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一位员工都有实现企业终极期望的潜能,真正展现出这一潜质的人却少之又少。不等老板吩咐就做该做的事,这是将在职场上出类拔萃的标志。
著名企业家奥·丹尼尔在他那篇著名的《员工的终极期望》中这样道:“亲爱的员工,我们之所以聘用你,是因为你能满足我们一些紧迫的需求。如果没有你也能顺利满足要求,我们就不必费这个劲了。但是,我们深信需要有一个拥有你那样的技能和经验的人,并且认为你正是帮助我们实现目标的最佳人选。于是,我们给了你这个职位,而你欣然接受了。谢谢!
“在你任职期间,你会被要求做许多事情:一般性的职责,特别的任务,团队和个人项目。你会有很多机会超越他人,显示你的优秀,并向我们证明当初聘用你的决定是多么明智。
“然而,有一项最重要的职责,或许你的上司永远都会对你秘而不宣,但你自己要始终牢牢记在心里。那就是企业对你的终极期望——
“永远做非常需要做的事,而不必等待别人要求你去做。”
这个被奥丹尼称为终极期望的理念蕴含着这样一个重要的前提:企业中每个人都很重要。作为企业的一份子,你绝对不需要任何人的许可,就可以把工作做得漂亮出色。无论你在哪里工作,无论你的老板是谁,管理阶层都期望你始终运用个人的最佳判断和努力,为了公司的成功而把需要做的事情做好。
尽管这听起来或许有点奇怪,但事实是,今天每一个老板要找的人,基本上是同一种类型,即那些能够不等老板吩咐就可以出色主动地完成任务的人。当然,不同老板的需求因人而异,正如他们所招聘的员工的技能各不相同;但是,从根本上说,他们要找的是同一种人。那些沉浸在工作状态中、能独立自主地把事情做好的员工——无论他们的背景、训练或技能如何——将会成为老板最需要的人,获得更多的奖赏。
有一个偏远山区的小姑娘到城市打工,由于没有什么特殊技能,于是选择了餐馆服务员这个职业。在常人看来,这是一个不需要什么技能的职业,只要招待好客人就可以了。许多人已经从事这个职业多年了,但很少有人会认真投入这个工作,因为这看起来实在没有什么需要投入的。
这个小姑娘恰恰相反,她一开始就表现出了极大的耐心,并且彻底将自己投入工作之中。一段时间以后,她不但能熟悉常来的客人,而且掌握了他们的口味,只要客人光顾,她总是千方百计地使他们高兴而来,满意而去。她不但赢得顾客的交口称赞,也为饭店增加了收益——她总是能够使顾客多点一两道菜,并且在别的服务员只照顾一桌客人的时候,她却能够独自招待几桌客人。
就在老板逐渐认识到其才能,准备提拔她做店内主管的时候,她却婉言谢绝了这个任命。原来,一位投资餐饮业的顾客看中了她的才干,准备投资与她合作,资金完全由对方投入,她负责管理和员工培训,并且郑重承诺:她将获得新店25%的股份。
现在,她已经成为一家大型餐饮企业的老板。
一个普通的餐馆务员之所以能够脱颖而出,关键在于她充分发挥了自己的积极性与主动性。在本职工作之外,她思考更多的是如何完善服务和实现服务的突破,而不是只做一些老板交代的事。相比那些只知道招呼客人的服务员而言,其完成工作的效率与质量是不同的。她在做好自己工作的同时,收集了大量顾客的信息,并且利用这些信息改善服务质量,使服务更加人性化、亲情化和个性化,通过一次或数次服务,为饭店创造了更大的价值——赢得顾客的忠诚,这才是最重要的。
为客户服务,解决某个问题,协助自己的同事,提出省钱的建议,想出好点子或改进流程,这些是每位员工天天都需要做的事。事实上,他们每分每秒都是因此而被雇佣的。
