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随时都可以开始-感谢自己,可以重新开始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
    苦苦地挽留夕阳,是傻人;久久地感伤失去,是蠢人;什么也不愿放弃的人,往往只会失去更多珍贵的东西。生命中的得与失原本是辨证的,有得亦有失,当你用坦然的心来承受时,你会发现,生命中有些失去其实是无价的。

    别放弃对生命喝彩的勇气

    有一种人身上散发出一股自然的活力,那是我们无法预料的生命潜力。而开启它的惟一方法,就是不断地给自己的生命喝彩。

    还在为生命里失去的一些东西而难过吗?看一看窗外的天空吧!如果今天的你无法与昔日相比,想想,还有明天,把一切已成为过往的不如意化为积极向上的动力,面对今后的每一天,那么,我们便能跃过每一个低谷,永远屹立在生活的最高峰;就像杰米·杜兰特所经历的两个特殊的观众一样。

    杰米·杜兰特是一位著名的艺术家,他曾被邀请参加一场慰问第二次世界大战退伍军人的表演,但他告诉邀请单位自己行程很紧,只能做一段独白,然后必须马上赶赴另一个地方去表演。可是后来他居然表演了30分钟,安排表演的负责人感到不解,杰米·杜兰特解释说:“我本打算离开,可是我可以让你明白我为何留下,你自己去看看第一排的观众吧。”

    第一排坐着两个男人,他们都在战争中失去了一只手。一个失去了左手,一个失去了右手,但他们可以一起鼓掌。

    当他们鼓掌时,拍得又开心又响亮。如果不是对生活充满爱和眷恋,失去一只手的人又怎么可能努力地为小小的精彩而鼓掌呢?他们失去了一只手,但是他们没有放弃为生命喝彩的勇气和机会,他们得到的是包括杰米·杜兰特在内的无数人的尊敬和仰慕。

    生命历程中,如果所得已经够多,即便是再增加,也不觉得欣喜,稍有所失,便惶惶恐恐;如果所失已经太多,就是再失,也不感到痛惜,稍有所获,便十分快乐。如此说来,得意何尝不是失意之由,失意又何尝不是得意之始呢?

    人世间,凡事都是失之东隅,必然收之桑榆,只是你可能一味地盯着失,而对得并未意识到罢了。比如,夫妻离婚了,在失去婚姻的同时,也得到了追求良缘的机会;亲密爱人移情别恋,在失去恋情的同时,也应该庆幸现在的及早分手,避免了浪费今后太多的时光;失意于钱赚得少,却可得意于不用为了储蓄投资而烦心。

    对已铸成之事,且轻快地加以承受,一切生命都应该敢于去寻求最艰苦的环境,生命正是在最困厄的境遇中,才能发现自己,认识自己,从而才能锤炼自己,彰显自己,最后完成自己,升华自己。所以我们大可以鼓起勇气,对生命喝彩,为人生呐喊。

    把另一只鞋子扔掉

    故事讲的是甘地生前有一次外出,在火车将要启动的时候,急匆匆地踏上车门,不小心一只脚被夹了一下,鞋子掉在了门外。火车启动了,他没有犹豫,随即将另一只鞋脱下来,也扔出窗外。一些乘客不解地问他为什么要把另一只鞋也丢掉,甘地说:“这一只鞋无论多么昂贵,对我而言已经没有用了。如果一个穷人正好从铁路旁经过,他就可以得到一双鞋,而不是一只鞋。”

    事情看起来并不惊天动地,甚至是很随意的一个举动,却能勾起我们的许多联想,得到许多有益的启示。甘地在失去一只鞋子后,马上就把另一只鞋子也扔了出去。他在自己失去时还能立刻想到别人的“拥有”。他不仅仅成全了一双鞋子,同时也可能完成了一个光脚人拥有鞋子的心愿。作为普通人,我们如果丢掉一只鞋子以后,便会产生一种幽怨的情绪,甚至也知道留着另一只也没用将其扔掉,但不可能产生像甘地那样的想法或者做出甘地那样的举动。这就是伟人和凡人的不同。

    正是由于甘地时刻想着别人——尤其是那些贫穷的人,当地人称他为“圣雄”。甘地领导的和平独立运动最终取得了成功,他也成为了印度历史上最受尊敬的人。

    凡事都有两面性,欢乐与悲伤,拥有与失去,看似互相对立,互相矛盾,实则互相关联,往往只在心念一动之间便天翻地覆,沧海桑田。

    曾经,我一度认为放弃是一种对现实的背叛,抑或是麻木消极的生活态度,可是当我读了甘地的故事以后,我才突然明白,放弃一份牵强和过多的奢望,也许就会得到另一种境界。

    其实放弃,并不是无所作为,恰恰相反,只有适当地放弃,才能有所作为。放弃也是一种美,当我们懂得放弃什么时,才能真正领悟到更多的人生哲理。

    希望的种子

    当年,美国一家报纸曾刊登了一则园艺所重金征求纯白金盏花的启事,在当地一时引起轰动。高额的奖金让许多人趋之若鹜,但在千姿百态的自然界中,金盏花除了金色的就是棕色的,能培植出白色的,不是一件易事。所以许多人一阵热血沸腾之后,就把那则启事抛到九霄云外去了。

