽宁省中国画艺委会副主任。
2006年 彩墨画《花季》参加北京中恒信拍卖有限公司“爱心晚会”艺术品拍卖会活动。
彩墨画二幅应邀参加中国绘画提名展,出版画集并配有评论文章《妙境斑斓》。
彩墨画《花季系列》二幅入编《燃情岁月》画册(中国国际美术出版社出版)。
彩墨画《花季》应邀参加纪念辽宁省美术家协会成立五十周年大型美术展览。
彩墨画《花季》入编《美术界》画册。
2007年 彩墨画《花季》入选首届辽宁省老画家艺术成就展并出版画集。
被聘请为大连市美术家协会名誉主席。
2008年 宣传画《迎春》入选《改革开发·中国美术30年(1978-2008)》大型画册(四川美术出版社出版)。宣传画《迎春》头版首幅配合专评《浪激潮涌三十载——纪念中国改革开放30周年》刊登于中国《美术报》。
被省美协选为代表参加中国美术家协会第七届全国代表大会。
作品在辽宁省文化文艺界“情系汶川地震灾区”义卖活动中做出贡献,获荣誉证书。
作品参加由辽宁省美协组织的“五一二”汶川地震赈灾义捐。
作品参加“继承与发扬”第四届全国名家邀请展。
2009年 彩墨画二幅参加中日韩国际友好美术交流展。
彩墨画《花季》特邀参加庆祝建国六十周年暨第十一届全国美展辽宁省美术作品展,获评委特别奖。
彩墨画《晨曲》入编《第十届全国美展辽宁展区作品集》。
2010年 为玉树地震义捐美术作品。
作品十二幅刊发于《中国民航》杂志。
作品九幅刊发于《中国当代书画》杂志。
2011年 作品九幅入编《当代名家书画艺术鉴藏丛书》画册(吉林美术出版社出版)。
作品十二幅发表于《上海铁道》杂志。
宣传画《迎春》入选辽宁省优秀作品进京展,并入编《辉煌历程时代丹青》。
宣传画《迎春》经中国美术馆收藏评鉴委员会决定,被中国美术馆收藏。
2012年 作品三幅刊发于《德泰艺术·视界》,并配有评论文章《春的使者,春的讯息——读画家晁德仁的宣传画艺术》《晁德仁和他的〈迎春〉》。
2015年 宣传画《迎春》入选中国美术馆“典藏活化”系列展,并入编《人民的形象美术作品集》(人民美术出版社出版)。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