装满健康的菜篮子-菜蓝子的黄色警告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
    警戒“三高”食物过量

    所谓“三高”,就是高脂肪、高蛋白、高热能。三高食物主要指肉、蛋、糖、油类。现在我国人民生活富裕了,菜篮子丰富了,餐桌子丰盛了,摄入“三高”食物越来越多,因而“富贵病”患者也越来越多。如肥胖症、糖尿病及高血压等心脑血管病。据调查,在大中城市中体重超标的人数已达到15%以上,个别城市甚至达到30%,不仅青少年肥胖情况严重,就是中老年人的体重超标人数,也呈逐渐上升趋势,在街上,“啤酒肚”到处可见,实属堪忧。由此而造成的糖尿病、高血压、高血脂、脂肪肝、冠心病、脑卒中、癌症等疾病的发病率呈攀升之势。据专家统计,在20世纪80年代,我国糖尿病的发病率只有0.6%,到1998年发病率为3.8%,而2002年北京、上海等地糖尿病的患病率已超过6%,增长之快,是十分惊人的。其原因自然与吃大有关系,尤其是饮食“西化”,洋快餐进军我国,而洋快餐的特点就是“三高”。另外与膳食结构不合理,大鱼大肉摄入过多也有关。目前,“三高”过量的肥胖病危害很大。体重与血压有高度的相关性,体重增加25千克,收缩压可上升1.3千帕(10毫米汞柱),舒张压上升0.93千帕(7毫米汞柱);肥胖的高血压患者体重下降后,血压可降至正常或接近正常。因此,控制体重是防治高血压的有力措施。而控制体重必须在减少“三高”食物上下功夫。

    高脂肪膳食可使人发胖,使血胆固醇升高,而胆固醇在血管壁沉积可引起动脉粥样硬化,周身小动脉的硬化、痉挛、狭窄会导致高血压。据世界卫生组织官员透露,由人体肥胖引发的人类心脑血管系统的疾病,其猝死率已跃居人类死亡的榜首,如今,已有4亿颗心脏为肥胖病所累,地球上每死亡4个人,其中就有1个是由肥胖诱发的疾病所致。

    孩子早熟也是由于过多地摄入高脂肪食物所致。孩子们经常过量地摄人炸鸡、炸薯条、炸土豆片等高脂肪食物,不但会使身体发胖,而且体内过量积蓄的脂肪可以增加雌性激素分泌,造成少女月经提前,男孩乳腺过分发育。因此,孩子出现身体过早发育的现象时,应及时到医院检查,同时要限制孩子吃过量的高脂肪食物。

    古语说:“纵口欲而百病生。”古人朱丹溪在《格致余论》中言道:“人身之贵,父母遗体,为口伤身,滔滔皆是,五味之过,疾病蜂起。”显然,过量地摄人“三高”食物不仅营养过剩,易引起肥胖症、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等,还会破坏胃、肠、胆等消化器官的正常功能,造成急性胃肠炎、急性胃扩张、急性胰腺炎,诱发心脏病等,由此可见“饮食之欲,于身尤切”。可是人们往往忽视吃也能带来灾祸这个问题,正如明代御医龚延贤在他的《寿世保元》中指出的“人知饮食所以养生,不知饮食失调亦以害生”。如果一味让滋味煎其腑脏,醴醪鬻其肠胃,恣意纵口欲,陷溺于大吃大喝,那么肠胃必将遭受一场大劫难,于身于心,皆不利。有一些人一见“三高”食物好吃,就不分青红皂白,无所顾忌地拼命摄取。其结果是不仅没给身体带来好处,反而造成危害,甚至殃及生命。

    由此可见,控制餐桌上的“三高”,少吃或不吃荤油、肥肉、动物内脏等含胆固醇高的食物,是非常紧迫和必要的,要做到这一点,首先就要在菜篮子上设一道警戒线,对以上食物做到少买少吃或不买不吃。

    警戒饮酒过量

    少量饮酒可以疏筋活血,延年益寿,但是过量饮酒却有百害而无一益。有的人一见到酒,就没命地喝,一喝就醉,一醉就倒。有句打油诗说:“喝坏肠,喝坏胃,喝得老婆背靠背。”实属可怜可悲。专家指出,喝醉一次酒等于患一次急性肝炎,危害大矣。

