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到、眼到、口到,才能打动他人
与人谈话,要做到这三点:心到、眼到、口到。意思就是说要听其心、观其态、说其语。把三者结合起来,才能实现以情动人,才能把话说到对方心坎里,才能打动对方。
因此,要打动对方,首先要做到的就是听其心。通过对方的语言了解对方的心理活动。
因为语言反映人的内心,即使谈话的内容天衣无缝,也会在动作、语气、语调等各个方面反映出来。要知道,人和动物最大的区别就在于语言,语言可显示人的内心的喜怒。
所以,语言可以体现一个人的心理、情绪和性格特征等。
例如:有的人喜欢在言谈当中引经据典,说明这种人在内心对权威非常推崇;有的人在谈话当中过分使用恭敬的语言,说明他怀有很强的警戒心;有的人在说话时经常使用“我妈妈说”,说明这种人在思想上还比较幼稚;有的人会突然有意识地使用粗暴的言辞,说明他此时很可能希望在彼此之间占有主动优势的地位;有的人即使和交情非常深厚的人交谈,依然非常客气、礼貌,说明其很可能在心理上存在巨大的自卑感;有的人无缘无故就会很小声说话,说明其个性方面有柔弱的一面或者是对于所言事物缺乏信心;有的人的谈话内容过于偏重自己,对于自己的家庭、事业等方面的事情滔滔不绝,说明其有自我意识的倾向,这种人多以自我为中心;有的人在谈话时故意把一个话题拉得很长且说个没完,反映出其害怕别人提出反对意见;有的人说话声音非常高昂,这表示在此人性格中有任性的一面;有的人喜欢打探别人的消息,并且对于某些传闻非常感兴趣,表明其内心非常孤独无聊,缺少真正的朋友;有的人喜欢谴责上司或老板的过错,指责他们的无能,这种人通常在心中有出人头地的强烈愿望。
总之,一个人的言谈都不同程度反映着其内心的想法。如果能做到听其所言,知其所想,进而衡量自己的言行,就能够做到言之有情,以情感人。
老子说:“智者不言,言者不智。”《论语》说:“谨言慎口。”福音书说:“听话要快,答话要慢。”这些都是在总结了言谈当中的语言心理后得出的处世良言。说话是一门艺术,更是一门学问,只有听懂对方的心声,才能说对方想听的话,才能真正成为言谈中的智者和掌控者,把话说得更精彩。
其次,说话过程中要注意观察对方的行为举止,也就是说要观其态。
与人交谈是一个互动的过程,谈话过程中,如果一味地陈述自己的观点而忽略别人的感受,显然是不礼貌的做法,这样也不利于实现沟通。因此,与人交谈时,应该密切注意对方的行为举止,从对方的反应中判断出其对谈话内容的态度,从而适时调整谈话的内容和语气,以使沟通顺利地进行。
一位顾客走到玩具柜台前,拿起一只遥控飞碟。
“您好!您家孩子多大了?”销售员彬彬有礼地问道。
“10岁。”
销售员捕捉到了顾客回答的信息,她认为自己找到了实现目的的突破口,随即发起进攻:“10岁,正是适合玩这种飞碟的年龄。”
销售员边说边打开玩具飞碟的开关,拿起遥控器熟练地操作着,同时,继续自己的强劲攻势:“玩这种飞碟,可以从现在就培养孩子强烈的领导意识。”
一番演练之后,顾客作出回应:“多少钱?”
“80元。”
“有点儿贵!”
“那给您打个折吧!”
话题已经转移到了价格的议定上了。这样的关键时刻,销售员再次引导道:“跟孩子的领导才能相比,这实在是微不足道的。”说着,她机灵地拿出两节崭新的电池,说:“再免费赠送您两节电池。”然后,她便把一个未拆封的遥控飞碟连同两节电池,一起塞进购物袋里递给顾客。“需要试用一下吗?”还没等顾客反馈信息,销售员又迅速补充道:“我们这里的产品质量绝对有保证。”付款,开发票,递上发票的同时,售货员还说:“如有质量问题,三天之内凭发票来调换。”
这一段交谈中,销售员及时捕捉顾客的动作和语言等反馈信息,逐渐递进,环环紧扣地回应,从而成功达到交谈的目的。
可见,在社交场合中,一定要注意察言观色,观察对方的行为举止,做到观其态,从反馈中准确判断对方的态度,以使交谈继续下去。如果发现不好的苗头,要将自己的话及时打住,千万不要环环“相逼”,否则可能会导致双方都陷入尴尬的境地。
最后一步就是要说其语。前两步对这一步具有铺垫作用。“听其心,观其态”之后才能真正做到“说其语”。只要做好前两步,那么最后一步就简单多了。就像一名医生在了解了病人的病情之后,就能对症下药,而我们在和别人说话的时候,也只有在理解对方的基础上,才能说出对方想听到的话,把话说到对方的心里去。
找到和对方有“共鸣”的话题
所谓“共鸣”就是说在说话的时候,要让对方产生和你相同或者是相似的认知,而这种相似又是建立在双方共同点的基础上。因此,要使得对方产生共鸣,首先就是要找到与对方的共同点,这样才能把话说到对方的心坎上,进而引起对方的共鸣。尤其对两个陌生人来说,如果能找到一个双方都能感兴趣的话题,那就能打破尴尬的局面。而要找到双方感兴趣的话题,就要从双方关系中寻找千丝万缕的联系,然后加以利用,以此找到突破口。
1984年5月,美国总统里根到中国访问时先来到了上海复旦大学。在一间大教室里,面对一百多位初次见面的复旦学生,里根总统抓住了他与复旦学生彼此之间还算“亲近”的一点关系,展开了他的开场白,他是这样说的:
“其实,我和贵校是有着密切的关系的。你们的谢希德校长与我的夫人南希,当年可是美国史密斯学院的校友呢。既然他们是朋友,那么,我和各位自然也就都是朋友了!”