    一晃就是20年,一天,那家园艺所意外地收到了一封热情的应征信和1粒纯白金盏花的种子。当天,这件事就不胫而走,引起轩然大波。

    寄种子的原来是一位年已古稀的老人。老人是一个地地道道的爱花人,当她20年前偶然看到那则启事后,便怦然心动。她不顾八个儿女的一致反对,义无反顾地干了下去,她撒下了一些最普通的种子,精心侍弄。一年之后,金盏花开了,她从那些金色的、棕色的花中挑选了一朵颜色最淡的,任其自然枯萎,以取得最好的种子。次年,她又把它种下去。然后,再从这些花中挑选出颜色更淡的花的种子栽种……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终于,在我们今天都知道的那个20年后的一天,她在那片花园中看到了一朵金盏花,它不是近乎白色,也并非类似白色,而是如银如雪的白。一个连专家都解决不了的问题,在一个不懂遗传学的老人手中迎刃而解,这是奇迹吗?

    当年曾经那么普通的一粒种子啊,也许谁的手都曾捧过。捧过那样一粒再普通不过的种子,只是少了一份对希望之花的坚持与捍卫,少了一份以心为圃、以血为泉的培植与浇灌,才使你的生命错过了一次最美丽的花期。

    你需要的也许只是一块面包

    一位朋友从巴黎旅行归来,给我讲了这样一件很有趣的事情:

    一天,朋友漫步到法兰西剧院附近,远远地就看见了莫里哀的纪念像,他仰头向大师行注目礼,走到跟前的时候,才看见大师脚下有一个乞丐。

    那是一个典型的欧洲乞丐:金色的头发蓬乱擀毡,胡子拉碴,穿着厚厚的夹克和牛仔裤。时间尚早,乞丐显然也刚到地盘,正在细心地摆他的摊。只见他跪坐在足有双人床那么大的薄毯上,一样一样地放置他的家什:番茄酱、芥末酱、蛋黄酱、醋……还有许多种朋友叫不上名字的东西,但看上去多数是调料。他那个认真、细心的样子,就像在搞艺术品展览一样;发现有人在看他,乞丐抬头冲朋友友善地一笑,天真亲切,朋友大着胆子用英语跟他打了个招呼。他继续一笑,算是回答。于是,朋友得寸进尺地问他:“你有那么多东西了,还要什么呢?”

    乞丐开心地大笑,双手一摊,比划着他的家当说:“我得要到每天的面包呀!”

    我一直在想着那个欧洲乞丐那句看似平淡却引人深思的话。是啊,尽管他已经拥有了那么多东西,可他仍得“要到每天的面包”,因为对他而言只有面包才是最重要的,只有面包才是他每天必需的东西。

    有时候,我们费尽心机得到了很多东西,可那些都不是我们真正想要的,或者说不是我们必需的。我们需要的也许只是一块面包而已,就像那个乞丐,他缺的只有面包,如果没有面包,他拥有的所有一切都是多余的。

    在我们人生的旅途上,我们必须弄明白:我们真正需要的是什么。只有知道了自己想要的是什么,我们的人生才会有方向,才会更容易成功。“知道自己想要什么的人,比什么都想要的人更容易成功”。

    那一棵受伤的苹果树

    只有经历了挫折和伤害,激发起生命深层次的东西,集中力量及营养在开花结果上,才能绽放出灿烂的花,结出硕大的果,散发出迷人的生命的馨香!

    他是一个敏感的人,敏感的人往往很容易遭受挫折。

    在与人交往中,别人不经意的一句话、一个不友好的眼神都让他思虑再三,不时受着心灵的煎熬,所以他经常受伤。他也不愿意经常待在家里,因为父亲想让他成为一个成功的商人或者在政府部门任职,而他接连让父亲失望。在父亲眼里,他是一个彻底的失败者,十足的无用之物,所以父亲见到他,经常咆哮着骂他。

    因此,他对祖父的农场很感兴趣,甚至有段时间他想成为一个农夫。在祖父的农场,他向祖父不断抱怨,为什么我的性格是这样?为什么受伤的总是我?老人家并未言语,而是带他去苹果园转转。