    仅仅10年间,我国的酒依赖患病率竟上升了3.7倍,每年消耗掉的酒量相当于一个西湖的水量。酗酒者愈加低龄化,且女性的比例也不断增加,嗜酒者预期寿命平均低于53岁,酒依赖已成为社会问题。

    酗酒严重者可以致癌。德国奥斯纳布吕克圣母医院的米勒教授在《慕尼黑医学周刊》上撰文说,酒是一种致癌物,它会促进人体得癌症。这种说法绝非空穴来风,许多调查证明了喝酒和患癌症之间的相互关系。例如,妇女每天摄入15毫升酒精就会增加患乳腺癌的风险;每天摄人30毫升酒精,患乳腺癌的风险比不喝酒的妇女高16%;摄入60毫升酒精,则会增加患口腔癌的风险。酒精在体内氧化过程中会转变成乙醛,乙醛能促进氧自由基形成。而乙醛和氧自由基都是导致基因受损的细胞毒性物质。2001年8月21日世界卫生组织的一份调查报告称,“酗酒”已成为欧洲青年的第一死因。欧洲25~29岁的男性青年死亡者中,有1/4的人与酒精有关。东欧某些地区,1/3的青年死亡者与酗酒有关。因酗酒造成男性青年死亡的比例在西欧平均为12.8%,东欧平均为32.3%。酗酒可造成交通事故、酒精中毒、自杀、滋事杀人等恶性事件,欧洲每年至少有5.5万青年人因此死亡。

    酗酒对人体会造成多种伤害,可引起胰腺炎、胆囊炎、低血糖、血色素降低等并发症,可诱发心绞痛、心肌梗死等疾病,还会引起脂肪肝,甚至导致肝硬化。此外,豪饮啤酒也可致病。每逢暑热天,总有些人不加节制地豪饮啤酒。其实过量饮啤酒会损害健康,除了长啤酒肚,还会引起啤酒心、啤酒脑等“啤酒病”。大量的啤酒进入人体后使血容量骤然增加,这会加重心脏的工作量和负担,经常不断地这样增加心脏的负荷,会导致心肌疲劳,心脏体积异常增大,心脏正常的收缩、舒张功能减弱,减少对机体的供血量。这种因饮用啤酒造成的心脏病便可以称之为“啤酒心”。滥饮啤酒的人多有不同程度的脑细胞损害现象,这实际上也就是临床所见的“脑萎缩”。脑细胞活力下降,会造成记忆力和认知能力的下降,并可致老年痴呆症。对于因滥饮啤酒、酒精摄人过量所致的脑损害,可称作“啤酒脑”。目前,较多见的痛风、脂肪肝、胰腺炎、大肠癌等也常与饮酒特别是豪饮啤酒有关。因此,控制好酒瓶子,是赋予菜篮子的重要使命。

    警戒酸性食物过量

    人摄入酸性食物过多,是百病之源。判断食物的酸碱性不是根据人们的味觉,而是看食物被人体消化吸收后形成的最终物质的酸碱性。鱼、肉、蛋、禽、粮食中所含硫、磷、氯元素较多,在体内生成带阴离子的酸根,所以这类食物称为酸性食物。大多数的水果、蔬菜虽然富含有机酸,是酸味的,但因它们含有钙、钾、钠、镁等元素而呈碱性,所以被称为碱性食物。大豆、海带、茶、咖啡也属于碱性食物。

    日本专家筱原秀隆先生认为,人体的酸性化是百病之源,当酸素在体内愈来愈多,不断堆积,疾病就会产生。酸性体质者常感到身体疲乏、记忆力衰退、注意力不集中、腰酸腿痛等,到医院又查不出毛病,当pH值低于中性7时,会严重影响生理功能,下降到6.9时,就会变成植物人,如果只有6.8~6.7,就会死亡。如果人体倾向酸性,细胞作用就会变差,废物不易排出,肾脏、肝脏负担加大,新陈代谢缓慢,各种器官的功能减弱,容易得病。

