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杰是某公司销售部经理,今天拿了五万多元的提成奖。在回家的路上,他筹划下个月放暑假时带爱人褚娴和十一岁的儿子小勇到杭州旅游。
回到家快六点半了,通常这时小勇已经到家了,褚娴也应该做好了晚餐。但是今天,快到七点了,小勇才到家,他一进门,没有像往常一样放下书包去吃饭,而是径直走到自己的卧室,用力地把门关上。
陈杰走过去敲小勇的门,叫他出来吃饭。可叫了七八遍,小勇没有一点反应。这时,陈杰有些生气了,他想,平时那么乖的小勇今天怎么变得这么不懂礼貌了呢?正当他准备使劲敲门时,小勇突然把房门打开了,并大声宣布自己再也不去参加奥数班的学习了。
陈杰听到小勇宣布不再去上奥数班之后,第一反应是愤怒:“什么?你再说一遍?你为什么不上了?你是不是想造反?”
于是,父子俩你来我往地争吵起来。最后小勇不得不向陈杰保证,自己会继续参加奥数班的学习。这场小小的“风暴”看似就这样过去了。
但是,没过多久,小勇的奥数老师给陈杰打电话,说小勇的成绩下降得很厉害,让陈杰加强对小勇学习的督促。放下电话,陈杰感到非常烦躁,他不知道儿子为什么会变得越来越让自己操心。
家庭教育处处有情商,追根溯源,陈杰对待小勇的态度反映出他的情商不是很高。那么,如果陈杰是个高情商的父亲,又应该如何处理这件事呢?
反思:对孩子的教育是不是让你感到很吃力?
识别感情
——随时注意孩子感情的变化
识别感情是一种清楚地知道自己正在被什么样的感情支配着,通过表情、声音、姿势等生理语言读懂对方的感情处于何种状态的能力。它包括四个方面的内容:第一,识别自己的感情;第二,识别对方的感情;第三,正确地表达感情;第四,区分正确的和不正确的感情。
正确地识别感情是情商发挥作用的最基本表现。因为只有了解了自己和对方现在的感情状态,才能根据双方的感情需求采取恰当的行动。
在日常生活中,家长了解自己和孩子的感情正处于什么样的状态是很重要的。在上面的案例中,陈杰既没有正确识别自己的感情(特别没有意识到自己的“愤怒”是一种不正确的感情),也没有从小勇的表情、声音、姿势等生理语言读懂他的情绪(正处于极端的抵触状态,百分之百的口服心不服)。
如果陈杰的情商很高,那么当他听到小勇说自己再也不要参加奥数学习,怒从心头起时,就会马上意识到自己的情绪已经变得不理智,就会加以控制,不会用“你为什么不上”这种质问的方式与小勇进行沟通。与此同时,在正确识别小勇对奥数有着极度抵触情绪的基础上,陈杰就可以心平气和地问他为什么不想学奥数了。
很多家长与孩子之间的关系不和谐,往往是因为家长没有注意孩子的感情状态,所以产生误解。应该说,对这种误解家长应负更多的责任。家长识别感情的能力低,没有看出孩子当时的情绪很恶劣,可以说是非常地“不称职”。
识别感情,一是知道自己的感情,二是知道或能识别周围人的感情。可能会有人觉得知道自己的感情并不是一件很难的事,因为自己现在是感到愤怒,还是感到高兴或是感到悲哀,是很容易判断的。然而,人的感情经常是“五味杂陈”,非常复杂。比如,孩子放学回家后,可能会说他周末要参加学校组织的野营拉练比赛。这种比赛很辛苦,所以,你心里会既高兴又担忧,既为孩子不怕吃苦的精神感到高兴,又为孩子在比赛时可能会受伤而担忧。
反思:你是否经常关注孩子感情的变化?
利用感情
——必须向孩子表示自己的同情
利用感情就是利用感情的力量将自己的情绪转换到与之相适应的状态,也就是人们常说的“进入角色”。它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第一,通过思考保持最适当的心态;第二,通过正确的判断,使双方的感情产生共鸣,同受鼓励;第三,能敏锐地发现双方感情发生的变化。
比如,若是陈杰情商很高,这件事又会有不一样的发展:
陈杰听到小勇宣布不再参加奥数学习之后,没有对小勇大发脾气,而是问小勇不去学奥数的原因。于是,小勇给了陈杰一张考试成绩单,原来小勇今天奥数考试考得不好,只得了78分。
本来陈杰拿了奖金,心情很好,想在全家吃晚饭时宣布暑假去旅游的决定,但现在看到小勇闷闷不乐的样子,他就控制住自己的喜悦,握住小勇的手,沉重而又坚定地说:“小勇,一次没考好没什么大不了的!”