此话一出,全场顿时响起了热烈的掌声。接下来的交谈自然十分热烈,气氛也极为融洽。
里根短短的两句开场白,就引起了在场一百多位中国大学生的共鸣,拉近了与学生的心理距离,短短的时间里,就已经把彼此当成了亲近的朋友。
那么,怎样才能找到自己同陌生人之间的共同点,引起对方的共鸣呢?如下几点可供大家参考:
1.留心观察,找到共鸣
任何一个人与其他人之间,都会存在这样或那样的联系或共同之处,要想了解一个人,找到他与自己的共同点,就要善于发现,仔细观察,因为一个人的生活习惯、兴趣爱好以及自身的一些基本状况,在他日常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行当中,都会或多或少地表现出来。
如眼神、表情可以让我们窥视一个人的内心:一个经历沧桑的人的眼神可能会有些深邃,而单纯的人的眼神是清澈的;一个懦弱的人不可能拥有坚定的眼神,而一个正直的人,他的眼神里也充满了正气……读懂眼神的“语言”,你就能很轻易地判断对方,找到你们的共同点,进而达到共鸣的效果。
再比如留心观察对方的口音、言辞,就能够了解到对方的籍贯、身份等信息,从而了解到对方的生长环境、兴趣爱好等信息。在此基础上,展开话题,很快就会发现你与对方的共同点,从而引起对方的共鸣了。如:
“你也是上海人吗,我们是老乡啊!”
“我也是北大毕业的,我是2002届的,你呢?”
“……”
这是一种最简单、最直接也是最见效的方式,任何人都可以使用,因为,任何人都会在一些地方与其他人有相同之处,只要你的观察力足够敏锐,你可以很快找到相同点,引起对方的共鸣,拉近彼此的距离,打开话匣子。
2.从对方谈话中,找到有共鸣的话题
为了发现陌生人同自己有共鸣的地方,可以在对方与别人谈话时留心分析,揣摩,也可以在对方和自己交谈时揣摩对方的话语,从中发现你们之间的共鸣。
在广州的一家商场内,一位南海舰队的战士正在向售货员咨询:“请你把那个东西拿给我看看。”他把“我”字用苏北话说了出来。正好,他旁边也有一位苏北人,于是,那个人也用苏北话向售货员咨询。两个人马上心有灵犀地对视了一眼,跟着结了账,一起走出了商场,用苏北话热烈地交流起来。两个人从家乡聊到广州,从眼下说到将来,越谈越近乎,俨然一对好久不见的老朋友。分手时,两个人彼此留下了联系方式,从此成了真正的好朋友。
一句家乡话,让双方找到了共鸣,由此展开话题,最终成了好朋友。这就在于双方善于关注别人的谈话,善于从别人的谈话中寻找话题,才最终成功引起了对方的共鸣,使得交谈顺利进行下去。
3.步步深入,找到共鸣
心理学研究表明:在人与人交往的过程中,最近的印象比最初的印象更占优势,由于这种心理的影响,就要求我们在与陌生人交流的过程中,不断调整自己的谈话角度,不断挖掘新的共同点,来找到共鸣的话题,赢得对方的好感。
第一印象得之于较短时间的接触,一般来说比较直观,但是,有时候直觉会给人造成错觉。只有言语才能透露一个人的品格、喜好,而只有深入地与陌生人交谈之后,才能发现对方更多的信息,才会发现对方与你之间有很多共鸣的话题。
随着交谈的深入,可能你会发现对方看起来文静但实际却很开朗,或者发现你们在某一方面有共同的爱好。这时候,对方也会调整角度,重新审视你。或许两个人在性情、兴趣、思想等方面发生碰撞后,就会引起双方的共鸣,就会产生“这个人可以交朋友”的念头。
找寻对方共同点的方法还有很多,我们不可能一一列举。但是,有一点是必须要具备的,那就是你要抱着找到与对方有共鸣的话题的想法,这样才能更容易找到。这就犹如机会一样,机会到处都是,就看你能不能发现。有共鸣的话题存在于任何两个人之间,只要你用心去寻找,总能找到。在有共鸣的话题的基础上,再来展开话题,把话说到对方心里,就相当容易了。