    在一棵倒下的高大苹果树前,他们停了下来。祖父问道,你看这棵树与周围的苹果树相比有何特别?他答道,这棵树比周围的苹果树高多了,但主干较细,枝叶也较密,小枝条多,而且结出的果实又少又小。老人呵呵一笑道,不错,你的观察很细腻也很正确,它是6年前种的,那时心太软,不忍让它受伤,总舍不得折断它的主干,清理它多余的枝条,结果使它疯和长而不结果,两年前才开始为它剪枝。这两年结了些果实,可零零星星就那么几个,但昨夜一场暴风雨把它给折断了。接着,祖父又感叹说,没有经历过挫折和伤痛,碰上真正的打击就把它给毁灭了。

    走到另一棵枯树前,祖父问道,你看这棵树和周围的苹果树有什么不同?他答道,死树,主干粗,有许多树枝折断的痕迹,树身有疤痕。祖父说,我种下它的第一年就把它的主干给折断了,并且每年剪枝压枝,它第三年就结果了。可是去年,我剪枝剪得多了些,还在其支干上砍了几刀,没想到,竟不发芽了,现在已开始有朽木出现了。稍稍一顿,祖父又指了指旁边的那棵苹果树,说,它和那棵枯死的树遭受了同样的伤害,却坚强地活了下来,把营养及力量都用在了果实上,你看现在,高大粗壮,枝繁叶茂,硕果累累。

    接着,祖父陷入了沉思。过了一会儿,仿佛喃喃自语道,没有经历过挫折和伤害,看似很快乐地生长,其实很脆弱,在真正的风雨面前便会遭遇灭顶之灾;而遭受了伤害,自暴自弃,任伤口散发着糜烂的气息,只会成为一块朽木;别总抱怨为什么受伤的总是我,只有经历了挫折和伤害,激发了生命深层次的东西,集中力量及营养在开花结果上,才能绽放出灿烂的花,结出硕大的果,散发出迷人的生命的馨香!

    他若有所悟。

    回到自己的生活轨道,他依旧经常受伤,可是,正因为如此,他对人性及生命有了更为深刻的体会与思考,并努力努力。不久,他这棵伤痕累累的大树便结满了令人叹为观止的果实。他写出了《地洞》《变形记》《判决》《诉讼》《城堡》等享誉世界的小说,而他本人也被誉为20世纪文学史上的杰出人物,现代文学的鼻祖。

    他就是奥地利著名小说家弗兰茨·卡夫卡。

    一言难尽的时间

    有了目标体系,还需要“时间管理”的技巧,把所有的目标分清轻重缓急,尽快地逐一实现,提高生命的效率。

    从前,在非洲有一个富人,名叫时间。他拥有无数的各种家禽和牲口,他的土地无边无际,他的田里什么都种,他的大箱子里塞满了各种宝物,他的谷仓里装满了粮食。这个富人拥有这么多的财产,连国外的人也知道了,于是,各国商人远道而来,随同的还有舞蹈家、歌手、演员。各国派遣使者来,只是为了要看一看这位富人,回国后就可以对百姓说,这个富人怎么生活,样子是怎样的。富人把牛、羊、衣服送给穷人,于是人们说世界上没有一个人比他更慷慨了,还说,没有看见过时间富人的人就等于没有生活过。又过了很多年,有一个部落准备派出使者去向富人问好。临行前部落的人对使者说:“你们到时间富人的国家去,要想法见到他,你们回来时,告诉我们,他是否像传说中的那么富有,那么慷慨。”使者们走了好多天,才到达了富人居住的国家。在城郊遇到了一个瘦瘦的、衣衫褴褛的老头。使者问:“这里有没有一个时间富人?如果有,请您告诉我们,他住在哪里?”老人忧郁地回答:“有的。时间就住在这里,你进城去,人们会告诉你的。”使者进了城,向市民们问了好,说:“我们来看时间,他的声名也传到了我们的部落,我们很想看看这位神奇的人,准备回去后告诉同胞。”正当使者说这话的时候,一个老乞丐慢慢地走到他们面前。这时有人说:“他就是时间!就是你们要找的那个人!”使者看了看又瘦又老、衣衫褴褛的老乞丐,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难道这个人就是传说中的名人吗?”他们问道。“是的,我就是时间,我现在变成不幸的人了。”老头说,“过去我是最富的人,现在是世界上最穷的人。”使者点点头说:“是啊,生活常常这样,但我们怎么对同胞说呢?”老头想了想,答道:“你们回到家里,见到同胞,对他们说:‘记住,时间已不是过去那个样子!’”