    癌症患者几乎都是酸性体质。日本医学博士柳泽文正曾做过实验,对100个癌症患者进行抽血检查,结果血液都呈酸性,也就是说这些患者都是酸性体质。

    体内酸性物质过多而引起的成年人疾病大致分为四类:第一类,强酸与钙、镁等碱性无机盐结合为盐类,即固体酸性物,从而导致骨质疏松症等疾病。第二类,强酸或酸性盐堆积在关节或器官内引起相应炎症,导致动脉硬化、肾结石、关节炎、痛风等疾病。第三类,酸性废弃物堆积,使毛细血管被堵,血液循环不畅,导致糖血尿、肾炎及各种癌症。第四类,胃肠道酸性过多引起便秘、慢性腹泻、尿酸、四肢酸痛,胃酸过多导致烧心、反酸、胃溃疡等。另外,酸性体质还会影响孩子的智力。酸性体质是人体大量摄入高脂肪、高蛋白、高热能食物的结果。当酸性物超过了人体自身的调节能力,或人体对酸碱平衡的调节能力受到影响时,人体环境的平衡被打破,就产生了酸性体质。

    警戒食菜过多

    蔬菜、瓜果含有丰富的维生素和无机盐,每天都要买、都要吃,应该是菜篮子的主角,但又不能多吃。天然的蔬菜、瓜果也有毒,吃多了会积毒难返。其毒素不仅来自残存的农药、化肥,而且食物自身也存在固有的毒素。埃及发表的研究报告指出,没有完全无毒的食物,不使用化肥和农药的有机食物可能通过被污染的土壤、水或空气而受到污染。即使有机食物间接受到污染,其污染水平也可能不会超过标准。因而可以说,有机食物可能是安全的,但并非完全没有毒。这是因为食物内含有大量的天然毒素,甚至超过化肥和农药的含量。天然毒素是植物在生长过程中为了保护自己不受病虫害的侵袭而自然产生的。最典型的天然毒素是芹菜中所含的补骨脂素,阳光会促进这种毒素的增长,补骨脂素会损害人的基因,使细胞发生癌变,荷兰芹、茶叶和无花果等也有这种毒素。蘑菇所含的肼,能使老鼠患肺癌。马铃薯含有毒害神经系统的毒素;黑胡椒含有黄樟素,这种毒素有很强的致癌作用;蚕豆也含有致病毒素。人们吃进的这些天然毒素甚至超过吃进的人工毒素(化肥和农药)。为了健康,人们都希望多吃一些含有营养的食品及蔬菜、水果,但吃得越多,吃进的天然毒素或人工毒素也就越多。

    过多地吃蔬菜、瓜果还会使皮肤变色,例如,过多地食用胡萝卜、柑橘、笋瓜、菠菜、黄玉米、豆类、甘蓝、南瓜、红薯和木瓜会发生皮肤变黄,颜色表现在掌部、鼻唇沟、鼻孔缘、前额、下巴、耳后及指节处最为明显,同时还可能出现肝功能异常。

    如果皮肤一旦变了颜色,则显示身体可能发生了变化。因此,应重新审查一下你的食谱,控制菜篮子,减少蔬菜、瓜果摄入量,保证饮食安全。

    警戒不能吃的食物入篮

    为了保证菜篮子安全,有些未成熟或者霉变产生毒素的食物不能买、不能吃。举例如下:

    1.未熟的西红柿不能吃

    西红柿的果肉细嫩、酸甜适口,既可以当作水果生吃,又可以烹制成菜肴、鲜汤,是人们喜爱的夏季果蔬之一。但青色未熟透的西红柿不宜吃。青西红柿和马铃薯芽眼或黑绿皮表皮的毒性相同,均含有生物碱甙(龙葵碱)。其形状为针状结晶体,对碱性非常稳定,但能够被酸水解,所以吃了未熟的青西红柿常感到不适,特别是口腔感到苦涩,严重的时候还会出现中毒现象。特别是当青西红柿开始腐烂时,其龙葵碱含量就会骤增,尤其吃不得。当然,烧熟煮透的青西红柿,龙葵碱就会被破坏。青西红柿放红以后就不含龙葵碱了。