总之,要想把话说到对方的心坎上,就要找到双方的共鸣,寻找共同点,从而迅速拉近双方的距离,达到沟通的目的。而你精彩的“开场白”,也会为你的形象加分。
做个会说贴心话的女婿
家庭生活,也离不开真心的话语。尤其是在男子与岳父岳母相处时,更要懂得把话说到他们的心里。
俗话说,一个女婿半个儿,怎样把这半个儿子当好,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民间流传这样一句话:“丈母娘看女婿,越看越满意。”当然这并不是说,所有的丈母娘看所有的女婿都是越看越满意的,要看你这个女婿怎么做了。做一个真正让岳父岳母越看越满意的好女婿,一味地靠行动表示是不够的,能把话说到了岳父岳母的心坎上也是非常重要的,能说到,才能让他们越看越满意。那么,如何才能把话说到岳父岳母心坎上呢?以下几个措施可供参考。
1.脉搏一定要摸得准
张涛婚后一直在妻子家里住。为了讨岳母欢心,他总是主动干家务活儿,但依然看不到岳母大人的好脸色。日子久了,他发现每当他说外边发生的新鲜事时,岳母就很感兴趣,往往“刨根问底”。
于是他开始留心各种各样的新闻,每天下班回家后,他都找机会向岳母大人进行汇报。从此岳母见他回来总是笑脸相迎。有时还没等他开口,岳母就急着问:“今天又发生什么新鲜事了,快给我讲讲。”
倘若有人来串门,她还要向人家进行“新闻重播”,并自豪地说:“我们家张涛知道的新闻可多了,我天天不出门,却知天下事!”
由此可见,要讨得丈母娘的欢心并不是苦干傻干就能被认可的,投其所好,说岳父岳母想听的话,也是一项必不可少的技能。
2.冷暖一定要心知肚明
王洋结婚后,总因没有时间照顾家而受到岳母的数落。不幸的是没有多久,岳母中风了,半身不遂不能下床,她总是感叹自己活着没用。王洋利用回家的机会,除了给岳母端水喂药外,还耐心地劝她安心养病:“妈,您千万不要胡思乱想。俗话说,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吃五谷杂粮,谁都免不了会生病,生病了,就看您能不能抗住它。您一向要强,怎么可以能让这点小病给吓住呢?再说了,现在医学这么发达,您这病根本不是什么大问题。”他的话像一剂良药,岳母的精神一下子好了许多,几个月后,就能下床走动了。她逢人便说:“是我的好女婿天天给我吃顺心丸,让我宽心,所以我的病才好得这么快。”
3.安心的话一定要说
一天,谢晖和妻子为一点小事闹别扭,谢晖说不过妻子,就说:“行,我说不过你,你和你妈一样,常有理。”这句话恰好让在厨房做饭的岳母听见了,老太太火冒三丈,指着谢晖大声斥问:“你俩为何吵嘴我不管,可说我们娘俩都是‘常有理’,我就得跟你争论争论,你给我说清楚,我怎么‘常有理’了?”
谢晖感到事情不妙,于是满脸堆笑地说:“妈,您可别误会,‘常有理’可不是坏话,我这是赞扬您女儿呢。每次争吵都是我没理,您的女儿我的妻,做什么都很有道理,而这不都是平时跟您老人家学来的吗?所以我只好佩服地说她跟您一样的‘常有理’喽。”
说着又神秘地对老人说:“实话跟您说吧,这句话还是从我爸那里学来的呢。因为我跟我爸一样,在媳妇面前总是‘常没理’。”谢晖这一番话让老太太怒气全消,她指着谢晖说:“你小子这张嘴呀,真能把死人说活喽。”一场风波瞬间化为乌有。
4.关键的话不要吝啬
李老太太只有一个独生女,丈夫去世后她搬到女儿家住。开始还好,后来女儿下岗了,一时半会又找不到工作,一家人都靠女婿一个人的工资生活。孩子上学得花钱,老人看病也得花钱。女儿因此心情不好,也常在家发脾气,李老太太听了委屈地说:“我要是有个儿子也不至于拖累你们啊。”女儿着急地说:“妈,您就别说这样的话了好不好?”