    两千多年前,孔夫子就望“河”兴叹:“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时光就这样不分白天黑夜流逝了啊!)莎士比亚说:“时间的无声的脚步,是不会因为我们有许多事情要处理而稍停片刻的。”

    朱自清先生在他那篇著名的散文《匆匆》里这样写道:“洗手的时候,日子从水盆里过去;吃饭的时候,日子从饭碗里过去;默默时,便从凝然的双眼前过去。我觉察它去的匆匆了,伸出手遮挽时,它又从遮挽着的手边过去;天黑时,我躺在床上,它便伶伶俐俐地从我身上跨过,从我的脚边飞去了。等我睁开眼和太阳再见,这又算溜走了一日。我掩着面叹息。但是新来的日子的影儿,又开始在叹息里闪过了。”

    鸟之将死其鸣也哀,人之将死其言也善——灵魂深处生命的挽歌提醒我们:珍惜时间啊,说时迟,那时快,生命每一秒都在消失。同时,时间就是金钱。

    这无需作更多解释,看一下表,便一目了然。

    过不了河就摘一枚果子

    一个男孩来到路旁的修鞋摊前,他把双手插在口袋里默默地看着修鞋老人给他修鞋。

    过了一会儿,老人对他说:“我想你该做点什么。”男孩说:“我帮不上你什么忙!”老人问:“为什么?”男孩从口袋里拿出双手:“你看,叫我怎么帮你?”他的两只手残疾了,全部扭曲着。老人看了一眼他的手,摇摇头说:“不,我说的不是让你用手帮我做什么,我只是想让你和我说说话,其实这才是我最需要的。孩子,只要有一颗心就可以了,能给我讲讲你的经历吗?”

    望着慈祥的老人,男孩讲述了童年时高压电怎样夺去了他的双手,这些年来所遭受的歧视以及自己逐渐养成的冷漠……听完男孩的讲述,老人说:“我爷爷曾给我讲过这样一个故事:一群人奉皇帝之命去追捕一只巨獭,追出了好远,眼看要捉到了,忽然前面出现了一条大河,巨獭跳入河中飞快地向对岸游去,很快上了岸逃跑了。这些人傻了,河上没有桥,岸边也没有船,他们只好眼睁睁地看着巨獭跑掉。有一个人在别人懊丧谩骂之时,发现岸边有一片林子,树上长着许多果子,他便顺手摘了一枚放在怀里。回去复命时,别人都遭到了皇上的责罚,他却受到了嘉奖,就因为他摘了一枚果子回来。”

    老人感慨地说:“我爷爷总是告诉我,凡事不要钻牛角尖,与其自怨自艾,不如看看周围有没有别的收获,过不了河就摘一枚果子,便没有白跑那段路。”

    男孩的心一动,他忽然明白,人生其实也是这样,有时候我们无法改变生活,却可以改变对待生活的态度。人生之路漫长遥远,途中会有许多值得采摘的东西,不要因为一时的失意而怨天尤人。如果你为失去太阳而哭泣,那么你也失去了群星。只要用心去感受生活,一定会采摘到许多弥足珍贵的果子。

    失去发夹后得到的圆满

    生活的内容是复杂的,人们的欲望是无穷的。没有人会无视于自己的某些缺憾,总是想拼命去补足,但很少有人能静下心来去发现这样一个哲理——

    一个国王有七个女儿,这七位美丽的公主是国王最大的骄傲。她们那一头乌黑靓丽的长发远近皆知。所以国王赐给每个公主100个美丽的发夹。

    有一天早晨大公主醒来,一如往常地用发夹整理她的秀发,却发现发夹少了一个,于是她偷偷跑到二公主的房间,拿走一个发夹。二公主发现少了一个发夹,便到三公主房间拿了一个。三公主发现少了一个发夹,也偷偷拿走四公主的一个发夹。四公主如法炮制拿走五公主的发夹,五公主一样拿走六公主的发夹;六公主只好拿走七公主的发夹,于是,七公主的发夹只剩下了99个。

    隔天,邻国英俊潇洒的王子来到皇宫,他对国王说:“昨天我养的百灵鸟叼回了一个发夹,我想着一定属于公主们的。而这也真的是一种奇妙的缘分,不知是哪一个公主的,我将向这位美丽的公主求婚。”

    公主们听说后都想我明明少了一个发夹,但却偷偷补足,失去了这美好的姻缘,好懊恼好后悔啊。只有七公主说:“我少了一个发夹”。话才说完,因少了一个发夹,美丽的长发瀑布般的散落下来,王子不由得看呆了。

    结果是七公主与王子从此一起过上了幸福快乐的生活。

    为什么一有缺憾就拼命去补足?

    一百个发夹,就像完美圆满的人生,少了一个这圆满就有了缺憾;但正因这缺憾,才使未来有了无限的转机和无限的可能性。何尝不是一件好事呢?人生不可避免的会有一些缺憾,正所谓“人无完人”,你会怎样去对待自己的缺憾?

    逃避不一定躲得过 面对不一定最难受

    孤单不一定不快乐 得到不一定能长久

    失去不一定不再有 转身不一定最软弱

    别急着说别无选择!