如果公司的员工只做老板吩咐的事,老板没交代就被动敷衍,糊弄自己的工作,那么这样的公司是不可能长久的,这样的员工也不可能有大的发展。今天,对于许多领域的市场来说,激烈的竞争环境、越来越多的变数、紧张的商业节奏,都要求员工不能事事等待老板的吩咐。那些只依靠员工把老板交代的事做好的公司,就好像站在危险的流沙上,早晚会被淘汰、淹没。
拿你所在的公司和众多的竞争者比较一下吧。你将发觉,从产品到服务,从技术水平到销售渠道和营销战略,无不大同小异。
那么,在众多的经营要素中,是什么决定了一家公司蒸蒸日上而另一家公司步履维艰呢?是人——在工作中有主见、勇于承担责任、表现出自动自发的精神的人。
如今,上级和下属之间壁垒森严、泾渭分明的模式早已过时。今天的工作关系是一种伙伴关系,是置身于其中的每一分子都积极参与的关系。在工作或者商业的本质内容发生迅速变化的今天,坐等老板指令的人将越来越力不从心。他们必须积极主动、自觉地去完成任务。
员工比任何人都清楚如何改进自己的工作,再也没有人比他们更了解自身工作中的问题,以及他们为之提供服务的顾客的需求。他们所拥有的第一手资料和切身体验是大多数高层管理人员欠缺的,后者离问题太远,只能从报告中推断出大致的情况。只有各个层级的员工保持热忱,随时随地思考如何把工作做得更好,公司才能对顾客的需求有更好、更及时的回应,才能在达到目标方面更具竞争力。
老板不在,依然努力去工作
老板不在身边却仍然卖力工作的人,将会获得更多奖赏。如果只在别人注意时才有好的表现,那么你永远无法达到成功的巅峰。
一个优秀员工的表现应该是这样的:无论老板在不在,他都会一如既往地努力工作。因为他知道,工作并不是做给老板看的,尽管许多人一直这样认为,并且趁老板不在的时候不知不觉松懈下来。
老板的离开并不意味着他完全失去了对公司的控制,因此,行为谨慎的员工知道别人会看见他或将会看见他。他知道周围的同事都在默默地做自己的事情,他更清楚凡是自己做得不好的事总会传扬开去。即使单独一个人行事,他做事的态度也慎重得像整个世界都在监视他似的。
刘少奇在《论共产党员的修养》中曾经提出共产党员要“慎独”,这是一个古人修养的概念,意思是说,当你一个人独处的时候,更要注意自己的品德和行为,不要因为无人知道就放松自己,甚至放纵自己。很多人就是因为不能够“慎独”而出了问题。
作为一个公司员工,老板不在的时候,也是容易放松自己的时候。可是,勤奋工作应该是发自内心的,你的任何业绩都是自己努力的结果,你不能仅仅是作出样子来给老板看,老板要的是实际业绩和工作效果。
工作的主动性是员工的必备素质。事实是,无论趁机偷懒还是谨慎无奈地继续自己的工作,都不是正确的做事方法。尽管后者仍然努力,但那也只是防止有人打小报告,告自己的状而已。被动地工作最多能够完成老板交代的任务,然后心安理得地拿自己的薪水,而对一个优秀的员工而言,这样做是远远不够的。
评价员工优秀与否有一个标准,那就是他工作时的动机与态度。如果如前所说那样被动地工作,习惯于像奴隶一样在主人的督促下劳动,缺乏工作热诚,那么可以确定,这样的员工是不会有什么成就的。
在很多人眼里,都觉得子敏的运气特别好。
她的专业在这个行业里并不占什么优势,她长相一般,能力也并不出类拔萃,但她进入公司后短短的两年时间里,在每一个部门都做得有声有色,每一次调动都令人刮目相看。关于她的崛起,有各色各样的说法,大致上都有这么一点就是,大家觉得是好运气眷顾了她,给了她得天独厚的机会,否则她凭什么从人事部文员到营销部经理,一路绿灯、一路凯歌呢?只有她自己清楚,机会是怎么得来的。
