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飞手中的气球
他的父亲是纽约颇有名气的股票经纪人,母亲是不起眼的店员,一个与数字为伍,一个与艺术结缘。他从父母那儿继承了两份不同的天赋:数学和音乐。
他原本可以过上幸福生活,然而,在4岁那年,父母在吵吵闹闹中终于离了婚。父母离异之后,他随母亲生活,日子过得很清贫,好在他母亲十分疼爱他,在成长路上还算一帆风顺。他的母亲迷恋音乐,喜欢在绿茸茸的草地上唱歌,并且擅长多种乐器。
在母亲的熏陶下,他也喜欢上了音乐,并在幼年时暗下决心:长大后一定要当一名职业音乐人。
8岁那年,他随母亲到纽约市一座森林公园郊游,一路上和着母亲的歌,欢天喜地。一到目的地,他和往常一样,抓起几个五颜六色的气球在绿地上奔跑,欢快似出笼的小鸟。
看到气球,他母亲感慨颇深。儿子数学启蒙的道具正是这色彩斑斓的气球,从数数开始,便与它们结缘。5岁的时候,他的逻辑推理能力开始形成,不借助气球能心算三位数的加减法。不过在心算的同时,他手上仍不停地拨弄气球。每个孩子都有自己最喜欢的玩具,他也不例外,气球就是他最贴心的玩具。
他在公园的林间跑着,母亲在后面一边追,一边哼着小曲。母子嬉戏了一段时间,都感觉有点累,就停了下来,面对面地坐在地上休息。母亲从包里取出一只精致的口琴吹起来,林间立即回响起悠扬的琴声。
他瞪大眼睛,准备伸手向母亲要口琴,却又舍不得放开气球;左右为难之际,母亲停止了吹奏,朝他不住地发笑。在短短的几秒钟内,他做了选择,松开手,扑向母亲,索要她手中的口琴。气球在风中飘啊飘,倏地掠过树梢,飞向蓝天。
这一天,他学会了吹奏口琴,悠悠琴声响遍树林,这琴声也在他人生路上回响。从此,他懂得了选择,第一次知道该舍弃的应大胆舍弃,该抓住的要毫不犹豫地抓住;打这以后,他真正地走进音乐,并沉迷其间。
在乔治·华盛顿中学毕业后,他考进著名的纽约米利亚音乐学院,真可谓如鱼得水。但是,学业尚未过半,他发现自己在这方面很难有长进,对音乐产生了厌倦;与此同时,他对数学和经济产生了浓厚的兴趣。犹豫不决的时候,他想起了8岁那年在郊外放飞气球的情景,脑子里总浮现那几只飞向蓝天的气球。
冥冥之中,那几只气球给他暗示,也给他力量,他毅然决然地退了学,进入纽约大学商学院学习,开发自己另一份天赋。1948年,他获得经济学学士学位。两年后,他又以最优秀的成绩获得经济学硕士学位,并到哥伦比亚大学深造。在哥伦比亚大学,他遇见了对他一生非常关键的良师益友——后来在尼克松执政时出任美国联邦储备委员会主席的亚瑟·博恩斯教授。
由于他家中贫困,无力支付大学的费用,被迫中途退学。他的学业就这么拖着,这一拖就是近30年。漫长的人生路上,他铭记放飞气球的教训,放弃了其他的东西,一心一意地关注经济,一刻也不放松对自己钟情的经济学的研究。
功夫不负有心人。1977年,51岁高龄的他终于戴上了哥伦比亚大学的博士帽。十年后,他被里根总统任命为美国联邦储备委员会主席,成了一位重量级人物。
他就是艾伦·格林斯潘。
我们的手中拿着许多“气球”,比如名利、财富、权势、地位、爱情等等,但是,为了达到我们更远大的目标,充分实现我们的人生价值,必须放飞手中的气球。人生有尽,精力有限,只有放弃,才能腾出更多时间去创造。这个时候,不管手中的气球有多漂亮、多迷人,都要有放飞的决心。
人生充满诱惑、充满陷阱、充满机遇而又充满挑战,的确有许多让人“左右为难”的时候。一个聪明的人必须懂得选择,像艾伦·格林斯潘从放气球中领悟的那样:“该舍弃的应大胆舍弃,该抓住的要毫不犹豫地抓住。”