看到小勇同意自己的说法后,他又问:“不过,你不想再学奥数,是不是还有其他什么原因?”
于是,小勇一五一十地说出了自己的真实想法……
像这样,如果陈杰了解小勇所面临的境况,他就会有意识地保持一种与之相适应的心情,这就是“利用感情”。
但是“利用感情”并不意味着家长不能对孩子“发火”。比如,老师打电话来告诉家长说:“你们家小孩逃课没去学校。”这时,家长在孩子面前应当“发火”。但是,家长的“发火”并不是为了发泄心中的怒气,而是通过这个举动表明自己对这件事非常不满,让孩子明白逃课会产生严重后果。
对自己所面临的境况,高情商的家长都能判断出自己应该保持何种情绪,他们不仅自己能保持与环境相适应的心态,而且能积极地引导孩子也保持同样的心态。因此,利用感情能力高的家长经常能帮助孩子创造性地解决其所面临的问题。
人们的行为在很大程度上会受当时内心感情的影响。如果情绪高涨,就劲头十足;相反,如果情绪低落,就无精打采,做同样的工作有可能会出现完全不同的结果。也就是说,为了实现某个目标,人们的感情应能与环境相适应;这种调整感情的能力,就是利用感情能力高的表现。家家有本难念的经,在处理柴米油盐这类琐事时,家长的情绪有时比较低落,这是很正常的,但是,在面对孩子的情况下,家长必须要发挥自己利用感情的能力。
利用感情与对方产生情感共鸣,使双方的感情都朝积极的方向发展,这是利用感情的另一个重要功能。这一点在面对批评时表现得最为典型。
闻过则喜——孟子这句古训已流传了两千多年,意思是:当你听到别人的批评后应该感到高兴,因为这种批评能帮你改正错误,提高自己的水平。但是,在实际生活中,家长要做到这一点并不容易。比如,小勇说自己不喜欢数学,所以不愿参加奥数学习;当初之所以答应去学,是因为爸爸强迫自己去学;爸爸之所以强迫自己去学,是因为看到别的家长送孩子去学,所以,也跟着赶时髦。小勇觉得,自己既没有数学方面的特长,又没有数学方面的兴趣,所以,参加奥数学习是浪费时间。作为家长,陈杰听到小勇说这样的话,面对小勇送给自己的这种“礼物”,心情不会好到哪里去;如果心情不好,那他自然就会想方设法维护自己的尊严,于是,强词夺理,让父子关系变得更糟。
儿子:“妈妈,你的脸好大!”
妈妈:“怎么能这么说妈妈呢?”
儿子:“你是世上最漂亮的妈妈!”
妈妈:“这话说得不错。”
儿子:“不过,妈妈,你的脸确实挺大的!”
面对这种境况,如果陈杰能发挥利用感情的能力,那他就可以与小勇产生情感共鸣,他可能就会这样想:“如果我去做自己不喜欢又不擅长的事,那我不也会采取这种态度吗?”或者“我这么对待小勇,他心里的感受会怎样?”如果陈杰与小勇的感情产生了共鸣,那他就会变得心平气和,不再计较小勇一些过分的言辞,而能有理有据地解决小勇提出的问题。
反思:当你觉得孩子做出一个错误的决定后,你的第一反应是什么?