女婿一听,忙亲热地对岳母说:“妈,您要这样想可就不对了,有句话说‘一个女婿半个儿’,现在时代已经变了,男女平等,就该是一个女婿一个儿”了。您想,以后都是独生子女,女婿和儿子不就都一样了嘛。您老人家千万别把我当外人,从结婚那天起,我就当您是我亲妈了,难道您嫌弃我这个儿子吗?几句话说得李老太太老泪纵横。她从箱子里拿出卖房的钱,把它交到女婿手里说:“我这是几辈子修来的福呀,让我遇上你这么个好人!这些钱本来是我留着养老的,有你这么个好女婿我也就放心了。”
总之,在生活中用甜言蜜语讨岳父岳母的欢心,把话说到他们的心里,用实际行动为他们排忧解难,让他们疼爱自己女儿的同时,更喜欢你这个“会说话”的女婿。
夫妻之间不可缺少甜言蜜语
如果把爱情比做是夫妻感情的基石,则充满爱意的情爱语言则是夫妻之间不可或缺的润滑剂。充满爱意的情爱语言是真爱之心与得体语言的最佳结合。夫妻之间的情爱语言虽然没有恋人之间的语言那样热烈,但却好比陈年老酒,甘甜醇美,令人回味悠长。
通常情况下,夫妻间的情爱语言有这样的几种形式:
1.直抒爱意
步入婚姻的殿堂后,爱情一改之前的轰轰烈烈而逐渐趋于平淡温馨。这时,夫妻之间虽说不再把“我爱你”之类的词语总挂在嘴边,但也不能把这话束之高阁。某个时刻,一句动情的“我爱你”会勾起对方的许多美好的回忆,在彼此的心中激起爱的涟漪。这对于加深夫妻感情大有裨益。
有一对中年夫妻,两人平时工作都很忙,交谈机会不多。可是他们每晚下班回家或休息日的时候,总要说一些情爱话题。一起看电视剧,当看到剧情中男女的恋爱情节时,便一起回忆他们相恋的美好时光,谈起那些甜蜜的经历。赶上对方的生日和共同的纪念日还举行一些小活动,共度欢乐时光,以此加深彼此的感情。
不要以为夫妻间直抒爱意是多余的,它总是能给平淡的生活激起涟漪。然而现实生活中却有很多人把这一点忽略了,因此总感觉婚后的日子平淡无奇,没有了激情,有的甚至陷入情感危机。其实有时候,一句直抒爱意的“我爱你”,分别时候的一句“我想你”,对你而言可能只是举“口”之劳,但对于对方却是备感温馨。所以不要吝惜你的甜言蜜语了,用它们给你的婚姻生活增加更多的蜜。
2.充满爱意的幽默
幽默的人,往往会用笑话逗大家开心,创造一个欢乐和谐的家庭氛围。有的夫妻一进家门,就给爱人讲自己的见闻趣事,尤其是妻子,总是把自己以为最有趣的内容拿回来给丈夫听,家里总是笑声不断,其中就体现了深深的爱意。
忙碌的生活中有了幽默的语言,就会调节心情,缓解工作和生活的压力,分担彼此的痛苦,这些更是爱意的语言表现。
有一对夫妻因为一点小事闹了矛盾,妻子赌气不吃饭,也不搭理丈夫。丈夫赶紧哄妻子:“生气容易让人老,愁一愁就白了头,你想弄个老妻少夫呀?”妻子被逗笑了。
丈夫又说:“这就对了嘛,笑一笑十年少,笑十笑老来俏!”妻子的怨气顿时无影无踪,娇嗔地说:“哼,就会耍贫嘴!”心里却美滋滋的。
3.体贴关爱的话语
充满爱意的语言并不一定都要挂上“爱”字,关切、关怀、支持、祝福之类的语言同样包含着爱意,没有人不愿意听。
比如大家平时都在忙自己的工作,对家庭的投入相对少了许多。可是再忙也要记得在爱人生日时送上一份小礼物或一束鲜花,再加一张小卡片,可以在上边写些真诚而动听的话来表达对爱人支持自己工作的感激之情和祝福之意,爱人听了必定非常感动,幸福之泉在心中流淌。
体贴关爱的话会使爱人感到对方更可爱,家庭生活也会因此更温馨。
迎合期望,谈对方最得意的事
每个人都有自己最得意的事,假如在谈话之前你能够发现对方最得意的事儿,然后把话题放到这件事情上,迎合对方的期望,就能把话说到对方的心里去。
伊斯曼是美国著名公司——柯达的创始人,有一次他打算捐款在罗彻斯特建造一座纪念馆、一座音乐堂和一座戏院。在这批建筑物内需要很多桌椅,这个消息传出去以后,桌椅制造商们展开了激烈的竞争。但是几乎所有来找伊斯曼谈生意的人都是满怀希望而来,然后失望而归,最终都没能达成协议。
这时,“优美座位公司”的经理亚当森来找伊斯曼,想促成这笔生意。伊斯曼的秘书在为亚当森引见前就对他说:“我知道您急于促成这笔生意,但是现在我可以明确地告诉你,伊斯曼先生只给您5分钟的时间。”
亚当森走进办公室的时候,伊斯曼正埋头在一堆文件中,没有抬头看他。于是亚当森静静地站在那里,然后开始打量办公室的布置。
过了一会儿,伊斯曼才抬起头,这才看见了亚当森,于是就问:“先生有什么事吗?”秘书介绍了亚当森之后,便退出去了。这时,本来应该谈生意的亚当森开口说:“您好!伊斯曼先生,我在等您的这几分钟内,仔细观察了您的办公室。虽然我一直从事的是木工装饰的工作,但是我从来没见过装饰得如此别致的办公室。”