肯定自己就是成功的开始
1960年,哈佛大学的罗森塔尔博士曾在加州一所学校做过一个著名的实验。
新学年开始时,罗森塔尔博士让校长把三位教师叫进办公室,对他们说:“根据你们过去的教学表现,你们是本校最优秀的老师。因此,我们特意挑选了100名全校最聪明的学生组成三个班让你们教。这些学生的智商比其他孩子都高,希望你们能让他们取得更好的成绩。”
三位老师都高兴地表示一定尽力。校长又叮嘱他们,对待这些孩子,要像平常一样,不要让孩子或孩子的家长知道他们是被特意挑选出来的,老师们都答应了。
一年之后,这三个班的学生成绩果然排在整个学区的前列。这时,校长告诉了老师们真相:这些学生并不是刻意选出的最优秀的学生,只不过是随机抽调的最普通的学生。老师们没想到会是这样,都认为自己的教学水平确实高;这时校长又告诉了他们另一个真相,那就是,他们也不是被特意挑选出的全校最优秀的教师,也不过是随机抽调的普通老师罢了。
这个结果正是博士所料到的:这三位教师都认为自己是最优秀的,并且学生又都是高智商的,因此对教学工作充满了信心,工作自然非常卖力,结果肯定非常好了。
在做任何事情以前,如果能够充分肯定自我,就等于已经成功了一半。当你面对挑战时,你不妨告诉自己:你就是最优秀的和最聪明的,那么结果肯定是另一种模样。
明确你最想要的
一则寓言故事讲道:过去同一座山上,有两块相同的石头,三年后发生截然不同的变化,一块石头受到很多人的敬仰和膜拜,而另一块石头却受到别人的唾骂。这块石头极不平衡地说道:老兄呀,曾经在三年前,我们同为一座山上的石头,今天产生这么大的差距,我的心里特别痛苦。另一块石头答道:老兄,你还记得吗?曾经在三年前,来了一个雕刻家,你害怕割在身上一刀刀的痛,你告诉他只要把你简单雕刻一下就可以了,而我那时想象未来的模样,不在乎割在身上一刀刀的痛,所以产生了今天的不同。
两者的差别:一个是关注想要的,一个是关注惧怕的。过去的几年里,也许同是儿时的伙伴、同在一所学校念书、同在一个部队服役、同在一家单位工作,几年后,发现儿时的伙伴、同学、战友、同事都变了,有的人变成了“佛像”石头,而有的人变成了另外一块石头。你期望自己怎样生活在这个世界上?未来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你最想得到的是什么?假如有一辆没有方向盘的超级跑车,即使有最强劲的发动机,也一样会不知跑到哪里;同理,不管你希望拥有财富、事业、快乐,还是期望别的什么东西,都要明确:它的方向在哪里?我为什么要得到它?我将以何种态度和行动去得到它?“人生教育之父”卡耐基说:“我们不要看远方模糊的事情,要着手身边清晰的事物。”
假设今天上帝给你一次机会,让你选择五个你想要的事物,而且都能让你梦想成真,你第一个想要的是什么?假如只要你选择一个,你会做何选择呢?假如生命危在旦夕,你人生最大的遗憾,是什么事情没有去做或者尚未完成?假如给你一次重生的机会,你最想做的事情是什么?如果发现了你最想要的,就把它马上明确下来,明确就是力量。它会根植在你的思想意识里,深深烙印在脑海中,让潜意识帮助你达成所想要的一切。
在这个世界上没有什么做不到的事情,只有想不到的事情,只要你能想到,下定决心去做,你就一定能得到。
弹性生存
加拿大魁北克有一条南北走向的山谷。山谷没有什么特别之处,惟一能引人注意的是它的西坡长满松、柏、女贞等树,而东坡却只有雪松。
