忘记它是为了得到它
有个问题问你:“学习”比较难还是“忘却”比较难?大部分人在一开始都会回答是学习比较难,忘却比较容易。
美国著名的经济学家说:“世界上最难的事不是让人们接受新思想,而是使他们忘却旧观念!”
不知你有没有这样的经验,当你去劝说某人的时候,某人总是抱着一个旧观念不放,怎么也听不进你给他讲的新观念。
“For get it!”的意思是:“忘记它!”如果把这个单词拆分一下就变成了“For get it!”——忘记它是为了得到它!
迪伊·霍克是维萨信用卡网络公司的创办人。早在1997年7月份的美国《优秀企业》杂志上,迪伊·霍克和几个精英人物共同提出:目前企业所面临的问题不是学习而是忘却!
就好比一个电脑,如果你对它内在的程序、内在的文件资料统统都不满意,而电脑的空间已经满了,你准备怎么做呢?是不是要先删除旧的程序、旧的文件?然后再装入新的程序、新的文件,是不是这样?所以问题永远不在如何使头脑里产生崭新的、创造性的思想,而在于如何从头脑里淘汰旧观念!旧的观念不除去,新的观念很难植根发芽。
别忘了:For get it!——忘记它才能得到它!
著名的管理学大师彼得·杜拉克曾说道:“创新起始于舍弃,它不在实施新措施,而在于舍弃的是什么。”
所以请你就在此刻写下你最需要舍弃的三件事项,也许是你过去的某个最想改善的习惯,或者是……
请你对上面写下的三条画上一个大大的“×”!并且大喝一声:For get it!
旧的不去,新的不来。主动舍去那些经常困扰着你、对你却没有任何用处的烦恼、意识或无用的知识,让你的思想和有用的知识占据你的心灵吧。
昨天,你都忙些什么
话说玄奘前往西天时所骑的白马本是长安城中一家磨坊的一匹白马,此马并没有什么出众之处,只不过一生下来就在磨坊里干活,身强力壮,吃苦耐劳,且老老实实,从不捣乱。这一去就是17年,等玄奘返回东土时,已是名扬天下的传奇英雄。这匹白马也成了取经的功臣,被誉为“大唐第一马”。
白马衣锦还乡,来到昔日的磨坊看望老朋友。一大群老马围着白马,艳羡不已,唏嘘不止。
白马很平静地说:“各位,我也没什么了不起,只不过有幸被玄奘大师选中,一步一步西去东回而已。这17年间,大家也没闲着,只不过你们是在家门口来回打转。其实我走一步,你们也各自走了一步,咱们走过的路还是一样长,也一样辛苦。”老马们都不吭声了。是啊,自己也没闲着,怎么人家就成了“成功人士”,有荣誉有地位,自己还是老样子呢?这里面固然有运气、机会等偶然因素,但有没有别的原因呢?
没有明确的方向,即如无头苍蝇;行业位置不对,总在做无用之功。忙,有什么用呢?
昨天,你在忙什么呢?忙着原地转圈圈,还是忙着向目标进发?白马随唐僧步步朝西,十万八千里走了个来回;其他的马原地转圈,终其一生,也未必能有千里之游。
生命只有今天和明天
在许多人的心中,只有三个时间,就是昨天、今天和明天。明天还是个未知数,今天尚且不知道如何度过,于是乎,我们渐渐地恋上回忆昨天。回忆好的和不好的,感觉里,过去的事情都是那么让人留恋,即使是痛苦的事情,回忆起来感觉也是那样让人着迷。
有一个电影,故事讲的是有一个年轻人,因为自己恋慕已久的女人要嫁给一个富商,十分痛苦。自此自暴自弃,破罐破摔,每天喝得烂醉如泥,惹是生非;镇上的人见了他,都纷纷侧目,迎面走过的人更是纷纷避让,生怕招惹到祸端。
一个在镇上颇有威望的老者见到他这副模样,既怒其不争,又哀其不幸,呵斥他道:“有本事你就把她追回来。”
“可是。她已经要嫁给别人了。”年轻人哀怨地说。
“如果你有本事,你就有机会,你还有时间,你需要的是振作!”老者义正词严地说。
“可我一无所有,怕是没什么指望了。”年轻人说。
“你还有今天,你还有明天,你还有一身的力气。”老者说道。
在老人的殷殷教诲之下,年轻人终于鼓起勇气,离开了小镇,远走他乡……
三年后,年轻人回到了镇上,并看望了老人。老人告诉他,那个女人已经嫁给了那个富翁。年轻人笑了笑,说:一切都已经过去了,你教给我的不是怎么娶一个女人,而是教会我做人的道理,这才是最重要的。
昨天,许多人为之叹息,叹息昨天的一事无成、一无所有、一穷二白,因为昨天在我们眼里总是不完美的,它像一朵依然美丽但却已经凋谢了的玫瑰,更像是一幕我们似曾看过的一场电影。于是我们叹息:“唉,要是我早点努力就好了,要是我能再仔细点就好了。”为什么只会感到遗憾,而不想想昨天的太阳是那么光彩夺目,那么令人留恋呢?