    别以为世上只有对与错,许多事情的答案都不是只有一个。所以我们永远有路可以走。你能找个理由难过,你也一定能找到快乐的理由。

    懂得放心的人能找到轻松;懂得遗忘的人能找到自由;懂得关怀的人能找到朋友。天冷不是冷,心寒才是寒。愿您的心都是暖暖的……

    人的长大伴随着一些失落,人的成熟附带着一些伤痕。好在有希望这东西,你总还可以去等;好在人与人之间,距离产生美感;好在生命里,快乐比痛苦多;好在这个世界,还有很多美丽;好在当你成熟的时候,你还不算一无所有。

    一个人因为两个人孤单,两个人因为一个人孤单。我不是一个人,我还有我的笑;我不是两个人,我只有我的笑。

    人生没有彩排,每天都是现场直播……

    拿出100万元送给穷人

    有个富翁,他想拿出100万元送给穷人,条件是他们必须都是能够坚持到底的人。

    他的分配方法是,选100个人,给他们每人送1万元。

    广告一登出来,很快就门庭若市,他从成千上万的应征者中选了100名,给他们每人5000元,并让他们第二年再来取剩下的5000。

    第二年只有90个人来取钱,因为其余的10个人兴奋过度,心脏病发作住进了医院,那5000元做了他们的医药费。

    他取消了那10个人剩下的那笔钱,表示要把那5万元平均送给这90个人,明年来取。

    第三年他宣布,给大家送钱只是开个玩笑,他要收回已经送给他们的钱,一听这话当场就有40个人晕了过去,40个人拿着到手的5000元跑了。

    最后只有10个人留了下来,富翁说,现在还有50万,平均分给你们10个人,每人可得5万,明年来取。

    第四年只有5个人来,没来的5个人里,有2个高兴得病倒了,有2个无法忍受等待忧愤而死,有1个认定富翁是个骗子。

    富翁宣布取消缺席者剩下的钱,把剩下的50万送给最后5个人,每人10万,明年来取。

    第五年只有1个人来了,没来的4个人里,2个人因极度兴奋心脏病急性发作,死在去医院的路上,另外2个到处宣传富翁是个骗子,他们成了哲学家。

    最后来的那个人独得了一笔巨款,50万元加上4年的利息5万元,总共55万,他一个人得到的比那99个人加起来得到的还多。

    生命的奖赏常常远在旅途终点,而非起点附近。谁都不知道要走多少步才能达到目标,踏上第1000步的时候,仍然可能遭到失败。但每一次的失败都会增加下一次成功的机会。

    生死之门

    在南太平洋岛屿上,生存着一种小鸟,叫莺鸟。莺鸟以一种叫蒺藜的草籽为食,但这种草籽浑身都是锋利的硬刺,果肉被一层深深的内核包裹着,莺鸟要啄食到里面的果肉,可不是一件易事。它必须先把草籽顶在地上,又咬又拧,然后顶住岩石,上喙发力,下喙挤压,直到精疲力竭才能把外壳弄掉,吃到果肉。许多啄不开草籽外壳的莺鸟都被活活地饿死,只有少部分的莺鸟顽强地生存下来。

    科学家对这种莺鸟做过研究,只有喙长达到11毫米的莺鸟,才能啄开草籽的外壳,求得生存;而喙长10.5毫米以下的莺鸟,因无法啄开草籽而活活地饿死。

    原来,莺鸟的生死之门,相隔仅仅是0.5毫米!

    这使我想起“失之毫厘,差之千里”这句成语,人生的命运和成败也是由细微差别决定的:一位考生,差0.5分,可能由此而落榜;一位运动员,差0.5秒,可能由此而与冠军无缘……

    如果说,莺鸟的喙长是与生俱来的,但人生却可以通过后天的努力不断增长自己的智慧和才干。既然我们知道生死之门有时相隔仅仅0.5毫米,我们何不努力一点,再努力一点,使我们的生存之“喙”长一点,再长一点。它改变的,可能就是我们的一生。

    当煤炭遇上了钻石

    桌上摆着一块光彩夺目的钻石,墙角的火炉边并放有一些煤炭。

    煤炭们唉声叹气:“唉!为什么我们天生身体黑?天生没价值?天生这副德性?唉……”

    钻石听了很不忍,便开口安慰道:“同胞们,别难过了嘛!”

    煤炭们一听,七嘴八舌地回答:“同胞?不会吧!我们是同胞?我们可不像你天生好命,材质非凡呢!别挖苦我们了!我们怎么可能是同胞!”

    钻石回答:“真的,我没骗你们,我们可是远房亲戚呢!咱们的成分都是‘碳’,难道不是同胞吗?”

    煤炭们叹惋道:“天啊!老天真是不公平!为什么我们的命运差那么多?”