这一奇异景色之谜,许多人不知所以,然而揭开这个谜的竟是一对夫妇。1993年的冬天,这对夫妇的婚姻正濒于破裂的边缘,为了找回昔日的爱情,他们打算做一次浪漫之旅,如果能找回就继续生活,否则就友好分手。他们来到这个山谷的时候,下起了大雪,他们支起帐篷,望着满天飞舞的大雪,发现由于特殊的风向,东坡的雪总比西坡的大且密。不一会儿,雪松上就落了厚厚的一层雪。不过当雪积到一定程度,雪松那富有弹性的枝丫就会向下弯曲,直到雪从枝上滑落。这样反复地积,反复地积,反复地弯,反复地落,雪松完好无损。可其他的树却因没有这个本领,树枝被压断了。
妻子发现了这一景观,对丈夫说:“东坡肯定也长过杂树,只是不会弯曲,才被大雪摧毁了。”
少顷,两人突然明白了什么,拥抱在一起。
生活中我们承受着来自各方面的压力,天长日久,越积越重,终将让我们难以承受。这时候,我们需要像雪松那样弯下身来,释下重负,才能够重新挺立,避免压断的结局。
弯曲,并不是低头或失败,而是一种弹性的生存方式,是一种生活的艺术。
饮弹后的讲演
美国前总统西奥多·罗斯福1912年参加了总统竞选。10月14日。当他在密尔沃基正准备发表演说时,一个名叫约翰·施兰克的精神错乱的人向他开枪射击,并击中了他的右胸。虽然他口袋里的钢眼镜和演讲稿使他没有丧命,但也伤得不轻。当随行的医生们坚持要送他去医院时,罗斯福斩钉截铁地说:“我要去做演讲,而你们要保持镇静。”“我做完演说之前,是不会去医院的。”说完,他又命令轿车向大礼堂驶去。
这时,人们已经知道他被击中的事情了。罗斯福在“要么发表演说,要么就死,非此即彼”的意念支撑下,一步步走向讲台。一位记者这样描绘了当时的情景:“罗斯福面带笑容向人们招手。男男女女从座位上站起来,发出爱戴的惊呼和同情的感叹”。
罗斯福掏出他那带血的讲稿开始了历时一个半小时的讲演:“我这一生中已开始度过一段极其悲壮英勇的时光,现在正在继续经历着……”他近乎微弱的声音在死一般寂静的大厅里回荡。
在关键的时刻,罗斯福以他顽强的意志完成了这次饮弹后的讲演,征服了千万支持者的心,在更多选民中树立了威信。莱蒙托夫说:“意志是每一个人的精神力量,是能从无中创造奇迹的创造力。”
只有意志坚强的人才能穿越急流险滩,到达成功的彼岸;只有意志坚强的人才能在跌倒后再爬起来,迎着暴风雨向着既定的目标前进。
不同寻常的招聘启事
低调就是懂得克制自己,他们不会被自己的欲望牵引得盲目地乱走。懂得克制自己的人是理性的人,这样的人冷静从容,有十足的信心控制局势,能够不急躁,有次序地前进,而且有始有终。
一个我行我素的人,是难以在某一领域取得突破的。因此,必须要约束自己,制约自己。比尔·盖茨深刻地说:“我们惟一能控制的便是我们的头脑,如果我们不能控制它的话,别的力量就会来左右它了……”一个人若不能控制自己的头脑,思想总被其他各种思想干扰、左右的话,这样的头脑就成了大杂烩。
会限制自己的人,就会发展自己;会发展自己的人,也会限制自己。坚持自己该做的事情,是一种勇气。限制自己需要顽强的意志和毅力,这种意志是一个逐步积累的过程。平时,要从调节自己的情绪起步,能以自己的思绪控制其行动的人是弱者;反之,能用行动来控制自己思绪的人,则是强者。经常注意将情绪调整到较佳的位置,久而久之,就能增强自己的聚焦意志,使聚焦效应结出丰硕的果实。
我们来看这样一个故事。
一天,小镇上贴出了一个不同寻常的招聘启事,吸引了小镇上众多的人驻足观看。那启事写着:招聘一名懂得克制自己的年轻人,月薪四美元,表现得优异可增加至六美元,还有升迁机会。
说它不寻常就是因为它的内容是“懂得克制自己的人”,大人和小孩都无法理解这一点。很多大人鼓励自己的孩子去参加应聘。负责招聘的人给前来应聘的年轻人一段文字,问:“你能够读吗?”