    2.土豆发芽不宜吃

    土豆又称马铃薯,含有一种名叫龙葵碱的生物碱,一般的马铃薯含量极少,不至于发生中毒,久放发芽后,嫩芽和变色的皮中则含量极多,每100克马铃薯芽中含有420毫克~730毫克的龙葵碱。龙葵碱是一种很毒的物质,对粘膜有强烈的刺激作用,大剂量还能麻痹中枢神经。人若进食200毫克的龙葵碱就会发生中毒,一般在食用后十几分钟或数小时内发作,轻者咽喉部发痒、胸口闷热、发热、上吐下泻,重者呼吸困难、抽搐昏迷,甚至心脏麻痹。所以,发芽绿皮的马铃薯不能吃,若发芽不多应削去芽胚部分,先用冷水浸泡,烹调时加少许醋,高温煮透以去掉其中的毒素。

    3.腌制不透的酸菜不宜吃

    不少人爱吃腌制的食物,而且尤其爱吃腌制不透的酸菜,这样弄不好就会发生急性亚硝酸盐中毒,对身体危害很大,甚至有致癌的危险。

    4.有毒的野蘑菇要禁食

    据统计,我国境内的野蘑菇有80余种。一般形状特殊、色彩鲜艳者多为毒蕈,而且色彩越鲜艳,毒性越大,像白帽蕈、瓢蕈、马鞍蕈、鬼笔蕈等,其味麻、辣、苦,含有多种毒素。误食毒蕈后不仅流涎、多汗、瞳孔缩小、心跳缓慢、呼吸困难,而且还会引起中枢神经中毒,发生精神错乱,或产生呕吐、腹泻。毒素侵入肝脏还会破坏细胞,引起急性肝功能衰竭,甚至有的毒素能破坏细胞产生急性溶血性贫血,严重者可诱发尿毒症而危及生命,死亡率高达90%,故千万不可乱采野蘑菇食用。

    5.动物有害器官不能吃

    动物的肉和内脏人们都爱吃,连骨头也炖汤喝。但动物有的器官有毒有害,不能吃,如猪、牛、羊等动物体上的甲状腺、肾上腺、病变淋巴腺,是3种“生理性有害器官”,人误食后可能出现头昏头痛、兴奋狂躁、脉快心悸、抽搐乏力、食欲低下、恶心呕吐、发热多汗等中毒症状。

    羊“悬筋”又称“蹄白珠”,一般为圆珠形,串粒状,是羊蹄内发生病变的一种病毒组织。人若误食,则会感染病毒生病。

    兔“臭腺”味极腥臭,食用时若不摘除,会使兔肉难以下咽。

    禽“尖翅”,鸡、鸭、鹅等禽类屁股上端长尾羽的部位,学名“腔上囊”,是淋巴腺集中的地方,因淋巴腺中的巨噬细胞可吞食病菌和病毒,即使是致癌物质也能吞食,但不能分解,故禽“尖翅”是个藏污纳垢的“仓库”。人若吃了这块“肥肉”,就会生病。

    鱼“黑衣”,鱼体腹腔两侧有一层黑色膜衣,是最腥臭、泥土味最浓烈的部位,含有大量的组胺、类脂质及溶菌酶。人误食后,会抑制食欲,还会引起恶心、呕吐、腹痛等症状。

    虾“直肠”,虾的消化系统从头部一直延伸至尾部,直肠贯穿全身,内含细菌和消化残渣污物。食用时,应剥开头部,挤出其中的残留物,拉掉直肠。

    6.青蛙肉不能吃

    青蛙生在水稻田里,是稻田捕杀害虫之能手,其肉鲜嫩,过去是一道佳肴,但现今却是有毒之物。因为稻田青蛙所生存的环境里经常有农民大量喷洒的农药,所以它慢慢地就产生了耐药性。此外,由于青蛙长期捕食大量对农药产生了耐药性的害虫,它体内的农药量代代蓄积,致使其体内残留有严重超标的多种有机农药。人捕食这样的青蛙,农药就会全部转移到肝脏。吃得越多,中毒机会就越多,中毒程度就越重,严重者可因中毒而猝死。

    7.霉变食物不能吃

    据有关资料介绍,由于真菌在繁殖中耗去了食物中大量的营养素,使食物失去了应有的食用价值。更为有害的是,有些真菌可产生人们肉眼看不到的毒素,所以说,霉变的食物不能吃。

    最易发霉的食物有花生、玉米、豆粉、食油、干辣椒等。迄今为止,世界上已发现的真菌毒素不下百余种,它们与许多食物都有密切关系,有的可引起人畜急性或慢性中毒;有的可致癌;有的可造成胎儿畸形;还有的可引起体内遗传物质突变。其中,黄曲霉毒素是一种最强的化学致癌物质,对此,不能不引起人们的警惕!