    钻石慢慢地说:“这是因为——我在地底时承受到了很大的压力,再者,我没有像各位那么早出土,我选择在地下多待了好几千年,所以我们后来的样子会不同。同样都是碳构成的,差异却如此之大!”

    在这则故事的最后,钻石所告诉煤炭亲戚们的话,也教给了我们两个重要的人生功课:

    第一,要能受得住压力,否则不易成功。

    第二,人要懂得“该出头时再出头”,不要浮躁、冒失地强出头,太急于表现,太急于出土,惯于太早秀出自己不成熟的意见、表现……将来您的价值不过是块“煤炭”;在土里多待一会儿,学习稳重一点,内敛一点,谨慎一点,该出头时再出头,该发言时再发言,该表现时再表现,则将来您的价值有可能是块“钻石”。

    人生,要多学习稳重的功课。人不稳重,未来的路也不会稳!人生的价值会是“煤炭”抑或“钻石”?在于如何面对压力,以及能否不毛躁、不冒进。

    不要说自己什么都没有

    曾有这么一个关于野兔的寓言:一天,有一只野兔缩在窝里发呆,它想,为什么猎人整日扛着枪寻找我的踪迹?为什么猎狗差点将我餐食?这个世界多么险恶啊!我这样整天提心吊胆地过日子,何时才有出头之日呢?

    它想来想去,最后做出一个意想不到的决定——自杀,一死了事。于是,它猛地从窝里蹿出来,朝附近的一条大河奔去。

    当野兔跑到大河边,正准备往河水里跳的时候,河边的一群青蛙见野兔迅猛地抛过来,吓得连忙跳入河水中,再也不敢露面了。

    野兔顿时停了下来。原来世界上还有青蛙怕我,它们比我更加不幸啊!我何必投河一死呢?

    我认识这么一个朋友,他从部队复员回来之后,借钱买了一辆客货两用车跑出租。他先是给一家小型外资企业跑运输。后来,那家外资企业的老板因为资金周转不灵,偷偷跑回国去了,欠了我那位朋友3万多元的运输费。

    那些日子,朋友感到非常愁闷,经常在家里发脾气。而祸不单行,不久他给人送货时,发生了车祸,被撞断了一条腿,那辆车子也几乎报废。

    就在他住院治疗得那些日子,他的情绪非常不稳定。因为,他不能接受自己从此将变成一个靠拄着拐杖行走的残疾人。

    在我们去探望他的时候,他仍异常绝望地喃喃自语:“老天怎么这么不公平!我是天下最倒霉的人了……”

    然而,不久发生的一件事情,使他的生活态度发生了巨大的转变。那原本是一个祥和的午后,他在妻子的搀扶下,在医院的走廊里做一些辅助性活动。

    一个重伤号,被紧急送往急救室抢救。手术一直进行到傍晚,但随着一声声悲怆的哭声响起,手术并没有挽回那位伤者的生命。

    听说,死者还很年轻,他是一家大型集团驻外公司的经理。这次从外回来,是因为妻子刚刚分娩,他着急着赶回来看一看刚出生的女儿。然而在途中,他乘坐的车子发生了车祸。他连看一眼妻子和女儿的机会都没有,便永远地闭上了眼睛。当朋友跟我们说起这件事情的时候,我们陪他一起落下了同情的眼泪。

    是啊,只要我们还活着,无论什么时候都不要说自己是世上最不幸的人!至少,我们还拥有亲人的慰藉和关怀,和补救一件事情的机会!

    我们不应该幸灾乐祸,更不应该自暴自弃和悲观厌世——你我都不是世上最不幸的一个!只要我们活着,就是一种幸福!

    一张纸片的命运

    大学里,有一堂哲学课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至今记忆犹新。

    那是期中考试后的一天,班里的一个同学因为各门功课都考得一塌糊涂,所以忧心忡忡,在哲学课上无精打采。他的异常引起了哲学教授的注意,教授把他从座位上叫了起来,请他回答问题。教授拿起一张纸扔到地上,请他回答:这张纸有几种命运。

    也许是惊慌,也许是心不在焉,那位同学一时愣住,好一会儿,他才回答:“扔到地上就变成了一张废纸,这就是它的命运。”教授显然并不满意他的回答。教授又当着大家的面在那张纸上踩了几脚,纸上印上了教授沾满灰尘和污垢的脚印,然后,教授又请这位同学回答这张纸片有几种命运。

    “这下这张纸真的变成废纸了,还有什么用呢?”那个同学垂头丧气地说。

    教授没有说话,捡起那张纸,把它撕成两半扔在地上,然后,心平气和地请那位同学再一次回答同样的问题。

    我们被教授的举动弄糊涂了,不知道他到底要说什么。

    那位同学也被弄糊涂了,他红着脸回答:“这下纯粹变成了一张废纸。”

    教授不动声色地捡起撕成两半的纸,很快,就在上面画了一匹奔腾的骏马,而刚才踩下的脚印恰到好处地变成了骏马蹄下的原野。骏马充满了刚毅、坚定和张力,让人充满遐想。最后,教授举起画问那位同学:“现在请你回答,这张纸的命运是什么?”