理解感情
——向孩子表达自己的感受
理解感情是一种能与对方感情相通的能力。比如,我们在生活中遭遇严重的挫折之后,应该保持怎样一种心态呢?有些人可能会感到非常失落,有些人会感到悲哀,有些人会从此失去自信……即使遭遇了同样的失误,不同的人也会表现出不同的心态。像这样能从不同的角度理解各种不同心态的能力,就是理解感情的能力。
理解感情的能力包括四个方面的内容:能理解各种感情的意义,了解它们之间的关系;在传递感情时能解释它们的意义;能理解各种复杂的感情;能理解感情的变化。
理解感情能力低的人,其思考问题的方法往往非常片面,他们不会去了解事情发生背后的真实原因。比如,陈杰在听到小勇宣布再也不参加奥数学习之后,马上变得很愤怒,而不是让自己平静下来,询问小勇不参加奥数学习的真正原因。
又比如,当小勇将成绩单给陈杰看过之后,他可以这么想:小勇一向很听话,对学奥数没什么怨言,为什么现在为了一次不好的成绩就宣布再也不学奥数了呢?在这种情况下,陈杰情商中的理解感情的能力就非常重要。
孩子的父母要注意,表示你的“理解”时要注意选择适当的方式。比如,当小勇郑重地向父母宣布不再参加奥数学习时,他的情绪是非常激动的,如果陈杰说话不注意,就有可能给小勇的情绪火上浇油。所以,这时陈杰一定要选择准确的言辞来表达自己的意思,以便孩子能正确理解自己的真情实意。
理解感情可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是“知道感情是什么性质”,第二阶段是“知道这种感情会产生什么样的影响”。也就是说,你既要理解这种感情产生的原因,又要能推测它将会发生什么样的变化。
还是来看陈杰的例子。如果陈杰理解感情的能力比较强,那么他在经过识别感情和利用感情之后,就会这么思考问题:“孩子并不是因为偷懒或怕吃苦而不肯学奥数,是因为他不喜欢数学,所以才拒绝参加奥数学习的。”父母要意识到,在这种情况下,如果自己强迫孩子继续参加奥数学习,那他会更容易出问题。
任何感情的产生都是有缘由的。人们高兴有高兴的原因,悲哀也有悲哀的来由,因此,在理解感情的第一阶段就要了解“感情是种什么性质的感情”。为了加强对感情的理解,父母需要知道感情的一些特性。人们的感情通常有以下几种特征:
第一,感情不会单独产生。在一般情况下,人的内心会同时产生几种感情。比如,陈杰在了解小勇不愿参加奥数学习的真正原因后,会感到懊悔与遗憾,同时,也会感到对不起孩子。
第二,人们的内心有可能同时产生几种相反的感情。比如,父母看到孩子参加野营拉力赛归来,充满疲惫,既为孩子经受住了考验而高兴,又为孩子在比赛中吃了那么多苦而感到心疼,可能就会作出决定:再也不让孩子参加这类活动了。
第三,同样的感情在每个人身上有不同的表现。比如,同样是孩子考试没考好,你耿耿于怀,抱怨不断,可邻居老李却若无其事。
第四,感情会随着时间出现变化。比如,你的孩子因为喜欢看电视而影响做作业,一开始你只是有些不高兴,叮咛了几句,但小孩并不听你的,每周都不按时做作业,于是你的感情由不高兴变成了愤怒,从此禁止他看电视。
理解感情的第二阶段就是发挥情商本来的能力,即推测对方的感情将会发生怎样的变化。这种推测要根据对方的语言、态度以及当时的实际情况来判断对方与自己的关系;要考虑自己应该用怎样的言行来应对,并推测对方的感情会出现怎样的变化。
当陈杰听完小勇不想参加奥数学习的理由后,他知道如果继续强迫小勇参加奥数学习会激起小勇更强烈的逆反心理,即使小勇“不得不去”,那最终也会适得其反,甚至会使小勇的内心产生怨恨。所以,他这么对小勇说:“小勇,你不想参加奥数学习的心情我和你妈妈都能理解。但是,如果仅仅是因为这一次没考好而放弃,那我们就不会支持你。平时你的成绩还不错,所以,一次没考好说明不了什么。如果你是因为真的不喜欢奥数,那我们就支持你!”
妈妈:“小胖,妈妈再给你生个小妹妹好不好啊?”
小胖:“不好!你生个姐姐陪我玩吧!”
由于陈杰发挥了情商中的理解感情能力,理解孩子感情变化的原因,因此他能理解孩子的态度为什么会出现这种巨大反差。
在处理与孩子关系的过程中,如果家长理解感情的能力很高,能理解孩子为什么会产生这样或那样的感情,那他就能很好地判断出自己应该做出什么样的回应。这样,情商就进入了它发挥作用的最后阶段,即“调整感情”。
反思:当孩子的感情出现异常状况时,你能了解它出现的原因吗?