    为了防止食物霉变,应当严格控制贮藏食物的水分和环境的温、湿度。如把它晒干、晒透后放在阴凉、通风、干燥、卫生的地方,经常进行检查等。不仅在市场上要睁大眼睛挑选,不能买霉变食物,而且家庭中如有自然霉变的少量食物,应自行销毁,不要食用,切因贪小失大。

    (六)不宜多买多吃的食物

    有些食物很好看,很好吃,营养也很丰富,但是却不宜多买多吃。这些食物主要有以下几种:

    1.红肉

    红肉是指牛肉、猪肉、羊肉等,由红肉加工后的制品,包括香肠、汉堡牛肉饼、熏肉、腌制的肉食及罐头等。从世界范围来看,红肉消耗多的国家,前列腺癌的发生率也高。红肉在烧烤、煎炸过程中,表面会产生多种具有致癌作用的杂环胺;而熏制、腌制的红肉食品则含有较多的致癌物质亚硝酸盐。因此,红肉和红肉制品的大量摄人,是导致结肠癌、前列腺癌和胰腺癌的危险因素。实际上,每天吃肉量小于300克对身体健康有益无损,只有多吃肉者(每天吃肉超过500克)才容易发生癌症。另外,最好是以白肉(鱼肉、鸡肉、鸭肉)代替红肉。常吃鱼肉可使人患结肠癌的风险下降50%。所以,每天吃肉量以200克为宜,在加工烹调中,最好采用煮和炖的方法,尽量不吃炙烤、熏、腌的肉制品,以达到预防癌症的目的。

    2.营养鸡蛋

    近年来,鸡蛋市场热闹非凡,各种不同营养成分的鸡蛋品种繁多,如高铁、高钙、高锌、高碘、高铬等。哈尔滨市畜牧局一位工作人员说,这些所谓的营养鸡蛋,就是用碘、锌、铁等一些微量元素制成特殊鸡饲料,鸡吃这种饲料2个月左右,上述微量元素就会在鸡体内发生生物转化,这样的鸡生出来的蛋,就跟普通的鸡蛋不一样了。

    由于人们相信营养鸡蛋营养丰富,即便价格比普通鸡蛋贵一倍,不少人也只买这种鸡蛋。但营养专家却说,营养鸡蛋只适合小部分人群,是不可随意乱吃的。如富铁蛋,比较适合于少年儿童或是缺铁性贫血的人食用;高碘蛋最好在缺碘的人群中消费。人体最容易缺少的微量元素有3种,它们是钙、铁和碘。但在每天的膳食中,钙、铁、碘都有固定的需求量,而正常人维持体内营养平衡,每天只需吃一两个普通鸡蛋就完全可以满足需求。如果过多地摄入这些微量元素,反而对人体有害。例如碘,人体内的碘补多了会导致一系列神经系统的症状;要是人体内铬的含量增高,也容易引起铬中毒。

    3.烧烤食物

    美国的一项研究结果表明,青少年吃烧烤、熏烤过度的蛋白质类食物肉、鱼等,将严重影响视力,促使眼睛近视。近视眼的形成与机体缺乏钙、铬等微量元素有关。钙、铬对于调节眼内液压,维持正常眼压、眼球壁硬度及防止眼睛近视起着重要的作用。如果过多食用烧烤、熏烤太过的蛋白质类食物,会造成体内缺钙。另外,进食过量的糖会导致体内微量元素铬的储存减少。青少年紧张的学习致使眼睛睫状肌长期持续地收缩,形成调节痉挛、视力疲劳,此时若再食用过多烧烤、熏烤过度的蛋白质类食物,可使人体内钙的代谢发生异常,造成钙的缺乏,其作用好比催化剂,促使了眼睛近视的发生。