伊斯曼笑着说:“这办公室是我亲自设计的。但是,我一直很忙,所以都没有仔细欣赏过自己的杰作。”
亚当森走到墙边,用手摸了一下木板,说:“这墙面用的一定是英国橡木,意大利的橡木质地好像不是这样的。”
“是啊,”伊斯曼很高兴地从座位上站起来,说:“您说得太对了,那的确是英国的橡木,是我托一个专门研究室内橡木的朋友特地在英国订购的。”
伊斯曼这时心情很不错,于是就带着亚当森参观了自己的办公室,又把办公室所有的设计都跟亚当森讲述了一遍。然后又讲述了自己的设计理念,亚当森在一旁笑着聆听,表现得颇有兴趣。他注意到伊斯曼谈话的兴致很浓,于是便好奇地问他的生活经历。伊斯曼讲述了自己的苦难的生活经历,讲述了自己的创业史,还讲述了自己打算为社会公益事业捐赠巨额的款项。
亚当森发自内心地赞美了他的社会公德心。
在走进伊斯曼的办公室之前,秘书只给了他5分钟的时间。结果亚当斯和伊斯曼一直聊到了中午。
最后伊斯曼说:“上次我在日本购买的几把椅子,我一直把它们放在走廊上,结果风吹日晒的,上面的油漆都脱落了。昨天我去街上买了一桶漆,打算自己动手把它们重新漆一遍,您有兴趣来看看吗?好了,就这样了,中午去我家吃饭,然后再看看我的油漆表演。”
吃过午饭后,伊斯曼果然自己动手把椅子漆好,并且对自己的手艺颇为满意。直到最后,两人告别后,都未提及生意。
但是,最后亚当森不仅得到了伊斯曼的订单,也和他成为很要好的朋友。
亚当森为什么获得订单呢?就是因为他善于说话,没有直接谈生意,而是把话题放到了伊斯曼最得意的事情——办公室的设计上。而这显然是伊斯曼的得意之事,因此极大地满足了伊斯曼的自尊心,以致最后伊斯曼把他当做知己。这起初在伊斯曼的秘书看来,是几乎不可能的事,而这,不正得益于说话时“迎合对方的期望,谈对方最得意的事”这一说话技巧吗?
可见,在求人办事的时候,使用这种策略,就更加容易达到自己的目的。当别人在谈论自己最得意的事情的时候,就会放下防备,打开话匣子,而这个时候,就最容易接近别人的内心。例如对一位母亲来说,她最得意的事情就是自己的子女,不论他们是贫穷还是富裕,有地位还是没有地位,对母亲来说,孩子们就是她们的骄傲。所以想要母亲开口,首先就要夸赞她的孩子。对于老师来说,最得意的事情就是“桃李满天下”,所以和老师说话的时候,可以说他们的学生。
总之,每个人都有自己最得意的事情,如果你以这个为话题的话,并辅之以有“情”的语言,就能把话说到对方心里去。
语言中最次要的一个字是“我”
心理学研究表明一个人假如经常说“我”,那么这个人就是一个以自我为中心的人。在说话的时候,为了避免给别人留下“这个人真是一个自我主义者”的印象,就要做到少说“我”,把“我”置于最次要的位置。少说“我”,也能让人生精彩。
假如一个人在说话的时候,都是围绕着“我”来讲,那么听者就会觉得反感,不愿意再听下去,这样就不能达到沟通、交流的目的。在说话的时候,要尽力忘记自己,避免以自我为中心。那么怎样做到这一点呢?这就要求我们要多关注对方,而少关注我。
在说话的时候,首先要关注别人,选择对方感兴趣的话题来说。从心理学角度来说,对对方的关注度越高,进行的交谈越能打动对方的心灵,为对方所欢迎。
在日常生活中,人们关注最多的是和自己相关的事情,而对于那些与自己没有什么关系的事情,很难产生兴趣,如果在谈话的时候,你一直强调“我”而忽略了其他人的感受,别人就会觉得索然无味。因此,说话时,要尽量把“我”放到次要的位置。
很多人习惯了以自我为中心的思维模式,凡事只为自己考虑,一开口就用“我”。其实仔细观察就会发现,这些以“我”字开头说话的人,往往不会得到别人的好感,甚至会让别人觉得厌烦。
小风是一名大学生,有一次坐火车回家,对面坐着一位男士。这位男士很喜欢说话,见到小风就打开了话匣子。这位男士对小风说:“我现在同时在两家公司任职,两家公司都不会辞退我。忘了说了,我的工作是研制新菜。我研制的新菜很受欢迎。但是现在,我特别忙,有时候忙得透不过气,周末就经常在火车上度过。我一个月工资有时候能拿两万多……我……”
听到这里,小风实在不愿意再听下去了,这个人除了吹捧自己还是吹捧自己。但是出于礼貌,小风一直微笑点头,其实内心深处已经非常厌恶这个人了。小风觉得一个人实在不必如此,即使有再辉煌的成就,那也与别人无关。何况对方还是一个陌生人呢?