24小时你能做什么
假如生命只剩24小时,你会想到什么?你会做些什么?
这个题目看似无病呻吟,实则不然,它不是一时的心血来潮,哗众取宠,更不是为了得到哲学家、理学家那厚厚的答案。
记得有这么一个故事:
一个部落首领的儿子在父亲去世后承担起了领导部落的任务。但是,由于他花天酒地,游手好闲,部落的势力很快衰退下来;在一次与仇家的战役中,他被仇家所在的部落擒获。仇家的首领决定第二天将他斩首,但是可以给他一天的时间自由活动,而活动的范围只能在一个指定的草原上。
当他被放逐在茫茫的大草原上时,他感觉,这个时候,自己已经完全被整个世界抛弃了,天堂很快成为自己的最终归宿。他回忆起曾经锦衣玉食的日子,想起了辛苦劳作的牧民,想起了那些英勇的武士一个个离自己而去,他追悔莫及。
他想,如果能让我重来一次,上天再给自己一次机会,绝对不会是这样一个结果。于是,他想在自己生命的最后24个小时做一些事情,来弥补自己曾经的过失。
他慢慢地行走在草原上,看见很多贫苦而又可怜的牧民在烤火,他就把自己项上的珍珠摘下来送给他们;他看见有一只山羊跑得太远,迷失了方向,他就把它追了回来;他看见孩子摔到了,就主动扶起来;最后,他还把自己一件珍贵的大衣送给了看守他的士兵……他终于做了一些自己想做的事情,他觉得自己可以满意地结束自己的生命了。
第二天,行刑的时候到了,他很轻松地步入刑场,闭上眼睛,等待刽子手结束自己的生命。可是等了很久,刽子手的刀都没有落下,他觉得很奇怪。当他慢慢把眼睛睁开的时候,才看见那个仇家首领捧着一碗酒微笑着站在他面前。
那个首领说:“兄弟,这一天来,你的所作所为让我感动,也让我重新认识了你,我们两个部落的牧民本来可以和睦快乐地相处,却因为一些私利互相仇视,彼此杀戮,谁都没有过上太平的日子,今天,我要敬你一杯酒,冰释前嫌,以后我们就是兄弟,如何?”
此时,跪着的那位也看到了首领的真诚,于是,他毫不犹豫地接过酒碗,一饮而尽……
那个纨绔子弟回到部落以后,再也没有纸醉金迷地生活,而是勤政爱民,发誓要做一个优秀的部族首领。从此以后,这两个部落的牧民再也没有发生过战争,彼此融洽和平地生活在草原上。
一天24个小时,改变了一个人的生活,改变了一个人的生存价值,这就是生活的奇迹。如果当初这个纨绔子弟万念俱灰,自甘堕落,甚至想在临死前实施一次鱼死网破的挣扎,他还能有生的希望吗?即使把世界毁灭了,又能如何?可以让他重获新生吗?