“能啊。”
“那持续不断地阅读这一段,可以做到吗?”
“可以啊。”几乎所有的应聘者都脱口而出。
“那么好吧,你们一个一个来。”
那段文字被交到一个年轻人手里。他开始阅读,这时,负责招聘的人放出几只漂亮的小狗。小狗绒球一般滚动,打打闹闹,十分可爱。年轻人很快读不下去了,他的眼睛被小狗深深吸引去了。
第二个年轻人只读了两句便错了。他也受不了小狗那么可爱的诱惑。一个又一个年轻人读不下去了。到了最后一个年轻人,小狗咬着他的衣服,他也不为所动,一字不错地读了一遍又一遍。
负责招聘的人十分高兴,说:“小伙子,你承诺的事总会去做吗?”
“我会尽自己最大努力去做。”
“好,你被录取了。”
学会努力克制,就要有坚定的目标,风云变幻我自岿然。只向着一个目标前进,岔路便分不了你的神,你也不会转来转去,在人生的岔路口花时间精力去判断,你只要一心向着自己的目标走去就可以了。
专心的努力较之于广博的浏览更容易出成果。一个人成为专业人才是一件相对容易的事,你只需心心念念于一件事,投入进去,忘我努力就可以了;但要成为博学的人,则相对难得多,因为你要什么都懂,这样的结果很可能形成什么都懂一点,但都只是皮毛,什么都不精。能够克制自己的人永远从容,因为他分得清轻重缓急,他知道怎样平衡生活中紧急的事和主要的事,他不会手忙脚乱,左手做一件,右手做一件,结果一件事都做不好;他知道,该阅读的时候,手里的文字就是上帝,小狗再可爱,也是魔鬼,不可理喻。
如果你能够克制自己,你的努力便永远指向成功的方向,不管成功的路多么崎岖漫长。
不要因倦怠而放弃
1984年,在东京国际马拉松邀请赛中,名不见经传的日本选手山田本一出人意外地夺得了世界冠军。当记者问他凭什么取得如此惊人的成绩时,他说了这么一句话:凭智慧战胜对手。
当时许多人都认为这个偶然跑到前面的矮个子选手是在故弄玄虚。马拉松赛是体力和耐力的运动,只要身体素质好又有耐性就有望夺冠,爆发力和速度都还在其次,说用智慧取胜确实有点儿勉强。
两年后,意大利国际马拉松邀请赛在意大利北部城市米兰举行,山田本一代表日本参加比赛。这一次,他又获得了世界冠军;记者又请他谈经验。
山田本一性情木讷,不善言谈,回答的仍是上次那句话:用智慧战胜对手。这回记者在报纸上没再挖苦他,但对他所谓的智慧迷惑不解。
10年后,这个谜终于被解开了,他在他的自传中是这么说的:每次比赛之前,我都要乘车把比赛的线路仔细地看一遍,并把沿途比较醒目的标志画下来,比如第一个标志是银行;第二个标志是一棵大树;第三个标志是一座红房子……这样一直画到赛程的终点。
比赛开始后,我就以百米的速度奋力地向第一个目标冲去,等到达第一个目标后,我又以同样的速度向第二个目标冲去。40多公里的赛程,就被我分解成这么几个小目标轻松地跑完了。起初,我并不懂这样的道理,我把我的目标定在40多公里外终点线上的那面旗帜上,结果我跑到十几公里时就疲惫不堪了,我被前面那段遥远的路程给吓倒了。