进这家大公司的时候,专业优势不明显的她先被分到人事部,做一个并不起眼的文员
那个部门,能言善道、八面玲珑的女孩子和深谙权术、势利平庸的男人层出不穷。她不惹是非,只是恪尽职守,不过偶尔露露峥嵘,比如发现了别人输错了数据,她悄悄地就修正了,并不大肆渲染;领导让她做什么,她就竭尽所能,总是在第一时间做到让人无可挑剔。别人扎堆抱怨工作百无聊赖、老板苛刻、地铁太挤时,她在悄悄熟悉公司的部门、产品以及主要客户的情况。
有一次,营销部经理偶尔经过她的办公室,看到她处理一件小事情时表现出的得体和分寸感,就打报告要求她去顶他们部门的一个空缺。
营销部令她的世界骤然广阔起来。同原先一样,她的特色就是默默地努力。半年后,她的几份扎实的调查分析报告,为她赢得了一片喝彩。一年后,她已经是营销部公认的举足轻重的人物了,看到她在会议上气定神闲、无懈可击的发言,原来行政部的同事大跌眼镜。
刚刚荣升公司经理不久,老板请她喝茶,问她愿不愿意接受挑战,去情况并不乐观的北方公司。
子敏选择了库存积压最厉害的第一销售处,开始了她的第一步工作。春寒料峭的冬天,她一个人借了一辆自行车,找代理公司产品的代理商,了解产品滞销的原因。几个月后,情况就开始明显改善了。
不知情的人,当然以为她这两年走鸿运,哪里知道她一天下来腰酸背痛的艰辛。
第一张大单子是去拜访某局长时,偶然听到他同业内另一位局长在打电话,谈论第二天去某风景点开会的消息。子敏回公司后做的第一件事情,就是查了他们在那里入住的酒店。第二天傍晚,一身旅行装束的子敏与局长们相遇在酒店大堂里,她是来自助旅游的,虽然醉翁之意不在酒,但谁也没有看出来,或者说年长的局长们涵养好,不忍心揭穿她。
几天下来,他们邀请她一起参加活动,唱歌、打牌、聚餐。再后来,认识她的人同她关系更密切了,不认识她的人也慢慢接纳她了,她的客户名单上增加了强势的一群人。第一张大单子就在半年后出现在这群人中。
关于机会,子敏最有感触:机会来的时候,并不会同你打招呼,告诉你,我来了,千万不要错过我啊。不疏忽平时的每一个点滴,做好每一件不起眼的小事,就是在为自己创造最佳的机会。
和子敏不同,那些在职场中的人,只是被动地应付工作,为了工作而工作,他们在工作中没有投入自己全部的热情和智慧。他们只是在机械地完成任务,而不是创造性地、自动自发地工作。
这种被动工作的员工,很难在工作中获得成就,最终将一事无成。
记住,老板不在绝不能成为你偷懒或放松自己的理由,恰恰相反,你应该将之视为一个机会、一次考验,在严格自律的同时,锻炼自我鞭策的能力。
多做一些分外的事
每一个员工要想纵横职场、取得成功,除了尽心尽力做好本职工作以外,还要多做一些分外的工作。这样,可以让你时刻保持斗志,在工作中不断地锻炼自己、充实自己。同时,也会让你拥有更多的表演舞台,让你把自己的才华适时地表现出来,引起老板的关注。
你是否会像下列员工一样:
“啊,终于下班了!”甚至在下班前的半个小时,就已经收拾好案头,只等铃声一响,就像出巢的燕子?
“老板,我的专职工作是搞设计的,您让我多干些别的,那可是分外的事啊!要么给我奖金,要么我不干!”
“加班,加班,怎么老有干不完的活儿?真是烦死了!”
“算了,不是我的事,我才不管呢!”
“千万别多揽事,工作,多一事不如少一事,干得多,错得多,何苦呢?”