其实周围的人也和小风有同样的感受,起初他们也是颇有兴趣的听着那个陌生男子说话,但是最后表现得毫无兴趣,有的人干脆直接趴着睡觉了。但是作为主要听众的小风一直没有这样的机会,一直忍受了这个男子两个小时的唠叨,最后等男子下车后,小风才松了一口气。
这样以自我为中心,“我”字当先的人,会让别人觉得很烦。遇到有修养的人会一笑置之,而脾气稍微差一点的人,就会粗鲁地打断他的话。
我们在说话的时候,也要以此为鉴,要跳出自我,把对方当成中心。要知道“语言中最次要的一个字是我”这一说话技巧,时刻关注对方,以对方为中心。
而当对方在说话的时候,我们要认真倾听,可以适当地插入自己的看法或观点,这样可以使谈话的气氛更加热烈。但是,切记,不要把话题转移到自己身上。在与人交谈时,如果过分以“我”为中心,话里话外都跳不开一个“我”字,对方会迅速感到索然无味,至多出于礼貌应付几句。接下来的话题就很难再继续下去。
那么怎样跳出自我,把“我”放到最次要的位置,而关注对方呢?
1.对方说话时,不要打断
在对方滔滔不绝地谈论自己的事情的时候,不要打断他。例如对方在说一件很兴奋的事情,热情高涨的时候。你一定不要打断他,把“我”插入话题中,即使有很强的倾诉欲,也要等别人把话说完,然后再开始。要把“我”放到最后,最次要的位置。
2.适时地贬低自我,抬高他人
在说话的时候,要做到适时地抬高对方,贬低自我。这样就会增强对方的优越感,对方不论是从表情还是从心里,都会觉得美滋滋的。
一家新开张的店铺,朋友们都去送上了祝福的话,店主觉得很开心,而且都说店铺装修得好看,但是没有对比还是不知道究竟好看在哪里。这时,一位朋友走过来对他说:“我仔细看了一眼你的店铺,确实不错,装潢很讲究,别具一格,不像我的店铺,门和窗户的设计都不是很合理。”这句话让店主觉得很受用,因为说这句话的这个朋友也在经营着一家店铺,而且这家店铺在装修上得到顾客的普遍认可。
这样将对方和自己对比,并且有技巧地批评自己,把“我”放到了次要位置,从而抬高了别人,增强了别人的优越感,别人也自然觉得开心。
3.要把“我”字放在最后说
中国人的说话方式,喜欢把“我”放在首位,例如会说“我和你”而外国人则会说“you and me ”,自然把我放到了后面。我们在说话的时候,虽然不能把这个约定俗成的表述方式更改过来,但是要尽量以对方为先。例如今天有个聚会,你约了很多朋友,其中一个朋友打电话问你:“都有哪些人到场?”你可以说:“有你,某某,某某……还有我。”把“我”放到最后说,是对别人尊重的一种表现。当别人得到了尊重,自然就愿意和你交往。
在说话的时候,把“我”放到最次要的位置,不仅跳出了自我为中心,也迎合了对方的心,让对方感知到来自你的谦和与敬意。
迎合对方的心理,把感谢的话说出来
如今,“谢谢”已经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一部分。这其实是一件非常值得提倡的事情,中国人讲“礼多人不怪”是有一定道理的,即使别人对你伸出援手时,一开始并没有希望得到什么回报,但是在内心深处他还是很期待那句感谢话。
这并不是说对方想让你知恩图报,他们只是希望自己的行为得到认可,希望从你那里获取“我的付出是有价值的”这样的信息。因而在得到别人的帮助之后,一定要及时把感谢的话说出来,让对方深刻感受到你的真诚与谢意,让他觉得帮你是值得的。这样一来,不就迎合了对方的心理,把话说到对方的心坎上了吗。而下次当你遇到困难的时候,别人也自然乐意再次帮助你。
所以,日常生活中,当你得到别人帮忙或者是受人益处之后,一定不要忘了感谢对方,这样既流露了自己对对方给予努力帮助的谢意,也是对别人给予帮助的一种心理安慰和补偿,更是人际关系进一步深化的基础。
真诚的“谢谢”仅有两个字,却体现了人与人之间关系的融洽与默契,它的魅力即使是长篇大论都无法代替。“谢谢”这个词不仅是一个单纯的礼貌用语,它还是沟通人们心灵的桥梁,倘若能够恰当运用,那么它将会产生不可估量的作用。
要知道,为别人帮忙、办事,总要耗费一些额外的精力,有时甚至还不得不辗转求人托情,欠下一笔“人情债”。所以,对帮助我们的人一定要表示谢意,同时还要用含有歉意的语言来表示自己的不安心理,如“麻烦您了”、“实在不好意思”、“让您费心了”,等等。那么,在表达谢意时究竟需要注意哪些事项呢?下面几点可供大家参考。
1.感谢的话一定要先说出来
千万不要存有“感激之言留着以后再说”的心理,只有懂得适时表达感谢之意的人,才能受人欢迎,别人也乐意去帮助你。对方在帮助你的时候,没有期望得到感谢,但是帮了你之后,就想听到你的反馈。所以在得到帮助以后,一定要迎合对方的这种心理,及时表达你的谢意。
此外,在接受礼物或受到恩惠时,无论是以口头还是书信的方式表示,都要立刻致谢,其间流露的真切和热情都会令对方欣慰和喜悦。
2.道谢要考虑时间、地点及对方的特点
道谢的最终目的是为了表达感激之情,言之有情的谢意,需要注意的是不要让对方觉得窘迫,那样就违背了对方的心理需求。