在山田本一的自传中发现这段话的时候,我正在读法国作家普鲁斯特的《追忆似水流年》,这部作者花了16年写成的7卷本巨著,有很多次让我望而却步,要不是山田本一给我的启示,这部书可能还会像一座山一样横在我的眼前,或许现在它已被我踏平了。
我曾想,在现实中,我们做事之所以会半途而废,这其中的原因往往不是因为难度较大,而是觉得成功离我们较远;确切地说,我们不是因为失败而放弃,而是因为倦怠而失败。在人生的旅途中,我们稍微具有一点山田本一的智慧,一生中也许会少许多懊悔和惋惜。
不经历风雨,怎能见彩虹
鉴真大师刚刚遁入空门时,寺里的主持让他做了谁都不愿做的行脚僧。
有一天,日已三竿了,鉴真依旧大睡不起;主持很奇怪,推开鉴真的房门,见床边堆了一大堆破破烂烂的瓦鞋。主持叫醒鉴真问:“你今天不外出化缘,堆这么一堆破瓦鞋做什么?”鉴真打了个哈欠说:“别人一年一双瓦鞋都穿不破,我刚剃度一年多,就穿烂了这么多的鞋子。”
主持一听就明白了,微微一笑说:“昨天夜里落了一场雨,你随我到寺前的路上走走看看吧。”寺前是一段黄土坡,由于刚下过雨,路面泥泞不堪。
主持拍着鉴真的肩膀说:“你是愿意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还是想做一个能光大佛法的名僧?”鉴真答:“想做名僧。”
主持捻须一笑:“你昨天是否在这条路上走过?”鉴真说:“当然。”
主持问:“你能找到自己的脚印吗?”
鉴真十分不解地说:“昨天这路又干又硬,哪能找到自己的脚印?”
主持又笑笑说:“如果今天我们在这路上走一趟,你能找到你的脚印吗?”鉴真说:“当然能了。”
主持听了,微笑着拍拍鉴真的肩说:“泥泞的路才能留下脚印,世上芸芸众生莫不如此啊。那些一生碌碌无为的人,不经历风雨,就像一双脚踩在又平又硬的大路上,什么也没有留下。”鉴真恍然大悟。
是啊,只有那些在风雨中走过的人们,才知道痛苦和快乐究竟意味着什么。那泥泞中留下的两行印迹,就证明着他们的价值。
生物学家说,飞蛾在由蛹变茧时,翅膀萎缩,十分柔软;在破茧而出时,必须要经过一番痛苦的挣扎,身体中的体液才能流到翅膀上去,翅膀才能坚韧有力,才能支持它在空中飞翔。一天有个人凑巧看到树上有一只茧蠕动,好像有蛾要从里面破茧而出,于是他饶有兴趣地准备见识一下由蛹变蛾的过程。
但随着时间一点点过去,他变得不耐烦了,只见蛾在茧里奋力挣扎,将茧扭来扭去的,但却一直不能挣脱茧的束缚,似乎是再也不可能破茧而出。最后,他的耐心用尽,就用一把小剪刀把茧上的丝剪了一个小洞,让蛾摆容易一些摆脱束缚。果然,不一会儿,蛾就从茧里很容易地爬了出来,但是它身体非常臃肿,翅膀也异常萎缩,耷拉在两边伸展不起来。他等着蛾飞起来,但那只蛾却只是跌跌撞撞地爬着,怎么也飞不起来,又过了一会儿,它就死了。