    那位同学的脸色明朗起来,干脆利落地回答:“您给一张废纸赋予希望,使它有了价值。”教授脸上露出一丝笑容。很快,他又掏出打火机,点燃了那张画,一眨眼的工夫,这张纸变成了灰烬。

    最后教授说:“大家都看见了吧,起初并不起眼的一张纸片,我们以消极的态度去看待它,就会使它变得一文不值;我们再使纸片遭受更多的厄运,它的价值就会更小;如果我们放弃希望使它彻底毁灭,很显然,它就根本不可能有什么美感和价值了,但如果我们以积极的心态对待它,给它一些希望和力量,纸片就会起死回生。一张纸片是这样,一个人也一样啊。”

    一张纸片可以变成废纸扔在地上,被我们踩来踩去,也可以作画写字,更可以折成纸飞机,飞得很高很高,让我们仰望。一张纸片尚且有多种命运,更何况我们呢?命运如同掌纹,弯弯曲曲,然而无论它怎样变化,永远都掌握在我们自己的手中。

    学会自制

    罗马不是一天建成的,同样,强韧的自制力也是在生活中一步步地建立起来的,它是一个缓慢的过程,有时需要几个月、几年,甚至几十年,才能完全改变一个人的意志力。尽管它的形成只在童年一个阶段,但如果不能自我控制,它会伴随你的一生,人的一生如果缺乏自制力的话,那么就很容易犯这样或那样的错误,难有所成。

    罗斯福被公认为美国历史上身体最健康、意志最坚定的领导人。但是,这位政治家并非“生来如此”。小时候的罗斯福有十分严重的哮喘病,虚弱得甚至无法吹灭床边的蜡烛。回忆童年,罗斯福总会这样形容自己:“一个体弱多病的男孩”和“一段悲惨的时光”。小罗斯福视力很差,身体异常瘦削,他身体的状况糟糕得让他的父母都不敢肯定他是否还可以活下去。不过,罗斯福还是活了下来。

    罗斯福回忆道:“由于既虚弱又笨拙,所以我对自己毫无信心。我需要严格地训练自己的身体,更需要强化自己的意志和精神。”罗斯福明白,要想成为自己希望的那种人,则必须通过磨炼来塑造自己。

    罗斯福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关于我一生经历的各种战役,人们谈论得很多。其实,最艰难的一场战役只有我一个人知道,那就是战胜自己的战役。”接着,罗斯福描述了这场如何驾驭自身的战役:“只有通过实践锻炼,人们才能够真正获得自制力。也只有依靠惯性和反复的自我控制训练,我们的神经才有可能得到完全的控制。从反复努力和反复训练意志的角度上而言,自制力的培养在很大程度上就是一种习惯的形成。”

    罗斯福对自制力的训练贯穿了他的一生,也融入了他的日常活动中。即便是在总统任职期间,他仍然坚持自己的实践训练。在他入住白宫的那些日子里,就像罗斯福自己所说的那样:“我总是在下午尽量抽出几个小时进行体育锻炼——打网球,骑马,有时也行走在崎岖的乡间小路上。”在给朋友的一封信中,罗斯福写道:“今天上午,在白宫接待处,我与6000个人握手;下午,我与4个孩子以及他们的十几个表兄弟和朋友们一起痛快地骑马2小时。我们跨越栅栏,穿过山丘,一起在平地上飞奔。”?

    值得一提的是,罗斯福一开始并不是一位有决心、有毅力、身体健康、意志坚强的人。然而,自制力的锻炼使他最终成为了人们心中的伟人:美国历史上最年轻的总统;荣获“诺贝尔和平奖”;连续骑马超过100英里,亲自为军队示范他们应该具备的身体素质;胸部中弹后,在被送往医院前,坚持演讲了90分钟;30多本书的作者……?

    看样子,曾经在自画像中的“胆小的、可怜的家伙”干得可真不赖呀!所有这一切的成就,就像罗斯福自己明确表示的那样,很大程度上归功于高度的自制力。

    控制自己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因为我们每个人心中永远存在着理智与感情的斗争。做自己高兴做的事,或者采取一种不顾一切的态度并不是真正的自由。你应该有战胜自己的感情、控制自己命运的能力。如果任凭感情支配自己的行动,那便使自己成为了感情的奴隶。

    46厘米的爵士

    一位英国的成年人在洗脸的时候,意外遇到了他一生中最危险的事情。什么事情?他差一点被淹死——淹死在精致的脸盆里!