    4.炸署条

    2002年4月,瑞典研究人员发表“淀粉经过油炸、烤制以后,会生成致癌物质丙烯酰胺”的研究成果。美国食品与药品管理局(FDA)于当年12月报道,也证实大部分油炸、烤制食品,尤其是炸薯条、炸薯片中含有高浓度的丙烯酰胺。FDA在瑞典发表这一研究成果之后,检查了300种食物,结果在大部分炸薯条和炸薯片以及部分面包、可可粉、杏仁、咖啡、饼干等食品中,检测出了相当高浓度的丙烯酰胺。不过,即使同一种食品,由于生产厂商的不同,丙烯酰胺的含量差别也很大。丙烯酰胺是在烹饪淀粉类食物的过程中生成的,烹饪的时间越长或者温度越高,就越容易生成。

    5.海鲜

    海鲜好吃,但也不能贪吃多吃,多吃有可能使男人不育。香港养和医院辖下的香港体外受孕中心曾进行过一项研究,收集了117名有不育问题的男性头发样本,以及67名生育功能正常男性和45名素食男性的头发样本,进行水银含量分析发现,不育男性若每周进食4次以上的海鲜餐,头发的水银含量会高达100万之5.38,较生育功能正常的男性高近四成,而素食男士的头发水银含量平均只有i00万之O.38。香港生殖医学会会长梁家康医生指出,暂未能肯定水银如何引致不育,但相信两者有关联,估计水银可影响精子的活动能力及令精子数量降低,故建议有不育问题的男性少吃鱼及水银含量高的海鲜。他解释,海产品中的重金属不但影响精子,长期积聚体内还会损害健康。

    6.咖啡

    咖啡好喝,但也不可多喝,喝多了危害心脏。一项新的研究发现,停止饮用过滤咖啡可降低血液中胆固醇和半胱胺酸的水平——这两种物质在血液中水平高,会导致患心脏病的危险增加。挪威奥斯陆乌列文大学医院的克瑞斯特森博士说:“不仅是未经过过滤的咖啡,还有那些经过过滤的咖啡,都可使胆固醇和半胱胺酸的水平上升,如果你的胆固醇或半胱胺酸水平很高,又是个嗜饮咖啡者,那么就该考虑戒掉这个习惯。”研究人员对191名非吸烟、但饮用咖啡者进行了血液样本的检查,这些人的年龄在24~69岁之间。其他健康志愿者随机加入到3个组内。一组是不饮用咖啡的,一组是每天饮用咖啡1~3杯的,还有一组是每天饮用咖啡超过4杯的。研究持续6周,所有饮用的咖啡都是按标准方法煮的,包括了过滤过程。研究结果显示,6周后,那些不饮用咖啡者血液中的半胱胺酸水平平均下降了10%,每升血的胆固醇水平减少了O.28毫摩。这个下降的幅度比原先的一些研究结果要小。研究人员认为,类萜烯可引起总的胆固醇水平上升,咖啡经过过滤只能部分减少这个危险。克瑞斯特森博士推测,咖啡的摄入可以干扰身体保持半胱胺酸水平的能力,比如通过抑制维生素类,如叶酸或维生素B6的摄人而影响到这个能力,从而危害心脏。

    7.冷饮

    夏日炎炎,各种饮料纷纷登场,人们适量饮用可以清心解热。然而如果过量饮用,不仅影响正常进餐,而且会引起一些疾病,因为一般饮料中常含有色素、糖精、香精等。人工合成的色素与孩子的多动症有关;糖精与肿瘤发病有关。饮料喝多了,由于糖分摄人的增加,会造成肥胖,为发生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等种下祸根。另外,胃肠道突然受到寒冷的刺激会使胃肠蠕动加快,易出现腹痛、腹泻等症状。夏季气温比较高,孩子咽喉部粘膜的血管往往充血扩张,使咽喉部的抵抗力下降,强冷刺激易使潜伏在呼吸道的病原体乘虚而人,引起咽喉炎、扁桃体炎和感冒。因此,家长要正确地对待饮料,让孩子有限制地饮用,更不能用饮料来代替白开水,以防引起不必要的麻烦。