别让今天为昨天买单
明朝有个叫文嘉的诗人写了一首颇为有趣又意喻深刻的诗,叫《明日歌》,这首诗的前四句是这样写的:明日复明日,明日何其多,我生待明日,万事成蹉跎。而其另外两首诗歌《今日诗》和《昨日谣》则承袭了《明日歌》风趣诙谐而内涵深刻的风格。其中《今日诗》的前四句是这样的:今日复今日,今日何其少!今日又不为,此事何时了!而《昨日谣》的前四句是:昨日会昨日,昨日何其好!昨日过去了,今日徒懊恼。
有时候,我们常常不能按照自己的意愿完成美好的计划,导致计划的事情一拖再拖,直到拖不过去了,才不得不去做。如果说这些都是明天惹的祸,实不为过;明天总是听起来很不错,明天是新的开始,是新的希望,似乎有了明天,一切都会好起来。可事实上真是那样吗?我倒觉得一些事情办不好,就是因为有了明天。
这话听起来有些怪怪的,可当你看完下面的故事,你就会觉得我说得很有道理。
某天清晨,张三在上班途中,信誓旦旦地下定决心,一到办公室即着手草拟下年度的部门预算。他准时于九点整走进办公室,但他并没有立刻开始预算草拟工作,因为他突然想到不如先将办公桌及办公室整理一下,以便在进行重要的工作之前为自己提供一个干净与舒适的环境;他总共花了30分钟的时间,使办公环境变得有条不紊。他虽然未能按原定计划在九点钟开始工作,但他丝毫不感到后悔,因为30分钟的清理工作不但已获得显而易见的成就,而且它还有利于以后工作效率的提高。他面露得意神色,随手点了一支香烟,稍作休息。
此时,他无意中发现报纸上的彩图照片是自己喜欢的一位明星,于是情不自禁地拿起报纸来,等他把报纸放回报架,时间又过了10分钟;这时他略感不自在,因为他已自食诺言。不过报纸毕竟是精神食粮,也是重要的沟通媒体,身为企业的部门主管怎能不看报?何况上午不看报,下午或晚上也一样要看;这样一想,心也就放宽了。于是他正襟危坐地准备埋头工作,就在这个时候,电话响了,是一位顾客的投诉电话,他连解释带赔罪地花了20分钟的时间才说服对方平息怒气。挂上了电话,他去了洗手间。
在回办公室途中,他闻到咖啡的香味。原来另一部门的同事正在享受“上午茶”,他们邀他加入。他心里想,刚费心思处理了投诉电话,一时也进入不了状态,而且预算的草拟是一件颇费心思的工作,若头脑不清醒,则难以完成,于是他毫不犹豫地应邀加入,便在那前言不搭后语地聊了一阵。回到办公室后,他果然感到精神奕奕,满以为可以开始“正式工作”——拟定预算了。可是,一看表,乖乖,已经10点45分了。距离11点的部门例会只剩下15分钟。他想,反正在这么短的时间内也不太适合做比较庞大耗时的工作,干脆把草拟预算的工作留待明天算了。
张三身上或许有许多你现在的影子,养成这样拖延的恶习,终将一事无成。拖延的代价实在是太大了,莎士比亚有句名言:“放弃时间的人,时间也会放弃他。”若是时间放弃了你,等待你的将是无限制的恶性循环,如果不及时醒悟,后果将不堪设想。
拖延使你陷入烦躁的情绪。一件事久办未完,在心里沉沉甸甸地压着,就像脖子上挂着一块石头,又好像陷入了不可自拔的泥坑,这怎么不使你焦虑烦躁,寝食难安呢?
拖延使你要处理的问题越积越多,每天面对办公桌上堆积如山的未处理的工作,却不知从何下手,结果往往是丢了这件忘了那件,一件不成又半途而废,费时费力,结果问题是越来越多。最后,不得不消耗大量的今天和明天来为昨天工作,而今天又留给了未来的明天来买单。
忘记什么,铭记什么,你清楚吗
人的一生要经历许多的事情,要承受许许多多失败的苦涩,而心灵的承载却是有限的。在世事沧桑颠沛变换之中,我们应该为自己的心灵找个筛子:“学会忘记”。
浮萍的一生是忘记的一生。虽然它一生随波逐流,居无定所,任何一处的经历都无法成为它的回忆,但是浮萍却拥有了宝贵的自由。它的一生轻闲而洒脱。
巨岩的一生是铭记的一生。虽然它一生沉默无言,毫无生气,一生都在自己的石页上镌刻人生经历,但是巨岩却拥有了宝贵的人生回忆,它的一生饱满而充实。
浮萍选择了忘记的人生,巨岩选择了铭记的人生,那么,一向自诩万物之主的人类,面对这两种不同的生存态度,又当作何选择?