如果你真的有这样的情形,那么,这可是一件非常糟糕的事情啊!对于一名不把问题留给老板的员工来说,是不会有这样的想法和举动的。
社会在发展,公司在成长,个人的职责范围也随之扩大。不要总是以“这不是我分内的工作”为由来逃避责任。当额外的工作分配到你头上时,不妨视之为一种机遇。
提前上班,别以为没人注意到,老板可是睁大眼睛在瞧着呢!如果能提早一点到公司,就说明你十分重视这份工作。每天提前一点到达,可以对一天的工作做个规划,当别人还在考虑当天该做什么时,你已经走在别人前面了!
如果不是你的工作,而你做了,这就是机会。有人曾经研究为什么当机会来临时我们无法确认,因为机会总是乔装成“问题”的样子。当顾客、同事或者老板交给你某个难题,也许正为你创造了一个珍贵的机会。对于一个优秀的员工而言,公司的组织结构如何,谁该为此问题负责,谁应该具体完成这一任务,都不是最重要的,在他心目中,唯一的想法就是如何将问题解决。
任何一个员工要想纵横职场、取得成功,除了尽心尽力做好本职工作以外,还要多做一些分外的工作。这样,可以让你时刻保持斗志,在工作中不断地锻炼自己、充实自己。当然,分外的工作,也会让你拥有更多的表演舞台,让你把自己的才华适时地表现出来,引起老板的关注。
杰克是一家超级市场新近才招聘来的最基层员工,他只是一个不起眼的包装工,看不出他的工作有什么远景。如果要解雇什么人的话,他大概就是第一个被考虑的对象了。但是,意料不到的是,杰克很快成了老板眼中有价值的员工。
首先,他告诉载货部门的头儿:“我没事的时候可以来这里帮忙,多了解一下你们部门工作的情形。”然后,他就花些时间在那里帮忙做些分外工作。之后,他跟畜产部门经理说:“我希望有空时来这里向你学习,了解你们包肉和保存的过程。”一阵子之后,他又分别到烘焙、安全、管理、清洁甚至信用部门帮忙。
3个月后,杰克几乎在公司所有部门都游走过了,一旦某部门有人要请假,自然而然会想到请杰克去顶替。
几个月以后,恰逢经济不景气,老板只好请一些人走路。有些人认为杰克这类人肯定要被裁掉,可是杰克却被老板留了下来。一年以后,超市生意好转,有个经理的职位空缺,老板毫不犹豫地想到了杰克。
当你在公司接受一项自己并不喜欢的工作或代替某人的职务时,不要有丝毫的抱怨,主动去做,乐意去做,多做一些,多学一些,就可以对公司整体运作的情况多一份了解。这样一来,你可能也会像杰克一样变成公司最有价值的员工了。
假如有别的同事,把一些本来不应归你负责的工作交给你,或者你的上司在你已经忙得不可开交之时又吩咐你做一件额外的工作时,你是选择接受,还是选择逃避?