调整感情
——与孩子一起解决实际问题
调整感情的能力就是在完全理解对方感情的基础上,利用这种感情来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听小勇叙述自己不想参加奥数学习的理由时,陈杰开始利用情商中识别感情和利用感情的能力收集小勇不想参加奥数学习的真实原因。陈杰得出的结论是:小勇不想继续学习奥数,虽然有作业多、压力大等方面的原因,但最根本的原因还是小勇喜欢语文,对奥数的兴趣不大。因此,陈杰决定按照“快乐学习”的原则尊重小勇的选择。于是,他利用调整感情的能力来调整小勇因考试失利而带来的不快乐,全家人吃完饭,陈杰就宣布了全家暑假去杭州旅游的决定,这时,小勇欢腾雀跃,恢复了往日的快乐……
调整感情的能力还包含这样一项内容,那就是无论你面对的是一种什么样的感情,你都能接受它,在理解的基础上选择最合适的方式采取相应的行动,以达到效果最大化。
调整感情并不完全排斥情感中“愤怒”的情绪,只是要利用调整感情的能力,将这种“愤怒”向建设性的方向进行“调整”。这就是情商的神奇作用。
调整感情是情商发挥作用的最后阶段。家长在与孩子进行沟通的过程中,为了让孩子在保持愉快心情的前提下采取积极有效的行动,先要调整好自己的感情。也就是说,调整感情是在识别感情的基础上,根据利用感情达到理解感情后,对自己的感情进行调整,从而采取有效行动。
还是回到陈杰这个例子上来。如果陈杰的情商比较高,他在听到小勇说再也不参加奥数学习之后,就会首先利用识别感情的能力对小勇和自己的感情进行识别。之后,发挥利用感情的能力,与小勇实现情感共鸣,使自己的情绪平静下来。感情趋于平静之后,他立即转向理解感情的阶段,完全理解了小勇不想参加奥数学习的真正原因。由于理解了小勇,陈杰进入发挥情商作用的最后阶段,即调整感情:将小勇的情绪从失败的阴影中拉出来。
这就是情商发挥作用的全过程,从识别感情开始,沿着利用感情和理解感情这条路线前进,最后到达调整感情,结出了“有效行动”的果实。
当然,调整感情的能力不仅仅能用在发怒等负面感情上,它可以对我们所有的感情起调整作用。比如,我们“得意”的时候要告诫自己不要“忘形”。
每个人都有情商,而且它们随时都在发挥作用,但是大部分人没有意识到这一点。所以,很多人的情商是“无意识”地发挥着作用。
比如,邻居向你投诉,说你家孩子昨天下午欺负她家的囡囡,你正在大声地批评儿子时,手机铃声响了,儿子的班主任来电话了。于是,你立即控制住自己激动的情绪,平静地与老师交流。这就是情商发挥作用的结果:你在批评儿子时情绪很激动,当你接到老师的电话之后,你马上调整了自己的情绪,几乎是在毫无意识的情况下将自己的感情调整到一种新的状态。
又比如,你与老邻居久别重逢,畅叙当年的友情。在谈话中,你得知对方的儿子不久前因车祸去世了。于是,你马上收敛起自己脸上的笑容,为老邻居儿子去世而静默起来。这就是你在一刹那理解了老邻居的心情之后,立即调整了自己的感情状态。虽然你是无意识地推测到了对方的心情,但你很快地控制了自己的感情,采取了最适宜的行动。
类似的行为会在所有人的日常生活和工作中出现,这样的感情运动就是情商。情商发挥作用是从发现别人的感情变化开始的,最终以调整自己的感情并采取有效行动而结束。情商以这样的方式发挥作用,就像一台超高速计算机在我们的头脑中瞬间完成处理过程,几乎没人会感觉到“现在我正在发挥情商的作用”。作为家长,如果我们能根据实际情况灵活运用情商,那我们就能与孩子保持亲密和谐的关系。
为了充分发挥情商的作用,构筑与孩子亲密和谐的关系,情商的四种能力缺一不可。不管缺了哪种能力,要想顺利地发挥情商的作用就会变得很困难。
情商的能力也因环境而异,有的家长理解感情的能力很强,但利用感情的能力不怎么样;有的家长在某种状况下能做到调整感情,在另一种情况下却很难做到。
反思:在四种情商能力中,你认为自己哪一种能力最强而哪一种能力最弱?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