“不经历风雨,怎能见彩虹”,任何一种本领的获得都要经由艰苦的磨炼,“梅花香自苦寒来,宝剑锋从磨砺出。”任何投机取巧或妄图减少奋斗而达到目的的做法都是拔苗助长般愚蠢的行为,那只飞不起来的飞蛾的经历就证明了这一切。任何香甜的果实都是勇士战胜艰难险阻,用自己的血汗浇灌的。我国第一部纪传体史书《史记》,就是司马迁在遭受宫刑之后,身心受到极度摧残的情况下完成的。而荣获世界五连冠的中国女排更是经历了一次次失败的考验,通过严格训练和顽强拼搏,才赢得了世界的瞩目。
现在有许多青年都在谈论人生。然而,他们对人生旅途的坎坷和曲折却往往估计不足,常常天真地把人生之路看得像机场跑道一样平坦笔直、像公园的小径一样到处盛开着鲜花。所以,当他们在前进的道路上遇到了困难和挫折时,便悲观迷惘彷徨。在人生的旅途上总是欢乐与悲伤并存,顺利与挫折交错,顺心和失意重叠;特别是那些有作为的人,在前进的道路上,常常是先有“山重水复疑无路”的逆境,几经奋斗,才迎来了“柳暗花明又一村”的坦途。
一开始就要认清这一点:要成功并不容易。想要获得成功就得要有战胜困难挫折的勇气和信心。
给自己树一面旗帜
在罗杰·罗尔斯上小学的时候,一天校长皮尔·保罗拉着他的手说:“我一看你修长的小拇指就知道,将来你准是纽约州的州长。”当时,罗尔斯大吃一惊,因为长这么大,只有他奶奶让他振奋过一次,说他可以成为五吨重的小船的船长。这一次,皮尔·保罗先生竟说他可以成为纽约州州长,着实出乎他的预料。他记下了这句话,并且相信了它。
从那天起,“纽约州州长”就像一面旗帜,罗尔斯的衣服不再沾满泥土,说话时也不再夹杂污言秽语。他开始挺直腰杆走路,在以后的40年间,他没有一天不按州长的身份要求自己。51岁那年,他终于成了美国纽约州历史上第一位黑人州长。
世界贸易巨子J·C·宾尼曾说过,“一个心中有目标的人,会成为创造历史的人;一个心中没有目标的人,永远只能是个平凡的人。”罗杰·罗尔斯的成功,在很大程度上得益于他树立了远大的目标,并为之全神贯注、心无旁骛地追求不止、拼搏不息,一点一点地向目标靠近,最终将看似遥不可及的目标变成了现实,圆了一生的梦想。
许多年前,某报作过300条鲸鱼突然死亡的报道。这些鲸鱼在追逐沙丁鱼时,不知不觉被困在了一个海湾里。有人这样评论说,“这些小鱼把海上巨人引向死亡,鲸鱼因为追逐小利而暴死,为了微不足道的目标而消耗了自己巨大的力量。”
仔细想一想,有些人整日奔波劳碌,但终其一生,却难有大的建树。是他们没有人生的目标吗?不是。究其原因,大约是他们的心扉被怯懦、无知或懒惰的锈锁紧扣着,他们不敢、不会或不愿放飞太高太远的梦想,而太小的、伸手可及的目标何以成就伟业。就如那受困死亡的鲸鱼,他们有巨大的力量与潜能,但他们把目标和精力放在微不足道的小目标上,怎么可能做更大的事情呢?或者,他们有太多的欲念和渴望,又缺乏坚持的恒心和毅力,前进的目标总是摇摆不定,变化无常,难以一以贯之、持之以恒,岁月就在朝秦暮楚、半途而废中流逝,成功和殊荣又怎么会青睐他们呢?