    这是天方夜谭吗?不是。

    如果不是,那你肯定会异常惊讶。

    但是,如果你知道了他的身高就不会惊讶了,因为他只有46厘米高。

    这位身高如同婴儿的成年人在现实生活中会遭遇到什么呢?找不到工作,娶不上媳妇,还是会遭人歧视?

    如果你这样认为,那就大错特错了。

    他从小就受到英国王室的青睐,9岁进入白金汉宫,不久,进入英国王宫,效力于国王和王后,他的第一个皇室职位是汉普顿宫廷委员会委员。11岁时,他进入英国外交部。他第一次出访的目的地是法国,返航途中,船队在敦刻尔克被海盗劫持。整个反劫持过程中,他沉着机智,大义凛然,为全体出访人员安全脱身立下了汗马功劳。还在十几岁时,他便跟随英国的将军前往荷兰,支援荷兰反抗西班牙、争取独立的斗争。经过拼搏,他立下了赫赫战功。19岁的他,成为家喻户晓的英雄。回国后,他被封为爵士。到了61岁,他还不甘寂寞,加入国王的秘密军队……

    自他成年后,众多皇室女子便因为他而争风吃醋,足可见他的魅力之大!在查理一世被推上断头台后,作为皇家卫队的队长,他带着王后逃往法国。从那时起直到生命的最后一刻,这位身高不到半米的男子经历了一串串令人炫目的罗曼史——艳遇和决斗不断。在他39岁那年,查理二世复辟登台,他又回到英国继续效力。

    翻翻英国的历史,我们就会知道,这位传奇人物就是响当当的赫德森。在17世纪的绘画和文学作品中,他的身影无处不在。对他来说,找不到工作,是空穴来风;娶不上媳妇,是无稽之谈;遭人歧视,更是天方夜谭。赫德森,是无可争议的英王查理一世手下最有影响力的骑士。就是这位显赫的赫德森爵士,没有被战场上的枪林弹雨击倒,没有被官场上的明枪暗箭射倒,没有被妒火中烧的情敌斗倒,反而差一点掉进脸盆里爬不出来!这两个极端,都出奇地汇聚在矮小的赫德森身上。惊世骇俗的英雄赫德森绝不是个传说,在现今英国牛津市的阿莫什林博物馆里,赫德森生前的衣物还陈列在那儿,其大小如同婴儿服装,这足以证明300年前的那个历史曾经真实的存在。

    看完这个历史人物的巨大反差,读者诸君有何感想?相信很多人会因此受到启迪:绝不要自己瞧不起自己,也绝不要轻易瞧不起别人。

    保持积极的心态

    人与人之间只有很小的区别,但这种很小的区别却往往造成了巨大的差异。很小的区别就是所具备的心态是积极的还是消极的,巨大的差异就是成功与失败。

    古时有一位国王,梦见山倒了,水枯了,花也谢了,便叫王后给他解梦。王后说:“大势不好。山倒了指江山要倒;水枯了指民众离心,君是舟,民是水,水枯了,舟也不能行了;花谢了指好景不长了。”国王惊出一身冷汗,从此患病,且愈来愈重。

    一位大臣要参见国王,国王在病榻上说出他的心事,哪知大臣一听,大笑说:“太好了,山倒了指从此天下太平;水枯指真龙现身,国王,你是真龙天子;花谢了,花谢见果子呀!”国王全身轻松,很快痊愈。

    有这样一个老太太,她有两个儿子,大儿子是染布的,二儿子是卖伞的,她整天为两个儿子发愁。天一下雨,她就会为大儿子发愁,因为不能晒布了;天一放晴,她就会为二儿子发愁,因为不下雨二儿子的伞就卖不出去。老太太总是愁眉紧锁,没有一天开心的日子,弄得疾病缠身,骨瘦如柴。一位哲学家告诉她,为什么不反过来想呢?天一下雨,你就为二儿子高兴,因为他可以卖伞了;天一放晴,你就为大儿子高兴,因为他可以晒布了。在哲学家的开导下,老太太以后天天都是乐呵呵的,身体自然健康起来了。

    看来,事物都有其两重性,问题就在于当事者怎样去对待它们。强者对待事物,不看消极的一面,只取积极的一面。如果摔了一跤,把手摔出血了,他会想:多亏没把胳膊摔断;如果遭了车祸,撞折了一条腿,他会想:大难不死必有后福。强者把每一天都当成新生命的诞生而充满希望,尽管这一天有许多麻烦事等着他;强者又把每一天都当成生命的最后一天,倍加珍惜。

    我们必须面对这样一个奇怪的事实:在这个世界上,成功卓越者少,失败平庸者多。成功卓越者活得充实、自在、潇洒,失败平庸者过得空虚、艰难、猥琐。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