这个时候,你不妨尽自己所能把它做好,原因有三:
(1)反正你在办公时间总是要做事的,不论谁的工作都是公司的事,只要不影响自己的工作,就不应该区分彼此而一律照做。
(2)不妨把这次工作当做一次锻炼和学习的机会,多学一种工作技能,多熟悉一种业务,对自己总是有好处的。
(3)这也是展现自己才能和促进同事之间关系的大好机会,如果你能够任劳任怨地尽心完成,一定会得到同事或上司的好感。
总之,做一些分外的工作,多解决一些工作中的实际问题,使你所做的事比你所获得的报酬更多,那么你不仅表现了乐于接受工作磨炼的品质,也因此发展了一种不寻常的技巧与活力,它会使你能尽快地从工作中成长起来,获得担当重任的机会。
主动“补位”,做公司需要的事
我们现在所做的工作,都是在为将来做准备,只有树立起补位意识,才能够把今天的每一份工作当做是锻炼自己的机会,从而为明天的成功积累更多的资本。
看足球比赛,我们会发现,最优秀的射手就是最善于捕捉战机的人,他们总能在正确的时间出现在正确的地点上。优秀的射手都是会跑位的人。同样,一个最受企业欢迎的员工也应当是一个善于跑位的人,无论在什么时候,不用老板吩咐,他们总能出现在最需要的位置上。
我们的工作就和一场足球比赛一样,任何时候都可能有意外情况发生,这时候,积极主动的员工就要有想他人所未想的精神,随时有补位的意识。一个能够随时应对工作中可能出现的问题的员工,一定会成为老板最需要的员工。这样的员工不会把问题留给老板去解决,自然会得到老板的赏识和重用。
当今的市场竞争十分激烈,企业即使分工十分明确,也可能会有一些意料之外的情况发生,出现一些无人负责的工作。以什么样的态度对待这些工作,可以判断出员工的主人翁精神和责任感。有的员工认为这些事和自己的工作职责无关,即使是一件随手可以做好的小事也不屑为之。而有的员工则能够把这些事看做是锻炼自己的机会,主动去做,并且脚踏实地做好。最终,前者仍然平庸,而后者却登上了职业的领奖台。
张良是一家合资公司的普通职员,他的工作十分简单,负责收发和传送文件。当公司里出现一些突发的事情时,其他员工总是推三阻四,不愿去做,而张良总是能够像一个候补队员一样,及时补上去。因为他愿意多做事,从来不叫苦叫累,事情完成得也很好,所以对他的指派也越来越多。有些本来不在他的工作范围内的事,也常常会派给他。
有些同事开始笑他,说他在被老板耍,干那么多事也不增加薪水。可是,张良对这样的议论丝毫不放在心上。他认为杂事多,自己也就有更多的学习机会,能够得到更多的锻炼。至于薪水,等到自己有更多的经验时,自然也会增加。
后来,老板注意到了他,对他的工作表现十分欣赏。张良接手的工作越来越多,也渐渐变成一些更为重要的工作。当公司需要派人去拜访重要客户或者是参加重要谈判时,他总是老板的第一人选。终于有一天,公司成功上市,而张良则以董事会秘书的身份成为公司的一个重要员工。
张良的故事告诉我们,对于员工来说,掌握的个人资源和工作资源越多,对于自己的提升也就越有利。所以,多做一些工作,有补位意识是提高你的工作地位的重要条件。
我们现在所做的工作,都是在为将来做准备,只有树立起补位意识,才能够把今天的每一份工作当做是锻炼自己的机会,从而为明天的成功积累更多的资本。
A和B住在同一村子,他们都很聪明,可由于出身贫穷,都是初中还没毕业就辍学打工去了。由于他们能吃苦,不久,他俩就在一个制陶厂找到了工作,但待遇不算好,做的也是最粗最累的活儿。
没过多久,A对B说他想继续学习,报了夜校想学一点工商管理的知识。
B并没有表示什么,只是点了头笑了笑,这其中多少有不屑的成分。从那天开始,A开始一边学习工厂的技术,一边读夜校学习工商管理知识。
没过多久,工厂就因为一名技术人员的偷窃行为而把他开除了,当车间主任苦于找不到替代的相关人员时,A及时向班长毛遂自荐。很自然地,A得到了他想要的那份工作。
成为技术工人之后,A感觉自己已经找到改变前途的机会,工作更加卖力,学习也更加刻苦了。他通过所学的知识,经常向自己的车间主任提出自己的意见,这一切老板都看在眼里,记在心上。