比如,被谢者不想让别人知道自己帮了你,那你就应当尊重对方的意愿,转而用热情的力度和含笑的眼神来表示,或者找个借口说有点小事想同他单独谈谈,借此离开人群,找个合适的地方再坦诚相谢。
3.要懂得知恩图报
一旦有了机会,就需要在行动上回报对方。而这种心愿有必要适当表露给对方。你可以说:“今后,能给我一个回报的机会吗?”“以后有用到我的地方,定当效犬马之劳。”“希望在适当的时候能为你出点力,也表示我一份小小的心意。”“有什么我能为你做的,尽管说一声,不为你做点什么,我会心中不安的。”等等。
虽然施恩的人未必希望你能回报他什么,但是如果你能够认同他们,他们会觉得很开心。要知道,一句感谢的话就能起到温暖人心的作用,就能让对方知道你对他为你做的事情是认同的。起码说明他这个忙并没有白帮,你的感谢无论有没有实质的意义,都会给他一种心灵上的满足感。
所以,不要因为“谢谢”二字太简单而忽视了它巨大的心理能量和社交作用,一句迎合别人心理的真诚的感谢能温暖人心!
如何让温馨的安慰温暖人心
人在遭遇困境或灾难时,是最需要别人关心和安慰的。这时候,若有人及时送上安慰,那么,他们那本因伤害或痛苦而凉透的心可能会因此而获得些许温暖。但是,人在痛苦时的心也是最敏感的,因此,一旦安慰别人的话语中有什么地方触碰到对方内心的痛处,不仅不能起到安慰的作用,反而更会增加对方的痛苦。
所以安慰别人要尽量站在对方的角度去考虑,尽量把话说到对方的心里去,这样才能让自己的安慰变得温馨,才能让对方真正感受到你的温暖,进而让自己因此获得好人缘,为自己的人生储备人脉。
那么,如何能让温馨的安慰温暖正处于痛苦中的人心呢,又如何才能把话说到对方的心里去,让对方真正感受到你的温暖呢?下面我们选取不同的需要安慰的人来具体分析。
1.安慰痛失亲人的人
失去亲人,对于每一个人来说都是最不愿接受而又不得不接受的事,当失去亲人成为一个不争的事实的时候,对于陷入痛苦中的人来说,可能最重要的不是坚强,而是能把自己心中的痛苦痛痛快快地倾诉出来。
作为被倾诉的对象,这个时候最需要做的事情就是倾听,帮助对方将心中的悲痛发泄出来,听着他们把自己对逝去者的思念说出来,当对方向你诉说失去亲人的哀伤时,不要有意回避提及对方亲人的往事。或者你也可以小声倾诉逝去者的美德和做过的好事,然后当对方转为专注的倾听时,也可以缓解他的痛苦。
对于年纪比较轻而失去配偶的人,更要注意,不要过早说如:“你还年轻,马上就会找着合适的人结婚的。”或者“还好你们没有生小孩,再婚比较容易些。”这样的话语无疑是对生者与逝者的双重伤害,尽管你可能的确是好心。
如果对方有孩子,在安慰时不必把孩子牵扯进来,这不仅对减少对方心中的痛苦无实质作用,反而会加重对方的痛苦。
2.安慰失恋的人
当一份刻骨铭心的恋情消逝时,无论多么洒脱的人,都会伤心难过。这时,不要去攻击当事者的另一方,应耐心地倾听对方的倾诉,不要轻率地指出两个人中的任何一方有什么不对之处。你的倾听就是对当事者最好的安慰,而过多地参与评判也许正好刺中对方的痛处。比如:“你们俩本来就不配,分手是迟早的事。”这样的话最好不要讲。对于当事者来说,虽然爱已逝,但情还在。而过多地评判会让当事者本人从心里对你的好心存有反感和抗拒,并且,会极力去维护对方。对于当事者来说,每一份爱情是用生命来谱写的,即使已经成为过去,但那也是曾经的美好,当事者是不会容许别人践踏的。
考虑一下对方当时的境况,想办法把他带出失意的感情。对于习惯了过两人世界的失恋者,要说服他们跟朋友一起吃饭,或者参加聚会,分散他单一的思维。对于女人,说服她们和你一起逛街或者是看电影是个不错的选择,当然在说话的时候,要尽量避免提及以前他们两个的事情,避免触碰对方的痛处。
3.劝慰工作中失意的人
“比上不足,比下有余”,人总是会在不知不觉中有一种比较的心理。对于工作中失意的人来说,“比下有余”也许会让失意者暂时找到一种心理的平衡,从而产生“知足”的情绪。因为,失意本身往往就来自于“比上不足”。
安平平在出版社做编辑工作已经有两年了,大学临近毕业时到这里实习,单位主编看好她,就让她留了下来,做社里的实习编辑,等到工作熟悉了,就可以转成社里的正式员工了。当时班里的同学都对她这么快就找到一份好工作羡慕得不得了,她也为此窃喜了一阵子,觉得自己真是太幸运了。但是,如今她已经工作了两年,不仅熟悉了编辑业务,而且自己独当一面已经完全没有问题了,而正式成为社里员工的手续却迟迟不能办理。对此,安平平虽然不说什么,但工作热情明显降了下来,甚至一度对自己的价值产生了怀疑。
她的情绪被同在一个办公室的校对员曹小开看了出来,曹小开安慰她说:“安姐,如果你觉得心里不舒服,你就多想想你的读者,有多少人都希望天天见到你的名字。我认识的好多朋友都说你编辑出版的书好呢。”
听了小开的话,安平平的心一下子豁然开朗了,是啊,自己工作的价值是什么呢,让读者开心,不就是自己最想要的吗?能得到读者的认可,不就是自己最大的价值体现吗?像曹小开这样,只是帮自己校对稿子,每天都这样开心,自己有什么不开心呢?