还是学学罗杰·罗尔斯,认定一个远方的目标,给自己树一面猎猎招展的旗帜吧。当你向着这面大旗义无反顾地奔去,孜孜不倦地追求时,请相信,没有什么目标不能达到,没有什么奇迹不会发生。
动力来自内心
做每件事时都要用上自己所有的劲头和力量——当接到命令时,既要做到怎么要求怎么去做,又要按其精神实质去做。做你能做的一切而不仅是你不得不做的。
在你考虑如何成为一个成功人士之前,你得先确定自己想要的成功是什么。你得知道你想要什么并相信你可以得到它。
举乔治·巴顿做例子。当他还只是个七岁的孩子时,他就有明确的目标了,按他的说法就是做“玩具军刀的锋刃”——成为一个旅长,这是一个既单纯又简单的目标。他对此是那么地执著,就像模范士兵一样,他每天早晨都会以立正姿势站立并向父亲行军礼。
当巴顿长到十几岁的时候,他继续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去实现自己的目标。他如饥似渴地阅读历史上伟大军人的故事,他研究波斯、希腊和罗马的将军,战场的布局和中世纪的战争。他的报告作业中也充满了名誉、光荣和英雄主义的主题。
凭着自我的负责精神,巴顿在早年就知道生活中的奖状是要靠持之以恒的努力来取得的,他完全是凭着刻苦努力才克服了诵读困难症并从西点军校毕业。同样的,在他成名的过程中,他达到了军队中可提升的最高位置——美国陆军的将军,而能做到这一点他并没有依靠任何人的提携。每次他都是凭着诚实、全力以赴的努力达到最终目的的。
在西点军校学习时,他在自己的笔记本上写下了下面一些信条,它们也最终帮助他做上了将军。
做每件事时都要用上自己所有的劲头和力量——当接到命令时,既要做到怎么要求怎么去做,又要按其精神实质去做。做你能做的一切而不仅是你不得不做的。
每个知道乔治·巴顿或是读过有关他传记的人都会对他形成不同的个人评价。但是,我相信他们都会赞同最重要的一点,那就是他是一个有意志的人。他想要什么就去身体力行,终于在历史上留下了英名。在这个意义上,他实现了自己经常说的目标。
当机遇女神拍你肩膀时你得转身认识她一下,因为她迟早都会这样做的。每个人都会碰到这种事,但仅是屈指可数的那么几次而已;你必须按照她指引的方向前进,你得专心致志,只为自己要做的一件事努力。
有生活的目的比有创造和塑造生活的能力更重要,巴顿的例子已经证明了这一点。如果有坚定的决心并持续不断地努力,你甚至可以移动一座山;这就是为什么有一个目标或者使命是那么重要的原因了。
一次关于人生的演讲
全国著名的推销大师即将告别他的推销生涯,应行业协会和社会各界的邀请,他将在该城中最大的体育馆做告别职业生涯的演说。
那天,会场座无虚席,人们在热切地、焦急地等待着那位当代最伟大的推销员做精彩的演讲。当大幕徐徐拉开,舞台的正中央吊着一个巨大的铁球;为了这个铁球,台上搭起了高大的铁架。
一位老者在人们热烈的掌声中走了出来,站在铁架的一边。他穿着一件红色的运动服,脚下是一双白色胶鞋。
人们惊奇地望着他,不知道他要做出什么举动。
这时两位工作人员抬来一个大铁锤,放在老者的面前。主持人这时对观众讲:请两位身体强壮的人到台上来。好多年轻人站起来,转眼间已有两名动作快的跑到台上。
老人这时开口和他们讲规则,请他们用这个大铁锤去敲打那个吊着的铁球,直到把它荡起来。
一个年轻人抢着拿起铁锤,拉开架势,抡起大锤,全力向那吊着的铁球砸去,一声震耳的响声,那吊球动也没动。他就用大铁锤接二连三地砸向吊球,很快他就气喘吁吁。
另一个人也不示弱,接过大铁锤把吊球打得丁当响,可是铁球仍旧一动不动。
台下逐渐没了呐喊声,观众好像认定那是没用的,就等着老人做出什么解释。