当然,聪明的人类注定了他们拥有智慧的人生:忘记一切毋须铭记的,以求难得的轻松自由;铭记一切不可忘记的,以获取同样难得的饱满与充实。
有篇《故事新编》写了这样一则故事:
上帝耶和华曾下派了两个人到人间,以了解人间的生活境况。两人中一人叫做“忘记”,另一人叫做“铭记”。“忘记”是一个快活的小伙子,他对人间的万物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整天高兴不已。“铭记”则是一名中年汉子,他到人间之后,将所经之事一一铭记在心。
当二人被重新召回之时,上帝询问此行人间的感受。“忘记”一脸快乐地抢先说道:“人间实在是太有趣了!”问及趣在何处,“忘记”一脸迷茫,不知所措。问到“铭记”,他说:“做人太累!”也难怪,“铭记”在人间从头至尾都在铭记,以至背上了沉重的思想包袱,岂能不累?
上帝听了二人之言,哈哈一笑,转而神色凝重地说:“唉,万事万物切不可走极端。人生处世,忘记是宝,铭记是福,做人一味忘记,他的人生固然轻松,但空虚乏味,无真正快乐而言;然而一味铭记,又必然为思想压力所累,亦无快乐可言。所以,真正快乐的人生应是忘记与铭记并重的人生哪!”
上帝之言,声声在理,句句良言啊!是啊!忘记与铭记是一对亲密的孪生兄弟,二者不可偏取其一,否则必遭极端之苦,必受偏废之累。生活中,有许多事情是可以忘记的,有许多事情又是需要铭记的。所以,做人应该忘记与铭记二者并重,如此方可得到这样的人生:轻松而自由,饱满而充实,快乐而智慧。
忘记不是不思进取,忘记不是逃避责任。真正的忘记是一种能忍能让的博大胸怀,是一种拿得起放得下的超然脱俗。生活中不如意的事十有八九,如果没有“忘记”这个过滤器,我们便很容易在可“忘”而不可即的深深叹息中消沉下去。
学会忘记忧愁和烦恼,而铭记那些积淀在我们心中永不泯灭的火种,让它在人生的信念里燃烧、图腾,才能真正理解什么才是支撑我们成功的基石。
把身后的门关上——忘记错误往前走
英国前首相劳合·乔治有一个习惯——随手关上身后的门。有一天,乔治和朋友在院子里散步,他们每经过一扇门,乔治总是随手把门关上。“你有必要把这些门关上吗?”朋友很是纳闷。
“哦,当然有这个必要。”乔治微笑着说,“我这一生都在关我身后的门。你知道,这是必须做的事。当你关门时,也将过去的一切留在后面,不管是美好的成就,还是让人懊恼的失误,然后你又可以重新开始。”
朋友听后,陷入了沉思中。乔治正是凭着这种精神一步一步走向了成功,踏上了英国首相的位置。
“我这一生都在关我身后的门!”多么经典的一句话!从昨天的风雨里走过来,身上难免沾染一些尘土和晦气,心中多少留下一些酸楚的记忆,这是不能完全抹掉的。我们需要总结昨天的失误,但我们不能对过去的失误和不愉快耿耿于怀,伤感也罢,悔恨也罢,都不能改变过去,不能使你更聪明、更完美。如果总是背着沉重的怀旧包袱,为逝去的流年感伤不已,那只会白白耗费眼前的大好时光,也就等于放弃了现在和未来。追悔过去,只能失掉现在;失掉现在,哪有未来!正如俗话所说:“为误了头一班火车而懊悔不已的人,肯定还会错过下一班。”
要想成为一个快乐成功的人,最重要的一点就是记得“随手关上身后的门”,学会将过去的错误、失误通通忘记,一直往前走。
有种幸福叫忘记
关于爱情,有一个美丽的传说:当人离开这个世界,走向阴间的时候,必须经过一个叫奈何桥的地方。奈何桥边住着一个叫孟婆的人。人死后都要先到她这里喝上一碗孟婆汤,然后才能进入阴间,而这种汤在喝下之后会忘却一切。忘记一切忧愁,忘记一切憎恨,忘记一切不愉快的东西。忘记了忧愁,也就没有了忧愁,可以舒展紧皱的眉、担忧的脸。
平日里所有的不公平、所有的不快乐都随忘记而远去,人就会变得明朗了,好像被乌云掩盖的天突然湛蓝了起来。忘记了憎恨,也就远离了憎恨。当心灵不因为憎恨而蒙蔽,当所有的一切变成过眼云烟,人就会整个地轻松起来,宽恕了别人也解救了自己。忘记了情忘记了爱,也就忘记了一切不愿意记忆的东西。
学会忘却,也就学会了宽恕自己,解救自己。人生短短几十年,何苦撑得那么疲累,何不学会忘却?一味地追求完美,而这个世界根本就没有完美的东西,完美了反而是一种缺陷,有缺陷的东西才真正的完美。人生更是如此,没有遗憾人生的人并不快乐。所以追求完美,其实就是追求一种完美的心态。