在这家工厂工作的第三年,A的上司——车间主任从自己的位置上退休了,A很顺利地爬到了车间主任的职位,而这时的B还在干着最苦最累的工作。
职业咨询师告诉我们,一个人应该永远同时做好两件事,一个是现在的工作,另一个是真正想要做的工作,也就是理想中的工作。这并不是鼓励你跳槽,而是教你要懂得为自己的将来做准备,当你能够学到足以超越目前职位的技能和经验时,你就拥有了更多的资本接近成功。
比老板更积极主动
如果你要取得像老板那样的成就,办法只有一个,就是要比老板更敬业,比老板更积极主动地工作,对自己的所作所为负起责任,并且持续不断地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
一个最受企业欢迎的员工应当把公司当成自己开的一样,比老板更积极主动地投入自己的工作,而不是事事等待老板吩咐,只有这样,才能取得像老板一样的成就。
现实恰恰与此相反,很多人认为,公司是老板的,我只是替别人工作,工作得再多、再出色,得好处的还是老板,于我何益?存有这种想法的人很容易成为“按钮”式的员工,天天按部就班地工作,缺乏活力,有的甚至趁老板不在没完没了地打私人电话或无所事事地遐想。这种想法和做法无异于在浪费自己的生命和自毁前程。
英特尔总裁安迪·葛洛夫应邀对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毕业生发表演讲的时候,提出以下的建议:“不管你在哪里工作,都别把自己当成员工——应该把公司看做自己开的一样。”事业生涯除了自己之外,全天下没有人可以掌控,这是你自己的事业。
身为一名员工,应该时刻记住这样一点:你每天都在和几百万人竞争。所以要不断提升自己的价值,增进自己的竞争优势以及学习新知识,努力去适应新环境,并且善于从变化中学到新本领,这样你才会与榜样员工更接近。否则,你就没有机会,你将永远是一名普通的员工,你将永远跳不出命运安排给你的轨道。
要做到比老板更积极主动,你需要做到以下几点:
1.比老板工作的时间更长
不要以为老板整天只是打打电话、喝喝咖啡而已。实际上,他们只要清醒着,头脑中就在思考着公司的行动方向,一天十几个小时的工作时间并不少见。所以,你不要吝啬自己的私人时间,一到下班时间就率先冲出去的员工是不会得到老板的喜欢的。即使你的付出得不到什么回报,也不要斤斤计较。除了自己分内的工作以外,尽量找机会为公司作出更大的贡献,让公司觉得你是物超所值。比如:下班之后你还在工作岗位上努力,尽力寻找机会增加自己的价值,尽量彰显自己的重要性,使自己不在公司的时候,公司的某个方面的工作运行起来会很困难。
2.抢先思考,不把问题留给老板
任何一项工作程序都存在改进的问题,抢先在老板提出问题前,把答案奉上的行为是最受老板赏识的。因为只有这样的员工才真正能减轻老板的精神负担和工作压力,老板就不用再为此占用大脑空间,可以腾出来思考别的事情了。
事实上,能够做到这一点的人并不多。也许可以说,能长期有资格跟老板在工作上竞赛,而且能把对方击败的,也差不多可以够得上资格当老板了。
3.不要满足于自己的成就
老板成功的原因多数都是一步步积累而来的,谁见过一个称职的老板满足过?如果你想比他更出色,就应该时刻警告自己不要躺在安逸的床上睡懒觉,要让自己每天都站在别人无法企及的位置上,这样机会才会很快垂青于你。
能够做到比老板更积极主动工作的人并不多,如果你能够成为其中的一员,那么你在职场中必将大有收获。
本章要义
·在工作中,不能只做老板告诉你的事,要主动去做公司发展需要的事。
·不管老板在不在,都要自动自发地去工作。
·在职场中,除了尽心尽力做好本职工作以外,还要多做一些分外的工作。
·一个最受企业欢迎的员工应当是一个善于跑位的人,无论在什么时候,不用老板吩咐,他们总能出现在最需要的位置上。
·能够做到比老板更积极主动工作的人并不多,如果你能够成为其中的一员,那么你在职场中必将大有收获。
心得体会
读了本章内容,你有何感想和体会?不妨把它们写下来:
行动方案
你的感想: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