    老年人和有心血管疾病的人不宜多饮用冷饮,且饮用的速度不宜过快,否则会反射性地引起血管痉挛、血压增高,造成严重后果。经期妇女及肝胆、胃肠疾病患者均不宜多食冷饮。过强的冷刺激还可能使咽部发炎。因此,急性咽炎和支气管炎患者也不宜食用冷饮。盛夏,皮肤血管因散热需要而扩张,胃肠血流量相应减少,大量进食冷饮后,胃肠道血管因冷刺激而急剧收缩,血流量会进一步减少,造成胃肠功能紊乱,出现腹痛、腹泻等症状。另外,大量食用冷饮还会引发头痛。这是因为过量的冷饮刺激了口腔粘膜,使得面部呈扇形分布的三叉神经受到冷刺激而发生痛感。发生头痛时,不能再饮用冷饮,可通过饮用温开水来解除头痛。

    过多食用冷饮会对牙齿构成威胁。凡是牙釉质有病变或磨损的人,吃冷饮时牙齿遇到冷刺激就会产生牙酸、牙痛等不适。冷饮对牙齿的威胁主要来自两个方面,一是物理性的冷刺激,低于15℃的冷刺激会导致牙髓痉挛,重者可引起牙髓炎;另一个是化学性的酸刺激,夏季饮料多为酸性,牙釉质对酸的抵抗力弱,容易出现溶解脱钙现象,导致龋齿的发生。所以,盛夏冷饮不能多喝,适可而止,贪而遭害。

    8.新鲜黄花菜

    黄花菜又名金针菜,一般晒干后发泡炒食或煮汤。但也有人喜欢鲜吃,一次吃较多的新鲜黄花菜后可出现中毒现象,表现为嗓子发干、心口发烧、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等,严重的可出现血便、血尿及尿闭等症状。这是因为新鲜黄花菜中含有一种秋水仙碱,这种物质本无毒,但经胃肠道吸入人体内后,就变成了对人体有害的氧化二秋水仙碱。预防的办法是不要食用新鲜黄花菜,或先将鲜黄花菜在沸水里焯一下,然后用清水浸泡2小时后炒食。于黄花菜在加工过程中秋水仙碱已受到破坏,故不会引起中毒。

    9.春季野菜

    眼下喜欢吃野菜的人越来越多,有些人误认为凡野菜就是绿色食品。虽然大多数野菜无毒,但吃时仍要慎重:①食前浸泡。有些野菜食用前需要浸泡,如山药菜、山蒜等,这些野菜有微毒,不浸泡,食后会使人周身不适。这类野菜在煮食前务必在清水里浸泡2小时以上,进行分解淡化毒素处理。③树上的野菜不宜炒吃。树上的野菜品种不多,如刺嫩芽、榆树钱等。这类野菜宜蒸吃或做酱吃,若炒着吃,既粘又涩,难以下咽。③不认识的野菜千万别吃。吃野菜时最起码要知道此种野菜有毒无毒,不认识的野菜可别吃。有些野菜含有剧毒,食后轻者胸闷、腹胀、呕吐,重者危及生命。④久放的野菜不能吃。野菜最好是现采现吃,久放的野菜不新鲜,且营养成分少,味道差。⑤苦味野菜不宜多食。苦味野菜性味苦凉,有解毒败火作用,但过量食用可损伤脾胃。⑥受污染的野菜不要吃。公路旁空气污染的野菜容易吸收铅和排放的废水、废气,河边的野菜常含有毒素,不宜食用。

    10.强化和色素过多的食物

    随着食品加工业的发展,市场上出现营养强化和加色素的食物。这些食物吃多了,不仅不利于健康,而且可以引发各种疾病。食品强化是一门科学,应特别注意强调强化营养素的用量问题。若强化过量,不仅浪费了营养素,而且还会引起不良反应。

    市场上许多食品滥加药物或微量元素的现象日趋严重,使广大消费者实际上是在无病吃“药”,造成对健康的不良影响。据江苏省卫生防疫站提供的情况,一些生产单位弄不清食品和药品的关系,在食品中滥加药物。据14个省的调查资料统计,在市场上销售的“加药”食品有饮料、糕点、酒类等743种,加入的药物有人参、蜂王浆和珍珠等多达百余个品种。食品卫生防疫专家周树南说,食品中加入药物对消费者的健康将带来危害。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