记忆盛不下太多的往事,一路走来,我们注定要忘记许多人与事,学会忘记是“去粗取精”,只有忘记那些应该忘记的,需要牢记的才会在心底永存。
学会忘记是一种豁达的生活态度。忘记朋友有意或无意的伤害,才能建立至真至纯的友谊;忘记恋人分手时的绝情,才能怀念有过的那些美丽缤纷的日子;忘记给予,才能不再希求知恩必报……
学会忘记不是把曾经的一切统统埋葬在走过的山岗、淌过的溪流,而是一种审时度势的选择,是牢记困惑时那一句真诚的鼓励,落难时那一双或纤细或粗糙的手,低迷时那凝视的关怀。生命是一棵树,忘记犹如树上那些多余的枝杈,需要我们随时修剪,随时自省,生命之树才会更加茂盛。
当人的生命走到尽头的时候,会去经历轮回;当将要再世为人经过奈何桥的时候,会喝下一种叫孟婆汤的东西,会忘记前世的记忆,来生也就变得快乐起来。难道非要到那个时候才能真的忘却?
幸福是什么?幸福在哪里?人一直都在苦苦寻觅着,寻找着,幸福其实就在那一回眸间,幸福其实就在那忘却里。有一种感情叫爱;有一种感情叫憎恨:有一种感情叫欢喜;亦有一种感情叫痛苦。忘却掉一切刻骨铭心的伤痛,忘却掉一切痛彻心扉的感情,那将是一种最大的幸福。
人生从底层开始
芸芸众生,大都生活在社会这座金字塔的底层,而如果认为他们由此便永无翻身之日,是非常武断且错误的。如果处于底层的人自己也这么认为,则是非常可悲可叹的。《孟子·告天下》说:“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生活在底层的人,正如同天将降大任于斯,只要努力,机会的大门总会向他敞开的。
美国前参谋长联席会议主席、国务卿鲍威尔,因为他是一个牙买加黑人之故,他的第一个工作是在一个大公司做清洁工。但这不是一个普通的清洁工,他没有满足于将地板拖干净,他做事非常认真,总爱琢磨。生活中总蕴含着有许多知识,在做清洁中,鲍威尔很快摸索出了一种拖地板的姿势,既拖得干净,又十分省力。这件事被老板看到了,老板认为他是个人才,便破格提拔了他。这样,鲍威尔从一个清洁工开始,最后一直做到了今天美国的最高军职。
说说国内的吧。据资料显示,联想集团的副总裁郭为最初进联想集团时,他的第一份工作是给领导开车门、拎皮箱。谁也不会想到,这个毕业于中国科技大学研究生院且获得MBA学位的人中骄子,居然肯委身于为人开车门的工作;当然,谁也没有想到,这个当初开车门、拎皮箱的年轻人会从公关部总经理,最后一步步爬到联想副总裁的位置上。
现在有很多人,抱怨找不到工作或者工作不理想,其实并非他们没有能力,而是他们缺乏一种从底层做起的踏实精神。事实上,从鲍威尔的发迹、郭为的成功经验不难看出,一个人只要有从底层开始奋斗的勇气和决心,只要不断地进取,一定会有所作为。
人生应该从底层开始,如果你正处于社会的底层,你要做的不是抱怨,而是充满信心地勇敢地迈出你前进的步伐,然后一步一步脚踏实地地走下去。你会发现,这样的人生虽然布满了荆棘,却也充满了乐趣。
像蘑菇一样慢慢成长
人生的很多时刻都是在默默成长的,没有人会注意你、帮助你,每个人都是这样走过的。你没有感慨世态的权力,你没有权利说话的时候,就埋头做事吧。
在大森林里,生长着一种蘑菇,它们在艰难的条件下生长,没有人关注它们,所有成长所需的水分和养料,它们都需要自己去努力争取。它们从森林层层积累的枯叶腐败形成的肥料中吸收养分,降雨时残留在树叶上的水成为它们成长中必需的甘泉。这些蘑菇就这样在无人注意的角落长大,一点点变得肥嫩。
许多初入社会的年轻人和这些蘑菇的处境相似。刚刚进入一个层次分明的公司机构里,都要从最细微的琐碎小事做起,没有人帮助你,人人都在忙自己的事,你得不到关注,也没有表现的机会;从平常的接电话、发传真到待人接物,你都要自己留心注意,一点点学习。你没有自己的声音,因为你的话不被注意,这时候,怨天尤人不是最好的解决方法,你惟一的选择就是埋头努力。
有这样一个故事:
一个年轻人常常抱怨公司领导对自己不公,有那么新鲜的创意却得不到领导的赏识。一次次的会议,自己作为普通职员没有参加的机会,而那些衣帽鲜明的高级经理只是动动嘴便定了他们的生死。一天,他找到一位智者,讲出了自己的烦恼,智者听后无言,领他到了海边,智者随手捡起一块鹅卵石,抛了出去,扔到了一堆鹅卵石上。
智者问:“你能把我刚才扔出去的那块鹅卵石捡回来吗?”