会场恢复了平静,老人从上衣口袋里掏出一个小锤。他用小锤对着铁球“咚”敲了一下,然后停顿一下,再一次用小锤“咚”敲了一下。人们奇怪地看着,老人就那样“咚”敲一下,然后停顿一下,就这样持续地重复敲打铁球的动作。
10分钟过去了,20分钟过去了,会场早已开始骚动,有的人干脆叫骂起来,人们用各种声音和动作发泄着他们的不满。老人仍然用小锤一敲一停地工作着,他好像根本没有听见人们在喊叫什么。人们开始愤然离去,留下来的人们好像也喊累了,会场渐渐地安静下来。
大概在老人进行到40分钟的时候,坐在前面的一个妇女突然尖叫一声:“球动了!”霎时间会场立即鸦雀无声,人们聚精会神地看着那个铁球。那球以很小的摆度动了起来,不仔细看很难察觉。老人仍旧一小锤一小锤地敲着,人们好像都听到了那小锤敲打吊球的声响。吊球在老人一锤一锤的敲打中越荡越高,它拉动着那个铁架子“哐、哐”作响,它的巨大威力强烈地震撼着在场的每一个人。终于会场内爆发出一阵阵热烈的掌声,在掌声中,老人转过身来,慢慢地把那把小锤揣进兜里。
老人开口讲话了,他只说了一句话:在成功的道路上,你没有耐心去等待成功的到来,那么,你只好用一生的耐心去面对失败。
切莫贪婪
《塔木德》中说:“你没有破绽,就不会上当;骗人的人身上也一定有漏洞。”
聪明的犹太人知道,“知己知彼,百战百胜”。不管是在战争中还是在生活中,充分了解对手,找到并利用他的弱点,就能够达到自己的目的。
古时候,有个犹太商人来到一个市镇跑买卖。他打听到几天之后有特别便宜的商品出售,就留在那里等大削价的日子到来。可是,他身边带了不少金币,当时又没有银行,走到哪带到哪,又重又不方便,还很不安全。
于是,他一个人悄悄来到一个僻静之处,瞧瞧四周无人,就在地里挖了一个洞,把钱埋藏起来。可是,等第二天他回到原地一看,却大吃一惊:钱不见了。他呆呆地站在那里,再三再四地回忆,昨天确实没有人看到自己埋藏金币,为什么会不见了呢?他百思不得其解。
就在这时,他无意中一抬头,发现远处有一间房子,房子的墙上有个洞,正对着他埋钱的地方。他突然想到,会不会是住在那房子里的人正好从墙洞里看见自己埋钱,然后才挖走的呢?如果事情确实如此,怎样才能把钱要回来呢?
这个商人打定主意,来到屋前,见了住在里面的一个男人,客气地问道:“你住在城市里,头脑一定灵活。现在我有一件事要请教,不知行不行?”
那人一口答应道:“请尽管说。”
商人接着问道:“我是外乡人,特地到这里来办货,身上带两个钱包,一个放了500个金币,另一个放了800个金币。我已把小钱包悄悄埋在没人知道的地方。现在的问题是,这个大钱包是埋起来比较安全呢,还是交给能够信任的人保管比较安全?”
房子的主人回答说:“要是我处在你的位置的话,什么人我都不信任。也许我会把大钱包同小钱包埋在一个地方。”
等商人一走,那个贪心不足的人马上拿出挖来的钱包,又去埋在原来的地方。可他抬脚刚走,守候在不远处的商人马上挖出钱包,500个金币一个不少地回到了他手里。
这个商人确实手段高明。他知道,小偷之所以偷窃别人的东西,就是因为有一种贪得之心,而贪得之心自然是可得之物价值越大,贪心也越大。所以,尽可以借其贪得之心,让他自己吐出已获得之物,也算给他个教训。妙就妙在还请他自己出主意,自己交出来。这种摸透对手的心思,迷惑对手以达到自己的目的手段可谓出奇制胜。
在为人处世的时候不要贪婪,因为贪婪会给别人造成可乘之机;面对贪婪的人也不要害怕,只要你肯动脑筋,善于寻找对方的“软肋”,是能够战胜他的。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