“比下有余”,并不是劝对方安于现状,不思进取,而是让失意者看到自己的优势和价值,找到内心的平衡,从而摆脱失意的痛苦。
“良言一句三冬暖”,一个人温馨的安慰,就如冬日里的暖阳,能让遭受不幸者阴郁寒冷的内心温暖明亮。在别人失意的时候,适当的关心和安慰,会让别人觉得温暖。有一句俗语:患难见真情。如果你在朋友需要的时候站在他们身边,安慰他们,他们就会在心里感激你,以后如果你遇到同样的情况,他们也会帮助你,安慰你。人与人之间的感情是相互的,你对别人付出了,别人也会回报你。
用感同身受的话打开对方的心门
话要用“情”说,才能把话说到对方的心里,才能真正做到打开对方的心门。例如在对方说到某件事情的时候,你能够说上一番感同身受的话,以情动人,就能让对方对你敞开心扉。
娟子的好朋友姗姗最近失恋了。姗姗和别的女孩不一样,没有大哭大闹,也没有跟别人诉说,只是一个人闷在心里,这让娟子很着急,但是又束手无策。
一次娟子约姗姗逛街,逛完后,两个人在公园里休息。姗姗盯着公园里的长椅出神。娟子知道姗姗又想到自己的伤心事了。于是就想趁这个机会好好地劝劝姗姗,希望她走出失恋的阴影。
于是娟子说:“你们以前经常来这里吗?里面一定有很多美好的回忆吧,我虽然没有亲眼所见,但是我也能感受到那时你们之间的甜蜜幸福。”姗姗点点头。
娟子又说:“我虽然没有谈过恋爱,但是我能够感受到失恋的痛苦。今昔对比,会有物是人非的伤感。姗姗,作为你最好的朋友,你的痛苦我感同身受。你要是难过,就好好哭一回,不要一个人闷在心里。我会一直陪着你。”
姗姗听完娟子的话,很感动。最后跟娟子说了心里话,抱着娟子大哭了一场。几天后姗姗给娟子打电话说:“娟子,谢谢你!那次跟你谈过之后,我忽然觉得没那么难过了,我现在决定忘记过去,重新开始。”
面对姗姗对别人封闭的心门,娟子一番感同身受的话,再加上真诚的语言,让姗姗打开了心门,把自己的痛苦释放了出来。
在劝慰别人时不要强硬地告诉别人“你应该……”或“你不应该……”之类的话,听到这样的话,也许对方会给你这样的回应:“应该?那你试试,你能做到吗?”人在痛苦的时候,往往不受理智控制,没有什么应该或是不应该。不幸者要表达的是自己的一种感受,人有权利保有自己真正的感觉,而不需要你的左右。
有句话说得好,“一个人的痛苦由两个人承担,每个人只有一半的痛苦”,你要做不是说服对方应该怎么样,而是要把对方的痛苦分担一部分过来,假设自己也有着相同的遭遇,与对方感同身受地表明你的态度和感受。而对于被安慰者来说,这种感同身受的表现与安慰,就是他们最需要的,也最能达到安慰的目的。
例如,当别人对你说一件痛苦的事情的时候,你可以回答,“我知道”、“我懂”、“我理解你的感受”……那么对方就会得到一种信息:还有人和我有一样的感受,我可以把心里的痛苦告诉他。
感同身受,就是自己虽然没有经过相同的事情,但是通过语言要传达给对方:我能体会。而对方得到这样的信息之后,就会对你敞开心门,把自己的痛苦向你倾诉。然后你再用动情的话去安慰对方,以情动人,既保证了言之有情,也能让安慰行之有效,精彩的人生也可以从安慰他人中获得。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