“我不能。”年轻人回答。
“那如果我扔下一粒珍珠呢?”智者再问,并别有深意地看着年轻人,年轻人恍然大悟。
如果你只是一枚平淡无奇的鹅卵石,你没有权力抱怨不被注意,因为你没有被注意的价值。要想引起注意,要想有自己的立场和声音,你先要站起来去为自己争取。努力才能提升你的价值,成为珍珠你才能引人注意。
先埋头做事,然后再说话,那时,你的话才有价值,你才能理直气壮、掷地有声。生活并不以你理想中的公平方式表现出来,它从来都是残酷的,你有了价值,才可以争取你想要的所有权利。
失败未必不英雄
我们在实现理想的旅途上,以青春的名义,认可了许多教科书用散文诗一般的语言描述的规律:道路是曲折的,明天是美好的,有时候,我们容易忽略书中对“曲折”的轻描淡谈,才对“美好”憧憬,那是因为我们不愿自己的人生走向悲剧,不愿去想象自己的理想化为泡影。而实际上,选择是错误的。
在我们确立理想目标的时候,有许多别的事情更需要我们去研究,而最需要研究的,我想应该是失败。
对于失败的理解通常是这样的:自尊、金钱、社会地位等等的损失或是学业、事业上的不成功或者自己所指望追求的目标没有如愿以偿。
中国姑娘桑兰的故事大家都听说过。体操比赛中,她本来还是一个有望夺魁的选手,十几分钟后,却面临着终身瘫痪!这是第一种失败。遭遇失败是成功的开始,是性格成熟的起点,桑兰现在还坚强地活着,而且活得很精彩,所以,外在的失败并不可怕,可怕的是我们人性深处的懦弱,内心的失败。迈入新世纪的人们,成天嚷着要“做强者”,实际上心灵深处都是非常脆弱的,原因不仅是因为孩子没有考上理想的中学,自己的生意又亏损了,家人的不谅解……而是辛勤努力之后,收获的总是失败。虽然别人没有嘲笑自己,但自身却怎么也无法面对;渐渐地没有勇气,也渐渐地失去希望。所以,真正使一个人成为失败者的不是别人,而是自己!
当我们失败的时候,总会抱怨现实的不尽如人意,自己越是有理想、越是有追求、有目的,失败就越会像影子一样跟随身后。其实,失败是人生的一部分,不可避免地出现在我们的生活中,但我们不能因为小小的困难而产生失败感,不能自认为是一个失败者。雨果说:“人生下来不是为了抱着锁锟,而是为了展开双翼。”再勇敢地往前走一步,可能就是转机;再勇敢地往前走一步,也许又是失败,但一个真正的勇士总是在不断地前进,直面自己的人生。司马迁忍辱负重,忍受宫刑带来的极大耻辱,终于完成了《史记》这样被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的宏伟名著;贝多芬失聪却登上了音乐的巅峰;柴可夫斯基最著名的《罗密欧与朱丽叶》序曲,是在他未婚妻利希·阿呆离他而去,嫁给另一个男人,从而使他陷入最痛苦的时刻完成的。
有太多的人面对失败而落迫,又有多少人能化失败为力量,一鼓作气地站起来。还是张海迪说得好:“即使翅膀断了心也要飞翔。”对于弱者来说,细小的失败就像越高山,而对于强者来说,天大的困难也如过平地。
生活是一场恶斗,绝望的绝望就是希望,失败的失败就是胜利。历史正是这样书写出来的。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